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侗族大歌》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5-01 21:5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侗族大歌》观后感10篇

  《侗族大歌》是一部由丑丑执导,王嘉 / 萧浩冉 / 韦礼安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侗族大歌》观后感(一):《侗族大歌》:你冷吗?真情真爱温暖

  文张建雄

  以前车马很远,书信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现在时代在进步,科学发展生活节奏变快,人也变浮躁,像以前那样真心相对、细水长流的爱情也少了。

  其实,这并不是人们花心了,是时代在变,周围的环境在变,现实生活给予年轻人太多的压力,甚至有些喘不过气来。我们都渴望真爱,而在当今物欲横流年代金钱至上的年代,一切都变得金贵无比。有时候不是不爱了,是真的爱不起了。所以,拥有一段纯粹的、轰轰烈烈的爱情,在现在看来多么重要,足以催人泪下

  即将于11月14日贵州上映、11月17日全国上映的电影《侗族大歌》正是一部有着非常纯粹爱情观的爱情类型片。该片由江秀佳、丑丑编剧,电影导演丑丑执导,王嘉、萧浩冉、韦礼安、卢燕和王庆祥加盟,伍宇娟、王春子联袂出演。和以往的爱情片相比,它没有撕逼、堕胎、小三插足等狗血剧情,而导演则通过“爱一人,到终老”的爱情观,为观众描绘出爱情原本最纯粹的样子。或许以前的人不会有太多感触,但是放在当代来看,犹如获得至珍宝弥足珍贵

  在《侗族大歌》中,导演通过男女主角的纯粹爱情观为视角,为浮躁时代的青年男女带来了一段童话般的爱情故事。不论是阿莲和千树的爱,还是那福对阿莲的爱,虽然每个人都没有完美的拥有,但是那份纯真感情,那份刻骨铭心的爱,足以打动现实无数男男女女。或许,正如大家所言,最好的爱情不一定是拥有,而是不顾一切陪伴厮守

  透过现实看,相对忙碌都市人来说,爱本来就是奢侈品,每个人都渴望一段轰轰烈烈的真感情,如同电影世界中那福对阿莲的爱,又或阿莲和千树的爱,只是相比较而言,现实这种爱情实在是太少,然而想拥有又比较难。以前人们还比较讲究青梅竹马的爱情,而在快餐文化时代,谁是谁的谁并不再重要,谁和谁能从青丝走到白发最重要,可以说电影里的纯粹爱情观真的给了现代年轻当头一棒,它教会我们什么是爱,如何去爱,很有警醒作用,告诉我们,是时候该醒醒了。

  说实话,爱情的变化和每个人的成长变化都有着密不可分关联,它不单单是受到周围环境因素影响,而是整个社会趋势所为。当我们回头看的时候,就像我们总说以前的人多么单纯多么善良一样,并不是说现在人心变的不好,而是人心本来都很好,只是大环境在变,社会在变,人心就跟着变化而变化。然而现实生活压力越大,每个人内心都不由得会产生一种恐惧感,这种恐慌不安结果,就很容易让人变得浮躁。所以,看似社会人人都在谈恋爱,实则都是缺少爱的一个矛盾体,而《侗族大歌》则将我们带入到一个纯粹的世界,用真诚的心让我们去聆听、去感受那股爱与被爱的力量,去发现美好,并为之找寻那份久违的纯真和幸福

  《侗族大歌》用朴实镜头语言,通过男女主角对爱情的执着,为我们书写了一段最纯真纯粹的爱情故事,男主人公六十年如一日爱着一个人,他没有奢求什么,只是心甘情愿陪在爱的人身边,而女主人公对初恋念念不忘情感表达,也让我们看到了存在于当今的“牛郎织女”般的现实童话故事。择一人到终老,从青丝到白发,爱TA,就是心里装着对方,默默的守护在身边,无怨无悔

  《侗族大歌》观后感(二):爱是一种无怨的执念,情是一种无悔的陪伴

  爱情,是人类文明以来一个永恒主题。面对爱情的时候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这点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从古到今,最感人的爱情,无不是从一而终全世界不管说什么语言的人,都崇拜真诚而专一的爱。《侗族大歌》所展示的正是时间证明爱情的标尺,而真爱永远不会在世间绝迹。

  影片有着原天籁般的侗族音乐,在余音袅袅的歌声中,故事如涓涓溪水流淌而出。阿莲、那福、千树三个侗族男女,在长达六十年的岁月流转中,各自拥抱着对爱情的执念,经受着爱所带来的煎熬与苦楚演绎凄美动人的爱情传奇

  侗族歌谣大山深处飘飘荡荡传来,归乡的富家少爷那福,巧遇侗女阿莲。虽然后者对他心生厌烦,却不可自拔地爱上这个个性强烈的侗女。然而,当这样的爱照进现实,会让当下的所谓爱情无地自容。对爱的自私、爱的不忠,在当下社会中随时可见,可能你的身边就会有鲜活例子。电影中这般纯粹的爱、无私的爱,很难会在当下的生活中找到影子

