文章吧手机版
《火线 第五季》经典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7-30 03:3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火线 第五季》经典观后感10篇

  《火线 第五季》是一部由乔·施佩尔 / 厄内斯特·R·迪克森 / Joy Kecken 执导,多米尼克·威斯特 / 雷格·E·凯蒂 / 约翰·道曼主演的一部犯罪 / 剧情 / 悬疑 / 惊悚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火线 第五季》观后感(一):巴尔的摩

  特别喜欢剧终这集。交代了每个人物的命运:Marlo衣冠楚楚,走上Stringer之前走的路;有能力良心的Mcnulty,Lester,Daniel分别辞职,爱玩弄权术的Valcheck上位市局,Rawls上位;新一茬的毒贩接替以前的大佬,继续在街角贩毒;贩毒源头希腊人悠然抽着烟;市长依旧看中数字赢选票;靠编故事新闻的Scott得了普利兹奖。好像5季的恍惚,什么都没变,世道还是这样,耍心机的人上位。可小人物的命运还是被改变了:被Colvin收留的Namond变成了好小孩,Mr. P改行成为一个好老师;Bub走出了地下室。。。看完这部剧觉得心好累啊,要看看日剧缓缓。

  《火线 第五季》观后感(二):Resilience

  Anyone can love a perfect place. Loving Baltimore takes some resilience." -- Laura Lippman

  第五季火线看完了。网上看到Laura Lippman在NPR访谈说的话,深有感触。把原话引用过来:

  quot;I think Baltimore suffers from nostalgia and it keeps us from being honest in talking about what really happened here," Lippman says. "A place doesn't have to be perfect to be beloved, and I love this city and I love it better for seeing its flaws. Anyone can love a perfect place. Loving Baltimore takes some resilience."

  这一季看的非常憋屈,就像看着一个shithole变成一个更大的shithole而没有终点。Carcetti只是为了自己进入下一步而利用可以利用的,妥协可以妥协的政客,排piority时把最明显解决,而无力解决日益沉沦的city。警察局知道要办案需要资源但层层官僚下达只能不办,于是McNulty和Freamon走上了一条他们也许不后悔但是不应该走的路。检察官为了自己的政治资本不惜浪费证据讽刺的是不仅没捞到资本反而让腐败的参议员慷慨激昂变成了Martin Luther King Jr ,没了上一季一塌糊涂教育系统,这一季的新闻业(因为是David Simon的原职所以写得很细致)更是触目惊心 --为了拿奖编新闻的记者。看到中间我都觉得好笑,一个假案件,大家都拿到了好处警察拿到了加班费,Bunk有资源去查DNA,Carcetti借此喷击州政府继续积累资本,记者借此成名。

  但是依然看到了闪闪发亮的humanity。Bunk和Kima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而Kima本着自己的原则去告发并未得到责怪,而我更觉得对McNulty是一种救赎。Cutty这季戏份不多,他跟Duquan说除了street life应该有很大的世界,但是他也所知局限,他出狱之后一直在做的是帮这些street boy找到打拳这样的另一种归属感。Daniel是能屈能伸的好领导,到最后他为了自己的原则和保护自己重要的人选择离开。Gus和他一帮同事坚持写新闻要有正确的source和quote,而那个Mike Fletcher花很多时间和Bubbles相处,写出了真正的报道

  但是这一季也是所有人的closure。让人闻风丧胆的Omar,被Marlo设下圈套还没死掉,却在杂货店死下一个小男孩枪下,传奇退场,对新闻来说还不值一提。看到Namond在演讲,Bunny和妻子在台下看,也感到了欣慰,第四季的street boy被解救了出来。Snoop临死前的照镜子。Michael拿起了枪,打劫的那一刻,仿佛理解了Omar是如何成长的。Duquan走向了收废品和吸毒者的窟,问Prez借钱时候我觉得大家都明白他已经无法走向正途,也许是长大就成为了Bubbles。这几个从第四季出来的小孩,各自走向了不同的命运。

  而放弃Crown的Marlo,在觥筹交错宴会格格不入,逃出去在街头和两个小孩打了一架才找到了昔日的感觉。让我想象他如何成长,让我想起Avon和String的过往。让我想起第四季Bunny提出的Steet kids理论,这些街头长大的人,就算穿上西装,念了大学(如String),也成为不了他们真正想成为的人。而从第四季小孩,从Bunk些许言论来看,他们曾经有选择吗?其实没有。

