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店》是一部由杨庆执导,徐峥 / 李小璐 / 乔任梁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上周六上午看了夜店,好多桥段还是蛮搞笑的。把一群人都放一个冰柜里,每次发现失手后,讨好的眼神,加上那句温柔的“哥”,轮胎那没在调上的“两只蝴蝶”,被绑着的小狗,“汪汪超市”升级为“水汪汪超市”,还有老喊着要火的那哥们每次被电后的表演,哈哈,真的不错,故事的衔接和叙述都可以,虽然可以明显看到其它电影的一些影子,但好的东西拿过来也没什么的,对了,还有一段超市全场五拆后,超市几乎全是出租车司机的那段,充分证明了出租车司机爱听广播的爱好,俺不是司机,也爱听广播,不过那段那个外国女的说是从电台上听到这个超市要打折才来的,感觉有点牵强,难得老外也听咱们中国的电台。
啰啰嗦嗦了半天,总知觉得这个电影还不错,但是我看的那场给捧场的确实不多,顶多也就二十来个观众吧,唉,看电影院都把场次安排给《变2》《哈力勃特》《麦兜》了,悲哀啊!
《夜·店》观后感(二):冷拼拼出的麻辣烫大团圆
这电影给我看傻逼了。
李小璐的中规中距的表演没有亮点,多少有些失望参杂在里面。但是我可爱的小璐,你依然是那么可爱。
那个傻逼牙套哥哥我认为他走后门了,导演才让他去演这个角色。他用自己特有的呆逼表情和楞逼肢体语言形象生动的诠释了一个成功的旁白,失败的二楞子和最后俘获美人心又青蛙变王子的傻逼牙套男形象。他让我想起了我的同学,心理活动激烈,而且必须体现在面部表情上,尤其是那逼嘴,动不动就抿一起,然后眉头紧锁心事重重的样子就跃然纸上。给我一种扑面而来的文艺闷烧男气质。行事呆逼犹豫,却从来不是油然而生,一副呆头呆脑内心美好的做作神情。正好跟这牙套哥哥相符合,咋一看,我以为我同学整形做了演员这一行。切忌,文艺有风险,闷烧不要脸。既然想装逼,就别怕挨雷劈。又想呆逼又耍帅,最后还来一出英雄救美,我老感动了。
徐峥就不必说了,从疯狂石头的刻薄心黑老板到呼叫转移中的徐徐,戏路子比较野,比较自然放得开。不过这次剧中表现却让我惊呼,哪来这么个二逼。剧本设计的人物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失败了啊~~ 你说说你,出演了这么多喜剧,居然又还原到了以前的小品戏路,生拉硬扯想制造流行语:我是一个做事有原则的人?还是什么,忘记了。连二人转的演员都不用的套路你搁这想要焕发第二春真是太小瞧了观众笑点了。都市喜剧演多了都会脱线吧。我还真是被上映前的发布会给忽悠到家了,真以为能火一夏呢,我好傻好天真。
最傻逼的就是那个我要火了啊。我说瞅着眼熟呢,砸吧眼一瞅,我以为雪村呢,原来上海卫视见过他,可鸡巴火了。这片让他演的,就那半调子东北话还拿出来得瑟?徐峥也是,东北嗑唠着幽默,但是你得有前因后果的,动不动的就蹦出一句来,自己还觉得挺多才多艺的,其实跟傻逼似的。唉,哥,哥,小贱样,你演过了你知道不,导演没提醒你吗?也难怪,不赖你,导演都被你逗完了吧。可以去斯皮尔伯格那出演ET,EF,EQ了,绝对够用。
哦,对了,还有那个女老板,是杨二车纳姆不?我也分不清啊。忒彪悍了,塑料袋装百事可乐一顿王八拳,不电晕都不好使。
剩下那些个顾客我就不评了,他们都是无辜的,由于剧情,发挥的空间少。当然整部电影也不是像我说的这么谢特,主要是仁者见仁,贱者见贱,我这是杂家杂谈,也可以归于谢特一类。
最后,谢特也不是一无是处。你看看人家从立意到剧情的安排加进展到结局狗吃砖石,无不借鉴了国内外优秀电影的优良桥段。(只是个人感觉借鉴,或许是原创的巧合也说不定)取精华去糟粕就是进步。还有就是电影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很明确,青年男女的结合与中年男女的爱恨情仇,人类感情的伟大。
我喜欢你。
《夜·店》观后感(三):自我补完以及对忘记豆瓣账号的自我救赎
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当我正在兴头上朵颐这暑假的大片大餐的时候。油嘴肥肠的大腹便便的电影大老板把这么道凉菜端了上来 - -!企图圈钱的用意太明显不过。夜·店 就在这时候登陆了暑期档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宁浩,想起了疯狂的石头.那个一度被认为是中国电影的蹊径的电影,以350万元博得了2300万元的票房收入,估计这位80后导演也是报着买彩票的心里吧 不过电影里还真有彩票的桥段
电影的英文名字叫One Night in Supermarket,比较实在,就是讲述一个超市一晚上那点儿事儿。取了这么一个撩人的张牙舞爪的故弄玄虚的很大陆的中文片名就有点过了.但是这对于一个青年导演的小成本处女作来讲非常值得理解,毕竟咱的电影市场是实在不景气啊 - -!
