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开罗时间》影评10篇
日期:2018-07-08 03:2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开罗时间》影评10篇

  《开罗时间》是一部由鲁巴·纳达执导,派翠西娅·克拉克森 / 亚历山大·希迪格 / 埃伦娜·安纳亚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开罗时间》影评(一):梦也何曾到谢桥

  电视换台时,瞄到了这部《开罗时光》,没头没尾地看了几分钟,立刻喜欢上了。终于,在电脑上看了这部电影。从头至尾,澄黄的色调,淡淡的琴声,就是两个字,隐忍。

  电影美妙舒适得让我看到了结尾竟忘记了那些情节。只知道那个有着逝去的旧时代绅士风度的黝黑的Tureq,含蓄优雅敏感体贴细致入微,又不会让人有被侵犯感。在一个奇异国度,美妙如同拂面而来有着热度生动气息的风。金字塔蓝色长裙和笔挺黝黑的身影自然优美始终那么自然,一点一点相熟,目光相融,却没有过于亲密举动。最后,只在juliet回头短暂的凝望中有梦中似曾相识的感觉。那一刻,惆怅浅浅地浮上来,我的泪水似乎要流出,却恰到好处地挡在框内。如果她再度回到这里,迷梦中的,也许不仅仅是某个人,而是对这片陌生地域深切迷恋。

  Juliet的丈夫突然出现时候,我有些失望了,风尘仆仆低矮男人,这是她一直牵挂着的Mark?对啊,Mark才是她的归属,不能割舍的忠诚。Tureq只是异域旅途中的陌生人神秘迷人,但是属于另一个国度,散漫,陌生,像风景一样。想起大二时候和室友看廊桥遗梦,看得泪眼迷离,她问我会怎样,我说我会跟那个男人走,室友说,难道和原来的丈夫在相识时不是真爱么?现在,也许我完全不一样了,只有怅然,没有痛楚

  Juliet,有一天在梦里泛起她的名字,Patricia Clarkson,在One Day里面她是一位优雅又哀伤母亲年华已逝,却依然有着独特的美。她和Colin Firth在Main Street中是那么让我期待,总有希望和温暖在前方。

  多少天,在纸上,在梦里,浅唱低吟,aporia,在各种气味中穿梭,变换不同面庞,洁白的面庞。那么多自诩为少年的人。似乎对于年轻美貌健康纯净的贪恋,不是在寻求理解,而是绝望地寻找救赎。如同,伊莉莎白洁白的灵魂拯救了汤豪赛。

  《开罗时间》影评(二):旅途只关乎相遇,然后相忘

  这是一部同样出色唯美的关于trip 的电影,跟Before Sunrise&Sunset 系列比起来,相对的中年版。看完,不自觉的会对两部进行比较。先说这部Cairo Time 吧,难得的加拿大片,听说还是获奖影片,从前几乎没怎么听说过,今天有幸了解,便毫不犹豫的看了下来。之前看过介绍,知道片子讲了什么,当时就想到了BS系列里,那段令人神往的相遇。不同的是一个发生浪漫的欧洲,一个发生在古老的埃及开罗,各有特色

  不知是因为这片子的原因还是最近看了比较多的关于旅途的电影,从Leap Year到Eat Pray Love,一直眷恋着这份感觉,一个人在陌生的环境中,应对自如或是手足失措时,会遇到一些重要的acquittance, 相遇相识,最后相忘,甚是美好

  Cairo Time 有一丝迷失东京的味道,身处异境,不免会觉得失孤独,这是旅途中不免会发生的,这时候出现一位优雅的guide,带领她explore不一样的风景,尤其是在开罗这么一个充满了古老历史流淌着尼罗河,带着躁热空气地方。女主角从初到时的不适尴尬,到后来的不舍与回忆平淡真实,自然。她与男主角,那个优雅的穆斯林男人并没有BS里Celine跟Jessie的那般相见恨晚流畅对话,Cairo Time里有的只是中年人相互意会,欲言又止的默契。此外片中的壮阔沙漠风情,神秘的金字塔丝毫不比欧洲的浪漫优雅逊色,这两部电影所展现景色恰是我人生中向往境遇。(当然,我还深爱着希腊)

