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死期将至》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日期:2018-07-29 03:2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死期将至》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死期将至》是一部由多罗塔·肯杰扎夫斯卡执导,达努塔·沙弗拉尔斯卡 / 克日什托夫·格洛比什 / 帕特雷齐娅·谢夫奇克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死期将至》影评(一):《死期将至》我也想像老奶奶那样虽然孤独但是优雅的老去

  昨天把《死期将至》这不电影看完了,104分钟,基本上大部分都是一个人独角戏,还有那只狗,那种一直充满着整个屏幕的孤独,影片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几幕。

  有一幕是白天老人家看到了儿童乐团跳交谊舞,到了晚上老人家里的保险丝坏了,她起来点蜡烛,然后在烛光之中,老人仿佛回到了自己年轻时光与自己心爱的人在偏偏起舞,那个镜头在年轻与年老之间的切换,让我们仿佛也置身于不知是梦境还是现实虚幻当中,特别美。

  有一幕是老人家与自己孙女对话,老人家对于满载着自己一辈子回忆房子想要让自己的孙女进来居住让她继承它,但是小女孩不耐烦以及对这个房子的不屑,却只对他的戒指情有独钟,老人家答应她会在她死后她可以得到这枚戒指,她说这要过了不知道多久,老人家很难过说不用了多久了,你最好帮我祈祷一下我可以上天堂小女孩说:“好的”。 老人家是真的伤心了。

  镜头有好多次拍到老人打电话或者接电话,那是他儿子的电话,他儿子一年有一两次来看她,老人家打电话也总是打不通,老人家总是时不时忆起她儿子的孩童时期,也许那时期他们的相处是最多的时候记忆也是给她最深刻的时候,等待那种心情,等到最后老人家打电话给他儿子说你不用来了,不需要,知道最后老人离开孩子都没有出现

  老人家换上了自己喜欢衣服,给自己化上了妆,躺在床上,那时候进度条还有20分钟,蜡烛在准备熄灭之时重新燃烧起来,当时我意识到了老人可能是要自杀。我当时的想法是,老人是孤独而死。但是看到蜡烛准备灭掉之前又重新燃烧让我想到没有那么简单,果然老人跳起来说死,怎么可能,又看到了一个虽然孤独,虽然年迈但是一直拥有一颗年轻的心的这样一个可爱的老人。

  老人在经历过一次之后,她做了一个我她自己认为疯狂决定,她把自己的全部的财产还有房产作为遗赠赠送给了儿童乐团,并且把自己的遗产2400,用做修葺房子,她认为那是一个疯狂的决定。

  老人家最美的那个镜头,就是她在荡秋千的时候,我想那个时候她也许也回到了自己的孩童时代,就像把遗产赠送一样,荡秋千对于她来说也是一件疯狂的事情

  最后,老人家没有喝到小朋友给倒的茶就安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希望她是感受到了温暖的。

  人孤独地来,孤独地去,想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就是孤独,我想拥有的是老奶奶面对死亡的心态,优雅地离开。我们绝对不要让自己的父母感受到如此的孤独,老人和孩子一样,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在外头的时候别忘记常回家看看,常常打电话给自己的父母。

  如多罗塔·肯杰尔扎沃斯卡导演作品候鸟》一样,她的《死期将至》给我带来了同样的震撼,神一般的存在

  《死期将至》影评(二):老宅里的老人

  你要是想要了解一个老人,不妨看看这部电影。

  要是你喜欢宠物电影,也不妨看看这部电影。

  要是你对黑白片不反感,更不妨看看它,它会花了你生命的一时三刻,却能带给你三时一刻的思考

  电影以耄耋老人对不礼貌医生一句“Kiss My Ass”打头,讲述了她和一只狗共居老屋寂寞自言自语信手拈来的回忆,老人孤独时和狗凭窗凝望,借镜窥看。有富家商人(还有儿子),打着老宅的主意,隔壁还有一间儿童音乐俱乐部,声乐响起,漫天音色,孩子们有时偷跑来老宅院荡秋千,处处混杂着老人的迷思和回忆。

