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是一部由千丙哲执导,徐英姬 / 池成媛 / 朴政学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当看到街头乞讨的人,当听到别人令人唏嘘的悲惨经历,当看到天灾人祸造成的各种悲剧的报道,甚至是山区孩子的一张照片,受了伤的小动物或是被踩踏的一株植物,心里也会有一阵抽动,心被触动,鼻子发酸,甚至会无意识的泪流满面。之后呢,就没有之后了。
进化的结果决定了我们都不是冷漠的人,我们知道什么是对错,我们对于别人的苦难能够感同身受,我们有同情心、有爱心。
但是当成为事件中的一部分,看到小偷在行窃、看到有人受伤、看到冲突发生,可以百分之百确定我只会是个旁观者,不,我会马上走开。我会报警,我会叫救护车,但我不会挺身而出,我做的一切都是以保证我不受任何损失为前提的。这不是错,自我保护也是本能。
我不冷漠,我不自私,但我承认,我懦弱。我会给见到的乞丐零钱,我会在每一次我遇到的募捐活动捐钱,我会定期献血,我每次在公交车上看到老弱病残都会让座,我会提醒掉了东西的路人,我甚至会主动送没带伞的陌生人一程。我不是个坏人,甚至是有些道德感的人,但我不会是一个见义勇为的人。其实我们都一样。我们绝不会吝啬对见义勇为者的赞美,但却不会期望自己有成为见义勇为者的机会。我不害怕自己受伤甚至失去生命,有几个人没想过活着也没什么意思啊,但我的父母怎么办,他们养育我这么多年,我为了一个陌生人至少不是像他们于我这么亲近的人而令他们伤心,是不是也是一种“错”呢。这或许只是为自己的懦弱找的借口,但谁能说这有错。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海媛,你会怎么做。在那个海岛上,自己孤身一人,手无缚鸡之力,除了福南,其他人都是一伙的,包括能使自己离开的开船人。也许会比她好一点,可以报警,但警察似乎也是他们的人,至少其他人众口一词警察也不会做什么;带她们母女离开,开船人不会让她们走的,自身恐怕也难保,看看那个妓女的下场;至少最后逃走的时候不会不管那开船人,虽然也是个混蛋。好吧,承认吧,我们不会做的比她好多少的。她是理智、聪明、洞悉一切、考虑周全的,也因为如此才呈现出冷漠的面目。其实,从一开始她来到那个岛上就不是为了福南,就算看到了她的苦难又如何,关心也表示过了,也为她抱不平了,还要怎样呢,别人的生活她又能做什么呢。可她不是陌生人,她不止一次不顾一切地保护过你,她甘心情愿得照顾你,你是那样清楚得知道这一切,为什么就没有一点感激或愧疚呢?这点真的没有理由。除此之外,我们又有什么资格苛求她呢
《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影评(二):评析金福南和海媛的感情色彩
十年前的海媛和金福南因为一支笛子,成为了十分要好的朋友,可以说因为这支笛子成为了整个故事悲剧的导火线,但是这支笛子却不是造成这故事悲剧的主要原因,这个悲剧是必然的,可以说是冥冥中注定的,是由社会现象造成的,导演故意把故事背景安排在一个荒无人烟只有几个人的岛上,隔绝正常的社会是有原因的,想把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引向人性的丑恶,可是造成人性丑恶的主要不还是社会的因素,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个岛屿上的小社会像极了七八十年代封建社会的中国,男尊女卑。回到之前的那个问题,我为什么要说这支笛子是造成悲剧发生的导火线?如果大家还有印象的话,会记得十年前金福南和穿着裙子的海媛坐在树下学吹笛子吧,如果不是那支笛子引来了万宗他们来调戏海媛,就不会出现后面的福南保护海媛被他们用笛子砸晕,也不会被轮奸生下女儿燕子。我为什么可以肯定他们轮奸了福南,时间线可以证明,海媛是在那件事情发生十年后才回的岛屿,而燕子恰好10岁。而这件事恰好就成为了福南老公不知道燕子爸爸到底是谁而可以碰燕子的理由。
