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旷世杰作的秘密》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日期:2022-05-26 02:08:4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旷世杰作的秘密》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旷世杰作的秘密》是一部由Michael Burke / Lucie Donahue执导,Richard Cork / Douglas Druick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旷世杰作的秘密》观后感(一):我看的是dvd,目录跟这个完全不同,贴一个dvd的

  DVD[编辑]

  2001年至2006年的集数被重组为7只DVD:

  第一只DVD名为〈文艺复兴〉("Renaissance Masterpieces"),介绍文艺复兴时代的四幅画:

  波提切利的《春》

  保罗·乌切洛的《圣罗马诺之战》(The Battle of San Romano)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弗兰西斯卡的彼埃罗(Piero della Francesca)的《基督的复活》(The Resurrection)

  第二只DVD名为〈巴洛克时期〉("Seventeenth Century Masters"),介绍17世纪(即巴洛克时期)的三幅画:

  伦勃朗的《夜巡》

  扬·弗美尔的《绘画艺术》(The Art of Painting)

  委拉斯开兹的《镜前的维纳斯》

  第三只DVD名为〈浪漫主义〉("Masterpieces 1800-1850"),介绍19世纪前半叶(即浪漫主义年代)的三幅画:

  弗朗西斯科·哥雅的《1808年5月3日》

  欧仁·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

  第四只DVD名为〈表现主义〉("Masterpieces 1851-1900"),介绍19世纪后半叶(即表现主义年代)的三幅画:

  爱德华·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

  詹姆斯·马克尼尔·惠斯勒(James McNeill Whistler)的《惠斯勒的母亲》(Whistler's Mother)

  爱德华·蒙克的《呐喊》

  第五只DVD名为〈印象派与后印象派〉("Impressionism and the Post-impressionists"),介绍三幅属印象派及后印象派的画:

  奥古斯特·雷诺阿的《煎饼磨坊的舞会》

  凡高的《向日葵》

  乔治·秀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A Sunday Afternoon on the Island of La Grande Jatte)

  第六只DVD名为〈超现实主义〉("Masterpiec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介绍20世纪三幅属超现实主义的画:

  巴勃罗·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

  古斯塔夫·克林姆的《吻》(The Kiss)

  萨尔瓦多·达利的《十字若望的基督》

  第七只DVD名为〈雕塑艺术〉(Masterpieces of Sculpture),介绍三件名雕塑作品: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

  艾德嘉·德加的《十四岁的芭蕾舞者》(La Petite Danseuse de Quatorze Ans)

  奥古斯特·罗丹的《吻》

  2006年12月,BBC播放新的一季,名为The Private Life of a Christmas Masterpiece,介绍的三幅画均以耶诞节为主题:

  扬·范·艾克的《天使报喜》(Annunciation)

  老彼得·布吕赫尔的《伯利恒调查》(Census At Bethlehem)

  保罗·高更的《降生》(Te tamari no atua/Nativity)

  2009年4月11日,复活节特辑:"The Private Life of an Easter Masterpiece"

  卡拉瓦乔的《耶稣被捕》(The Taking of Christ)

  2009年12月25日,耶诞节特辑:"The Private Life of a Christmas Masterpiece"

  桑德罗·波提切利的《神秘的诞生》(The Mystical Nativity)

  2010年4月3日,复活节特辑:"The Private Life of an Easter Masterpiece"

  罗吉尔·范·德·韦登(Rogier van der Weyden)的《基督落架图》(The Descent from the Cross)

  《旷世杰作的秘密》观后感(二):Le Primavera 春 笔记

  rivate Life of a Masterpiece 1/21 Le Primavera 春

  一副Botticelli的画作,结合了神话的人物,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突破性创作。

  画面正中的维纳斯,上方的丘比特为那个时代画作中务必体现的母子形象,翩翩起舞的美慧三女神则成为画面的主视线,她们姿态美丽,身上的轻纱飘起。画面的左侧是美少年信使,右侧则展现了暴力事件的发生,西风强暴森林女神,女神转而成为幸福新娘。此外,画面中的植被花朵基本结合了四季常见的代表,人物身处的桔子林,新娘手中的康乃馨,头发里的玫瑰,森林女神嘴中的冬青,每一个植物都有着引申意。

  学者们讨论画中的人物,植被代表的寓意,作画的颜料,画者作画的原因,无论从哪个细节剖解,它都是一副伟大的剧作,相隔百年后,人们通过画去揣测文艺复兴时代的审美情趣,然而画本身在超脱自身时代审美的基础上,成为了美的永恒。它是一副新婚礼物,见证了政治联姻的婚姻,它是一副装置画面,搁置在沙发的后面,成为室内装置的一部分,从产生到实用到跨越时代的美,一副画给予的力量是伟大的。