  我对电影的两处独白很着迷,一次是有个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顽童,爬过窗子,找老人一本正经地索要用不完的东西,老人纠正小男孩come的时态,小男孩屡教不改说成camed。第二次是老人纠正10岁体重超标的胖孙女说Grandma,孙女同样屡教不改,偏偏说Grams。这两次对比我觉得极有意思,除了在暗示老人的孤独无助,还有新旧时代的格格不入

  撇开对话,电影更多的是老人一个人或者和狗伙伴的独白,语焉兴起,狗还会吠两声以应答,意趣横生。老人和狗矫健地一同下楼抢电话,一同驻目窗外,一同喝老酒,一同吃早餐,还有一同出门关窗,狗不仅保护老人,也不止是伴侣,更赋予了人的灵性,比人更难得的忠诚本性

  在我看,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在年老时有没有值得回忆的往事,另一个是你有否出现在别人回忆的画面里。有没有人回忆起老人我不敢推测,老宅里却藏满了老人的记忆,一件衣服,一件玩具,一瞥偷吻,一记脚步,无一不勾起往事。岁月凝炼出的是一幅幅似清晰模糊油画,一如电影里拍摄记忆时的变焦画面。而电影外的我牢牢记住了老人的沟壑纵横面庞,这何尝不是成功。

  不长皱纹婆婆是骇人的,老人写满沧桑的脸是如此动人,乃至于看了老人放下口红我禁不住期盼着皱纹早日爬满额头

  结尾是一个上升的全景镜头,透过茂密树叶,老宅和安睡的老人是如此静谧,原来,天空里的墨云并没几朵。

  http://yanhaibing.blogspot.com/2008/12/blog-post_20.html

  《死期将至》影评(三):死亡夺走一切,留下所有

  一位老人,一头银发,守着一座空空的大宅,和一条叫做费城的狗,把时间凝固在进入落地窗的阳光里。老人总是喜欢推开窗用望远镜看窗外的人和事,而每到这样的时候Phila会趴在窗上和她一起看,老人被过去的记忆缠绕着,现实往往能够唤起那些美好如初的画面,儿子向她挥手告别(老人的笑容像晴日里的果园,能闻到满浆的芬芳转而却又是无奈),自己和情人跳舞(可以看到整部电影里并没再提到这个男人,是不愿不想还是不忍,我只看到老人被Phila惊回现实时的震颤),黑夜里看到自己穿着婚纱镜子兴奋地旋转,儿子甜甜地叫她妈妈……这些画面犹如被蜜茶泡过却又仿佛永远隔着一层玻璃,像滚烫的冰,在穿过林子的阳光下蒸腾出深色的雾。

  电影开始时老人到医院检查,在医生第二遍冰冷地说出脱衣服,躺下后,收起了笑脸,转而对她说,你给我去死吧!我们这一辈子仿佛总是在讨好别人,强迫自己显得温文尔雅地去做一些自己并不想做的事,这就是世俗,它们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老人在等车过马路想起了自己死去的母亲,显得那样的不经心,她说我还是有点喜欢她的,我觉得她的死就是在向我发泄,她忽然死去,她死时比我年轻,或许年轻不了多少……这是电影里老人第一次谈到死,从这个小片段里我看到了老人的不羁坚强性格来源。而死只是一种发泄,这种发泄对生者影响直到生者再次变成死者结束,而新一轮的影响却恰恰在结束时又开始了。可以看到死亡就像一个瑰丽的巫术,不尽相同,却全然相同,看开了其实就可以安然的服从这一场自然安排

  老人一直不肯卖掉自己的房子,并叫自己的儿子在她死后搬过来住,但是他的儿子一直以女儿不愿意为由推诿。母子间也早已没有了过去那样的亲昵,一次次拜访只是例行公事,我能看到老人的泪水,像云翳一样,她真的很孤单,她会责怪Phila,骂它上辈子一定是下层的舞者,像个婊子一样乱跳,小傻瓜,但是要知道老人早就没有人关心她了,是被老人沉浸于回忆中不可自拔时也只有Phila的叫声才能把她拉回现实中来,它或许只是不想让老人过于伤心吧。

