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穿牡丹》是一部由曾丽珍执导,李小冉 / 应采儿 / 刘恺威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凤穿牡丹》观后感(一):雷同剧目
比如霍万才这个角色就是一个精神病,一会对无暇特别好,一会又要撵无暇出去,完全没有血肉的一个人,但是对于冬青又过分的婆婆妈妈,真是的奇怪。
他死的那场戏也特别奇怪,在医院里大半夜的无暇会想去看公公,这好像不合常理,发现霍万才有情况以后在医院里不找医生来,居然背着去找医生,而且偌大个医院居然连个护士都没有饿?非得把一个孕妇逼流产了才罢休。
冬青也很奇怪,把“作为一个男人”放在口头上,死的还那么冤枉。
最累人的是那个结局,居然是无暇投身革命,而且画面是独自一人大步向前,这完全是主旋律吗,太和谐了 呵呵,
一般电视剧里一个坏人就差不多了,这里面芷兰和二叔还有桂姨,一直办坏事还一直有人原谅,纠缠了38集,不可思议。
比较喜欢演员,都很好看,最喜欢志襄,虽然有点脸谱化,但是很man,呵呵
最后想说雷同剧目:《爱无悔》,《徽娘宛心》,《绣娘》,《芸娘》,甚至京华烟云都有点像,但是林语堂毕竟功力不同,小说要好看一些。
我也不懂编剧但是至少人物要真实,或者一定程度上的艺术加工,但是还是能让人感觉很共鸣,情节不管怎么夸张,除非是魔幻色彩的,也要符合情理。
《凤穿牡丹》观后感(二):先在网上了解了一下剧情,然后挑着看了看
先在网上了解了一下剧情,然后挑着看了看.
画面很好看,舒服.
插曲用了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的一段琵琶曲,成功.
个人认为:
集数太多了,有点儿长.
不知道是哪儿的问题,觉得有些地方不太合适.比如民国时夫妻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拥抱吗?现在的戏有时不是那么严谨了...(有点儿挑剔,呵呵)
全剧整体不错,李小冉和刘恺威演绎到位,个别人物刻画太过工笔,结尾草率仓促,但仍是国内不错的电视剧之一。其中李小冉和刘恺威的扮相都很好,尤其是李小冉的旗袍妆,得中国传统女性美之真髓。刘恺威也出人意料,以前《创世纪》中的小孩子,而今已是大人样,演技更是日臻成熟。然而不得不说是全剧主线条太悲了,从儿女情长的悲喜离合,到家族命运的跌宕起伏,再到宏大的国家民族之殇,泪点低一点的会从头哭到尾,就算全剧最明亮的一段也是隐含巨大的悲悯情怀其中。如此大悲的戏,编剧用贯穿全剧的世俗佛教处世方法去理解,升华了无暇的人性魅力和大爱无私,也让我等观众获益很多。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
无事澄然,有事斩然.
世上所有的事情
为已要超然若是
为他要和蔼可亲
有事要当机立断
切莫犹豫
得意之时想失意
失意之时要想未来
无暇:师傅曾说过,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当凤凰的生命快结束时,便会集梧桐枝于自焚,在烈火中新生,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髓。小的时候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想要得到重生,一定要经历浴火的考验,而在绣金刚进结束的时候,我终于悟到了,倘若不经历痛苦的考验,侥幸而来的重生,最后也只会是灰飞烟灭。那一霎那,天命,物命,人命的真谛皆昭示明了。
无暇: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妻,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
《凤穿牡丹》观后感(四):残缺的爱情
断断续续今天终于看完《凤穿牡丹》,剧中曾为爱情、亲情流过很多次泪。虽然有些地方有些虚构,但里面的爱情和亲情还是可赞的--俗套的剧情抵不过可赞的爱情。
无暇和冬青的爱让人赞叹,为什么电视剧都盛行这种残缺的爱情,难道残缺的爱情才会令人刻骨铭心?同时也希望无暇和志襄在一起,但为了不玷污无暇对冬青爱的专一导演还是没让他们相恋而只是志襄的一厢情愿。
对于芷岚一开始对她憎恨透顶,也许人都有这一面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最后悔过自新、承认错误。
《凤穿牡丹》观后感(五):应采儿演的芷岚和志襄真是对比
只能送剧中的芷岚一句:命里有时终须有,
命里无时莫强求.
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怎么也不是你的.
