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无畏上将高尔察克》影评10篇
日期:2018-07-21 03:0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无畏上将高尔察克》影评10篇

  《无畏上将高尔察克》是一部由安德列·克拉夫丘克执导,康斯坦丁·哈宾斯基 / 丽扎· 波亚尔斯卡娅 / 谢尔盖·别兹鲁科夫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战争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无畏上将高尔察克》影评(一):怀念失去时代

  影片再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内战情形,通过上将情人独特视角客观回忆了历史。

  影片在给我们漂亮震撼画面激动人心爱情同时,也积极探索讨论了当时的革命

  高尔察克在被提拨为黑海舰队司令时候,整个俄国在一战中已是岌岌可危陆军在东线被兴登堡与鲁登道夫联手的德军重创。海军也无实力进行规模的海战,而是进行积极的防御和辅助作战。国内的经济也是处于崩溃的边缘,沙皇为了进行战争而发行了大量的货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此点俄国不如英国,后者可以也用信用基础进行大量举债)。在这样的背景下,列宁领导共产党发动了十月政变,窃取了“二月革命”的胜利果实成功以后,高尔察克由于和军队关系密切而被赶出俄国。而就在革命如火如荼的进行的时候,高尔察克敏锐的洞察到了革命的性质,毅然返回国内集结军队,奋力挽救俄罗斯。

  我们很清楚的看到由极端分子组成的革命主导力量残暴的摧毁了一切,他们充分利用自己权利,进行罢工,暴动(注意:革命成功以后,新政府反对罢工和言论自由)。他们的革命是残忍冷酷的,人为的把人民划分为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并对前者进行残酷的斗争。而高尔察克与其他人建立政权并不是沙皇的延续,他们同样意识到皇权时代已经过去,新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民主、宪政的共和国,并为了民族的自由与命运邪恶的布尔什维克展开了斗争。

  但很不幸,广大的人民并未看到布尔什维克的极端,他们只看见了眼前的利益和在被压抑得太久的感情需要发泄,这些感性意识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事实证明:革命成功以后,布尔乔亚和贵族受到严厉镇压,人民还要面对肃反、大饥荒前所未有灾难。这是不幸的,没有任何经验表明,建立一个成功的国家需要牺牲“相当”部分人的利益和生命,革命主导力量的理想决定了革命的性质,人民的智慧决定了自己的命运。

  强大的苏联在经过七十年的暴政之后,轰然倒塌,俄罗斯重新再回到高尔察克等人主张的民主、宪政时代。我不禁想起,辛亥革命成功即将百年,也许在某一时刻,我们同样要回到过去••••••

  《无畏上将高尔察克》影评(二):历史就是婊子

  不知道谁发明了历史这门学问,但是历史自从呱呱坠地以来就满是政治阴谋味道和与在位者亲近的媚态。

  无论是谁,只要一朝得势,坐北朝南,那么谁就有资格将一直在深宫中不断变换主人却一直侍寝的历史拎出来蹂躏一番。写到这里,我应该承认,我这个题目是有问题的,历史不是人尽可夫的婊子,而是当权者尽可夫的高级婊子,普通贫民百姓是难以对历史一亲芳泽的。

  苏维埃当权的时候,高尔察克是残暴的“白匪”,俄罗斯联邦掌权的时候,高尔察克是伟大的,温文尔雅的,温情脉脉的,理想主义的,悲剧式的爱国者,谁是对的?他们都是对的,因为他们都曾经或者正在大权在握,高尔察克的那段历史不过是又一次被玩弄的婊子历史。

  双方都在肆意夸大高尔察克性格中的一部分,对当权者有利的一部分,爽的一部分,不但要玩弄婊子,还要为婊子立上牌坊。

  高尔察克就是高尔察克,既是学者,也是军人,既是爱国者,也是独裁者,既是英雄,也是屠夫。给高上将加了那么多崇高或者卑鄙头衔,估计高上将地下有知,也会大笑:“我TMD就是高尔察克,丫的失心疯了啊,胡掰什么呢?”

