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成为F》是一部由神戸守执导,加濑康之 / 种崎敦美 / 木户衣吹主演的一部犯罪 / 动画 / 悬疑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本影评建立在动画和@茶雨风 的影评的基础上,没看过原作小说。
2. 女儿是道流,赞同
3. 谈恋爱的想看海的是栖麻,受教
4. 博士的多重人格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是四季脑补出来的,是可以同时共存的,比如相互“见面”“聊天”,所以不会说“那么既然来到屋顶上的是栖麻,自然四季是没什么感触的,因为她没有看到。”
6. 对于“ 与萌绘三次交谈的人都是谁? ”的问题,我觉得可以不考虑“虚拟数字人”这回事。虽说我也一度认为,博士所谓自由,最终形式是把自己虚拟化成网络人格(后来转向认为是“死”,最后转向为……没看懂_(:з」∠)_ )。理由如下:最终博士活着逃逸了,并且摆了男主一道(博士保留肉体);网络虚拟空间仅出现在研究所的系统里,博士多次多人格交流时更像是在自己臆想的空间(或者说脑海里);最后,女儿的人格也被收录到博士脑海里(如果支持网络虚拟人格,可能会认为最后的大家庭都是在网络上?),所以不会另存一份在网络上。
7. 男主的妹妹真的好坏哈哈哈 / 女主很多很少女的细节好评 / 还有些细节比如中国留学生不习惯鞠躬 / 国枝老师被男主妹妹认成男的 / (本以为是bug,又看一遍发现)P1不止一台,因为副所长在出事的时候说,停下所有的P1 / (又一个疑似bug看完才反应到)要能累计到FFFF一定要是unsigned,然后剧中确实说是unsigned
8. 可能是个bug,14岁少女用一把刀连杀两个成年人?又看了一遍回忆那段,较为合理的解释是,四季(栖麻人格)夺刀杀母亲 -> 愣了一下 -> 叔叔抱住四季捅向父亲。
9. 有点遗憾的是,动画中没有看到,四季的叔叔,也就是所长,也就是依@茶雨风的推断 栖麻的恋人,没有被收录到四季的脑海中。我想,他应该是不能完全理解四季所谓的自由的吧(片中大概只有男主能理解些),全程陪葬只能说从一个凡人的角度出发,先是“从漫长的斜坡上滚了下来,连我也不知道究竟会滚到哪里”,然后是寄托和救赎吧。最后博士的一刀,是他的解脱和自由吧。
10. 男主真好,一边能体味到常人的情感,一边能放飞聪慧的大脑。
《全部成为F》影评(二):就算有遗憾也还是今年当之无愧的“有生之年”
事实证明破罐破摔的态度是正确的打开方式。穿插四季系列这一“大手笔”,可以说是既有优势又有弊端,优势在于方便给博士“洗白”,能够让路人更好的了解博士复杂的属性, 增强F单薄的故事结构,降低谜题难度提高观众成就感。但同时对路人来讲叙述和时间线紊乱难消化,而在原著党看来则会嗤之是脑残剧透服务,这些缺点也确实存在。人设虽然一开始无法接受但也疲劳后也意外觉得很萌,声优表现力也在好感阈值范围内,能听到音声化的那俩师徒之间“无意义的joke”和博士各种“洗脑金言”也算是今生无憾了。各种细节方面的细腻刻画也是让我内牛满面的加分要素。川井大大这次表现的比日剧是好多了,而神户监督这次采用零剪辑插入剧伴(每次用BGM都是完整插入)的手法也真可谓是大胆又妙不可言。OP/ED的设计和想法也非常之独到。唯一想吐槽的就是为什么把山根留了活口,意味不明(就因为是当红声优配的?);多重人格互相对话的表现手法也太随便,在博士那个cpu里处理这种对话的速度之快可不是像你这样跟舞台剧排演一样折腾的时间的;犀川Brainstorm时那群撒泼的鸵鸟也让人不明所以;未来的声优能请一口牛逼英文的甲斐田ゆき来就好了;另外那个点眼药水是在给犀川植入萌元素么? 11集里在看到最后3分钟时各种泪目。 【冬】原文里的场景是俩人骑白马,少女是金发(这里又和百年系列挂钩了…)。我也是在读完冬后 对博士路转粉的。而动画果然结尾果然用到了这段对森老板来说最温馨的亲情互动了。 「お母様にもわからないことがあるのですか?」 「もちろんです」 「神様にも、わからないことがありますか?」 「ありますよ。わからないことがあるから、人は優しくなれるのです」 「え? どうしてですか?」 「すべてがわかってしまったら、何も試すことができません。何も試さなければ、新しいことは何も起こらない。神が試さなければ、この世はなかったでしょう。人も、わからないことの答を知りたいと思って追い求める。そこに、優しさや、懐かしさ、そして、喜び、楽しみが生まれるのです」 「私は、お母様にいつもきいています。こうして、答を求めていることで、私は優しくなれますか?」 「そうね」彼女は娘の髪に触れた。「私がいないときも、いつも問いなさい。誰も答えてくれないときでも、問い続けなさい。自分で自分に問うのです。それを忘れてはいけません。それが貴女の優しさになるでしょう」 接下来期待一下2月发售的bd里捆绑的四季春夏的广播剧。另外准备再把【冬】复习一遍!