  老人希望通过让自己的孙女喜欢上这栋房子来留住这栋房子,但是孙女却说这栋房子应该被烧掉,她根本不喜欢老人,说老人是巫婆,她只想得到人手上的金戒指,她叫她阿奶,却从不尊敬地叫奶奶。她在一个晚上听到自己的儿子对他妻子说,我会让他把一切留给我的,她不会知道的,她总是支使我,我已经受够了。老人真的不敢相信她一直那么信任的儿子竟会这样对待自己,他再也不是那个会在朝阳里对自己甜甜地喊妈妈的人的,她看着儿子儿时的照片,我相信那一刻,她的心该是碎了。我想起一句话,越是年纪大了就越看不得老人哭,尽管在这部电影里老人很少哭,更多时候是在笑,但是当那些美好的影像逝去时,老人的笑却是那样的让人心痛。我不想说那个儿子怎么样,但是他真的不如一条狗,Phila至少能给老人可以依靠的温暖,而他只让老人感到万分的痛苦绝望

  我觉得这部电影里最柔和的镜头莫过于人像那些音乐团的孩子一样地荡千秋,电影中重复出现的那首钢琴曲又响了起来,像晨风一样的颜色,婴孩一样的呼吸,老人笑着说,生活真是美好。是啊,生活真是美好,我们这一生总是忙碌庸碌,总以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总是为自己没有得到的后悔自责,但是这一切真的重要吗?生活本来就不需要定义,更不需要去寻找意义,我们可以像疯子一样冲进暴风雨中,我们可以在拥挤的街上大喊大叫,我们可以像个没有教养野人指着定律说bullshit,我们的存在就是意义,而死亡让这一切显得更真实

  老人最后把房子留给了儿童音乐团,她记住了那个下午闯入她生活的称自己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男孩,她把自己的戒指留给了笨蛋儿媳妇,在一个有阳光的下午,老人听到了长久以来消失在房子里的人声,那是儿童音乐团搬进来了,男孩狂乱地弹着钢琴,人影像多棱镜那样显得不真实。于是她相信这所房子能够保留下来了,房子里所有的鬼魂也有了永远的居所,Phila蹲在自己两膝间,窗子打开着,微风吹着,橘色的阳光像一床浅色的被子盖在老人身上,老人睡着了。她说Philadelphia,我最对不起你,其实是我最舍不得你。天堂其实一直很近,闭上眼睛就能看到,只是看你想不想再睁开。不知道最后她有没有再想到自己的母亲。他们说,人死时,会看到自己脱离子宫时的情境,这只有等我的那一天到来的时候去验证了。

  生活是一颗不断被抛光的火山石,渐渐圆滑而冰冷,我们触摸它只是想寻找那些逝去的感觉,死亡则把这枚石头融进血液,最后归还给永生的土地

  《死期将至》影评(四):死期将至

  一位老人,一头银发,守着一座空空的大宅,和一条叫做费城的狗。一阵敲门声之后,一张老太太的脸试探性的闯入了镜头,迟疑了一下,露出微笑。就这一笑,拉近了我和她的距离,我打心底里对这位老人有了亲近感。穿越了大半个城市来到这里,固执地坐在了所有人群的最前面一排,这是被谁传染的坏毛病呢? 美到极致光影,在黑白胶片上比放大的每个细节特写和中景更多,生动得让人移不开目光。 人和狗,配合天衣无缝。 黑白的影像中,看不到演员老去的痕迹。一样优雅和高贵

  以旁人的角度,或许不能感受老人孤独寂寥的十分十三吧。。。这或许是现代社会老龄化的一个小缩影吧,或者膝下儿孙,或者被儿孙抛弃了的,不管是哪一种,都是社会的悲凉无亲无故的一个人,房子都没有了温度,或许小猫小狗可以抚慰心灵缺失

  年轻真好,有足够精力探索世界,去游览缤纷多彩的世界,也有足够的热情去闯荡

  《死期将至》影评(五):老人与狗,生命最后

  之前很少看波兰导演的电影,见识尚浅的我只觉应该都是艺术性很强,很难懂的电影。机缘巧合看了一个年轻摄影师谭羽希的采访,她强烈推荐多罗塔 肯杰扎夫斯卡(名字非常适合装逼)的电影——“从画面构图到灯光色彩都很棒,那种画面是饱含情感内容的,这也是我所追求的东西 。”