不过,实话说,《夜·店》还真是幽默到我了。赵英俊那句 “哥~~~”哇哈哈 几可爱了
,还有那个“妻管严”那段发飚式的大男子主义尊严爆发“你可以瞧不起我,但是你不能瞧不起残疾人,你没看到这是残疾人开的店吗?” 哇哈哈
徐峥这吖的演喜剧演的老道了去了,。赞一个.赶飞机,所以把月初的直接拷贝上来了 见谅
《夜·店》观后感(四):小成本小导演的失败与伟大-囧在《疯狂的石头》之后的《夜·店》
网络草根笑匠起来了,外国片看得多了,冯导老了,郭德纲俗了,观众们越来越挑了,相声不好说了,喜剧片也难拍了。如果说2006年宁浩的《疯狂的石头》是近年来的一朵奇葩,制造了无数的流行段子和腔调,那么后来的大陆电影市场上的喜剧片仿佛昙花一现后的蔫吧陷入了一段漫长而又乏善可陈的寂寞,甚至《疯狂的赛车》《非诚勿扰》也未能掀起多大波澜。这就好比一个人儿,小时长得极佳,越年长反倒越丑,事物在到达了一个极端之后,无论怎么挣扎都会朝着另一极端飞驰而去。
于是2009年《夜·店》来了!
如果说《疯狂的石头》是向昆汀的致敬,那么《夜·店》便是囧囧有神地“山寨”了一把《疯狂的石头》。投资更低,演员更少,剧情发展的时间更短,地域范围更小。但都充满巧合与闷骚,频繁抖搂的包袱和精心设计的笑点,无一不显露出导演的用心良苦与步步为营。
短短的一个多小时,K歌的轮胎,没电的电棒、老板娘的头套......《夜·店》还是可以让大多数人微微一笑,会心一笑,甚至捧腹大笑的。
可是挑剔的观众总是善于比较的,无情地说:在“石头”的光辉笼罩下《夜·店》难免显得生涩甚至做作,岁月的磨砺和积淀是无敌的,小男人的智慧究竟还是抵不过老男人的狡黠。
我想也许它在“石头”之前脱胎,那么人们或许会惊为天人,赞美导演是大陆喜剧片的希望,冉冉升起的新星。但过去永远是过去,现在只能是现在,就像我们不能选择自己下一世的轮回。
《夜·店》观后感(五):笑点平平
夜店出了DVD版的,打发时间就下了看了,娱乐大众能勉强及格,笑点平平,主角马马虎虎,剧情有点牵强,倒是几个配角的表现值得表扬……
刚出场的两个小店员,乔任梁的小钢牙扮相我还挺能接受的,甚至觉得比他那个平时半男不女的魅惑装扮可爱许多,李俊伟那个有点傻憨还很单纯的劲儿也表现得可以。至于李小璐吧,我觉得就是一花瓶,从最开始的《都是天使惹的祸》、到《奋斗》的杨晓芸,个性都不算鲜明,更别提搞笑天分了,前两天看到一地方卫视台播她演的《来电奇缘》==#、没雷死我啊,总之,这角色谁演都行。
挑大梁的主演还是徐峥吧,觉得他把水哥这角色塑造的还挺立体的,那股是非方明的劲儿,让我觉得还有了点悲情色彩。
真正出彩的我觉得还属几个配角,“胖顾客”那个什么怪物商店, “你可以瞧不起我,但不能瞧不起残疾人 ”,真让我笑了个四仰八叉,紧接着那个唠唠叨叨的眼睛顾客,也挺逗,特别是最后一句“我感觉我的话已经触及到你的灵魂”真的触及到了我的笑神经。
再就是广告植入大大滴~满眼好丽友的木糖醇啦~薯片啦~好多鱼啦~巧克力派拉,很明显康师傅出的没好丽友多,当然杜蕾斯也来插了一脚。
再就是感觉里面的台词很平淡,当然跟演员的演技不到位也有关系,看着看着就让我联想到了今年贺岁档的《疯狂的赛车》同样有徐峥,但感觉不管从编剧,演员,台词各个方面都是很有差距的,《疯》的剧情和台词的太搞了,记忆犹新啊。
电影的前半部分,叫那几个顾客搞的还挺有喜感,感觉赚够了钱,站完了岗以后就没啥意思了,那个陕西的同志,没给该戏到来什么笑点,感觉很冗长了。
作为暑假里众多影片中的一部,《夜店》还是得到了一部分人的关注和青睐,娱乐的目的达到了,最后想说,挺喜欢最后朱辽那段“其实呢我们已经拒绝了斯皮尔伯格的邀请,我们一直认为,现在国产电影发展趋势非常好,所以呢我们没有必要向好莱坞低三下四的”,也说出了中国电影的人的心声,支持国产影片,周董,咱都三十啦,别勇闯好莱坞了+_+
《夜·店》观后感(六):出路
