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利益》是一部由凯瑟琳·温德菲尔德执导,米卡埃尔·佩斯布兰特 / 萨巴·穆巴拉克 / 大卫·丹席克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作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国家利益》观后感(一):避难就易,力不从心
本片主线剧情叙述清楚,可以看出成功借鉴了好莱坞此类影片的叙述结构和风格:黑心资本家、同流合污的政界高官和人人喊打的“恐怖主义”构成了巨大的阴谋,无人能敌的主角孤胆战斗,最终使得真相大白于天下。其中的打斗场面干净利落,倒颇有点《谍影重重》的味道。
但是,本片最大的缺陷在于对男主角心路历程的表现上说服力不足。首先,没有详细解释为什么有20多年职业生涯的男主角想要过平凡生活,既缺少对他与女友甜蜜温馨生活的描写,又没提供他过往经历对他的影响,所以此处说服力实在不强。其次,对男主角错杀女友之后的痛苦、无助、悔恨的表现展现不足(唯一一处就是营救莫娜时回忆起了女友),对他后来萌生自首之意的铺垫不够,让人感觉他的转变动力不强。最后,男主角“变身”自己的老上司,告诫女警长“请你忘了此事”;但这第二次转变更加轻描淡写,完全没有进行必要的说明,让人不知道是因为莫娜的劝说而认同特工身份,还是迫于政府的压力而缄默不语。总之他的思想和情感摇摆波动完全没有体现在他那张冷峻的脸庞上。
导演既然想借助男主角表现个人情感与国家利益的冲突与抉择,就应该在此次着重展现男主角一步一步的心路历程;既然设置了诸如老上司、莫娜、女警长之类的人物,就应该让他们代替观众与男主角进行交流、探讨、争论,以窥探男主角的内心世界。但是,导演明显更加偏重于阴谋和打斗,放弃了对男主角心路历程这一更加精彩且更加难以把握部分的深度挖掘,使最终影片归于平庸,难以真正触动观众内心。
这是一部充满矛盾的电影,似乎没有正确答案。男主角作为瑞典特工,在破解阴谋、捍卫国家利益的同时,自己却制造了另一起丑闻、剥夺了他人的生命却凭借特殊身份逃避了法律的处罚,个人权益和国家利益、少数人的权利和大多数人的福祉是否有先后,在瑞典这样一个民主的国家里都纠葛不清。
有意思的是,本片的男主角名为汉密尔顿,而历史上最有名的汉密尔顿恐怕就是美国国父之一、著名的联邦党人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了。汉密尔顿当年主张强化联邦的权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并因此创建了创建合众国第一银行,可以说是界定和捍卫美国国家利益的先驱了,以他命名影片也算是恰如其分了。最终,历史上的汉密尔顿死于私斗,而电影中的汉密尔顿也因为私情而给自己留下了污点,可谓殊途同归。个人权益和国家利益,孰轻孰重,电影内外都没能给出正确答案,这也许正是导演想表达的。
北欧电影接触不多,但这部瑞典电影也足够惊艳了。取景从阿富汗到索马里,从约旦到瑞典,大漠风光,中东风情,北欧景色,一览无遗。本片从情节铺陈到制作规模丝毫不逊色于任何美国特工片,有些丝丝入扣之处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完胜碟中谍4。
《国家利益》观后感(三):一个中国孕妇看完都哭喊着要去的国家的电影
刚看这部片子不到十分钟的时候,不禁惊呼瑞典的动作片已经有这么高的水准了?完全是好莱坞水准哪,不论是从画面的质感,还是各种在斯德哥尔摩群岛俯拍的场景(PS:尼玛,差点没爱死这个北欧的风情国),都十分亮眼,同时动作武打场面干脆利落,配上技艺高超的电影剪辑,画面跳跃技术,各种一击必杀有木有。当然了,作为做其中可以说是点睛之笔的配乐是必不可少的了,本片的配乐完全做到了一个萝卜一个坑,听得出来是为本片量身打造的,很适合,很应景。
如果是看过谍影重重三部曲的朋友肯定会有种似曾相识的赶脚,是的,没错,这不电影完全可以说是向这部动作片大师级作品致敬,先不管它有多山寨,至少人家山寨的很在水准之上。
为什么我对这部有严重山寨倾向的北欧电影十分偏爱?这要归功与影片中一段场景,Hamilton接听完上司怀疑爱人Mary的电话,躺在沙发上小憩,手上习惯性的隐藏了小刀,在Mary抚摸他的脸颊时当场割破可她的喉咙。
在这里先不追究Mary为什么会突然回来,而且他还完全没有察觉,单单是导演特意不加掩饰像卖猪肉似的,直接铺在观众眼前那将近5cm长,一指宽的颈部大动脉伤口,对于我这种尺度最多到丧失的观众来说,汗毛一瞬间就竖起来了。
这一段拥有摧古拉朽般视觉震撼感的画面,以及之后主角干净利落的现场消除痕迹的手法,似乎把两秒钟前那个双手抱着爱人,全身是血,满脸悔恨,严重充满不可置信的伤心人,一下子抽离出来了,让你有一种大脑供氧不足暂时短路的茫然,一切发生的都太快。
同时,这一段的配乐也采用了一种浑厚、悲伤,带着一点空灵的古典爵士乐,让人不禁想缓缓垂下眼睑,随同Hamilton一起陷入那深沉的悲伤中。
在后面的戏份中也十分困惑导演为什么要在这里分出一条线索,即安排警察局调查Mary死亡的原因,直到最后Hamilton到女警家说的一段话才终于把这根支线给圆上,虽然觉得这根线有点多余,但是毕竟自圆其说了。
最后结尾定格在女警7、8个月大的肚子上,让我们天朝人不禁惊呼,北欧国家对孕妇权益的保护做的也太到位了。
“努力赚钱,早点移民”,与我们大都市中一怀孕就被老板以各种各样理由扫地出门的女性同胞们,共勉!!!