  为了阿莲拥有美好的未来,千树深深地隐藏自己的爱,一度决定忍痛割爱,但却无法欺骗自己的内心,一场失火意外让为爱私奔的两人生离死别。而当下人的爱情与婚姻呢?翻脸、背叛成了家常便饭,甚至离婚都无比的轻松。我们常说爱是一种无私的执念,爱是一种默默陪伴,电影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所面对的爱情与婚姻,这才是影片深层次的现实意义

  爱的真,爱的深,终生不悔,不离不弃,这是对爱的执着最朴素生动诠释。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真的情怀。爱得太真,感情上往往很脆弱。因为动了真心,不经意漠不关心会隐隐伤心;因为付出真情;情不自禁到倾尽所有的深情。片中那福为爱坚守行为,证明着爱情的力量,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争取。爱一个人,由天由人却由不得自己;投入一段情,无奢无求却真情难收。不由自主只因刻骨铭心,不离不弃只因无法代替。总是心有期待,才有用尽一生的望眼等待;总是情怀善待,才有心甘情愿地付出所有。不得不说阿莲辜负了那福的深情厚义。对于他简单的陪伴,却总是毫不在意;对于他一直的给予,却时常漫不经心。其实感情的世界里,陪伴与懂得比爱情本身更重要。触动人心的东西,往往是最平凡中的不离不弃。感人肺腑情意,往往是最真实风雨同行。

  在这个高物质时代下,纯洁的爱,高尚的爱,似乎成了珍品。尽管这个世界的纯爱已被感染,但是我们还是一如既往的去相信爱,相信总有一个人会给你带去爱的温暖。看完《侗族大歌》,你或许会让更加珍惜身边的伴侣。因为生命中最大的收获,就是拥有一个一直陪伴你身边的人。最深的爱无需诺言,总是相依相伴中把体贴展现;最纯的情无需语言,总是默默无声里守候身边。因为人生最长久的拥有,不是珍视一阵子,而是珍惜一辈子。而爱情别奢求完美,拥有一个深爱你的人,就是最美!

  《侗族大歌》观后感(三):2017年最纯粹的银幕爱情,竟然是用歌来推动滴

  文/满囤儿

  电影虽然是个叙事艺术,但是叙事的手段多种多样。相信和囤儿阅片量差不多的影迷都会看过各种艺术化的叙事方式。比如刻意去掉色彩台词剪辑,又比如大幅度扭曲画面大胆使用配色等等。囤儿这次又看到了一个新奇的叙事手法,那就是靠大量的歌曲来串联、推动故事。虽然这部《侗族大歌》并不是歌舞片,但是在一部爱情片里精心铺排的24首侗族歌谣,完完全实现了推动叙事的功能配合着堪称2017年最动听、最纯粹的银幕爱情故事,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难忘体验

  《侗族大歌》讲述了阿莲(王嘉饰)、那福(萧浩冉饰)、千树(韦礼安饰)之间的情感纠葛,而这段爱情史诗的跨度竟然跨越了六十年!六十年初心不变,当之无愧年度之最。他们的爱情是用一辈子的时间来认证,没有什么金钱财富来衡量,也没有对未来的患得患失。而这些正是我们身处浮躁社会所缺失的。现代社会的年轻男女谈恋爱总会用一些数据化的指标来预估未来的幸福值,似乎数据足够高未来两个人的生活就足够幸福。这么做显然会让初心掺入杂质,与片中主人公们的纯粹性无法相提并论

  阿莲和千树之间的爱情没有任何忤逆行为,完全由心而发,理所应当得到祝福。那福则有点儿不同,他虽然意识到自己对阿莲的爱只是单相思,却有敢于挑战勇于坚守的信念。至少从他们的歌声中,我们都能听出对阿莲的爱意。但那福与千树对于阿莲的爱,在体现形式上有所差异,这也使得不同的观众会对于电影中的爱情有着不同的情感寄托

  也许正是因为我们无法给自己的“阿莲”一个长情的承诺,我们想做那福,却因为忙于工作甚至不能好好陪她吃顿饭,我们想做一个相信爱情的人,却会因为爱人的几条聊天记录就疑神疑鬼。

  直至影片结束,导演其实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爱与被爱究竟谁“胜利”了?这个最终还是要你自己来判断,付出和收获的价值衡量,只有身负爱情之人才体会

  有的观众可能会认为阿莲如果一早就和那福在一起,这六十年反而更有可能活得幸福。但那是我的“希望”而非阿莲的初心。阿莲的心正是对于自己爱情一辈子的认定。她更看重认定的那个人,而非“如果”和“可能”。坚持初心,让她在时间这个爱情标尺上越走越远,歌也越唱越醇,纵然平淡却触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极致

