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37岁成为医生的我》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6-01 20:5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37岁成为医生的我》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37岁成为医生的我》是一部由三宅重喜 / 白木啓一郎执导,草剪刚 / 水川麻美 / 米姆拉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37岁成为医生的我》观后感(一):37岁成为医生的我

  这个剧情很不错,算是比较另类医疗剧,剧集本身没有基本没有医疗手术行为,这与其他的医疗剧不同。当然原因可能一则表现的是内科,二则毕竟主人公实习医生,所以真正治疗病人的行为很少。

  但是绀野祐太的切入点还是相当不错的。他在人生陷入低谷事业爱情出现意外之时,毅然辞职离开公司,然后重新开始学习医学,这在一般人都很难做到。而他则是在三十岁时开始的,剧集则表现三十七岁的他开始实习的一段时间

  剧集主要表现医患关系以及医德问题,表现得相当不错,绀野祐太一来心地善良责任感,二来以年长者以及公司就职的经验大学附属医院综合内科带来了新的感觉

  本剧的另一条线则是爱情了,绀野祐太的未婚妻铃是个患者,两人的情感线非常感人。此剧角度新颖,也颇为感人,值得一看。

  《37岁成为医生的我》观后感(二):我还是在剧中写剧评了!

  其实只是想说一些最近看到的事情,这剧只是看到第二话,忍不住,还是写出来了。

  在叙述之前只想说:中国电视剧公司们敢不敢在现在医患矛盾这么大的当下拍一部类似的医疗剧,揭露一下现在医疗的问题,讲述一下中国的医疗保险认真的塑造一下医生的形象?有那个时间拍穿越拍小三高喊剧本荒,这些素材是真的没有么?

  前天陪家人去医院复诊,要很早去挂号,等了将近两小时突然从医生办公室那边传来吵闹,一个中年男人和家人要看的那个女医生吵了起来,中年男人用了我能听到最污秽词语骂那个女医生,诸如“脱裤子你就懂了”之类的,其他人花了很多时间才把中年男人拉走。询问下大抵是说中年男人陪妻子来看病,女医生看病时他在旁边多嘴了些,女医生一时不快说了那男人几句,于是俩人就吵了起来。有点诸如路边吵架,理由无聊,但都戳到怒点了。过了不过五分钟,那男人又跑回来骂女医生,并坚决不肯去见医院领导,就这样又僵持了大概十分钟,男人再次被拉走,此时女医生也已经忍耐极点了,但毕竟没和男人继续争吵,只是她也无心再继续看病,只是催促护士赶紧不要再给她挂号了。戏剧性的是过了十多分钟,中年男人坚持不信任领导的思想再次回来在众人面前羞辱女医生,最后中年男人终于被医院保安队长彻底拉走了,而到此因为两人的争吵我和家人又等了将近一小时。

  这段赘述里有些可以分享因素

  1,医生同患者发生争吵在医院真的很频繁,都是类似这种起因无聊但总是很戳怒点的事情,纠结原因的话只能说在医院里无论医生还是患者都很暴躁

  2,医生是服务行业么?服务业的人在对待被服务的人群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女医生如果当时不反驳那个中年男人的无聊话是不是就不会引起这些事端了呢?

  3,领导不可信…那个中年男人反复重复这些话,宁肯不断的打扰他人就医也不去办公室喝杯茶就这么走了,可笑么。

  4,女医生在发生争吵事件后停了挂号,虽然她也不算大医生,不过她每周只有这一天就医,那些等着看她的人除了早起早来基本就不得不错过这一周了。

  写了这么一大段与本剧无关的话,其实主要是在看了EP2时被一些台词戳到了。

  的确这部剧不算什么太好看的医疗剧,没有医龙的大场面,也没有Code Blue的帅哥美女,更没有白色巨塔那惨烈勾心斗角,而且主角和日剧里那些各种不死的集聚真善美主人公们一样,没有顾虑怯懦,甚至正直的招人讨厌……但我觉得为了这个本子,这个剧还是应该看得,不是看那些惊天动地的大手术和帅哥美女,而是看一下他国在医疗里是如何处理医生和患者的关系的,而毕竟这还是部剧,也不要尽信日本就多么多么完善,不过至少他国还肯把这当做一个思考话题

