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雏妓》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5-02 21:0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雏妓》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雏妓》是一部由邱礼涛执导,任达华 / 蔡卓妍 / 孙佳君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雏妓》观后感(一):也许Sara是一个幸运女人

  雛妓和我最開始所想的有很大的不同完整片子我有一種莫名的感覺 其實sara是一個幸運的女人 她選擇了捨去 選擇了換取 而最終她是有獲得的 又有多少人捨去了就一定有獲得呢 當然 你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講吧 但到最後sara已比太多捨去的女人擁有的多了 當然絕對不能否認的是sara在我看來是一個堅強的女人

  所有女人都是這樣的呀 sara的母親選擇了活 就像泰國280万的性工作者一樣 他們選擇了活 選擇了家人的活 而sara選擇的更多是夢想 但我想這或多或少有甘生的緣故吧 很幸運的是她遇到的那個人是甘生 她去了泰國 她遇到了一個女孩 她看到了自己 也許救她是上天的安排吧 很喜歡那個夢 那個吻 在葬禮上甘生吻了她 我總覺得這個夢是她心中所想的 真正和他在一起 在葬禮上的一個吻 不再是顧及 如果她是個堅強的女人 她為什麽選擇死 對 我有時候甚至蔑視一些自殺的人 但有一種人選擇死亡是最大的勇氣 或許有些矛盾了吧

  任達華真的太厲害了 每一個角色在他手裡就能讓看的人看真實得看到這個角色 甘生他是一個好好先生 那一場雨 那一次回頭 一切他的發生也許他也未曾預料 所以你是愛過我呢 最後一次的見面 sara抓住他的手 我真得不知道說什麼 八年 八年的時間太長 也太短 他們所經歷的 在這一切中 到底兩人所擁有的感情是什麼 不敢想 也沒有必要去深究 果然我還是太愛這樣的故事了 長腿叔叔 何時才有那個長腿叔叔呢

  有一個無聊的男人 卻做著在我看來偉大的事 他每天都到這裏釣魚 然後最後又將魚放回海裡 作為魚它們根本沒有機會去決定什麼 而為什麼甘生又這樣做了 我享受這種感覺 而我覺得魚在大海裏才是最快樂的 有些時候食少點 過人會開心D 既係唔係唔應該只去選活 或者應該選噶係夢咯

  好多想说的都没说出来 至于有些东西始终在心中留下了痕迹

  《雏妓》观后感(二):雏妓观后感

  《雏妓》并非只是一部庸俗的三级片,虽有少数的情色画面,但是电影的主旨深刻挖掘性工作者的真实处境出身贫寒的她们没有接受良好教育,她们没有选择年幼时便被父母卖到酒吧,从事性交易为了生活,即使被解救出来后,依然从事性交易,她们是家庭的唯一希望。如果她们不去卖,她们的家人就过不上好的生活永远也摆脱不了贫苦的处境。

  家庭的环境在特定条件下,决定了这个家庭的孩子未来。她们的父母没有文化,导致她们的孩子在思维方向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

  这电影看得我差点流泪,这就是生活。为了生存下去,不惜出卖自己的肉体灵魂人格

  蔡卓妍扮演的女主角是幸运的,碰到了一名在教育局工作的高管拥有了上学的机会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微妙情感

  这是一部好电影。

  《雏妓》观后感(三):雏妓

  幸好片尾才看到杜汶泽是监制,没有戴着有色眼镜看完这部,这种社会题材的三级片注定是要有争议的,少女时期的Sara是悲剧的,重走了她妈妈的路,但独自进入社会后的她又是幸运的,遇到了她的长腿叔叔,是金主亦是老师,是爱人亦是父亲,甘先生临死前Sara还执念般在问他是否爱她,但对于这个年长她三十年的男人来说,爱不爱又有什么重要,只希望她能好好的,吃穿不愁、前途光明、清清白白、有能力养活自己。但并不是每一个雏妓都能和Sara一样幸运,更多的是和Dok-My一样的女孩,即便遇到了可能改变自己命运的人,最终也只能一个人屈服于炼狱般的现实特别喜欢Sara割腕昏迷后的梦境场景互换,棺木里躺着的人是她自己,这样就可以看到她爱的人在她身边落泪痛哭,更不用去接受他已经去世的事实