  这不是一部“虐恋”电影,却能够赚到最真实、最走心的眼泪

  六十年,三人之间的爱意、心意,都是通过唱歌来传达的。台词在片中甚至是可以被“忽略”。有些爱说是说不出口的,唱却能直抒胸臆复杂的情感纠葛、难以触摸的内心世界,唯有用歌声传达。如果你曾经为了看《银翼杀手2049》而找到一家音响效果够赞的影院,那你也应该再去这个影院看这部《侗族大歌》,在优美的歌声中,听听今年最纯粹的爱情。

  《侗族大歌》观后感(四):《侗族大歌》影评

  电影《侗族大歌》

  个人影评:关于民族风情景色建筑都较为原汁原味,以对唱为主,故事取材纯朴,也有侗族传统食物糯米情节(百度了),讲述一段相知相守的感情,由真人真事而改编,比较感人,有重要现实意义,传递我们贵州大山中的爱和感动,让我们一面欢乐一面流露情感。

  电影简介:影片《侗族大歌》讲述了阿莲(王嘉饰)与千树(韦礼安 饰)以歌结缘、互相爱慕,然而富家少爷那福(萧浩冉 饰)也对阿莲情有独钟,对她展开猛烈的攻势。阿莲被逼嫁给那福后,与千树相约私奔,却因一场火灾意外导致精神失常,千树死亡,全寨被火烧毁。那福找到精神恍惚的阿莲,默默守护在她身边,但阿莲却一直忘不了此生挚爱的千树。三人经受着爱情与友情的煎熬,那福用六十载相守与陪伴(阿莲),诠释世间平凡却刻骨铭心的爱。

  人物性格遭遇

  阿莲:敢爱敢恨,为爱而疯,独养儿子加木,魔怔60余年,一朝终醒,那福已死。

  千树:沉静内敛,相爱相守,因救挚爱于火灾而亡。

  那福:花花公子,用情太深,父母土匪而枉死,散尽家财重情义,60年陪伴阿莲感人一生,未能情终人已逝。

  优点总体故事设计合理,感情线和故事情节还不错演员演技值得肯定

  不足:(资金不足)化妆技术不算合理,年龄变化没有体现出来,时间层次有些模糊,男女主人公、加木样子变化也有些突兀,以及故事中阿莲和那树老年年龄样貌不统一,环境随时代更替也有些不合理。那树的生活来源也有些没交代清楚

  六年时间拍摄,在国际引起影响,还是比较用心的一部传统民族电影,个人比较推荐,也衷心祝愿《侗族大歌》能够火卖。

  这是一部能够传承一个民族文化,树立民族自信,表达少数民族风情的电影。

  个人观点,合理之处还请采纳!

  《侗族大歌》观后感(五):《侗族大歌》爱怨痴缠

  在看完丑丑执导的电影《侗族大歌》许久之后,悠扬的音乐还在耳边环绕,脑海里除了片中几位主人公长达数十年的爱怨痴缠,还浮现出很多电影的画面,像《百鸟朝凤》《边走边唱》《三峡好人》《岁岁清明》《那山那人那狗》,这些作品相近之处就是在地域文化的土壤上挖掘出传统艺术的魅力。《侗族大歌》也是如此,把镜头对准一方水土,以抒缓而又深情的笔法,在贵州侗族村寨文化的画布上,撒下那些美妙而又隽永的美景

  这不是简单的讲述一个爱情故事,而是侗族人几千几百年来精神世界人文传统的凝缩和写照,他们热情乐观、善良,哪怕付出自己的一切,也不会背叛初心,特别是那福这一角色,一出场是无所事事富二代,并没有用自己的财势去取悦于阿莲,默默的尊重并爱护着阿莲,痴心守候数十年的坚持催人泪下。

  如果说那福代表了侗族人的坚持,那么千树代表了侗族人的才华道义,阿莲则彰显了侗族人对爱情的热情与专一,从三个人身上,我们能看到他们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对爱情的忠贞,像一生只能爱一个人,一首情歌只为一个人唱,这种爱情观朴素而又令人肃然起敬,就像片中辽阔而又深远丛林一样,具有一种原生态的美。

  这是一部人文与时代的史诗,创作团队走遍了贵州黔东南的自然村寨,走访四十多位歌师,收集一千多首侗族歌曲, 收集近百个民间故事。看完电影的观众就会知道,电影展开了整个侗族大歌的历史风貌,多样化的文化元素与民俗风情,数十年的岁月变迁,都被浓缩于两个多小时的片长中,观众可以全程徜徉在波澜跌宕的悲欢离合中。

