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王》是一部由潘文杰执导,钟汉良 / 袁立 / 巍子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上海王》影评(一):真的折服了
最为一个人,常力雄无疑是让人折服的,,他见解独到,眼光长远。他清楚地认识到无论是袁世凯、北洋军阀还是洋人,与上海来说,都不过是过客,真正能够依靠的力量只有广大的群众,而商会的生存之路就在于游走于各势力之间寻求独立。这种思想在当时来说,的确是具有全局性和先进性的,是相当难能可贵的。同时,,他对于自己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他知道自己不可能率领浦江商会完成时代变革,于是在明知黄佩玉派人刺杀了他的情况下,仍能果决地传位给他,为商会数十年的发展铺平道路,这份气魄和胸襟实在无人能及。 黄佩玉,第二任“上海王”,他上任于危难之际,十年呕心沥血,重振了浦江商会往日的声威。他同样有勇有谋,但不仁不义,心狠手辣,是一个无情的枭雄。但我并不讨厌他,只是充满了爱怜和痛惜。小时候的悲惨遭遇让他的性格有些扭曲,他仇恨世间,对外部世界的一切怀有极大的恐惧和不安。为了摆脱这种恐惧和不安,他一方面千方百计地像常力雄复仇,希望用这种方式寻求解脱;另一方面,他不断地追求权力,为此不惜任何手段。他的一生充满了争斗,与生活斗,与命运斗,与常力雄斗、与青寅帮斗,他一直在挣扎着,努力地活得更有尊严,他害怕被命运踩在脚底,所以希望通过获得权势来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其实,他就像是一只满身伤痕的小兽,为了不让人欺负,拼了命地装出森林之王的样子,他想让所有的人都害怕他,这样或许会感到少许的心安。 他的一生一直都是孤独的,他只相信自己,对智慧有着执着的追求,他似乎无所羁绊,永远理性地设计着一个又一个巧妙的阴谋,为达目的玩弄着一场又一场智慧的游戏。直到筱月桂的出现,她是他注定的劫难。他动情了,对于无情之人这一点点的感性就是致命的弱点,当他几番犹豫终于决定试着对筱月桂敞开心灵的一角时,却已是踏上了不归路。师爷、辛妈妈、阿其、筱月桂想为常爷报仇这是人之常情,他们顾不上也不可能为黄佩玉想一想。当年杀了常爷对黄佩玉来说也未尝不是一场折磨,自始至终,他只是想要一点点温暖而已,他第一次想要相信一个人,想要付出真心啊,可命运却用死亡给了他最大的嘲讽。黄佩玉最后在邪路上越走越远,何尝没有师爷等人的责任?是他们从来没想过要拉他一把啊。如果,有那么一个人能早一点走进他的生命、能给他一点点的希望,也不至于如此了吧。
《上海王》影评(二):一个小女人眼中的上海王
一年前看的,一看前写的影评
看《上海王》,又一次随着剧情流了不少女人的眼泪,看电视剧电影也是种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的经历必竟是有限的,自己的经历见识有限,就很难去理解别人的处境,而好的电视剧和电影,能很好的将人物的性情与环境结合起来。我坚信,这个世界每一个人实质都是无辜而善良的,所争的所斗的,也无非那点儿在乎的罢了。
《上海王》一剧,结果无论是余其扬或是筱月桂其中谁死,结果都是极其残忍。我一点儿都不认为余其扬错了,倒不是认为他不得不杀害无辜是对的,而是,在得知常爷为了商会,可以力捧杀自己的仇人以渡过商会难关时,对至情至性的何其扬来说,其中所受的震撼可想一般。我不认为余其扬后来偏激的行为是想保住自己上海王的名位,或是担心别人议论他不足上两届会长的能力。他是把商会当成了自己的生命、超越了生命,他逾越自己的道德尺度是想效仿常爷的大义。最幸福轻松的时刻,竟然是死在自己心爱女人的枪下。我知道,对于那样一个角色,他已经实在承受不起自己心爱的女人死在自己手里,他实在太想得到筱月桂的爱,虽然,这份挚爱他从未失去,一直存在,但却从来不敢肯定其中存在。我喜欢看电视电影,虽然影视作品为了让剧情丰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难免会把其中的情欲夸张放大或是增加密度,难免一不小心会让我的心那么空洞洞的疼个半天。我相信爱,更相信真实的生活并不残忍,总有一线生机的。不过,我还是喜欢看,为那些虚构的放大的剧情流泪,有好多人好多事我们不明白,只是其中发生的好多事情我们不知道罢了,而好的电视电影,总能让我们寻找到这些蛛丝马迹,也才会心疼谅解其中的角色,给我们人性的启示。
过于在乎执着的事情,总是容易钻牛角尖的。看完故事,我不希望自己有太多计较在乎:名、利、地位、爱,因为,我希望我的这段人生旅程是精彩的,不要去过多计较,不要害怕任何事物,自己的人生,自己能为自己叫好就好。我们遵守着物竞天择的规律存在这个世界上,上天赐给我们最优秀的一切,我可不想成为一个落魄者。同时,我又在想,我的人生又怎样才能自己为自己叫好?这种我可不想成为落魄者的心态,到底是种限制,还是种积极正确生命规律本身?落魄者和坦然智慧的放手的区别是什么?我内心的精彩人生到底是什么?