  Cheese把自己的舅舅卖给Marlo,然后恨不得自己做头,一枪被co-op的人干掉,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也算是给Proposition Joe一个江湖兄弟的复仇。

  Herc上一季捅了篓子这一季成了调查员,搞到电话帮了警局,搞到内部消息帮了律师游刃有余。Carver升到了中队长,我依然记得他上一季送Randy去寄养所时无奈的背影

  Freamon退休了,过家庭生活,他教出来的Sydnor研究出来了密码,仿佛又继承了他的志向继续研究钻空子(:P

  看到Daniel和Rhonda最后变成了律师和法官,也很高兴,能在另外一块领域里重新获得些什么。

  Kima跟着Bunk认真办案,她没法和第一季的partner过正常的家庭生活,但这一季为了小男孩过来同住周末也开始搭建了ikea的家具,那个场景仿佛回到第一季McNulty在搭的时候。

  McNulty最后去把homeless接了回来,把车停在路边,镜头开始讲一系列的closure(小指头变州长了,Rawls升官了)镜头一转回到路边的McNulty,让我想起第二季最尾码头工人Nick在码头边的凝视,镜头运用也是异曲同工。拍到的Baltimore城市场景让我想起喜欢一个falling apart的城市是需要多大的resilience,也就是Laura Lippman的那番话。

  最后McNulty是结局温情的,他结束压力巨大之下的酗酒泡妹,回到了Beadie身边。不再是那个被BAU说成无法过正常家庭生活, highly functional alcoholic。

  第一季专案组的人,转眼一看,都得到了自己的closure。

  而Bubbles,每一季都有的生活在边缘的毒虫Bubbles,给警察做过线人,街头买过杂货,倒卖五金,被抢过,被家人嫌弃(每个吸毒的人为了拿钱变卖家具都会这样吧),上一季不幸死人后想自杀(最后那集在戒毒所简直是万念俱灰了),这一季重头开始了(第一季曾经有的机会但是当时kima住院了),戒毒,卖报纸,做义工,去分享会,最后认识了记者Mike,看到自己的报道,他说我觉得写自己不好地方都可以,但为什么要写我好的,很多人做义工很多人去分享。看着他拿着自己的报纸,放在口袋突然觉得编剧的温情,一个hope,一个hopeful closure。

  所以人啊,大多都还在磕磕碰碰地活下去。

  《火线 第五季》观后感(三):写实风格美剧,受教了。

  独树一帜的美剧,无固定主角,60个小时时间,完整讲述一个毒品、政治、金钱生态圈,以警察局内部办案生活作为主线,以每个人物的完整小故事铺开,完美勾勒出美国巴尔的摩生活。也佩服这个编剧能写出这么完整的毒品犯罪破案故事,也佩服导演制片人可以拍黑美国制度电视剧

  虽然制度有缺陷,但是关就他们可以自由表达,可以拍电影去批评整个制度。这个制度的国家是有生命力的。

  人类的生活方式都是围着金钱转的,本质上都是一样

  这部剧光淀部不引进来宣言下伟光正,浪费啊!

  《火线 第五季》观后感(四):going on,everything

  60个小时,有人说,时间是最好的复利,的确,现在值得花60个小时去看的剧集的确不多了。

  1、没有主角

  看到Bubbles说Sherrod的那段,我眼含热泪

  贯穿整部剧集,这个人物给我的印象最深,即使他仅仅是一个不那么重要的配角。从第一季第一集开始一直到最后,这个人挣扎、堕落、打拼、失落抗争、奋发,一次次的被击倒、被命运抛弃、折磨,一次次的爬起来。

  记得有个Fuck的哲人说“人在一生之中,应该学会很多本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本领就是会认输的本领”,是呀,他被一次次的打败,一次次的准备要认输,结果最终却奇迹般的赢了。

