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致亲爱的你》经典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6-08 20:4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致亲爱的你》经典观后感10篇

  《致亲爱的你》是一部由降旗康男执导,高仓健 / 田中裕子 / 佐藤浩市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致亲爱的你》观后感(一):回乡之旅

  阴阳相伴的回乡之旅

  ——看电影《致亲爱的你》

  题记:行行复行行,青山无尽穷。——《山头全集

  我在2013年5月25日星期六于大梦电影光谷店观赏了这部电影,的确收获颇丰,但是居然延迟到今天才影评可能感情已经没有看完时候那么充沛,其实看完电影当时,也有很多难于言说的妙处,恰恰是讨论之时,不同的观众提出了一些平凡琐细又耐人寻味细节,才让我发觉电影值得反复看看。

  电影当中频繁引用到种田山头火的腓句,在此之前,我孤陋寡闻,对此人全无印象,顶多听说过松尾芭蕉、清少纳言,再就是钱稻孙先生晚年翻译的古代日本诗歌《万叶集》,种田山头火的资料可见于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948214.htm#3

  电影情节是相当简单的,篇末也有若干悬念揭秘,但是也不是本片震撼看点。反倒是寻常饮水当中的相识相伴,最耐人寻味。

  简单说来,电影情节可以概括为一位丧偶的老狱卒(记不得角色名字,且用演员名字“高仓健”代替),突然收到妻子——洋子的遗书,拜托老公把她骨灰撒到故乡长崎平户薄香这个小渔镇的海面。这一路行走,他回味种种熟悉风景,于是触景生情,想起往昔琐细;也邂逅新鲜朋友,给他人生新的触动主线故事是回乡之旅,基本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副线故事既有种种男主角自己回忆,也有穿插进来的他人的故事。

  飘忽山水间,心闲水自甘

  高仓健在丧妻之初,本来连休假放弃,继续在监狱里面督促指导囚犯木工——他本人深入钻研过木工手艺,还考了技术工人职称

  如果不是妻子的遗言,他不会动身出发,甚至在出发之时,高仓健把辞职报告都给监狱长写好了。监狱长大为吃惊:“我们这里的木工活怎么能够离开你呢?你就当作丧葬休假好了。我是不会接受你的辞职的。”

  他无奈单独成行,面包车里面全部是他手工制作的适用于房车家具,里面吃穿用住都俱全。——想起这些他就不禁心酸,这房车旅行本来是计划与爱妻洋子一起在她病愈之后一起出行的。她却先走一步。

  高仓健无时无刻不在想她。她很有孩子气,喜欢吹动窗台前吊着的风铃。高仓健也喜欢她的笑颜和风铃的悦耳。回忆里面周边都是老照片的昏黄色调,唯独风铃与她是彩色。

  洋子笑着说“到了秋天了,风铃就该收起来了”

  高仓健上路了,在一个井水边,为自己取用纯净水时,一个先生(称之为北先生吧,因为是 北野武演的)和他谦让一番。后来继续上路,不曾想这位北先生也是独自开车长途旅行,高仓健初次上路,如何选择夜晚停驻车辆地方还没有经验,北先生给了他很多有益指教。相处了几天,北先生自称是一位中学老师老婆突发脑溢血死亡,生前老婆总是嫌弃他唠唠叨叨,现在他没有机会唠叨了,实在寂寞

  这两人也的确是同病相怜,不过还好两个人非常节制自己感情。种田山头火恰恰是从这位先生口里得知,哪怕就是高仓健初次听到这个诗人大名,还来不及一下子反应过来。

  北先生对比了松尾芭蕉与种田山头火的区别,前者是旅行,知道自己最终会回家;后者则是没有归处可去的流浪结合山头火的少年经历,他父亲对于家人极其薄情,母子相依为命母亲又不堪父亲的歧视而自杀,山头火很小就性格忧郁。后来漂泊终生都无法寻找幸福,最终遁入空门做了行脚僧和腓句诗人。他逝世于1940年。他的个人忧郁气质和日本当时的狂热集体主义气质当然是不融合的,他更是深深隐藏于当时的世界

  这两个老人初次分路前行晨曦,北先生悄悄在其车窗上挂了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山头火的诗歌集《草木塔》以及便笺“感谢旅途作伴”。

  不是铁器的捶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石头变成了美丽鹅卵石

  ——泰戈尔

  高仓健回忆起他曾经和洋子漫步海边,洋子随手捡起沙滩上的漂浮木,感慨“手感真好”,高仓健讲:“这是海浪反复冲刷的结果,人工做不出这样的效果。你说我们住海边好吗?”

