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家的幸福往事》是一部由杨文军执导,林永健 / 何赛飞 / 辛柏青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老马家的幸福往事》观后感(一):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需要调低音量
这个电视剧我加起来就看过半个小时,最深的感受就是里面有个很爱吼叫的女子。
那天看的时候,正赶上这位吼叫天后在床上逼问穿着睡衣的丈夫。大致意思是,怀疑丈夫的初夜没有献给自己,而是给了现在还和他眉来眼去的女人。丈夫老实交代道这事的确不假,但这事也和老婆大人您交代过,所以不要再暴躁了。
吼叫式天后马上爆发,一连串尖叫声混杂着“你们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的判断句型,对丈夫进行拳打脚踢。后来衍生到离婚等等恶劣的字眼。声线直逼帕瓦落地先生。通过我家那台无法降噪的电视机传输而出的就是“ZZZZZ AAAAAAA LALALALALA “的声效。
此演员自个长的与中国传统泼妇有距离。不肥,不矮,没有妈妈奶子。但是言语间凝结着的是中国传统泼妇,特别是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泼妇们间广为流传的必杀用语:“贱货”“你们xx的没一个好东西”“你给我说清楚”“离婚”“这日子没法过了”“!!!!!”“呜呜呜呜呜”。这些毫无创造力的词语,再加上女性特有的音高,演绎出的是一位没事就爱找人抽,抽完了又想耍宝的妇女形象。
这是新时代的泼妇吧。
声音尖,声音大,长的不歪,嫁的不差
三天翻旧账,五天耍流氓
在床上基本和丈夫吵架
《老马家的幸福往事》观后感(二):往事不一定回忆起来都是幸福的
对于莫文辉那句:马拉属于谁不重要,我,属于马拉。让人由衷的佩服这个老克拉。
这部片子还非常深刻的告诉我们:没文化,真太可怕;有文化,更可怕。
马风,是最可怜的孩子,不得不时时做出各种各样地牺牲来成全这个成全那个,脾气和马一毛如出一辙,也是因为这个脾气,吃尽各种苦头。不是说马风智商不够,如果他能够耍一点点小聪明,能够保护自己也好,也不至于落到那种田地,以至于后来所有的人来帮忙,塞钱,找工作,迁户口等这类事情,他一律一根肠子直到底的认为那都是同情他,施舍他。如果那时候马风能跟着莫文辉干,我估计这小子应该能混的不错。
再说说莫文辉,一开始,这个被革的空荡荡的老克拉没给我留下什么好印象,说真的,就是个空壳子的纨绔子弟,虽然有一阵联系到英国的姑妈,开始过好日子的时候对马拉献尽殷勤,又是买金表又带她去红房子吃饭,我就知道他俩没好结果,果然吧。不过,如果没有把马拉逼到日本,估计后面的剧情也就没有这么精彩了。
老莫对于马拉真的是情深意重,不管她对他的态度是如何,不管老马家的人对他的态度还有说那些酸不拉几的话,老莫永远都像绅士一样,对她家里人的照顾,从来没有间断过。的确,可以说老莫穷的只剩下钱了,他所有的精神依托就是马拉。当在深圳马拉提出一晚上两百万的时候,老莫很吃惊,但他不是被数字吓到,他只是被马拉的改变有点不吃所措,如果,那晚,他真的用把马拉给睡了,那后面他俩就没戏唱了,他坐在车里赶去机场的那一段,一个人默默流泪…..马拉,为什么总是给老莫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特别是她要和古原办婚礼的那一段,老莫压抑着心里的不快,像个小跟班一样,他在马拉面前,他永远都表现的那么痴情,真是的,马拉这个人,不给老莫机会,还不准其他人去占有老莫,什么心态,我就觉得马拉到了日本以后就开始心理变态了。
