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山城棒棒军》经典观后感集
日期:2022-03-15 11:03: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山城棒棒军》经典观后感集

  《山城棒棒军》是一部由束一德执导,庞祖云 / 赵亮 / 王群英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山城棒棒军》观后感(一):那段再也回不去的旧时光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到我回到了老重庆,那个车牌还是川B的老重庆,那个公交车还是无轨电车的老重庆。那个时候每个周五我和下班的父母都会一起去吃“三拖一”,为了多加一份火腿肠多喝一瓶陈川粤,我那一天一定会特别的乖,然后在饱餐一顿后回家看”棒棒军“。

  “棒棒儿~来咯~”

  “来老哦~”

  不管过了好多年,依旧记得当年的朝天门码头,只要喊一声“棒棒儿~”就会有一群勤劳能干的棒棒跑过来问,”走哪点?”。

  一根竹竿子挑起的不仅是他们“老板儿”的行李,还有他们的梦想,他们的家。

  梅老坎,毛子,孟小渝,江疯子,蛮牛,赵嘉陵这住在一个工棚的6个人,用他们的那根“棒棒儿”挑起了他们自己的梦。

  老坎当棒棒是为了养活自己的三个女儿,为了让她们有更好的生活,瘦小的他不得不背起比他体重都重好多的货物。他在听到自己老婆让大女儿辍学的时候,立刻回来老家指责他老婆不该这么做。他希望有一天他女儿能穿着统一的工作服,像个城里人一样。当他悲哀的拿着说谎要来的旧衣服站在楼梯口狠狠的扇了自己一巴掌时,我看到了一个为了家庭,为了生计但却力量有限不得不耍小聪明的父亲。当然做为整部电视剧的主角之一,老坎身上也有很多的笑点。比如,自己喝醉了背同样喝醉的胖子上楼,结果成了胖子背他。还有老坎回老家却被无厘头的老婆和女儿整得比在重庆打工还要累最后孤零零的一个人睡在外面。每次看到这两个场景我都要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而另外一个经常被老坎抢生意的毛子,是这部剧里倒霉的代表。毛子有多倒霉呢?超级倒霉~原因是他少个心眼“哈搓搓”的。他屡次都遇到一些奇葩事,比如为了电视机摆哪里把他使唤过去使唤过来却不肯多加钱的奇葩一家人。见义勇为去追人贩子,结果人贩子在他面前他都不知道,竟然还上前问人贩子“有没有看到两个人贩子”。召集一群棒棒儿去给一只狗哭丧。当时我最喜欢的棒棒儿就是毛子,天真的我曾经以为毛子真的是棒棒,以至于我每次上街都要在棒棒中寻找毛子的身影。

  小时候第一次看电视剧哭就是蛮牛的死。蛮牛是工棚里面身世最悲惨,最善良能干的一个人。他勤劳善良,人高马大,满脸都写着“好人”两个字。因为这个印象太过深刻,所以在我看傻儿师长时我一直都不知道“吃麻将”的大师兄竟然是蛮牛。任劳任怨的蛮牛在快等到好日子的那一天,为了救老教授一家人英勇的牺牲了。那天工棚里面的人集体揍了一个扔掉悼念蛮牛白花的棒棒。老坎大喊道“蛮牛啊!!”那天晚上我和几位棒棒一样哭成了泪人。

  蛮牛牺牲的时候,黄婆婆说,“这个工棚不简单,出了个烈士,还出了个大学生。”大学生孟小渝是典型的“知识改变命运“的代表。贫苦出身的他进城当棒棒的目的就是为了赚学费,谁知道竟然阴差阳错的遇到了自己的亲身父亲”陈凯。“ 孟小渝的养父憨厚老实,早知道不是自己的亲身儿子依旧将他视如己出,为了给自己的养子赚学费,在茶馆唱边鼓被人各种羞辱,也只是笑着说“要加钱哦。”。另外跑题的说一句,孟小渝的妈妈这位演员真是超级漂亮,典型的重庆美女,粗布麻衣和年龄都掩盖不住她的美貌。

  江疯子在这部剧里出场不多,大多是和大伙一起出场。从他口中听出他当棒棒是为了赎罪,因为自己年轻的时候犯了些错。他是这部剧里最冷静最有经验的一位棒棒,很多时候工棚里闹得鸡飞狗跳的时候,他总是最冷静的一个。