  《死期将至》是一部黑白电影,导演对于光影的把握实力可见一斑,美得让我一直忍不住截屏。影片还加大了对比度,让光影效果发挥到极致。频频的特写镜头,也一下拉近了我与主人公的距离。最出彩的还是镜面反光的运用,就像一段对话,主角与自己的对话;又像一场梦,关于曾经的梦。如虚如实,如梦如幻

  镜头美

  女导演的镜头掺杂着特有的细腻宁静,就像她的另一部电影《我是》,没有华丽的炫技,没有晦涩难懂的隐喻,有的只是平实不浮夸的镜头、别有用心的细节描写,还有极美的画面色彩和构图,让我一个偏爱故事节奏感强的人也静下心来细细感受一个老妇弥留之际的生活、回忆与感悟

  一位老妇Aniela、一只狗Phila、一幢老宅,是全片的主要对象。她是一个很有性格的人——面对冷漠的医生会骂一句脏话之后愤然离开、对于想接手她宅子的大叔也是没一句好话甚至还放狗驱赶。她也是一个稍许古怪的人——暴风雨让她振奋、无聊时喜欢拿着望远镜偷窥四周邻居的生活甚至加以模仿。她还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旧时与意中人林间起舞的缱绻羡爱、激动时与孙女分享战前屋内的热闹欢腾,宅院里的一景一物都能勾起她的回忆。

  但最吸引我的是她的可爱,她的优雅,她的睿智。哦,对了还有她那只伶俐的狗,无时无刻不陪在她身边(作为一个猫奴,老泪纵横),她喜爱与她的狗对话,我觉得也许在她眼里,狗不仅是朋友,也是爱人,更是她自己吧。

  对于主角Aniela的拍摄也是拿捏恰到好处。特写中的她满头银发,脸上皱纹满布,但眼眸中总是闪烁着光,骄傲而恬淡,坚定又温柔。有几个镜头不知是导演有意为之,还是现场环境所致,老人的周身被一道光所包裹,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美,像一个天使,美好温暖。

  她很美

  电影后段中她因儿子的冷漠与嫌弃而想放弃生命的那个片段,是全片的转折,处理的非常好,完全是我的爱。午夜四周一片死寂,黑暗中只有蜡烛还在亮着,小狗在旁注视着她。镜头很平静,就像她平静地躺在床上等待死亡;对蜡烛的特写又很生动,配合着老妇的内心独白,最后坐起来质问自己的那句“你疯了吗?死?”非常有力。是啊,蜡烛即使熄灭也还有白烟在一点点褪去,为何人在容颜渐老、死之将至的时候不能燃烧到生命最后一刻呢?啊,流泪。

  片中独白——“那时我见到你,枯叶犹存,迎着严寒,小鸟在歌唱,你看见黄昏,落日褪去,一点一点,被黑夜带走,死亡是另一个自我,深埋谷底,这你会懂,你的爱会更坚强、更深刻,却遗忘许久。”

  有人说,电影里的老人是孤独的,带有些悲凉。儿子不时常来看她,更多的是想卖掉她的房子。孙女也并不是很与她亲近,只在意自己胖胖的身材却又一直在吃,让她怀疑是否是自己亲孙女也是让人感到无奈。倒是媳妇还会在儿子面前替她说好话,还有隔壁儿童音乐团的孩子们也经常来家里捣蛋,但也都只能算是宁静中的一些小插曲。

  不过我到不觉悲凉,黄昏之时有房有狗有回忆,简直太棒了好吗?儿子那么糟心,那就不要再见了。房子有点安静,那就让孩子们搬进来,热闹热闹。面对衰老, 面对孤独,她是主动做出改变的。在自家后院荡荡秋千,穿上美美的裙子。啊,生活还是美好的。何况老太太还是那么美!