马鸣,马鸣……这个小色鬼就不提了,提他做什么,狼心狗肺的东西。可怜的徐丽娜哦~~
《老马家的幸福往事》观后感(三):亲情、爱情、友情,各种情大不过国情
唉,前面的亲情,中间的爱情,后面的友情,呈现的都挺好的,残酷的真实着,可是,因为有一个大大的国情,硬生生的把这些好好发展的感情弄的不伦不类畸形发展。
老马成为“坏分子”的那个大环境之下,虽然在外面谨小慎微的小心着,可是回到家还是老婆的主心骨,还是一大家子的当家人,虽然社会是畸形的,但泯灭不了那种亲情的吵吵架斗斗嘴的热乎乎暖洋洋。老婆依旧忙里忙外唠唠叨叨操心不断,女儿经历爱情的甜蜜和痛苦的失恋,儿子们调皮捣蛋情窦初开,在家里,老婆孩子对父亲还是又敬又怕,在公安局查到那把“中正剑”的时候,老婆儿子是着急的是分担的,在马拉被老莫抛弃后,父亲是愤怒的母亲是心疼的,弟弟们是出手报仇言语相向的,这样的一个亲情融融的大家庭,看到酣畅淋漓,如痴如醉。难得一见的好剧,佩服导演细致入微的表现,佩服编剧再现了那段我们不太熟悉的历史,佩服演员们扣人心弦的表演。
在改革的春风还没有吹起来的一潭死水的时侯也挡不住年轻人的荷尔蒙分泌,马拉被老莫的强劲攻势卸下所有的铠甲和衣裳,马鸣也在徐丽娜的曼妙身段和无限温柔前初尝了禁果,最小的马风也最无辜的被家人认为偷拿了姐姐的内衣。穷怕的莫文辉在姑妈的压力下被迫分手,那个时代,不是金钱比现在重要,而是,你有本事也赚不到钱,计划体制,所有的一切都是有计划的,所以人们对于一切不按计划来的事情都充满了各种好奇和窥探,也正于此,马鸣在巨大的压力阴影下在徐丽娜的手术单上犹豫怯懦,一向乖乖的孩子在责任和担当上总是缺少勇气,两段美丽的爱情就是那样的残酷的扼杀。马拉痛走日本,马鸣忏悔无奈。
有人说马拉在后面表现的有点变态,自己都要结婚了也不让莫文辉结婚,看到马风的媳妇,扔钱让他离开,可是我觉得,在那个年代里能够做出未婚先孕的事情来,是足以说明马拉独特个性,敢作敢当的,在老莫提出分手后,狠心头也不回的离开,是足以说明心底是多么深深爱着莫文辉的,为了那个爱情,离开温暖的家去睡在日本的衣柜里,坚强有些赌气报复的努力,也是说明这影响其深,阴影其大,初恋之美好,失恋之毁灭,高傲之落魄,对以后的马拉所作所为有影响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换做别人,早就自杀或者疯了。
至于后来的事情,有些戏说了,马鸣的廉明怎么就那么不顾一切,难道他不是血肉之躯?马风的道路怎么就那么偏离航道,不知道编剧这么糟蹋那个维护全家的可怜孩是为哪般,马拉的偏执惹得麻烦一次又一次,但又好像是推进剧情发展,一遍又一遍的证明马鸣的铁面无私,黄爱国的投机倒把。。。。。。但是整个剧情看下来,正面人物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不应在人间,“坏人”却招人喜爱的又爱又恨,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完全是大不过的国情的时代剧的需要啊!
《老马家的幸福往事》观后感(四):《老马家的幸福往事》:可以一看的时代家庭剧
先表扬:
故事年代跨度大,通过一个家庭的经历集中反映了70年代到90年代的社会变迁包括老百姓生活和社会问题,比如“升学热”、“出国热”、走私、倒卖国库券、“炒股热”、“下海潮”、“官商勾结“、“早恋”、“未婚先孕”等等。有泪有笑,剪不断的亲情。
演员表演出色,尤其是老马林永健、老妈何赛飞、长子辛柏青、老莫于和伟、米玲珑张译木。
后批评:
为什么马家三个子女都有异性方面不同寻常的经历?这也太夸张了吧!
