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雾》是一部由沈成宝执导,金允石 / 朴有天 / 韩艺礼主演的一部剧情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雾》观后感(一):并非只为爱而战的普通人。
看《海雾》前我故意没去看相关信息,怕因为太喜欢朴有天影响判断。所以一开始根本不知道它还有惊悚这一分类,不知道除了金允石和朴有天外还有哪些演员,也不知道是奉俊昊和沈成宝编剧,沈成宝自个儿导演的。
我知道有许多人会说这片子并不很好。
前二十分钟确实基本抓不住人,我两次点开都走神。
对角色的塑造显得很脸谱化,抓住一个特性无限放大,船长是其中最算得上立体的角色了。
冲突桥段都是见血暴力,并不是说这不对,只是显得庸常,本可以设计出更复杂更有内涵的桥段的。任何人在下杀手前后都不会毫无想法。
突发意外事件太多了,相对的日常细节太少了。每个人固然都坚持着自己的坚持,但因为缺少铺垫显得有些别扭。例如,船长显然是把船当做自己人生唯一的归宿和依凭了,无论什么都比不上船重要,但前面并没有彻彻底底地让观众感受到他这种退无可退的处境。他绝非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否则就不会让船员们救起之前冲撞他的那个男人了。
结尾完全没有对事件的处理,结得太快。
那段床戏并不是不合时宜,非要说的话,应该算是可有可无。在那种极端情况下,这是一种被绝望催逼出来的互相怜悯,豁出理智给予彼此的一些虚无缥缈、聊胜于无的安慰。死亡太可怕,不做些什么,人是会疯的。除非他本质上就是个疯子。
东植(朴有天)喜欢红梅,并不是完全不可理解的。船员长久在海上,很少能接触到女人。红梅那么柔弱,被他从汪洋中救起,怯生生地不太敢抬起自己白净的脸。即便红梅长得并不怎么好看,言谈举止也普普通通,但是对他来说已然足够了。他自己也只是个平庸土气,没什么见识的青年。这个女人说话轻声细语的,会对他温柔和善的笑,善良淳朴,需要他的保护,给了他一个吻,这就足够了。
但他绝不是为了爱情才做到这一步的。他要是真的纯粹为了认识没多久的女人叛离整艘船的船员,那不叫痴情,那叫狼心狗肺。他救这个女人,除了爱她,更是因为良知和对自己心中正义的最后一点坚持。他只是个海洋高毕业的新手船员,他跟着这艘飘摇的破船出海以来从来没想过自己要面对一船素不相识的人在眼前死去,没想过自己要像处理死鱼一样处理尸体,没想过要对任何一个人拔刀相向生死互搏。他确实双手也不干净,他为了保护红梅加入了分尸的队伍,他失手杀死了大副,但这是被逼无奈之下人们最有可能做出的选择之一。在他心里,经历了分尸的船员不比无辜的偷渡女红梅更应该活下来。保住这批不应该死不应该受此对待的人中的最后一个是他的底线,无论是男是女,他都一定会救。
结尾这个再遇见不相认的设置其实很妙,一切尽在不言中。追究红梅究竟是不是纯粹在利用东植,或者她为什么不揭发不状告,或者她为什么在包扎完东植后离开都没有什么意义。因为经历过这种炼狱后,能坚持活下去就是件很不思议的事情,她只是做出了她认为能让自己继续活下去的选择而已。