  《无畏上将高尔察克》影评(三):在人命悬荡的岁月

  高尔察克俄罗斯的一位历史人物,而《高尔察克》是一部20世纪福克斯的电影。

  历史的目的是要探究过往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是一种关于“还原”的努力,而电影却是一种关于“讲述”的努力,讲个故事当然可以是虚构的。如果一部电影没有声称自己具有纪实性质,我不会拿历史脚本去为难电影剧本,或者相反,拿电影来翻历史的案。比如此前有部电影叫《香水》,主人公确有其人,虚构的剧情甚至颇有神妙。

  在我看来,《高尔察克》是一部人性彼此交汇但又都马不停蹄地奔着各自的命运终点去的片子,一些高贵的人撞见了高于自身力量的流变──他们的故事。在高尔察克第一次与安娜“散步”的最后,他用灯语打出沉船信号表示晚安。我懵地看见一幅巨大无比的油画,没有具体内容,有的是只是抽象强烈的撞色。

  我一直在想,是什么使得高尔察克打出的是沉船的信号?照说他当时既得志,在海上又很威风可能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或者他虽知却莫能道:人的在世是一种“被抛、被抛入、被抛掷”的在世,只是更多的时候,当上帝运气都在你这边,要看到这个真相很不容易;而面前隐约要展开的悬荡岁月是一个放大器,它让内在于我们的某个观察突然变得有视力进化,这个观察者兴许会操纵着人的无意识埋下一个含蕴不明符号,一个伏笔村上在《1Q84》里说,历史昭示的最大主题就是: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这么一想,心中的困惑解了一半,但是另一半迅速膨胀起来:是什么使得高尔察克偏偏在那个时候感受到了这种在世存在有限性?是什么使得高尔察克在那个──与安娜会别──而不是别的时刻打出自己的沉没信号?

  我觉得答案是美,深刻的美,让人心惊动的美。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高尔察克被这种美惊动,不管他是否克制,他是否继续军戎生涯,或者成为独裁者,他的命运已经悄悄发生了改变。惊动心魂的美不仅仅昭示那个遇见的人以美好向往,而且还昭示着美自身是多么容易破碎。铁甲船也许可以造得连水雷都炸不穿,但是人一旦从美那里得知了脆,无畏就渐渐脱去外衣,里面是温热柔软

  高尔察克遇见了安娜,并且爱上她,但是他对妻子说:我总归是你的丈夫,你总归是我的妻子,这个不会变。他的妻子在第二天早上似乎复归了一部分的世界。高尔察克话不多,但是他有一种让很多男人羡慕本领:成为世界。与此同时,高尔察克去见了安娜,对她说:我爱你,所以我离开你,不再见你。安娜却说,我只要知道你活着。克制的美德以及对这种美德的等量回应,轻撼人心。热南将军和弗拉基米尔也给出了自己的承诺:一个说我以军官身份保证,我保护你,另一个则在马不停蹄地赶往那个命运的终点站:伊尔库茨克。

  在这个人命悬荡的岁月里!

  后来,高尔察克给妻子寄出去了信,告诉她自己将无法再做妻子的丈夫了。而安娜发现仅仅知道高尔察克活着是不够的,她想活到一起去,所以当安娜无意中听到高尔察克活的地方的时候,她内心火车开动了。而热南将军呢,他也在做着艰难的选择,最后他选了自己要活下去,代价是不再保护高尔察克。他们四人中,弗拉基米尔是唯一恪守诺言的人,至死不渝,他的戏份不多,但是足以铭记。

  我觉得很羡慕弗拉米基尔。也并不唾弃热南。

  我甚至很羡慕高尔察克与安娜,甚于羡慕弗拉米基尔。

  我羡慕弗拉米基尔是因为他在坚守承诺上的好运。人能不能坚守自己的承诺,并不是人品问题,一个人可能有各种承诺,但是只有特定的承诺才能让那个人终始不渝。我相信热南将军一定也有他即使舍弃生命也要去捍卫的承诺,只是不是对高尔察克的忠信,而弗拉米基尔是。每个承诺都有被破坏掉的阈值,人在承诺的时候通常不在那个阈值附近的临界点上──没有惊心动魄的力量的辅助,人很难穿越这种遮蔽去获得印刻内心的承诺。用生命承诺不是说出来的,而是不说自己就清楚的知道。

  所以我更羡慕高尔察克与安娜,他一见到安娜的美就知道自己有了一种可以用生命担当的承诺,以至于当人命不至于悬荡的时候,反而“不如不见”。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段就是高尔察克在听说了“安娜好像也在”之后径直走去的那段。不是什么相遇、重逢可以概括的,你会觉得高尔察克一直就在那样朝安娜走去,电影只是拍了其中最后一小段而已。

  高尔察克是一个战士,一个革命者,一个信仰者,他相信“凡事信,凡事盼望,凡事爱,爱乃最大的那个”,但是他没有办法总是打胜仗,布尔什维克似乎也比他更了解怎么革命,而他的信仰也不能当防弹衣穿,在这个注定失败旅途中,在这个人命悬荡的岁月!

