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往事》是一部由戴玮执导,何润东 / 宋佳 / Joshua Hannum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藏往事》观后感(一):藏味欠浓
从题材来看有些许老套,米国空军从天而降,与中国老百姓发生感情。其实剧中还有一条线是当时西藏的奴隶制度(这个是区域的历史问题,本人不了解不便评说),由此间接引发最后两对恋人的生死离别。小宋佳的这个角色是有些跳脱以往印象,不知道是不是藏族服饰和定妆的关系,总之看到雍措可以使人忘记她在大女当嫁、圣天门口、小儿难养中的角色性格。不过剧中她抱着孩子奔跑的动作似乎很明显是抱着洋娃娃或者包裹似的,动作幅度太大了。作为女性观众,令我动容的是,雍措把罗布的背包藏起来,偷偷为他做了藏族男装,自己用白色布匹做了洋装,一切都是为了让彼此对对方有一种身份认同,拉近他们之间距离。让人不禁感叹,这是个聪明、美丽、勇敢的藏族女人。不知道电影是否为了照顾汉族观众,感觉藏族的味道不是特别浓重,虽然还是有朝圣的镜头,或许观众需要对藏族历史有一定了解观影会更顺畅。
《西藏往事》观后感(二):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话说我是很少写影评的,我觉得特别好的《少年pi》都是短短几句短评带过。
大家看电影,有人寻找共鸣,有人寻找理想,有人寻找轻松。我想我写这篇影评,上面任何一个都不是,如果找不到合适的词,那可能是自由吧。
如果说影片里的主角,那么我更希望是念青唐古拉和纳木错,我更大一部分的分数是给这一对“恋人”。
片子摄于09年,镜头里纳木错真的漂亮,旁边没有像现在这样为了旅游业发展而搭建的移动板房,也没有为了赚钱而牵着几头牦牛的藏民。影片中那个封闭的部落,是理想中的纳木错?还是曾经存在过的?
当镜头对向土地的时候,有一种真实的存在感,真真切切踏上过那片土地,而不是关上电脑屏幕,一切都是虚幻,去过的人肯定有这种共鸣。
西藏,只是一个地区,有我们不了解的文化,民族,信仰。为啥总也有些人觉得去了就能洗涤心灵,上升灵魂呢?如果真他妈能洗涤心灵,那打砸抢你怎么说?自焚你又怎么说?膜拜拉萨膜拜的跟二逼一样的人你是选A还是选C?
好像讲的有点偏离了片子的内容。
总之片子想表达的就是,去***远距离,去***种族,去***国籍,去***背景,有爱就行了,即使我说话你都听不懂。
嗯,爱真他妈是最伟大的东西?影片总是喜欢把爱塑造的特别理想,但是这正是大众想要追求的。
就算在深入藏区后,原来全他妈都不是那么一回事。男的好吃懒做,女的勤奋工作。真心藏族女孩很实在很善良,身边的哥们我总是鼓动着他们去找藏族的女孩做媳妇。但确实在比较封闭点的地方,女孩对爱就更加义无反顾,越容易动情。
影片最让我不爽的就是汉语,把我们当瓜的嗦?二战时期他妈有几个藏族人会讲汉语,而且讲的没口音还流畅。麻烦导演专业一点好吗?好吗?演员不会讲你至少给个配音啊!
这种题材永远不过时,不过看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在这样一个时势造英雄,烽火硝烟的年代,还能有这样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倒也觉得欣慰。
就像仓央嘉措的诗中(影片插曲)写的那样: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影片里对方都是在用行动表达着爱,但到了最后一刻雍错死的时候,罗布才对她说了我爱你,即使他们两心里早就明白。
最后我也没搞明白何润东这个角色起了什么推动剧情的作用,如果说推动了的话,就推动了这么一个狗血的结局?导演让男女猪脚好好的过日子行不行?别一天到晚生离死别搞得跟韩剧一样,谈个恋爱都死了,那谁他妈还敢谈恋爱啊!!!
