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袭》是一部由加雷斯·埃文斯执导,伊科·乌艾斯 / 唐尼·阿兰西亚 / 乔·塔斯利姆主演的一部动作 / 犯罪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突袭》影评(一):东南亚动作片的希望
个人更喜欢香港版的译名《突袭死亡塔》因为李小龙有半部电影《死亡塔》,总动作风格、故事地点类似,有点向李小龙致敬的意思。故事发生在个密闭空间里,更有种困兽犹斗、背水一战的感觉,使人紧张。动作方面,MMA 、关节锁技、刀棍结合、膝顶肘撞,太赞了。镜头拍摄、剪辑上有突破,特效的运用不多但很到位。片中人物都像杀红了眼一样,有种真实打斗的感觉,比以往的动作片更血腥,更可燃起你的原始野性。说本片就是老港片玩剩下的、新瓶装旧酒的打脸了没?群打戏中,武行来来回回地走动是不可避免的,算是动作片的一个遗憾吧。反派体格矮小结实(不是抗打的类型应该是那种下手毒、一招毙命的类型)却各种打不死,这处设计上有漏洞。
《突袭》影评(二):哪里有什么正义
这部电影简单到几乎没有剧情,全是打斗,打斗动作戏精彩无尿点,不知不觉电影就看完了有点不过瘾,不过看结尾的架势考虑看看第二部。
电影中的打斗场面十分精彩火爆,枪战十分激烈几乎是刀刀见血的那种,在美国应该分类到R级了吧,老实说不适合小朋友看,不过要是按照大陆上映的规格剪掉血腥镜头的话电影也就没有多少时间了。撤回来电影,中镜头的切换和剪辑十分到位,音乐简单却恰到好处,场景的色调也是恰到好处,很好了诠释了电影的节奏和表达内容。
对于电影主题表达的我想说说的其实很简单,哪里有什么正义当警察也是混口饭吃而已,好嘲讽啊。
《突袭》影评(三):从没见过这么业余的精英
看过后真不觉得多好,从没见过这么业余的精英,从意识到战术到技术都弱爆了,连车都不是防弹的,情何以堪。(最搞笑的是触发警铃时队长露出绝望的表情,摆明写着“糟了我木有PLAN B PLAN C PLAN D and BACKUP啊啊啊!”=。=)
格斗确实很有东南亚特色(让人感觉印尼挺凶残的),但很多地方,没错,不科学。匕首拉开肌肉貌似还有点可行性(也好累),极速三连戳什么的,是戳得太浅吧……还有主角他哥,先被吊起来暴打,随后更是暴打,头被撞地十多下,有个镜头手关节明显反方向弯曲了最后还能跟没事人似的,只能说导演说了算 =-= 另外暴民们很有僵尸的风格,这也是我很想吐槽的一点嗯~
看了这片,我更确信武术还是受限于先天条件的,像片中抱住对手踢出的飞腿把他整个人甩在墙上这种手法,见过对老外用么?也只有120来斤的男人、跟对方差不多体格的才可以做吧。当然,东南亚标志性的关节技还是很赞的,看得我膝盖略疼。好吧,随便看看,给三星差不多了。
《突袭》影评(四):不管血,不管肉,痛快淋漓的打一场
首先不得不承认这部电影打得非常过瘾
一刀毙命
半天都打不死
当然 配乐方面也有一定的功劳
很简单的一个剧情
没有任何的进展
警察想着怎么突围
黑帮想着怎么把警察干掉
本来对打斗场面就还好
所以影片看到一半的部分就有点疲惫了
最后说说那对兄弟吧
一黑一白
不管是哪部影片
白的总想把黑的变白
殊不知这个世界如果没有黑
我们不能说谁对谁错
也不能说谁就一定是白
谁就一定是黑
黑白早已不再纯粹了
被社会和显示拧巴到一块了
当男主角劝他哥跟他一起走的时候
他哥拒绝了
他觉得这个地方才适合他
他在这里能够得到尊敬
他在这里能感受到存在的价值
的确
如果一个人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
那他的人生几乎就废了
