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是一部由康洪雷执导,朱亚文 / 钟秋 / 李艺科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影评(一):个人观后感
感谢阅读!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影评(二):浪漫
勤工俭学,我曾就像片子里的所有人一开始一样,以为那是一种浪漫,怀着一颗救亡图存的心在异国他乡学习本领,增长阅历。可实际上呢,他乡异国,被自己的政府出卖,被法国的警察追赶,被当地的民众歧视,没有学上,难找工作,再就是遣送回国,甚至客死异乡。
我从来没有预料过这样的困苦,才会如此感动于他们彷徨后的坚定、反抗中的澎湃、以及那一声声为自己为国家为人民的呐喊与宣言。勤工俭学并不浪漫,但被他们活出了浪漫,带着革命的激情以及对新生活新世界的向往奋勇向前。向他们致敬!
康导总能拍出信仰最原本的样子,没有谄媚,没有盲从,用平凡人的视角描绘出了那么一个个鲜活热情的面孔和坚定纯粹的灵魂。啊!赞美康导!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影评(三):看《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有感!
最近看了一部前些年前拍摄的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很有感触。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影评(四):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的人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开头展现给观众的是上世纪20年代四川**的一条老街,这里嘈杂、肮脏、破败,完全是旧中国的一个缩影。而长江边拉纤的纤夫那沉重的步履和呻吟,将人世间的苦难表现得淋漓尽致。转而,一声汽笛,将巍峨雄伟的大油轮和美丽的马赛港推到了人们的眼前。这两组浓墨重彩的镜头,对比鲜明,将主人公所处的生存环境强烈地展现出来,也为他后来的人生道路作好铺垫。这种对比给观众以强烈的震撼,对人物命运和性格的表现起到了有力的衬托作用。
的确,古今中外,没有哪一次留学运动,像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一样,培养了如此众多的杰出人才,他们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中华民族的发展强大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们用青春与热血为中华民族勾勒了美好的宏伟蓝图,他们的名字永垂青史!上个世纪已经离我们悄然而去,但是这个世纪上演的精彩剧集却依旧萦绕我们耳际,时刻都鞭策着我们,新世纪的钟声已然敲响,中国的未来将会面临怎样的局面,我们都翘首以待。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影评(五):太阳是你的名字
——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以及赵世炎角色分析
最近两个月爱国主义电影的风头正劲。今天还围观了微博上中戏老师对战狼的一些比较激进的意见,上个星期革命先烈的后代不满所谓的小鲜肉演员饰演伟人也是闹得整个互联网沸沸扬扬。这是最好的时代或者最坏的时代尤未可知,但是这是个娱乐至上的时代却是谁都无法回避的事实。
要感谢这波爱国主义的风潮,让我有机会能在刷微博的时候无意间瞥见友人推荐了《我们的法兰西岁月》。
我是常年剧荒,口味十分挑剔的人。上一次从头到尾看完一整部国产剧还是两年前的《伪装者》。这一次花了不到三天一口气看完了这样一部集既没有恢弘的战争场面没有勾心斗角的没有风花雪月的31集电视剧。我必须客观的说,除了制作精良,演员的演技精湛之外。最主要的因为剧里的主要角色“赵世炎”强大的人格魅力和演员李泓良对这个角色的细节刻画,让我明白了角色与演员是如何完成交相辉映,互相成就的。
如果介绍得尽量风轻云淡一点,这个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初,讲述一群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年轻学生赴法留学的故事。
但在这个故事里,影响了整个国家进程的事件初见端倪。一个主义为什么会拥有自己的拥趸,一种思想是如何影响年轻人的一生。留学生是怎样在遥远的异国思考祖国出路。