《全部成为F》影评(三):从樱子小姐和全部成为F来看写实系动画
作者:mjn
十月新番的《樱子小姐》和《全部成为F》算是近期写实系动画里非常典型的代表了。写实系动画的话题在之前的第二期讲解中提到过,但没有展开讲。这次就围绕这两部作品进行一下更深入的讨论,当中也会涉及到其他作品。
首先从特征上分析一下什么是写实流的演出。直白一点说,写实流就是模仿实写影视作品的演出,关键在于营造真实的感觉,让观众觉得这事就是发生在真实世界中。这种动画最近越来越多,很大程度归功于数码摄影技术的进步,这个问题下面聊到写实系动画业界最强的京都动画时再详细讲。
如果是电影拍摄肯定要讲究镜头和机位,实写流动画也必须考虑类似的问题,比如考虑镜头本身位置的真实性、会不会进到墙里面、会不会出现很奇怪的机位等。像shaft演出那种正上方的机位,给人的直接印象就是不现实、特别假、特别动画的感觉。
然后是镜头本身移动的真实性,镜头不会做一些pan,比如一般动画里面在展示角色常用的刷的一下pan up。动画的pan和电影术语中的pan,定义也不太一样。动画里面把画的一部分移到另外一部分,就能叫pan了;而电影中是指摄像机本身不动只是改变朝向,使拍摄到的景物变化。所以其实动画中的大多数动镜头无论推拉移动都很假,因为只能实现平面上的移动。说白了就是左右上下变大变小,实现不了立体的变化。之前讲解《食戟之灵》的时候说过,《食戟之灵》这部片有非常多的镜头动,主要也是上下左右变大变小,所以它是一部非常动画的动画,当然《春药之灵》这种片儿也没必要追求真实感。如果非要表现真实,那么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静止镜头,不让镜头随便乱动。《东京残响》的助监督,同时也是《死亡游行》的监督的立川让,他的演出方式就是基于静止镜头。这两部作品也是非常典型实拍系动画,镜头的位置和角度也是考虑实拍电影的方式的。
《樱子小姐》的第一集有几个立体镜头非常有电影感。这几个镜头是主角进入庭院,主观镜头模仿主角的视点。大家应该都知道那里的背景肯定是3D做的。普通背景和作画一样都是单张的。当然还有其他办法,就是分层做前景,一个画面有两个背景部分,两层做相对运动,也能做成简单立体镜头,不过和上面提到的3D背景效果差很多。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背景动画,就是原画师把背景也当作作画对象画了,这是难度比较高的一种画法。《一拳超人》里面有一个细节,许多观众可能都没注意到。第一集龟田祥伦的作画部分,有一个桥体坍塌的场景,这卡只有两秒,但是龟田把它做成了背景动画,把桥体也给画了。所以大家回头看时可以留意那一部分桥面的透视变化,是很真实的透视变化。如果做成3D肯定很突兀。不过后面都是普通背景了,线明显不一样。以前老ova动画没有现在的3D,经常会有一些惊人的全幅背景动画场景。但是背景动画毕竟是作画,随着现在动画背景日趋细致化,背景动画的用武之地也越来越小了。有人可能想问背景画多张背景行不行。其实有人在50多年前就试验过,不过效果不好。大家看到的不是背景在动,而是一张张的分裂的背景。现在一个3D背景就轻松过来了。
顺便谈谈之前微博上传很火的《一拳超人》分镜的事。很多人认为不还原漫画分镜是staff的能力问题。讲真以现在技术还原这个真不难,照现在那样单纯旋转而且镜头拍不到地面,那就更加简单了,绝对不是技术方面的问题。staff们不采用漫画的分镜肯定有他们的道理,一个镜头到底可能效果真不如现在多镜头的效果好。拿这个做黑动画的论点非常可笑。我个人相信staff们是故意做成现在这样的。
话题甩远了,《一拳超人》这部动画一般人都能看出是不写实的,是一部非常动画的动画。监督夏目真悟也说了,写实系的演出和作画没法体现原作漫画那种整页的爆发感冲击感。那么啥叫写实系的作画呢?对作画有了解的人肯定是自然联想到老害们的真实系作画,比如本田雄、冲浦启之。其实那种只是在优化动作作画,本身是否在还原真实人物的神态动作呢?这个答案得问他们自己了。
《全部成为F》里面有些细节作画就非常写实。一个吸引我注意力的点就是第一集后程
犀川的一个坐姿,这个慵懒的坐姿就非常写实。《全部成为F》的很多生活动作也都非常讲究,倒不见得是本身作画有多好,而是画的时候是真考虑到真人的神态和姿势。《全部成为F》的官网公布了第一集和第二集的全部分镜,全是监督神户守的分镜,可以看到有非常多的动作演技指示、action栏里的注释和小箭头标示动作轨道,有时候镜头中只看到侧脸,标注中也把这个脸的表情神态画出来了。