人物的性格有点前后矛盾。老大开始是善解人意、乖巧,到后来却歇斯底里、强人所难。
让三十多岁的辛柏青、涂松岩装嫩演高中生,也太勉强了。为什么不找20岁左右的适龄人扮演呢?
70年代有些桥段给人以年代错乱的感觉,仿佛是60年代才可能发生的事。(不是我瞎掰哦,咱爸咱妈鉴别过的!)
中间有些拖沓,长子准备高考却迟迟未考。老三在海南的经历有些不明所以。另外有些哭天喊地的桥段也让我有换台的冲动。
旁白过多,有些毫无必要,有点藐视观众智商的感觉。其实一些情感演员演出来就够了。
顺便提一句,旁白的就是老三扮演者涂松岩,我猜对了!
总之,可以一看。
评分:8.5 out of 10
《老马家的幸福往事》观后感(五):评论老马家的幸福往事
最近热播的“老马家的幸福往事”已经看完,非常喜欢莫文辉这个角色,开始觉得他是个非常不靠谱的人,到最后对他的喜爱,觉得他对马家付出的一切,换来的等待非常值得,他的一句话很深刻,人倒架不能倒!妈妈何赛飞及爸爸林永健演技非常的棒,就是林永健饰演的马一毛觉对马鸣太偏心,一家人对马鸣所付出,马风的牺牲,马拉的奉献,马鸣最后功成名就,可到头换来的是什么,一家里的人为他太不值,当官不用,过期作废,何况又没有要他违背太原则性的问题,太死脑筋了。像马鸣这样死脑筋的人还责任,我觉得最不值得的就是徐丽娜,为马鸣以身相许,最后他负责了?懦弱的选择沉默,胡思文挺身而出为马鸣擦干净了屁股。马鸣说什么会对徐丽娜负责,到最后还是选择的小娜,。想想马鸣对马一毛的检举信时,是马风半夜翻墙撬锁将信偷走,这些形成强烈的反差,我觉得马鸣太迂了,跟现实完全不成正比。
《老马家的幸福往事》观后感(六):细看下来,可以看做大陆版的光阴的故事
细看下来,可以看做大陆版的光阴的故事(http://music.douban.com/subject/3334160/)...虽然侧重点可能有些许偏差,但时代的变迁也尽收眼底,高考状元,淘气的小儿子,大女人的恋情,这简直就是光阴的故事两家人的事情,缩影到了老马一家.也许在细节把握上稍显不足,但是在大的方面的思想反省上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只是看到了16集,后面却还无从评判
但看这集数,和光阴的故事差不多,估计可以演到接近现在的时候
剧中还出现了邓丽君的歌曲,这些东西在光阴的故事中也出现了,当然咱们也有那时候自己的回忆.比如那些顺口溜和革命歌曲
剧中大胆的刻画了马拉的爱情部分,虽然剧情老套,甚至就是那些偶像剧中搬过来的,但在那个年代,却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甚至对于那些青春期的懵懂,安排在了学习好的大儿子身上,这也与光阴的故事如出一辙
当年看到光阴的故事,就在想大陆什么时候能够有这样的片子,想了想金婚,但却也过于刻画夫妻俩的爱情部分了,省略的其他人,老马此剧巧妙地绕过文革时期的描写,也就是孩子们小时候的描写,虽然略显遗憾,但想导演也是无奈之举,我们只有再等下去,当tg能够更坦然的面对这些事情
虽然起了一个比较土的名字,但这也符合大陆的特色,向光阴的故事这么文艺的名字,估计都难以吊起广大中老年人的兴趣吧(笑
《老马家的幸福往事》观后感(七):是命运造成了漂泊,还是漂泊造就了命运
这几天重看了这部老剧《老马家的幸福往事》,还是引起了内心的许多感慨。
老马家一家人从父辈起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及至三个子女,也都无一例外的经历了一番漂泊起伏。 有的时候,并非我们主动去选择漂泊。而是时代,是命运,是生活这个无形的推手,推着我们去漂泊。
如果当年的莫文辉没有经历那一次抉择,他娶了马拉,那马拉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呢?是居家过日子的小女人,还是养尊处优的阔太太?是否要永远依附男人来生活呢?