電影是拍給大眾看的,
孤芳自賞供為“藝術品”的目前只能被很少一部分人接受,
更何況某些“藝術品”只是披著亮皮的爛蘋果。
電影不僅是藝術,
更是一種娛樂媒介,
輕輕鬆松快快樂樂看完一部片有什麼不好,
何必非要得得到什麼意義或是思考,
搞得那麼沉重呢?!
當然,
那些豬頭商業大片也不是有點兒品位的人該頂禮膜拜的。
現在真是有不少有才的人沉潛在藝術的汪洋大海之中,
可浮上來的總是那些酒色財氣盡沾的廢物們。
回來說片吧,
看完全片,
从中汲取了犹如神助的灵感,
但这又怎样呢,
看这片的过程中,
我没有停下来不想看的时候,
这也算是我对电影很高的评价了。
文艺片看多了,
就很容易觉得很多影片是那么的装逼,
任何东西其实都一样。
这真是一部不错的片,
笑料儿够足,
但不烂俗。
未来的小成本电影也该以此作为一个很好的范例。
别再整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大片”来糊弄人了,
即使有人愿意被“糊弄”,
这碗泔水饭你也吃不长。
看看某些大导演还弄那所谓的“大片”么?
谁也不是傻子。
《夜·店》观后感(七):《夜•店》:80后导演囧囧有神的处子秀
文 / 赤叶青枫
3年前,一部小成本的黑色喜剧《疯狂的石头》横空出世,成为当年国内票房中绝对的黑马,不知让多少人跌破了眼镜;现如今,80后新人导演杨庆带着他的处女作《夜•店》杀入了今年的暑期档,虽然能否像宁浩一般一炮而红还未曾可知,但刚出茅庐就敢挑大片云集的7、8月来一试身手,这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倒是令人佩服。
当然,若光凭勇气就想在竞争惨烈的暑期档分一杯羹,那无疑是痴人说梦,而视觉特效、明星阵容等亦不是此片强项,因此想有同期的如林强片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得有点与众不同之处。
杨庆本人自然更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剧情是他此番处子秀所打的第一张牌。
深夜、一家24小时超市、一群都市小人物……时间、地点、人物这些基本要素所分别一一对应的元素都比较简单,而抢劫、钻石等事件及关键物品的运用也缺乏新意,当这一切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新鲜感欠奉。
虽然其中不乏有类似于从前港片中那般“屎尿屁”的搞笑桥段,有《英雄本色》中小马哥的经典台词的山寨版再现,有对《两只蝴蝶》这种滥俗口水歌的戏谑和调侃……但只有模仿,没有创新,更算不上超越,故而这样一来,或许会让人觉得有趣,但却并不能给人带来意外的惊喜,更何况还有《夜疯狂》、《加油站袭击事件》、《超市夜未眠》等片珠玉在前,所以杨庆的这一张牌,打得其实非常一般,不过鉴于毕竟是处女作,再加上不到250万的小成本投资,故而综合考量,可算是及格水准。
如果整部影片的水准不过如此,相信很多人不到20分钟就有离席的冲动,不过幸好片中另有亮点——演员的造型和表演。除了李小璐受角色所限,委屈做了回花瓶之外,其他几位知名的及不知名的主演们纷纷牺牲形象,甘心扮丑,极尽搞笑之能事。
“好男”乔任梁笨拙大黑框眼镜配难看牙套,帅气潮男变身闷骚宅男;当年以一曲《刺激2005》在网络上走红的“潇洒哥”赵英俊此番初登大荧幕,塑造的角色至贱无敌,超级欠扁;《左右》中被前妻逼得左右为难的张嘉译到了此片中一改以往深沉稳重路线,出演操一口陕西口音的疯狂劫匪;另外,贪吃、爱唱歌的蒙面傻表弟,刻薄、三八的超市老板娘以及形形色色的超市顾客等,个个形象鲜明,喜感十足。