  Cario Time 的女主角,那个越老越优雅的女人,曾在挽歌中见过她扮演一个配角,便深深记住了她的金发,她的优雅。在开罗这么一个异域风情里,她任然保持着自己优雅与恬淡。此外,片中还捎带address了一下开罗儿童失学等社会状况,引出女主角为一个social,woman为主的magazine工作,这又使我想到Celine貌似也是为一家环保NGO工作,两位女主角冥冥之中都有着共通点呢。

  回到旅途trip,我一向以为风景次要,关键的反倒是旅途的过程。什么会让你保持永久的旅途回忆,恐怕more than pics, 更重要的是trip中发生的人和事吧,这才是回忆中最珍贵部分。以前不喜欢旅游,对旅游,不是旅途,那种跟着家人亲戚朋友,报了旅行团的只能叫旅游,不能叫旅途。对我而言,真正的旅途是需要独自一人进行的,随后在旅途中遇到不同的人和事,进行交流,这才是旅行的真正含义吧!发觉自己开始领悟到趁着年轻游遍世界这种之前被我认为很荒唐很不实际想法了。游遍世界并不真的需要你去周游世界的每一角落,只要达到了旅行的含义,有了珍贵的旅行回忆,我想到哪里都会是一个wonderful trip的吧!而对于旅途中发生的人或事,那些都是回忆的一部分,最好就让那些留在回忆中吧,相忘于江湖这句话此刻变得及其恰当

  Cairo Time里,Juliet最终还是回到丈夫的怀抱,带着她留在Cairo的与男主角的那份淡淡的暧昧情愫,这样最好!其实,BSunset里最终我自己给影片的结局还是Jessie回到了美国,Celine留在法国,在不同的地方回忆着,相忘着。这样最好!

  《开罗时间》影评(三):Juliette & Tareq

  音乐响起,如千年流淌着的尼罗河,隽永滂沱

  心若一叶扁舟,在你的泊心轻轻划过

  我顺流而下眼眸投影着你的清波

  轻声问你,是否一直在这等我?

  暮色已远,推开窗,

  空气中传来虔诚的颂歌

  我已渐渐爱上了这座城市

  妇女面纱黑色灵动的眼眸

  悠远湛蓝的天空下,夕阳般璀璨的金黄色

  音乐再起,你深情地走上前一步

  我惯性地向后滑一步,然后迎着你的目光,慢慢地也向前一步

  相视而笑……

  似随心的舞步,在尼罗河上徜徉

  水面余留淡淡涟漪,之外一切,仿佛都已凝固

  萍水人生天契阔

  大漠日暮已沧桑

  不要问我现在是几点,因为

  自从我们分别后

  我第一想起的 总是 开罗时间

  《开罗时间》影评(四):灯火阑珊处未必爱火零星

  “you have been always with your husband, haven't you?"

  quot;you seem very happy. That's all that matters.''

  ---------Cairo Time

  慢节奏的电影会让人时不时的抛却了剧情而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老实说,看这部电影时我常常走神,可是对我而言,注意力的集中与否并不是判断一部影片好坏的最佳方法

  我不能说这是一部绝妙的电影,中年人的感情我难以揣摩,我甚至无法理解为什么你能等待着自己的丈夫,而同时又与他人缠绵出暧昧的情愫。我看电影从来找不到电影的主题,但这总能给我一番与他人不同的乐趣。所以我唯独喜欢这一句台词,‘快乐就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一辈子就守候一个人是种什么感受,会不会骄傲于自己的专一,或是尴尬的被认定为生活不够精彩

  谈浪漫的电影里总会邂逅这个词,就好像这部戏里她从机场出来的那一刻,感情就跳进了开罗的时区。人往往是寻求刺激物种,又何况是热辣辣的开罗,晒出一片赤裸裸的欲望。可是影片里,一切都是含蓄的,音乐是温婉的,说话是低声细语的,连埃及的肚皮舞都不过是寥寥几笔,更何况是那模糊不清的,悄然滋生的一瞬动心。

  我认为女人总是经得起诱惑的,她们感情用事但又小心翼翼。她穿着绿色的长裙时,曲线甚是优美,我想她会仰起脸,但不会打开心。人都是自私的,活到了中年,不管不顾行为年轻人资本,用在她们身上却会变得愚蠢至极。所以她没有,她只是轻挽他的臂膀,只是随波逐流,然后一转头就看见自己守住的金字塔承诺