不想成为落魄者的心态,是种积极正确的生命规律本身,是存在的必然,就像每颗种子都要力争长成一样。落魄者和坦然智慧的放手的区别在于前者丢了自己的心智、心神不宁痛苦不安,而后者内心怡然另有一番世界。写到这里,忽然不想写了,我明白,这思想太过于神仙美化,这个世界落魄者是失败者,所谓的智慧坦然的放手却是屁话,我们不是神仙,我们需要更好的生存,在很多事情上,我们都需要争取,在遇到放手的取舍时还要保持内心的怡然,谈何容易啊。我们可不是什么得道高僧,挣扎是难免的,不想成为落魄者,只有收拾心情,挣扎苦痛后,再给自己另一番天地罢了。为了不落魄而超越,超越曾经的痛,时过境迁时,我们一定会感谢曾经的磨练。
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微笑流泪,真实的面对自己的心境,不要害怕或逃避,踏踏实实的生活。不把幸福遥望于未来,每一天的生活,感觉自己在进步就很好,给自己的规矩就是爱惜自己,爱惜自己的健康、美丽,还有心灵。
“其实,我一直爱你”这句真情告白,为剧中而呐喊,也为了自己而呢喃,我一直爱你。
踏踏实实的生活,就是我的精彩,因为,一直有爱。
在一群演技派里,叫得出的都是响当当的名字,袁立,巍子,陈锐,宋佳,还有一些说不上名字,但浑身都是戏却比主角还抢戏的配角们,师爷,三爷,五爷等等。所以,在演技派重重的包围下,因为对比明显,钟汉良的演技,我保持客观的说,真心不怎么样,火候不够,情感,神情,表情,力度和味道都实在不到位。当然,也许这方面有角色设置的局限问题,但他真心没有凭借演技说服我,我或许能隐隐感觉到他的努力,但就是差了好几口气。
上海滩,瞬息万变,帮派之争风云涌起,江湖变迁,在这个权利斗争的时代,大家都不得不穿上铠甲,武装戒备,强烈地成长着改变着自己,冰冰冷冷,将心底最深的感情埋葬起来,不再唤醒。可是只有这位余其扬,将爱牢牢地放在心间,从未褪色,即便当年的小月桂再也不复存在。喜欢钟汉良饰演的阿其哥,也许是因为阿其这个人物设定,他的出现是那么的不一样,在那个充斥着黑色交易,打打杀杀,在商言商的上海滩,有这么一位干净的,特别的,清爽的,可爱的,笑起来很温暖的一品楼的被收养的小管家,给整个黑乌乌的天空添加了一抹清新的色彩和眼前一亮的温暖。早前的阿其哥,也许他有小哇的影子,在戏中,对小月桂sentimental专一执着的守候,他隐忍暗自神伤夜半独自买醉的多愁善感都很叫人心动。他得不到最爱的小月桂,夹杂在常爷和黄爷之间,做不了主,爱不了人,他大声叫嚷:“我有什么办法,常爷在的时候我是一个小跟班,黄爷在我依旧是个小跟班”。他不能爱,无法爱,没有爱,他好像变得不完整,却又被糅合灌以一种让人无法转移视野的魅力和吸引力。