  如果山城棒棒军仅仅只是讲了一个工棚的故事,那绝对不能算是我心中的第一名。这部电视剧讲诉地不仅是这个小工棚的故事,还有那时候各式各样的重庆人。巴倒烫代表了当年白手起家的重庆人,从一个街边的小摊子奋斗到了一个火锅店老板。谁知道家里的亲戚一听到他发财了就开始对他指手画脚。巴倒烫和“大姨妈”斗嘴还有他的亲戚集体批斗他那里真的是百看不厌,笑料百出。同时又为巴倒烫每次遭“大姨妈”整得气不打一处来感到心累。。

  王家英和周幺鸡代表了进城后失去自我的那一批人,他们大多不安于现状,却又不愿意安安分分的打拼,最后陷入了欲望的漩涡。与他们相对应的就是于芳和赵嘉陵夫妇,他们从农村来到大城市,靠自己的双手脚踏实地的创造了自己的一片天,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另外说一下,于芳真的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女权意识”的代表,从一个不甘心成为附属品的农家女孩成了一位有魄力的女企业家。

  还有和老坎相关联的王达明夫妇,代表着当时下岗再创业的那一批人,他们走出“铁饭碗”的舒适圈,最终开了自己的水产公司走出了困境。

  一部20集的电视剧把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都展示了出来。那个时候重庆总是雾蒙蒙的,解放碑是最高的建筑,杨家坪公园是每个孩子的快乐天堂。红色的一块,和四个人像的一百元纸币。那个时候朝天门码头,人潮涌动去很多地方都要坐船。那个时候的三峡是那么的险峻,“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很遗憾虽然一直盼望着坐船去游一次三峡却一直没有实现。

  去年我回国有去了一次朝天门,看到了用红黄相间的老地砖铺成的老街道,已经废弃的码头快车。朝天门也许算是最后还有点老重庆味道的地方之一了。只是棒棒不多了,这个职业已经快消失了。

  年纪越大越想回忆一些以前的事,我很想很想有一天,身边发生的一切都是一场梦。醒来还是199几年,我被妈妈叫醒,她说,走今天我们坐船去游三峡。到了朝天门码头,看到一群棒棒急切的等待着生意上门。

  “高高的朝天门哦,挂着棒棒的梦哦。”

  “长长的十八梯哦,留下棒棒的歌。”

  《山城棒棒军》观后感(二):宽慰劳动人民的好剧!

  此剧搞笑角色前五名

  1、梅老坎:他身上体现了中国农民的精明与世故,是一种左右逢源的机巧,另外他长得像我外公。呵呵。

  2、毛子:他和老坎是鲜明对比,傻得可爱;

  3、巴倒烫:背负着庞大家庭的生意人;

  4、胖妹:以胖成名吧;

  5、周幺鸡:投机倒把落魄先驱。

  五人都有经典桥段,恕不一一。

  讲一个我影响最深的。

  这叫什么?尊严啊!

  《山城棒棒军》观后感(三):山城棒棒军:消失的移动地标。

  前几天看到重庆娱乐频道又在播放电视剧《山城棒棒军》,颇有感觉。这部电视剧在我童年的时候,收到空前的欢迎。记得当时,每天老百姓都在谈论这部电视剧。如今再一次坐下来看这部电视剧,联想到重庆的变化,那种风云变幻、物是人非的感觉顿时涌上心头。

  《山城棒棒军》讲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大量入城,由于没知识文化,找不到工作,只有手持一跟扁担,为城里人肩挑背抗,爬坡上坎的故事。棒棒现在在重庆各个城市还依稀的有一些,但已经不是一直完整的队伍了。之前我有朋友指责说重庆不懂得保护当地文化,棒棒文化在重庆已经消失殆尽。实际上我认为这不是主要原因,真正的原因是社会变迁。重庆作为一座山城,不像建立在平原上的城市,四通八达,路上交通工具那里都能去。重庆山水依傍,地形崎岖,有些地方是交通工具不能去的,加上当时的城市结构设计不合理,比方说,码头到城里海拔差距,中间大多是阶梯,没有设计公路,所以只有靠棒棒搬运。老城居民楼基本没有电梯,所以稍微重一点的东西,都需要棒棒来搬运。所以,棒棒在老重庆的各个角落都可以看见。我描述一下我看到的棒棒的形象:他们大多是这样,穿着破旧的衣服,手持一根系着尼龙绳的扁担,身体结实,有人喊一声“棒棒”就屁颠屁颠的跑过去揽生意,天气热的时候就躲在街边大树下乘凉,睡觉,空虚的时候三五个也会群在一起,随便找个光滑的地方,打打牌。棒棒在社会上是一种很低下的职业,许多重庆的家长在批评孩子不用功的时候就会说:“再不努力读书以后只有去当棒棒!”。相信这句话,重庆人都有听说过。