  洋子:“你想安定下来?”

  高仓健:“我不想再做合约教官了,工作时间地点总在变化,我想安定下来。”

  【这里是我的小小一伙,似乎监狱里面才有 所谓“合约教官”,然后监狱里面的工作模式其实是最固定的。怎么会出现变化?这段对话让我费解

  高仓健能够与洋子结为连理实在 是缘分

  洋子以往常常到监狱做慰问演唱会,高仓健只能远远观看。其中间隔几年,洋子没有过来演出,这一年她过来了,悠然地唱了《星之歌》 星めぐりの歌

  大家还是尽力搜索原声听一听。

  蝎子红着眼

  雄鹰任翱翔

  蓝眼的小犬

  光蛇在蜿蜒

  猎户高声歌唱

  霜与露降临

  仙女的云朵

  形状如鱼嘴

  大熊足向北

  伸出五倍长

  小熊额前放

  北极星在此。

  高仓健非常感动,曲罢散场时候,跟到某便利超市给洋子女士招呼,却支支吾吾只有客套话。在洋子即将离开狱所,高仓健已经回身走了很远的时候,洋子突然又追过去。告诉高仓健,其实先前她每次过来演出都是为了一个特定的人,不是为了监狱整体。她很抱歉隐瞒了这么久。高仓健表示谅解。后来洋子才逐渐告知这个 特别犯人的细节。

  高仓健突然想起,某个犯人曾经突发急病身亡。监狱方面十分惋惜,这个人是做木工做神龛的高手。高仓健则无意发现这个犯人曾经收到很多亲手绘制的明信片,只是内容特别节制而简短。原来这些都是来自洋子给这个犯人的安慰

  【高仓健是否也因为喜欢洋子,渐渐开始学习木工,不再只是从事简单的押解犯人工作?洋子会唱歌会手绘作品,是个才女。高仓健是否为了接近她的心灵,于是自己就便学习了木工这门手艺?当然从电影的回忆片段,我也始终没有发现他们俩是如何最终走到一起结婚的。只是有他们一些共同的朋友对高仓健当年的结婚依旧表示惊讶,表示独身这么多年居然结婚了。】

  一位观众指出,他们貌似恩爱,但是还是有若干摩擦,比较显眼的是他们一次在一个喧闹的酒家对话。洋子说:我们相处这么多年,一直都是那么客气习惯于说“对不起,但……”你担心我不想要孩子,于是也一直没有要孩子,我们这么多年没有要孩子,现在想来也是遗憾

  在另外一个场景,高仓健在一个闹市区的木工器具店的橱窗里面看到了一些高级器具。想起生前,他也在这里看过。当时洋子察觉他心思“何不买下来?”

  “有些贵啊”

  “喜欢就买下来好了。”

  “我怕买下来,配不上我”高仓健说完生气起身走了。

  洋子依旧是和颜悦色

  【先前高仓健一直犹豫是否要换工作,毕竟他在监狱已经学会了木工的手艺,且有高级证书。但是这体制是这么安稳,为何要在外漂泊?我推测高仓健想,如果买了好工具,会不会从此走上了职业木匠道路,离开了当下的环境。这样剧烈的变化,他还一时接受不了。买工具是其次,关键是由此可能让自己人生走入了不同的轨迹。】

  未完待续

  二〇一三年五月三十日星期四22:50

  《致亲爱的你》观后感(二):致 亲爱的你

  没有什么声音,比错过季节的风铃声悲伤了。二十几岁的年纪大概是理解不了那种中老年的困顿

  可是,现在的人生啊,大约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停滞了吧。也许,有人会说,二十几的年纪不正好在奋斗吗。那,为的是什么呢?二十几岁的时候,离开了学校,周围的人会告诉你,嗨,接下来的路,你该是这般走:有一份稳定薪水不错的拿得出手的工作,有一辆配置不错的款式挺好的开得出去的车子,有一套遮风挡雨装修还行的房子。这些都有了,那么你就该找一个与之相配的女子或者男子,然后孕育一个新的生命重复你们来时的路。