  《旷世杰作的秘密》观后感(三):观《旷世杰作的秘密之夜巡》后感

  在没看这个艺术纪录片之前,我每次看画展可能就是只看到了画的表面,并没有从深处切入。所以我去看画展也只是知道了可以用什么新的材料画画,可以怎样用新奇的方式构图。而这个纪录片当中详细的讲了关于这幅画的故事,并且也讲了藏在画中的我们没察觉到的秘密。《夜巡》这幅画与当时的集体画不一样,它是有层次感的,是有些人在黑暗中,有些人在光明中。而其它的却是站在一排,每个人都可以被光照到。但就是因为它的不同,所以当它被看到时,很多人对这幅画还是不满的,因为在画中的人都希望自己是最好的。

  在这个纪录片当中也解剖了画中人物动作的象征,也是很有趣,所以这个纪录片还是蛮好看的。

  《旷世杰作的秘密》观后感(四):Johannes Vermeer: The Art of Painting

  也许在另一个平行世界存在着一所无与伦比的旷世博物馆。馆藏丰富到令人咋舌。镇馆之宝是一副叫做《The Art of Painting》的画作。作者是一个命运凄苦的荷兰男人Johannes Vermeer。而这座博物馆叫做‘元首博物馆’。拥有者是史称最邪恶的收藏家——希特勒。

  Johannes Vermeer最被大众熟识的画作应该是《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吧。不同于小说和电影里对这个有着11个子女并入赘岳母家的肖像画家和其女佣的爱恋痴缠浓墨重彩的描写,这部出自BBC的纪录片并没有着重讲述这段八卦恋情。而是将眼光引向了《The Art of Painting》。这本是Vermeer的广告宣传产品。据说当时因为家里穷困,画好的画作马上就会去兑换十几口人吃喝拉撒需要的钱。所以他的画室没有任何可以展示给客户的样品。因为这样耽误了一桩好生意。由此Vermeer就开始在心里勾勒他吸引客户的展示画了。《The Art of Painting》画了好几年。在Vermeer穷死后,这幅画甚至还一度挂上别人的名字。

  希特勒钟情这幅画也是有原因的。首先他热爱艺术,但并不欣赏现代艺术。他认为写实的画作才是美好的。其次,《The Art of Painting》里代表的涵义颇为让他倾心。画里带着桂冠,手持号角和书籍的女人被推测为历史女神Clio,代表着美名。而放置在桌上的面具,又有说是喜剧女神Thalia的代表。

  Clio身后墙上的荷兰地图也出现在很多Vermeer其他画作里。甚至用X光探测表面上没有出现地图的画作时,也发现其实原本画上去的地图后来被他又抹去了。Vermeer死后,人们发现他的绘画技术与摄影技术极为相似。有人猜测他是利用了针孔透镜,暗箱等帮助作画。这幅画现在收藏在一座被我错过的维也纳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里。

  C的这套纪录片非常有趣。正如John Carey所倡导的那样,艺术并不应该成为阶级,教育和财富的标志。也不是助长特权阶级优越感的工具。更多画作背后的故事令人称奇或是唏嘘不已。在同一时间里这种感情已经转化成为对人生,命运,人类以及世界的态度。

  《旷世杰作的秘密》观后感(五):目录

  2001年至2006年的集数被重组为7张DVD:

  第一只DVD名为〈文艺复兴〉("Renaissance Masterpieces"),介绍文艺复兴时代的四幅画:

  桑德罗·波提切利的《春》(La Primavera)

  保罗·乌切洛的《圣罗马诺之战》(The Battle of San Romano)

  列奥那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

  弗兰西斯卡的彼埃罗(Piero della Francesca)的《基督的复活》(The Resurrection)

  第二只DVD名为〈巴洛克时期〉("Seventeenth Century Masters"),介绍17世纪(即巴洛克时期)的三幅画:

  林布兰的《夜巡》(The Night Watch)

  杨·维梅尔的《绘画艺术》(The Art of Painting)

  迪亚哥·委拉斯盖兹的《镜前的维纳斯》(The Rokeby Venus)

  第三只DVD名为〈浪漫主义〉("Masterpieces 1800-1850"),介绍19世纪前半叶(即浪漫主义年代)的三幅画:

  弗朗西斯科·哥雅的《1808年5月3日》 (The Third of May 1808)

  欧仁·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

  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The Great Wave)

  第四只DVD名为〈表现主义〉("Masterpieces 1851-1900"),介绍19世纪后半叶(即表现主义年代)的三幅画:

  爱德华·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Le déjeuner sur l'herbe)

  詹姆斯·马克尼尔·惠斯勒(James McNeill Whistler)的《惠斯勒的母亲》(Whistler's Mother)

  爱德华·蒙克的《呐喊》(The Scream)