特殊的历史背景,特殊的家庭背景,人性的瞬间虚弱,导致了他们的分离。经历了堕胎,遭受着流言蜚语的马拉不得不远渡重洋,去日本开启了另一种生活。 在日本的经历对马来说是一系列的苦难和磨练,洗马桶,刷盘子,住地下室,受到歧视和羞辱,被动的谋生,主动的寻求出路。在她被命运推着往前走的时候,她也许没有想过这一切会给她带来怎样的蜕变。
但是改变是必然的。那个乖巧甜美的弄堂里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眼界开阔,在商场上如鱼得水,对自己的生活也能说了算的大女人。这一番漂泊,从一定意义上成就了她,她比以前有了更大的人生格局。
虽然最终兜兜转转,她跟莫文辉再次相遇,免不了又是一番情感纠葛。但今日的马拉与昨日的马拉已经不一样了,她在生活上,在感情上获得了更多的主动权。不知她是否感谢命运,让她成为了今天的自己。
很多时候是命运推着我们一直一直走,甚至造就了漂泊,但那些倔强的往前闯的人,漂泊又会成就他们的命运。
《老马家的幸福往事》观后感(八):老马家?幸福往事?老马家的幸福往事?
看到片名,我以为是一部都市轻喜剧,看到前面的十来集 ,我以为是一部讲述老马父爱如山的亲情片,看到中间,我以为是讲这三姐弟的奋斗史,看到后面,我突然觉得怎么像在写一位廉洁的官员的血泪史。
整部片子似乎想做一部反映中国几十年变迁的“编年史”,但是却让人感觉不知所云,是不是在讲老马家?老马家的幸福往事?
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就是故事主线不连贯,编剧缺乏对故事有个稳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到底是说亲情还是说爱情,还是鞭挞现实?如果都讲,是否应该避轻就重,选择一个主体,然后其他的作为次要情节?比如说,如果一直以亲情为主,那么叙事重点就应该一直围绕三姐弟如何在老马死后化解误会,牢记自己是老马家的人来展开故事。可是这部戏在后半部分,重点却在马鸣的身上,去着力刻画一个政府官员的爱恨情仇,让同是马家成员的马拉和马风成为一个打酱油的了。
第二,人物性格刻画的不真实。老马的塑造我认为最成功,这也直接导致了电视剧的前半部分让人看得很畅快淋漓,但是,马家三兄弟却被塑造的很畸形。比如姐姐马拉,自从和老莫崩了以后,就一直阴阳怪气,让别人喝马桶水,给小米钱让她和自己弟弟离婚,但是她又不时的表现的很高风气节,比如陪酒那段。看完后,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个人物很分裂,她的出现是为了情节,情节需要一个恶霸,她就来了,情节需要一个撒泼的人,她便到了。所以人物激不起观众的移情,人物本身的塑造是如此敷衍。
第三,前后风格不一致。如果一直延续前面部分的搞笑中加点感伤 的风格就很好了,可惜后面几乎是各种哭 ,马拉的哭,何赛飞的哭,小米的哭,徐丽娜的哭,马风的哭,甚至胡斯文也在哭。让人看得想转台。人生难道就只有悲剧没有喜剧嚒?老马家就没有点喜事嚒。。。
所以我一直以为这部戏是几个编剧,一人写几集,水平不同,所以层次也不同,人物也分裂,风格也混杂,对这个幸福的定义也不同。。。。
《老马家的幸福往事》观后感(九):【几点质疑】往事不幸福
和老妈一起看的年代戏。几点质疑:
1.恢复高考后的读书出头论。老马家五口人,二子一女,牺牲一子一女以成全最会念书的二儿子马鸣,指着他光宗耀祖改变一家人的命运。(我不信以老马的觉悟,会指望儿子将来如何高风亮节)偏他马鸣出息后,并没有给家人带来任何好处。
2.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大众普遍利己心理,与为公不为己的好官形象的冲突。一则,老二当官了,当区长了,家里人便想得到照拂得到暗助。这种心理可以理解。但未免显得小老百姓太没有觉悟,层次太低。二则,为了树立倔强耿直的父母官形象,频频让马鸣与亲朋好友发生冲突以保持原则,太过惺惺作态了。你要塑造一个为大众着想、造福百姓的好官,为嘛没点正面的建树呢?总是老一套完事,谁谁谁出了什么问题,你马区长绷着个脸铁面无私,急于撇清。实在是太刻意了。
