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塔杀机》是一部由杰夫·丹尼尔斯 / 塔哈·拉希姆 / 彼得·萨斯加德执导,历史 / 战争 / 犯罪主演的一部美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阿里苏凡参与度没有片中那么高,他是奥尼尔后调来的特工,直到“科尔号”遇袭前不久才加入小队。
2.奥尼尔并没有受到直接上级的排挤,相反,他获得了直属上级的支持,但在官僚体制的挤压和财政恶化的情况下决定接受工资更高的工作。
3.关于911袭击者进入美国和基地组织马来西亚会议的情报中情局和联邦调查局总部其实都已经掌握,但僵化的官僚体制让信息一直无法传到到奥尼尔的小组中,苏凡对情报的询问一无所获,911发生后中情局才提供给他情报,在剧中拿到情报后苏凡跑到卫生间呕吐是真的。
4.亚丁湾袭击事件中并没有小男孩(自然也没有事前的录像),但一位袭击者曾因美军袭击阿富汗基地训练营受伤,两个袭击者在爆炸前一刻向“科尔”号上的水平微笑挥手,肃立站好。阿里苏凡负责调查,调查局小队在也门落地后苏凡给当地士兵矿泉水化解紧张气氛的事完全真实。
5.剧集为了便于观众理解,把数个不同人物(奥尼尔小组的成员、也门的当地官员)融合到了一起,但基地组织的几个成员的行为基本和剧中一致。
7.影片最后苏凡对本拉登保镖的审问持续了好几天,苏凡通过神学辩论、物质照顾(阿布有糖尿病,苏凡给了他无糖的食品)不断试探对手的道德底线,最终通过911的新闻击溃了对手的心理防线。
这部剧集尽可能高的忠实了历史事实,又加入了很多“戏剧化”效果,我尤其喜欢阿里苏凡个人生活的这条故事线,尤其是他在也门本想给女友购买一些纪念品,却遭到阿拉伯同袍设套抢劫这段戏。
FBI和CIA斗争让恐怖分子钻了空子,这本来是一个审视"911"的独特视角,但可惜的是编剧却没有让这个点子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为什么CIA和FBI的斗争会如此惨烈?不和的历史缘由是什么?这本应该是剧情展开的立足点,也是最值得深入挖掘的一点,在剧中却只给出一条简单解释:CIA和FBI互相看不惯彼此的处事方式,且只用几个吵架式的简单对话一笔带过,没有做到抽丝剥茧,条理清晰的深层次探讨。然而,编剧对此轻描淡写,不必要情节却不厌其烦繁琐地堆砌,注意是繁琐,又多又琐碎。
有时候为了塑造人物,通过生活细节来刻画人物,但这部剧显然过了头,且手法拙劣毛糙,没有太多地起到这样的作用。比如FBI主管奥尼尔情人众多负债累累的生活,一两个镜头就可以表现,剧中不厌其烦地让情人们和妻子都有自己的表演时间,而奥尼尔的表演者只会假惺惺地对情人扮温柔,莫名其妙对同事大吼大叫,这样简单粗暴地表现人物性格,自然让观众难以产生情感共鸣,同样是情人众多,生活抑郁,对比《广告狂人》,高下立现。又比如探员苏凡的感情生活和宗教生活,被表现的苍白又无力,整个角色给人感觉像个羞涩幼稚中二的青少年。
这样又牵扯出该剧暴露的另一个问题:人物塑造装模作样,没有深入内心,绝大多数人物像纸片人一样走一个过场,比如模糊化的恐怖分子刻画,可能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只有偷瞥空姐那一幕了吧,在这之后就没有下文了,还有总是露出诡异笑容的CIA站长,整个给人的感觉就是莫名其妙,不展现人物的行为动机,观众自然无法理解这个人物。故事中两个由FBI调遣到CIA的探员,处于这场风暴的中心,本应该是故事绝佳的观察者,参与者和叙述者,但编剧对这两个角色的塑造实在是太浅了,透过他们本应该能看到两个部门矛盾背后的原因,结果最多让他们起到了简单的推进剧情的作用,剩余的戏份就是生硬的床戏,和讨论面包如何如何的好吃,好吃到对紧急的情报工作不慌不忙,看到这里我真的无奈地笑了。编剧情感上偏向于FBI师徒二人,CIA师徒(Saul和Carrie翻版?)则被刻板地钉在对立面,没有达到全景式地审视911的效果,其实这里CIA女探员延伸一下就是《猎杀本拉登》的剧情,拍个第二季不是问题。这剧本拉登都没露几次面,几个关键时间点跳的太快,人物出场太多,但叙述不精,导致整个基地组织崛起史很模糊。最佳叙述方式是FBI,CIA和恐怖分子三条故事线其头并进,脉络清晰,各自独立又有交叉的叙事模式。
总体来说,堆砌的生活细节并没有起到多少塑造人物的作用,就像白开水索然无味,反而打乱了叙述节奏,稀释了故事脉络,让整个故事模糊化。最可惜的是,有一个好点子,但并没有由此阐发出与之相匹配的有意思的内容,剧情囫囵吞枣,一盘散沙,人物塑造流于表面,简直是浪费一个好点子的典范。
《巨塔杀机》观后感(三):现实总是与历史惊人的相似,流星变成了恶魔
叙利亚孩童的大篇幅新闻,都不及巨塔杀机里这部分篇幅,从男孩的角度开始思考,从流星到恶魔。仅有的幸存者毅然决然的赴死。
在沙滩边准备乘坐小船去自杀式爆炸前,把自己的鞋子给了一旁正在玩球的幼儿,抑或是小船撞击前,向美国大兵微笑招手。都让人唏嘘。
《巨塔杀机》观后感(四):现实总是与历史惊人的相似,流星变成了恶魔
叙利亚孩童的大篇幅新闻,都不及巨塔杀机里这部分篇幅,从男孩的角度开始思考,从流星到恶魔。仅有的幸存者毅然决然的赴死。
在沙滩边准备乘坐小船去自杀式爆炸前,把自己的鞋子给了一旁正在玩球的幼儿,抑或是小船撞击前,向美国大兵微笑招手。都让人唏嘘。
真的是不敢相信,我所存活的世界是这么的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