  对老重庆的过多追忆已经显得没必要,我们怀念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但重庆大部分的城市,都在三峡大坝蓄水中被拆迁淹没了。我的家乡也是被拆掉了,然后搬入了新城。棒棒军随着新重庆的建设也逐渐消失,如今重庆的城市基本不需要棒棒这种职业了,公交、轻轨、即将建设的环形火车、棒棒文化一步一步的被取代。偶尔也会在城里看见一两个,但已经不够气候,就好像打败仗之后的一些散兵一样,找不到组织。棒棒影响城市形象,政府也不提倡。2005年11月13日,“重庆十大名片评选”活动揭晓,结果出炉之后却引起了强烈的争议和不满,原因是,山城“棒棒军”没能入选。据说,此次评选“重庆名片”一是要有知名度;二是要有美誉度;三是要有代表性;第四就是独特性——棒棒军未能上榜,罪魁祸首就是“美誉度”不够。退回到十年前,棒棒军绝对一道极富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但如今正向着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新重庆,棒棒军貌似成了“拖后腿”的群体。很多人在看《山城棒棒军》的时候会为棒棒的消失而感到惋惜,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这一道地域特色,终究只能是一个人的断代记忆。

  《山城棒棒军》可谓巴渝地区的一部时代剧,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形象,我相信每个人重庆人都可以随时脱口说出去一些名字:梅老坎、毛子、蛮牛、巴倒烫、胖妹……这些鲜活的人物一直留在重庆人的心中。这也可以看做是川渝方言剧的巅峰之作,虽然在《山城棒棒军》成功之后,又涌现了诸如《街坊领居》、《方脑壳》等川渝方言剧,但影响力都比不上这部《山城棒棒军》。甚至,在重庆市民的呼声中,还拍了《山城棒棒军2》,但新时代的棒棒,已经难以再打动山城人民。

  《山城棒棒军》的成功,归根于它的时代性以及还原人物的真实性。从时代来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实行农村体制改革,落实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使农村大量的闲置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量清闲下来的农村汉子进城找活计。到九十年代形成规模。此时重庆刚刚直辖,官方需要做的,就是要给重庆人民找到一个身份认同感。这就好比女儿刚嫁人,男方要她明白你现在是我们家的人一样。这里有必要谈论一下重庆跟四川的区别。即便川渝不分家,但是我明显感受到,自重庆脱离四川直辖以来,重庆人的自我认同就很强烈,这部剧,也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一些微妙的作用,它展现的是重庆本土最原始的状态,即使重庆跟四川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它完全选择性的表现是重庆的特色,而不是整个川渝文化。还有一点,虽然从理论上来说,直辖市跟省属于同级,但毕竟“物以稀为贵”,全国只有四个直辖市,与北京上海天津这些大城市并驾驱齐,从心理上,抬高了重庆人的自豪感。加上重庆这几年的发展有目共睹,媒体的大肆渲染,作为西南第一大城市,重庆人很明显已经完完全全脱离了“四川人”这一称呼。从历史根源上说,重庆是抗战大后方,有名的陪都,地理位置相当重要。有人大代表提议把中国首都迁到重庆。提议虽然搞笑,但是从侧面增加了国家对于重庆的重视。从最近国务院颁布的城市排名来讲,重庆已经超过成都。直辖后的重庆不同往日剧中那个脏兮兮、街道窄、楼房低的旧重庆,它已经被称为内地的香港。在谈谈角色设置,除了一群棒棒,牵扯的人物也很多,也非常具有代表性,比方说人高马大但没本事的王巛巛,精明能干的巴倒烫,耿直豪爽的胖妹,来自农村但有理想的女青年于芳……极具幽默色彩的方言加上妙趣横生的表演,着实是重庆人最本色的写照。但这种幽默,并不是经过精心打磨,而是川渝语言特色在实际生活的巧妙应用。正是这部电视剧的火爆,重庆新时期又推出了很多方言特色的节目,捧红了更多的重庆方言笑星,甚至有泛滥的趋势。不得不说,《山城棒棒军》正是始作俑者。