  二十几岁的时候,斗志也好,激情也罢,正在一点一点的被时间吞噬。就好像那监狱里的岁月,本该流动的时间却是停止的。我们以同样的节奏重复同样的动作,连表情都是嘴角微扬15°一般的标准。不管是预备进来抑或将要出去,我们都是在围城里徘徊迂回。区别大概在于,从一个围城进了另一个围城。不幸一点的,进的是一个中国式的房子,一进又一进院落

  拔草行行复行行,此身犹在青山中。

  感情也是如此。年少的时候,大抵都是相信永恒的。也愿意说些关于永远的话。那些感情其实很纯粹喜欢你,所以要和你在一起。一起看书,一起吃饭,一起逛街。看你看过的风景,走你走过的路。只是,这样纯粹的感情十之八九不得善终。因为太纯粹了。看得都叫人心碎。那之后的感情,是痛定思痛之后的考量。爱不爱在这个时候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适不适生活才是最关键的。此时,若是遇见一个你爱他(她),正好他(她)也恋着你的人,并且你们身后的家庭事业,生活都合适,那么真是上天厚爱了。这样的厚爱,让人心甘情愿的收起微张的羽翼

  人这一生,就是想要在哪里安定下来过悠闲的生活,找一个人生的归宿地。只不过,有些人很幸运,在最初的最初就到达了那个地方。而有些人,却是穷其一生也未曾找到那个地方。未曾找到那个人,那个点亮你心灯的人。

  十几岁之前,从未考虑过从哪来往哪去,因为,心里那盏灯是父母细心呵护着,长明长亮。十几岁之后,有风有雨有雾,那盏灯摇曳不定忽明忽暗,却也开始拒绝父母的庇佑。遇见过此男彼女,灯亦是亮了又灭。此后长长的岁月,那盏灯终是未曾亮起。时光停止。

  一只误入的小鸟,一首误会的《星之歌》,一个孤寂灵魂。她告诉你,是你点亮了她心里的灯。之于你,又何尝不是呢。没遇到之前,所有人都以为你会单身一辈子。你的生活里除了木工就是技术指导,就连作品完成之后的试用都必须保持沉默欢呼雀跃只能埋放在心中。一道又一道的铁门,一个又一个的枷锁,将你困在时间的原处。即使遇见那个点灯的人,你还是不懂吧。所以你会说,你用这个太奢侈了。人啊,都是在失去以后,才会意识到它的价值困惑理所当然。撒入海中的骨灰,好似纷飞的蝶,好似指引的星。

  你知道流浪和旅行的区别吗?

  区别在于有没有目的地

  你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流浪。你的时间是停止的,即使是不停的工作调动,你也只是重复一样日子。她为你开了一扇窗,风过处有清脆的铃声。

  她与你的别离,让你踏上了旅行。一次有目的地的旅行。1200公里的路程,从富山到长崎县平户市的薄香。同样丧偶的退休教师全国跑的乌贼饭销售员,开着小餐馆母女。遇见那么多人,看过那么多风景,你却一直孤独

  一小时三十分,你独自站在监狱的长廊里,回首处是紧锁的门。前方是微光。旅行的另一个意义,在于有能回去的地方。而那个能回去的地方,从现在开始找不就好了。

  このみちや

  いくたりゆきし

  ねれはけふゆく

  種田山頭火

  岁月那么长,困在时间里你,何时才能遇见完整的自己。从此刻出发,流浪也好,旅行也好,人生的意义不就在于寻找吗?走那么远的路,见那么多的人,只为与你相遇。而你,却是另一个自己。