我
实习了一年
没拿半分钱工资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这么做
而现在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对于我来说 工资其实是对工作的一种肯定
缺少了这种肯定
我会想这里真的需要我吗
我有待在这里的价值吗
我在这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吗
如果不能的话
《突袭》影评(五):后半段感觉糟糕,但也比国内强
按条列出。
1.接战后消音器没卸。勒个去,这帮是菜鸟么?开头刚和那个副队长(瓦尤?)接头后,老头就在怪警佐带了很多菜鸟。就算是菜鸟吧,警佐不是啊。没有提醒。从这段开始,期待逐渐降低。
2.被围攻溃败至房间内后,不收集枪支、弹药。前面在楼道内被围攻时,一点战术素养都没有体现出来。这么多人出任务,居然就因为老头而没有后援,这种流程我怎么也想不通。警察出警还有个汇报呢,他们全副武装的剿匪,居然上级一点信息都没有,后面的解释牵强。
3.男猪脚警棍加匕首战可看性还不错,受过训的。可是...为毛后面不捡起警棍和匕首继续用呢?没有一个信服的过渡,其实导演连个桥段都没有就过了,不捡就是不捡,妹的。不能充分利用武器的特警,...我不说了。余下有许多类似的,有武器不拿,不合情理啊。
4.警佐和长毛打斗那段不真实,居然和身材强壮的警佐对打了那么久。瘦小身板挨不了几拳的,为了摆动作拉长了,看个样子。
剩下的就...了,完全是打发时间看了,为了打而打。
《突袭》影评(六):拜托!!能不能直接给我一枪!
昨天逛豆瓣预告片,本来是看无人区的,结果看到了突袭2的预告片,第一个画面就让我惊叹,那拳法。。然后看下面的回复我就下决心看了。
这部电影剧情暂且不论,有些地方没看明白,主要是因为印尼话让我出戏了,一个字总结就是帅!真男人!十分钟感叹一次动作戏的精彩,基本上人人都有打戏。男主角用刀插人的时候愤怒的刀法帅死了!看到热血沸腾。话说,应该是成本不高,因为血浆虽然飙的多,但是颜色怪怪的,而且地点设定在贫民窟,道具飞应该也少,钱估计都花在枪上了!
感叹动作指导的实力!ps我没看过拳霸,所以不知道托尼贾的厉害!
男主角打戏相当出彩,拳拳到肉自然不必说,套招的流畅性和细节动作,让我不禁说一声,我艹!超屌!特别是刀插进墙壁擦过男主角的脸,然后拔出来的时候,再痛一次!啧啧啧,我都忍不住觉得肉痛!
老头第一眼看就不像好人。
男主角抱着一人摔下楼,然后那人腰断的时候,飞身拖着对手然后把他脖子插到门上的那个动作帅尿了!抱摔这个动作太帅!
虽然知道谁是男主角,但是队长也太逊了。挂的好早,他挂的时候,我都觉得脖子痛。
小辫子太屌了,非要用拳脚,插死他的那根灯管,男主角扔掉的时候,听声音是塑料的。。
最后大boos原来是炮灰,吧唧就死了。记忆点还不如小辫子。
。虽然这电影的血腥程度还不能让我满足,但是我觉得似乎比杀死比尔更精彩,这种动作戏,拳拳到肉自然不必说,流汗流血喘息声,都性感的让人觉得兴奋。动作帅不花哨,而且让看的人都觉得痛,我太喜欢这种封闭大逃杀了。看完以后还久久不能平静啊,第二部希望可以更厉害。。更残忍,更肉痛,更少子弹更多人。
《突袭》影评(七):欢迎归来,浴火者
无论是故事,演员,摄影,声效,还是导演,编剧,全部都拿得出手,而且盘儿透亮。
可是,我现在最想说一个人—— 伊科·乌艾斯。
对他有印象的上一部作品是唐人街探案。刚看到时,差点没认出来。在泰国的热烈阳光下,整个人竟成了棕黑色一般,黏腻,哪里还找得到往日一点玉面小生的影子。当时就心惊:这还是我所知道的 伊科·乌艾斯吗?