有感于末日 12.12.21
地球上的每一片土地,都有着动人的故事,青藏高原也不例外,在这个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之上,空气稀薄,阳光炽热,天蓝水净,爱情,也显得单纯而直接。《西藏往事》,一首来源于真实历史故事的大爱之歌,终于因女导演戴玮的坚持与执着,得以重见天日,供世人评说。
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往事
无论任何一部影片,只要在片名冠上“往事”一词,就不可避免的将影片抬升了一个批判高度,因为此“往事”并非简单个人恩怨、儿女情长,而是将承载更多因故事而展现的社会风貌和时代变迁,在记录历史滚滚长流中一个浪头的过程里,从小我之上体现出大胸襟、大视野之美。
影片《西藏往事》,记录的便是解放前某年,美国飞行员罗伯特坠落于西藏某处的一段境遇。虽深陷毫无章法的派系斗争,却遇到令己心仪之人,虽有语言不通的隔阂,但也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两情相悦。爱情,这个人类永恒的主题,因为在这高原之上,因为产生于中西方的两人身上,在这里有了超越国籍和种族的意义。
两线相织的故事发展脉络
一段看似平坦的故事就此从美籍飞行员罗伯特和藏女雍措中展开,却不料另一平行发展的故事线也浮出水面,那是一个为自身自由和心仪爱人而拼命争取的农奴,他获得自由的条件就是抓到罗伯特。
于是,剧情如同赛车游戏般,任两条剧情你追我赶,偶有交集,却总难平行。一段往事就犹如过往的历史,大家前仆后继追逐明天,却一个个成为了过眼云烟。再惨烈的战役,再悲壮的救赎,再卓绝的爱情,也逃不过命运的捉弄和历史车轮的碾压。而两条故事线,不仅暗含了两个同为弱势群体,也同为自由争取的男人,也凸显出时代洪流下,新旧统治势力的往回割据与中西方文化的冲突。
截然不同的文化撞击下的爱情
话说著名大导贝托鲁奇就对分属不同文化的男女间的爱情题材乐此不疲,或许只有在这种有着重重障碍与隔膜之下的爱情,才能显现出最原始的爱的力量。
从《西藏往事》同样能感觉到,导演戴玮也同样对类似故事题材情有独钟,影片中美国飞行员与藏族姑娘,在存有巨大文化差异的情况下相知相爱,本身就是一件难以用镜头语言表达的事情,而导演却执着到了每一处细节,在言语不通的情况下,更多的利用肢体语言和表情来表达彼此情绪,因此也让我们看到,说话驴头不对马嘴的罗伯特与雍措,是如何迸发出爱的火花,并原因共赴生死之路的。抛开影片有关自由与救赎的大主题,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桥段,是影片中最美的焰火。
《西藏往事》最令战台烽称道的是,虽然西藏美景比比皆是,但导演刻意回避了很多绝美景色,仅是担心美景夺走了大家的关注度,就完全舍弃了对高原风光的歌颂,而是更多的以剧情发展为中心,从而避免了成为空无一物的风景名胜片的可能,但也可在不经意间,得以体味到青藏高原的春夏秋冬,但影片中所讲述的历史传奇,无疑更具有吸引力!!!
《西藏往事》观后感(四):《西藏往事》:关于三纯爱情与人性信仰
《西藏往事》猛的一看,给人的第一印象会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记录片或者是动作剧情片,也许我是太受《美国往事》三部曲的影响了,但这确实很难为我,竟然是一部带有文艺范儿的爱情片。这个档期有很多爱情片上映,像《单身男女》、《隐婚男女》这些基本都是现代都市爱情剧。已经被泛滥得无法收拾的都市爱情片,从故事情节到结局基本都是一个套路模式,所以在这部《西藏往事》中,以二战和西藏为背景,所描述出来的两段传奇异域爱情故事会显得格外别出一格!