这部剧,不得不说的实话是,从钟汉良饰演的阿其成为第三代上海王之时,剧情的编排就已经有些难以理解,莫名不堪,设置安排不合理,剧情方面匪夷所思,再加上钟汉良本身始终没有或者营造不出上海滩一帮之主的霸气威武范儿,不如常爷英雄版的义字当先,运筹帷幄,霸气豪迈,胸中万马,也没有黄爷枭雄般的心狠手辣,心思缜密,滴水不漏。他不够成熟时,师爷训说:“你可以成为常爷那样的英雄,也可以成为黄佩玉那样的枭雄,但是不管是哪一个,都绝不会像你这样感情用事,一旦数万会众的生死亚于你一人的肩膀上,不是能不能做,而是应不应该做。”他不属于这个时代似的,若他能自由抉择,和小月桂一起私奔到乡下,过着幸福的二人世界,然后有一所很大很大的大房子,种了很多很多的树,生了好多好多的孩子,一起玩耍,做家务,远离尘嚣和纷争,该多好。可是,很多事,由不得自己,他硬撑着浦江商会,表为信守承诺,实为证明曾经被压迫压抑的自己,只是,这样的极端捆绑方式只会让自己和浦江商会的未来方向越发偏离…到最后,余其扬,能死在最爱的小月桂的手里,也算是给他痛苦不堪的苦恋结尾配以一首美到忧伤的音乐休止吧…
袁立真的很美,不光是外表的漂亮,而且整体还散发出很大气舒服的气质。她的眼睛是很有灵气很活很亮的,她的一双眼睛不仅打动人,而且她的演技也真的很能说服人,很彻底很淋漓。她从一位不谙世事可爱天真的乡下丫头成长为坚强高冷独立宽容的御姐,整体的转变演绎的极其自然和有说服力。美中不足的就是,总觉得她讲台词时候的咬字有些怪怪的,但是演技的扎实和爆发的力量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袁立饰演的小月桂,置身于上海滩所处的时代,一步步走来成长为新一代女性,可以说是很有标榜和象征意义的,再加上袁立本身符合这样的特质,角色简直像是为本人量身定做一样。她说过好多话,她看得透,看得开——
“我不太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因为我知道,接受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只要你觉得自己是对的,纵然对方有千军万马,也要往前冲,该出手时就要出手,千万别手软,而且决定了就要马上去做”
黄佩玉还称赞她“我可以忍受一个女人(指沁云)虚荣和物质,但是我不能容忍一个女人她没有智慧”
“生活容不得我们片刻的自怜和犹豫”
“像黄佩玉这样的男人是东风,可以借,但不可以靠”
………
新时代女性在崛起,越来越多的普通女性身上也有着小月桂的影子。过尽千帆,经历万千,变得坚韧,独立,自强,内心强大,却始终怀有善良,宽容,平静的内心。希望每一个这样的小月桂都有阿其哥的疼爱,专一和守护,并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即使每个诚如沁云的女孩都曾经犯过执迷不悔,误入歧途的错误,那有何妨?否则需要人生干嘛?人生那么长,难道在于不犯错?两小无猜却不爱自己的余其扬,无性不婚,给钱不给爱的黄佩玉,趁早离开也是放赎自己。受过无数心殇,流过无数眼泪的她,反倒释然了,她说“我一点不恨小月桂,我反而感激她。我过去总是太依附于男人,总是活得小心翼翼,为男人而活,为男人开心而开心,可是我现在想通了,女人应该为自己活,成为一个独立的女人。”…为救新一代上海王余其扬,沁云姑娘二话不说跑去外国巡捕房用自己的身体以此作为交换条件。那一天,她出来后,被蹂躏的她,站在风中,披头散发,衣服凌乱,下身出血,柔弱的身体中爆发出十足的力量。她,那一刻,是位圣洁的女王,无论灵魂抑或身体。余其扬自觉亏欠她太多娶了她后,她在两人的婚姻生活中却始终感受不到真真正正切切实实的爱,有一天,她拿出离婚协议书交给阿其,说:“你爱谁,你知道,我知道,她也知道。”她感谢余其扬,她不再恨,而是放手,放手,放过别人,也是放过自己。她后来跟辛妈妈说过一句话:“如果我爱着好几个人,证明我还年轻;如果我只爱一个人,证明我已经老了;如果我谁也不爱,证明我已经重生。”