  第五只DVD名为〈印象派与后印象派〉("Impressionism and the Post-impressionists"),介绍三幅属印象派及后印象派的画:

  奥古斯特·雷诺阿的《煎饼磨坊的舞会》(Bal au moulin de la Galette, Montmartre)

  文森特·梵高的《向日葵》(Sunflowers)

  乔治·秀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A Sunday Afternoon on the Island of La Grande Jatte)

  第六只DVD名为〈超现实主义〉("Masterpiec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介绍20世纪三幅属超现实主义的画:

  巴勃罗·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

  古斯塔夫·克林姆的《吻》(The Kiss)

  萨尔瓦多·达利的《十字若望的基督》(Christ of Saint John of the Cross)

  第七只DVD名为〈雕塑艺术〉(Masterpieces of Sculpture),介绍三件名雕塑作品: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David)

  艾德嘉·德加的《十四岁的芭蕾舞者》(La Petite Danseuse de Quatorze Ans)

  奥古斯特·罗丹的《吻》(The Kiss)

  2006年12月,BBC播放新的一季,名为The Private Life of a Christmas Masterpiece,介绍的三幅画均以耶诞节为主题:

  扬·范·艾克的《天使报喜》(Annunciation)

  老布勒哲尔的《伯利恒调查》(Census At Bethlehem)

  保罗·高更的《降生》(Te tamari no atua/Nativity)

  2009年4月11日,复活节特辑:"The Private Life of an Easter Masterpiece"

  卡拉瓦乔的《耶稣被捕》(The Taking of Christ)

  2009年12月25日,耶诞节特辑:"The Private Life of a Christmas Masterpiece"

  桑德罗·波提切利的《神秘的诞生》(The Mystical Nativity)

  2010年4月3日,复活节特辑:"The Private Life of an Easter Masterpiece"

  罗吉尔·凡·德·魏登(Rogier van der Weyden)的《基督落架图》(The Descent from the Cross)

  《旷世杰作的秘密》观后感(六):The last supper

  艺术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它能让我们感受到人世间各种情绪,我们欣赏一幅画可以欣赏地泪流满面,可以替画的作者担忧,可以体会到画的意境。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更是了不起,无数画家,无数旷世杰作都在此腾空出世。

  “最后的晚餐”就是一个代表,作者达芬奇更是了不起,他不仅是个艺术巨匠,更是个科学巨匠,所以在他的最后的晚餐那幅画里,把所有的线(墙角,天花板,地面……)延长后交点都在耶稣的头上,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第一眼总能看到耶稣,同样是朴素的衣服而耶稣最引人注目。这样的中心很难做到了。而上次老师给我们看的意外艺术也详细分析了每一个人的神态,动作,发现达芬奇在这些方面处理的天衣无缝,通过分析就可以看出叛徒犹大是谁。而耶稣的动作也说明了他知道实情,一只手手背朝上,一只手手心朝上,暗示了叛徒在他的右手边。一幅画能讲出一个如此令人愤恨的故事,而且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我们琢磨,这是很难做到的事吧。

  而这么伟大的画作在那个时期人们竟然不好好对待它。其实很多人看到这副画后都叹为观止,想把它搬到自己的国家去,但由于它是壁画,所以非常不方便,只能请人来修复。而修复的人把画作修复的越来越符合现代的观点,把原画改的面目全非,这是令人非常心痛的事。到了20世纪,这副画上面一共有11层颜料,也可以想想,原画是多么辉煌。有人把自己的半辈子都献给了这幅壁画,只为把它最原始的,作者的意愿传递给我们。我希望,在我有能力的情况下一定要去亲眼看看这幅画,也要让更多人看到这幅画,感受到它的震撼。

  每一幅画都值得我们尊重,值得我们保持它最原始的样子,而不是随着世俗不断变化着。

  《旷世杰作的秘密》观后感(七):《The Kiss》by Klimt Gustav

  灿烂的迷人的《The Kiss》,画中穿金袍的男子拥吻着女子,他们跪着悬崖的边上,地上开满了花。他们拥吻的摸样,远远看去合为一体,像勃起的阴茎。男性身上的方形图案象征着主动、野心,女性的圆形图案则是象征着被动、柔美。他们的拥吻,象征着男女之间性(并非爱情)的满足。

  我相信,每个女人都希望被这样男子亲吻。迷恋,强势,欲望被激起。即使画中的女人看起来不是完全的情愿,从她紧闭的双眼、嘴唇、紧握的左手、只愿意献上脸颊被予以亲吻看看出来。“She is receiving,but not giving.” Anyway,我还是迷恋这样强势的亲吻,其实自己是个隐形的男权主义者,喜欢被壁咚。

