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团血战到底》是一部由李舒执导,陶泽如 / 贾一平 / 崔波主演的一部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川军团血战到底》观后感(一):四川人,好样的
在抗战片中吧,不算优秀,但是有些镜头确实是挺震撼的,例如出征时的那句,川军,雄起;李猫被炸了眼睛之后说的那句,妈的龟儿子,老子喝你们拼了。
在里面可以窥探到四川人的一些个性,安逸,血腥,坚强,无与伦比的恋家护家等等。后来去查了一些川军的资料,300W人出川,不论后人关于川军素质等评论,单凭这个数字,足以让所有国人都竖起拇指。后来还有一些口号,不灭倭奴,誓不回川。男儿立志出夔关,不灭倭奴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有青山。这些,都是在一些抗战片中难得见得到,让我们为之动容的。
我是一个浙江人,没有参过军,但是却不得不在这里,向川军,还有所有生活在四川的川人,致敬。
但是唯一美中不住的就是为何一定要和共产党还有八路联系到一起,国难当头了,还什么为老乡挑水砍柴,和老乡一起迁移,要和老乡一起共生死等等,国家都要灭亡了,该干嘛就该干嘛,该突围的时候还是要突围的。说好听点,这样的行径叫做有情义,军民一家,说难听点,就是愚忠,是迂腐,是变相的误国。
《川军团血战到底》观后感(二):呃.....果然国产的战争片都是一如既往的烂.....不过这部片在烂上面又有了新的突破....
首先是感觉,这里面的几个主角就是一群SB,特别是看到伏击日军少将那段,孙和让大刀队提前冲上去送死,美其名曰是看他们有没有杀鬼子的勇气......里面的几个主角,打仗一点战略战术都没有,无组织无纪律......好吧,我只能说,如果编剧就是想要塑造一种川军都是SB的形象,那他确实很成功......
还有里面的剧情设计.....很多时候设计出来本来应该很感人的剧情,可我看了就是没有感动的欲望.....只觉得那些人都好做作....莫非是因为说的川普?我觉得兴许直接说四川话效果还好点....非要整点川普....
其次,战争场面上面,川军出川第一仗,协助晋绥军防守阵地的时候,刚到就遇到鬼子已经把阵地占领了,然后一群人呐喊着站成一排,一阵噼里啪啦,就把鬼子干掉了.....真TM要多假有多假.....站成那样不就是给小鬼子当活靶子么?居然还一个都没有死.....这个BUG几乎在中国所有的战争片里面都有,已经被各种骂了,为什么这一个个导演都没有一点吸取教训的意思呢?里面的各种炸药效果也很烂.....就这个也敢称大场面?还自称有《血战太平洋》的特效处理团队,场面绝对震撼,呃,恕我眼拙,还真没有看出来.....
《川军团血战到底》观后感(三):那些反映抗战的剧们
昨天一口气看了一半《川军团血战到底》,觉得这部剧虽然在情节设置上有些问题,但仍然比以前的国产抗日战争影视剧有了很大的进步。进步在对历史和战争的意识和态度上。我小研究了一下,国产战争影视剧的模式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第一:全国只有八路军、新四军抗日,延安毛 大爷地图上画,手一挥,没有革命军队攻不下的碉堡,打不下的城池。其余国 军都是反 动派,要么自私自利,要么跟日本人勾结。
当然可以理解,咱党虽然上台了,可是底气不足。过了几十年了,还在玩命儿踩政治老对手,生怕死灰复燃,民众对自己不认同。所以不恶心死对手不算完。那个时候的影视剧,角色都是脸谱化的。革 命 战士都很英勇,一个个眉清目秀、英武神气。他们有时也会犯错误,但犯的错误一般都是那种“我杀了2个敌人,夺了一把手枪,但没有组织纪律,没请示没汇报”的那种批评式的自夸。就是叛徒、反 动派极其猥琐,总是会有那种一眼就看出来的很愚蠢的狡诈(貌似很拗口哈)。敌人完全是弱智,士气超级弱。除了欺负老百姓、狂笑、喝酒花姑娘之外,其他啥都不会。英勇的战士一打一个准儿,恨不得一颗子弹打死5个敌人。还非常敏感的一律取消了帽子上的青天 白日军徽。只留下两个纽扣。
这样的影视剧我就不列举了,以前的那些革 命老电影都是这样的。
第二:为了统 战的需要,抗日的军队多了。有少部分国军也抗日,但是屡打败仗,还不时给我们来些小动作,完全就是为了衬托我军的英勇善战。我军一定是抗战主力,一定是咱们党领导了全国人民的抗战(这一条,到今天还在鬼扯)。日本人有了改进了,不那么愚蠢弱智了,当然只是相对于以前而言。冲锋依然是密集队形冲锋,遇到我军打了几枪就吓得狼狈逃窜。然后敌人还有那种自以为很聪明的弱智办法。党领导的军队也有改进了,队伍里出了思想不正确,意志不坚定的人。其余的都一样。在帽徽上,咱们八路军新四军仍然很统一,没有带青天 白日帽徽。以和国 军相区分。