  在暗夜的海上,你是看不见正在沉没的船的,你只能看到即将沉没的船打出的最后的信号。安娜最后躺在床上,当它手上的首饰照片一起滑落,她选择来到这里亲身谛听她的世界破碎的声音。我想,爱是不能越过生命到另个世界去抱慰逝者的,但是爱是唯一一种跟死一样强大的东西,死亡将带走所有的那些不真正属于你的东西,死亡带不走的,唯有信、望与爱,在这个其中,爱是最大的。

  《无畏上将高尔察克》影评(四):有点好莱坞大片意思

  前一阵看到这部预告片的时候还是很期待的。前半部的海战拍得还是很有点意思,俄罗斯的大片技术水平现在也越来越接近好莱坞的水平了。

  看的时候在想,不知道中国什么时候能拍出来好的海战场面的电影。早年李默然的《甲午风云》文戏还是很经典的,海战的戏现在看来很是粗糙

  中国没什么海洋文化,俄罗斯也是一个陆军大国,海军的水平也和西方列强差着不少,这从俄罗斯的几次海战中的战绩就可以看出了。但不管怎么说俄罗斯的海军文化也算延续下来了。俗话说百年海军,培养出一种海洋文化是需要几代人连续不断的努力,中国海军文化自甲午以后基本上就断了。由于没有这种文化基础,自然拍不出精彩的海战影片。

  本来对这个人物就不是很熟悉,加上基本上平铺直叙式的传记式电影,后面的亮点不是很多,整个片子的另一个亮点就是女主角安娜的演员了,俄罗斯美女果然不是盖的,安娜的演员还是挺有味的。

  除了技术上已经接近好莱坞大片的水平,在人物处理上也象好莱坞的风格,在抬高高尔察克的同时也没忘了贬低红军,沙皇时期都是阳光明媚,贵族军官的军服总是干净笔挺,而革命时期基本上就没有阳光明媚天空了,不是阴雨天就是大雪天,红军战士的形象也基本上是一群邋遢酒鬼形象。

  同样是共产主义信仰奔溃以后,东正教自然就成了现在俄罗斯人精神支柱了,另一个精神支柱就是民族主义了。

  其实前社会主义阵营崩溃后,宗教势力和民族主义势力抬头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这些地方战争冲突频发的根源。中国也面临着民族主义抬头的问题,但中国和其他国家所不同的是,中国是从底层开始主流精英是反民族主义的。而其他国家基本上都是主流精英在领导民族主义。

  中国还是文人传统深厚,这个从影视上也能反映出来,拍宫廷斗争,官僚之间耍鸡贼逗心眼可以说是驾轻就熟,一到武戏就瞎菜了,基本山就是农民起义程度,能达到大型团体操的水平在中国都是大师级的人物了。

  中国拍得好的战争题材的电影基本上都是建国初期的那帮经过战争洗礼编剧导演,现在的军事题材电影基本上都是闭门造车,关起门来胡编乱造

  《无畏上将高尔察克》影评(五):拧巴是拧巴,但还是过瘾

  极其拧巴的矫枉过正,从此意识形态下手的对历史背景的选择性萃取,制造了这么一个英武的抗布尔什维克英雄,并且还顺理成章地搭上了一个美丽小三

  没有拆不散的情侣,只有不努力的小三。这个小三还成功了。

  在渴求慈父般沙皇形象的俄国人看来,或许任何人物的翻案都是可行的,今天是高尔察克,明天会是邓尼金,后天该到斯大林,管它是红是白,骄傲帅气就是好领袖

  可惜当时,英武的高尔察克站错了历史的队伍;可幸如今,他又被英雄般地请回来到银幕来。历史或许没在讽刺,俄国人无立场地追随这样的英雄。

  抛开这些对历史断章取义的处理,作为战争片,本片的大气爽朗完全呈现出来了。

  一个酒杯砸下去,一半碎在1916年,那是帝俄皇宫舞会最后的奢华,是优雅的华尔兹舞步;另一半碎在1964年,那是1964年苏维埃电影制片厂拙劣机械场景,是统一化的广播体操