  大家可以看到侗族人的很多文化元素,例如侗族人的风俗,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男孩会在扒心上人的窗户照情歌,如果女孩也有意,就会与之对歌,还有侗族人办喜事,主人家会把满碗的美酒递给抬轿的工人,工人一饮而尽,喜气洋洋;例如侗族人的饮食,喜欢吃打油茶、鱼生和腌鱼,妇女会编制精美的手工品去集市上卖,这些文化元素,在影片中都有体现。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侗族的三大国宝,鼓楼、风雨桥和大歌,鼓楼是侗寨的标志,影片中有很多戏分就发生在鼓楼里,由木材搭建的坚实而又精巧的鼓楼,记录了六十年的风风雨雨,刻录下岁月留下的痕迹,花桥也就是风雨桥,在影片中也有多次出现,鼓楼、风雨桥和侗寨的山水融为一体,非常养眼。

  侗族大歌则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从春秋战国时期传承至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这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也是世界音乐之林的一块瑰宝,也被影片搬上了银幕,影片开场时长达数分钟的大歌表演,给观众带来一场绝美的艺术体验。

  片中的音乐由近百位来自中国爱乐、国家交响乐团等院团的演奏家现场录音,贡献出接连不断的金曲,配合美妙的画面和故事,堪称一场真正声与影的盛宴。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影片在国内外获得了很多荣誉:美国休斯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最佳艺术指导奖;加拿大维多利亚国际电影节特别大奖“新文化浪潮电影大奖”;法国巴黎中国电影节最佳民族电影导演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新人男演员奖等多项国际大奖。以及北京国际电影节、金鸡百花电影节、北京青年影展等多项电影大奖,足以说明影片的艺术水准。

  爱情、人生和艺术,都是没有国界的,《侗族大歌》由小见大,以丰富的文化元素与动人故事,让世界见证了侗族的爱情、人生和音乐,除了娱乐价值还有其文献价值,希望大家都能支持这样的好电影,11月17日一起去电影院享受这场爱情与艺术、视听与心灵的多重盛宴。

  《侗族大歌》观后感(六):《侗族大歌》用美丽歌声,唤醒我的爱人

  用瑰丽民族文化外壳包裹着深情内核,本片其实是一部爱情片。因为容纳于故事中的情感是共通的,情感是跨越文化与种族语言,不会因为地域和文化差异而不同。

  关于爱情,这个民族有着更为坚定的信仰,于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这个冬日娓娓流传。本片的场景全部发生在贵州的盆地山间,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之地,完全没有半点当代文明的浸染。这是本片与众不同的地方,没有外来文化的干扰和展示,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令该片有着足够的空间去深入故事内部,完完全全专注于故事本体和情感塑造的呈现。

  作为一部爱情的电影,《侗族大歌》有着自身完整的故事性,本片并不是如《大唐玄奘》那样的流水账叙事,而是专注于文化和情感传承的主题,男女主角跨越半个世纪的爱情,体现的是纯真情感和宿命悲歌。

  两位青年爱上了同一位少女,一位是从城里回来,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家境优越;另一位是与少女青梅竹马的青年,而少女与后者是两情相悦,但少女的父母却将其许配给了知识分子,也就是男主角。最终导致少女与青年私奔。

  爱,让人变得勇敢;爱,也让人变得克制。三人的虐心纠葛并没有自此沦为套路化的狗血剧情。意料之外,男主角并没有追下去,也没有解除夫妻关系,反而给了女主角自由,让她去追寻自己的幸福。在片中,侗族人民淳朴的民风与气节表现得淋漓尽致,“你若不离,我就不弃”的专一情感一针见血地戳到了人们的内心。也许,这样的故事才更让我们自省,电影把我们的爱情观重新定义,唤醒了最单纯干净的一面。

  后来,青年发生意外,女主角精神恍惚,至此活在梦境之中。男主角却再度回到她身边,面对冷眼的心上人,他默默地守候,并一遍又一遍的唱着当初他们相遇时的侗族大歌,希望唤醒女主角,然而这样的守候,竟然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电影的人文色彩鲜明,对美好的情感的希冀,给予了温暖的表达。同时又在复杂的现实面前,又带来无言的结局。一个典型爱情的悲剧,却哀而不伤,电影通过这一对特殊的夫妻关系,从他们充满波折的经历,展示的是一个民族的特色,更是一种情感的淳朴。那种与世隔绝的自然习俗,容纳于之下的人与人之间抛离杂念最淳朴的情感刻画,是本片的特色。

  《侗族大歌》是美好的,就像这种文化固有的特点一样,淳朴、善良而又追求人与人之间最纯真的情感,这样的故事和情感描写,在当下爱情电影的洪流之中显得弥足珍贵。其实爱,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2017年11月14日,《侗族大歌》在贵州全省各影城全面上映,11月17日,在全国院线公映。相约《侗族大歌》,不见不散;你没来,是你还没到;你没到,是你在来的路上。我等你!