这样的影视剧很多很多,到现在这样的影视剧都比比皆是。
第三:开始有限的正视史实,国 军开始有了正面的形象了。国 军也有铁血的军人,保家卫国的将士。日本人开始变得正常了,理智了。不那么愚蠢了。我军人物的性格不再那么脸谱化,出现了非典型性格人物,代表人物就是《亮剑》里面的李云龙。国 军和共军也开始有了交集。日本人有了谋略,有了性格。但咱们的戴帽问题依然如故。国 共是死敌,咱们党也绝不承认当年是老蒋的手下。咱们党到今天依然坚持是领导抗战的,要承认当年能名正言顺开国际大会的国家元首是多么不耻的事情。
代表作品就是《亮剑》,但亮剑不是近几年的影视剧里最好。
第四:国 军里面有出类拔萃的军人了,他们勇于厮杀,甚至不惜生命。他们作战意志坚定,也能总是打胜仗。咱们军队里面开始有了败类和政治 狂热分子,这样的政治狂热分子拿着一纸理论和一个命令就能在部队里兴风作浪,滥杀滥捕,搞红色 恐怖(实际上据史料统计,当年的无产阶级部队里面,这样的人很普遍。很多优秀的将士都是死在了这种政治屠杀里面)但是他们是军事低能儿。军事主官的政治觉悟高,一心只考虑作战的事情。他们有缺点,但是正派,优秀。
代表作品《历史的天空》(历史的天空里,姜大牙也是一个非典型性格的人。比李云龙这个人物更加鲜活。国 军将士描写的可歌可泣。所以这部电视剧虽然获了一等奖,但并没有像亮剑一样得到更多的推广)
第五:国 军开始作为了主角,他们有各式各样的人。可能对国家、对民族的理论意识不高,但是战场和平民的死亡能带给他们教育,让他们坚定的对日作战。国 军开始被人民所拥护。弱化了党在当时的领导能力,我党部队甚至变为配角。说实话,整个抗日战争,我压根就没看出咱们军队什么时候成为过主角。最为称道的是平型关只是忻口会战的一次小战役。其他的绝大多数战斗就是偷袭+游击。没有像样的大仗。对此《川军团血战到底》里面第一次对此加以说明。那位胖胖的司令对李德明说:“八路军可以打游击战,打不赢就撤。但咱们不行。咱们是国家的主力军,是象征国家的精神和士气的。所以我们死伤再多,也不能放弃一座城市。最后最为可喜的是,恢复了当年正确的服饰:帽子上有青天白日徽,下面两个纽扣。
代表作品《川军团血战到底》、《我的团长我的团》等等。
虽然有了提高,可是国内的影视剧依然比不上国外描写战争的影视剧。就算《我的团长我的团》这样的电视剧也无法同美国的《太平洋战争》、《兄弟连》相比。我的这个无法相比不是从投资和技术上的,而是他们对待战争对待历史的态度,以及他们的编剧水平。
当然国内不是没有这样的电影,有。八十年代的《血战台儿庄》,去年的《喋血孤城》就很好。如果严格算起来,他们应该是最为真实反映当年抗战情形的电影,没有意淫,没有美化。真正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和中国军人的悲壮。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意识,意识是国家有意而为之。一定要强调政治。不然,会死的。
《川军团血战到底》观后感(四):除掉中国抗战片都无法避免的缺点,这还是一部十分值得看的电视剧,尤其前面和结局
近些天看完了《血战到底》,和其他抗战电视剧来相比,这还是进步很大的,当然有些缺点是不可避免的,连《中国远征军》都要扯上某组织的事情,片子的主角的媳妇是个地下党总说些大话空话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且片子还有个女主角,应该说是本剧极大败笔,作用只是为了拖沓剧情。现在版本的《血战到底》有33集,中国电视的想赚钱必须长的现状是完全无法缩短的,不过本剧如果有15集的,将会是一部很好的电视剧,如果是一部电影,则完全可以拍成德国版《斯大林格勒》似的经典。
即便有拖沓的剧情,无所不能的某组织,即便高级军官依旧没有军事常识,低级军官和士兵不懂战术队形,营长都是机枪兵,即便敌人来之前还要有十分钟对话,这仍然是一部成功的电影。每个主角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而且片子基本像《兄弟连》一样对很多配角进行了主角化处理,是片子最为成功的部分了。每个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人,而子弹也不再长眼睛了,主角也可以是一枪打死的,而正因为这样,才让人为角色的离去而印象深刻。