即使跟菩萨说舍掉十八年.来换取冬青离开无暇,她也没能达成心愿,为了爱情不折手段的女人是最可悲的.
最后和无暇认错有用吗?死去的人,还能回来吗?她能赔给无暇一个爱她的丈夫吗?
不能,!
所以,认错也是没有用的.就像那句话:如果对不起有用,要警察干嘛?
早一些悔悟,冬青何必会死??
我看,这部剧中,该死的.应该是芷岚.
带着对无暇和冬青的亏欠死去!
《凤穿牡丹》观后感(六):是否有这样的男人
还是有点后知后觉的,《凤穿牡丹》演了那么一阵子了,偶然间转台,才被吸引过去。——看好多人说爱死霍冬青了,果真是好得像个童话一样。可因此也更哀叹,感人爱情总不会存在太久,冬青死后,我就觉得剧无可恋了,便想问编剧,他剧中的妻子无暇是怎么熬日子的?
一开始就觉得,不过是普通的年代戏而已,李小冉的旗袍扮相很端庄很东方美,但也不构成观众“一见钟情”的理由。到底还是爱情戏吸引人,冬青和无暇第一次相遇,到阴差阳错、媒妁之言成为夫妻,再到后来日久情深,死生不离。《凤穿牡丹》中描述的倒不是什么激烈的爱情,可却是完美,让旁人看着都艳羡。大凡这种女人剧,都把女人塑造成贤良淑德、温润如玉的完美女人,这里面的无暇从名字望上去就是个女人典范了,这倒不稀奇。值得称道的是霍冬青,世界上最完美的男人就是霍冬青这个样子的,当他站在风雪里,唇角浮起一丝浅笑,你就会觉得漫天飞舞的雪花都是万缕柔情的。
他在国外读书,归来,遭遇了父母包办的婚姻,心生懊恼,可是他也体谅同样“受害者”的无暇,处处保护,甚至代她受罚;为了她免遭父母责难,他与她做假夫妻,却一再被她的可爱善良所打动;爱上她了,清楚地告诉她,不让她患得患失的心有一点不安;他肯担当,为了她可以放弃自己的全部家产;他仁义,有危险的时候第一时间自己扛下来……这样的男人,他身上散发着干净温暖的气息,让无暇生死不渝,让芷岚欲罢不能,一直活在被冬青爱着的幻想中。
被那样一个男人爱着该是天大的福分吧,无暇说这一辈子最幸福的事,就是嫁给他。可是被那样一个男人爱过,也一定会孤寂一生。——见识过你的好,还能去爱谁?其实,志襄的对无暇的爱也是情深似海的,一点也不曾变过。只是相遇太迟,无暇的心中再也搁置不下其他人。
你知道有一种男人,他让你深深倾慕,以仰之弥高的姿势,靠近。可是,真的走近了,却觉得这座神像,他不过是土地里的泥,堆出来的锦绣而已,跟他过不得一辈子。最好的男人,便是像冬青这种,可以温柔体贴,又可以担当硬朗。只不过太美好的事物总有着最快的结局,莫非连老天都红了眼,他们只厮守了一年。可当冬青用最后的气息说,“告诉无暇,我爱她爱得太少。”,这也便成了一个是隽永的童话。
很多年前,网络上曾经流行过一篇《是否有这样一个男人》,里面罗列了很多条对一个男人的要求,细微的轻浅的期待,“ ……真的可以随时找到他,和他在一起不怕死——也不害怕活下去,活到很老”。可是,真的有这样一个男人吗,陪着你一起看细水长流?霍冬青若是活在现实里,也是极品了。
《凤穿牡丹》观后感(七):这样的男子,完美得不属凡间
大概是两年前看的《凤穿牡丹》,那是唯一一部让爸妈和我,三个平时各有所好的人聚在一起专心致志看的电视剧。总是会在无意间想起那个浓眉深情,浅笑如春,意气风发的霍家少爷——冬青,好像他的名字就是幸福的代名词。
时隔两年,看到湖南卫视热播剧里那张熟悉的面孔,暗自惊喜,那个昔日温柔绅士,彬彬有礼的民国小生变成了冷峻腹黑、运筹帷幄的商场精英,藏于镜片后那双深邃神秘的眼睛,时而孤独时而脆弱时而冷酷的精彩演绎,完美地再现了小说中让人爱恨交织更心疼不已的莫绍谦。毫无疑问,《千山暮雪》在湖南卫视掀起的收视热潮,让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赞誉和名气。尽管在冬青之时就已经记住了他的名字,默默关注着他的作品,因为对冬青的偏爱,我一直觉得赋予这个角色灵气和生命的刘恺威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天空,甚至莫绍谦的经典,也远远不是他的极限。