  《侗族大歌》观后感(七):最纯粹的爱情在这里!《侗族大歌》:爱你 是我执著一生的信仰

  文/桃妖不是妖

  很少有人这样纯粹的歌颂爱情,电影《侗族大歌》却像一缕清爽的风,一汪甘冽的泉,让人从心底燃起对爱情的渴望。诗里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可灯红酒绿的现实生活中,又有谁会用一生的时间去提炼爱情的纯度呢?可《侗族大歌》却用质朴平淡的镜头铺开一幅侗族寨子里的爱情水墨画,画中有悦耳动听的歌谣,有美轮美奂的服饰,有纯粹质朴的人情,更有那爱情里的波澜壮阔。

  《侗族大歌》很美,风景美,人情更美。整部影片用24首歌谣,讲述了阿莲、千树和那福之间浪漫、曲折又感人的爱情故事。阿莲是个漂亮、勇敢的姑娘,她的大胆野性和善良轻易便俘获了富家公子那福的心。可是在以歌传情的侗族寨子里,阿莲爱上了憨实能干的千树。三个人的爱情,没有那些炫富耍心机的烂俗桥段,而是扛着梯子爬窗唱情歌。悠扬婉转的歌声传递着情爱的欢愉,也诉说着相思的苦闷。

  那个时代的爱情,有刻骨铭心的执着,所以那福夜夜守在阿莲的窗前唱情歌;有冲破世俗的勇敢,所以阿莲和千树私奔上山;也有史诗般的厚重,那福60年的默默守护,散尽家财只为守在阿莲的身边,从俊朗青年到头发花白,那种把爱作为信仰的执着,感人至深。

  曾几何时,我们的爱情观被各种商业片狂轰乱炸,留在心上的不是俊男靓女颜控撕逼,便是家族豪门纯情大戏,而真正的爱情,从来都是轰轰烈烈过后的细水长流,是日子里流淌出来的暖意,平平淡淡,却执着此生。千树之于阿莲,便是年轻时的高山流水,海誓山盟。虽然结局无言,但一生曾遇到这样的刻骨铭心,亦是生命之幸;而阿莲之于那福,是一眼万年的劫,前生欠的情债今生来偿还。虽然那福从未得到过这个女人,却抛下了生命中的所有,只是默默陪伴在她的左右。这便是《侗族大歌》里的爱情,无关情欲,只余心中那片痴恋和信仰。

  60载春夏秋冬,当年的如花少女已经三代同堂;而那个意气风发的富家少爷,却变得形单影只,步履蹒跚。《侗族大歌》里,流水的日子斗转星移,守护里亦是零散的琐事,犹记得阿莲和千树的儿子渐渐长大,那福默默的扮演着父亲的角色,助他唱情歌追妹子,暖暖的人情味儿暖化了观众的心,也从心底希望善良痴心的那福有一天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

  看一部电影,品味一段爱情。《侗族大歌》不聒噪,也没有狗血的煽情,慢调子的节奏让人看得无比舒畅。这样的爱情,真像那首回响在耳边的美好歌谣: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 / 可是谁能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 多少人曾在你生命中来了又还 / 可知一生有你我都陪在你身边……2017年11月14日,《侗族大歌》在贵州全省各影城全面上映,11月17日,在全国院线公映。相约《侗族大歌》,不见不散;你没来,是你还没到;你没到,是你在来的路上。我等你!

  《侗族大歌》观后感(八):第四维爱情

  传统爱情题材的影片在国内一直都有广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五朵金花》、《阿诗玛》、《刘三姐》等都是个中翘楚,不光歌曲美妙动听、引人入胜,点缀其中的爱情故事更是被人们广为传颂,无论是祖辈或父辈都印象深刻。11月17日登陆全国影院的影片《侗族大歌》,则是将民族意味浓郁的经典歌曲用现代化的艺术手法全新打造,透过男女主人公之间复杂、曲折的情感经历,娓娓道来的痴情守候,带领观众重温那段被遗忘的时光,感受真真正正、纯纯粹粹的爱情。

  《侗族大歌》是由丑丑执导,汇集了王嘉、萧浩冉、韦礼安等人的演出阵容,影片的故事围绕着阿莲、那福、千树三人之间扑朔迷离又耐人寻味的爱情故事而展开。片中的登场人物众多,无论是美丽善良、追求真爱的阿莲,还是默默奉献、守候一生的那福,以及言出必行、敢爱敢恨的千树等都令人印象深刻,每个人都具有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随着故事的展开和情节的发展,当爱情不知不觉到来时,当感情面临痛苦抉择时,几个人对情感的不同理解和认知,在引领着故事发展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每个人既定的命运。

  《侗族大歌》片如其名,二十四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囊括了侗族歌曲的方方面面,以及男女老少、喜怒哀乐、独唱、合唱、多声部演唱等多种形式。侗族歌曲,时而温润婉转、时而曲折波澜、时而直冲云霄,不光与唯美的画面相映成趣、与感人的故事无缝衔接,更是成为影片中的一种全新的表现手法,鲜活具体、清晰可见。令人如痴如醉的侗族歌曲更是如同一面镜子,伴随着情节的展开,将侗族特有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一一展现。