  他才是那个给了我们希望的人,他才应该是主角,其他人呢,Who knows。

  2、体制

  或者用另外一个词,真实。有些人说这部剧集应该与诺贝尔沾点边儿,我倒是觉得是不是因为太真实而得不到诺奖也未知,Maybe。

  作为一个上了点儿年纪的体制内的人,看到最后两季描写zf的政客是如何操纵和运作体制,真心对编剧膜拜。这些年我们所谓的圈子、资源,与美帝国主义有啥区别啊,真是一样式儿一样式儿的。每个人都在这个体制之下,它裹挟了zf和其中做为螺丝钉的个人个体,一起向前行驶,大家都知道应该停下来才好,可已经习惯了往前走,停都停不下来,大家都在等着它散架、失灵,可依然攀附于其上,还生怕被掉下来。

  3、Business is Business

  我本想套用一个比较时髦现实词儿,zz规矩。。

  无论警察或者黑帮,他们都需要有自己的规矩,属于哪里,就在哪里,一旦模糊了这个界限破坏了,就会被两帮淘汰、被出局,甚至被Dead。Jimmy如是,Amler如也是,。要么在规矩内大家各守本分,要么踢你出局,Business is Business。

  4、All in Game

  “It's all in game,Game is Game”,

  在前几季前几集中,人们说了很多次的这句话,但这岂止是Game啊,Life也是Game,不管愿意与否,你都得参加,要么赢,要么输,你当它是个Game,它就是个Game。

  5、轮回

  going on,everything。

  《火线 第五季》观后感(五):碎碎念

  第一集,bunk用打印机当测谎仪骗小混混,醉了。第六集,Jimmy编造了一个连环杀人案想要引起上层重视调拨资源,使自己可以调查marlo,没想到案件编的太成功引起了市长注意,成了全市关注的大案。第八集,Omar被一个小孩爆了头?!巴尔的摩一代大侠如此丧命真是可叹

  断断续续花了几周看完了前四季,虽然人物多,剧情碎片化,事无巨细絮絮叨叨,有点墨迹但可谓难得佳作,把社会底层的毒贩,码头工人,小孩刻画栩栩如生

  然后花了两天一口气看完第五季,一个字爽,两个字F word,三个字好刺激,四个字宿命轮回,一句话,the game is the game,什么都没有改变。从下到上,流浪者,毒贩,记者,警察,律师,官僚,这一众人物群像入木三分

  ubs终于完成救赎,这一星点希望之光远远无法照亮巴尔的摩的黑暗,但这就是这个世界。

  《火线 第五季》观后感(六):人生啊,胡言乱语一番

  看着巴布斯变成雷金纳德,这是这部剧里唯一让我欣慰的一件事。其实我更喜欢奥马尔和他的口哨,他似乎是理所应当死的波澜不惊,如果死于枪战火拼反倒是侮辱了这位侠盗(基?mother fuck who cares)的一生,在所有枭雄末路的戏码里,这一出虽然有点寒酸,却是我最能接受的,因为真实的可怕,真实一点总是没错的。

  看惯了警局的尔虞我诈,政客的男盗女娼,政府的无所作为,我是真心替斯特林格抱不平,看过《英雄》的人有没有觉得他像里面的秦始皇?手握暴力更懂得权衡,或许他本可以终结乱世建立秩序,至少像是马洛这样的杀人狂肯定会被“生意人们”扼杀在摇篮里,如果他有马洛一半心狠手辣……可惜也只是或许和如果。

  科尔文警长是天真的,也是无奈的,也是最好的……可以想象他这样一个人,亲手颠覆自己的职业、坚持、原则、底线!就像是剧里最常见的一句粗话,他真fuck me了。

  想起P老师来了,按美剧一般的剧情发展我原以为这货不是被自己坑死就是被当街爆头,事实上这两点他差不多都做到了,就是没死成。从纨绔到圣人,他和巴布斯一样可敬,所谓自我救赎,能做到的都他妈是圣人。

  莱斯特尔,这位真正睿智正直无私稳重的老警官,在最后的一战中终于发泄出了积累了13年又四个月的怨气,很多年后他领着孙子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时,会面带微笑的看着过往行人,满脸褶皱却依旧目光如炬!

  我最服气的是邦克,你爱信不信,反正每次在酒吧喝酒看见漂亮妹子就要上,麦警官上也就上了,邦克这少说二百来斤大黑胖子的自信着实令人折服!