  我老了也要在家后院装秋千!(重点应该是有自家后院- -)

  最后的最后,孩子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大杯热茶上来找她。敲门,不应,再敲,还是不应。大家都懂了,生命终究会结束的。她安详地躺在她的藤椅上,姿态和平常看风景时无异,phila一如既往陪在身边。萦绕全片的音乐最后一次响起,哀而不伤;老人最后的独白也徐徐道来。最后镜头慢慢的拉远、上升,仿佛在告诉我们老人最后的归宿——“天堂是你最好的归宿”

  看了多罗塔的《我是》和《死期将至》,一部讲儿童,一部讲老人。两部的构图、灯光到色彩确实都很让人着迷。都讲到了现实的残酷和对现实作出反抗,都讲到了对生命的感悟。虽然两部结局都比较忧伤,但我都很喜欢。这部电影过后,我有了认真了解多罗塔的想法,而且她出片率不高,总共13部作品,其中还有多部短片,估计很快可以看完。记上小本本。

  美的片子有很多,但美却富含情感的片子却贫贫。且看且珍惜。这也是我的第一篇长篇影评,有很多不足,欢迎交流与指正。

  《死期将至》影评(六):啊!真美

  不期而遇 总是那么美

  没有任何人推荐 没看过任何影评 就看到了这部电影 结果却是美不胜收

  要说的是这部电影的这张海报

  像是一种蛊惑

  连续好几天 登录520mov 点击电影频道 最新更新 我的目光都会在这幅海报上停驻几秒 一直是这样

  《死期将至》这个名字实在是不够吸引我

  凭知觉我固执的以为这又是一部娱乐片

  而娱乐片总是不能够成为我挑选影片的首选

  今天依然是这样

  原本马上要干活 可前些日子因为系统太过陈旧空间不足才卸掉的CAD今天又要装上去 安装的速度实在慢得让人无法忍受

  说着些无非就是想说我是如何在不经意间看了这部电影

  是的 于是我就再次点开了最新更新 再次看到了这幅海报

  橙黄的页面上 有一轮白白的太阳 下方的叉叉看起来像两把剑

  细看之后于是我更加以为这是一部惊险刺激的娱乐片了

  可是蛊惑还在 我没能经住诱惑 于是看了起来

  不想透漏情节 有时对于爱看影评又不喜欢知道情节的人来说这是令人沮丧的

  很美的黑白电影 很美的白发老人

  我喜欢她笑起来弯弯的眼睛还有时光给她皮肤留下的褶皱

  最后我还要提一下影片让我想到的中午在10套看到的看了两遍的黑泽民的电影

  他的最后一部电影《未休矣》里的祝词

  学生们问“准备好了吗?”

  老师总答“还没准备好呢”

  原来生死可以这样拿来调侃的

  嘿嘿 今天很幸福 开始心满意足的干本来不乐意干得活吧

  《死期将至》影评(七):摄影太赞了

  舒缓的奏鸣曲,摄影教科书

  虽然分数最多给四星,但是必须要力荐这部片子,只因为它的摄影。它是这两年看过的摄影最牛的片子了,所有镜头近乎完美,无可挑剔。想想自己也玩了几年单反了,但拿出哪张也比不了人家任何一个定格,唉,汗颜哪。不知道灯是怎么布置的,但就是那老房子的自然光线也必定是极佳的。