  《雏妓》观后感(四):有剧透

  影片刚一出来的时候以为是社会片,被继父QJ的可怕,亲生母亲隔了一扇门的残忍,想起前段时间在好多地方看到的被WX,QJ很大一部分都是熟人造成的可怕比例

  结果看下去,就不是这个味道了。

  为了所谓的“读书”“有选择”就主动去给一个有家有业的教育高管当小三,这就是她被继父QJ后离家出走从而做出的选择么,所以她离家出走的目的只是因为当初的学校不够好么?

  1段口X,2段XO描写完全不知所谓,是想表达保养者和被保养者之间的真爱么,那么高官老婆何其无辜

  最后的雏妓与自杀,更是荒谬可言。

  为了钱而出卖自己这样的三观都可以当做正面来描写,那么从小贫困长大自强不息女性又是什么呢?

  《雏妓》观后感(五):出卖了什么

  印象特别深刻的一句话就是,女人为了生存出卖了什么

  女主妈妈为了生存,把自己卖了,把女儿也卖了,女主早就知道,自己的妈妈是妓女,即使没有什么固定工作,妈妈对她说,都是要给出去的,给你继父要比别人好,她的妈妈无力,她的女儿是她的筹码,我卖你买,心甘情愿

  女主作为记者,跟了4个月,混入会所,她问到,当小姐是为了,在收入投入最高情况下,养活自己,供养自己读书,嗯,知道女主没有读书,她还一脸鄙夷,呵自己还是高尚

  dokmy为了家人,为了活下去当了妓女,没有理想,没有钱,没受过教育,要想活,被父母卖了,还要养活家人,嗯,被救了,还是会再次回到之前的状态

  女主呢,嗯,把自己都搭进去了,嗯,她爱他,妄想自己本来就不能拥有的爱情?她为了自己有选择,为了能够读书,把自己卖了,还爱上了,爱了就是输了,嗯,不能否认,男主也爱她,都输了,满盘皆输。可是这是她自己选的,就像她说的,如果当时能明白,会做得更好

  《雏妓》观后感(六):好好的一个电影,却用人同情包裹着一些的欲望

  暂且不谈某制片的政治立场,单就这部电影而言,的确是一个很好的题材:社会争议话题、吸引眼球、引得人们同情。一般这种反映现实阴暗的电影只要没有出重大纰漏,八九不离十都会是一个不错口碑作品。可是我为什么一定要给个差评呢?

  不得不说,我很反感这种利用人的感情,包裹着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不纯粹的电影。

  我一直都很喜欢邱礼涛的风格荒诞不经带一些cult的镜头语言。而他这次带着《雏妓》这部作品回归,可以看出导演想要名利双收的勃勃野心。但是要是想打感情牌,为何不像《素援》那样从被害者的角度,感性的描写,直击人心处最软的地方。反而一个故事让女主被包养的故事打的七零八乱,让人分明觉得长腿叔叔和女主之间的也不单单是无奈的钱肉交易,还有复杂的情感在。先不论这种包养的行为对错,但是把女主一个迫于生活的自甘堕落,和那些命都不在手里的未成年性工作者相提并论实在是让人搞不清楚主题到底要讲什么。