片子不再像其他电视剧一样是一部英雄主义传记,而基本仅仅是小兵之间的故事,在主角当排长的时候是本剧最精彩的部分,因为几乎每个人都不再是只会去死的配角了,到后来当了营长基本还都是排长作风就显得大煞风景了,还不如一直拍一个拍的故事——事实上很多优秀的战争片都将人物塑造在排以下。只有拍个人的故事,才能打动观众。而且因为敌人不再是纯傻逼,所以也不像其他一些抗战电视剧洋溢着喜悦和胜利的欢欣,全剧的主气氛并不乐观甚至是相当悲观的,武器不如人,装备不如人,确实打不过,靠得只是官兵们英勇无畏的勇气——即使这样,也一直在失败。他们全部牺牲换来的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他们自己也没能看到。
很多人打仗是为了赶走小鬼子回家做自己想做的各种事情,对于从1931年就开始抗战的中国来说,这种想法是如此的漫长,8年或许不是很久,但是就是很多人的一生。电视剧只讲了八个月的故事,就寄托着普通官兵们这么多天真美好的想法,试想八年,不知道这些人能不能有一个人获取实现自己的夙愿。这是漫长无止境的战争,是无论《兄弟连》《拯救大兵瑞恩》等等片子的作者们永远所不能理解的,他们是有希望的作战,中国这些连国家地图都不知道的兵痞们也永远不能体会到有希望的作战是什么,他们在各方面劣势中勇敢地战斗,甚至不问结果。
据说八年抗战四川官兵有67万人伤亡,据说曾经成都有过一个川军士兵的雕像,背着草帽,穿着短裤草鞋,穿着单衣,带着一杆步枪,据说这就是当年四川军人的真实写照。这个雕像在解放后被捣毁,这却是真的。
有人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只是被拍毁了。其实若论抗日战争,中国有惨烈的消耗战,荡气回肠的歼灭战,有代价高昂的胜利,也有溃不成军的失败,什么题材都可以拍成经典,但是现在这种形式,能拍成本片这样,也是值得赞扬了。
《川军团血战到底》观后感(五):向所有为了中华民族之解放,而不怕牺牲的先烈先贤致敬!
向所有为了中华民族之解放,而不怕牺牲的先烈先贤致敬!
发展到今天,说实话,既然人类文明进步了,国人思想进步了!就应该给历史一种客观、真实的记录,不论在当时,其是军阀、土匪、山贼还是共产党,只要其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流血牺牲了,这段功绩就是值得人们铭记和歌颂的!这种功绩是先人用鲜血所书写的,不分地域,不论是四川人、东北人、北方人、南方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中国人”,
那些在各种网站评论里胡乱叫嚣的人,先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对不对得起先烈先贤们流血牺牲打下的江山,再来乱说吧!就现在很多人的所作所为实在对不起先烈们的牺牲,包括有时候的我自己!落后就要挨打,它不只发生在历史上,也可能发生在以后,都自己好好想想吧!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74周年,像先人致敬,默哀!
《川军团血战到底》观后感(六):在这个和平年代,请记住那些先烈
《血战到底》,这部片子和《永不磨灭的番号》、《雪豹》、《中国兄弟连》、《亮剑》等媲美所有人物刻画都不错!剧中 以纪实的风格展现战争的惨烈,表现出川军团敢死队员与日军展开殊死较量的那段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史诗。剧中以李德明、孙和等几个普通士兵为代表,讲述了他们在血泪中的成长史,是一部真正描述川军北上以命抗战悲壮故事的大型史诗剧。
《川军团血战到底》观后感(七):为抗战中四川的贡献正名
长久以来,抗战的历史已经被我们人为的蒙蔽了许久,我们以为我们就是那么轻松的把日本人赶出去了,我们以为国民党没有抗战,我们以为什么事情都是现在的执政党做的,抗战中,作为中国唯一一个没有被日本上踩在脚底下的富庶之地,四川为中国的抗战的重生作出了很过贡献。云南、贵州、广西这些西南省份日本人都打过,也攻占了部分城市,湖南、湖北以东的所有省份都被日本人占领了,四川作为领导中国抗战的大本营,为中国的抗战作出了无可磨灭的贡献。
长久以来,我们都遗忘了这么一个现实,在抗击元蒙、满清、日本都战斗中,四川可以说都是全国这么多的省份中,战斗到最后一刻的省份,他们好吃、喜欢安逸、喜欢过自己的小日子,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关键的时刻血性,豁得出去!
想在抗战中,远离自己家乡,参与抗战,死的时候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留下的所有四川同胞致敬。
同时推荐一下,这是一部比较好的电视剧,剧情不拖沓,也没有把日本人描写的想《不可磨灭的番号》里面那样的愚蠢。这是我今年看过的最好的片子,没有看过的推荐看一下,你不会后悔的。
《川军团血战到底》观后感(八):青山为证,川军雄起!