两个女孩,截然不同的命运,我想福南对于海媛的不止是一种单纯的友谊,甚至于福南把对从没体验过的爱情也寄托到了海媛的身上,每当我看到福南黝黑的脸上绽放着的那笑容我的内心就会一阵一阵的抽痛,这是怎样一种女孩子啊?她注定是悲催的,小时候被轮奸生下一个孩子,嫁给了一个虐待狂,每天被欺负着,却仍然怀着一颗对外面世界的憧憬,仍然可以那样开怀大笑 。是什么改变了她?是女儿的死,是丈夫的虐待,是姑姑的欺凌。
她举起了镰刀,一并举起的还有她的一颗想要为女儿报仇的心,她终于来到了她心心念念的首尔,她穿着那条她羡慕已久的白裙子,化着生硬老土的妆,可在我看来却很美,那是充满魅力的,是勇敢的。
最后她死了,死在了笛子上 ,死在了海媛的腿上,死在了记忆中的首尔上 死在了她心目中的爱情上。
《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影评(三):压垮最后一根稻草的,往往是来自最亲密的人的背叛。
压垮最后一根稻草的,往往是来自最亲密的人的背叛。
-for 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
金福南或者就错在她不该出生来到那个岛上。
那么就不用从小受凌辱,不用生出一个都不知道谁是父亲的孩子,也不用亲眼的看着自己的孩子死去。
还有个年轻女性金福南,和她女儿。
在这个岛上,无论大小事,都能听到老太太们说:“要是有男人在就好啦,这种活就该男人来干,我们女人啊,再能干都做不来。”
从这句出现了大概三次的台词就能折射出男性在这个岛上的地位,是极度被需要的。
于是岛上唯一的年轻女性金福南可就要遭殃了。
他们不高兴的时候可以打骂她,一脚不够狠,就抓住头发往墙上撞。
有性生活的人可以站出来说啊,你所经历的哪场性爱里是那种憋住了一口气,面带忿恨的?
然后她还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土豆熟了就该收了,蜂蜜酿好了也该收,到点了就要做饭了。
忙着收蜂蜜没时间做?
信不信岛上的男人会直接拿石头砸她?
就是这么令人绝望啊。
更令人绝望的,是来自岛上老太太们的加害。
明知她被凌辱的过去,还是不停辱骂她,逼着她干活,让她活得像个牲口一样?
设身处地的想一下,都不可能会做出这种事啊?
但对于金福南来说,她的生活不是没有希望的。
她还有海媛和女儿啊~
海媛会带她走,去首尔,和她女儿一起。
金福南是多么期待海媛的到来啊,又是多么期待海媛带着她们离开啊。
所以海媛才会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海媛眼睁睁地看着金福南和女儿因为逃跑被打,最终女儿被摔倒石头上死亡。
最后作证的时候,却说的是“我在睡觉,什么都没看见。”
冷漠是可以杀死人的。
“我原本以为你是来带我去天堂的,却没有想到你却一把把我推进了地狱。”
回过头,喝杯水,拿起镰刀,开始了反杀之旅。
一刀一个妇孺,却依旧让人不够痛快。
因为她们到死去的那一刻,都认为的是:“金福南疯了。”
但又很可惜,在那么一个愚昧,封建,劳动力的统治,把女人当成牲口来使用的岛上,
片子的最后,送金福南离开岛上的男人,把船费又还了一点给金福南。
和她说,拿着钱去首尔吃点好的。
金福南不敢置信,
“怎么会有如此善良的人呢?”
所以,才会有那样你死我亡的结局。
反正已经这样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呢?