此外写实流的动画作画经常会照顾到影子画法。《全部成为F》和《樱子小姐》作画的室内部分,影子都明显照顾到窗外射来的光线。搞笑轻松日常就不需要照顾那么多了,作画直接按照着人设来就行 ,不用考虑灯光位置;写实系一旦明确了场景光源,之后的作画都会考虑到相对影子的画法,摄影也会相对添加一下效果。另外搞笑轻松日常系的动画可以使用较多传统演出手法,比如背流、颜艺、效果音等,这类现在还是主流,然而这些在写实流演出流中是基本禁用的,用也不会用得太多。
除了不太会有呯咚啪等等各种各样的效果音之外,写实系动画往往会多一点环境音。比如《樱子小姐》第一集海边部分有非常微小的海风海鸟声。同时背景音乐在写实系动画中的存在感也是比较低的,所以写实系动画整体就是比其他动画安静很多、缓慢很多的感觉。
《樱子小姐》和《全部成为F》肯定不会出现像《排球》一样夸张的表情。《排球》做写实了的话,肯定做不出少年漫画的热血感。这就是做动画最初的方针问题,是不是采用写实流的演出也是根据作品本身题材定的,这是在一部动画制作之前就必须定下的方针。《樱子小姐》 和《全部成为F》之所以都采用写实流的作画和演出是因为题材需要,他们都是推理题材的动画。想要使他们的推理显得合理,就必须给一个真实世界的舞台,写实流的演出是最优解。
以前也提到过《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的第一季和第二季就是典型的非写实和写实的代表。看过第一季再看第二季明显能感受到演出方式的巨大改变,看得出第二季是想把故事做得真实一点。
接下来要谈到的是最关键的一点,数码技术、摄影后期技术的进步。之前讲解《K》的摄影的时候也提到了现在摄影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利用。《全部成为F》和《樱子小姐》的摄影都非常注重光照空气感等等写实要素。《全部成为F》第一集的室内部分,可以注意到摄影是用心在表现窗户外光照的,靠近窗口的镜头除了基本的摄影处理,还加了一点灰尘反射光的粒子效果。这部分的镜头也非常关注封闭空间内泛光。《樱子小姐》第一集海边部分也令人印象深刻,整体摄影处理感觉非常不错,完美表现了海边多云天非常凉爽的感觉。
随着摄影技术上升的还有3D技术。写实系动画除了上面说的各种要素,对Layout的要求也异常高。毕竟一个透视不严谨就会带来非常突兀的感觉。所以写实系动画一般都标配3D layou,常用的一些场景肯定是预先做好模型的,省下作画监督修透视的时间,也能让原画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想演技。这里必须强调一下,并不是透视越正确就越好看,比如汤浅政明的演出特征就是形变的构图。
通过以上的讲解,大家应该能体会到写实系动画本身限制是非常多的,镜头的限制、
演出的限制、声音的限制、构图的限制、演技的限制等等,有太多不能做的事。所以写实系动画一大问题就是容易无聊,演出上玩不出花样,顶多也就是用一些光影演出,更多的还是得靠实打实的作画演技,压力全在原画师上。要是演技都没有,就变成站桩完成任务式的对话了,很多写实系动画都坑在这里。尤其动画进入中期,整体时间工期越来越赶、监督能管理的部分越来越有限、做复杂演技越来越困难的时候。
《全部成为F》的第一集的对话部分做得非常出色。本身没啥大意义的对话,主线剧情基本上没有推进,看个半集也不知道这片要讲什么,但是的确做得是不无聊,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把演技这部分做得无可挑剔,该照顾到的细节全部照顾到了。前两集的高质量归功于监督仔细的分镜,后面集数的质量下降也是无法避免的问题。
关于写实流动画的一些主要的特征和要点上面基本上都提到了。其实做写实系动画是需要底力的,往往投资不小、动画制作公司也是用心想做些创新,比如上季的《偶像大师灰姑娘》。那部动画采用的也是偏写实系的演出方式,可能也是想把各个角色做得真实一点。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也可能只是高雄统子京都动画出身的,本身就习惯这种演出方式。