  日剧不是只有偶像剧,也不是只有小清新温馨的,而是有很多关于社会问题关于人生的思考,当然你可以说这事一种死板的说教,但在这样一个充满了负能量的社会里,如果可以从日剧里吸取到正能量,那么看剧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这部剧的EP2里草刚演的角色在最后给每一个住院的患者发了名片,这种有点推销员的感觉,让我觉得至少在日本的医院里,医生们是有一种服务意识的。对于只以为医生是高高在上的我而言,这个发现是破天荒式的。

  最后:个人很爱这部剧的配乐~

  《37岁成为医生的我》观后感(三):僕と花

  缄默不语的我像花

  和路过的人说着再见了

  明明什么都做不到

  却还是稍稍地遥望远方

  ==

  《37岁成为医生的我》

  是啦,又是因为想舔屏才去看的,刚好是个医疗剧。

  但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医疗剧。手法不够炫,立意不够深刻材料不够充足人物不够鲜明。只是写了生生死死来来去去,不可挽回和不该悲伤,这些道理我都懂。

  医疗剧的展开总是需要一个热血真诚的主角,勇敢笨拙地步,偶尔也会表现出“没那么好”的一面。绀野佑太,37岁,前食品公司职员,刚刚成为实习医生,有个病弱的未婚妻,想成为医生,这样就可以治好未婚妻的病。借剧中医生的一句话,很完美了啊,相当完美又勇敢的人,原来真的有这种人啊。

  不过事情并不是这样。

  绀野佑太,37岁,为了逃避一切,刚刚成为实习医生。之前在食品公司发生的事情也好,未婚妻的疾病也好,全部都想要逃避,所以才辞职去考医学院,以为这样就可以变成热诚善良的人。在医院里出了名的爱管闲事,说着要和患者好好沟通、一切都要为了患者着想,被说了无数次的“光说漂亮话可是不行的”,自己行动证明了无数次“并不是只有漂亮话”。

  其实他自己应该知道的吧,光是成为医生、去治疗未婚妻,那样不就变成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了吗,要考虑的事情从对方心情变成了对方的身体,或许因为健康制限而无法去做喜欢的事,失去了笑容的她会带着深爱她的他一起失去笑容,这样就永远无法得到幸福了。

  电视剧的最后,未婚妻去世之前,他们二人同时的微微一笑,看起来

  就像已经得到幸福一样。

  我忍不住要险恶地猜想,未婚妻会不会是因为从七年痛苦解脱出来才绽放了笑容。她再也不用忍耐,再也不用担心自己拖了绀野佑太的后腿,再也不用待在病床上怔怔地看着天花板

  这种事谁知道呢。

  我能够明白的就是,一直都在逃避的男人,终于逃了出来;他钟爱的花,早就已经不在了。

  但是他看上去很幸福

  或许正因为花朵凋谢,他才会如此幸福。

  fin

  《37岁成为医生的我》观后感(四):谢谢你,绀野医生O(∩_∩)O~

  主人公,绀野先生,是个曾在一家食品制造大公司工作的工薪阶层为人和蔼、正直,是食草系男生

  因全球经济萧条,绀野先生 顶不住压力,切断了与长期生意伙伴合同,却把对方一家门活活逼死。为此正义感强烈的他深感愧疚祸不单行,善良的女友本想陪他爬山散心,不料失足山谷,虽保全一时性命,却毁坏了肾功能语言神经,葬送了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幸福生活

  主人公绀野先生以此为契机决心不再做一个疲于奔命、效忠上司普通上班族,转而重拾课本,于30岁重新进入医学部并在37岁当上了实习医生。

  在“想尽快成为一名能独当一面的医生!”这一热切的想法下,他顺利完成学业,前往大学附属医院任职实习,日本作“研修医”也。然而,东亚国家通病,即是充满了潜规则。面对大学附属医院内混乱又极不可思议常识特别是:首席教授一言堂、医院以经济利益核心强迫病人转院、护士与医生系统缺乏沟通导致贻误医疗效果等),绀野先生却奇迹般地坚守了一个又一个底线,并以身作则企业经营理念带入了大学医院。