西藏的太阳永远永远是那么的红火,天空永远永远是那么蔚蓝,白云永远永远是那样的洒脱纯洁,给人永远永远是一种充满灵感和神圣的地方!面对着无边无际大漠,面对碧绿清冽的江水,面对巍峨绵延不断的雪山……人呀!总是哪么的渺小和无助,是那么的脆弱和可怜。所以,那儿的每一个人都很有信仰,总是希望神能给他们指明未来的方向!所以在《西藏往事》中,不仅将藏地的绝美风景展现得无遗无憾,也将那儿的独特的风俗习惯、人性信仰,用一个个写实的镜头得以展现。
电影一开场就是夕阳西下时的美丽湖水景象,很让人陶醉。随后镜头切换到了大漠之中由数十个帐篷组成的一个小小部落格,在不远处还有个独立着的帐篷,门口有一位大肚母亲在忙碌着,应该能猜出:这就是咱的小宋佳!他们的生活很安逸也很单调,每天放会羊、拾点柴,然后简单的传宗接代。直到镜头给到绵延不断的雪山,一位迷失方向的军人出现后,这个原始的纯洁的地方,才变得尤为离奇。
这位军人就是美军飞行员罗伯特,在一次印度往中国云南运送物资的航程中,他驾驶的运输机在这儿不慎坠机,奇迹般地活下来的他试着寻找返回部队的路,但恶劣的气候环境使他举步维艰,耗尽了他的体能,最后倒下了!封闭自主的藏族人没见过什么世面,见到红毛就认定为是魔鬼,于是同被认为魔鬼的雍措(小宋佳)才有这机会去照顾他。很巧的是收留当晚雍措刚好到了生产期,在她难产的阵阵惨叫声中罗伯特的闯入,帮助她顺利产下了娃娃。还好,罗伯特被雪盲了,神马都看不清,于是在雍措的心里再不认为他是一流氓。就在这些个巧合之后,雍措开始细心照顾,终于用她的奶水治好了罗伯特的雪盲。此后的每一天他们都用一个个眼神、或者肢体语言进行简单的交流,但这并不能够阻止心中的热火,雍措渐渐的发现自己爱上了他……
罗伯特好不容易学会了叫雍措的名字,还当上了羊倌,这让她很感动。但在这温馨一刻的背后,罗伯特却一直在寻找着回家的法子,在翻越雪山寻找出路失败后的罗伯特再次回来,顿时感觉到了那件毛衣的温暖。于是,那一夜,就发生了一点男女之事。接下来的日子他们彼此爱得昏天暗地,过得非常开心快乐!一年过去,这种幸福被一位未来追求自己幸福日子的农奴给打消了。这位农奴是江措(何润东),他的身份太过卑微和下贱,就连最起码的人生自由都不能拥有。因为牧区发生一场命案,凶手是红发人。为了能重获自由、能与央金(朱子岩)谈婚论嫁,于是接下了这个捉拿红毛杀人犯的案子。长有一头红毛的罗伯特被误认为是那位牧区杀人犯,这样两对情人开始踏上爱情与命运的征途……最后的结局很悲凄,雍措为爱人挡了一枪、开枪的江措也被国民党司令(包小柏)击毙,美好的爱情总是跟命运关联着,没有多余台词和镜头,简单有力的结束了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这两段爱情虽然很凄惨,但它很“美”!多么的纯粹、纯净而又纯美!纯的爱情很难用电影语言表达出来,所以张艺谋的《山楂树》打着最纯爱情片口号上映后被骂的狗血淋漓。但是在《西藏往事》中,你能见证纯洁的爱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在那个时代、那个区域、那群信仰之徒,没有任何物质上的干扰,只有精神上的生死相依,是多么的羞涩与单纯!
实际上江措的那一枪也是对人性、信念、宿命的一次咆哮!他所做的一切只为追逐人生自由与爱情自由,就这么简单,在他生命里这是他唯一需要、满足的!也正是这种简单的、唯一的、珍贵的又神圣的信仰,给予了江措神圣的力量!追逐理想与信仰都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甚至是生命。江措和雍措就在这条路上都为神圣的信念付出了生命。也许只有用这种悲才能使我们感触更深!
导演能用镜头把西藏民间信仰的历史形态和现实生存状况拍出来,真的很不容易!最后悲剧产生的地方,多么恢弘的场面,成千上万的藏民,一步一磕头地,虔诚地,走在朝圣的崎岖不平的山路上,上演这样神圣庄严的戏码,真实而不可侵犯!生命需要信仰,西藏的神圣也就是建筑在信仰之上!当你拥有坚持的信仰,你就会忘却所有负担,变得无所畏惧而愈加强大。我想,4月8日,你应该会去影院寻摸那份感触吧?