  剧中最悲壮的一幕是老实巴交的蛮牛为抓行窃的歹徒牺牲,棒棒虽然穷,但是有志气,不偷不抢,靠自己的劳动挣钱养活自己。蛮牛的死,为这个被人认为低贱的群体正名。而这些年涌现了棒棒帮助妇幼病弱、见义勇为的感人事迹,也为山城人民津津乐道。最后一集,梅老坎带着棒棒军,喊着号子,爬坡上坎的画面,也震撼了不少观众。正是这个群体,让山城显得丰富多彩。  

  《山城棒棒军》观后感(四):笑中带泪。有良知的作品

  以前的电视剧怎么都这么好看呢?导演和演员都是用自己的真感情在拍,人性的真善美在那些不善言却又辞淳朴可爱的农民兄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他们得到了什么呢?毛子在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把下水道疏通后却被嫌身上太脏不让上车,他愤愤的说了一句:老子是帮哪个身上弄范的嘛,冒火回去跟你又堵求了!看到这儿,我觉得好气愤也好心酸,这个社会怎么如此冷漠,怎么越“有钱有文化”的人越下贱?!有人说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真正留在农村,是有道理的。劳动是光荣的,凭自己双手吃饭有什么错,还要被人瞧不起。请尊重他们,他们是伟大的劳动人民。知识分子被打击了有人为他们平反,有人为他们喊冤,他们用笔不停回忆自己那些“伤痕岁月”,讲述自己的伤痛。那农民呢?农民吃的苦不知比那些文人多几百倍,可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又有谁为他们代言?所以山城是一部有良知的作品。

  《山城棒棒军》观后感(五):那时候的重庆

  那时候 重庆好像都是雾蒙蒙的

  那时候 重庆的大巴车都是烧气的 (当然还有用电的)

  那时候 重庆满街的出租车都是红色的拓儿(现在虽然是黄色的羚羊和纽约的 出租车一样的颜色 但是我们还是沿用拓儿的叫法)

  那时候 车牌照都是挂的川B

  那时候 一块钱能买五个酱肉的小笼包

  那时候 2两小面只要一块五

  那时候 的吃的泡菜是自己家里的坛子泡的

  那时候 我爸 是抽的五块的宏声

  那时候 去解放碑 好吃街那家山城汤圆是必吃的

  那时候 我是很害怕迷路的

  那时候 没有美美

  那时候 最好玩的地方是科普中心

  那时候 解放碑巡逻的 不是穿溜冰鞋 开高尔夫球车的警察MM

  那时候 石桥铺的华西妇科医院 还是唐肥肠酒楼

  那时候 重庆没有轻轨

  那时候 李家沱到杨家坪是要坐船的

  那时候 出租车司机的工资能超过一千

  那时候 较场口转盘 还是个公园

  那时候 南山的一棵树 只是一棵树 不是水晶玻璃棺材样式的观景台

  那时候 南滨路 只是一片河滩

  那时候 火锅里的午餐肉没有现在那么多淀粉

  那时候 洗头是用的海鸥洗发膏

  那时候 黄角坪是有装甲车开上路试车的

  那时候 解放碑还是可以开车的

  十几年来 重庆建设飞速 这一群老实纯朴的棒棒需要被记住 重庆美丽的夜景 炫目的霓虹里面 他们也奉献了他们的青春 他们的力气 他们也是美丽重庆的建设者

  先写到这儿 有的再补充

  《山城棒棒军》观后感(六):王家英

  我今天看到王家英坐台之后,忽然发现她整个形象都变了。她变得光鲜亮丽之后,对蛮牛却有一种强烈的,说不出来的柔情。

  她刚从农村来重庆的时候其实整个人是急躁,浅薄,看不起棒棒的。但其实她也是和棒棒一个村一个阶层一个共生的源头。

  今天看到王家英在身份转换成美丽的小姐之后,她忽然变得温柔,变得哀愁,对蛮牛的隐约爱意变得越来越强烈。

  我就忽然明白她真正割裂了自己曾经的生活,用肉体获得自己理想的实现之后,其实她就变忧郁了。她对蛮牛的爱意其实是对贫穷洁白的生活的一种怀念,她曾经发誓要恶整他,但最后就在某一个瞬间忽然忽略了曾经的一切恩怨,因为那恩怨太渺小了,她曾经太渺小了。