  《致亲爱的你》观后感(三):流浪与旅行的区别,不仅在于有没有目的地,更在于你有没有地方可以回去

  高仓健老了,不同于我在《流星之绊》中惊讶的发现那最终下跪的警察就是昔日的三浦友和,他在我心中是一点点变老的。

  北野武老爷子也老了,但依然霸气十足。曾经的“阿信”田中裕子老了,已然和蔼可亲,至于草剪刚同学,咳咳,出现情景的好喜感~

  电影中出现的场景很理想化,为陌生人帮忙,和陌生人一路同行,平平淡淡,岁月静好。唯一一点点的波折也就是北野武半夜从房车中露出头来注视着高仓健车的镜头了。而这唯一的反面角色,在剧中也只不过是一场意外地相遇,似乎还透露着些人性美好

  其实电影中那女主角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深究起来是可以被街道大爷大妈脊梁八卦没完没了的。洋子因为爱人在狱中便常常去慰问演出,但是爱人最后没等到获得自由就死在了监狱。反而是一直看着洋子表演的狱警爱上了她,俩人最终结婚。以至于当我开始看到洋子写给男主的遗书与她写给曾经爱人的明信片上有相同图案时,心里还别扭了好久,倒是男主的态度,让我觉得自己好龌龊猥琐啊~~~

  电影的主题是人生与旅途。我倒觉得,电影中已经默认的、淡淡的、一直透露出的人性的美好、信任,反而更让人深有感触

  题外话:

  一直都认为日本与中国有太多的相似,不论是价值观还是传统文化,也就是因为泰国相似才导致了当双方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时便会产生激烈的冲突——就好像相同性格的人只适合做朋友而非恋人,互补的情侣反而长久一样(好虐恋……)

  与其说去学习欧洲或好莱坞的电影,我觉得中国电影人大不如直接向这位一衣带水的虐恋邻居去好好学习一下。电影最重要的不是制作,不是金钱,而是诚意。

  我一直以来评判一部电影的标注那很简单——诚意。制作者总想着用宣传或者是吸引人的绯闻、噱头去吸引观众,其实观众——当然包括中国观众,是很清楚的,什么是噱头,什么使真正值得票价的好电影。

  《致亲爱的你》观后感(四):阴阳相伴的回乡之旅

  阴阳相伴的回乡之旅

  ——看电影《致亲爱的你》

  题记:行行复行行,青山无尽穷。——《山头火全集》

  我在2013年5月25日星期六于大梦电影光谷店观赏了这部电影,的确收获颇丰,但是居然延迟到今天才写影评,可能感情已经没有看完时候那么充沛,其实看完电影当时,也有很多难于言说的妙处,恰恰是讨论之时,不同的观众提出了一些平凡琐细又耐人寻味的细节,才让我发觉电影值得反复看看。

  电影当中频繁引用到种田山头火的腓句,在此之前,我孤陋寡闻,对此人全无印象,顶多听说过松尾芭蕉、清少纳言,再就是钱稻孙先生晚年翻译的古代日本诗歌《万叶集》,种田山头火的资料可见于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948214.htm#3

  电影情节是相当简单的,篇末也有若干悬念揭秘,但是也不是本片震撼的看点。反倒是寻常饮水当中的相识相伴,最耐人寻味。

  简单说来,电影情节可以概括为一位丧偶的老狱卒(记不得角色名字,且用演员名字“高仓健”代替),突然收到妻子——洋子的遗书,拜托老公把她骨灰撒到故乡长崎平户薄香这个小渔镇的海面。这一路行走,他回味种种熟悉风景,于是触景生情,想起往昔琐细;也邂逅新鲜朋友,给他人生新的触动。主线故事是回乡之旅,基本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副线故事既有种种男主角自己的回忆,也有穿插进来的他人的故事。

  飘忽山水间,心闲水自甘

  高仓健在丧妻之初,本来连休假都放弃,继续在监狱里面督促指导囚犯做木工——他本人深入钻研过木工手艺,还考了技术工人职称。

  如果不是妻子的遗言,他不会动身出发,甚至在出发之时,高仓健把辞职报告都给监狱长写好了。监狱长大为吃惊:“我们这里的木工活怎么能够离开你呢?你就当作丧葬休假好了。我是不会接受你的辞职的。”

  他无奈单独成行,面包车里面全部是他手工制作的适用于房车家具,里面吃穿用住都俱全。——想起这些他就不禁心酸,这房车旅行本来是计划与爱妻洋子一起在她病愈之后一起出行的。她却先走一步。