  当然,不只是摄影,音乐也达到了与画面相得益彰的境界,老太太几乎是一个人撑起整部电影的表演炉火纯青,影片节奏舒缓,如同莫扎特A大调般怡人。

  生命静静的逝去,老太太最后的一段时光如湖上涟漪般淡去,让她的死如涅槃。

  是不是生活的像狗一样单纯时,我们会发现——我们老了。

  可看着那个小胖丫头时,我哑然,青春何惜,耄耋何惧啊……

  趴在核桃堆里与老狗一起吃核桃时,也许那映照的就是美丽的生活……

  原文地址:http://i.mtime.com/2843457/blog/7579025/

  《死期将至》影评(八):平静中透着淡淡的悲伤

  黑白的基调让影片平添了几分压抑,又像为老妇人献上最后的安魂曲,老太太满头的银发在黑白的背景下格外显眼,似乎在诉说这内心的孤独与悲伤。

  快乐美满的家庭各有各的快乐,不幸福的家庭大多类似。

  她是那么的爱她的儿子,不知多少次回忆起儿子年少时的脸庞,而儿子却不愿意搬过来陪伴她,只是单纯惦记着她的财产,这与我国的那些“不孝”的社会案例多么类似啊,不难想象老妇人最终会将家产悉数捐给了她家楼下的儿童合唱团(每天陪伴着她,帮他消磨时光)看着孩子们喧闹着搬进自己守着一辈子的老房子,他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就这样,听着孩子们的打闹声,老人再一次上了二楼,那个她去过无数次的地方,这一次她没有拿起望远镜,而是躺在椅子上,看着陪伴自己的老狗,平静的离去,我想她离去时,一定回忆了自己的一生,仿佛看到自己年轻时穿着华丽的礼服,在曾经豪华的房间偏偏起舞,仿佛又一次看到儿子年少时可爱的脸庞,听见儿子用稚嫩的童音喊着“妈妈”。。。。。。

  你我终将会老去,愿各位在垂垂老矣之年,都有亲人相伴!

  《死期将至》影评(九):怀着孤独而来,怀着孤独离开

  总有一天,生命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将褪去浮华的外表,只剩下最本质和内核的东西,比如死、衰老、幻灭,生、孤独和爱。哪管你曾经是一手遮天,倾国倾城,还是平常庸碌,绚烂美丽或寂静安然。

  人人都是怀着孤独而来,怀着孤独离开。

  《死期将至》,我知道这会是一个我喜欢的电影。如果我没有猜错,它是关于一个人老得不能再老的人,静静地等待死亡的故事。如果我没有猜错,它应该是寂静的,缓慢的。如果我没有猜错,它没有太复杂的情节用以讨好观众的浅表观感。如果我没有猜错,应该有一些关于“生”的鲜活、明亮而美好的东西在里面。如果我没有猜错,它会有一些美丽的、摇曳的、怀旧式的光影片段。

  我坐定的时候,已经开场了几分钟。黑白画面。寂静的老房子。那个老太太一个人坐在窗前饮酒。小小的一杯,她一口一口地慢饮,一搭一搭跟她面前唯一的生灵——一只狗费拉说着话儿。果然像我猜得那样。

  你知道她有多老吗?满头银发,沟壑纵横的脸,端酒的那只手微颤,干枯、消瘦,遍布老年斑。“满头银发悲白雪”。我知道,如果我一上来就是怜悯而不是思索。那我就失了水准了。况且,谁又该怜悯谁呢,你和我,和他,我们大家,都会有那么老的一天。

  老人,老狗,老酒,空房,独院。她所有的人生都在这座空房子里了。包括回忆、伙伴、亲人、财产。人生就是这样,先前是在加,后来只是一味减。走着走着,许多许多的东西都散尽了,只剩下了这些。谁也不会比谁更多一些。

  这个相对封闭的小世界,一窗之隔的是完全与她无关的人生。一个霸道的富人,一个儿童音乐俱乐部。他们并没有交集。老太太对于她的两群近邻,通常扮演旁观者的角色。有时候老太太会拿起她的望远镜,默默地观看这两家唯一的近邻。咒骂,抑或微笑欢愉。

  单从影片来看,这是个极为聪明睿智的老太太。有着可贵的知性气质和高贵品格。未必慈眉善目、和蔼可亲,但言语之间不乏通透和幽默。比如她把酒熟稔地递给那只狗费拉喝,说:“这就是我们合得来的原因”。比如她跟小男孩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对话。

  帕斯卡尔说:“我们由于交往而形成了精神和感情,但我们也由于交往而败坏着精神和感情。”这句话好极了。人的孤独从来没有出路。可是人的快乐还是离不开分享和碰撞。人在一个能带来价值认定的环境中,孤独感会少一些。从这个意义上来,老太太十分地孤独和寂寞。

  总得有什么东西作一个出口,让一个人的孤独得到适度的、轻微的拯救。前半段的老太太的内心盛满孤独与寂寞。这种孤独强大但并不绝望。有着对曾经逝去的美好风华的回忆作伴,它甚至有了安宁享受的意味。但她总还是希望以亲情为出口弥补因等待死亡而带来的强大的虚无。

