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服务》是一部由黄渤执导,王迅 / 一纳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短片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特殊服务》观后感(一):讲出来 听进去 ——《特殊服务》&《宵禁》感.
I do not agree with what you have to say, but I'll defend to the death your right to say it. ——Voltaire
“黄渤凭导演处女作《特殊服务》,获得了2012年度上海国际电影节-手机电影节-最佳网络微电影奖。”
“本片(《宵禁 Curfew 》)荣获2013年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真人短片。”
两个片子各有各的精彩,之所以放在一起提是因为主题相通,讲的都是救赎与自我救赎的故事。
在半个小时内将故事讲的丰满完整又不乏味又要不失深度很考验导演功力,而我们的黄渤与肖恩·克里斯汀森(和这哥们不熟)都做到了,而且都做得无可挑剔。
**************逼逼叨的分割线**************
不止一次的表达的观点,这里我愿意再说一遍:
尽管不能否定它有这样的功能,无聊了找部电影看看,也就打发闲散时间了,
于是我们在电影里身临其境的经历别人的故事,在一种绝对安全的情况下体验别人的心花怒放、撕心裂肺、提心吊胆、愁肠百结……
在感同身受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完成对“格物穷理”中“理”的认知的有效量积累(格的是电影这个物,穷的是道这个理,道可以解释为自然规律,这里可以理解为人性的共性),这也是实现“知行合一”伟大质变的基础。
对比我国全能大儒王守仁的“守仁格竹”,著名的哈佛案例教学法也是如此:“从各种企业案例(这里可以替换为众多电影故事)中分析出共性,从共性中得出事实,从事实中总结出自己的看法”。
所以,我们看电影的最大意义还是从中提炼出对生活有积极指导意义的那些精神,然后能动的来引导生活。
**************自以为是理的分割线**************
所有心结打不开甚至自我抛弃进而反社会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特点,就是内向、沉默寡言、不善于交流。
还有一种是他还想去说,但是没人愿意听,被不屑,被人视作异类,被边缘化,最后彻底心寒,向自我彻底封闭发展。
这就将人类比为一个池塘,诉说与倾听类似水出水进,在水流动的情况下,池塘的水是活水,能够自我更新自我净化;
如果某天断了水流,早晚一天成了一汪死水,发黑变臭没了活力,要问“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你看能造出个什么世界呢?
再列举个现实例子来证明,【关于日本杀人魔 加藤智大】http://baike.baidu.com/view/1658598.htm。
“曾经是大人眼中的好孩子,大人眼中的。交不到朋友。”,典型的无处倾诉……
如果自我感觉有心结解不开,去倾诉吧;
如果有朋友亲人开始有自闭倾向,引导他(她)来诉说吧,做一个好的倾听者是对他(她)最好的爱。
当你站在镜子前面,看到自己的时候,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我怎么会成为这个样子?
黄渤导演的《特殊服务》讲述的是王迅饰演的失意男子在心灰意冷中,意外在一间酒店偶遇“特殊服务女”,两人上演一出因误会展开的闹剧。失意男子与特殊服务女两个人的对话,碰撞的正是一种逻辑。失忆男子因为金融问题,认为人生走到了尽头,企图通过自杀来结束这种绝望。女子以卖淫为生,梦想赚够了钱回家开一家“沙县小吃”,她已经在赚够了钱,这是她最后一次提供服务,第二天就将踏上回家的火车。就是这样两个几乎没有交集的一个人,彻底的改变了男子的人生。
一个人的各种烦恼都源于一种逻辑,如果换一种逻辑,可能就不再是烦恼。影片中的失意男子正是被服务小姐的逻辑给影响、改变了。他遇到的让人绝望的经济问题,在小姐看来是毫无道理的。服务小姐身份卑微,头脑简单,奉行一种简单的“有钱不应难过”的逻辑,失意男子虽有钱有才,却陷入了一个走投无路的境地,陷入了自己的小思维中,钻进了牛角尖儿。