我想夸夸朴有天。我不会因为喜欢他而偏袒他,说实话我原本还很担心他会不会拖电影的后腿。但事实上他做得非常好:他在电影里不好看、笨拙,满口方言的形象,他那些噙着眼泪的挣扎和颤抖,他的恐慌和顺从,他被扔进鱼舱时疼痛到打滚并蜷缩的身体,他扛着红梅走上甲板的瞬间,他说着“我们回家”的表情,他一个人空落落站在海边的模样,还有他风尘仆仆年轻不再地坐在那儿望着那个自己曾经可以为了她杀人和死亡的女人的近乎于空的眼神。他抛下所有来演,一双眼睛里都是懵懂,被掌控不了的人和事,被海水和整个世界推着走。我必须要夸他,是个演员了。
影片对人性的探究是很精准的,像只锋利的钩子。观影期间我不断设身处地地思考自己会怎么做,良心和自身利益之间该怎么权衡,怎样才能把伤害减到最小等等问题,心里发凉。最残忍的不是残忍,而是这种残忍对世界来说司空见惯无足轻重,只是一吹就散的烟雾。韩国拿它去冲奥是正常的。
豆瓣这儿只有6.9分,还是给得低了。我觉得差不多能给7.2吧。
:恭喜朴有天获得第34届韩国电影评论家协会奖男子新人奖,恭喜本片获得2014年夏威夷国际电影节金兰花最佳故事片。
《海雾》观后感(二):脱下舞衣的朴有天依旧耀眼,让「海雾」更添震撼
给我喜爱的演员—朴有天
谢谢你带给我们如此优秀的电影。东植让观众流泪,也让大家对人生作出反思。期待你下一个出色的作品。
----------------------
『海雾』带来的巨大震撼
如果只能用一个字去形容『海雾』,那就是『震撼』。它由画面、内容甚至持久力无时无刻都在刺激观众每个神经。
在9月4日清晨我刚到首尔,到逹旅馆后,第一时间向老板查询海雾的上映时间,他说因为已经播放了1个月,只剩下2间电影院播放,一间在钟武路,一间离首尔很远,还要一天只播一场,不到2天便会换画。由于翌日我打算到釜山,那么只剩下当天的正午12时能看。老板说因为算是老片子,所以不用订票吧!但当我站在售票柜位前,几乎要疯了,因为只剩下6个坐位,还主要分布在第一和二行。最后我自私地让朋友们坐第二行,而我一个人跑到尾二那行。更意想不到是到开场一刻,全院满坐!
这剧被评级为19禁,看故事大纲也略知原因。事实上观众早有心理准备看性爱场面,但当他们看见船员们高高举起斧头、菜刀等把尸体斩成碎件时还是感到无比震惊。那时候我也用手紧紧掩着嘴巴,生怕自己因失控而大叫。其实不止东植不愿意把人当蓄生斩下去,就算其他人也不想干,直至船长从远处飞掷斧头到尸体上,血溅满了其中一名船员,毫无疑问不管戏里戏外、剧中人还是观众同样深深被冲击。
在故事介绍内一直聚焦在东植的思想大逆转。当然相对东植的纯朴,其他人就显得绝对的不纯洁,好像好色、贪婪和坏脾气。比喻船长为了钱而偷运非法入境者,船员要求女偷渡客给予性服务以交换较好的待遇。相反最初的东植为红梅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怜悯。那么其他人都是坏人吗?当发现所有偷渡客全部死去,船长坐在甲板上鸦雀无声,仿佛连时间都被凝固!但我们还是能感受到他沉重的心,毕竟杀死30人并不好笑,不单止是他的麻烦;也是整个团队的末日。他该如何做?为了生存他作出了艰难的决定– 就是毁灭所有证据。就算连他的船员也感到残忍得不能忍受,可是他别无选择,谁阻碍就是他的敌人!