文章开头就提到了京都动画的写实系演出是最强的,这个地位基本上是自《吹响悠风号》就奠定了。只比写实系动画的话恐怕业界没有哪家比得上京都动画。京都虽然做的东西很杂,但是这方面的追求一直没有松懈,《吹响悠风号》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作品。下面我就把文中提到的所有写实系动画的要点都串起来,谈一谈京都写实流强在哪里。
首先是技术方面。京都算是最早一批建立数码摄影部门的动画公司,所以这方面基本一直保持在业界的一流水平。京都动画专门设立了一个叫京都动画数码映象开发室的部门,专门研究特殊效果黑科技,比如波光粼粼的水面、雨水、灰尘、花瓣等写实细节。单独拿出来不起眼,但是一个一个加分点合在一起,马上就跟没有这些效果的普通首都圈动画拉开差距了。
另外京都也是用3D layout的,最近出的《境界的彼方 未来篇》有一个非常写实的奔跑长镜头,乍看是普通的follow pan,其实不止如此。我们可以注意到背景有透视变化,背景是3D 而不是普通follow pan的长背景,一加上3D的透视变化马上感觉就不一样了。
至于作画,更是京都动画的拿手好戏。虽然不花哨,但是作画本身的神态、表情、演技、影子的画法,包括本身的形都已经非常到位。加之发挥稳定,这种不突出、平衡感强的作画
正是写实系演出最需要的。《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有问题》第二季时不时大手原画出现刷段关键演技,真心不是很好的解决方法。至于京都的演出,观众都能体会得到,就不再展开说了。
综合上面几点来看,可以发现京都做写实系动画的优势可谓得天独厚。不过因为过于写实,曾遭到某个首都圈演出的批评,说京都扼杀动画的想象力。
最后说一下,写实系动画边界是非常模糊的,无法明确界定。比如上季的《悠哉日常大王》,只能说偏写实,但不能说就是写实系动画;《噬神者》也是用写实系的做法做了一个不写实的故事;就算是写实系的动画也可能会因为单集演出的个人习惯出现一些违反上面规律的事。上面总结的规律是一般而言的,不可生搬硬套。
写实系动画以后应该会越来越多,或者说日本动画本身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大了,以前因为技术上的限制做不出很多复杂的效果,现在随着技术进步动画能表现的东西越来越多。写实流动画的出现就是典型技术进步的体现。
《全部成为F》影评(四):瞧你们吹的天花乱坠
简直莫名其妙,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心理变态杀人案而已,居然要演11集。被一直吹捧为天才的四季博士也完全看不出哪天才了,唯一显得她略有智商的仅仅只有她的杀女越狱计划谋划了7年而已。说到底本番实际就是一个性早熟的孩子勾搭上自己叔叔乱伦导致怀孕,因父母反对蓄意谋杀了母亲,再和叔叔一起合计捅死了父亲。被监禁并生下女儿七年后心生一计利用杀女逃脱监禁的故事而已。
解密部分更是扯蛋,犀川老师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很诚实,然后突然又得到了上帝视角,从没有任何线索的情况下推测出叔侄乱伦并生下女儿继而解开谜题,这简直是为了解密而解密,真拖马迪无力吐槽。
哦,你说有线索,线索是穿插了那么多叔侄通奸的画面?真厉害男主打破次元壁看到了这些画面。或者说由于叔母的证言博士父亲临死前说“绝对不会原谅你们”而推断出叔侄通奸,我去,更牵强了好吗。
穿插了那么多无聊的对话,只为了突显男主老烟枪走哪都抽烟在女生面前也肆无忌惮放荡不羁爱自由的反社会人格最后却被女主驯化,人设那么丑拜托谁要看啊
柯南半集能演完这个故事。
《全部成为F》影评(五):老牛吃嫩草的悲剧?
伴随着诡异又不失创意的开头曲部分,动漫展开了剧情。
不容否认,开篇的音乐非常赞(谁能告诉我这首曲子叫什么?)
但是跳着看完了第一集的剧情,有点耐不住性子了,这拖沓的叙事是个什么情况。。。说好的悬疑推理部分呢,磨磨唧唧地听着教授说了一大通人生哲学。。
百度一下,动漫FM http://www.dongman.fm/subject/detail/15614
ingo,貌似终于看出了一些端倪;女主小萝莉家境殷实,府中摩登大厦,胯下“赤兔”跑车,也许是青春期叛逆,也许是涉世未深,竟喜欢上了研究所大叔。话说那大叔一脸闷骚,素爱穿卡通T恤,每日烟不离口,一出场就一番哲理装逼。。。再往后看,剧情似乎牵扯到了一桩旧事,也是一个小萝莉勾引怪大叔的故事。。。莫非,通篇想要表达的就是老牛吃嫩草的悲剧??