  片中,不同于阿莲和千树之间的两小无猜和为爱走天涯,那福和阿莲之间的爱情则是经历了时间的重重考验。面对着选择私奔的阿莲,那福的心中没有恨,只有祝福和甘心退出的成人之美;面对着阿莲的突遭变故,那福毅然决然留下来照顾阿莲,从年轻的小伙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孜孜不倦的守护着心中的女神,不离不弃、生死相依,这才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贯穿始终的“侗族大歌”不光是影片的灵魂,更是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侗族世界的大门,侗族的行歌坐乐、踩歌堂、牛腿琴、琵琶歌……如同银幕上一幕幕场景的真实再现,他们的生活尽收眼底。不同于当下爆米花式的影片,《侗族大歌》呈现出的是一种慢节奏、重叙事、返璞归真的意味,值得观众用爱去感悟、用心去倾听。

  都说浮生苦短,人的一生又能有几个六十年,用六十年的时间守护自己心爱的人,那福并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遥想当年,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结合成就一段佳话,而金岳霖为了林徽因终生未娶同样也成为一段佳话。真正爱一个人并不是要想方设法占有她,时时牵挂着对方,把浓情爱意化作最平凡的守护,如同片中的那福一样,用整整六十年的时间,用最最普通的方式守护着心爱的阿莲,同样也是爱的表现。

  爱情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如同片中的男主人公一样,学会放手也好、痴情守候也罢,用一甲子的时间去守护着对方,终会守得云开见月明。《侗族大歌》虽是一部继承传统延续爱情的影片,但并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专利,片中用大量的篇幅刻画出唯美的爱情故事,既发人深省又颇具现实意义,对当下的年轻人同样适用。也许在11月17日走出影院,你对爱情的了解和认知会提升到一个全新的维度。

  《侗族大歌》观后感(九):《侗族大歌》,从青丝到白发,一首歌唱一辈子

  如果说,有一个电影从一开始就让你热泪盈眶,我相信是《侗族大歌》。

  如果说,有一首歌从第一个音符就让你满怀热泪,我相信还是侗族大歌。

  非常有幸,能够和《遇见我和你》沙龙的一帮挚友参与到《侗族大歌》在凯里的路演,偌大的影院,坐满了来观影的学生、老师,还有自发来打call的影迷。记不清自己是有多久没有那么激动过,从《侗族大歌》公益播放纪录片花絮第一帧开始,就已经流泪不止。从电影一开始那纷纷化作花瓣的《侗族大歌》字幕散去,隐隐传来侗族大歌的歌声开始,就一直内心激动澎湃。THE Grand Song——生态之歌,是解开侗族文化、非遗之旅的一把钥匙;也是解开心里,那深深埋藏的文化情感的那一把钥匙。

  这是一部真正的文化电影,而电影的文化价值在于,敢于真正的在孕育这些文化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朵;敢于真正愿意用两个多小时,来讲述一个文化的故事。

  如果说,电影里的主角,是一个电影里剧情发展必不可少的人物,而始终贯穿在电影里的侗族大歌,就是赋予了他们灵魂。侗族的行歌坐乐、踩歌堂、牛腿琴、琵琶歌等等,始终都是代表了他们真实的生活,而他们骨子里就是这个样子。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黔东南人,即便看惯了这样的形式,但也依然被电影所打动。因为,一个有情感、有情怀的、有灵魂的电影,始终都是最返璞归真的电影。电影,想要成为一部商业电影,让更多人熟知,这样的商业运作一定是相对容易的;而一部电影,如果至始至终坚持的是做自己的坚持,那一定是困难的,并且让人敬佩的。从丑丑导演的第一部作品《阿娜依》,让许多人知道苗族;到第二部作品《云上太阳》让更多人了解苗族;再到《侗族大歌》,让越来越多人喜欢这些扎根在中国,扎根在贵州,扎根在黔东南的文化,这样的坚守不易,更是难能可贵。

  而这样的坚守,也是爱情。

  如果说,有一种爱情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那么还有一种爱情,就一定如阿莲和那福一样,为爱坚守的“与子偕老”。无论是阿莲把琵琶当成千树,寄托哀思的偕老;还是那福守候阿莲到死的偕老,都生动的诠释着这样的爱情。而这样的爱情,二十岁的初识,跨越到八十多岁的离开,一辈子,从青丝到白发,唱着侗歌,从青丝到白发,我也愿意成为这样的人。但愿,你我老去,也依然可以唱着初识的歌曲。

  而这样的坚守,不只是爱情。

  电影里说到的是我们真实存在的世界。电影里女主角阿莲的原型,就是侗族著名的“五朵花之一”,曾经到中南海给毛主席唱过歌。

  为了摄制电影《侗族大歌》,编剧江秀佳、导演丑丑2009年10月开始下乡体验生活,进行剧本的创作。几年间,导演丑丑和主创团队几乎走遍贵州黔东南的侗族村寨,包括通路和未通路的自然村寨,拍摄、收集各类侗族歌曲近一千多首,走访了四十多位侗族歌师,采集侗族民间故事近百个。