《西藏往事》观后感(五):《西藏往事》:神圣之地的绝世爱情
二战时期一个美国飞虎队员在执行任务中飞机坠毁在西藏偏远地区,被一个称为“魔女”的藏族女孩相救,尽管言语不通身世不同,两人经过长期生活相处还是产生爱情。但在那兵荒马乱的时期,现实是残酷的,由于“红毛鬼”在人们心中极其恶劣的印象,在进行被错误追捕的过程中,最终在相救与被救的混乱场面中,女孩惨死在枪口之下,而美国大兵仰天长啸悲歌当哭,从而完结了一出传奇的爱情故事。
说实话,看此片最大的原因是里边有何润东,尽管不是他的粉丝,但对于具有如此复杂生活背景的人物参演此片甚感好奇。他的父母是香港人,但他出生在美国成长在台湾,并在加拿大完成大学学业。一直以奶油小生面世的他,竟然会出演此样条件苛刻的影片,很想一睹其中的“风采”,才会兴趣淡然的没有太大期待心理的开始欣赏此片。
还好,一改奶油形象而满脸邋遢的匪气何润东,最终出演的配角人物没有让人失望。也很庆幸因为他又看到了一步国产佳片,尽管此片算不上是正宗的商业大片,也没任何娱乐元素,更多的是对于爱情与信念的执着表达,还有那么一丁点儿政治信息的传达。不管怎么说,我们自己的风土人情被自己关注总要比被别人扭曲好得多。只希望以后能见到更多类似的人文关怀和演绎,好让大家更多的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与传统。
《西藏往事》观后感(六):一声叹息
好多年前看过这个剧本,后来听说片子拍出来了。再遇到老扎询问片子咋样,没想到他一脸的颓唐~~~为嘛颓唐啊?看了片子算是领教了。
即使是顶级演员、顶级摄影、顶级风光……也架不住狗血故事的糟蹋。明明最初的剧本相当好,而且也是定稿了,可为什么最后变成了这个样子?“赏金猎人”、“赏金猎人的相好”、“长官”“官府”、“诅咒的女人”……这些都是从哪变出来的呀?明明是整个部落要去寻找“香格里拉”的嘛……最后留下的只剩一个落难的飞行员,一个部落的女人,原本的故事荡然无存……大概只能一声叹息了吧。
如果是迫于各种审查,那只能是心有戚戚焉……如果是别的那可太失败了。
《西藏往事》观后感(七):《西藏往事》:惨不忍睹的山寨浪漫
一位流亡西藏的外国飞行员,偶遇动人的小寡妇,两人一见钟情后,敌人追踪而至,最终酿造悲剧,如此似曾相识的剧情,如此寥无新意的构架,如此满载俗气的浪漫,其实只要稍加用心,只要剧本稍加饱满,只要细节稍加浪漫,纵然拍不成经典,至少能成就精品。偏偏曾指导《刚拉梅朵》的女导演戴玮,并没吸取前作教训,相反变本加厉地山寨了《黄河绝恋》,遗憾在剧情矫柔造作,节奏拖沓冗长,人物单薄刻意,整体华而不实。
本片开篇叙述相当缓慢,镜头拍遍了雪山、草地、峡谷等景象,但人物灰头土脸,各个衣服肮脏,指使曾掌镜《花样年华》《青木瓜之恋》的台湾摄影大师李屏宾,毫无用武之地。接着,电影累赘废话了半天,折腾来折腾来,突然出一个老外瞎子,不对劲了!咋就不对劲?他飞机出事了,哥们跳伞降落,就中了雪盲,还摸黑冲进孕妇帐篷,瞬间被人赶了出去,能对劲吗?可怜美女演员小宋佳,要说她有点姿色,问题《西藏往事》里一脸泥,打扮贼寒碜,先说丈夫放羊摔死了,后说她生个孩子养不活,凭什么啊?缔造红颜薄命,也不用这么刻意吧!