不过,在“莫禽兽”引发一场迷倒万千粉丝的“禽流感”风行之时,我却怀念起了那个敞搭着围巾,在风雪中宁然一笑,明净温润的冬青。熬了几个晚上重温剧情,直至冬青临走前留下这句“我爱她的时间太少、太少、太短”,顿时泪堤崩溃。他就这样在剧本的安排下,带着没有实现的遗憾,还有无瑕后半辈子的思念和守候,悄然离去,而我,却怎么也走不出这个完美得不属于人间的男子带来的震撼和感动,以致于产生错觉,以为自己有福气可以遇上这样一个人。
男人可以从他的身上看到忠孝与情义、抱负与激情。一个留洋归国的富家少爷,在时局动荡的年代,怀着兼济天下,实业救国的理想。继承家业后,他应用所学,引进技术,革新制度,审时度势,想要一展宏图,不料人心叵测,即便是从小护着他的亲人也在背后算计,亲情的分量,竟然抵不过身外浮云的诱惑。临走前,他是如此无奈地抓住兄弟的手说着“作为一个男人,我不能对国家有所抱负”的不甘和遗憾。他留洋国外,向往自由民主的爱情,却因为不忍看到母亲气坏身体而接受传统包办婚姻的安排,娶了一个素未谋面的女子为妻。他正义善良,待人平和,上至亲房叔姨,下至管家仆人,即便是陌生人,也热心帮助,救人危难。
好在,命运的巧合让他在封建婚姻的安排下奇迹般地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爱情。女人看他,就如同圣物般一尘不染,心动却不敢占为己有。他像一副精致华美的油画,静静地欣赏,然后悸动、欢喜、沉默。你怀疑这样一个细致入微、温情浪漫、至爱不渝的男子怎会出落凡间?但他的笑、他的泪、他的体贴、他的呵护,却活生生地从画里走到了你心里,宁愿一辈子沉迷不醒。
爱,有很多种,惊心动魄的,家常平静的,烈如红酒的,深情款款的。冬青的爱,却是细水长流、诗情画意的,好像他给你的每一个瞬间,都是至纯至美的幸福。他疼你,不让你受一点的委屈,陪你在下雪天跪地受罚,担心你受冻把围巾解下为你带上,挨打的时候用宽厚的臂膀挡在你身前;他怜你,他知道你身世凄苦、受尽磨难,而这个深墙宅院却没有一个人真正关心过你,所以他和父亲据理力争要救你,保护你;他懂你,怕你想家怕你拘谨怕你无聊,所以说服父亲为你开绣坊专心研究技艺,知道你担心朋友和亲人,所以每一次都不顾父亲反对帮助他们替你解忧;他信你,即使全家人拿着所谓的证据责问你,只要你一个眼神,他便奋不顾身为你承担一切;他爱你,毫不犹豫地用一半家产换你的性命,他说他可以什么都不要,只要你能平安回来,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也觉得爱你的时间太少,太短,那么多的遗憾,他竟然来不及对你说出至死不渝四个字。无瑕啊,你何其幸运成为他一生的至爱!
男人总以为给予就是爱的体现,以为满足就是关怀,却不肯花一分钟的时间去体会女人的喜怒哀乐,和那些隐忍着的敏感脆弱。但他们总是抱怨那个人不够细心体贴,不够善解人意,可曾想过在精神上给予她们同样的平等和呵护?有时候,爱不在于有多浓烈和激荡,一份看似寻常随意的设身处地,知己般的理解与安慰,无需言明,此间情意,细微柔情,你知我亦知。
都说男人的胸怀博大,但有几个人真正关心过女人的自在和向往?给过她们精神上的温暖和宠爱?最感动冬青去上海接无瑕回家的那段,他的爱如此细腻、宽容,又发自灵魂般的纯洁。“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有事澄然,无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他脱掉鞋袜和孩子们一起吃烤土豆,享受什么是真正的开心自然。他想知道无瑕的快乐和自由,他既爱她,就绝不会让她在精神上受半点束缚和委屈。同样地,无瑕对冬青,也是无条件地理解和信任,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他力量和鼓励,他们是夫妻,也是知己。
他那样坚定地说:
“无瑕既然是我妻子,就是我的人,在这个世上,没有人可以动她!”
