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食:千年美味传奇》是一部由松たか子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日本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和食:千年美味传奇》观后感(一):虽然画面特别美,可还是忍不住要吐槽~
充满了和风美景的画面,赏心悦目的美人,各种看起来跟艺术品一样精致的食物。还有对生活充满热情的酱油店老板一家的故事,又提供了名为米曲霉的菌种的科普知识。
内容非常丰满,配乐和旁白节奏把握的也很好,各种优点不胜枚举。
首先,标题所谓日本美食,根本没有说食,从头到尾都是米曲霉和它的小伙伴们。
你哪怕说说发酵出来臭烘烘的纳豆也好啊,制作半天都是什么酱油、料酒之类,合着日本已经食物匮乏到直接吃调料了么?
再有就是海带。你要说这东西捞出来要晾晒散散海腥味,我信。可是放了25年的海带口感更好,这个就略诡异了。虽然说,作为一个生活在内陆地区的中国观众,因为不了解而不理解也是正常。
然后那专家说,米曲霉是日本人“驯化”黄曲霉而得到的,日本独有的菌种。我就好奇,中国的粮食酒、酱油、醋这些调料,酿造方式也是相似的,他们用的是什么菌种呢?不是“日本独有”的这种米曲霉,估计也不是代谢产物有毒的黄曲霉——否则中国人得成片成片的死,莫非是某些“中国特有”的XX曲霉?话说,有木有专家能过来解释一下?
最后,有没有哪位去日本吃过女主持人吃的那一套东西,我就想知道它真的有这么美味么?看到生鸡蛋拌饭的画面,再结合以前吃日本料理的经验,实在无法想象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和食:千年美味传奇》观后感(二):观后感
一、米曲霉有多个细胞核,高中学的一个细胞只有一个细胞核是错的,果然高考只是一场筛选,学的东西并不是真理,早知道我就该当游戏来玩,真不该老质疑学的知识什么没用,学好能上好大学就是最好的用处。
二、日本人民真是安居乐业,做酱油的做了六代,而且过程极其低效率,却不优化,但却能传承下来,不会饿死。看到后面还有放了25年海带的,才明白是这条产业链上所有人的坚持,才互相养活了彼此,想想还挺安心呢。不用担心自己存了几年的海带没人买,不用担心自己手工一步步发酵出来的酱油没人要。这放在中国如果真有市场,估计就工业化替代了,或者说其中一环比如做米曲霉菌种的人觉得互联网O2O市场不错,可能去创业了,那整个产业可能就崩了。
三、日料也真新奇。首先食材极少,吃烤肉时,摆盘的一片青椒都单独再给你烤一次,拜托,那只是一片辣椒,家里烧菜青椒都没人吃的;其次佐料寡淡,当然据说是追求食材本来的味道。可我总觉得是不是因为日本国土面积小,所以良田少,食材就那么多,所有食材都要精心对待,全部要吃下去?
日本真是一个有趣的名族。
《和食:千年美味传奇》观后感(三):日本人将黄曲霉驯化为米曲霉,因为在室内培育,霉菌不需要产生毒素来对抗外界生物,安心地吃米就好了。
日本独有的米曲霉?
开花爷爷。
生鱼片的美味,关键在于酱油。
米曲霉的细胞核可达十个。
干鲣鱼片跟海带、霉菌发酵的美味。
把嫩山茶枝烧成灰,撒在煮熟的大米上,过几天可得绿色的米曲霉。
地炉灰,草木灰,冲水,碱性,可用于洗衣服,杀菌。
在空中撒米曲霉的头巾大叔好帅。
二者的区别是米曲霉没有生产黄曲霉素这样的毒素的DNA序列片段。
日本人将黄曲霉驯化为米曲霉,因为在室内培育,霉菌不需要产生毒素来对抗外界生物,安心地吃米就好了。
米曲霉将大米糖化。
米曲霉多代繁殖后,糖化能力下降,味道就不够好,此时需要注入新的本菌团。
三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