说这部影片是瑞典版007,莫过于说本片是007系列影片之“套餐”。 影片所希望表达的英雄精神和一开始就陷入那种孤立无援的状态与以往007系列影片的叙事风格极为相似,但终归不同于007系列。
理由有三:1.本片在一些硬件配置上,007系列早已形成一种文化,救命手表,多功能汽车,防弹雨伞与高科技的各种运用与结合,而本片却省去了这些花哨的细节设计只采用枪支、匕首、炸弹,而把重点放在了核武器与和平问题的解决方面。2.说起影片文化,“邦女郎”的确也算其一。不过本部影片可不同于以往007系列影片的“浪漫邂逅”,令人沮丧的,当你本以为这是一场男女主恩恩爱爱相爱相杀的特工影片时,塞米尔顿女友玛利亚就死在了塞米尔顿条件反射挥出去的匕首当中。塞米尔顿女友也不同于以往007系列中詹姆斯邦德邂逅的性感邦女郎,她们都身怀绝技、身材惹火抑或是担任着重要社会地位、具有一定社会背景,而玛利亚只是一位心地善良,普通而平凡的医院医生。 此外,作者认为,导演故意弱化塞米尔顿与mona的那条感情线也就是为了区别于007中以往女性角色的一贯设置。
一直以来,看完电影上豆瓣看影评,总是能得到新的启发。
可是这次让我很失望牙,
这么棒的片,评分这么低?难道豆瓣现在只能识别别扭的小清新和麻木的重口味,还是非要是看完了不知所云的什么某一级的片?
首先,本片线条流畅简洁明了,故事发展的合情合理,在第一个任务失败后牵扯出了第二个任务,并且以特工的专业发现了其中的关连,最终保护了国家安全。完全是安事情发展顺叙,怎么?正常讲故事现在都听不懂了么?一盘烧鸡正常放在面前就觉的无味,非要导演编剧吃下去在大肠离滚一圈,最后憋了半天放出一个屁,观众则在后面闻着,琢磨...琢....琢磨....终于发现有烧鸡味然后才会觉得很惊喜?大赞,大师就是大师....
其次,大家都和007,蝶中蝶比
比起这两部完全是在看高科技,豪华车来看,不觉的这部的近身格斗跟有看头么? 美国大片里的特工 假如去除了高科技武器 恐怕是不能想这个片里的男主角这么富有魅力吧 ,虽然枪法是似乎略挫,但是至少还满真实的 没有说 隔开半个地球也能一枪爆头,而且死了的就是死了,没什么死一会等人转身了又活开了的。
特别要说的是本片里面的 每个人物 都拥有他该有的智商 比如总统 当那个他身边的手下变成内奸的时候 我本来是以为又要上演“昏君”的老戏码了 结果人家没有 让我又对这片感觉加分不少
对比下,007和碟只能当科幻特效片来看阿。有了那些个无所不能的高科技 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是特工吧? 就算阿汤爬了迪拜的楼,依然难掩中年男人日渐油腻的感脚。
再说,特工女朋友的死,有人说内心转折不够,
摆脱阿,人家是特工,转折了也要掰直阿,而且这种掰直的纠结感男主尺度把握的也横好阿,在看到女友新闻和照片时后,会关上电视,无法直视报纸等,表现出了男人,任何男人,在面对了自己愧与面对的事情时候,都会有的逃避。这个时候,一个特工,哪怕是训练了20年,也回到了一个正常人的心理活动。
是打着打着,莫名突然男主又出现了女友呼喊的声音阿,笑脸啦才算是男主内心有纠结吗?