坦白说没有一个人在电影中是特别坏,他们只是随心而行,包括东植也不例外。因为同情红梅,他没带着一些邪念去关注和照顾她,如果这是一个爱情故事,那画面是多么的动人,可惜这是一场生死游戏。其后当他们有了性关系之后,他以全部的爱去保謢她,因为东植就是如此纯朴。他恳求船长让红梅活下来因为他会和她结婚,当船长拒绝他后,东植开始和其他船员动武、跑进控制室大呼求救、又和红梅一起跳进大海,他唯一想着就是如何去救她。因为爱,他陷进了疯狂并把所以道德观抛诸脑后。
那红梅又如何呢?他是唯一由始至终都没变过的人吗?在经历那场海上的生死博斗,犹幸飘流到海滩上,她醒过来却留下还是昏迷的东植,不久又跑去结緍,我怀疑她由一开始告诉他偷渡是为了找亲哥哥已经是一个谎言。最初他只是以吻来报答东植的恩惠,但当他们见到船长因老船员的失控而杀掉他,红梅紧紧抱着东植、吻他、逃逗他、最后顺理成章就发生交欢之事。一般人的说法是面对死亡,他们深深希望能做一些事以证明自己的存活,但我认为更多的是因为东植是红梅那刻唯一能依靠的,她欺骗是为了利用他,发生性行为是为了抓紧他的心从而增加自己的生存机会。
到了剧末时,是发生那件悲剧后的六年,东植已经成了一个地盘工人。某天他下班后到小餐馆吃饭,突然听到非常熟悉的声音,抬头一看,画面让他感到惊恐,听着声音、看着背影,他已经知道是红梅正在喂哺两个小女孩。看到这个情景,我也快哭了,东植像是大输家,在那场巨变后失去了一切,为了爱;他抛弃了伙伴、放弃了原则、连误杀的事也做了!但最后他得到了什么?之前他不知红梅突然离开的原因,还能幻想、为她找上千万个理由,但看到此情此景,他崩溃了,原来她从没爱上自己,他只是棋盘上的一只棋子吧!余生都将会在痛苦中渡过,何其哀哉!
海雾带给我最深的感觉是 ~
为了生存;我们可以完全变脸,这就是所谓的人性吧!
后记:由于我不黯韩文,在没字幕的情况下,内容只能猜测,所以如有错漏,万望见谅。
不言迟
2014.9.10
(文/杨时旸)
韩国电影整体崛起的背景下,这一次能否打破在奥斯卡从无斩获的窘境,很多人都在猜测。韩国选送的这部《海雾》在一众外语片中虽然不属于最显眼的一个,但也算引人注目,毕竟在之前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也收获了不少好评。
《海雾》有着一个惊悚故事的商业外壳,也有对人性善恶的拷问,与此同时还把故事植入了宏大的时代背景,韩国的金融危机、偷渡客、黑工与本土底层人的生存现实。相比于奥斯卡的标准,《海雾》在格局上可能尚显不足,在细节和人物内心的呈现上仍有些粗糙,但毕竟还是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尤其是,这部影片由著名编剧、导演沈成宝与奉俊昊联手合作,在那之前,他们已经合作推出过影史上著名的《杀人回忆》,两位大牌主创再加上金允石等实力演员的加盟,无论是否能入围奥斯卡也确实值得关注。
封闭环境中对人性的拷问是文学、戏剧与电影中的经典模型之一。风雪山庄的杀人事件或者密室内的推理都属于这类模型的范畴。《海雾》则稍微做了一点点变形,把密闭空间移植到海上,很像《东方快车谋杀案》的呈现方式。只不过,茫茫大海,孤独的渔船以及笼罩四周浓稠的海雾都更能塑造悬疑和惊悚的气氛,而看似象征着自由的开阔海洋其实是一个更加封闭的牢笼。
故事发生在1998年,韩国经济危机。原本生意一直很好的渔业也受到冲击,渔船老板决定接一单走私生意补贴家用。在此之前,他对此一直嗤之以鼻。但对方告诉他,这次的生意不是偷运假表,而是把偷渡者运来韩国。为了躲避海警的检查,十几个偷渡客临时钻进了鱼舱。但船体老化,制冷设备的氟利昂泄露造成了这些人全部罹难。只剩一个女孩,因为一位年轻船员对女孩有好感,提前将她安置到了轮机室,才使她幸免。船长决定把所有尸体分解,抛入大海喂鱼。海雾愈发浓重,此时的渔船似乎变成了地狱。极端情绪在密闭空间中相互传染,船员们互相吵闹、伤害,最终渔船沉向了深海。