于是,寡妇收留了老外,先给人治眼睛,后跟人同居,有人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错!这是外来的军人好泡妞,说好听了是“孤男寡女,日久生情”,说难听了是照着琼瑶阿姨小说乱抄,两人见了几面,就好上了,等着敌人来袭击。半死不活的《西藏往事》有了敌人追杀,按道理不会那么沉闷了吧?偏偏悲剧仍在延续,何润东为能跟女友结婚,踏上抓外国人路途,他在不知对方是什么样情况下,既不调查研究,也不动脑子,只要见个老外就抓,更是不通情理。再说老外被抓后,一个手下晚上杀他未遂,导致老外“顺利”逃亡,导致何润东再去追他,导致剧情越加荒唐,BUG越来越多,不可避免走向毁灭。
等到结尾,何润东暗枪杀老外同时,他则被别人暗枪击毙,如此“无厘头”悲剧,说是叫人崩溃到极限,或者说虚假人性纠葛,到不如说是用枪声让人从睡梦中惊醒,问题电影是造梦的,《西藏往事》凭啥扰人春梦呢?说穿了《西藏往事》犯了同《兰陵王》《喜马拉雅王子》《永生羊》等片类似错误,以为随便拍点风光,随便凑点情感,随便上两演员,就能成一部“电影”,结果仅能是口碑完败,票房则成为春季档炮灰,相当自取灭亡。
《西藏往事》观后感(八):揭开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1945年,一架美军飞机坠落在西藏,飞机上的空军上尉罗布幸存了下来。他来到一个部落,被美丽的雍措救了下来 ,并治好了自己的眼睛。罗布渐渐的融入了这个小部落的生活,并与雍措产生的感情。
与此同时,谣传一个红毛鬼(外国人)在这个地方杀害了一个女孩。官府派出追击小队去逮捕那个杀人犯。追击小队的首领江措是个奴隶,他只有完成这次任务才能够获得自由,并与自己心爱的女人结婚。
谣传传到了雍措的部落,最然罗布不是杀人犯,但是江措看到他一定不会放过他。为了不让罗布逮捕,她只有让他逃跑。
一场追捕就这样开始。罗布和雍措最后会不会在一起?江措会不会抓到杀人犯?他们的命运又是如何……
“Once upon a time in Tibet”(西藏往事)这个名字让我想起了意大利导演塞尔乔莱昂内的那部大气恢宏的影片:“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西部往事/万里黄沙万里愁)。广阔无垠的土地、一望无际的天空、淡淡的忧愁、令人心旷神怡的音乐,这些元素构成了美丽而又凄惨的电影画面。我想这是这两部影片的共同点。而西藏往事中的人物更是夹杂着一种质朴和执著的气质。
1945年的 西藏不论是地理位置和发展情况就好像美国开发年代的西部,那么关于那个年代的西藏电影也就成为了中国的“西部片”。在看完影片后,我被电影中描述的那个年代的西藏所吸引,被那个纯朴的民族以及从每寸土地中散发出的神秘所吸引。我想导演本身就具有一种西藏情节,一种对人文主义的关怀。她想借助这样一个特殊民族、特殊地域、特殊人物向观众传达一种特殊的情感。这种情感在现在社会中以及现在的中国商业电影电视剧(古装穿越剧、都市剧情片)中是不多见的。这是一种原始的、纯朴的、辽阔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这部电影中有两个方面是我觉得非常有特点的:画面的基调和音乐。
画面的基调。
画面的基调是指一部影片、一个段落或一个画面中的影调和色调。
这部电影的摄影指导是台湾摄影大师、有“光影诗人”称号的李屏宾。他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大师级摄影师,曾多次在国际上获奖。他的影片恋恋风尘、咖啡时光、再见,南国都是他摄影上的代表作。他所指导的电影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画面优美安静、镜头的运动很少。给人一种祥和而又惆怅的感觉。他的电影不是靠眩目的特效来寻求神经上的刺激,而是打动观众的心灵。看似平静的一部电影可以令观众心潮澎湃。这才是摄影至高境界。