这几年发现国共合作抗日的题材电视剧是越来越多了,其实在刚开始看《血战到底》的时候,我很是期待这部电视剧可不可以不要再有X路军掺和,失望!还是看到了。
《血战到底》在黑龙江打的广告词说比《永不磨灭的番号》更震撼,其实我觉得没有必要去做对比,《血战到底》虽然我现在只看到12集,但是我已经觉得和《番号》是不太一样,一个打游击战,一个打正面战场,场面不可比,当然都是抗日,能站上战场的都是爷们!不过这两部电视剧已经比起《亮剑》,《雪豹》更真实,真震撼!小日本也并非是一击即溃,要不我们干嘛还打了个8年?
看了百度一些剧透,和电视播放的不太一样,编剧做了一些改动,就是李德明的身世交代,可能编剧想体现是整个团体而非个人英雄主义,那我就不明白了,李德明还没有出征之前,杀猪不成被猪追着跑,后面是他舅舅还是他老豆的(反正也不要紧)开枪杀了那头可怜的猪。可是后面李德明单刀入敌营杀了五个小日本,这么大的改变也那个了吧?难道被炸弹一炸炸通了任督二脉么?按照这个夜袭,李德明应该是身怀武艺啊,所以这个杀猪的情节是最大的硬伤!导演想搞笑,搞过头了还!
赶在12点前匆匆写了这个帖子,纪念南京大屠杀74周年!!!纪念在南京大屠杀逝去的34万同胞!纪念我们英勇无畏的抗日先烈!勿忘国耻!!!
《川军团血战到底》观后感(九):一个四川人,大老远跑外面打仗为什么?
“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刘湘。
一个四川人,大老远跑外面打仗为什么?
在汶川大地震时候,网上有这么一句话“川人不曾负国,国人绝不负川”。带着疑惑我查了这句话的来历,是网友对川军抗战贡献的赞扬。当时很感动,中国抗战中就是四川、广西两省名列前面的兵源地,当时只知道广西兵跟狼一样,很能打,古时就称狼兵嘛。对于川军的观点,即装备落后,战斗多人海。
看完这部电视剧,再次查找资料了解川军,读完资料,那是一阵阵的感动。远在内陆“天府之国”,易守难攻的四川汉子,在原来军阀刘湘的率领下,毅然决然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妻儿,穿着草鞋扛着烧火棍一样的武器从蜀道出川,杀鬼子!
这样一幅场景,在看完电视剧,每次想起,都会想到骚鸡公最后看孙和的那张脸。
这部电视剧最好的地方就是保留了川军的军阀痞气,这才是最真实的!没粮食抢老百姓、贪恋美色、内讧、自私,这些在孙和兄弟们身上淋漓尽致,但这绝对不是本剧的失败之处,恰好这才真实反映了川军将士的面貌,真实反映当兵的面貌!让一切尽善尽美的抗战剧到垃圾堆里去吧。
虽然川军有各种痞气,但在民族大义面前,他们从不贪生怕死,这比当时有些文质彬彬或者侃侃而谈、抗战屁事没干,对当兵的欺压百姓却愤愤不平的国民强很多!
这部电视剧失败的地方就是加入方琴这个角色,总感觉怪怪的让人看着很不爽,用电视剧里的话就是“瓜西西”。
总体而言,这部电视剧比当下那些抗战剧有看头,不逊色于亮剑!可以说是国军版亮剑,这也是当下为数不多反映国军抗战、国军正面战场的电视剧,电视剧中借北路川军总司令邓锡麟之口,对国军正面战场、八路敌后游击战场也做了很客观的表述。
国军抗战的功绩,不是墨写的谎言,是血写的历史。
《川军团血战到底》观后感(十):平凡的英雄
看过太多太多我们那个年代教科书般的抗战片,除了亮剑就这一部有嚼头。这一部最有吸引人的地方是把战争中的英雄还原成平凡人,英雄也会满口爆粗,英雄也会偷鸡摸狗。在战争这样奇特的场景中,英雄的光辉不需要那些奇特的道貌岸然凛然正气作为必要的配饰。抗日的目地可以是再挣十块大洋娶小寡妇,也可以是为了一袋子米;兄弟的情谊可以超过民族的大义,甚而作为作战杀敌的意义;激烈的战争中,面对鬼子的进攻,也可以先通过打架来解决地域和身份的认同;敢死队和殿后部队的选择可以掺杂个人关系... 这一切都有可能发生,因为是参战的人是平凡的人,因为这一切本来就是实事,只不过说真话讲实事在残酷的显示面前在道貌岸然的大势面前变成了另类,依赖于少数人的勇气。这部片子就有这样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