这个看似有些耸人听闻的故事其实改编自一则新闻,而沈成宝和奉俊昊将这则社会新闻中隐含的人性深意和隐喻色彩放大了。这部电影逐渐演进了三个不同的深度层面。事件层面中,偷渡客与渔船船员的冲突,这是最浅显的表层;社会层面中,船员知道因为经济危机,自己的工作原本就朝不保夕,但为了当下的生存,却要帮着更廉价的劳工偷渡到自己的国家,进一步抢夺自己的饭碗,这种荒诞的局面,自己又无法掌控;进而引出了第三层心理层面的内容,突发局面激发了各自心理暗藏的玄机,埋藏很久的不满、贪婪和性压抑,各种原本深埋的“心理暗物质”都破土而出,最终引发了血腥冲突。
这几个船员都是最普通的“好人”,有缺点、狡黠但也善良,突然之间,他们就能变脸成为魔鬼,这一点才是真正值得玩味的。某种程度上说,那艘被困于海雾中的渔船就是当下社会的写照,平日里脸上挂着微笑的普通人,不知道会被怎样的契机点燃,变得让所有人都不认得。这样的事情并不鲜见。
这种故事,可以拍得阴暗到底,让一船人彻底互相残杀殆尽,当然,如果真的那样,它或许就不会被选送到奥斯卡。《海雾》还是保留了一条象征人性光芒和善良的线索。最年轻的船员始终拼命保护着幸存下来的姑娘。两人得以上岸。但在极端环境下,给出过承诺的女孩,还是选择了离开。几年后,幸存的船员在小饭馆中看到了一个人的背影,似乎就是那个姑娘。电影没有安排相见与确认,只有淡淡的凝视,他们有那样惨烈的经历,但如今仍然可以像没发生任何事一样泯然众人。人性真的深不可测。
《海雾》观后感(四):当海雾飘来
天哥么么哒,演技又进步啦么么哒,肉肉的也么么哒。
以上是我的总结,噗
先前去搜了海雾真实案例来着,看着也是蛮发麻的。其中有一个船只在海雾中央的场景还蛮美的。
这一片子看完会觉得,“海雾”这两个字还真点题,雾里看花,谁知道对面是什么样的人呢?
关于人性探讨一直是当今大众及电影制造舆论常用的一种方法,这就让我想起我常在胡思乱想的一个话题,好人和坏人之间有没有存在一个分界点,这个分界点的标准又是什么?胡思乱想一番又推翻又树立观点,真是一个脑洞女。。。
其实让我最意外的是结局啦,以为终于嫰如所愿时又是一个新的转折,在饭店里和小姑娘的相望也断的刚刚好。
因为在B站看的,看到最后都骂起来了我也是醉了。
《海雾》观后感(五):红梅的离开是对双方的解放
有人问为什么红梅最后要离开?有人说红梅的离开说明她对东植仅仅是利用,还有人说红梅一开始提及的哥哥应该不是亲哥哥是为了某种自保的目的故意说的谎,读的我只能呵呵,看来宫斗剧对我们的洗脑够彻底,让大家考虑问题时总是往阴谋算计的道路上跑偏。
我觉得红梅的离开是挺合乎人性的选择。前进号上的屠戮红梅是亲历过的,不但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胞被分尸抛尸,还看到了船长船员们的自相残杀,即使是被动使用暴力的东植也是双手沾满了鲜血的。共同经历了这些血腥的两个人怎么可能共同平静地生活下去?假如红梅不离开,她和东植就永远不会忘记海上的惨剧,因为对方的存在就是那段记忆的真实发生过的证据,反而是分开后,记忆被时间渐渐冲淡,多年后再回想时更像是一场噩梦。红梅的离开不但是对自己的解放也是对东植的解放。
至于红梅口中所提及的哥哥我相信是亲哥哥。在两人确立好感的kiss后,红梅羞涩地问东植以后能不能去首尔看她的话,其实是委婉的要求,俩人还煞有其事地讨论起如果会面,这说明她是希望能跟东植继续交往下去的。假如红梅来投奔的不是亲人而是恋人的话,应该不会提出这样的要求给自己找麻烦吧。
至于激情戏我表示不理解,好多电影都会在角色刚刚经历了极度紧张恐惧等激烈的情绪后安排一场激情戏,这符合正常人类心理和生理常识吗?激烈情绪刺激大脑产生的应该是防御模式吧,防御模式下人会选择做出将自己完全暴露在危险中的行为吗?即使大脑同意,身体也很难配合吧?