“如果我连自己的妻子都救不了,那我有什么资格成为霍家的未来?”
“一个男人,如果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我还怎么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我是一个男人,我说到的就一定会做到,我一生一世,只爱无瑕一个人,绝对不会做对不起她的事!”
这个男人,有他的尊严和执着,担当和责任,你知道他承诺过的就一定会兑现。
他那样决然地说:
“这个家,我可以不要,但是无瑕,我绝不能不救”
“我什么都可以不要,我只要无瑕能平安回来”
“如果没有无瑕,我要那产业有什么意义?”
“我可能不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但我绝对不可以做一个薄情的男人!我霍冬青永远都不会离开我的妻子郁无瑕!”
他绅士但绝不懦弱,孝顺但绝不屈从,他的爱情来之不易,就算牺牲所有也决不能失去所爱。
他那样深情地说:
“无瑕,我爱你,至死不渝”
“我只知道,跟你在一起的时候,才最开心,最快乐!跟这些比起来,其他的都不重要!”
“我的人生,走到今天,对我心爱的女人——无瑕,我有无限的遗憾,我爱她的时间,太少,太少,太短……”
“好兄弟,你帮我转告无瑕,我爱她,深深地,爱着她……”
他一心一意,坚守真爱,矢志不渝,是否连上苍也嫉妒这样的男子而早早地将他带走?
我深知,这样的男人,可爱而不可及,可想而不可盼,所以不敢带入尘世的一点点幻想,但我是那么想要留住他,在我心里,偶尔想起的时候,会觉得自己一生并不悲切,因为还有这样一个人,让我知道幸福的模样,然后一辈子仰望!
《凤穿牡丹》观后感(八):封建家长制下包办婚姻的幸福特例
迂腐的封建迷信思想
因命犯刑克,从小被送至尼姑庵修行,替家里还债,以求得家里平安,十八岁之前不得踏入家门,否则会遭来杀生之祸。这样的封建迷信,实在是匪夷所思,被无端地视作不祥之人,克家,克夫,连累周围的人。郁家绣坊的当家万没想到带有凤穿牡丹图案的黄袍竟是出自一直修行在尼姑庵的女儿之手。女儿用精湛的刺绣技艺将父亲推上了保皇派的政治罪名,不知父亲是该欣慰郁家的天下第一绣的名号在女儿身上得以延续了下来,还是该怪罪女儿生来克家的晦气呢?这样的灾祸,如果是别人故意栽赃嫁祸,恐怕无法躲避,与所谓的克家无关。
封建家长制下包办婚姻的幸福特例
这原本是一桩不幸的包办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算是不愿意,也不敢违背父母的意愿。更何况促成这桩婚姻的目的是为了家庭的利益,而非子女的幸福。却没有想到两个为了家庭利益而牺牲的年轻人竟意外地结出爱的果实,而且还爱得这么深厚和长情。应该说他们两个是幸运的,歪打误撞地被牵线到一块儿,虽然一开始只是名义上的夫妻,在同一屋檐下朝夕相处,两个同样心地善良的人很快在对方身上发现令人欣赏的优点,慢慢培养出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感情。这般情投意合,彼此信任和关爱的感情,已无任何外来阻力可以轻易瓦解。
传统女人恪守的三从四德
无暇的妈妈告诫无暇,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女性,应该“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也就是说,女人一生都以男人为重心,依赖和服从生命中的几个重要的男人:遵从父亲的教诲,不得有半点违抗;对丈夫言听计从,做好当妻子的本分;生个大胖儿子,延续香火,也为自己今后的生活提供保障。传统思想提倡的是忠孝,忠诚于家庭,孝顺父母,但似乎缺少了一些仁义。在这样的封建思想的压迫之下,女人表达自我主张和自我意愿的声音被淹没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男人身上,取决于男人的满意程度,没有追求幸福的主动权,这是传统女性的悲哀。不过,尽管知道它是落后的,在自己身上还是保留了这些传统观念,相夫教子是女性的本职,在这件事上,女性能够从中得到很大的满足,家庭和谐美满,未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男权统治之下视女人如衣服