不过,若说其中最颠覆形象出镜的,当属徐峥。虽然他在之前的影视剧作品里经常以光头示人,但角色大都衣冠楚楚,外形光鲜,而在《夜•店》中,他首次挑战“猥琐中年大叔何三水”这一角色,不仅穿着土得掉渣,造型上更是凸显秃顶这一特征,一出场就把人雷得外焦里嫩,囧囧有神的表演更是让人喷饭!演出如此具有突破性,难怪他能凭借这一角色在刚刚结束的上海电影节传媒大奖中获封影帝。
杨庆的这第二张牌打得不错,为影片加分不少。而为了尽可能的赚得更多的票房,他在有限的预算内,精心打出了第三张牌——偶像牌。
乔任梁是2007年“加油,好男儿”的亚军得主,其在粉丝中的人气不容小觑,此番首次“触电”,虽然演技上尚显稚嫩,但搭配李小璐之后,帅哥美女甚是养眼,相信不少青少年观众会比较受落。
今年国内的暑期档票房大战中,《变形金刚2》、《冰河世纪3》等大片固然是稳赚不赔,不过小成本影片也并非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杨庆只要打好手中的三张牌,虽然未必能再创《疯狂的石头》当年的票房神话,但一样能交出一张令其自己比较满意的成绩单。
《夜·店》观后感(八):“想想你们自己的父母,想想你们自己的孩子,他们都在家里期待着你们回去跟他们团聚”
不说它是模仿国外某部电影
不是那些俗的了比如捂住嘴巴于是放屁比如戴着蒙面的说自己有鼻炎闻不到臭味
不说它意在宣传国产电影也有优秀的,甚至有某句台词很好地嵌合进去,拒绝斯皮尔伯格的片邀当然是自我安慰,不过这个不是关键
不说里面有很多周星星的台词,包括那个拿着的《演员的自我修养》
我只说徐峥形象老了很多,像《盲井》里的某个
我只说李小璐好像底气不足很无辜状
我只说老板娘演得不错,《武林外史》的老板娘么?开头形象很像《小鱼儿与花无缺》里的形象。
我只说一切看来还很逻辑,大杂烩,公路电影,能装的尽量装进去。
运货的那个出场好像《电锯惊魂1》那个老头的出场的恐怖效果
我只说喜欢一个人就会偷拍她
我只说李小璐说“只要我活着出去,我就买票回家见我妈”,是的,在外打工,对父母关心必然不到位,即使想。
我只说警察包围超市的台词很经典,
“里面的匪徒请听着,我们已经包围了超市,你们已经在我们的控制中,不要再做无谓的抵抗,……人质们,我们很快就要救你们出来了,”
大陆的大抵很懂心理作用
“想想你们自己的父母,想想你们自己的孩子,他们都在家里期待着你们回去跟他们团聚,千万不要干傻事,要给自己争取宽大处理的机会,你们有什么条件,我们可以商量,千万不要伤害人质,不要一错再错”,这类台词在美国不大适用吧。
匪徒还是直接回道“你少废话,说了也是白说”,是的,他投降了,也不可能马上就回家团聚,不可能有什么“好商量”的。
满足了某些人想看看弄乱的超市样子的心理
小钢牙满足了想看类似韩剧男主角的女生们的一点心理
类似春晚一连串的小品
如果老板娘有丈夫,看何三水怎么收拾
突如其来的,通过事件得来的爱情,会久吗?如果没有突发事件,那女售货员会爱上男售货员(以做奖励)吗?现实是,即使有这事件,也不一定爱。
把超市弄得一团乱,是典型的暴乱心理,破坏心理?我多想了。
匪徒要他们脱衣服以查钻石下落,运货的那个从中作梗,但他们还是敌不过匪徒,那匪徒制服他们以后,为什么不让他们继续脱?大概头脑乱了。
片尾曲不错。比如“冲破这束缚的孤独”。
不错的喜剧,很少看得这么畅快了。
《夜·店》观后感(九):夜店,夜店
你一定知道麦兜上映了,也一定知道窃听上映了,但你可能不知道同天,有一部号称智慧喜剧的国产小成本电影夜店也上映了。
电影上映前,有一系列不算高调的宣传,一个80后的导演用6年时间雕琢剧本的处女作,比起投资方打出的石头第二票房黑马云云口号更加吸引我。宁浩的电影侧重于怎样说故事,杨庆说他更注重说什么样的故事。又听闻好莱坞买下此片改编权,于是,对这个故事很是期待。