《海雾》观后感(六):海雾——韩国式人性
片子从一船海员在船上的劳作开始,配着舒缓的音乐,船在大海上飘荡着,一船和睦的场景,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是对后面剧情的铺垫。前二十分钟一直是铺垫,姜船长爱船如命,船员景九没钱但又喜欢和女人乱混,昌旭也总是想着女人,班长以大局为重,善良,最小的船员东植和奶奶相依为命,孝顺且单纯。
而就当这些船员在悠闲地做着手头工作的时候,船长在黑暗中抽烟,神情严肃,配乐有些凄凉。而接下来船长则直接找到专门从事不法交易的朋友,希望通过偷渡来赚一些钱,帮助“前进号”度过难关。故事这才正式开始。
船出海时,有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画面,东植的奶奶在家门口对着渐渐远去的“前进号”挥手告别。预示了“前进号”与船员的悲剧命运。
故事的高潮是从偷渡客由于吸入船体泄露气体而全部死亡开始的。(被东植藏在船体里的红梅幸免于难。)面对一船死尸,船员们开始了他们的“罪恶之旅”。在弥漫的海雾中,他们为了不使死人飘在海面受到牵连,把死者的遗物烧去,把死者剁成一块一块,扔入海中。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人人开始求自保,追求自己的利益。
矛盾在这时也开始出现:轮机长为自己所做的事感到抱歉,他为偷渡客的死亡悲哀,伤心,想要救赎,甚至想要投案自首,于是船长将他杀了。昌旭发现了已经和东植私定终身的红梅,景久也对红梅眼馋,三个男人的斗争就此开始。甲班长为了大家的利益试图阻止三个男人自相残杀,却被误杀。船长为了保住“前进号”船,避免船员窝里斗,想要杀死红梅。一船的人都变成了对立的关系。人性的“恶”从此开始。
在弥漫的大雾中,每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向他人进攻,这时候他们面对到了另一个困难,船体进水,船即将沉没,他们本该救船,但还是在不停攻击着,景久和昌旭被淹死,船长看着已经无法复原的船一步一步走向破落,精神世界崩塌了,最终与船一起沉入大海。
红梅与东植活了下来,被海浪拍打岸边,“要回家”“我们,没关系”,东植对红梅说。“谢谢你”红梅对东植说。然后红梅离开了,一场船上的相遇,下了船或许就再也不能称之为感情了吧。红梅要去找他的亲哥哥,东植也要和奶奶相依为命,这两个人不能,也不可能在一起。红梅看得比东植清楚。六年之后,东植与红梅相遇,东植只是默默看着红梅的背影,他与红梅的感情注定是没有结局的。
影片有两条主线,一是船长为救船冒险载偷渡客,船员最终与船共存亡。二是东植与红梅的相遇、相爱和离开。演员的演技都算到位,一直以偶像身份混迹韩娱圈的朴有天终于成为了一名演员。
讲述最底层人物命运一直是韩国电影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题材。《海雾》的导演是韩国经典电影《杀人回忆》的编剧,而监制是《汉江怪物》、《雪国列车》的导演奉俊昊,这样的搭档更是让很多韩国电影迷很期待这部电影的上映。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算得上是导演的诚意之作吧,没让观众失望。
《海雾》观后感(七):海雾
第一次写豆瓣,也许许久没有写通篇长的文字,当下定决心开写到真正提笔,脑海中反倒一片空白。
作为韩国申请奥斯卡的电影,《海雾》无可厚非是一部好作品,每个人物之间都存在着细微的纠葛,让观者感受到了船长,东植,红梅,还有一系列小人物的矛盾情绪。