  你看那个演员怎么能在二十年前的方言剧里,把这种角色演绎得这么精确超前。没有一点脸谱化,没有“村姑变有钱妓女后趾高气昂最后罪有应得”而是将她演绎得笑容忧愁,温柔的声音里带着疲惫苍老。最后果然,她整个形象带来的那种不详的气氛最后预示了她悲剧的结局。最近一看到王家英的戏份我就很哀伤。我对她的情感就跟看林黛玉一样。

  最终,那样的生活让美丽的她彻底的厌倦否定了。在火锅店里,她恶狠狠的告诉她的侄女,不准像她一样。

  那是二十多年前,秋天的重庆。王家英心里急躁,迷茫,凄厉。她忽然发现,自己想要的东西,原来根本就没有得到过。

  《山城棒棒军》观后感(七):梅老坎走了,方言剧堕落了……

  巴蜀笑星庞祖云今日上午在重庆病逝 享年67岁http://cq.QQ.com  2008年10月06日16:55

  今天上午十点半,巴蜀笑星庞祖云因食道癌和脑梗阻在重庆大坪三医院病逝,享年67岁。

  重庆有三张名片:美女,火锅与夜景。我一直好奇,为什么是美女不是棒棒?大概因为他们不够“美”吧?美女哪个城市都有,重庆充其量不过数量多点,质量稍微高那么一点点;而棒棒却是重庆独有。说到重庆美女,不少人印象还是“大嗓门,脏话多,不能听她们张口说话”(虽然那只是一部分)。更有一些咸湿佬,一说到重庆美女就口水直流想到重庆发达的无烟产业去了……不知道算不算一种悲哀。

  在重庆,他们穿越大街小巷,哪里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就是棒棒军。可以说,在重庆街头棒棒军出现的频率丝毫不亚于美女出现的频率,他们给市民带来了十分便利。然而是什么让我们对他们熟视无睹?

  上世纪8、90年代,是重庆方言剧的黄金时代,在经历了刘德一的“凌汤圆”和"傻儿师长"系列,《山城棒棒军》横空出世,无疑是方言剧的巅峰之作。还记得那无数个夜晚,山城夜空处处回荡着“棒棒,来哟~”那个稚嫩的童音吗?梅老坎,毛子,蛮牛,小渝等等一系列个性鲜明的经典人物,他们的喜怒哀乐,家长里短,无不鲜明的呈现在我们眼前。他们市侩,狡猾,却又热心,善良。可以说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发生在重庆人民的周围,它们是那样真实,至今仍然是鲜活的,并且仍将生生不息的进行下去。重庆人的生活,每一天都离不开棒棒军的。如同棒棒的生活,每天都在那根棒棒上梭。电视剧主题是积极向上的,极像了早期的《天天630》。

  现在凌汤圆和梅老坎两位给无数重庆人民带来欢乐的人都走了。再看看我们现在的方言剧,啥也不说了!这些年除了一部勉强说得过去的《街坊邻居》还有什么?《生活麻辣烫》那一张张极尽丑态的龌龊小丑嘴脸?还是《今夜不设防》一个个耸人听闻的人间乱伦悲剧?民间的打油诗总结的最精辟:

  “看了重庆台,月经不得来,天天630,说话等于0,精液不设防,儿子干老娘,广告不要脸,主持也来演。”

  啥也不说了,一个时代过去了。也许我们只有回忆。btw:可能重庆台会重播这部电视剧吧?记得关注就是了。

  高高的朝天门,挂着棒棒的梦哦,长长的十八梯,留下棒棒的歌。爬坡上坎脚下的路,一根棒棒求生活。累了抱着棒棒睡,渴了抱起大碗喝。傻由他说,土由他说,日子在棒棒上梭,有盐有味有盐有味不寂寞……

  这就是重庆人的生活,山城棒棒军的生活。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山城棒棒军》经典观后感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