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一生这种命题,太沉重了。依据着不完整的史料,去概括一个人的生平,也常常避免不了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但《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对观众没有这样的要求。年轻的蔡和森会冲动,听到会长贪污留学生的维持费气得蹦起来,聂荣臻致力于提高朋友们的穿衣品味,陈毅为了听免费的交响乐和餐厅老板周旋。我们束之高阁的历史书里冷冰冰的伟人,也有过年轻的时候。一百年前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也只是一个和你我都差不多的年轻人,一个个有精神追求,也有艺术见解年轻人罢了。一分钱常常难倒英雄汉。少年在不挥舞着旗帜的时候,也灰头土脸饿着肚子。
我年轻的朋友们聚在一起总在谈论音乐,谈论电影,谈论昨日的恋情和明天旅行的目的地。而政治呢,一谈论起政治,大家都竭力撇清。歌里也高唱 “六扇门里太龌龊,不如六根弦上取磊落。”艺术是生活中的火把,政治是避之不及的污浊。
我们的不同大概就在这里。
一百年前的民族危亡时刻。年轻人能坦荡追去维护自己的信仰,并且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而一百年后,仅仅是谈论它,我们却谈虎色变避之不及。我们当然可以说时代不同,世界对于年轻人的要求不同。我们现在之所以能活得微观而具体,追逐自己的理想,是因为在这之前。有人的已经把宏观而抽象的问题思考过千万遍,用生命铺成坦途,才换来我们今天可以不谈论的资格。
而这些一百年前的年轻人里,我最偏心一个人。
赵世炎。
百度百科他的生卒年很短。1901-1926。26年。短得可以被概括在几行黑体字之间,一秒读完。说得更冷漠也更现实一些,一个历史符号而已。但是这部剧使他在我的世界里有了血与魂。
想结合剧情的三个细节来谈这个角色。
对赵世炎印象最深刻的第一场戏在第三集。他把铺位让给了其他几位留学生,借着借宿的名义,想要给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传播马克思主义。他的出现就带着江湖儿女的豪气,而言语间的自来熟又亲切倍至。被陈延年严词拒绝之后的情绪转变是温文尔雅的坚决。这里的角色已经有了自己鲜明的性格。
第三场,是赵世炎的最后一次去游说陈延年。说这一场戏的感情层次是我近年来看过铺垫得最好的一场戏也并不夸张。一开始赵世炎敲开门,耍赖的一般说着,只说事情不帮陈氏兄弟干活,只谈事情,赵世炎结合自己母亲去世的故事,企图软化陈延年和陈独秀之间的父子矛盾。而陈延年的顽固也着实难以瓦解,耐心劝导又再次失败之后, 赵世炎爆发了全剧唯一一次发怒, 提高声调质问其为什么逢父必反。最后,赵被陈延年的顽固可爱气得笑了,同时帮着叠手边的衣服,自嘲自己是操劳的命。两次哭与笑的转换十分自然,丝毫没有任何拖泥带水。赵世炎的侠客精神和外交能力和家国情怀浓缩进五分钟的细腻生动表演里。我才见到了一个这样侠客精神又胸怀天下的赵世炎。他不再是书上一个黑体油印的名字,而是一个会嬉皮笑脸也家国天下的人了。如果没有李泓良老师的塑造,我不知道会不会像现在这样对赵世炎这个人物充满了仰慕和崇敬。好的角色和好的演员之间是互相成就交相呼应的,而这样的光芒照耀的人就是屏幕前的观众了。
这三场戏只是这部剧里精华的冰山一角。同样精彩的还有为华工打官司,勤工俭学与官费生的球赛等等,都是法兰西的中国少年们最意气风发的面目。
这部剧最温柔慈悲的地方,在于所有的情节都停在了他们最年轻最闪耀的时候,之后的结局,我们都知道了。法兰西像一片桃源,他们把最意气风发的自己留在那里。把我们关于他们的美好的想象留在那里。
屏幕里,二十一岁的赵世炎靠在朋友的背上,闭上眼睛,他说,天空没有飞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而我看着这样年轻的发着光的他,说太阳是你的名字。太阳是你的一生。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影评(六):值得一看的好片子
很值得一看的好片子。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才是青年人应有的激情,应有的生活啊。
尤其喜欢张若名跟宗玉佩说的那通话,一个女人,无论是为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而奋斗一生,还是为情爱追随一生,都是没有错的。这部片子,难得地还加上了一些女性主义的思想。
陈乔年和宗玉佩的感情,也是我喜欢的戏。我主旋律影片看了不少,《新四军》里面那种革命友人的爱见得多了,宗玉佩的小女孩情怀真让人觉得喜爱(虽然是虚构人物)。
陈乔年,陈延年的兄弟感情,以及跟陈独秀之间那种纠葛,也是我所喜闻乐见的。
------------------开始拍砖------------------------------------------------------------
导演,编剧,配音你们认真一点会死么!!!!
法国工人罢工的时候,赵世炎他们跟着去了,到底是什么让导演和编剧您认为他么之间可以实现无障碍的中文沟通?既然片子里那么多对白都翻译了,这处,为什么不能统一呢?
还有那个警察头子,究竟会不会说中文,一会子中文,一会子法文,跟陈箓之间有时全中文,有时全法文,有时陈箓说中文,警察说法文,中文水准还时好时差,这是要闹哪样!!!!