  这个时候这个老太太的惟一聆听者就是一只狗。我觉得狗是有隐喻的。这只狗属于“失语者”,狗如果有自主思想,会思考,说不定又是另外一个无法沟通的东西。狗身上忠诚、驯服的特性抚慰人的孤独。而恰恰是狗思想和语言的欠缺成就了狗抚慰孤独的可能。当然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多少是让人绝望的。

  而儿子和孙女为代表的亲情阵营的不可沟通性是对帕斯卡尔那句话更悲凉的证明。尤其是孙女。小女孩和老太太的对比十分精彩。七宗罪里小女孩犯的至少有三条吧,饕餮,贪婪,愤怒。那个小演员在饕餮的时候,那副痴肥愚蠢的模样,传神极了。当然这么分析有点歹毒,人家毕竟是个孩子。但这些并不能消除观众对这个只知道吃和索取的小姑娘人生的担忧,我想有不少观众会像我这么想吧,与其做这样除了少年芳华其他都无可救药的小姑娘,还不如做她拥有高贵而宁静的灵魂的垂死的老奶奶呢。老太太的心里怕是也早已这么想:指望这个小女孩还不如指望那只狗呢。

  老太太人生最牵挂的是亲情。也是这个唯一的儿子给老太太造成最沉重的打击。这家伙背着老太太差点把老太太视为珍宝的房子卖给觊觎已久的富人,这还不算什么,致命的是儿子的言语之间对深爱他的妈妈颇多厌弃。遭到自己人世间最在乎的人的遗弃,这足以给任何人造成痛不欲生的幻灭感,何况这个人,还是身体发肤受之于她、殷殷牵挂几十年的儿子呢?于是老太太在万般绝望之下,动了轻生之念。

  “那时我见到你,枯叶犹存,迎着严寒,小鸟在歌唱,你看见黄昏,落日褪去,一点一点,被黑夜带走,死亡是另一个自我,深埋谷底,这你会懂,你的爱会更坚强、更深刻,却遗忘许久。”

  我看见暮色在白日提前降临,帷幔缓缓飘动,躺在床上打算把自己交给死亡的人,如深海般悲伤和宁静。

  可是最后,生的坚韧到底是战胜了生的幻灭。也许不止是经受致命打击的老太太。人的一生何尝不是无往而不在幻灭和坚韧之中博弈和挣扎。每有放弃,人生便行入黑暗。每有坚持,道路便重获光芒。还有什么比生本身更强大、更值得坚持和鼓掌的事情呢。

  老太太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她从床上一跃而起。带着复苏后的力量,带着依然如影随形的孤独。把最后的那段日子过得漂漂亮亮。

  电影看到中途。

  老太太一个人颤颤巍巍地给自己弄食物,泡杯茶,端着他们上楼。偶尔打开窗户,拿起望远镜看看对面儿童音乐俱乐部的孩子们唱歌跳舞。

  我面带微笑。看得很享受。

  他在黑暗里抓我的手,问我,你是不是很想过上这样的生活。

  我笑。

  用眼神问他。

  你呢。

  他说。

  我很喜欢里面那所大房子。

  是的,我很想过这样的生活。要很多书。一些酒。也许需要一只狗,也许不需要。不需要人群,要一只电脑。要有网络。可以老,可以很老,但不要老到成为世界、亲人及自己的负担。

  如此安安静静。

  这个骄傲的老太太快结尾的时候干了件漂亮事。她打电话拒绝了她儿子。是拒绝,不是痛骂,心若死了,倒也全然用不上刀子一样的语言了。然后颤巍巍地跑到那个儿童音乐俱乐部,把自己的房子无偿捐赠给了他们,当然,还留了一堆珠宝首饰用于修缮房屋。聪明人做好事通常都是做到头的,你看她赠房子不说,连装修款都给留好了。

  影片到这里,因为孤独和被至亲的人遗弃, 老太太的举止反倒突破了血缘伦理,向真正的自主选择迈进,何其通透而潇洒?