  对朋友就够朋友,对敌人就滚刀肉的吉玛,其实我总觉得她是最容易崩溃的那一个,反倒像是麦警官这种能哭能闹的用不着担心,吉玛就像藏了太多心事的孩子,哪天撑不住了,一下就垮了。

  说起来,本剧男一号麦警官着实令人拿捏不准,怎么说?时而是睿智专注的警探,时而是狂放不羁的诗人…or弱智?第五季加了不少黑色幽默,FBI人物侧写那段有点登峰造极,也就比莱斯特被麦警官策反过去一起扯弥天大谎时邦克那张大黑脸一脸迷茫的说“what the fuck?”逊色一点。他是个天生的警察,但是就像他说的那样,他应该去个真正的警局……

  最后,我会铭记

  十个镜头里起码有半数在进食的小头目杰伊警长,这货八成是因为太胖不能上街执勤才升的官。

  还有奥马尔的继承人迈克,小伙子要头脑有头脑要身手有身手一看就有前途。

  卡弗赫克,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说实话赫克真心不适合当警察,憨憨的脑子转不过来弯,给人打下手还行,自己当官就算逑。

  巴克斯代尔,奥马尔,维贝,斯林姆,马洛,希腊人,港口表哥,波特,卡缇,还有学校里的家伙们。斯特林格,迪,博迪,瞎子,港口工会主席,以及另外被干掉的家伙们。

  死了的,活着的,半死不活的……

  《THE WIRE》

  《火线 第五季》观后感(七):Omar之死

  The Wire是今年寒假开始看的,前两天终于带着依依不舍心情复杂地看完了第五季最后一集。

  Omar这个角色是一个坦荡荡有担当的人物。他勇敢可靠,有血性,也有着淡漠。他是一个热血也有原则的硬汉,从不对平民下手,靠抢劫毒贩为生,不贩毒,不滥杀无辜。在剧情中,Omar和大毒枭Marlo及其集团结下了仇怨,双方到了剑拔弩张你死我活的地步。我想如果不是Marlo对Omar的亲人(或者说亲人一般的人)先下杀手,Omar不会要复仇。

  此剧和此季快要结束的时候,Omar死了。

  是怎么死的呢?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白天,Omar第N次突袭了Marlo的手下小弟并且抢劫且销毁了他们的毒品。然后Omar去杂货店买烟,Newport烟。

  身后杂货店的门响了一下,拿着霰弹枪的Omar本能地用余光瞥了一眼,继续放松地买烟。

  “砰!” Omar后脑勺中枪倒下了,是一个可能还不到十岁的混街头的小屁孩打死了他。不是Omar的死对头主角Marlo,不是Marlo手下几个精干的打手,就是一个不知道是谁的nobody。

  就是这样了,Fuck。

  如果Omar在街头与Marlo一大伙人火拼,砰砰砰砰杀了一大堆人并且把Marlo干掉以后,不幸被另外一个Marlo的小弟击中,死了,我想这是英勇壮烈没有遗憾的;

  如果Omar在复仇之路上被警察逮了,从此被关进了大牢然后has to sit his ass tight in jail,Marlo也被关进牢里或者因为杀人贩毒被干掉了,那么这也是一个很有法制观念教育意义的结局;

  如果Omar的小弟被Marlo一伙暗中收买了,而且在关键时刻出卖了Omar并且导致他遇害,那么我们会想到人在江湖难免有被诈搭上一条命的时候,也会痛心疾首地谴责背信弃义的小人

  如果Omar在复仇的路上发生了意外并且意外身亡,而这个意外在故事线里环环相扣把各种人各种斗争各条故事线都串在了一起,那么编剧能写得这么滴水不漏精彩纷呈,作为观众的我们也无话可说——

  但是,但是!

  剧本,不是这样写的。

  Omar就是这样猝不及防地被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得罪了的无名街头小混混杀死了。

  Fuck.