电影一开篇,船长哲洙,轮机长宛浩,甲板长浩英,滚轴手景求,船员昌旭,忙内东植像家人一样生活在前进号上,温馨而美好,那时候的海是平静,阳光是满溢。如果一直这样,显然成不了申奥作品。后续的所有故事都发生在这艘渔船上,爱情,欲望,利益乃至生死。
“废船是小孩子过家家么,对我们来说就跟改族谱一样”船长片头曾说过这句话,故事的后来也源于船长不愿意放弃前进号,而铤而走险进行走私活动。船对于船长而言是脊梁,是他不愿意放弃的身份象征,是他生活的唯一希望。对于妻子出轨,在他面前与其他男人床第,他都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愤怒,而后却为了前进号愿意倾尽所有,散尽家财,他甚至愿意放弃生命,一同沉沦。景求是利益至上的小市民形象,但他与昌旭都有一个最大的特征——色字当头。我觉得船长于前进号而言像一个父亲,严厉并顾全大局,轮机长更像一个母亲的角色,隐忍温和性格中带着这个船上不多见的人情味。夹板长有着自己的家人,对于他就不多赘述。而东植是单纯的,善良的形象,前进号上的忙内,到后来愿意为了爱情不顾一切。
一群朝鲜族的偷渡客,一笔挽救前进号的生意。前进号接收了那一群来自中国非法偷渡的人,有人将那群朝鲜族人偷渡赴韩归结于韩国梦,为了赚更多的钱,为了过更好的生活。那群被生活重担压得喘不过来气的偷渡者,教师在韩国是一个很崇高的职业,被人敬仰的职业,却被逼要离开自己的子女,离开自己的土地,为了谋求更长远的发展。可惜事与愿违,为了逃避检查,他们躲进了鱼舱,躲进了那个他们生命终将消陨的地方。氟利昂,有毒气体的排放,偷渡客们呼喊着想要逃出那个可怕的鱼舱,却被刻意的忽视了。生命,死亡了,还没踏上韩国的土地,还没挣上第一桶金。船长看到那一具具尸体的时候是震惊的,但为了保全整条船,他下令分尸,亦如他粗暴的对待那个反抗的偷渡客,他在船上的尊严是不允许被践踏的,他不允许船的覆灭,他是船上的国王,船员们听从了他的旨意。可是轮机长,一个虽然一直隐居在船上,可却拥有着柔软内心的男人,在分尸后,内心煎熬后,处于半疯癫状态,他对于那个教书先生的那种情怀是很特殊而感人的。他尊敬教书先生,并感同身受他远赴韩国的为难,所以在教书先生死后,他一直想要给他家里人一个交代,去找警察。可惜,一条船上的蚂蚱,不允许有半点的别心。
我一直觉得东植对于红梅的并不是强烈的爱,我觉得用喜欢更加合适,相遇那么短的时间,何来谈爱。他单纯,从水里救出红梅的那一刻,他就想方设法保护这个女孩,给她住轮机室,出于一种对女性朦朦胧胧的探求与保护。轮机长的死让东植与红梅这两颗受伤的心灵本能性的贴在一起,想借以疗伤。东植与红梅我觉得从某一方面很像,他们都很善良,可惜经历了这一番的波折,他们内心都有了想要守护的东西,东植想要守护红梅,红梅想要守护自己的生命。有人说,那是一种出于爱,的确,对于红梅他一定是有感情的,我觉得也有一种在这场茫茫海雾中,想要守护的良知,而不会泯灭人性的伤害任何人。
船员昌旭我觉得是电影中第四男主人公了,形象刻画很鲜明,性欲至上,最终也为了性欲杀了自己的战友,基本有一种为了性欲丧失掉本心。到船沉了,也要船长不要杀掉红梅,在死亡面前,他想到的还是性,真的是一个形象一以贯之。
船长最后那一刻都在为了拯救船做努力,那个时候还真是挺动容的,这辈子最爱的是这艘前进号,导演处理他的结局的时候,船长被绳索绊倒,所以他反倒永远不会离开这艘船,金大叔的戏剧张力真是不容置疑的,最后的表情,只能说真是一个好演员。
关于红梅的离开,很多人说不理解,我反倒觉得如果出于那种情况下,我是红梅,我也会选择离开。费劲千辛所踏上的土地,与东植的确有感情,可是与他在一起,会不断的想起那艘船,那片海雾,那些屠人的场面,本来就没有爱到多么浓烈,何必折磨,红梅一直守护的是自己的生命,是生的希望,离开,反倒是一个好的选择。片末的小餐馆,那个小女孩,开放性结局,没人知道女孩是不是东植与红梅的,没人知道红梅是否转身两人是否相遇,给人留下了最后的想象