  据说Klimt Gustav的情史比Casanova还缤纷,迷恋女色,但一生中未曾与任何一名女子建立稳定关系,因为不愿意长大脱离母亲,所谓的Peter Pan Effect。Klimt特别喜欢红头发的女人,画的女性人像大都是他的情人,充满魅力、挑逗、性暗示。除了《The Kiss》以外,《Judith》《Adele Bloch Bauer》(也名《黄金时代》),画的就是他的情人Adele Bloch Bauer。而Emily Floge则是一个与他相伴了20年的独立女性,未曾结婚,即使Klimt与各种女人周璇,他们还是每年一起度假,Emlily也多次出现在他的画里。btw.我对这种欧洲的伴侣相处模式真的无法理解。

  《旷世杰作的秘密》观后感(八):Le déjeuner sur l'herbe—反叛者的真实

  《草地上的午餐》

  一种更多的可能性

  一种直面真实的精神理念

  一幅忠于绘画艺术,看似荒诞但是实际揭露绘画本质的作品。

  马奈是一个具有反叛精神的人,也只有这种人,能够不羁的用戏虐的画作表达本身纯粹的真理。《草地上的午餐》所有的一切都看起来那么怪,但是越多的不和谐的荒诞反而都是用来打击和警醒一直在回头看的绘画格局。即便是基于对于当时主流评价绘画的一种嘲讽和西虐,也从对立面揭示了他所认为当时所缺乏的本质,即—真实。

  “真实”不一定是绘画当下的事物,而是真实的去正视艺术,保持独立和思考是事物进步的助力器,艺术并不除外。

  这幅画创作素材来自于十六世纪版画《帕里斯的判决》,选材于古典画作更有利于调动观看者的记忆库中的传统印象,形成反差,用来表现他当下的观念会产生更大的激浪。当然,这有可能仅仅是因为他前期对于古典绘画的临摹和学习,是他的无心之功。

  马奈临摹巨作,尊敬古典的艺术巨作,但是同时,他更想做的,是创造出属于自己时代的艺术巨作,他一边探索一边寻找当下时代所缺少的东西,而当时最缺乏的,就是“真实”。然后他选取了真实人物作为主人公,制作成在当时被认为是草稿效果的画面,分不清室内外的亦真亦幻的的背景、各种时令不统一的水果,当然最重要的,就是画面中直视观看者的裸女,毫无讨好挑逗的意味,眼神坚定真实,这所有的一切都给当时产生了很大的激荡。

  而这种追求“真实”意义的精神,则不仅仅在当时产生了效果,还影响了很多后来的艺术家,很多艺术家从这一理念中探讨别的关系,例如自己画作更多新的可能性,印刷品的成长与当下时代的可能性等。

  这幅画像极了一个试金石,用最简单的道理来检验非常多的东西,引出非常多的东西。他的先驱性,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给予了生机的种子。

  我想这也是印象派的一众大家把马奈列为领袖的原因之一。

  《旷世杰作的秘密》观后感(九):只说伦勃朗的【夜巡】

  看看荷兰人是怎样爱自己的艺术的。为了一幅画而多次大费周章,多次引起全国瞩目,这在许多国人看来是很难理解的。那是因为中国的传统对艺术是占有的,因此王羲之的书法随李世民而去,而现在国内收藏艺术品的多是不懂艺术的商人。再好的画终究只是画,艺术并没有超出人的地位而是作为人的玩物而已。我们大中国也有民族性的巨作,但是这些巨作总没有得到它应有的地位和保护,故宫里被随意安置等着自己的材质随岁月腐烂的古董要是知道荷兰人这样对待自己国家的艺术不是要嫉妒死吗?

  我觉得西方人胜于中国最重要的一点是懂得保护自己国家的历史,懂得爱护自己国家的艺术,而且这不仅来自官方的态度,是来自官方和民间的态度。

  不是我们没有像夜巡那样伟大的艺术,而是我们没有一个可以欣赏伟大感受伟大的胸怀和教养。

  【以上的国人只指大部分,不要对号入座,话说我也是中国人。】

  《旷世杰作的秘密》观后感(十):观《旷世杰作的秘密之夜巡》后感

  在没看这个艺术纪录片之前,我每次看画展可能就是只看到了画的表面,并没有从深处切入。所以我去看画展也只是知道了可以用什么新的材料画画,可以怎样用新奇的方式构图。而这个纪录片当中详细的讲了关于这幅画的故事,并且也讲了藏在画中的我们没察觉到的秘密。《夜巡》这幅画与当时的集体画不一样,它是有层次感的,是有些人在黑暗中,有些人在光明中。而其它的却是站在一排,每个人都可以被光照到。但就是因为它的不同,所以当它被看到时,很多人对这幅画还是不满的,因为在画中的人都希望自己是最好的。

  在这个纪录片当中也解剖了画中人物动作的象征,也是很有趣,所以这个纪录片还是蛮好看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旷世杰作的秘密》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