  高仓健无时无刻不在想她。她很有孩子气,喜欢吹动窗台前吊着的风铃。高仓健也喜欢她的笑颜和风铃的悦耳。回忆里面周边都是老照片的昏黄色调,唯独风铃与她是彩色。

  洋子笑着说“到了秋天了,风铃就该收起来了”

  高仓健上路了,在一个井水边,为自己取用纯净水时,一个先生(称之为北先生吧,因为是 北野武演的)和他谦让一番。后来继续上路,不曾想这位北先生也是独自开车长途旅行,高仓健初次上路,如何选择夜晚停驻车辆的地方还没有经验,北先生给了他很多有益指教。相处了几天,北先生自称是一位中学老师,老婆突发脑溢血死亡,生前老婆总是嫌弃他唠唠叨叨,现在他没有机会唠叨了,实在寂寞。

  这两人也的确是同病相怜,不过还好两个人非常节制自己感情。种田山头火恰恰是从这位先生口里得知,哪怕就是高仓健初次听到这个诗人大名,还来不及一下子反应过来。

  北先生对比了松尾芭蕉与种田山头火的区别,前者是旅行,知道自己最终会回家;后者则是没有归处可去的流浪,结合山头火的少年经历,他父亲对于家人极其薄情,母子相依为命,母亲又不堪父亲的歧视而自杀,山头火很小就性格忧郁。后来漂泊终生都无法寻找幸福,最终遁入空门做了行脚僧和腓句诗人。他逝世于1940年。他的个人忧郁气质和日本当时的狂热集体主义气质当然是不融合的,他更是深深隐藏于当时的世界。

  这两个老人初次分路前行的晨曦,北先生悄悄在其车窗上挂了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山头火的诗歌集《草木塔》以及便笺“感谢旅途作伴”。

  不是铁器的捶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头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

  ——泰戈尔

  高仓健回忆起他曾经和洋子漫步海边,洋子随手捡起沙滩上的漂浮木,感慨“手感真好”,高仓健讲:“这是海浪反复冲刷的结果,人工做不出这样的效果。你说我们住海边好吗?”

  洋子:“你想安定下来?”

  高仓健:“我不想再做合约教官了,工作时间地点总在变化,我想安定下来。”

  【这里是我的小小一伙,似乎监狱里面才有 所谓“合约教官”,然后监狱里面的工作模式其实是最固定的。怎么会出现变化?这段对话让我费解】

  高仓健能够与洋子结为连理实在 是缘分。

  洋子以往常常到监狱做慰问演唱会,高仓健只能远远观看。其中间隔几年,洋子没有过来演出,这一年她过来了,悠然地唱了《星之歌》 星めぐりの歌

  大家还是尽力搜索原声听一听。

  蝎子红着眼

  雄鹰任翱翔

  蓝眼的小犬

  光蛇在蜿蜒

  猎户高声歌唱

  霜与露降临

  仙女的云朵

  形状如鱼嘴

  大熊足向北

  伸出五倍长

  小熊额前放

  北极星在此。

  高仓健非常感动,曲罢散场时候,跟到某便利超市给洋子女士打招呼,却支支吾吾只有客套话。在洋子即将离开狱所,高仓健已经回身走了很远的时候,洋子突然又追过去。告诉高仓健,其实先前她每次过来演出都是为了一个特定的人,不是为了监狱整体。她很抱歉隐瞒了这么久。高仓健表示谅解。后来洋子才逐渐告知这个 特别犯人的细节。

  高仓健突然想起,某个犯人曾经突发急病身亡。监狱方面十分惋惜,这个人是做木工做神龛的高手。高仓健则无意发现这个犯人曾经收到很多亲手绘制的明信片,只是内容特别节制而简短。原来这些都是来自洋子给这个犯人的安慰。

  【高仓健是否也因为喜欢洋子,渐渐开始学习木工,不再只是从事简单的押解犯人工作?洋子会唱歌会手绘作品,是个才女。高仓健是否为了接近她的心灵,于是自己就便学习了木工这门手艺?当然从电影的回忆片段,我也始终没有发现他们俩是如何最终走到一起结婚的。只是有他们一些共同的朋友对高仓健当年的结婚依旧表示惊讶,表示独身这么多年居然结婚了。】

  一位观众指出,他们貌似恩爱,但是还是有若干摩擦,比较显眼的是他们一次在一个喧闹的酒家对话。洋子说:我们相处这么多年,一直都是那么客气,习惯于说“对不起,但……”你担心我不想要孩子,于是也一直没有要孩子,我们这么多年没有要孩子,现在想来也是遗憾。

  在另外一个场景,高仓健在一个闹市区的木工器具店的橱窗里面看到了一些高级器具。想起生前,他也在这里看过。当时洋子察觉他心思“何不买下来?”