  “医疗也是服务行业。”——绀野先生的行为、观念深深震撼了同来实习的三位研修医,并获得了广大病人与原先反对他的同僚乃至上级认可

  真是一个意外的,中年危机之外的励志故事。而我们的绀野医生,则只是一位充分利用自身的社会经验、为实现“患者所真正需求的医疗”而拼命努力奋斗普通人

  也许现实中,我们遇不到如此有原则人缘好的草根强人,更梦不到会出现如此惊心动魄体制改革

  但是,个人,是可以把本职工作做的更好、更好的,特别是那些身处公益事业、服务业的工作人员

  谢谢你,绀野医生,在踏入社会前的关口,遇到了你O(∩_∩)O~

  《37岁成为医生的我》观后感(五):为弃剧找一个理由

  同样都讲实习医生,《实习医生格蕾》到底好看在哪里,值得我一追再追,并且号称被它影响人生观。瞄了大半集一本满足哥的《37岁成为实习医生的我》之后,因为无法直视草彅刚两颊下陷的面瘫和犹如郭敬明参加运动会的小跑步,关了播放器,决定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Grey’s Anatomy的剧名就是双关。解剖和剖白的意思,每一集开头的格蕾的剖白都恰如其分反映本集主旨,也对号入座把所有的前因后果与医科联系起来,医学院告诉我们如何面对死亡,却没有告诉我们如何活下去这样的金句层出不穷,给我的错觉是医生都是被心灵鸡汤灌大的。

  剧情都是主角们从第三者病人的经历中发现了应对自己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有一个第二者温柔的对你说,“要做自己哦!”

  对于多拉玛来讲,要做自己哦,简直是喝不死的万金油,也是日剧的拿手梗,这些鼓吹自我为第一判断依据的剧情,大概是满足我们内心中残存的个人英雄主义。可是事实却是如同格蕾里那样——虽说没有那么巧合,也没有那么歪打正着,可我们大多是从他人的身上获得我们继续生活下去的方式灵感

  或者换一种说法,没有谁一直在过着原创的生活。

  环游世界,噢不,那么多人环游世界,并且条件都比你特殊儿女空巢的老人,中年卖房辞职的夫妇,单亲家庭的少女,都比你的原创性热烈太多。你发现不了他们没有发现的景致,因为他们独特的人生阅历让他们有充分的诠释素材,看到的山水建筑线条历史感恨不得说那是他们掌上的掌纹和伤疤

  深居学术,是哦,埋头读书木讷社交文质彬彬儒雅四溢,可是终究也敌不过一天24小时难以直视的穷困青年时代要是耐得住这个寂寞,这世上就没有爱情和基情了。

  人其实是越活越机械的,小时候思维方式比较野蛮做事儿先做了再说,遇猫打猫遇狗就是决定就是你了!皮卡丘!很带劲儿的。有了些年龄之后呢,总想总结一点儿结论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会斤斤计较说为什么“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与“船到桥头自然直”两个古谚传达了如此迥异的方法论。还管这叫理性。从这个角度来说,哲学科学都还蛮幼稚的,都想给世界找个统一的诠释框架区别只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罢了。

  就好像打游戏一样,我们越来越清楚认识到,一定要有自己的阵营,中立意味着两面受敌。一定要有明确的角色定位不然就是平凡,是坦是奶是输出,加点都得加出优势。凭你半坦半输出,秒不了人也救不了命。这说起来不是个人英雄主义在作祟是什么,加上忸怩又追求特别的价值观。万丈光芒万人瞩目万佛朝宗的时刻要有,一身轻松一败涂地一人暮生活也要有,经历不坎坷显赫就好像砍BOSS的时候来不及开大招它就挂了,人家跟你讨攻略经验的时候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记得以前高中同学推荐我看《诛仙》,小凡的平凡出身如何如何秒杀掉坑里也能捡到武功秘籍的张无忌,不落武侠仙侠的俗套。看到后来发现木讷寡言的小凡小菜特别下碧瑶雪琪的酒,女人缘好这么白烂也脱俗,拿一无啊,是脱衣服

  当然,写这些也不代表我就认可银他妈的主角设定高富帅式的出身,在屌丝的日常里当然处处都是高风亮节笑点嘛。忘记在哪里看到的,最好的幽默就是内容大于形式,银桑的武士之魂把打杂日常撑爆了好吗!