小弟不才,纯属看完吐吐槽,第二集的结尾终于来了一点高潮(不过是晚上凌晨看的,有点吓到了),再追着试试
《全部成为F》影评(六):演绎精彩 逻辑堪忧
对动漫传达的哲学、伦理没深入思考,仅从逻辑角度探讨一下作品奇怪的主线。
本故事中最核心的桥段应该就是真贺田四季博士的脱出手法了,利用系统重启的一分钟时间,完成了从密室逃脱,并覆盖监控录像的操作,乍看确实颇为精彩。然而转念一看就会发现这样的设定是多么荒谬,一个关押系统的安保程序居然是被关押人员写的,而同实验室的其他人都完全信任关押系统的可靠性,真是让我不厚道地笑了。单凭我粗浅的游戏修改知识来看,从0000累加到FFFF的存储数据是很容易被注意到的,且很容易理解其意义,研究人员们如果连数值溢出导致系统重启的代码都看不懂,四季完全可以随便在系统内植入木马,诸如运用图像处理技术伪造监控视频等,完全可以做到在实验室的出入自由。因此这个全故事最核心的桥段是没有意义的,只能理解为一个自带天才光环的人在一群猴子面前表演杂技,猴子们煞有其事地去学习、模仿,好不可笑。
其他只能用“天才”来解释的问题也跟着一并浮现,看的时候觉得槽点太多,大大小小不自然之处都印象模糊了,取三点来讨论一下。
一,受到软禁的仅仅只是真贺田博士,而非她的女儿,不经婚姻的她完全可以隐藏女儿父亲是谁的事实,因此女儿并没有被软禁的必要,也完全没必要费尽心思给她带来自由。
二,真贺田不存在的姐姐这么突兀的出现,是认为警察局没有户口数据么?再者,全实验室员工不知道真贺田的长相,这点也是反常识的。
三,牵强的杀人动机。如果说真贺田弑母杀父是为了自己的自由意志,为什么要杀了自己的女儿,为什么要杀了她叔叔?很明显她的成功逃脱与她女儿的死并没有因果关系,她可以选择带着女儿逃脱,也可以把女儿留在房间里自己逃脱,因此杀害女儿没有正当的逻辑。杀害叔叔同理,奇葩的是叔叔并非极端的天才,居然沦丧底线配合真贺田。
另外疑惑的地方还有不少,诸如开锁机器人为什么不用钥匙代替、各种人格为什么要在电脑上留言且几乎无助于解密、女主为何有个蜜汁卡西欧属性、男主如何推断出博士与叔叔且育有一女等……故事实在有些繁杂,记不清了。
从以上来看,这部作品就是在用逻辑推理的外壳包裹无逻辑的设定,看完后让人无比难受,所以在此也真诚地欢迎各界大佬深入讨论。
不过补番过程中自己的综合观感很不错,画面表现力恰当好处让人不会感到枯燥,真贺田的优雅与稳重也让人眼前一亮,以看故事的心态来欣赏的话应该能从动漫中获得不错的体验。另外ed太让人惊喜了,难以描述在一部动画中看到元胞自动机的激动。因此总得来说这算是一部值得尝试的动画,相信这将成为一次不错的体验。
《全部成为F》影评(七):关于F的一些看法。 起名废的我
すべてがFになる完结。 我觉得自己昨天看了11集动漫真心有罪恶感。这部打着哲学和本格推理的番。我个人只能说本格推理太烂。除了我觉得常识就是一个15岁的未成年少女不应该怀孕之外整部动漫以推理的角度来讲几乎没走弯路。而且最后的推理的确老套。除了真贺田四季这个我喜欢的女孩子带给人的感觉之外整部动漫我找不到太多的优点。这部番我想说观众少的原因并不是本格推理和哲学受众面窄。本身剧情冗长。减弱本格推理在剧情中占的地位才是真正的原因。绝对的本格推理推理迷们会脑残去顶的。可怕的是没有一个角度特别惊艳而导致四不像的番。很多人说f是因为为了服务大众而让萌绘卖萌和哲学因素导致推理不浓。但其实说到底就是手法老套而已。而对于真贺田四季这个人。其实我感触挺深。人生的价值在于永远要尝试自己没尝试过的新的东西。我也是这样的人。动画我觉得对这个人的刻画不到位。它没有突出这位天才少女的真实性格和她前无古人的人生观。我个人觉得她并不喜欢她叔叔。与其谁是爱不如说是她想尝试爱人这种感觉(对!就是叔侄啪啪啪。师生恋。加一对潜在百合。我一直觉得f可以靠这个上位的)嗯。好了。逗比散退。我们继续。有些东西你可以不认同。但是你不能说她是错的。一个人价值观。这跟一个人一种喜好是一样的。我真心喜欢这个人。 在我眼里她喜欢的死法应该是希望自己被比她高智商的人杀死吧。毕竟这是她没有尝试过的事情不是吗。但是在我没看完四季系列之前我会选择保持沉默。因为喜欢。所以想了解更多。最后第一张no.6的海报福利给各位腐女们。四季博士。我们假期见[/玫瑰]
《全部成为F》影评(八):谜底背后的谜语
“你看懂了吗?”——当影片结尾,真贺田四季博士露出谜一样的微笑时,仿佛向观众发起了这样的挑衅。
虽然F的含义,动画里已给出了明确的解释,但是其实本片还有很多的疑点隐藏在了伏线中,比如:道流到底是谁?另外一些问题解释的较为含混一笔带过,比如:为什么四季说是人偶杀死了双亲?还有一些是动画的暗示,比如:当犀川创平与西之园萌在虚拟现实中与真贺田四季对峙的时候,为什么被分别安排到了不同的房间?
《全部成为F》瞠目的诡计已经不用我再赘述了,更让我动容的是在这智力游戏后面的一些更为深邃的东西。当推理性与文学性都到达了极致,对诡计的解读就不单单是个智力游戏了,而多了一种心灵的感悟。
虽然这是一个密室杀人的推理故事,但是故事的核心其实带着温情与哲理的。温情体现着萌绘的感情上,她活泼、开朗、敏锐又有着内心创伤,而犀川与四季的思辨则属于哲学的范畴了。
这次改编最亮眼的部分是四季系列故事的引用,她一方面丰富了故事层次,为故事添加了悬念,另一方面加强了与观众的互动,让观众更积极的参与到解密中来。
以上作为引子,下面回到开头的问题,我们重点解析一下,围绕在真贺田四季身上的疑团。
首先提一下指纹的问题。有人提到这年头都有DNA技术了,还执着于指纹干嘛?