  《侗族大歌》一共录制了48首侗歌,现在电影里使用了二十四首侗族歌曲,这都是从一千多首采集自侗族民间的歌曲素材创作整理形成,几乎囊括了侗族歌曲的所有种类,囊括了男女老少、喜怒哀乐、独唱、合唱、多声部演唱等各种形式。

  更难能可贵的是,为了回馈家乡,让电影回到大山之中,真正回到老百姓中间,导演丑丑和几位爱心人士捐出一部分经费,购置了专业的数字电影放映设备,自己组建了一个电影放映组,2016年10月20日在影片的主拍摄地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正式启动电影《侗族大歌》乡村免费放映。

  从2016年10月20日在从江县城启动至今,已经在山里放映了一年多的时间,为了乡村百姓放了近300场,观影人数42000多人,已经在从江县放映的乡镇有高增乡、丙妹镇、贯洞镇、庆云乡、洛香镇、谷坪乡、往洞镇、停洞镇、下江镇、翠里、雍里等,计划用一年半的时间放完整个从江县城,现在影片依然在贵州黔东南的大山之中为乡亲们免费放映电影。

  这样的坚守,是为了让更多家乡人知道家乡事的坚守;是让文化追根溯源的坚守;是我们愿意为之付出,甘之如饴的坚守。

  最后,让我再一次为《侗族大歌》刷一波那些让我们感动的主创团队。

  王嘉 饰演 少女阿莲

  2008年凭借主演的电影《他们的船》获得第1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之第5届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具潜力女新人奖。2010年凭借电影《惊天动地》获得第3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和第7届广州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配角奖。

  萧浩冉 饰演 青年那福

  2009年主演励志剧《国球》。2012年7月参演航空励志剧《天使艾美丽》。2013年8月参演古装宫廷剧《秀丽江山之长歌行》。12月参演都市爱情剧《恋爱的那点事儿》。2014年4月参演古装剧《聊斋外传之崂山道士》。2016年,主演的电影《侗族大歌》获得第22届维多利亚国际电影节新文化浪潮电影大奖。2017年,与范冰冰、高云翔联袂主演传奇历史剧《赢天下》。

  韦礼安 饰演 千树

  华语流行乐男歌手,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2009年签约福茂唱片,推出首张EP《慢慢等》。2010年发行个人同名专辑,并凭借该张专辑获第22届台湾金曲奖“最佳新人”。2015年6月27日,韦礼安凭借单曲《狼》获得第26届台湾金曲奖“最佳作曲人奖”。

  卢燕 饰演 老年阿莲

  卢燕,祖籍广东中山县,1927年1月19日出生在北平,成长于上海。其母亲是京剧名伶李桂芬,并拜梅兰芳为义父。

  1958年,出演的话剧《八月茶室》获得了成功,打开了进入好莱坞银幕的大门。1961年,参与了奥斯卡影帝马龙·白兰度的影片《独眼龙》,但该片并未将其姓名列入演员表字幕中。1967至1972年间,凭借《董夫人》、《十四女英豪》、《倾国倾城》三次获得台湾电影金马奖。1987年在《末代皇帝》中扮演的令人不寒而栗的慈禧太后。1993年在《喜福会》中扮演的时代“幸存者”,四个母亲之一的许安梅。在获得了如此多的荣誉之后,卢燕女士被奥斯卡金像奖列为终身评委。

  王庆祥 饰演 老年那福

  1983年参演电视剧《合理冲撞》,从此步入影视圈。2000年主演电影《生死抉择》饰“李高诚”,获第7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第2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2001年主演电视剧《天下粮仓》饰“刘统勋”,获第22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演员奖提名。2005年参演电影《任长霞》饰“宋江波”,获2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提名。2013年参演王家卫电影《一代宗师》饰“宫羽田”,获得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第14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男配角奖。主演电视剧《北平无战事》饰“方步亭”,获2014安徽卫视《国剧盛典》年度演技实力派演员奖。

  伍宇娟 饰演 那福妈

  伍宇娟,1965年10月3日湖南耒阳。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1989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分配至中央实验话剧院。

  1986年,参演首部《难忘的中学时光》。1988年,主演《疯狂的代价》获得金鸡奖、百花奖最佳女主角提名。1990年,凭借电影《龙年警官》,获得第十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

  王春子 饰演 阿莲妈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硕士毕业,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教授,教授过的学生有影视明星刘亦菲、朱亚文、罗晋、王嘉、郑爽、周冬雨等。

  导演、编剧 丑丑

  丑丑,青年电影导演,1983年出生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侗族第一位电影导演,她也是“80后”第一位担任电影出品人、制片人、编剧、导演的优秀青年电影人。