  要想全面评论这部电影,也不得不好说说阿sa的表演

  这次阿sa真的是蛮拼的,遵循着女星想得奖就得脱的原则,阿sa放弃了自己这十几年如一日的17岁萝莉形象(虽然说电影里还是有萝莉形象在)。在宣传的时候就一直以阿sa的床戏为卖点,各路大腕也是纷纷点赞。可是阿sa的演技真的是过于平淡,这个角色是很纠结的,她一方面自我厌恶又深陷对大叔依赖、一方面正义感爆棚又无奈自甘堕落。这种张力十足的角色,完全可以夸张一些表演,演得惹人怜爱让人又爱又恨。可是在她白水的演绎下很多逻辑不通顺的,最火爆的那句我有让你干也是没爆出来,尤其是到头来为什么要自杀呢?理解不能。

  而且她演绎的十分性感是真的,但是你想反映丑恶却凸显了洛丽塔性感,这个真的是一个好的引导吗?不得而知

  任达华当然是很适合这个人设了,演绎这种角色对于他这种老戏骨来说更是驾轻就熟,让观者也是心有忌惮的复杂长腿老叔叔。

  总之,这部电影的三观就不是很正,其他电影也就算了,偏偏是这种敏感的题材。你非得用三级爆点包裹着人情,在人情里暗藏着从演员到导演的野心,这样很难拍出有诚意的好作品,再好的题材也没用。(ps,大概是监制太low导致的)

  《雏妓》观后感(七):香港电影必输的赌局

  看阿sa演雏妓,心理类似前阵子大家乐意看刘德华演农民本质上不过是猎奇。或许是由于港女普遍干练独立气质甜美的阿sa上了扮相也依然有几分贴合的落寞凛冽,看到少女的成长仍有惊喜安慰。但出格的台词和镜头更凸显香港电影深处的焦虑,即内核的缺失。没有酝酿的爆发只会是莫名其妙,几场爆发的戏码明显加得生硬,不过是能在预告片里吸引眼球、在影后提名中糊弄评审群体的所谓亮点。但其实是中规中矩的表现,不过所谓的卖点和亮点却是反效果

  畸形的忘年恋和拯救泰国雏妓,两条线混在一起,跳跃的剪辑和时间线,看起来实在混乱。到最后的最后,问题似乎依然没有解决。徒留争议出格的话题,但深处的敏感却是一带而过。香港电影内在的焦虑早已不是一天两天,从鸡到鸭,从低俗喜剧底层社会,这些所谓香港传统市井内容,再次被翻新托上台面当作卖点,表面看起似乎一脉相承,但内在早已换了模样。表面的出格揭示了内在的焦虑,因其本身已只是一具空壳,通过不断的出位来转移深层的不安

  而香港电影似乎依旧没有意识到。前段时间的金像奖,港人依旧在典礼上一次次强调香港电影未死,明眼人都知道如若底气强盛完全无需反复打气;黄秋生再次上台暗度陈仓地嬉笑怒骂,其实已早是老梗,再次听来也没那般好笑。面对如今电影界的日新月异格局,香港电影却反其道行之,继续sell其特色的底层内容,甚至以更夸张的形式来呈现,金鸭金鸡低俗喜剧此类题材等等莫不如是;或是将旧概念经典重新包装sell情怀,消耗观众的熟悉度,冲2谷出收视便拍电影版,大时代深夜热播便重拍电影版,cool魔一炮而红便不惜将十五年前旧作搬上大银幕…如此这般,自我意识的反复强化,美其名曰留住香港电影精神实质早已迷失,打一枪换一个阵地而已,有甜头便争相品尝,再转身走人,丢下的烂摊子自然日积月累

  雏妓能拍得出,少女偶像愿意为之献身,不免仍是为了个中所谓卖点,而港人其实早已迷失在这类换汤不换药表象中。想也知道直钩钩戳观众G点,一味扔出露骨的台词与桥段,并不见得会带来任何快感。看到演员搏命上阵,媒体搏命宣传,先前种种所谓看点再回看不免尴尬甚至滑稽,台上台下,俨然分离的世界

  看到主创们如此卖命,有时又难以过多批评。可转念一想,主创们拍片时就应已估到个中噱头与卖点,即便预感争议也勇往直前,不知该算作是投机或是专业。事后看来更像是赌博,全看影片质量一锤定输赢。雏妓不过是一场输掉的赌局,而事实上不合规律的一切都没有赢的可能性,香港电影不过是在经历一场场必输的赌局罢了,且目前甚至是连姿态都不够好看

  《雏妓》观后感(八):忧伤梦想——《雏妓》影评

  一直以来,世人总在纠结一个老掉牙的话题:你的梦想是什么?