  所以,至少,至少,她看起来是开心的。哪怕心底那一点点愧疚悄无声息生长蔓延开来。

  所以文章开头的那句话又有了新的解释,可以说一辈子爱一个人,是开心的;也可以说,一辈子能只爱一个人,是开心的。只是简单的助动词,就多出了弦外之音。

  我们说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但世间总有那暮然回首的灯火阑珊处,你怎知,没有人在那儿等你。

  《开罗时间》影评(五):Tareq's Melancholy

  依旧是一些开篇之前的废话

  来看这部片子完全是冲着sid,前几天终于打算补ST: DS9,看了几集就莫名被八喜的英音吸引,太好听太好听。顺手上了维基发现是苏丹人,两个叔叔一个演过发条橙和ST7里那个顺手杀了大雷的教授,另一个做过苏丹的PM,简直不得了

  之前看了True Love的第四集,演一个土耳其人,其实和这里的Tareq很像吧,都是给人又暖又忧伤的感觉,尤其是笑起来的时候。

  以下正文

  其实讲真这部开罗时间淡得有些快要看得没有耐心大概知道一点两个人可能结果,但是情节却迟迟不肯直白地发颗糖真是等得心急

  然后就干脆不发糖了是伐,再顺手寄刀片。怨念脸.jpg

  但是还是打五星因为sid真是太好看啦,也是唯一支持我看下去的动力

  还有其实淡淡地BE也是挺好的啦。

  其实最初真是没有什么CP感,包括到很后面两个人都是各种拘谨,毕竟细想之下一个是美国人一个是穆斯林,无论如何都不会有结果啊。

  喜欢那一段女主在街上去找Tareq然后走进了一家只向男性开放咖啡馆,T那一身衣服真是好看炸。后来两个人在火车上去参加婚礼的时候女主说之后她如果计划在开罗久居就开一家只向女性开放的咖啡馆,两个人笑得太甜。

  还有那一段两个人游完尼罗河的晚上去喝茶抽水烟(是这么叫的吗?),两个人坐在一起,合抽一个,我直接当间接接吻好了。女主犹豫了一下还是接受了,感觉那一刻两个人近了很多很多。

  然后就是那个全篇最最尴尬猝不及防的kiss。

  两个人的反应都是好可爱

  然而最喜欢的并不是婚礼夜晚那一段互相承认会想念,没有觉得有多少感动。去看和丈夫约好看的金字塔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反而是两个人第二天回到酒店,女主说你要不要上来喝茶,男主就答应了。上楼之后一个专心泡茶一个望着窗外。泡完了两杯茶女主递过来一杯男主却两杯都接过来放下,然后两个人就这么面对面站着互看,想要靠近却又都在犹豫。

  我在等一个两个人都心甘情愿的kiss,却过了好久好久女主说let‘s go.

  结尾那一段坐在车里无意间把音乐调高音量,满是the kiss matters to me之类的歌词,有种看woody allen的错觉

  其实最心痛的还是那一段女主说你去和第一天见面的人在一起啊她那么喜欢你,男主说不不不,她伤了我的心。

  之前背单词背到一个melancholy,莫名地觉得有种触动。在补DW的时候记得一个访谈里皮卡说他觉得doctor最吸引他的地方在于他那种melancholy,一个神却那么孤独。

  这里忽然也有点相同的感觉,好像大家心里都明白却又没有勇气说破。

  带着渣的糖。

  《开罗时间》影评(六):光影音符流淌下的娓娓道来

  在埃及政变18天里天翻地覆和自己愈演愈烈的想要去异乡流浪的当口看到了这个片子。孤寂旅人艳遇。影和音是并行交织的两条纽带,就像剧中女主角压抑的感情无法言表一样,两条纽带带着我们在动荡的异乡体会伟大波澜不惊。换一个时间一个心情,我一定不会对这个开罗时光如此爱不释手

  这或许是至今最喜欢的沉闷的电影了。沉闷是因为鲜有对白。大段大段的街头巷尾,招揽生意出租车,跪在路旁的朝拜,头顶搬运的围着黑纱的妇女,四处贩卖做着女工孩童,尾随的流氓,带枪封锁的军队,无尽的沙漠和风化的石头空旷寺庙里的吟唱,慵懒的水烟,尼罗河上的泛舟,图腾项链,金字塔的余晖……说他是一部旅游宣传片也不为过。只是这些风情穿插的毫无瑕疵,那么自然。没去过埃及,没去过中东。不知道这是不是如网上评论所说的彻头彻尾。但我将一如既往的保持着对中东这片神秘土地的无限向往,并愈加强烈。