男人最后放弃自杀,重新面对生活,影片呈现的是一个“自杀问题”的改变。回到文章最初的问题:你怎么会成为这个样子?就是因为成长过程上的许多次改变,许多次选择。这些选择在现在看来,有些很重大,有些则很微小。无论如何,促成这些改变的是什么原因?与哪些人有关?这些人成为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过客。影片中服务小姐正是这样一个过客,她无意走进了失意男子的房间,更是走进了他的世界,并彻底的改变了这个男人的生活,甚至世界观。当你正在回味你生命中过客的时候,请记得,你与别人的每一次聊天,每一个眼神都或将改变另一个人,这些人有可能是同学、朋友、家人、亲戚、同事等。《特殊服务》场景单一,只是用男主女主的对话构成了全片,但这丝毫不影响传递出的价值。凭《斗牛》拿下金马影帝的黄渤在演戏之外,做了一次勇敢的尝试。
《特殊服务》观后感(三):知足才会不死
很简单很明了的故事,而且黄渤处理得让人非常舒服,尽管一看开头就能知道结尾,但过程酣畅淋漓,并且带来或多或少的扪心自问。
治愈系,绝对的,压力和欲望,生活里无时无刻不在和你打交道,人会或喜或悲,或坦然或扛着,每个人面对的都不一样,每个人的选择也不一样。有时候生活里所有的烦恼和纠结归根到底就一个钱字,只是钱对于每个人的意义不尽相同。我们过多地关注自己没有的,却往往忽视手里攥着的,俗话怎么讲,吃着碗里瞧着锅里,就是不知足,所以徒增烦恼。
成功的定义太泛泛,人心不足蛇吞象,成功的定义也没有尽头,并且在主流观念中,点到为止的成功意味着退缩,只有前进前进再前进才是正道,一山还比一山高,向前看固然没错,但有时候是否也可以停下来回头望望,也许会不一样。
有房算是成功,有车算是成功,有钱算是成功,可谁又知道这些背后对不同的人意味着怎样的压力,成功的帽子变成了生活的三座大山,房子车子票子成了衡量人的不二标准,又或者是人存活在世的唯一法则。于是你看到了,有人要卖身,有人要自杀,也许这样能够各得其所,可是这样的选择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不过社会就是矛盾辩证的,你不能说那个妓女道德沦丧,她只是用一种“最可行”的方法,在社会“允许”的情况下改善自己以及家人的生活,她没有伤害任何人,相反还无意中会帮助一些人,比如肉体上,也比如精神上。她说的话糙理不糙,清楚自己要什么,然后去做就好了,死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活着才对别人有意义。知足者常乐,往往苦恼都是自找的,或者是别人强塞过来的。
没想到黄渤不光是演技了得,做导演也是有模有样,故事不长但意味深远,这样的“无杂质”微电影真的可以有!
《特殊服务》观后感(四):人生态度
显然,影片想要展现的是人们对人生的思考,由两个互不相干却北京迥异的两个人的相遇,不同的观念在这一刻有了交集。思想的碰撞也由此展开。男主角自杀的原因为工作不顺(工作不顺的程度已大到使其自杀的地步,这一点影片较为模糊,尽管是微电影),二女主角的追求为十万元开个店,这个追求相信在男主角的眼中,很平常。两者身份存在巨大差距,作为女主角眼里应该“幸福快乐”的男主角却因工作不顺欲行自杀,二在男主角眼中生活困苦的女主角却乐观积极,且不论这是不是有自嘲或者安慰的成分,女主角表现出来的生活态度(努力挣钱,争取开店)却另男主角汗颜。而且女主角的妓女身份,在男主角看来应该是很悲惨的一类人,却活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供弟弟上学,为母看病)。对方生活如此困难,而自己却遇到了一些工作上的不顺,竟以死逃避,真是个地地道道的懦夫。男主角受此感染,重新面对生活。这一点,影片的立意深远,耐人寻味。
影片中有大量妓女的自我描述,或者可以说成对“嫖客”的倾诉,可以看出是对妓女这一类人的同情一记些许的“平反”。在我们眼中下贱、懒惰的做皮肉生意的妓女或许有另外一面不为人知的故事,她们或许生活所迫,逼不得已做了自己本不愿意做的事。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妓女都有如此好的目的,但这从侧面反映出了当下部分妓女的生活状况。这一点令观众深思。
总之,影片构思巧妙,能用妓女误闯嫖客房间引起了两种观念的碰撞,使观众在双方挂念的碰撞中思考人生,达到了影片的目的。
《特殊服务》观后感(五):特殊的精神服务
我一直在想,在他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之前,他为什么没有去找他所谓的“朋友”谈谈。我们身处的这个社会变得越来越冷漠,纵使你表面上春风得意,前呼后拥。真正当你遇到困难时,你却发现你实在是找不到一个人可以和你谈谈心。你不停的翻着通讯录,想要打给某人,却发现你根本找不到这个人的存在。大家都在努力的伪装自己,将自己的内心给深深的隐藏起来,这不得不说是我们生活的一种悲哀。