  “有些贵啊”

  “喜欢就买下来好了。”

  “我怕买下来,配不上我”高仓健说完生气起身走了。

  洋子依旧是和颜悦色。

  【先前高仓健一直犹豫是否要换工作,毕竟他在监狱已经学会了木工的手艺,且有高级证书。但是这体制是这么安稳,为何要在外漂泊?我推测高仓健想,如果买了好工具,会不会从此走上了职业木匠的道路,离开了当下的环境。这样剧烈的变化,他还一时接受不了。买工具是其次,关键是由此可能让自己人生走入了不同的轨迹。】

  未完待续

  二〇一三年五月三十日星期四22:50

  《致亲爱的你》观后感(五):观后感

  最早耳闻高仓健先生的是他的追捕,只是耳闻并不了解其为何人,后来看到先生出演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觉得其是一个善良 孤独懂得感恩的老人,亦无其他感想,致亲爱的你是我自以为懂点事以来看的高仓健先生的第一部作品,说一下自己一点粗浅的感想和判断,先生是一个坚强 自律 感恩 愿意牺牲自己去帮助别人的人,历尽生活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先生眼中的寂寞正是因为自己经历的太多,对别人的通透,对自己的高要求和自己内心的纯粹以及对人性的失落,很难找到同行的同伴,能够安慰别人却劝服不了自己忘记过往,医者难自医.剧中先生与妻子亦情人亦友人,一生之中,人近黄昏,发现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自己的归宿,相守相伴,相互取暖.妻子癌症离去,孤独的人又重回寂寞.妻子离去后给自己留下两封信.第一封信是要先生把自己的骨灰撒入故乡的大海,第二封是永别了.作为自己挚爱的人是多么的心痛,“我算是什么?”自己作为归宿的人,她的归宿是故乡,离去便是永别便是相忘,相处的日子是真实的吗?这个我最爱的女人把我当做什么?剧中先生把骨灰撒向大海的旅途中遇到了因努力工作长期不在妻子身边被妻子背叛的鱿鱼部长,和为了让家人过上好一点的生活假装在海难中丧生的渔夫,渔夫亦有乏味 劳累 生活的疲惫和对自己责任的逃避,丧失了面对自己和现实的勇气(自己何尝不是),先生通过旅途所见到的人与事和自己的感悟明白了妻子的用意,不是不爱,而是爱的深,愿意让自己挚爱的人痛恨 鄙视 遗忘 离开已逝去的自己,重新找到自我 找到归宿.(爱是牺牲 是成全)剧中前段先生愿意放弃自己的归宿,成全妻子让她回到自己的归宿,后段理解的妻子的用意也能够愿意牺牲自己,遗忘妻子让自己重新开始,重新寻找自己的归宿.痛与爱太深时又怎么用言语表达,孤独 纯粹 坚守内心的人又是怎可能那么容易放下那样解脱,假使能那先生便不是先生,归宿亦不是归宿.看完电影回到自己,茫茫人海,漫漫人生,遇到了自己的知己,自己的归宿.她却走在人生了前面,错的时间 地点遇到了对的人,想爱不敢爱,自私与成全都有,放手很痛,却是对的,爱未到深处,其味却已深,已是甘苦参半,愈久愈痛,短痛好过长痛.她如天上的金凰,我如地上的土狗,土狗有幸能够看一眼凤凰已是足够,土狗无翅,凤凰要陪土狗就要扯掉羽毛折断翅膀变成了山鸡,土狗死都不肯,万死不肯,此生缘分来生再续.相信凤凰一定会找到她的真龙 她的归宿,来陪伴 守护 温暖她的一生的.最后希望渔夫能够有勇气和智慧回到家人身边,重新找回自己的归宿.最后也希望自己对人对事能够真诚与智慧相伴.给不了别人的便不去许诺 不去打扰.