  可是鲜有人问:梦想的代价是什么?

  理想丰满,现实很骨感。不少人将这句话当作一种无奈的悲哀,殊不知,真正悲哀的,往往是那些追寻梦想的人。

  不要以为追梦是什么正能量的事。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若要有所得,大抵都靠出卖另一些事物换取。没事谈梦想,是件挺可怕的事,因为鬼知道你会因此付出什么代价。

  《雏妓》便是如此。

  片中主人公何玉玲,家境贫寒,且贫寒得毫无创意——父亲早逝,母女相依为命原本这样便罢了,不过是千千万万个寒门学子之一,老老实实读书工作,挣钱养家,运气好点摇到公屋,这辈子想来也不至太坏。

  糟糕的是,她偏有个文学梦。

  本也不是大事,直到她母亲一次次带她去文具店买笔,直到文具店老板成为她继父,直到她少女的身体日渐成熟之后,终于有一天被继父强暴,而母亲甚至不肯救她——理由竟然是,身体给谁不是给,给继父,至少母女俩还有经济来源

  毕竟,青春不卖也是会过的,不是么?

  仅仅是为了几杆写文章的笔,代价便如此之大。整个世界仿佛都在嘿嘿冷笑:穷人谈什么梦。

  于是心高气傲的何玉玲逃跑了。

  我想她一定后悔过。电影里没有明说,但我一直在想,究竟是哪一个风餐露宿的夜晚,她在心里恨过自己该死的尊严。日日有上顿没下顿,为了挣钱可以逃税当水货客,学校也不收自己,如此这般蝼蚁生活,真的比在床上挣钱有尊严?狗屁。

  所以,讽刺的是,在她深恨母亲出卖自己之后,她做出的选择是,亲手把自己卖了。

  但凡女人,无论为钱为情,总容易不顾一切。但又能怎么样呢,终日流浪,担惊受怕,迟早有一天做鸡都没人要你。

  既然想通了这一点,那么,不妨在最好的年纪,卖一个最好的价钱。

  若说尊严,那便是至少新的金主得比继父那个渣男好些罢,为几支笔几餐饭就被出卖的日子不能再过,不然大义凛然离家出走算个什么事儿。

  何玉玲是幸运的,第一次出手,便搞定一个人傻钱多的买主——“长腿叔叔”甘浩贤,直接让她一眼看到梦想尽头。穷狠了,梦想的渴望太强烈,让何玉玲迫不及待地想向对方证明自己的价值,以至几乎将对方一大老爷们儿生生强暴。

  可惜,被现实残忍扇过耳光的人,大抵不相信爱。她只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她需要重返学校,学到肚子里的东西,比什么情啊爱的都可靠。

  钓上教育部部长这样的好事,自然不是天天有。所以何玉玲极为努力,哪怕是为了毫无兴趣的英文课程,亦毫不犹豫靠身体换取。这头笔记本字迹未干,那头大床上便极尽淫靡,看起来多么悲哀,可何玉玲食髓知味,乐在其中。

  终究是一笔好买卖。

  但是,也只是买卖。

  既然要换取梦想,那总得付出点代价。甘浩贤从未食言,他给了何玉玲足够的金钱和教育资源。一级荣誉学士毕业,如愿以偿成为报社编辑,当初想要的一切都已得到,还想要怎样?

  至于爱,说出来不觉得可笑么。荒唐的开始便注定了悲惨的收场。一段爱情故事,可以波折重重,但绝不能男女主角上来便交媾。一旦如此,爱情便是贪心不足的奢侈品,说出来,谁肯信?