我一直是一个人生活,缺乏朋友。我很明白那种想要找个人倾诉的心情,所以当影片中那个“妓女”出现时,一丝暖意涌上了我的心头。我其实也一直向往某天住酒店时可以偶尔和那些特殊服务提供者聊聊天,只是单纯的精神上的交流。这部电影完成了我的梦想。
男主角很压抑,因为遇到了很多让他觉得不顺的事情。我自己生活当中不顺的时候也占绝多数,我们都习惯自己一个人躲起来默默的疗伤。只是这一次他实在是绝望了,因为他觉得活着没劲,太多烦恼了,还不如死了痛快。可是当他真正想要自杀的时候,他有一些犹豫。看着地上掉落的药片,他斗争着。
在这关键的时刻,他的“贵人”出现了,一个走错房间的“妓女”。此时的他最需要的是能够与别人聊聊,解开他的心结。女主角无疑很好的扮演了她的角色,她略微调皮的性格将他一步步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这次,她没有再一次出卖她的肉体,却提供了无比高贵的特殊的精神服务。对他来说,我想比看心理医生管用的多吧。影片的最后,当他看着她留下的发簪时,我想他会把“她”当做自己的女神。。。
《特殊服务》观后感(六):光一直都在
特殊服务,多么令人浮想联翩的四个字。按正常思维来想,特殊服务指的是我国较隐晦的非法性交易。但在本片中的特殊服务更特殊于一般都特殊服务,这次的特殊服务并没有发生在肉体上,而是在精神上对人的心灵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这部电影通过讲述一次特殊服务中的一个陌生女人对一个绝望男人的救赎,展现了当代社会里由于人对各自生活的不同期许所导致的不同人生选择,导演以一个简单的故事引发了观众对人性的思考,在面对生活时不同的角度决定了人生方向的不同,在面对人生时不同的态度决定了生活质量的不同,其实光一直都在,只不过有人打开了窗,有的人选择了关上。 “
实在是没法面对你们,更没有重新开始的勇气。”男人给伙伴录下了他的遗言,哽咽间充满了对人生的绝望。他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游走,西装革履,生活不顺濒临破产的处境让他难以承受,他选择了以结束生命的方式换来解脱。安眠药下颤抖的手显示出了他面对死亡时的犹豫,在打开门后他接受了来自陌生人的救赎。无疑,他的内心是脆弱的,以至于在十万元面前他难以面对,选择了死亡这一条最令人绝望的道路。王迅所扮演的角色是没有名字的符号化人物,就如影片中很有特色的那首伤不起一样,他代表了当代社会中表面光鲜,内心却不堪一击的许多人,生活的滋润使他们的内心变得娇弱,人生的打击让他们伤痕累累,难以自愈。
“我算是熬出来了。”一个农村出身的妓女,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边缘化人物,父亲早亡,母亲瘫痪,还要供养上学的弟弟,苦情剧女主角标配,可她却坚强乐观,面对生活不易,她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简单的梦想,开一家沙县小吃就好。于是她独自打拼出了属于自己的十万元,并为有这十万元而骄傲不已。即使妓女在世人眼中代表着关于龌龊、肮脏的勾当,在她善良的眼眸里却有着最澄澈的光芒。她不像城市中行尸走肉的芸芸众生,她为人热情直爽,并不为较为贫瘠的物质条件所困扰。
这部影片是黄渤执导处女座,视听方面也有许多值得考究的地方。在色彩方面,导演多用低调摄影,外化了人物的内心情绪。阴冷萧瑟的黑灰显示出男人心中的绝望痛苦,陈旧暖黄的色调显示出了女人对男人结块的融化。而女人的服装色彩也是黄色,代表着她如火一般明亮乐观的性格。而在音乐方面,本片多用钢琴曲,合理的表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重音和忧伤旋律展示出男人对眼前生活打击的痛苦不堪的内心世界,当被女人影响后心中感化后以一段愈发明快节奏的曲子展现,让观众走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影片多用特写和近景,展现了两个人物对比极大的表情状态,鲜明地展示了两者对待事物截然不同的价值观。而现实主义的导演风格让观众进入十分真实的故事情境,对比当下自身所处的时代背景,引发观众对自己的生活环境、生活态度的思考,十分耐人寻味。
在影片的最后,男人拉开了窗帘,光线照进了那个不怎么敞亮的房间,即使男人离开,关上了房内的灯,光一直都在那儿,静静地照着。其实生活中一直都有一束温暖的阳光,只需要拭干噙泪的眼睛,拉开那面代表欲望和不满的窗帘,人生的房间里一定会充满欢乐的阳光,我想这就是导演想传达给当代人的价值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