男权统治的封建家庭中,女人总是处在从属的地位。在那些家底殷实的经商男人看来,家族的生意最重要,列祖列宗传下来的基业,必定是要在稳固守业的基础上,将家族的生意发扬光大。在生意和女人之间,如果女人阻碍了生意,家里的当家男人会很不给情面地舍弃女人。这种视女人如衣服般丢弃的男尊女卑的思想在老子那儿根深蒂固。但在珍惜、尊重妻子的儿子那儿无法坐视不管,作为丈夫定当竭尽全力保护和营救妻子,哪怕牺牲家族的利益,逆着长辈的意愿,背负不孝的骂名,也要以人为本,给予女性应有的尊重和重视。
刺绣心诀
一根针,一双手,穿针引线,在绣布上飞舞。刺绣除了需要细致和耐心,还必须耐得住寂寞和清苦。刺绣是技,做人是艺,加起来才是“技艺”。刺绣的最高境界是“精气神”,用心加领悟,放下恩怨,领悟大爱,蔑视仇恨,使心灵得到最终的平静,才能绣出真正的“凤穿牡丹”。郁无暇继承了郁家苏绣的真传,心灵手巧,绣品巧夺天工,惟妙惟肖。更重要的是,她诚信做人,光明磊落,不玷污绣品的纯洁,宁可烧了绣坊,也不屈服于日本人,拒绝用中国传统的刺绣技艺绣日本元素的绣品。要让中国的艺术向日本低头,只不过是日本人的一厢情愿罢了。
从传统到现代新女性的转变
冬青死后,无暇开始学着独立、自强不息,逐步扛起生活的担子和对家人的责任。在霍家的时候,作为儿媳妇,她更多的表现出温顺和隐忍的一面,尽忠职守地担当贤妻的角色。在这个混乱的时局,迫于生计压力以及为了维护丈夫遗留下来的家业,开始学习打理公司业务,由一个躲在家里的优越的少奶奶,转变成一个识时务懂得大体的现代新女性。国难当头,面对各种刁难,坚定地拒不服从违背良心的无理要求,不屈不挠誓死与日本人斗争。结尾处,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保家卫国的革命斗争中,这是郁无暇又一个重要身份的转变吧。
《凤穿牡丹》观后感(九):写给罗志襄——那份默默永恒的爱恋
起初看这个剧,是冲着小冉和刘恺威来得,毕竟是帅哥美女的组合,而且恺威还因此在女人戏中走出一片新天地来,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
剧情发展到霍冬青死地时候,恺威永远是深情款款的演绎,看多了他其他剧的表现,这个倒是没出我的意外。只是一个留洋的学生,富家子弟难得那份执着和真情,使得尼姑庵里出来的无瑕甘愿生死相许!前半部分是无瑕的苦难戏,还有芷兰的可憎可恶的表现,所以说应采儿的演技也真不差!但是冬青最后的死,其实是性格决定的,当断不断必留后患——对于二叔的宽恕,使得家败人亡,对于芷兰的纵容,使得他只能以死表心志了,本来还想说编剧的残忍,从这方面看,安排他的死,是必然……
于是冬青的义兄出场了,他是个灵魂型的人物,在替冬青去退亲时他就爱上了无瑕,所以谭凯的演技也真的不错,我看出来了,呵呵。而且小夫妻开始的并不美满他永远看在心里,替无瑕担心牵挂,乃至后来为他们夫妻的安危几次出马。可以说,他有时是个旁观者,他在默默的为他们好,与之对比的就是二叔万鸿和芷兰。
后来冬青的遗孀辗转来到上海,是罗志襄在身边背后默默无私的付出,所有的人都看出来他爱无瑕,而就是这个上海滩的小老大,表达爱意的方式又像是毛头的小伙,此时,我都要动心了。最可悲的是无瑕哪怕一次松口的机会都没给他,可怜的孩子呀!难道爱上她真的有错吗?他为了救她,甘愿放弃地盘,放弃尊严,放弃所有,只是结局中,他虽然如我所愿活着,冬康的离奇赶到拯救了所有人,志襄还是孑然一身,心痛得几次落泪,心底里我喜欢的是芷兰的结局,放弃了虚幻的爱恋,和小四走在了一起,有孩子,夫复何求呢!而且快到最后的时候,他们也毅然得留下准备赴死,我真的很喜欢她了!形象很饱满,最饱满的是志襄和芷兰,两个同样执着的爱,两种不同的结局。
另外结局太雷了,简直就是一个主旋律呀!在者革命队伍中这样一个冷艳美人,放《亮剑》里的话,肯定会再婚的,如果这样的话,还不如跟志襄呢,我是耐死志襄这个人物乃至他的演员了!那种坚毅的眼神,这才叫爷们和男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