  我觉得自己大概是个爱饥渴的人,崇尚爱却很难相信爱。《五十度灰》里,我最喜欢的台词是,“I don’t make love, I fuck hard.”如此坦诚,反而未必不能长久,相比借making love的旗号行fuck之事者毕竟好了许多。可是何玉玲并非如此,明明是一场交易,到后来,竟硬生生地变得再也不是买卖了。

  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

  可惜她错了,这始终不过是场交易。无论是为钱,抑或为情,都是出卖身体换取另一些东西。从一开始到现在,从来不曾逃出性工作者的窠臼。

  而甘浩贤,或许对何玉玲是有情的吧,从当年看见她的日记开始。这样的姑娘,或许不该这样与流浪者为伍。只可惜,这仍然不是爱。

  哪怕他也会玩点偷偷摸摸的小浪漫,哪怕他也会为追求玉玲的小男生吃醋。但这也就是那么一点点的不甘了。他功成名就,拥有一切却无青春,自然而然地在正值青春年少的小青年身上找到了一丝妒忌。

  甘浩贤是个好男人,哪怕是包二奶,也是抱着救赎般的心态。所以这是何玉玲的错,错在不该爱上一个嫖客。他已经许你所愿,又何必贪心不足?想要爱情又不缺,身边的小鲜肉一抓一大把。在甘浩贤的培养下,何玉玲早已不是那个脏兮兮的野孩子,如今她漂亮,得体,有学识,人见人爱。一颗被雕琢过的钻石,谁会知道它灰扑扑的过往?

  可是,爱怎么会错呢,爱始终都该是美好的姿态啊。

  因此很别扭的一点是,但凡打炮打出感情的桥段,总像是烂泥坑里开出的花朵,我见犹怜,却无人敢靠近那破败不堪的里子,于是虐身虐心,硬生生让人哭得稀里哗啦。

  最经典的莫过于《甜蜜蜜》。如今,《雏妓》也是一样的。

  这样的感情,终究见不得光。尤其是女子,总以为自己飞蛾扑火爱上了一个人,殊不知心心念念的那个人,往往不屑一顾。

  男人对这种问题的解决方式很简单,便是拖。各种礼物作为怀柔政策,但不会给任何承诺,甚至绝口不提爱。甘浩贤便是如此,哪怕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至死也没有松口。

  只是,八年之后的何玉玲愈发感到青春的短暂与可贵。整整八年,她第一次毫无顾忌地在车上向他控诉这荒唐的一切。毕竟隐忍这么久,换谁也难免生生被逼疯。

  终于,一拍两散。

  当然,彼时何玉玲已然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如愿以偿进了报社上班,笔杆子也变得更加有力,一字一句都是掀起轩然大波的利器——和十年前那个窝在尖沙咀维港边满纸情怀的小流浪汉毫无瓜葛。

  然而,卖身卖得久了,难得换了自由身,自是不肯再走老路。所以在亲眼见到报社老板cut掉自己的文章、将灵魂出卖给高层以牟利之后,何玉玲大动肝火,一怒之下买了机票逃往清迈。

  这是何玉玲的第二次逃亡。两次皆是不肯出卖自己。不同的是,第一次逃亡之后她亲手将自己卖了,而这次,她想扮演一次甘浩贤。

  在这里,她遇见了未成年雏妓Dok-my。

  玉玲买她一夜自由,她却坚持要提供服务。反复劝说无效,玉玲终于忍不住发了火。

  因为她悲哀地发现,她不仅不能做一个甘浩贤,也不能救一个曾经的自己。她怎么会忘记,十四年前,为了重点中学学额而主动献身的自己,几乎是半强迫地逼了甘浩贤就范。

  风水轮流转,如今终于轮到Dokmy逼迫她。

  玉玲体会到了深深的无力感。长腿叔叔已死,梦想也支离破碎,还有什么好留恋的?