动画里案件发生的时间是2015年夏。往前推15年,四季杀害双亲的时间就是2000年。我查了一下,DNA技术用于办案,在我国最早开始于2003年,日本会不会更早呢?具体开始时间没查到,但是在日本,DNA侦破正式在警视厅推广是2008年,也就是说至少在2000年时,DNA侦破并没有普及,那么,那时警方能够采集并且备案的只有四季的指纹信息。既然没有DNA数据,15年后,警方也没有办法做任何比对,DNA技术就没有用了。
接下来我们来想一个问题:真贺田四季的女儿名字是什么?
四季的计划的变更就是来自于萌绘的一个问题,“你是谁?”你在看过动画后有想过四季女儿的名字是什么吗?这其实才是我想问的。如果你没有考虑过她的女儿的问题,就不可能看懂这个故事。
这十五年间,在这个封闭的地下密室中只有两个人,互相称呼是不需要喊名字,所以十五年来四季的女儿一直没有名字。道流一直只是四季的玩偶和机器人的名字。故事发生的三年前她有了一个“名字”——真贺田四季。当然这不是她真正的名字,她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有个名字,直到她遇到了萌绘。于是她有了一个名字,真贺田道流。大家还记得,最后一集,四季坐在海边,身旁有一个空椅子,她对着空气互相介绍的桥段吧,有的字幕组翻译成“我就是道流。”这个翻译是错的。四季最后是向所长介绍他们的女儿。
四季的多重人格是这个故事最难解读的部分,我们再考虑一个问题:是谁杀了四季的双亲?
这个问题《F》里面并没有给我们明确的解答,因为这不是小说《F》的范畴,它是后面的《四季》系列里的问题,由于我没能找到小说,这里只能根据动画里四季系列的插入线索来推测,但是我相信这些线索还是够用的。
犀川在解答四季的“是人偶杀了双亲”的说法时,四季的回话是“你说呢。”显然她不太满意也不愿意细说。这种等同于动机的问题是四季本身都难以解决的难题,外人想得到所谓的正确答案非常困难,但是我们有动画中的四季系列。
是谁杀了四季的双亲在这里动画和小说有区别,在这里动画处理更高一筹,小说里对四季口中的人偶杀的的解释是这样的,在她拔出刀来的一刻他本人就僵住了,然后薪藤清二从后面抓住她的双手杀了他的双亲,而她是在审判结束之后才回忆起来的。动画的处理这里改动很大,使得解读以变得非常艰涩绕口。
我们先想想是谁在和薪藤清二交往,很多人可能毫不怀疑是四季,其实我也是在重看第二遍时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关键之处,四季的多重人格在原著中并不凸显,甚至犀川认为她是假装的,为了给女儿道流与别人视频交流的破绽打掩护。而动画中有着更重要的作用。
在第四集结尾处,酒店客房里,四季边洗澡边自言自语,薪藤坐在外面的沙发上,听着她们的对话,对话的参与者有四季、佐佐木栖麻和其志雄。栖麻承认在和“他”交往,而且是她主动的。这里的这个“他”是谁呢,其志雄?另外的其他人物?还是……?就在这集前面的电脑留言那段,栖麻的留言是“想看看久违的海”,再往前追述到第二集,薪藤开车带四季夜会,那时候四季表现出对海的向往,正是在这个时候她开始实施对薪藤的勾引,然后在游览车上两人接吻,这就是在前面说到的栖麻和"他”的交往,他就是薪藤清二。
四季为什么说所有人格里有动机的只有她,但却是人偶杀的,动画中说人偶是指唯一拥有肉体的她,这里的解答太过含混,我们来这样想一下,交往的是栖麻,但是怀孕的是谁?栖麻没有肉体,上床那天晚上,四季说自己紧张,栖麻问什么是紧张,四季说没有肉体的你是没有紧张的概念的。总结来说就是,你犯错我挨罚。在众多人格中其他人都是没有肉体的,都是自由的,只有她不自由,她不能坦然的把自己的孩子生下来,这就是她口中的动机。但这个更多的是肉体上的,事实上和薪藤相爱的是栖麻。在那一刻抢过刀冲上去的是栖麻。当四季重新掌控肉体时,她是痛苦的,然后癫狂的大笑。
来想一个假设,如果犀川和萌绘没有造访过研究所,那会是怎样的情况?