  配乐是影片的另一大亮点,进入的恰到好处。我绝对相信语言不是表达的唯一途径。每每欲言又止,欲罢不能的时候,眼神,肢体,音乐,绘画会更加不经意而更加深刻的表达我们的内心。舒缓的配乐悠闲中透着伤感,一如独身行走异域的女主人,心中有着深爱却不在身边,沉浸在突如其来的幸福中却无法触及。一点一滴的空洞 烦躁 不安 憧憬 快乐 犹豫 不舍,都在无声中细腻的展示出来了。

  女主角选的好,演的也好。她轻柔的声音听起来那么漫不经心,正如初到开罗的Juliet只是想等丈夫回来团聚,于周遭并不在意。然而当等待变得遥遥无期,她开始沉默,缩在屋子里昏睡,看街上人来人往的生活,羡慕夜幕里波光粼粼河水上的一叶孤舟。直到Tareq解救了这番无助,爱情来的如她的沉稳悄然无声。Bises后的一个吻点亮了一片天,她逃开了却在沙发上笑的像个孩子。可是她仍然守着对丈夫的承诺,于是只能对眼前这个男人说会永远不再相见的想念他。她压抑了对这个连日照顾他的男子的情愫,站在房间里呆呆的盯着阳台上的背影,焦灼的泡两杯茶,后退一步再上前一步仰起脸颊。她的理智,寡言,把剧中这个中年女子的勇敢和隐忍表现的淋漓尽致。

  男主设计的也很巧妙。绅士内敛的当地人,每一句话,一个举动都得体里透着威严。只是太过有教养,不大会追寻自己的幸福,以前是现在也是。第一次觉得两个沉默寡言的人也可以相互配合的如此默契。当他们走向黄昏中的金字塔的时候刹那间鼻子酸了。

  我想,中年危机是不可避免的,七年之痒是一定会有的,偶尔的精神出轨也不一定是大奸大恶。在特定的时空遇到特别的人,心动在所难免。只是守住最后的底线走回来,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到。

  如Juliet最后说 I am happy I waited

  《开罗时间》影评(七):遇见你。是我此生最美的风景。

  一部很美而又清淡的电影。本以为最后茱莉亚和塔洛克会在一起。可结局却是一直不出现的mark突然出现了。当mark突然出现在酒店的大堂拥抱茱莉亚时塔洛克的手足无措,茱莉亚的不自然。如果他们还足够年轻或许就不会这么理性。或许是那些年的岁月磨平了两个人的棱角,即使两人已互生情愫,却依旧理性的克制住了。相知相识相爱。最后却是离别。也许有时候最美的风景就是一种遗憾。

  缘分。是一件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感觉。更是如此。在一个陌生的国度遇见一个能够让自己心动的人,这何尝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如果当时的感性能够战胜理性。或许结局又会是另一种美好。

  如果可以一直安安静静的居住在埃及这个充满魅力及阳光的国度,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其实茱莉亚的内心似乎已经不想离开,她已被埃及所吸引也被塔洛克所吸引。一座慢生活的城市或许才是更适合生活。无须每天忙忙碌碌。无须被繁杂的琐事打扰。看看尼罗河的水。望望美丽的金字塔。在夜晚去江边散散步。茱莉亚早已从一开始的不适应渐渐变成享受。

  爱情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我们往往希望两个相爱的人能够在一起。其实有时相爱并不在一起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糟糕。生命并不是能够为所欲为的事。可是只要遇见过。只要相爱过。即使结局并非完美。心中能够潜藏这份美好的回忆。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如果曾经刻骨铭心的爱过就会知道。其实只要对方一切安好与幸福。别的怎样都无所谓。正如塔洛克对茱莉亚。他只是希望她可以幸福。她也把她对他的爱深深的埋藏在了自己的心底。

  遇见。就是彼此生命中最美的风景。

  《开罗时间》影评(八):成熟的男人更会伪装

  故事发生在开罗,所以影片中我们可以领略到阿拉伯社会的异国风情,随处可见的包着头巾的穆斯林女人,穿着长袍的阿拉伯男人,宏伟的清真寺,红茶、咖啡,炎热的天气还有水烟……之前所了解的埃及是个脏、乱、炎热的地方,印象中的埃及人都是满口阿拉伯语脏话,只会宰游客的坏形象,电影中好像就是如此,而在这部影片我看到了和善的警察扶着老人过马路,虔诚的穆斯林在晨礼,还有勤劳的渔民们,朴实的贝都因人……整部影片都是舒缓的节奏,镜头唯美,情节细腻……