  国剧往往都是形式大于内容,所以都特么特别墓志铭,特别祭十二郎文。所以只要给我一个形式正好罩得住的内容,比如格蕾,就很受用了。

  《37岁》说到底还是弱爆了,情节细碎、人物脸谱、配乐大气磅礴(……),有点对不上期待。要说亮点也是有的,那就是复读机一样的佐伯教授、不黑化都对不起你刘海和下巴的森下医生。

  发挥比较多,已经自重

  《37岁成为医生的我》观后感(六):主角光环~反抗力~

  或许是最开始看日剧的印象太深,我总以为它是缺少主角光环的,但是偶尔也会碰到这样的作品。不过仔细想想,你是否喜欢纯现实向的故事呢?从某个角度来说,在故事中,主角光环也是必要的,总被现实打击的我们,或许正需要这种力量来鼓励。

  带着理想去工作,和为了谋生而工作,这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被这样鼓舞着,从而因为职业本身的神圣折服,走上一样的道路,不是很幸福的事情么。

  紺野的从医,本以为是为了女友葛城铃,没想到也依然为了自己。这该说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恋情吧,草彅还真是演了很多悲情恋爱故事呢。不觉得俳优很容易被限定在一个设定里么,从苦情到霸道,虽然演技越来越被认可,然而草彅的戏路还不那么宽啊。

  森下和明的设定很有意思,有才华,有医德,但一点点迷失让这个人物给人很深的印象。爬到高处才能实现理想,这该是他的想法,然而人终究是人,无法完美控制住人性。看犯罪心理后最明白的一个道理便是,当一个人有太多太大的权利后,无论他曾经如何品德高尚,最终都一定会偏离轨道,这是永远都无法避免的。不过还好他最后保留的一点良知,被紺野唤醒了。

  紺野的小公寓,让我感觉到东京都的一点残酷。

  紺野的主角光环仅限于影响力,这也是非常值得称赞的地方。他带来的是氛围驱动力,正能量。他的坚持没被佐伯完全压制下去,不可谓不幸运,不过他还没到毕业就业的时候,大概佐伯轻视他,也不愿意对他如何吧。

  佐伯毅彦教授就像是森下和明未来可能成为的人,曾经他也是有才能有医德的人,然而权力让他迷失。幸好一场磨难之后,他重新找回了,心底的那份感觉。

  《37岁成为医生的我》观后感(七):水川麻美就是不能笑!

  水川麻美的气质特别适合演那些被日本人成为“先生”的角色,医生,律师(政治人物例外,因为复杂的内在结构会破坏水川麻美“硬气,英气”的完美气质)。 那么这些角色的一个很重要的共同点就是:不能笑! 水川麻美演这些角色不需要表情,内心戏等等,只需要在那儿酷酷地散发她迷人的气质,然后在关键时刻从微张的嘴里蹦出一两个单字即可。 如果一定要让她笑,那也只能是淡淡地,冷冷地,轻蔑地笑。。。