《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影评(四):海媛,其实就是我们自己
影片最后,海媛平躺下来,变成一那座无岛,温馨的音乐里,无岛里的自私、压迫不复存在,只有两个小女孩在阳光下,单纯而美好,至此,我的眼泪也慢慢流下来。
导演是温情的,他将金福南被压迫、反抗杀人拍得那么真实,最后却忍不住还给大家一座美好的无岛。其实,无岛最后那个镜头,也就寓意了这个无岛,它所象征的,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里面各色的人物,就是不同时候的我们自己。
尽管,我们抱怨、咒骂那些恶人,但何尝,我们不就是那些人。尽管我们同情福南,幸存的老人,但何尝,生活里我们免不了扮演者他们。
也许,自己受了苦,就见不得别人也快活,不知不觉让自己的一意孤行成为别人必须遵守的定律。生活里,也许某一刻,我们就是那个专制的姑姑。
也许,看到别人可怜时,施以短暂的同情,皱皱眉头,说句:“真可怜。”可从不付出行动。甚至以过来人的身份规劝,行为却是卑微地附和着,看似也是弱者,其实也是帮凶,生活里,我们何尝不是那三个一边同情,一边无形中助长压迫的老奶奶
也许很少人是哪个暴虐凶狠到极致的的丈夫,但一定有人在某一刻是哪个装傻充愣,白拿好处的弟弟。
而海媛,那个冷漠自私的海媛,很多时候就是我们自己。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奉行着“明哲保身”的哲学,不愿意牺牲任何一点去帮助别人,哪怕只是危险的可能,也不愿沾染一点。冷漠地活在世界上,感受别人的善意,但因为怯弱、自私不愿给出任何回报。
而福南,那个备受欺压的福南,是我们心中的善良,他被太多东西压迫着,委屈着,什么都明白,可却无处逃脱。她被姑姑代表的制度思想压迫着,被丈夫和小叔代表的制度思想的施暴者和追随者压迫着,被三个老奶奶代表的同样遭受压迫,但内心冷漠的周边人压迫着,同事还要被我们自己,也就是海媛所象征着的内心的自私、怯懦压迫着。
当金福南最后疯狂的屠村时,观众的内心得到了释放,因为那代表着手无缚鸡之力的善良,终于强硬起来,那一刻,终于冲破一切束缚,释放她真正的能量,结果了一切恶的代表。
但随后,人们会感到,在释放时却会感到悲哀,因为可悲的是,善良的爆发,是因为忍无可忍,是因为没有可以再失去的。女儿变成了坟墓里的尸体,内心所珍视的一切都灰飞烟灭,那么释放,也是含着悲哀的。
衰老的老人在这场屠杀中幸存了,独自坐在岛上,金福南没有疯,爆发的隐忍仍然是有善意的。就像老人独自为岛上惨死的人建造了坟墓,这个在欺压中隐忍的老人,他的善意始终都在。
而除了老人,海媛活了下来,因为,海媛,就是我们自己,浑身是血的金福南躺在海媛的身上,那一身的鲜血是善良忍受的代价,也是爆发的代价。她渴望最初海媛给她的笛声,因为那小小的笛声,是善最开始的源泉,也是持久的依靠。
一场浩劫,所有人都不复存在,而海媛,在这里重生了,她开始不再冷漠、胆怯。但很多人愤愤不平,为什么海媛没有被杀掉?冷漠同样是帮凶!但导演最后的镜头告诉了我们,海媛,其实就是我们自己。象征着内心卑微善意的福南虽然死,但我们的心会在这爆发中重生。导演要弘扬的并不是恶和压迫,而是善意在恶和压迫中的重生。
海媛就是我们自己,不管经历什么,我们终将回归勇敢、善良的我们自己,就像电影最后,历经一切的海媛,拆开福南的信最终平躺下来,变成宁静、美好、只有善意的无岛。
oo��=2h�
真心觉得是喜剧片,一家人是一本正经的来搞笑的么?几次都笑出声了。
就那么大个岛,就那么几个人,抬头不见低头见,这个女的也算很勤快能干活,脾气也好,长得也蛮好看!
好吧,就算都不喜欢她,当个不要钱的佣人也是好的嘛,她干活。你们一家老小还能省点心。
但不知道这一家人为啥,吃草吃多了?非要把人往死里整,这不是和自己过不去吗,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小岛,天天打打骂骂的,吼啊叫的,自己过得也心烦啊。
就算最后她不杀人,你把个能干会做事的干活的主力打残了,搞病了,逼疯了,不能做事了,天天不干活吃白饭,最后是你们一家人自己划不来啊,怎么不会算账呢??