  因为导演是女性,主角也是一位温柔的女子,所以影片主要是从女性视角来展现阿拉伯世界的,比如朱丽叶赞美女佣的头巾很漂亮,她并没有想到女性戴头巾是不让她抛头露面。宏伟的金字塔在她眼里是爱情的象征……虽然在那里也有不好的现象,但总的来说这里还是一片祥和的,这种氛围深深着吸引着我。

  再来讲两个主要人物,女主角朱丽叶是一位风韵犹存的西方已婚女人,温柔心善,与男主角不断的接触中发现已经对他暗生情愫。男主角托雷格是一个阿拉伯人,优雅绅士,是个有魅力的成熟男人。朱丽叶孤身一人在开罗,唯一的依靠就是还不是很熟悉的托雷格,多次接触后发现已经喜欢上他了,原本一直坚持要等到丈夫一起去金字塔,最后跟托雷格一起去了。影片的最后,朱丽叶的丈夫终于回来了,以至于她还没有出格……

  如果是年轻人看这部片子,一定会被托雷格绅士、成熟稳重的形象迷住,希望女主角和他在一起,但是了解阿拉伯文化的人,或是阅历深的人,像我的老师就提醒了我们影片的很多细节,像是托雷格对朱丽叶女儿的工作是“creating writing”不满,在开罗最著名的咖啡店(只允许男人进入)里对朱丽叶挑衅的目光知道朱丽叶打算独自去找丈夫时对她怒气十足……这些都表明了托雷格绝不单单是表面上的那种谦谦君子,可能是传统的,对女人有偏见的阿拉伯男人。另一处,凯瑟琳与阿拉伯情人的恋爱经历也给了我们暗示,她说阿拉伯人是个好情人但绝不是个好丈夫,刚开始都是谦谦君子,到后来本性都暴露了。那托雷格会不会也是这样呢,我们不得而知,现在觉得也许朱丽叶没有跟他在一起其实是最好的结局。

  《开罗时间》影评(九):给我一段《开罗时间》,给我一次生命的奇遇

  分离

  总是件挺遗憾的事儿

  或多或少

  分离

  也能带来另外一种美丽

  就像偶然的相遇

  一样可以带来奇迹

  朱丽叶说:当我决定来埃及的时候,做梦也不会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样。

  一个不远万里来到开罗的美国女人,只是想和在联合国中东区工作的丈夫相聚,来一个短暂温馨的度假而已。一个从联合国警卫工作上退役、如今经营着父亲的咖啡馆的埃及男人,受前上司的委托来机场接领导的太太。再正常不过的偶遇,便是这美妙旅程的开始。

  朱丽叶在埃及认识的朋友告诉她,自己其实和一个阿拉伯人相爱了好多年。这个故事如预言般照进了朱丽叶的埃及之旅。由于丈夫迟迟不来,受孤独和恐惧困扰的她只能去找那个温文尔雅的埃及警卫塔雷格打发无聊的时光。而塔雷格也尽地主之谊,带着朱丽叶四处游玩,偶尔也停下来品尝一杯浓郁的咖啡。路上他们谈论子女,谈论工作,谈论爱情,甚至谈论街头流浪的儿童。或者什么都不谈,只是安静地坐在油画般的风景里,细细品味这座城市,聆听古老的音乐。有时她会惊讶于他的不拘小节:把自己吸过的烟嘴理所当然地递到她面前让她也尝一尝;或是随便拆开别人的信件确保内容安全。不经意间她也会被他的小浪漫所感动:偷偷拍下她不经意的样子并把相片送到旅馆;特意送她护身符并亲自为她戴上。不知是因为寂寞,还是这个感情受过伤的男人感性得实在可爱,她清醒着,醉了。

  而她的丈夫一直没有来,虽然肯定会来。

  所以什么都没有发生,可什么都发生了。

  俩人在电梯口礼貌性地亲吻脸颊后的那个短短的接吻居然让两人都慌乱起来,是偶然的失误,还是情不自禁。回到房间的朱丽叶抚摸着脖子上的护身符,浅浅地笑了。这个男人把她带回了少女时代,浮现在脸上的,那分明是初恋的甜蜜。一种神秘感,一种新鲜感,一种依赖感。