3.权钱交易。剧中提到的当年北京小家庭的标配,一个搞政治,一个搞经济。婚姻是政治和经济的联姻,堪称最完美的搭配。于是乎,照着这个路子走,北京女小娜和上海男马鸣的婚姻,从一开始便透露出政治提携政治,而后以政治扶植经济的信号。可他马鸣要做清官,抿着嘴唇不走寻常路,他黄爱国便竹篮打水一场空,种种经营付诸一炬。
4.世界经融风暴;投机与贪婪。胡斯文死于是,莫文辉栽于是,末了黄爱国也因炒期货而断送了大好的工程,毁了多少小老百姓和大小老板们的好梦。
仔细想想,后面大家最不待见的部分反而是最值得深思的。
《老马家的幸福往事》观后感(十):后面的太扯淡了
首先说非常喜欢莫文辉这个角色。
主要想说说马鸣,我真的不想说他做错了什么,但是自始至终都透着别扭,马一毛对他的偏爱甚至于溺爱,马风为他的牺牲,马拉为他的奉献,
马妈妈对他的包容,为了什么?难不成只是为了培养一个大学生而光耀门楣?但是即使是这一切换来了马鸣的出人头地,全家人得到了什么?除了不能吃不能喝的面子以外,全是马鸣在家人有难时的唱高调,这样就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吗?不觉得特别冷血吗?马风入狱是马鸣亲自指示的,马拉入狱时,马鸣躲起来了,老莫入狱是马鸣把警察带来的,面带笑容,好有风度。如果一个男人,连自己的小家都保护不好,还谈保护千千万万的老百姓难道不可笑吗?
徐丽娜为马鸣所做的一切,得到了只是漠视与被动的应付,我从来没有感觉到马鸣真正的深刻的爱过徐丽娜。虽然旁白说的马鸣多深情似的,但是感觉很苍白。徐丽娜以身相许而至有身孕,马鸣却是很懦夫的选择了沉默,在打胎后医生让签字时是让人瞧不起的胡斯文挺身而出。多么有讽刺意味,作者是不是故意的?
吴秀波演的黄爱国真是让人爱,虽然从剧情来看他是反面角色,但是我从来没有感觉到讨厌他。也许他从安排马鸣给他老爹带路到与小娜的婚事都是投资,但是至少他很真实。但是马鸣一口一个千千万万的马家,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这高调唱的。而且最后黄爱国居然还被他说服自首了,这样的结局只会在现在这个时代的电视剧里有,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概率小于百分之零点零零三。
为什么喜欢老莫?听听他在最后关于黄爱国的事情上,对马鸣说的一席话,要是您会听谁的?是不是比马鸣那所谓的党性化处理上好一万倍?不信者可以借鉴老主任对马一毛服役期间,马风在逃期间回家时的表现进行参考?在这个扯蛋的时代里,该演戏的时候演演戏,在该糊涂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比那上纲上限的高调比起来是不是更让人信服,是不是可以让大家的努力不会白废?
黄爱国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他对马鸣说:你被教育毒害了。对啊,我现在就在反思,我从小受的教育与现实的冲突。往往越是好孩子越没有出息。想想在马鸣对马一毛的检举信时,马风半夜翻墙撬锁将信偷走,这个反差,会不会让你感觉到马鸣的学白上了,而马风这个混混真爷们?
最后,同上面的几位评论一样,支持前二十集是好剧情,最后的几集纯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口味而出现这样的畸形的剧情。有点想吐,太晚了,洗洗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