如果我不是乔任梁的粉也许我不会知道这电影,不会从一开始就关注,不会一连跑了好几天电影院,更不会敲这些字出来。可惜那个如果不成立。看了几遍,电影的情节整体算是比较流畅,笑料也十足,镜头运用很是成功,尽管其中不乏似曾相识的部分。导演杨庆在90多分钟里说了一个好故事,他的处女作已经是成功了。其中的演员,徐峥的演技是最值得称赞的,这似乎没有争议,他不只是好演员,还是导演的伯乐,我们该谢谢徐峥,没有他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夜店。朱辽,轮胎,高警官,老板娘,劫匪,还有超市里形形色色的客人,你可能记不住她们的面孔名字,但他们让你在那90分钟里笑的前仰后合,这就够了,这就是喜剧也只是喜剧,不需要深刻沉重的寓意,博君一笑而已。男女主角李俊伟和唐晓莲,是整部电影里比较独特的存在,没有笑料,甚至算不上花瓶,也许导演是想在这样的对比中增加喜剧性。客观的说,乔任梁的演技是见仁见智吧,有人说他把木讷表现得很传神,有人说他夸张做作没有演技,确实,电影中乔任梁和徐峥的对手戏让他显得尤为生硬。但也许这个新人的紧张和青涩正与李俊伟的胆怯自卑契合了呢,不管如何,乔任梁凭此片入围了上海电影节传媒大奖,这场银幕处子秀交出了让大部分人满意的成绩。李小璐扮演的唐晓莲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形象,只是在各色人等喜感的笼罩下很难引人注意,她是温情的存在,那句如果今晚没事明天就回家看妈妈,让看客笑过之后多少有些感动吧。
早听说电影结束时的花絮精彩不输剧情,早知道彭坦操刀的电影主题曲很是好听,所以电影结束岿然不动直到最后一行字幕消失才离开。看到宣传方字幕下是某某公司宣传部,不禁开始担心,对于这样一部没有大腕没有大制作甚至没有抓人眼球的话题的电影,要在金枝欲孽的暑期档市场分一杯羹没有好宣传基本是不可能的。投资方之前所谓的按照商业大片(赤壁?)来宣传的说法也许真不该信。首映当天和麦兜,窃听相比,夜店显得冷清许多,大部分影院都选择了主打前两者。上映几天,从口碑来看,夜店好过麦兜,只可惜,在前赴后继的观影群众中,大部分人不明真相的选择了大名鼎鼎的麦兜。
有篇影评说,为数不多的看了夜店的人们是幸福的,他们看得不是电影是希望。这么说或许又要引起一连串旁人看来矫情的思考,什么时候起空洞的无聊的不知所谓的大制作成了国产片主流,动辄投资千万的大导演们该向杨庆学学怎样把故事说好,庄薄一至少也不要让掏钱买票的人后悔。
最后,这部小成本电影里我看到了导演演员的诚意,我很乐意一遍一遍去看,也很打心底乐意推荐给身边的人们,所以,BLABLA这么多就是希望更多的XDJMS打酱油路过电影院时顺便买张电影票给这么一部国产影片捧捧场吧~~~~~~~
《夜·店》观后感(十):看到了,没摸到。
对于有争议的电影,一般都充满期待。作为中国喜剧新浪潮的又一力作。之前又有博龙童鞋的力荐,所以凌晨一点半我还是独自开始观看。
剪辑手法虽然有些新意,其实在疯狂的赛车中也已经领略过。期待中的多重叙事也没有看见。遵循三一律古典戏剧原则的电影,叙事上线形感很强。 手法上,定格人物介绍,画外音主观叙事,在王家卫的早年电影和若干韩国电影中屡见不鲜。
人物刻画上与疯狂的石头相去甚远。只有徐峥这个角色稍有血肉。其余很泛泛。尤其是李小璐的角色,淡不拉几。台词也几乎乏善可陈,几乎没有记忆点。
或许因之前有所期待,才惘然若失。
不过,不管怎么说,中国新生代导演还是展现出了一些很令人欣喜的苗头。仿佛看到了但是没触摸到。就是这样一种如鲠在喉的遗憾。希望这一集体的力量能成为中国本土电影一个新锐的发端,如同韩国商业电影新浪潮在21世纪初期的崛起一样欣欣向荣。
当然这还取决于体制方面能尽量地不作为一些。因为老家伙们只要一闭眼,中国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