其实,生活中,大多数的女孩都更像沁云姑娘般,单纯,真实,柔弱,迷失方向,受过伤,流过泪,但是在极度伤痛中却能随着孕育在身体里的强大潜力和未知的力量完成凤凰涅槃,展翅高飞,脱胎换骨等一系列的转变。这样的女生,不仅有质感,更真实,更亲近,也更令人喜欢和敬佩。而像小月桂这样的女生,生来坚强似的,十足的抵御情感的能力,不被感情牵扯,又未失去大方向,冷静和理智,运筹帷幄颇具智慧,多数平凡人倒也离她差个距离和修为。不管迷途知返或是执迷不悔,结局如何也未曾知晓,但我只想说一句:身为女人,很多时候,我们都低估了自己身体里蕴藏的力量和勇气。我们可以做得很好,我们不会被轻易打败,我们比想象中坚强。
为爱而生,为爱而死,为爱而埋葬的灵魂啊,在上海滩这片土地,飘荡不息。
《上海王》影评(四):致阿其:我把你放在心中的桃花源,在那兒,我為你栽苹果树成林
「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住下来,
买一座山头栽满苹果树,
跟喜欢的女人成亲,
生一堆胖娃娃,
让孩子们光着屁股在果园里跑来跑去,
坐在树下看着他们慢慢长大」——余其扬
我第一次遇见阿其是13年岁末寒冬时。至今常因想起阿其而反覆看过几次。
上海王这部戏的风格我很喜欢,不管是故事、画面、对话、背景......我都觉得是上品佳作。而在精彩纷呈之中,我最爱钟先生饰演的余其扬,这是一个让我放入心底的角色。
总会不经意的想起,想起他第一次遇见小月桂的笑容、想起他在一品楼裡怎麼调皮又极其伶俐温暖的各种样子、想起他幼年飘零身世,是个病倒路边将死的无依孤儿,被常爷带回一品楼照护养育,想起他总带著笑容与大家爱吃的东西来一品楼、想起他想方设法三番两次要救小月桂那分心意、想起他初知常爷要迎取自己心上人时心裡的隐忍痛苦、想起他為救常爷被杀手射枪中弹,脚步踉蹌、终於倒下那一幕、想起他到处寻找小月桂却寻不著的无奈与失落、想起他雪夜醉酒,他凝望落在手中的雪花苦涩一笑、想起他多年后再遇心上人,脱下帽子,站立在街心,凝视浅笑的样子、想起他得知她又选了别人,倔强的安静的转身走开的背影、想起他狱中被虐打成重伤仍是傲骨錚錚男子汉、想起他得知沁云為救他出狱而牺牲自己时令人痛彻心扉的吶喊大吼、想起他误伤荔荔的遗憾、想起他為商会生存而受迫国民政府无奈的宿命、想起他爱却不能言,最终安排的那颗由心爱的人射进自己心臟的子弹.......那个sentimental的、忧鬱的、浪漫的、温暖的、深情的、重义的男子啊!世事纷烦、沧桑岁月,上海滩千千万万人中,唯独你的身影在我心裡抹不去。
你的性情原不属於江湖黑帮,然而,你却无法逃脱承担商会兴衰的宿命。
读你,知君情深义重、為君沉吟感心伤。我放你在心中栽满苹果树的桃花源!