  2016.6.20 刘洋

  《致亲爱的你》观后感(六):温暖的致意

  日本,是个奇怪的地方,它既能产生三池崇史般极致暴力的作品,也能有岩井俊二般清新细腻的电影。在两者的中间地带,更是汇聚了大量出色的日本影人。

  本片的节奏控制虽不如前段时间看的 《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但是以夫妻亲情为主线的故事,仍然能打动很多人。

  片中,北野武不改搞怪本色,客串的熟读俳句的语文老师,真实身份却让人啼笑皆非;高仓健比参演张艺谋时的《千里走单骑》更老迈了几分,但是情感在内心的涌动并没有丝毫减弱。年轻时候的硬朗如今更多投射在表情、眼神,以及垂暮的背影和侧影之中。

  这是一部温暖的电影,温暖在于重逢父母年轻时疯狂追剧的男主角,温暖也在于被歌声浸润的几乎没有波澜的爱情。

  《致亲爱的你》观后感(七):很親近卻又很疏離

  高倉健著名的《鐵道員》我沒看過。田中裕子最初是在《阿信》看到她。兩個人演出的這部電影,將死亡、遺忘、生命的前進,描寫得既深刻,卻不煽情。

  日本人拍死亡,都含著一點點日本人的內斂,或人與人之間隔著的一點點距離,很親近卻又很疏離。男主角自始至終沒有掉下一滴眼淚,但每每沈思的時候,會讓人看見一點悲傷、不解、不捨和道別。

  死去的妻子在飄雪的夜晚,帶著醉意,將手放在胸前,說著:「你在我這裡亮著」,妻子死後,為了完成將妻子的骨灰撒向家鄉的大海,先生開著車,經過1200公里來到妻子的家鄉。沒有太多的劇情、對白,沒有太多說明白的話語,藉由旅程和回憶的畫面,讓這部電影流著濃密的情感(緒)。

  音樂很好聽,電影很好看,日本的橋很漂亮。不過我想不同年齡的人看來,感觸也不會一樣!

  《致亲爱的你》观后感(八):『致 亲爱的你。』

  上一次看高仓健的电影貌似是老谋子的《千里走单骑》,印象中的高仓健永远是《追捕》和《幸福的黄手帕》中的资深帅哥形象,到《千》完全是个老人的形象了,这次的《致亲爱的你》中是则是老年丧偶的鳏夫仓岛英二,记忆中,妻子吹风铃的声音是那么清晰的在耳边,可如今两人却阴阳两隔。

  朴实温情打动人的电影,这是温暖的感情传递。因妻子离世而踏上由北向南的自驾游,望更了解妻子生前的想法。高仓健平淡的演绎出老爷子对妻子的深情,这部公路片里有很多大牌客串,面瘫的北野武,乐观积极的草剪刚,热心的绫濑遥...

  对几个细节记忆犹新,一个是仓岛记忆中妻子的笑容和好听的风铃声,妻子总是说,“没有什么声音,比错过季节的风铃声更悲伤了”,所以,到了秋天就要将风铃摘下来。就好像是一个人,错过了对的时间,错过了对的人,最后想竭尽全力去弥补,可是那已经成为一种遗憾了…

  另一个细节让我动容的就是仓岛抛洒骨灰的那段。在我固有的思维里,影视作品中但凡有这样的情节,都是抓出骨灰来,洋洋洒洒的抛到海里,随风而逝…可是高仓健的表演却让我对他有敬畏的心情,他蹲在船边,轻轻抓出一把骨灰,慢慢的洒在海面上,静静地看着它们沉在海中,那细细的粉末在水中闪着光,妻子的灵魂好像也得到了慰藉。

  通过这次完成妻子最后遗愿的自驾游,仓岛还有自己的路要走,“漫漫人生路,行行复行行。今日吾亦往,从走此间路。” 他领悟了妻子信中的含义,为什么一句再见,要大费周折来获取,为什么在生前不说这一句话呢。他说,“我现在知道我妻子的信里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她想告诉我。我的人生是属于我自己的。”