  索性一抹手腕随了他去。在晕眩的那一刻她做了一个悠远的梦,梦中自己躺在棺中,甘浩贤在葬礼上,送给她最后一吻。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终于承认了对她的爱。

  只可惜,再也不会实现了。这段故事终究见不得光,只能烂在肚子里。

  但是,赔上青春,赔上爱情,甚至赔上生命,依旧在所不惜。即便是卖身,依旧不赔本。

  一句话就够了:因为,我爱他啊。

  泰国是一个迷人而性感的温柔乡。许多外国人带一笔工资前来,有钱的更能买间房子,从此日日美酒佳肴,纸醉金迷,神仙也难比。

  在曼谷的soi cowboy,我也见过许多个Dokmy。许多女子为了生计而当脱衣舞娘,站在高高的台桌上搔首弄姿跳钢管舞,周围尽是喝高了的外国青年,不时伸手偷摸一把大腿。她们的价格便宜得出奇,一杯一百多泰铢的饮料便能让她们脱下衣服,到了三百泰铢,便能观看更多所谓的“器官”秀。面对如此毁三观的现象,实在不知该说些什么好,只觉得难受想吐,可偏偏台上女子个个言笑晏晏。

  可惜我不是何玉玲,更没有救赎大众的情怀。我写过很多故事,故事里有很多个李小姐,可是没有一个是自己。

  或许,始终是不敢。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从未得到你一秒,却仿佛失去你几万次了。

  也有一句话这样说,你还在我身边,我却开始怀念你了。

  见不得光的爱情大抵如此。何玉玲如此,dokmy如此,无数个李小姐也是如此。

  明明是恶心巴拉矫情死了的话,明明生平最憎是爱情片,《雏妓》却硬生生让我哭了半部电影。

  说好的三级片拍得这么感人,你们能不能尊重一下女流氓这个职业?

  以后的以后,何玉玲讲了一个新的故事——不对,是讲了一个老掉牙的故事。有关性工作者,妓女,雏妓。

  千千万万个何玉玲的故事。她只希望世上的何玉玲少一点,一点也好。

  即便救不回泰国二百八十万性工作者,有情怀也是好的。

  毕竟,不做无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整个泰国,有二百八十万性工作者,其中两百万为女人,两万成年男人,八十几万的未成年雏妓……”何玉玲说起这段的时候,仿佛事不关己。

  当她默默走向了甘浩贤的救赎之路,她终于可以淡定面对自己。

  而那个忧伤的嫖客永远不会知道,玉玲还是去参加了他的葬礼。他的生命结束了,可是她的还长着呢,怎么可以晚节不保,一着不慎踢爆陈年旧事,十几年的努力全都白费。

  爱情太残忍,终究不如逢场作戏。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可偏偏,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雏妓》观后感(九):这个雏妓不太妓

  之前有人跟我一致觉得片名过于夸张,阿sa一点也不像个妓,最多算个年纪比较小的小三。而真正的雏妓Dok-My的戏份又太少,所以名字叫雏妓恐怕是图个噱头而已。

  然而今天我仔细想了想这个名字,才觉得它并没夸张,片中的阿sa只是过于幸运。

  故事很简单很励志,一个家境一般的少女被继父强奸后堕落在街头,却意外勾搭上了高官,用身体换取其经济的援助以考上大学攀上人生新巅峰。

  就这么看的确是一个买卖的关系,但在片中并没有体现。

  高官不是那种脑满肠肥的高官,少女也不是那种一心放纵自己的少女,他们都是很正直的人,只是少女缺钱,高官有,而这天下并没有免费的午餐,就只能通过买卖来达成他们之间的关系。