《上海王》影评(五):《上海王》观感
最近才看的这部剧。袁立很漂亮,可是和钟汉良真的不搭,开始像姐弟后来像母子,不知是袁立显得老气还是钟汉良显得太年轻,可能两种原因都有吧。看着阿其深情的对小月桂说“我还没有结婚”“我一直在这里等你”。。。。。我甚至都不觉得多虐了,而是感到有点好笑,感觉阿其像是在装大人,因为他实在看起来太年轻了。
很喜欢小月桂的性格,坚强、独立、努力。。。。,所以她能取得成功也是必然的,必须佩服。可是让我怨念的是,阿其虽然看起来年轻,和小月桂外形不搭,可是从他的眼神动作表情中能感觉到他真的是爱小月桂的,只是迫于形势和环境一直没有说出口。可是小月桂呢,她真的爱阿其吗,为什么我一点点都感觉不到呢,她充其量对阿其也就是感激和好感罢了,谈不上真爱(反正我感觉不到)。当然她肯定不爱黄佩玉。我觉得她真正爱的是常力熊,只有常力熊。可怜阿其一腔深情付错了人。这才是最虐的。
《上海王》影评(六):电视剧太平淡了
虽然书也像一个烂掉尾的,没有讲明最后小月桂到底做了什么让大家都忌讳谈论她,但是书中的小月桂是个颇有心计的女人。在电视剧里,小月桂又成了万年不变的圣女形象,大陆剧情节的致命伤。电视剧和书有很大的出入,连人物性格都做了很大的改变,人物对照也有出入,不一定说连续剧必须要和书一样,但是每个人物的情爱应该基调一致才行啊,导演你这里差的好多啊。读书的时候我在遥想哇 这么多细节描写,应该不会搬到荧屏上吧。结果还真的拍了电视剧,但是镜头全都给砍了,就是把小月桂的形象给拉的无比辉煌,成了另外一个全能烈女。我还是说袁莉不适合这部戏,台词说的像有声朗读一样,关键是幼女的佻眉 熟女的风韵 都展现的一般般。不过余其扬的选角很符合小哇,但是电视剧明显把他平板化了,我更喜欢书里余其扬在结婚之前一直没有表现对她的爱意,只有不断地关注,不会说那么酸的情话,小哇你的情话一串一串往外冒,袁莉就拒绝,完全没有暧昧所发展的空间。所以推荐原书,里面人物的调调我都很喜欢。常爷形象树立地很好,比书要丰满多了。
还是陈善可乏的感觉。钟汉良的脸太嫩了。再沧桑一点就好了
《上海王》影评(七):多愁善感的阿其
《上海王》中的余其扬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角色,也是因为他我开始关注钟汉良的演技和颜值。我一直以来都想写写这个这个人物,但又不知从何谈起,今天偶然又看了一段饭制视频,又勾起回忆,于是今天终于决定动笔。其实,余其扬应该是一个悲剧式人物,而他的悲剧则源于太过情绪化,也注定他难以担当会长这样的重担。网友的一个说法很贴切,常爷是英雄,黄佩玉是枭雄,而余其扬就……(此处略略略)。一直以来,他都沉浸在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悲伤情绪中:因为自己只是一个小跟班,所以两度错失爱情;因为自己是商会会长,肩负数万会众的幸福,所以不惜众叛亲离,只为保住商会。可是,这真的是一种必然吗?可能作为小跟班的阿其真的是身不由己,可是当他坐上会长之位,拥有权力时,他最后的结局真的更多的是自己的选择,而不完全是受到时代和命运的裹挟。即使明明知道商会解散是大势所趋,他也要逆天而行,甚至不惜违背良心,只为了商会可以再存在久一点。此时的他已经迷失了自我,也听不进外界的劝告,从而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导致商会内部分裂成两派。虽然结局的轮流开枪互诉衷肠真的是赚足了我的眼泪,但细想来是有些矫情的,明明可以用更好的方式解决,却偏偏要鱼死网破、分个胜负,如果真的是为自己努力争取也还好,可他最后却又因为爱情主动牺牲自己,那这样的决斗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最终选择将浦江商会交给小月桂,那为何不从一开始就耐心听取小月桂的意见呢?我觉得一个解释得通的说法可能是,他努力遵守自己对常爷的承诺——誓死将浦江商会发扬光大,但是,在面对小月桂时他还是败下阵来,他的感性战胜了理性——自己的诺言,性命都可以不要,但是他不能亲手杀了小月桂,所以只能牺牲自己。从这点来看,余其扬是真的很sentimental了,他真的很像青春疼痛文学的主角,多情而极端。小时候的我很喜欢看这样的故事,但是现在却欣赏小月桂这样理智的人,因为不论生活给了她什么味道的巧克力,她都会怀着积极的态度去品尝,让自己的人生在有限的条件下足够精彩,而这样的她无疑是会长的更优人选。尽管如此,话说回来,余其扬还是一个令人难忘的角色,因为他让人既爱又心疼——少年阿其是多么活泼好动,多么温暖多情,又是多么笑容明媚啊!这样美好的他在后来却变成了一个悲剧,怎么能不让人心疼呢?(嗯,所以终极原因还是我男神演的好QAQ,此处应有掌声