特别是看到后面那些老太婆好像老大一样的,把佣人整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真心好笑,傻啊!!别人是给你们干活的好吗,就算是马是牛也要照顾好啊,不然怎么干活呢??你会天天打你的马打你的牛吗?多给点草吃,多给点甜头,反过来干活更卖力啊!
。。。上帝送一个这么好的伺候你们的女人,你们本来在小岛像土皇帝一样的,就好好珍惜享受上帝的礼物啊! 非要自己作,最后好了!一家死光。 作死啊。
笑过了后,深深感觉,不读书真可怕,享福都不会享,愚昧,愚昧害死人啊。
《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影评(六):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
三点有感。 第一,金福南没有选择。她有逃跑过很多次,失败。她有电话,打给谁?最后的求救人是她丈夫找来的妓女。她有女儿。她真的真的,没的选择,如果女儿没死,那最后死的也许是她。(虽然电影结尾也死了) 第二,为什么电影的大背景在岛上,无人问津的无岛,因为越封闭的地方,人性本来有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越容易放出来,而且认为是合理的,性,人最基本的东西,也肆无忌惮的展现出来。 第三,电影里的老女人们反复说,岛上需要男人们,早在她们还年轻时,岛上就剩一个男人,她们知道没有男人,岛上很多活干不了,她们活不下去。她们不是不知道金福南所承受的,但没有用,因为那是代价,把男人留下的代价,所以沉默就是了。痛苦的,也不是她们。
《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影评(七):绝望与无情
【金福南杀人事件】8.5
说2010年是韩国电影的暴力、色情、血腥年,恐怕一点都不为过,从《义兄弟》、《下女》、《方子传》,到《大叔》、《看见恶魔》,以至于这一部《金福南杀人事件》,莫不如此。
金福南居住在看似世外桃源的“无岛”,生性单纯的她被岛上年长女人呼来喝去,更几乎是所有成年男人的性奴隶。当福南意识到自己的女儿将来面临着同样的命运时,她终于想到了逃跑,但女儿的遇害让福南失去了理智,拿起镰刀来疯狂地报复岛上的所有人……电影的另一条线是福南已经去了首尔的朋友海媛,这是一个学会了如何在城市中生存的女人,也是一个冷漠自私的女人,生活的不顺让她回到了“无岛”,经历了一场恐怖的杀戮,却得到了心灵的救赎。
第一次看到徐英姬是在《情书》中,当时是冲着韩庚去的,其它女嘉宾什么的自然都是浮云了,只是记得有字幕说她是无厘头女孩,表现上也确实是有点脱线。再后来就是看《达子的春天》,演一个争强好胜的高智商富家女,应该算是女二号。没想到啊没想到!2010年一连看了她两部电影(另一部是《追击者》,会另写一篇介绍),而她在每一部中的表现都是如此的强大。
福南穿的破破烂烂,表情憨憨傻傻,眼神躲躲闪闪,但“男人是废物,女人是怪物,世界最终由怪物干掉废物”。外表白痴不代表真的没有灵魂,她可以忍受加于自己身上的一切,但不能容忍女儿有同样的命运,不能容忍爱人受到伤害。说到爱人,我认为影片表现的很隐晦,或许有人认为福南和海媛之间不过是少女时代的友谊,但我更认为那是一种深埋于心的爱。福南将对海媛的爱深深的埋在心里,她对她好,保护她,对她的身体着迷,将她看作脱离虎口的希望,然而海媛的冷漠和退缩熄灭了福南最后的希望,绝望中福南走向了癫狂。