  22岁独立担任编剧、导演、制片人拍摄第一部电影作品《阿娜依》,获得贵州省“五个一工程奖”、贵州省政府文艺奖等。26岁第二部电影作品《云上太阳》,获得十七届美国塞多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最佳摄影奖、观众最喜爱影片奖,被选为2011年度对外宣传影片,影片已经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放映,并于2012年4月在全国院线上映。31岁第三部电影作品《侗族大歌》,获得第49届美国休斯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最佳艺术指导奖;第22届加拿大维多利亚国际电影节组委会特别大奖“新文化浪潮电影大奖”等。

  电影作品:

  2017年《侗族大歌》、2009年 《云上太阳》、2005年 《阿娜依》

  《侗族大歌》将于2017年11月17日全国上映,贵州将提前三天,在11月14日提前上映。今日的凯里路演,《遇见我和你》沙龙也组织了第一批观影团,来给《侗族大歌》助阵。

  2017年11月14日,我们希望有更多的观众能够前往电影院支持这部代表贵州、代表黔东南的文化电影!大家也可以在新浪微博搜索“电影侗族大歌”,关注《侗族大歌》官方微博,进行互动!

  《侗族大歌》观后感(十):爱你的话讲不出口,但是可以唱出来

  一直以来,战台烽对侗族大歌都充满着崇敬之情,曾经在北京一睹侗族大歌的动人风采,或浅吟低唱,或山呼海啸,或空灵飘渺,多声部的绝美和声,连绵起伏的叠唱,震耳发聩,余音绕梁。

  本以为电影《侗族大歌》是一部纪录片式的作品,没想到,故事在舒缓的开场后,由两男一女三个侗族青年的情感,引出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而这一切,都发生在魅力侗寨鼓楼与风雨桥边,发生在勤劳而善良的侗族同胞之中,期间穿插的侗族大歌,更是让人久久难忘,无论是作为故事中的表演环节,还是作为片中主角们抒发心意的呈现,都与整个故事完美搭配,非常有效的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观影之后,对剧中的一句台词印象特别深刻,那就是“有些话讲不出口,但是可以唱出来”。确实,虽然我们众多的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但是一到关键时刻的表白,也是很容易“掉链子”,而歌唱,无疑是一个特别恰当而又有效的表达方式,无论是蒙古族的“长调”,大西北的“花儿”,还有苗族的“飞歌”,彝族的“四大腔”等等,不仅仅文化传承的瑰宝,也是促进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谈情说爱的最美介质。

  当然,《侗族大歌》并没有停留在用歌声表达情感的层面,虽然歌唱在整部电影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歌声背后的故事,无疑更让人唏嘘。影片中的故事,就是这么让人愁肠百结:少女阿莲与青年千树两小无猜,情投意合,而另一位青年那福却对阿莲一见钟情,经过媒妁之言和父母之命的“配对”,终于上门迎娶了阿莲,却不料阿莲内心只有千树,大婚之夜逃婚出走,与千树藏匿于深山,过上了虽然清贫却幸福的生活。

  可惜世事难料,一场大火,让阿莲与千树阴阳相隔,闻讯而来的那福,不计前嫌的承担起了照顾阿莲的责任,虽然此时的阿莲,精神备受刺激,深信不疑千树还活着。于是,一段错位的感情,就这样风雨无阻的又走过了六十年的光阴,阿莲对那福冷言冷语,那福对阿莲情有独钟,确实让人感叹“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虽然作为观众,战台烽初始对那福不顾阿莲与千树的感情,强行娶亲颇有微辞,但是,六十年的风雨飘摇,却始终未曾动摇那福的爱,足以让人对这份忠贞不移肃然起敬。

  虽然 情感世界,有爱恨仇怨,但《侗族大歌》之中,却并没有一个坏人,无论是三个纠葛的青年,还是双方的父母,以及周边的父老乡亲,整个 故事,都发生于一个特别恬静而又淳朴的侗家田园之中,但侗家儿女对感情的炽热与执着,又让我们从中找寻到当代社会丢失了许久的赤诚,那是不顾一切的爱,超越了物质,超越了容颜,超越了婚姻,超越了时间,内心暗许,便从一而终的痴恋。

  纵观整部《侗族大歌》的故事,就如我们曾经欣赏过的“侗族大歌”,有气势磅礴,有幽怨低吟,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有大火带来的悲戚,也有误解引发的委屈,但更让人印象深刻的,则是“我情你不愿”却又延绵六十多年的感情,宛若侗族大歌连绵起伏的和声,一声声“布谷、布谷”,所表达的不仅仅是大自然的生生不息,也是爱情的生死相依。

  正如前述:“有些话讲不出口,但是可以唱出来”,或许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有些陪伴唱不出来,却可以用生命守护”,电影《侗族大歌》,就是这样一部用歌声与生命共同谱就的爱情赞歌,观影之后,久久回响,深深感动。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侗族大歌》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