真正的四季博士会被杀死,薪藤所长也是,但是这时他们的女儿道流是作为四季的妹妹出现,按照四季的计划她是要继承四季的衣钵。所以四季的计划里还需要巨大的利益的经济交流,也就是动画里的NASA的合同。
问题又来了,四季的计划是在七年前开始的,道流冒充四季是在3年前,(动画和原作这里区别也很大,这里就不表了。)NASA的合同是在一年前,四季怎么办到的?这里需要借助一个道具——旧电视机。小说里描写的很多,但是动画只是引入了一下,后面没有说,所以我就补充一下小说的解释(这里和动画并不矛盾):旧电视里暗藏着无线电通讯机,信号是通过电视天线从地下传出去的,薪藤所长很喜欢开着直升机在天上飞,这一方面是由于他在四季的鼓励下考了驾照,另一方面是在直升机的无线电里他可以常常和四季聊天、说话。他的老婆抱怨丈夫总是不在家,总是在他的直升机里。所以在改编的动画剧本里,薪藤清二实际上需要帮助四季完成计划的工作,不仅是掩护自己的女儿,还得计算好项目洽谈到签订的进度和时间,这才能让所里的其他人放弃第一时间报警。
接下来等木已成舟,利益面前研究所的员工们就会继续三缄其口吗?不,其实有更充分的理由,如果按照计划被杀的是四季,那么四季的手脚都不会被割下来。因为不需要,门是在特洛伊木马的作用下打开的。而且四季在电脑上留下信息:一个是留言,另一个是已经开发好的新版系统。这个留言在计划正常进行的情况下,也许会是其他一种形式,指向自己自杀,退一步即使没有留言,大家也无法解释密室逃脱的机关,拥有手脚的四季就有自杀的能力。而四季的死会延迟一周报警,解析系统的问题也需要一周的时间,四季特意留下了特洛伊木马的痕迹,同样将证据指向四季自杀。那么既然是自杀,就没有凶手需要寻找了。四季又是这个系统的核心,这是人们心中早就认定的事实,所以研究所需要一个人偶来扮演四季,这样一来对大家都有利,而且四季留下的新版系统可以帮助研究所在未来的几年里安稳的发展,四季的女儿就可以正式的作为四季生存下去了,一个完美的替换计划就实施了。而且新的四季行动上也是自由的,她并不会像以前被束缚在地下的金属门后,她可以自由的出入。她将会是研究所一个公开的秘密。
另外,还有一个理解难点——与萌绘三次交谈的人都是谁?要确定这点太难了,第一次见面的肯定是后来的叫做道流女孩,但是第二次在虚拟现实中见面的是谁?第三次又是谁?这里有三个假设:1、四季本人;2四季身体里的道流人格:3、四季的女儿道流。
先来考虑第二次,在虚拟现实中的见面。
最简单的说法是:这个人是四季本人,她借用了自己女儿的名字。首先她有作案时间,犀川和她交谈时透露了萌绘在休息室,而后犀川并没有马上去找萌绘,而是一个人静静的思考。但是为什么还会有另外两种假设呢?这点源于四季的多重人格和虚拟现实的技术程度。
在第二种假设中,我们知道四季有多重人格,四季会在自己的脑中生成自己身边死去的人,那么这一次就可能是她的道流人格。再被问及,你是谁的时候,她终于可以回答萌绘了——我是道流。这里说起来好像很通,但是她又说自己也是失去了双亲。但是在有生之年失去双亲的并不是道流,而是四季。在第一次见面时,道流问萌绘的问题都是四季想问的,甚至同意萌绘的会面请求,就是出于对萌绘口中这些问题答案的渴求。这样就与道流人格的假设有了矛盾。
最后一种说法来源要追溯到另一部科幻作品《攻壳机动队》,在这个作品里引用了一个概念——数字生命,如果人的意识可以虚拟成数字,那么就有可能作为一种新的生命体在网络的世界的到新生。这种思考在03年时还晦涩难懂,但是到了今天已经有很多的作品引入了这一思考,似乎形成了一个新的共识,就像现在谈到平行宇宙一样。那么会不会这里也引入了类似概念呢?因为动画的剧本把时间改到了2015年,和作品本身的创作时代有了很大的出入。在第二次见面,道流对萌绘说:欢迎来到这个世界,而且道流的影像是模糊不清的,也许是数据并不完整的缘故。四季是怎么知道她们的谈话?可以解释称四季就在旁边,萌绘回头看到眼前一个清晰的四季吓了一跳,这里可以解读成真的四季的介入。她要旁听这场对话。
按照这种思路,到了第三次见面(小黑屋中),这次被问及是谁时,她回答是四季。犀川也指出道流所要的自由可能就像他们现在这样,在虚拟世界里遨游。道流真正追求的自由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可能不能理解得到,但是随后经由“四季”的提示,萌绘想到了“自杀”。是的,这可能也是萌绘想过的事情——抛弃所有的烦恼。撇开我们的固有思维——这到底和自由有多大关系。至少萌绘理解了“四季”口中自由的含义,并不是在网络新生,而是死亡。另外,当四季决定结束对话时另一边的“四季”立刻消失了,这就说明了,这个疑似“道流”并不独立。也就不可能是电子生命体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能完全排除第二次见面的不是真正的道流的假设。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复杂的情况呢?在《冰果》第二个大事件(电影事件)中,由于演员的即兴发挥,使得本来简单的密室剧本,变成了一个无解难题。而在本作中就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虽然情况变得很复杂,但是本作的改编仍然是很严谨的,所以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个更为合理的解释。这个解释基于第二种假设。为什么不是第一种,因为太空虚了。这种假设可以把任何不合理和艰涩统统归于自说自话的演戏,这样这部作品四季线的感情戏码就变得单薄了。
回来说第二种假设,四季的多重人格,四季拥有一个叫做道流的女儿的人格。这点已经不需要怀疑了。那她和四季人格的联通关系到底是怎样的?