福南和海媛一起在树林中吹笛子,海媛开玩笑般的亲了福南,一时间,福南惊慌失措,海媛却在一旁笑个不停,但当万宗等人来挑衅时,福南一个人毫无惧色的保护海媛,海媛却趁乱逃跑了,留下福南一个人面对,即使看到福南晕倒,也没有出现;绝望中,福南一封又一封的给海媛写信、一遍又一遍的打电话求助,海媛是她能信赖的唯一的支持,可她的信,海媛一封也没有拆,而是直接扔进了垃圾箱,电话也是无情的挂断;当万宗拿着刀对着福南时,福南说:“到了这个地步我还有什么好怕的,我是觉得对不起亲爱的”,万宗以为说的是他,但我更愿意相信福南指的是同样被万宗抓在手里的海媛。
一开始不明白海媛为什么会害怕、会逃跑,因为我认为福南是不会伤害海媛的,直到回放小燕死去的现场,海媛在山头看到一切却冷漠的转身离开,在警察面前作证说什么也没看到,我才明白,被所爱、所信任的人背叛,那种锥心之痛也许更甚于对其他人的仇恨。所以,在警察局中,福南要一路追杀海媛(明明可以趁着海媛昏迷杀了她,或者最起码把她绑起来,偏偏要等到她醒了之后再展开追杀,情节设计的有点不合理)。可这完全是海媛的错吗?每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都市人,问问自己,路遇不平,你是否也会看见装没看见;面对不公,你是否也会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彭宇”案告诉我们有人跌倒了不能扶,花样翻新的街头诈骗告诉我们街上讨饭的其实比你有钱……每个人心中都有自私怯懦的一面,是这个冷酷的社会给了我们一身冷酷的盔甲,从这个层面来讲,这部打着惊悚旗号的电影,讨论的是现代人的内心,而并非只是一起洒满血浆的凶杀案那么简单。
福南最后死在承载着美好回忆的笛子之下,死在又爱又恨的海媛怀中,双手还做着海媛曾经教过的吹笛动作。那一瞬,癫狂归于平静,苦难终于解脱,所有的爱恨情仇都消失了,剩下的,是浴火重生的海媛。
影片最后,海媛来到警察局,当着流氓的面指认了犯罪者,回到家后,径直的站在水龙头之下,任凭水将自己从头到脚淋湿,当她一封封的拆开福南的信,看着那一句句热切的期盼时,想必她的心也像身上的滴水的衣服一样泪流不止吧。
《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影评(八):《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倾覆的绝响
时代的烟云流转风物暗换总是不经意间打上暴虐和反暴虐的烙印。在无岛这个自成体系且与世隔绝的荒村上,悲剧总是轻而易举地上演,将天地一线扯成异端的红色骇怖。
当金福南的幼年挚友海媛回到无岛上的时候,海媛的冷漠自私和大都市首尔生活养成的怯懦品格悄无声息地成为助纣为虐的砝码。福南纵然善良质朴、温和开朗、亲切待人,却躲不过丈夫的毒打、小叔的蹂躏以及姑姑的逼迫使唤。她的丈夫万宗可以在她的眼皮底下招妓,而她就像猪狗一样在房间外面进食,麻木不仁最终演变为生而为人的愤恨。当福南得知万宗性侵自己的亲生女儿小燕的时候,试图带着小燕离开无岛,到首尔过自由尊严的幸福生活,却被万宗拦截,世态以至崩溃,摧枯拉朽。
继父万宗失手杀死了女儿小燕,福南终于爆发了心底隐忍多年的当牛做马的愤懑。她杀害了一众没有人的意识和情感的村人,割下万宗弟弟的头颅,最终含着刀柄将尖刀刺入万宗的心脏。而精明理性的都市人海媛在面对福南的每一次辗转沟壑的无助的时候,只是予以冷淡世故的目光,回避这些修罗场造成的矛盾攒聚。虽然福南将海媛当做心灵的旅伴,甚至如此不带功利心的崇拜着海媛,希冀海媛能带着她和女儿到首尔去过另一种生活,但是海媛却一次次的伤害了福南,导致了福南的万劫不复。
小的时候,在目睹福南被一众不良少年侵犯的时候,海媛没有发声;当福南厉声指责万宗是杀死女儿的真凶的时候,海媛仍是静默,当她的供词可能改变整个事件全局的时刻,她却说自己当时在睡觉,甚至没有一丝一毫对于福南的悲悯和体恤;当福南杀死一众村妇和万宗兄弟的时候,海媛想到的只是逃跑……海媛已经成为一种精神性的符号,暗示着商品经济下物化的人的本质,就像福南想杀海媛的时候说的一句话,“你太不亲切了。”明哲保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海媛无法逃脱的宿命性冷漠,当她对于可以灵活处理的无助的贷款老太太风波无法调剂,只是厉声斥责的时候,当她对于同事无情到猜疑掌掴的时候,已经对于她的精神悲剧属性有所暗示和象征。