这些都是认真一点就可以克服的问题啊,真是可惜了。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影评(七):写点关于赵世炎给我带来的思考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影评(八):知道他们年轻过,但不记得他们曾这么年轻。
次日清晨,诸路人众向张无忌告别。众人虽均是意气慷慨的豪杰,但想到此后血战四野,不知谁存谁亡,大事纵成,今日蝴蝶谷大会中的群豪只怕活不到一半,不免俱有惜别之意。是时蝴蝶谷前圣火高烧,也不知是谁忽然朗声唱了起来:“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众人齐声相和:“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唯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那“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的歌声,飘扬在蝴蝶谷中。群豪白衣如雪,一个个走到张无忌面前,躬身行礼,昂首而出,再不回顾。张无忌想起如许大好男儿,此后一二十年之中,行将鲜血洒遍中原大地,忍不住热泪盈眶。
葛健豪,1865-1943。中国早期女权活动先驱,女子教育先驱,女革命家。1919年底,已经年过五旬的她,与儿子蔡和森、女儿蔡畅等人一起赴法留学。在法国期间,勤工俭学+参与留法学生革命活动+帮蔡畅带孩子。回国后继续男女平权运动,开办学校;帮助革命党开展革命工作。78岁时病逝。
陈延年,1898-1927。陈独秀长子,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为中国解放革命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1919年,21岁时赴法勤工俭学,1924年回国。1927年被国民党杀害,时年29岁。
陈乔年,1902-1928。陈独秀次子,中共五届中央委员。 1919年,年仅17岁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8年在上海被国民党杀害,时年26岁。
郑毓秀,1891—1959。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出色的革命家和女权运动的倡导者。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博士,第一位女性律师,第一位省级女性政务官,第一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长与审检两厅厅长。刺杀过袁世凯、良弼。1914年出国留学,1917年取得巴黎大学硕士学位,1924年33岁时获法学博士学位。在法国期间,多次为留法学生提供帮助。回国后在南京国民政府担当过多个社会职务。1948年移居美国,最后病逝于洛杉矶。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影评(九):理想主义全面破裂后的中国青年
每当看这种历史题材的剧作后,我就会想反观下现在,对比下现实的发展和他们当时的向往和理想。 经历了多年的政治灾难后,中国人的理想主义可以说是大受打击,当代的社会里弥漫着犬儒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气味。因为曾经大家有一个深深相信的东西,但是后来却被这个深深相信的东西深深地伤害了,于是开始变得不知道该相信什么,甚至变得避而不谈或者干脆什么都不信而只信现实的利益。
打个比方,一个对爱情抱着极高憧憬的人,突然遭受了多年相恋的爱人的遗弃,这个巨大的打击以至于他变成了一个不再相信爱情的人,他开始变得风流放荡,以伤害别人的感情为乐,取笑那些对爱情认真的人,可是内心却是深深的寂寞与痛苦。
在这个理想主义全面破裂的时代,我们应该有理想吗?有,当然得有。而且我们也可以向我们的革命先辈一样有激情。但是一提到“革命”两个字,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激情,热血,而忽视了重要的理性,计划,分析。
我们当代青年,依然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和奋斗,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去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机会。同时也为自己,为他人争取属于我们自己的权利。如果不去斗争,总有一天体制和思想上的问题会影响我们的物质生活,会让我们失去现有的一切。我们现在吃得好,用的好,住的好,但是我们信仰缺失,思想封闭,社会贪腐严重,管理机构玩忽职守,造假浮夸之风盛行,环境污染加重,社会贫富差距一步步拉大,老百姓生活成本也在加重。这正是我们要去斗争的,而让人们不再仅仅只因为无法生存而斗争,就是要让“自由,民主,平等,独立”的思想深入人心。这是历史的大势所趋,挡无可挡。
借以此文,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诸君共勉,有人说中国的未来依靠我们这一代人,因为我们接受了最好的教育,有着最先进的思想。希望我们以后回忆起不管是“我们的美利坚岁月”,“我们的英格兰岁月”还是“我们的澳大利亚岁月”时都能问心无愧。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影评(十):也许有一枪,会穿过我心脏。
传说中出现在政治课本上的一部剧这部剧和《恰同学少年》一样,极为推荐。如果它晚几年播出,一定会很火的。
我太喜欢赵世炎了,如果他没有那么早回到苦难的中国,如果不是仲甫先生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如果没有人叛变,如果没有那场大雨,如果他没有牺牲那么早。哪有那么多如果……他活在我心里。
还有陈家兄弟,仲甫先生确是有愧于两人,等于是延年把乔年拉扯大的……延年比他父亲有远见卓识,考虑的也比他父亲全面,可惜了。有父亲过着没父亲一样的生活,好不容易加入了党,没两年就牺牲了,牺牲的时候局势还尚未明朗……
还有蔡和森、向警予、等等一大批有志青年,说牺牲都牺牲了!本来我对国民党也没啥不喜欢的,毕竟校长是无论如何都不搞分裂的。可是他们残杀了我太多男神了,我很生气很生气很生气。
看这部剧神奇的地方是:一屋子啊坐的是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中。
当然,这种题材的剧,里面简直一对对全是cp!他们的战友情啊很容易让人腐的,但是想腐不敢腐。
我们家世炎哥哥真是个温柔的人啊,再生气也不会骂人,不会面露难色,他天生就该是领袖人物的。简直是一身侠气!
我亲爱的总理,恩来同志!年轻时候居然是这样的?很体贴啊,每次世炎生气了恩来就拍拍他过着拉着他安慰啊~嘴炮技能max!
陈延年总是不苟言笑,冷冰冰的面冷心热。和他弟弟乔年性格真是完全不同。没想到最后几集发现了他的腹黑属性(偷偷说一句,他和世炎真的好有cp感哦~哦,我恩来同志和世炎哥哥也很有cp感……)
向他们致敬!
赵世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