《上海王》影评(八):只被shock,未被感动;只愿感动,不愿相信。
制作水准之高,摄像、美术之考究,算是近年少见的了。不错不错。剪辑方式我很喜欢,总算有点与时俱进的味道了。这年头美剧韩剧满天飞,我们国家的电视制作再没点新意,怕是不行了。
编剧么,26集之前都OK。黄KING挂掉之后就没什么看头了。若要说缺点……就是故事有点不够丰满,口口声声的上海滩,没有“滩”的味儿,虚了点,感觉多加点副线会更好。
说到演员。
配角都不错,师爷、三爷、五爷etc一众,都有非常契合的感觉。一部剧就应该是由一群角色撑起来的。最赞五爷和师爷。
巍子不错。只是出生青浦的常爷一口京片子,我晕。请原谅,对于从小看译制片长大的人而言,糟糕的配音足以毁掉一部成功的作品。为此敲掉一颗星。
陈锐很不错。编剧很厚爱黄KING啊,基本挑不出毛病了,赞。
钟汉良不说什么了,也许角色不适合他吧,也许26集后剧本有问题,谁知道。要挑毛病的话……只能说34岁的男人,把个黑老大演得如斯模样,真让人不知该褒还是该贬。听说巍子评他是“孩子”。失笑。摇头。为此敲掉半颗星。
袁立不错。就是胖了点。导演应该严格检讨下,有那么胖的丫鬟嘛。要有我们不做都市文女了,都做丫鬟去。还有落魄的那段,感觉失实,编剧仁慈得过了头。为此敲掉半颗星。
宋佳不错。到位了。
刘MM不错。到位了。可惜傻女人总是不够讨喜,可惜啊。
看过原著,写实得多。所以在影评标题写“只被shock,未被感动;只愿被染,不愿相信。”
对玩弄深刻、残酷之类调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考虑下。不过当代文学嘛,就这么回事。不需要抱太大期望。
《上海王》影评(九):一生所爱,一生纠缠,一生不可得
好多年前的剧又刷一次。
小哇那时候是真的嫩哟,
跟袁立的感情戏像姐弟恋。
黄佩玉问筱月桂:
在你心里你只爱一个人,
你可能并不欣赏他崇拜他,
但是你爱他,是不是?
是,十年,她没说,他都知道。
可是他们没有在一起。
到最后,余其扬说,
能死在你手上,也许会是最好的结局。
看到现在都觉着余其扬这个人物很悲,
一生所爱,一生纠缠,一生不可得。
所以最痛的哪里是失去,明明是不曾拥有。
像余其扬摘下帽子轻声问候的那句好久不见。
像最后筱月桂抱着死去的阿其哭着说我爱你。
《上海王》影评(十):看过《上海王》
最开始看它是因为钟汉良,找到这部比较老的片子。后来随着剧情的发展,我开始迷恋。
以前看电视剧,好多NC片都是“我知道了开头也知道了结尾”这种风格,这部电视剧,我却最终没想到结局会这样。
(我估计小说写的应该不错,有时间借过来读一读。)
演员里巍子演的常爷我其实不是很喜欢,觉得他有点太过侠义,不过这样的人既然这样处事,必然有他过人的资本。他有他的浦江商会,有乱世时期最需要的仗义精神,确实带来浦江商会的繁荣鼎盛。他娶小月桂的原因我一直没看出来,难道就是那么一顿饭?我猜最初还是因为仗义的精神吧。爱是慢慢滋生出来的。要么就是电视剧没表现出来。这是剧本的事儿了。巍子演的稍微有点过,说话的声音有些装大气,人物形象倒还不错。
袁立演的小月桂:形象上,最开始我可以理解导演想表现小月桂那个农村丫头的单纯无知固执,但形象上真的跟袁立很不相配,而且在小月桂时期,她说话的语气有些别扭。好在后来她变成筱月桂以后,还挺适合她,其实袁立演那种女强人很合适,霸气十足。无论是筱月桂还是小月桂,演的都很好。
钟汉良的余其扬真的是一个很悲剧的人物,不能表达爱,无论是在常爷时期还是在黄佩玉时期,他都只能深埋心底,看自己喜欢的女人一步一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我猜想其实余其扬是喜欢曾经的小月桂的,她拥有那么单纯的眼睛。后来的女强人的筱月桂不适合大男子主义的余其扬。
黄佩玉,我很欣赏这样的一个人,当然是指他做事的方面。很清楚的看出来浦江商会在上海滩的形势,有效的改革,要不估计浦江商会早就得解散了。
最悲剧的女人是沁云,不过最后还是解脱了,早离开早好。千万别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