  导演克拉夫库克显然怀念弥漫着贵族感的帝俄。于是,他不需要在前作《寻找幸福起点》中让孤儿等到领养自己的意大利父母,因为导演心中寻找的精神父母是帝俄、是坐在一战军事总部莫吉廖夫长椅上的慈父沙皇、是走到起义水兵间轻蔑地抛下武器——佩剑——的高尔察克,“布尔什维克们,你们没资格缴我的武器。”

  克拉夫库克的选择早已做出,于是一场架空历史的爱情战争片上演。

  《无畏上将高尔察克》影评(六):无畏 只是不为畏惧所牵绊

  高尔察克的无畏既在于,明知受上帝的谴责,也要叛离妻儿追寻真正的爱情。明知性命堪忧,也要重回俄罗斯组织抗击布尔什维克的军队。

  他打着哆嗦进牢房,不蒙眼睛上刑场,一句“来世再见”做遗言。无畏在他这里,不是天不怕地不怕,而是对于脑袋里怕和不怕的,都豁出命去做。

  历史上,但凡被世人真心实意捧为战争英雄的,在政治上都挺二的,如项羽,彭德怀,隆美尔,岳武穆,而现实中能呼风唤雨的伟人们,大都是战场狗熊,如我国著名窑洞操盘手,整个抗战期间就写了本《论持久战》,组织了几场零星战役,败多胜少,下属搞了场百团大战,把丫起得拍案而起,“老子韬光养晦的策略险些毁在你手里!”

  政治家懂得牺牲大众的利益保证小我的集团,再加上炉火纯青的吹牛唬人的嘴皮子功夫,所以红旗永远不倒,星火可燎原。高尔察克眼看大势已去,解散了身边的军官卫队,也把自己的一条命交到了叛变者的手里。他是无畏的将军,却在大局上输得一败涂地。不过从缺粮食少弹药的情况看,他原本就没什么胜算,完全是凭着热爱俄罗斯的信念,在负隅顽抗。

  再回头看,但凡政治上失败的军事英雄,也都是忠肝义胆,爱国,胜过自己的生命和名誉。弱点与优点同样被人一眼识破。

  高尔察克与季米列娃的爱情,是凄美而不被上帝祝福的,(说不被祝福,至少我这么认为的)相见恨晚这四个字仿佛是为他们准备的,他们的一见钟情是那么的坚决和不顾一切,季米列娃的天真与高尔察克的坦诚,注定了他们将宿命又步步荆棘的走到一起。豆瓣上,很多人说这是一场好莱坞导演的琼瑶戏,也许季米列娃小三的身份,让敬仰英雄的人们不齿这段爱情,觉得有玷污高尔察克名声之嫌,不过这样的爱情,又怎么是琼瑶阿姨能冥想的到的?季米列娃与高尔察克所牺牲的,正是名誉,得到如此爱情的人,不会乞求世人的祝福。他们毕竟成全了彼此的牺牲。

  电影种的确有太多的好莱坞价值观,它迎合了俄罗斯人对待十月革命的矫枉过正的态度的事实,也不能说并非如此。但玻璃杯第二次在镜头中碎裂,死去的人们一一复活,在大厅中挑起华尔兹的场景,又是如此轻易的击碎了人心。哪怕你不爱俄罗斯,打心底里诅咒小三之恋,也无法不为其动容。

  《无畏上将高尔察克》影评(七):无主题变奏

  历史剧总难拍得人人满意。每个人从看到标题起,就对那段历史,或者那位人物,有固定式的思维,张灵甫离不开孟良崮,拍成杀妻疑云不知道还有人看吗。

  俄罗斯的历史上,高尔察克是青年科学爱好者、探险家、一战时代的海军指挥官、西伯利亚的“俄罗斯最高统帅”,还有千吨黄金传奇的缔造者。这题材可以拍灾难片,也可以拍战争片,甚至是幻想悬疑片——田中芳树有一本小说《梦幻都市》,讲的就是高尔察克黄金实际运到了日本,而后引发一场血案。

  看预告片的时候,我以为电影会从北极开始拍,一片凄厉的冰雪中,青年科学爱好者高尔察克少校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宾涅特岛找到了已经遇难的好友、科学家托尔男爵。实际当然与想象相违背,但以海战开头,总算令人满意。谁想到消磨掉两个小时后,海上的炮火硝烟残肢断臂和军官舞会上的华服胡舞都成了陪衬,留下男主角康斯坦丁哈宾斯基温婉敦柔的目光,一遍遍注视着女主角。