  The Wire的厉害之处,不仅在于Omar之死,不仅在于有多写实多残酷,不仅在于让人深刻地意识到“美国不仅是帝国大厦好莱坞黄石公园不仅是哈耶普不仅是迪士尼第五大道”,不仅在于能够让人感叹“什么是体制,什么是社会,什么是选择,什么是命运”,更在于那一个接一个的反高潮,那些如苍蝇一般无处不在却又能够让人如吞苍蝇一般不爽的反高潮。

  因为生活的这里或者那里就是有那么多的反高潮。你觉得苍蝇会被打死,会被杀虫剂杀死,会被天敌动物吃掉——不,都没有。苍蝇掉进了你的汤里,被你吞了下去。你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

  当然我说的生活不一定是你我的生活,因为我想我们绝大部分人的生活已经很幸福了。

  也不是要强行当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圣母,不过我们在幸福地生活时,有的地方有的时候,的确还是有很多苍蝇。

  《火线 第五季》观后感(八):《火线》

  《火线》,第五季,Omar,一枪爆头,死后因版面不够上不了报。残酷的黑色幽默。一错到底。

  怒刷结局,一个半小时,宛若一次大片,晦涩的政治寓言,太多的隐喻,还有真实。世界冷血残酷,一切终究依旧。这是真实的美国,但却没有太多的抉择。街头的属于街头,政治的属于政治。只有少数的幸运儿摆脱了过去,但大多数人依旧被相似的命运羁绊。没有绝对的恶,也没有纯粹的善。只是没有能力去改变整个大泥棹。确实是烧脑又费心的神剧,最有野心的观众被最有野心的美剧折服了。

  回顾一季到五季剧终,越看越快,越看越知道要终结又越不舍,就像那一张东西,突然袭来而又挥之不去,或许可以称之为对火线的“爱情”

  《火线 第五季》观后感(九):jimmy 还是scott, 你想做哪一种asshole

  他是害群之马,永世被放逐者,他不向大人们摇尾乞怜,也从未被怜悯,不接受教训,一错再错,他是个倔强的爱尔兰佬,他藐视权威,他随性所致,口无遮拦, 但是最终,他能給你一个真相,他是个天生的警察,尽管他有着人格上的多种缺陷,以及时有时无的个人卫生和清醒,但他是个真正的凶杀案警察,Jimmy ,如果有一天我在巴尔的摩的街角丧生(前提不是你干的),我希望是你来查我的案子—— 入行仅13年就不得不退役的警察Jimmy , he is an asshole, 但是他是一个真正的警察

  他是害群之马,专业人士放逐的对象,他从未被怜悯,不接受教训,一错再错。他是个愚蠢的美国佬,他藐视权威,不尊重事实,没有职业道德,随性而至,口无遮拦,最终,他可以給你一切,除了真相,他是一个天生的大话精,他时刻清醒,外表整洁,他是报社明星,电视台红人,入行不到10年就拿到了普利策奖,但是,他永远都不会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Scott, 如果有一天我会登上报纸,我不希望是你来报道,哪怕是在巴尔的摩的街角丧生(前提不是你干的),也不希望是你来报道,因为,离你越近,就离真相越远 ——入行不到10年就拿到普利策奖的记者Scott , he is an asshole, 没有但是,just an asshole

  《火线 第五季》观后感(十):舍不得离开的巴尔地摩

  这一切都仿佛是个没有终结和输赢的游戏,它有它的规则,不管你是这个社会的任何角色,你都必须遵守。

  警察,政客,毒贩,杀手,小人物......大家都有着自己的一套生活准则和不可跨越的界限,一旦你越界了,那你就是那个众矢之的。

  起初有很多人都想去改变,但到了后来发现你只是这游戏中的一个循环往复的棋子而已,每个人都会被后来人取代。

  这个尘世就犹如一个深渊,无从着手。

  第一次看到如此真实的剧情,仿佛一切就发生在现实,一切的政治和帮派博弈,人物的心理历程,在哪个社会系统里都有,不管是在国内和国外,只要有人在就有尔虞我诈的游戏,你可以慢慢欣赏。

  看着剧情一步步展开,并没有特别刻意的去制造一些冲突,一切都那么自然,全面的展现了一个城市中的人生百态,让我觉得好像那些反派也没有多坏,仿佛这一切都是他们自然会去做的,不然呢?而政府和警察系统里同样有人性的善恶轮回,也有亦正亦邪,为了目的每个人都只有自己的原则,没有大众的道德标准,只会在一定的游戏规则下面做一些自己觉得正确的事情。

  一幅宏伟的社会图册,带着你一步步走进一个灰色的社会角落,然后让你挣扎着想出来,却又舍不得离开!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火线 第五季》经典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