印象中, 伊科·乌艾斯说话的嗓音好像有一块地方被捏住了,所以带了一丝沉稳男人少有的尖亢,带有些许的少年人的倔强。他诠释深沉的角色时,似乎总缺了那么一点说服力,像是跟角色有重影,但不重叠,他努力地下沉,却总是离地面差那么点意思。他有一丝不识人间艰苦,泡在蜜罐里长大的飘虚感,所以一直以来他的最深入人心的角色,也是各种小生。
怎么会是眼前的这个中年人?
颓废,油腻,阴冷,冷漠,这些原本离他十万八千里的标签此刻贴的牢牢的,贴在角色上。疑虑和震惊也贴在观者的心里,也牢牢的。
我们这些对他的真实生活其实并不了解的旁观者,只能凭借八卦报道和花边新闻来推测,轻叹:婚姻不顺啊……
几个字像是高度浓缩剂,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经过千锤百炼,被提炼出来,轻飘飘地晃动在 伊科·乌艾斯的头上。
字太重,围观指点的人太多,空气太凛冽,阳光太稀薄,此刻若屈服于软弱,就会一味地倒下去,在众人的目光中倒下去,倒在街上,倒在比街面更低的地方。
万幸,他挺过来了。
哥哥的外冷内热,弟弟的外混内正,他都演活了。哥哥在警局接到嫌犯电话,却要在对自己戒备的警局队长面前强壮镇定,他镇定地掩饰,冷静地面对,此时他是哥哥。弟弟在酒吧里如鱼得水的欢腾劲儿和不经意流露的混不吝,面对碎尸时的强作镇定和紧张,眼睛不知往哪瞅,手不知该往哪放,此时他是弟弟。
作为一个特别喜欢用快进键的观众,在看这部片子时,我一分钟都不曾快进。每一秒,我都揪着心,提着神,生怕一不留心又错过了什么,生怕又没抓住 伊科·乌艾斯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
浴过火,此时的我还是我。
重生过,此刻的我已不是我。
伊科·乌艾斯,欢迎归来。
《突袭》影评(八):突袭
《突袭》是一部纯暴力、高快感的动作电影,充斥着令人目不暇接的打斗与刺激的特效,而贯穿始终的是荒谬混乱的剧情和毫无意义的对白。不过,我想绝大多数领略过预告片的观众也不是带着探知人性、发现哲理的意图去观看本片的,我们只要看到好人痛扁坏人,而且打得够猛够酷够血腥就足够了,至于逻辑、角色、故事背景——那是奥斯卡级电影才需思考的问题。
本片所指向的观众群体很明确:12-28岁、热衷于动作游戏和功夫电影的、对爆头和血浆拥有强烈嗜好的男性观众。《突袭》也确实能够引发他们的共鸣,毕竟IMDB上8.3分的高分总不会是徒有虚名。而那些由于年龄、阅历、爱好乃至性别原因,“不幸”未能落入这一区间的观众,不如省下时间做些别的。
罗摩是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市的一名特警。影片开头,我们看到他清晨起床、祈祷、热身、吻别怀有身孕的妻子。据说好莱坞制片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吻别怀孕妻子”这一镜头可以为一部电影节省15-20分钟的情节铺垫。因为当观众看到一个深爱妻子的“准爸爸”时,会对该角色形成如下心理暗示:他至少是个善良亲切、社会关系正常、家庭幸福、功能健全的男人——当然,极少数特例除外,他有奋斗的动力,有回家的渴望且通常会经历出生入死的一天。这样高效的工具对于一部重点并非塑造人物、讲述故事的电影来说,无疑是必不可少的。