这部电影大部分时间里都处在是一种暗暗的影调之中,很好的烘托了西藏的神秘和危险,同时也在暗示居中人物的悲惨命运以及整部影片的怀旧和忧愁。尤其是几处剪影效果的使用,更是加强了这种感觉。
这部电影的色调是一种淡淡的黄金色,配合极富颗粒质感的画面给人一种人秘的感觉。影片的光线柔和又温暖,很好的与金黄色调结合在一起,在朦胧之中总是给人希望。
音乐。
电影中的音乐既具有民族特色又令人荡气回肠。恨恰当的反应出了西藏的地域感以及民族特色。尤其是当罗布穿上雍措给他做的藏族衣服,在草原上放羊的那一段。优美及振奋人心的旋律,配以雍措的近景画面以及罗布远景放羊的场景,整个画面与音乐融合在一起。此时音乐的出现更加表现的雍措的心情。
这部电影是一部具有特色和看点的影片,他不同于中国近期的那些以都市为背景的爱情电影。更像是一种仪式、一种膜拜、一场净化心灵的洗礼,一种“与狼共舞式”的民族交融。
“与狼共舞”-有美国导演、演员卡文柯斯特纳执导的一部经典西部片。讲述了美国内战士兵与印第安人的故事。场面恢宏,具有史诗气势。
《西藏往事》观后感(九):大爱无言
好几天前就在豆瓣上见到了《西藏往事》的推荐,基于对中国近几年爱情电影的一惯表现,我迟迟没有去看它。前几天和一个学妹一起吃饭的时候聊起这部电影,学妹对它的评价还可以,这也就促使我去欣赏一下。果然,《西藏往事》没有让我失望,让我找回了对中国爱情片的信心。这部电影不管情节、画面和音效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可以说是中国爱情片的扛鼎之作。
片中的男女主人公从相爱开始没有听懂对方的一句话,但是爱情却进行的如火如荼。很难想像,一个女人对爱的了解,在发现自己爱上一个人后的那种忐忑和徘徊。雍措是勇敢的,当发现自己爱上罗布的时候敢于打破沉默去表达。罗布是聪明的,能从雍措反常的表现中理解出雍措所想传递的信息。带着欲说还休的娇羞,雍措将自己的心通过各种看似荒诞不起眼的怪异举动交给了罗布。当罗布换上羊倌的衣服时,我觉得爱情这东西深深的震撼了我这个还没结婚的感情白痴。看见雍措流下的眼泪我才发现自己自誉强大的灵魂承受不了一滴眼泪的重量。
两个人虽然语言不通但是心灵上有一种超越语言的联系,能通过点点滴滴去寻找和发现对方所表达的那份浓浓情意。最后结局没能如我们所愿的有情人终成眷属,两声枪响让两段感人的爱情戛然而止,不免让人有些伤感。虽然最后军官和央金的出现有些突然,但是我觉得不影响整部电影,也就不去追究了。影片的结尾让人很是伤感,片尾曲低沉忧郁的曲调将人融入皑皑雪山,俯视辽阔的高原,细品动人的爱情,如同一首奠曲响彻高原,只为这两段悲天悯人的爱情。
《西藏往事》观后感(十):莫名其妙的爱情和来路不明的死亡
摄影李屏宾,加录音杜笃之,再加“once upon a time...”,再加上西藏,足够吸引我去看了,阵容强大的烂片多了去,也不差这一个。
一开始以为是一部跟《红河谷》差不多的电影。可是比《红河谷》差很多。
剧情其实简单。可惜人物没有灵魂,所以情感没有落点。浪费了太多时间在无谓的画面。每一场戏都象过程戏,匆匆开始,匆匆结束。
雍措丈夫死了,孩子死了,死了就死了,似乎没对女主人公产生太在的影响。她也就在庙里点一盏灯就完了。人物有灵魂,交待她的过去,她的内心,她的痛苦,以及表达痛苦的独特方式。这里什么都没有。一个
雍措怎么就和罗布相爱了呢?一个丧夫丧子被称为妖女被同胸遗弃的女人,怎么那么轻易就爱上一个长毛鬼呢?若她爱他,当他要离开的时候,一定会不顾一切拦住他,可她没有。所以这爱,来路不明,莫明其妙。
罗布这个人物,也只是一个外国人的符号。他也没有内心活动,没有灵魂。本来一心想离开西藏回美国,可是,突然又穿上藏族衣服放羊去了,这转的也太突然。
另外,何润东那条线也很牵强,撑不起结构。一个奴隶爱上一个侍女,这爱上他成为一个冷血杀手。杀掉雍措,自己也被杀死。牺牲一个女人和一个奴隶。外国人总是幸存者。
最讨巧便宜的结尾。雍措若不死,剧情也发展不下去,罗布留下来一直待在西藏当羊倌吗?不可能?雍措跟着罗布回美国吗?更不可能。所以只好让雍措死了。
我只是好奇西藏人民看了这部电影做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