最后,有人不满男主没有去自首,没接受审判,其实我觉得是大家没有理解男主的话,记得大肚子女警察去找到男主的领导的时候,领导说,他是本国最有能力的人,一点小错难道不能忘?(大概这么说,记不清原话了),可见,男主本身,他这个人,就是国家利益的一部分,所以男主说,根本不会有审判,既然没有审判,男主不属于国家利益那部分---------他的内心,却永远找不到救赎的出口
《国家利益》观后感(六):恰到好处的剧情片
好片低分 对豆瓣评分感到失望 一部好的剧情片就应该像这样简洁而不做作 导演对角色感情的处理略显压抑 倾向于展现而不是表达 正因如此 看完倒是余味无穷
特工本身作为国家利益的一部分 即使错杀也无法受到审判 但他的内心 那不属于国家利益的部分 却永远也得不到解脱与救赎 比《极限特工》那种浮夸的动作片更对我胃口 主角错杀女友后清理作案现场的那段很震撼我 在恍惚中依然有条不紊的清理现场 20多年的训练形成的本能战胜了罪恶感 将特工生活的残酷与无奈表现的极具冲击力 是部能让我想起《谍影重重》的好片
电影在角色和叙事的细节处理上还略有不足,但不影响故事整体的表现力
是部值得被翻拍的佳作
:
网上有些无良剪辑版看完让人摸不着头脑
《国家利益》观后感(七):不知道好不好!
本片是瑞典2012年大制作,被称为瑞典版007。由上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更好的世界》男主角Mikael Persbrandt主演,片中他饰演一名瑞典情报官员卡尔·汉密尔顿,打入一个偷了瑞典先进的GPS制导导弹的国际犯罪团伙,这伙亡命雇佣军绑架了一名瑞典武器技术专家,并收到了一个不明身份客户组织的命令,准备发动一次致命的攻击。虽然汉密尔顿暴露了身份并逃脱了团伙的追杀,但导弹和专家都已经失去了踪迹。不久,被盗的武器之一出现在索马里的恐怖袭击事件中,一名和平政治家被杀害。在瑞典首相承诺的情况下,政府同意聘请一家私人保安公司完成救援任务,汉密尔顿作为瑞典政府观察员随行。显然,这是一项极度危险的任务,汉密尔顿要从索马里的荒芜沙漠,一路追踪到阿曼的街头巷战,以及斯德哥尔摩群岛的丛林+水艇战,在国家利益面前(nicktime),他必须经历陆、海、空三种激战前所未有的挑战!
《国家利益》观后感(八):看了不后悔。
一直没看这电影,因为豆瓣评分低。今天扒出来看了,完全是惊喜啊~过去就有好片低分现象。这片绝对如此!
其中那个在好莱坞混的反派动作技巧太差,动作慢、不熟练,以至于都能在电影中看出来,这点和谍影重重没法比,我认为和选角失误有关,也可能是剪辑的关系。
我超爱谍影重重。但我认为如果比真实程度(也就是人之常情),这片更胜一筹。谍影重重情节还是有些许“悬”。失忆啊,某boss小金库啊(在美国那些人退休出去当咨询就能赚很多钱,用不到冒叛国风险)。
打低分的,以后多看点电影,多读书。
《国家利益》观后感(九):很不错的一部电影
特工与国家是联系在一起的,特工只允许因为国家的利益而亡,他们已被卖给国家,成为机器,想脱离其中,国家宁愿让你死,所以特工自己即使投案也是毫无价值的,主角的后半生在自己杀害自己的女友的阴影中度过,已经是对他最深的折磨与惩罚了,影片的场景不能和007的那种比也没有比的必要,影片也很好的揭露的国家利益的丑恶嘴脸,这国家利益就涉及到了利益者们的所作所为,普通的老百姓,是不可以触及且禁止知道的,而其中的情感只能且只有一个人涉及的时候,如果是触及到了最高的利益机关,这个只允许被清除,留下有价值的东西,影片很好的体现的其中的大部分!具体的环境,摄影,音乐等,就暂且不讨论了.
《国家利益》观后感(十):关于这个电影的乱七八糟的方面
拖到今天才看第一部 幸亏看了 这部是好片 不看可惜了
难得有美式之外的选择
人在瑞典 现在第二部都上映好久了 可惜瑞典语太挫 没法裸看
Hamilton2 目前在瑞典票房第一 可见还是很受当地老乡欢迎的
这片子讲故事很清楚 没有逻辑错误 没有变态的夸张 很北欧的简洁
汉密尔顿系列 在瑞典就是卖的不错的小说系列 作者发大财了
关于埃塞俄比亚 瑞典之前有石油公司勘探大批石油 后来当地政府知道
赶走了瑞典公司 政府军和当地武装有冲突 同时大批索马里难民逃难至此
不少难民有辗转逃到瑞典 所以整个瑞典对埃塞俄比亚特别关注些
tockholm的风景让我熟悉啊 尤其是群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