  .s. 走你走过的路,看你看过的风景,沉重的感情弥留于心,清浅的幸福还要继续。

  《致亲爱的你》观后感(九):有纪念意义的电影

  这部片子更多的是其附加意义,而非电影本身的精彩程度或者深刻程度,所以我给出3颗星。发现自己是第一次看高仓健的电影,这个让几十年前的中国少女痴迷的男人,竟然在剧中如此蹉跎和低调,没想到这是我认识他的第一步,竟也是他在影视界的最后一步。说是附加意义正是在此,他在剧中通过丧偶之旅所感所悟也给出了平凡人生的启示,最后镜头持续地拍他走在一个桥上,走向远方,正如他的生命走向了另一个地方另一个阶段。没有多少人能在自己的演艺生涯画上一个这么圆满的句号,而他以一个这么低调的方式做到了。他深沉谦卑的表情和眼中的睿智着实让人佩服,也懂了那个因他而轰动的时代。相比较而言,北野武是完全没有演技的,记得《菊次郎的夏天》里,他那惟妙惟肖的粗野2b形象,绝对是那个人物的最好诠释,现在才发现他就是这样一如既往的风格,包括他嘴角和眼角的抽动,都让人觉得永远是那个不着调的小混混,从而有点儿厌恶。平淡的视角和慢速的拍摄方式显然是日本当代电影的一个主要方式,山歌般悠长的旋律充斥其中,但是电影中还是有些太过突兀的东西,破坏了宁静和平和,比如对话中突然出现的哲理等。

  《致亲爱的你》观后感(十):风吹哪页读哪页

  风吹哪页读哪页——至亲爱的你

  与一个人相爱最为困难的,就是你几乎不可能读到对方的全部。朝朝暮暮,你其实与之相处的不过还是一个陌生人。也许有一天你会读到那个陌生的地方,也许,你才可以说你爱她。

  电影开始于一个奇怪的委托:妻子洋子生前寄来的绘信,叮嘱丈夫将自己的骨灰撒在故乡长崎薄香的海里。

  这里就开始出现第一个相信:妻子坚信丈夫一定会完成自己的嘱托,因为对方这本书已经早已烂熟于心。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丈夫开着本来准备环游世界的小车,带着妻子的骨灰上路了。

  日本是一个很喜欢强调漫无目的的国家。开始一个旅程,或者结束一段感情,他们都比较喜欢无疾而终,无因无果。如果仅仅是为了完成抵达这个目的,何至于千里走单骑,何须路上“行行复行行”。

  这是一个蓄意拖延的旅程,丈夫在路上遇见了很多别的人,意外地从他们身上,重新开始,或者说第一次认真翻阅妻子这本书:“重走此间路”,何止漫漫人生。

  他首先遇到了一个很能说话的人。他是那种宁愿在车间里埋头苦干也希望能够逃避说话的人,可是面对这个自来熟的语文老师他开始迟疑。看着对方滔滔不绝地引经据典,他也许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过于寡言少语,有很多话就如此压在心底,也许早一点说出来会让她走得更高兴些。

  然后他又被莫名其妙地拉了短工。他吃不准对方的热情是有何而来的,又或者孤独太久了,他需要做些事情来冲淡自己都羞于启齿的忧伤。然后他被告知妻子的故乡,也就是此行的终点是一个好地方。他看着那个陌生男人的眼睛,一言不发。

  再散漫的旅途都将会有终点。大风大雨,到处都是拒绝的声音。他自然不会作罢,但是他还是开始发愁。结果大风大雨总是会过去,原先拒绝的人也开始友好地将他送出大海。

  波涛汹涌,妻子幼年唱歌的照片,妻子初遇时候的惊艳,妻子临终时对他的关切,都慢慢水宽无痕。

  他拿着别人托付的照片去给那个偶遇的男人:我不知道任何事情,我知道有个女孩在一直等待她的父亲,明天将要出嫁。

  电影给出了很多事情的结果,包括他也完成了妻子的最后嘱托。

  于是乎那本书可以合上了吗?清风拂面,也许下一次读另外一页。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致亲爱的你》经典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