  然而从片中我可以看得出来,对于性,两人都是很享受的,尤其是在床上打闹的那一幕。我一直觉得爱只有跟自己喜欢的人做,才会真正的快乐,现代很多人追求陌生的刺激,但是没有爱,做起来说是真的达不到灵肉合一的效果,所以片中的两人一定是因为爱才能走到一起,这其实又变成了一个童话一样的故事。

  为何要叫雏妓,是因为阿sa遇上的若不是任叔,可能就真的了变成了雏妓。她是抱着一颗卖的心态去接触任叔的,然而任叔并没有把她当作可以买的人,他送她去上学,带她吃好吃的西餐,关心她的成绩,偷偷陪她上课,这不像是一个仅仅喜欢女孩身体的成年人所为。

  他是爱她的,他在那条河边,在香港灯红酒绿的街头,救起了这个女孩儿,是因为他爱上了她。

  阿sa说,我之所以要想尽办法拉Dok-My出来,是因为我也被一个人救过。

  她从Dok-My身上看到了自己可能更悲惨的结局,当初还不懂事的她也是这样为了生活心甘情愿出卖自己的身体,但不同的是,阿sa的长腿叔叔是爱她的。那爱也许更加深沉,有点类似于父爱,但充满了各种无奈,笔者其实感同身受,我也有一个忘年的爱人,从开始的迷恋上对方的身体,到后来不断的吵架,都非常相似。

  阿sa在片中是一个家境悲惨长相甜美并且有上进心又满脑子想法且床技好的小女孩儿,这样的单纯可爱还能让你“快乐”的人大概没有人都会不爱,所以任叔作为一个正常人,没有理由不喜欢她。但是到了后来,任叔的忙碌和压力,让阿sa对他充满了怨言,他没有时间和精力来陪伴她,更觉得自己没有资格,他看到的是镜子中越来越老的自己和毕业典礼上光彩照人的女孩儿,他说过很多次,不想让别人知道他们俩的事,女孩儿未来的路还很长,很美好,然而自己就算升职也只是一个坐在镜头前满嘴大话谎言的傀儡。任叔觉得,自己已经配不上这个越来越大的小女孩儿了。

  所以,他选择了离开。

  阿sa总共两次问过任叔,你爱我吗?在旁观者看来,这真是一个没有脑子的问题,也正符合了片中少女的角色,哪怕她已长大成人,她还是不能懂得那个年迈的男人的心。

  如果任叔不爱她,最后大概也不会离开。

  已经成熟的女孩儿说,如果再来一遍,也许我会做得更好。

  世间哪有这样再来一遍得好事?

  而且,不论再来多少次,你在他眼中永远都只能是那个笑容灿烂却渐行渐远的天真少女,而他在你心中永远是向你伸出手却无力同行的长腿叔叔。

  《雏妓》观后感(十):借别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

  今天我所在的地方下雨,罕见的白天下雨,更罕见的下了一天。

  平时就不受控制的浪费时间,下雨天就更爱了。

  这部电影下载了有一段时间,从叫人一起看,变成自己都忘了。今天突然想起来,想想真是奇怪。

  当初叫人一起看的时候,朋友听到名字,就说“我不爱看这种类型的电影”,话题就此打住,也就不再继续叫人一起看了,也许名字让人产生的联想太多吧。

  不过这样到可以让我很冷静地看这部电影。也许是本人口味太杂,心情好的时候喜欢看搞笑的,无聊的时候却需要看看“重口味”的。这种行为连自己都一直不能理解。看完这部电影,看着外面打着伞行走的人,忽然就明白了。

  我只是一个常人,而且还是会浪费时间的、执行力很低的人,高大上和阴暗都离我很远。可是当自己陷入既在浪费时间,又在自我谴责的时候,那种无聊的抑郁却有找不到突破口,于是才有了想看这类作品的念想。

  相对于鸡汤,这些稍稍现实类的作品反而可以戳到一点心中的痛处,不断提醒自己,你所挥霍的现在,真的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梦想。

  名人名言只有在感受了现实之后才会变得有分量。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雏妓》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