  原来,这是爱情片。

  为军政人物拍爱情片,这不是苏联-俄罗斯电影的传统……不,不要说这部电影与传统有什么关联,安娜出现的那一刹,已经标志着传统向娱乐的妥协,恰如在军乐凄厉悲鸣下挺身冲锋的卡普佩尔白军一样,胜利也许会来,那又有什么意义

  这场冲锋是最后的武戏,或许资金都花在开场的几幕海战上了,影片的后半段几乎成了列车电影,就差一谋杀案了。也怪不得导演,历史上高尔察克就是一路向东,安娜不填进来恐怕真没什么可拍了。

  我始终认为,一部时代剧,主角如何姑且不论,应该有出色的男配角或反派贯穿始终,如同《影武者》中的隆大介饰演的织田信长,出场不多,给人印象却最深,一个人演活了什么叫战国乱世枭雄辈出。但这部电影没有,忠诚的卡普佩尔将军、胖墩墩的佩里亚耶夫总理、捷克军团司令热南将军,全都是个性不强的龙套。安娜的先生谢尔盖戏份最多,中途又投奔了红军,有了冲突的种子,却直到最后的字幕才又露了一下名字,总归少了点意思。

  无论如何,几十年后还有人记得他,拍电影纪念他,高上将地下有知,也该知足了。如果Admiral票房大卖,不知道会不会再拍一部姐妹篇General,中文名当然是“无惧上将邓尼金”啦。

  《无畏上将高尔察克》影评(八):史实如何,政治立场如何暂且不管,看战争,看硬汉,看男人的浪漫

  “昨天我在米哈伊落夫斯基城堡散步,听见小童在争吵。‘是我的,给我' ‘不给' 我突然悟到了些东西。‘要来的其实早就来到',已经不分你我。每天早上我睁开眼时,不禁微笑,我还活着。我在守候着,这是天赐,而非惩罚。哪怕突破物理定律,给予的越多,收获的越多。想象一下,我感觉到手心里,有一闪亮光球。此乃恩典,此乃天赐。快乐,乃最简单之真理。别笑,我知道。我正站在未知世界的边缘,虽然未来不明朗,但如使徒说过 ‘透过朦胧玻璃看世界'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我听说你会来彼得格勒。还有多久?3月还是4月?不知为何我预感此行不会长久。”

  “我就此立誓。站在万能的主,他的福音和神圣十字架面前。永远忠于俄罗斯,永远真诚,视其为祖国。我就此立誓。服务祖国,任职俄罗斯最高统帅。不吝己命,不偏亲友。无视恩怨和财富,只全心全意关心,俄罗斯的复兴和强大。在此我划十字,亲吻圣言和十字架。阿门。”

  ------《无畏上将高尔察克》

  “所谓的布尔什维克胜利的重要支柱、革命的先行者,在喀琅施塔得漫山遍野的军官尸体和塞瓦斯托波尔的海底人柱面前,是那么的苍白无力。惟愿这世界再无革命,再无战争。”

  《无畏上将高尔察克》影评(九):大反派?还是民族英雄?这部俄罗斯战争电影揭露真相

  首发于[君君电影院]

  微信公众号TVwanda

  转载请注明出处

  《无畏上将高尔察克》影评(十):为爱而生

  战舰出征,海军集合,水雷布阵,这画面让我以为这是一部战争片。可是一个稍不注意,一段背负着伦理谴责的爱情在四目相对中默默产生。

  男主角是一位优秀的将领,一个真性情的男人,他对祖国至死不渝的忠诚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吸引了片中貌美的夫人,安娜。他们的爱情本是背弃信仰,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战争的年代和动荡的国家里,但是随着战事的爆发,时间的沉淀,他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又指引对方走向彼此。

  这段曲折而隐晦的爱情在安娜得知亚历山大没有出国后爆发,列车上安娜收拾行李,只身一人前往林区,寻找亚历山大,只为心中一个坚定的信念——我要看着你活着。随后亚历山大的每一次出征,演讲甚至是在失败后被逮捕,安娜都一直跟随在他身旁,看着他活着。信念是支撑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和源泉,一个人只要有了某种信念,并且愿意为其献身,这个人就是勇猛到无敌。

  影片在爱情脉络上展现了信念力量,在战争脉络上也展示了信仰的珍贵。在亚历山大身上我们看到付出生命在所不惜的信仰,而我们呢?身在这个缺乏信仰的社会,却全然没有真正为自己而活。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无畏上将高尔察克》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