这里又要说一下佐佐木栖麻,这个人物其实从没有存在过,真实存在过的是叫做森川栖麻的保姆。也就是说在四季身体中的其他人格,并不是还原,而是经过她内心的再创造。那么这个她身体里的这个道流人格,在她的内心中,怀有着自己的女儿,拥有更多自己的天才属性这样的期待,也说不定。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抚平了她对失去女儿的悲伤。因为,如果她的女儿再多像她一些,她的计划也许就可以完美的实施了,而不是临时变更成她上演掉包戏了。
既然我们又一次把矛头指向了多重人格,那么我们再来进一步思考下,最后与犀川和萌绘见面的真贺田四季,在这次会见中犀川和萌绘被分开又同时见到了四季。
为什么要分开呢?为什么犀川是海,萌绘却是一个封闭无窗的房间?如果只是把其理解成像QQ一样窗口聊天,或者群聊岂不是很奇怪,何况也有区别。那么这里也把多重人格搬过来就变得很合理。但是问题再一次来了,到底是哪几个人格参与了这次对话?
先来考虑一下道流,从出生到死她之生活在一个无窗的房子里,从没有见过大海。而对海有爱的是谁呢,是栖麻。那么和犀川见面的是栖麻吗?四季与犀川单独走在海滩上时,犀川问你在信息上留言说想看看久违的海,那么你在屋顶上有什么感受?时隔十五年第一次看到天空。四季的回答却是没什么特别的。这个只是装酷吗?是现实四季的冷酷吗?还记得我们前面分析出栖麻才是薪藤的恋人,所以在屋顶上刺死所长的其实也是栖麻。那么既然来到屋顶上的是栖麻,自然四季是没什么感触的,因为她没有看到。对于四季的矛盾表现,犀川最后也发出了“你是谁?”的疑问,这个问题也许并不是剧本的故弄玄虚,犀川是真的怀疑了起来。
另外说一下其志雄,这个人从一开始就死去了。四季在和犀川第一次聊天时,提到姐姐捧着她的脸颊,安慰她,这个姐姐其实是哥哥,他就是其志雄。他的人格意义就是在四季受伤时保护她,不是肉体上的,而是心理上的。
“道流,这位是其志雄。打个招呼吧。
啊,叔叔也来了呢!
是的,是道流哦!长大了对吧?”
现在,谜语已经解开了。当我们再次看到这段,看到空旷的海滩上,真贺田四季对着空气与无人的椅子自语时,你是否感觉到了这位天才的孤寂?是否体味到解开谜题的一种释怀?
:最后透露一个动画的漏洞,这里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就是四季在杀薪藤清二时手中拿着刀,但是她没有带手套,这样会留下指纹,总不能等捅了薪藤之后再拿手绢擦指纹,要知道,薪藤那时还没死,这样太非人道了……
《全部成为F》影评(九):关于真贺田的多重人格
推理看的不多,不妄加评论。只看过TV动画,原著之类的都没看过,以下仅为个人的一点胡思乱想。另外,提问:真贺田为什么要生孩子?
“真贺田四季是纯粹的。”
“真贺田四季是天才。”
犀川创平如是说。
真贺田四季是天才,因为她是纯粹的。进入研究所大概是她自己的意愿,因为这才是适合她的最好的场所,不被任何人打扰,不必分心,只是纯粹的集中精力去研究。
我赞成犀川对于真贺田的多重人格的解读,她的多重人格来自于她的纯粹,正是因为纯粹所以能够容纳下不同的人格,任其发展。试想,刚出生是每个人都是纯粹的,在我们逐渐长大的过程中,我们被灌输了各种各样的观念和思想,我们被来自他们所教育的那些规则所束缚,在此期间,这些内容逐渐被整合到自己的头脑中,或者说,我们在不断地被外界同化,于是形成了一个人格,因为每个人的遭遇都会或多或少的不同,所以每个人都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人格。所以说是真贺田的纯粹使她拥有了多重人格,虽然也同样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教育,但是她没有把这些全部整合,他们可以拥有截然不同的性格,因为实际上并不会产生冲突,剧中提到认为只有四季是有肉体的,但我更倾向于认为,其实所有的人格都有着肉体,只是共享了一个肉体,每一个人格都是一个实在的人,每多产生一个人格,就是一个人的诞生,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想法,正如我们每一个人一样。
所以,真贺田大概是不会孤单的。
《全部成为F》影评(十):全部成为F
一本书的内容弄了一个季,每集20分钟,共11集,也有200+分钟,差不多是在四个小时左右,这样算下来其实跟看一本书的时间也差不多的。
因为太沉闷,太拖,断开几次看,前五集就分两到三次看完的,后六集,本来都没打算看,但又觉得留在电脑上碍眼,于是就看了吧,快进看了。
从人设、声优到内容,其实我都不太喜欢。书有名,我听说过吧,但也没看过这作者的任何一部推理小说。可能原著的设定就是如此吧,所以看到了一个低沉男声不修边内幅的教授……夜深了,要睡了,不想再多写什么。
就说这内容吧,就是一种精神病小说,哎,犯手是个精神病,15年也是杀双亲,15年后杀自己的孩子,也杀孩子的父亲,就是一个精神病,有啥可看的。
来点正常的东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