  从婚礼回来后的两人貌似应该更进一步了。可是没有。面对这个让她再次品尝初恋滋味的男人,朱丽叶选择了和他一起去看金字塔——她说过只会和丈夫一起去看的金字塔。委婉的表达,有时比直白来得更加强烈。

  丈夫的终于到来让这段微妙的关系中断地自然而然。两人可能从此永不再相见。最后丈夫也带着她去看了金字塔。可有趣的是和塔雷格看时金字塔是两座,现在却变成了三座。绝妙的隐喻。

  因为关系的特殊,因为目的的不同,更因为婚姻和家庭的责任,两人都保持了最大程度的克制,从结果上无愧于任何人。而这份隐忍的爱,注定只能藏于最深的角落,等待着被时间碾压成一块记忆的碎片。相信朱丽叶仍然深爱着丈夫,可她永远不会忘记开罗,和伴随这座城市的那心灵的悸动。

  除了异域风情的民族音色,干净的钢琴也过滤着整部电影的调子。旋律随着画面的变幻缓缓流淌,唯美动人。同样唯美的还有埃及壮丽宁静的自然及人工景观。如果不是被这些美景包围着、感染着,朱丽叶又怎会轻易动心?

  并非暧昧,更不是出轨,只是生命中的一次奇遇。 微微有些浪漫,可依然心动不已……

  宝贵的时间必须用来做宝贵的事情,比如说,看一部宝贵的电影。

  你必须为这部电影写点什么。我这样对自己说。

  《开罗时间》,值得这么做。

  《开罗时间》影评(十):情字当头,尼罗河水静静流

  如果单纯看感情戏的话,我真的挑不出任何毛病。平缓自然的情节,精心布置的插曲,两位主演到位的拿捏,都赋以这部爱情故事一种可亲又脱俗的气质。然而我们说这不是一部纯粹的爱情故事,导演你毕竟取巧借用了尼罗河畔吹来的东风。我常常有这样的反思,像《开罗时间》这样的故事可能发生在纽约、洛杉矶吗?似乎很难。在鲜亮的霓虹灯下,所有的爱情都必须外向起来,涂上重重的眼影,才能让人看清那一颦一笑。所以导演们每每想勾勒出安静的情节,就会想去东京,雅典,或者开罗去转转。

  转转也无妨,但成功的旅者是会把思绪深入到当地的文化中去的。他(她)不会前脚和金字塔刚合了影,后脚就上传到社交网站上说你们看我去了中东。一部取景于异域的电影,很容易停留在取巧的层面上而落入窠臼。可以看出来,有着阿拉伯血统的女导演在避免这种俗套上还是做出了不少(而且是非常严肃的)努力。在奢侈地铺张出一段淡然忧伤的感情的同时,电影也试图就埃及文化与欧美价值观的冲突、埃及社会的现状等等问题进行反思。这里我尤其喜欢导演对于开罗的风光刻画。没有令人生厌地去一遍遍把玩各种地标性建筑,没有心虚地只去展现城市美好的一面,亦没有愤世嫉俗地把它最丑陋的伤疤揭开给人看。大大方方,不卑不亢,一如影片男主角给人的感受。我想,这才是来自相对落后的国家的导演,在反思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文化时,应该具有的态度。

  遗憾的是,电影在这一层面的探讨浅尝辄止。最为激烈的争论,也很快地化解到一句温暖友好的“Coffee?"之中。这样的叙事,难免有轻浮的嫌疑。也许导演本身就没有想去捡起那么沉重的一个话题,也许这样沉重的话题本来就不应该让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去担当。然而我还是感到遗憾。是不是非要有了鲜血和火焰充当兴奋剂,才能进行清醒的思考,剖析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彷徨呢?真希望有一部电影,能够为我给出一个否定的回答。

  我也希望能够有一位中国的导演,能够拍摄出一部这样的电影。甚至不需要太多深入的思考。就是这样,平淡而认真地告诉世界,我们这里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而是这样,不好也不坏的。我们这群人,是在不断地挣扎与自我否定,也自始至终地骄傲着的。我们这里的爱情,是独特的、东方的,但是她觉不会比你们的"romance",少一丝一毫的甜美,惊喜,或者忧伤。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开罗时间》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