  这一切似乎很圆满,也许到了要散场的时候了。那个调皮的小男生在楼下仔仔细细地沏茶,然后高高兴兴地端上来给老太太喝。这个由年轻的充满希望和未来的生命擎着的这杯茶,如此滚烫。这让人想起刚开场的时候,老太太每天很用力地端到楼上用早点的那杯茶,回回都颤巍巍地凉了。

  热茶依然滚烫,如小男生的少年风华。

  不相干的少年人,带着陌生而又亲近的关爱和温情,隔着一扇未开启的门,到底还是亲眼看到老太太的生命流逝。

  小家伙在门外哭。

  我也叹气。

  要结束了。散场了。

  老太太的生命以及这部电影。

  银幕上仍然有光。

  特吕弗说:

  “我们这些观众身处黑暗之中,银幕上发生的一切光华流动。“

  然后。人群骚动。银幕暗掉。影院的灯光亮起。

  《死期将至》影评(十):奈何.那里阳光灿烂.

  太多的文字去描述这一部电影的内容.

  只会弄巧成拙.

  最好的简介.

  就是英文标题那寥寥几个单词.

  Time To Die.

  这出电影的亮点在于精致的黑白画面.

  女主的出色演出.

  很好很好的配乐.

  孤独.

  单调.

  暴躁.

  绝望.

  回首.

  平静.

  奉献.

  死去.

  生命.

  这几个词可以很好地总结整出戏的顺序.

  只是这样看并没有任何美感.

  需要看着那些黑白.

  那些皱纹.

  那些人声.

  那些狗吠.

  那些活着的.

  那些死去的.

  那些仍旧活着的.

  那些已经死去的.

  随着配乐.

  一起进入一个老人的内心.

  等待死亡.

  走进死亡.

  留下生命.

  电影中的老人让我想起现实生活中的一个老人.

  孤独.

  孑孓一人.

  在生命的尽头她们同样彷徨.

  她们同样寂寞而暴躁.

  她们时而厌恶生命期待死亡.

  时而回首过去在记忆中翩翩起舞.

  她们高贵.

  在镜子前仍旧一次次上口红.

  仍不忘把那袭黑色的连衣裙时不时拿出来晒晒.

  她们渴望交谈.

  她们渴望交际.

  她们渴望被爱.

  她们渴望施舍爱.

  然而她们都老了.

  她们都皱纹满面.

  她们的爱变得轻如鸿毛.

  她们的请求变得不可理喻.

  甚至于她们的死亡.

  也是那么轻轻那么淡淡.

  透过窗户被夏天的风一吹变消散不见.

  电影中的Aniela更甚.

  她成为了别人口中的女巫.

  成为了小孩们互相恐吓的代名词.

  她口中时时说要好好治治那些吵闹的小孩.

  时时责骂暗地称自己女巫的儿媳.

  然而当她终究要步入死亡.

  终究不能带走任何东西.

  她把自己守护了一辈子的房子留给了那些吵闹的贫穷孩子.

  她把自己珍藏的戒指送给了儿媳.

  她说.

  多么希望有人给自己送上一杯热茶.

  然而最后终于有人端着一大杯热茶敲门而来.

  她却再也听不到.

  静静地躺在年旧的藤条椅上.

  她再也听不到任何东西.

  心中那些爱再也无法给予.

  渴望被爱的空虚也终究不能被满足.

  死亡降至.

  电影重点在于降至.

  死亡必然.

  然而如何应对.

  我们应当好好地对待老人.

  这个道理不是电影最主要的point.

  这个道理也不用再强调.

  只是从一个老人的角度来看.

  原来死亡也是那么美丽.

  将近死亡.

  过去和未来在现在交错.

  回忆和现实在当下融合.

  儿时的儿子的身影再次在秋千上出现.

  树下英俊的丈夫的脸庞日渐清晰.

  过去自己穿着芭蕾服翩翩起舞的感觉日益强烈.

  将近死亡.

  老人能做的只是回首.

  回首那些美好的一切.

  然后把自己的所有奉献出去.

  把自己的爱在生命的最后挥霍而光.

  她死了.

  只是那些人仍旧称她女巫吧.

  只是孙女仍旧讨厌她吧.

  大概所有的人都认为.

  一个女巫死前.

  心里是多么的黑暗.

  奈何.

  那里阳光灿烂.

  音乐曼妙.

  宛如天堂.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死期将至》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