福南的悲剧,是男性体制下功利文明对于自由人性的无情剥夺,体现了传统女性对于倾覆性体制威权的反叛;海媛的悲剧,是资本化时代功利文明对于人本的温和的颠覆,体现了现代女性对于赤裸裸的商品化体制的无声静默。然而最终海媛悔悟了,指认了凶手也恢复了作为人的道德良知。
小的时候,海媛教福南吹笛子,福南在被海媛杀死前,也情系海媛,希望海媛为自己吹奏一曲最后的生命异调。然而最终回首,不过是倾覆的绝响。
《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影评(九):⊙⊙
“地里的那么多的土豆差不多把我累的筋疲力尽了,我只是不想停下来,女人一闲下来就会想一些奇怪的东西。啊,太累了,我愤恨的抬起头看着火一样的太阳,为什么要这么热?我直直的看着他,把他从亮看到暗只留下一圈光晕。他怕了。太阳也会怕我。我什么也没了,女儿,朋友,首尔。都没了。那就这样吧。”
看到福南看着太阳那一段,莫名其妙就觉得要有一段独白。小时候会看着太阳把太阳看暗,后来知道对眼睛不好,但挺好玩。
-
后半段的杀人是高潮,但是越往后处理的越不好,毕竟难度也大。(倒不如没有挣扎,福南一刀一个效果好一点),最后在女友怀里倒下去可以说我毫不在意了(也略突兀)。
“你们待人怎么这么不亲切呢”
《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影评(十):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
韩国电影真是一次次地刷新着我的三观,不过
看得真爽。
第一次知道女主是在电影《追击者》里,角色和这部很接近,最后也是被无情地杀死。后来百度了一下,知道女主还演过金福南,虽说曾多次听说过这部作品,却没了再看的欲望,因为题材相近,且私以为不会超过《追击者》。
感谢我的舍友因为好奇却又害怕所以拉着我看了这部电影,让我知道,还有更优秀。
电影的镜头很直接,直接到很残忍。血腥,暴力,色情,总之一般电影不敢拍的,导演全拍了,所以对于不常看这类题材电影的观众来说,可能会稍感不适,不过影片整体的观感还不算压抑。
不同于《追击者》昏暗的镜头,影片的色彩很明亮,亮到有点泛黄。导演甚至还拍了许多优美的小岛风光,剧情与剧情的转换之间也是用的以小岛景色为背景的空镜头。导演大概想以此告诉我们,小岛很美,它不可怕,可怕的是小岛上的人。
全影片印象最深的镜头大概是悔过的女二躺在地板上,镜头慢慢由她变成了一座山。不得不佩服导演细致的观察力和相当到位的拍摄技术,让观众感受到这部电影的用心,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好的电影,应当如此。
。
。
。
。
。
以上是刚看完电影写的观感,可能那时还没从电影里走出来,处于很兴奋的状态,所以觉得这部电影要比《追击者》要好很多,现在平静下来,还是觉得各有各的长处。
《追》主要攻克的是观众的心理防线,让你一直提心吊胆还不给善终。而《金》是从视觉层面突破,在主角金福南杀人的那几段血腥场面中,我相信,其实很多观众的内心并不甚害怕,而是在暗暗叫爽。
总的来说,虽然题材相近,但无论是在拍摄手法还是叙事结构上两者都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推荐没看过《追》的去体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