《海雾》观后感(八):从“性”说起
”性“是展现人性的最佳视角,以至于像《百年孤独》这样逼格高的小说除了乱七八糟的名字剩下的就是”性“了。船长媳妇受不了寂寞偷情;昌旭为红梅怒杀景久;东植为了红梅误杀甲板长;红梅为了”亲哥哥“抛弃了”救命恩人“。总之都是这些”B“事惹的祸。你也许会说东植和红梅的叫爱情?那么话又说回来了,如果换个其他的内外兼修的年轻女人,故事是一样的,东植还是会救她,拉她去船里,给她东西吃,逗她开心,向她表白,最后。。。。。你会说至少这是两情相悦,那么这爱情也太廉价了点吧?至少通奸偷情之类的事都是两情相悦的,这是欲望。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不丢人。如果是一个老头掉进海里了,东植会舍命去救么?要知道迟疑那么几秒人就没了?也许吧。如果被救的不是红梅东植还会三番五次的往船里请吗?不会的。也许你会反驳,是,如果是金惠秀掉进海里了,这五个老爷们都得跳进海里去救人。如果46分50秒左右红梅碰爆的那个是致使氟利昂泄露的制冷剂的话,那么这婊子的罪过就大了。
之所以说了这么多“俗”话,就是想阐述:“人性没有什么对与错,无论是主角的传说还是配角故事只是观察的角度不同。”同样人性也不能用简单的善恶去解释,船长的毁尸灭迹和保卫前进号都是人性的使然。一味的歌功颂德或恶意鞭笞都会偏离轨道,导演只要好好地讲故事就行了,该有的都有,不该有的隐喻一下,保证《活着》绝对不是中国最好的电影。比如你把孙文与洋鬼子的秘密协定,湖南农民运动的经费,顾顺章的灭门惨案,西路军的覆灭,杜家祠堂的是非都白描出来,建G大业还能不火?
这个世界最表面的是什么?美?最倡导的是什么?善?最需要的是什么?
是真。
《海雾》观后感(九):人性深不可测
满载着梦想出航的六名船员,都是平日里脸上挂着微笑的最普通的“好人”,有缺点、狡黠但也善良,突然之间,被某种契机点燃,他们就能变脸成为魔鬼,相互残杀,最终致使渔船沉向了深海。故事看似骇人听闻,却根据真事改编,我们身边也发生过更为不可思议的“鲁荣渔2682”号案。
善良的人为什么会变坏人?
“路法西效应”强调情境对人的影响:在某种的情景,某种的环境,某种的背景的作用下,就会使得一个人为恶,使得一个人忽然堕落,堕落成为撒旦(路西法Lucifer,就是撒旦的另一个名字)。而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人性的复杂,船员们即使善良,但内心也各自暗藏的玄机:埋藏很久的不满、贪婪和压抑。当在封闭的船上待久了,一个燃点爆发时,人性阴暗面便会破土而出,最终走向邪恶。
故事的经典模型之一,便是封闭环境中对人性的拷问。这一点值得深思,不敢想象,如果有一天我们也置身于一种封闭的环境下,是不是也会做出和他们一样的抉择?
《海雾》观后感(十):船长的信仰
影片中,船员们有的贪财,有的好色,有的心灵脆弱,有的涉世未深。对于爱上和垂涎偷渡女的两个青年,我想说,难道面对女色,青涩男同胞们在生死存亡之际就如此难以把持?!
对偷渡女,原本颇有些同情,看到结尾的那一串脚印和数年后饭馆的情形时,还是替青涩男主感到些许寒心和痛心,终究是热脸贴了个冷屁股。
只有船长内心背负着“救船”的使命,拼死也要保住老船,以致不惜与其共沉海底,信仰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雾,虽看得见,却摸不着,看似容易冲破,实则是个无形的牢笼,笼中人尽情展示着人性的自私与贪婪。
笑容背后,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