罗摩要面临的任务是,跟随20名精英特警队员及一名便衣中尉在无支援、无情报的状态下,突袭雅加达贫民区的一幢废弃大楼,那里盘踞着全印尼最危险的罪犯头目塔马。这是多么神奇的一幢楼啊!楼内布景可以用荒凉来形容,却装有先进的监控装置和运转良好的电梯。全楼高达15层,却只有一个进出口,让人不禁怀疑如果遭遇军队围攻或火灾地震,这些匪徒如何逃生?楼里的居民不仅包括穷凶极恶、身手不凡的犯罪分子,而且还有一些心地纯良、明显手无缚鸡之力的平民,这两类人平日里是如何和谐共存的?这些问题都不是《突袭》有时间回答的,因为特警队很快陷入了敌众我寡、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突袭变成了屠杀。
毋庸置疑,《突袭》的武戏风格确实十分突出,兼具黄金时代港式功夫片的轻捷迅猛和近年来《拳霸》等新秀的拳拳到肉,动作设计虽不算新颖但极为震撼。影片的主演兼武指Iko Uwais有着出色的武术功底和一流的身体素质,比很多依靠替身和电脑特效的好莱坞动作明星更加值得敬佩。至于那少得可怜的文戏,不过是层出不穷的打斗的理由和前提,如果在片中人物莫名其妙的鸡同鸭讲时,观众不小心打了盹儿,或走了神儿也不会对本片的观赏造成丝毫损害。整部电影就如同一场华丽而空洞的马戏表演,吸引观众注意的是“虎跳火圈”“狮口惊魂”之类的刺激,而那些串场和互动的时刻一直都是鸡肋。
《突袭》并不旨在含义深远、发人深省,而只希望像兴奋剂一样激发观众的肾上腺素。可以肯定,电影结束后一定会有不少发烧友赞不绝口,跃跃欲试地想找人来“切磋”几招,所以我觉得本片最后应加上一条“片中特技皆由专业人员完成,请勿擅自模仿”之类的告诫。抑或编导自己也觉得影片的故事太过荒谬可笑,根本不会有人把它当真呢?
《突袭》影评(九):条子不是用枪来打的,是拿钱来收买的
突来兴致,就顺带将【突袭】看了,因为之前先看的是【突袭2】,所以,难免会拿来比较。
【突袭2】作为续集,除了故事上稍微有点承接之外,其实你真的可以不用看【突袭】直接看【突袭2】了,因为无论故事动作节奏在2中都更加紧凑,相比之下,【突袭】简直弱爆了,但是,如果单独拿出来,【突袭】仍然值得一看,尽管在看片的过程中我心里一直纳闷着埃文斯这是高丽棒子黑帮片看多了怎么这么拍得这么言情?!
印尼那帮小子都是拿生命在拍戏呐,近身搏斗看得人肾上腺激素急剧飙升,无论是作为主角还是跑龙套的,大伙的功夫不赖,这部分也包括他们的演技,不像国内靠一两个大咖撑起的片子,国外的大片里面的演员真的每个都在演戏!
没有替身不加特效,打得就是这么逼真!伊科.乌艾斯在开片没多久练沙包的镜头简直酷毙了!在房间里面的3P打斗个人觉得是全片的精华,你可以直接快进到这个镜头,2挑1,最后管子抹喉那酸爽呐。。。
看这种片不用太挑剔剧情,如果你真要较劲我也没办法,不过埃文斯的编剧能力也确实不差,你看这个是动作片,其实人家还反腐的,内核在那,不会low到那里去。
《突袭》影评(十):动作 暴力 犯罪
从半小时之后开始看的,看完我哭了,唯独想感叹中国动作片,一直以来我看不惯国外的动作片,即便是被冠以什么莱坞、什么戛纳奖项等等大片之名的片子,单单是喜欢国产动作片,再或者者就是说亚洲风的格斗动作片,我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作为一名忠实的动作电影迷,十多年来,这部电影是为数不多的能让我心里为之一振的片子,甚至可以去掉之一。再看看国内,抛开其他的不说,但看动作片,近几年哪有一部像样的电影,记忆中除了两年前的“叶问”让我当时震撼了一番,然后从原来看好甄子丹,变得更甚一步。后来那个精武英雄还可以吧。接着就期待再有更深刻的电影拍摄出来。就在正为赵甄合作而窃喜的时候,噩耗传来,失望一大片。没有人想过怎么能把自己的电影往更高的底部发展吗。
总之一句话,“突袭”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