  看到第六,第七集中水川麻美笑的两次,心痛无比。 这剧除了不笑的水川麻美,别无其他了。 所以,编剧,拜托请让她一直保持不笑的状态。

  水川麻美,你什么时候才能再接个好本子,好角色啊。 我不能只活在你的《交响情人梦》里吧。

  《37岁成为医生的我》观后感(八):人生重启,永远不晚

  草剪叔出演草食男永远无压力。直接让我想到了当年的那部《我的生存之道》。

  同样是,依旧是,不高不帅更不富的男子,看似平凡不争温和的男子,却有着惊人的韧劲,毅力和原则。

  绀野君到底为什么转行,我们现在只能窥见端倪。

  最初以为是为了未婚妻,看下去又似乎是为了做自己。

  很喜欢那一段,铃跑来跟他比划手语,说不要担心我,不要为了我,而变得不像你。

  多么简单而干净的爱情。就算不能成为你的翅膀,但起码不要阻挡你的飞翔。

  喂食布丁的段落拍得有点夸张,但是不得不说,医生和患者的演技都好精湛。多田先生嘴角的抽搐,绀野实习医生眼角的紧张,都入木三分。

  结尾的部分,莫名的暗示了三角恋的可能。啊咧?这不是,纯情物语吗?除非铃姑娘最后救不过来一命呜呼,否则水川麻美姑娘饰演的优等生是绝对没有机会的,我猜。

  扯回正题。这剧还是很励志的。

  我们常常随着年龄增长而丧失改变的勇气,还为自己找一大堆道理,掩饰自己的犹豫。

  其实人生重启,永远不迟。

  《37岁成为医生的我》观后感(九):理想的中二病患者

  一开始并不看好这部剧,中二病不管是在现实中还是虚构的多拉马中都不会讨人喜吧,毕竟我们是在中庸思想的灌输下长大的,略见世事的也知道现实和理想间的沟壑有多宽。

  不过有点不同的是男主不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了,他是37岁,有过丰富社会经验的成年人。按理说,这样的资历是不应该患上中二病的。之前在大商社的工作,因为自己的失误伤害了客户,深感愧疚,在一个领域寻不到理想国(这一点多拉马阐释的不够明白,只是轻描淡写的带过,还是不知道前因后果是什么,所以我也只能这样理解了。)于是以此为契机,立志成为医生, 重新开始寻找新的理想国。他其实深了体制,没有下田医生的冲动稚嫩,提出的建议也都是一针见血的,可以说是在体制中寻找突破,是体制内的改变。比如加强和患者的交流之类的。总体来说还是很理想的中二病患者。

  日剧不就是励志说教嘛,而且现实中的确还是要有这样的人来证明给理想的力量是可以超越现实的,来唤醒我们曾拥有的理想。如果全是黑暗,那也是不科学的。就算是已经被社会磨掉了所有美好的幻象,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社会动物,但是最初的梦想还是会静静地躺在心底的某个角落。当然,剧集的结局是理想化了,不过我也相信最后大家多多少少是会受到鼓舞受到影响的。人本来就是群体动物,容易受周围人的影响,更何况成为医者的初衷本来就是救死扶伤吧。

  有时候也不全是体制的问题,医生这个职业本身就不可能是万能的,不可能救好全部的病人,医生也是人啊,医学界更是充满了未知,误诊的几率是应该被允许存在的。但大前提是医生要有端正的态度,有应有的医德。现在的医患纠纷和体制问题往往就出在这个态度和医德上,不认真对待患者,把生命当儿戏,还没有游戏重要。医院行政化,医院也成了追名逐利的地方,那谁还能好好的坚持着救死扶伤呢,当周围的人都开始变心,就算不想你也只能被动的跟着迷失了最初的自己。因为这已经成为新的生存法则,就像新见医生说的,我也是要为自己活命的啊。但有时候又只能手握权利才能推动改革,想要改变又必须身陷其中,无奈和矛盾之处。(大学行政化不也是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嘛。)

  不过让我对这片改观的最初是来自患者的沉重感。渡边一计作为guest的那集真的让我有沉重感负身的压抑感。患病了只能把命托付给医生,不相信不愿意也还是没有其他办法,还不如全身心的相信。所以,医生如果态度好,认真对待患者,和患者多多交流的话对患者也是一种安慰吧。最后的伊达先生对死亡的恐惧,抱着下田医生的手臂哀求着“医生,救救我吧”的时候太心疼了,再固执的老人在死亡面前也软弱下来了。谁都不可避免走到这一部步,谁都不可能真的做到大无畏地面对死亡。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37岁成为医生的我》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