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捕》是一部由吴宇森执导,张涵予 / 戚薇 / 福山雅治主演的一部动作 / 悬疑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先说说高仓健版《追捕》,八十年代引进中国时,我最早是先通过电影小人书得知的。因为住在小县城,电影上映比大城市晚不止一个档期,从看小人书到看电影,中间至少有两到三年的时间。这过程有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也足以证明这部电影当年在中国有多火爆。当时每逢周日下午,央视有一档日语教学节目,通常都是教学内容,当时,这就是那个时段白天电视节目的唯一选择,我通常欣赏完片头的日本风光,就关机或干别的事,但是某天,节目不是教学,而是放映了电影《追捕》,虽然是日语原声,还没有中文字幕,但对于把小人书翻看了无数遍的我,无疑是个惊喜(后来还放过《远山的呼唤》)。所以,《追捕》也是我观影经历中,看的第一部原声电影。大概一两年后,《追捕》电影终于来到小县城,我终于完整领略了这部电影,大呼过瘾。当年我大概十岁左右吧,不懂高仓健有多帅,也不知道真由美有多美,只知道全片一直让我处在高度的紧张中。 吴宇森老师,是第一位,让我将对电影的关注从演员转移到导演的电影人。八十年代末,偶然看了《喋血双雄》,兴奋到失眠,完全刷新了国产战争片和美国牛仔片给予我对枪战片的认知,那一夜为突然发现了一个适合自己情感宣泄的类型片,激动不已,以至于一直希望再看到这样的电影,那一年我读初一。很遗憾,一直不再遇见。直到九十年代,先后遇见《纵横四海》《义胆群英》《喋血街头》《辣手神探》,“吴宇森的作品”成了特定的电影品牌,植入我的脑海中。(《英雄本色》系列是两千年左右才遇见) 所以,新版《追捕》不管票房或口碑多烂,我是一定要进影院捧场的,只有大银幕才可以让我充分感受吴老师优雅舞武式的暴力美学,只要枪赋予了外挂,随便浪费;血浆有了灵动,肆意挥洒,就能值回票价。但不得不说,这种对吴宇森电影最基本的需求,在《追捕》中都落空了,甚至第一次觉得飞白鸽,飞得那么不合时宜。 七个编剧给出的故事,看得出太明显的情节堆砌痕迹,人物的所有行为,严重缺少动机,这从开场,杜丘进个酒吧,莫名其妙就喃喃自语,聊起老电影,女杀手傻傻的就被吸引了。然后画风突变,杜丘的解围,而后的枪战,都在观众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发生了。当年小马哥独闯枫林阁,小庄大战夜总会的仪式感,都不见了踪影。 而后的剧情,跳跃感非常明显,比如酒会的戏,杜秋、真由美、交际花、大boss、富二代的悉数登场,关系扑朔迷离,如果按伊森与奈雅的猫鼠游戏来营造,可以是很暧昧的气氛,如果用钹仔糕当年在高档酒会搅浑水的套路,也可以很欢乐,但是,这一段戏,氛围、特写、对白、慢镜、定格用得都显得很凌乱,观众完全不知焦点在哪里,如果不是很熟悉吴宇森的风格的观众,这一段的剪辑手法,会显得不适应。影片结束时,我努力想看看剪辑是谁,虽然没看到,网上搜过也无果,但可以肯定,绝对不是当年吴导的御用剪辑师胡大为,所以整部电影的叙事节奏感觉似曾相识,却又满屏的山寨感。 张涵予演绎的杜丘,直接就是从湄公河穿越过来的警察,胡子拉碴不说,沙哑的嗓门怎么都感觉不到他是个一位律师。但是,剧情偏要赋予他很有女人缘,这让“谷子地”着实尴尬,观众看得也很无趣。几位女猪脚都很难有认同感,唯一养眼的只有福山雅治带着一些李修贤的玩世不恭,还有一点周润发邪邪的诙谐。 最后吐槽一下枪战,虽然视觉上多了些子弹飞行的轨迹,但这在抗日神剧里早已不新鲜了。当年吴老师在枪战暂停时,总还有几粒弹壳落地的声音,那是吴宇森枪战江湖中最动听的音效。吴老师,这些标志性的元素,您都忘了吗?
《追捕》观后感(二):在这个光速变化的时代里,还好有吴宇森依旧在坚持
其实吧,我看这电影看得还挺感动的。
按说,一部令人看了血脉贲张的枪战动作片,无论如何,都不该用“感动”来形容。
可是,我真的是挺感动的。
我感动于吴宇森依然又可爱又固执地坚守着一些这时代早就已经不见了的东西,我说不太清那是什么,但我觉得那是个好东西。
就像吴宇森来自的那个八十年代,我没经历过,但我觉得那是个好时候。
八十年代是什么时候啊,是梅艳芳第一次转型正大红大紫的时候,是张国荣正要跟谭咏麟一块成为香港最红男歌手的时候,是邵氏电影正霸占银幕的时候。
那是吴宇森拍《英雄本色》的时候。
《英雄本色》讲了什么,讲了兄弟,讲了仗义,讲了江湖,讲了所有那些他们当时坚信着的正义和爱。
然后九十年代来了,千禧年来了,一转眼,我们都已经进入两千年的第十七年了。
当很多人开始认真觉得长得美才是最大的正义,金钱能带来所有你需要的幸福时。
我看到了这部《追捕》,它依然相信着那些来自往日的纯粹,像是仗义,像是勇敢,像是公平,这些如今有些人已经不再相信的东西。
所以,我真觉得挺感动的。
其实故事简单概括一下,就是正义的男主角被陷害、被追杀,中间遇到情义相投的警察与女伴,一起并肩与大反派战斗的故事。
具体剧情我不再多剧透,但在这看似简单的剧情之上,吴宇森总能通过自己对视听语言的流畅运用,深深攫住观众的目光。
吴宇森电影里对于美学设计的研究颇有一番见解,比方说,戚薇演的女主角在婚礼上接到未婚夫的死讯,并且亲眼看到未婚夫死在自己面前,于是她身穿婚纱,飞奔过去把已经奄奄一息的未婚夫抱在怀里,未婚夫的血慢慢地把戚薇雪白的婚纱染红了,这时,镜头一个升腾而起,从空中俯拍着婚纱一点点被染红。
这太好看了。
后来,那件染血的婚纱就被戚薇收进了阁楼。
再后来,那件婚纱在戚薇打起精神战斗的时候,被敌人打破、打碎了。
你看,电影人就是这么严谨,他要拍女主角的心碎、痛苦,然后再拍女主角的觉醒、成长,一件婚纱就把这事儿讲明白了。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到吴宇森电影里的女性角色了。提及吴宇森,更多人的印象是双雄,但是我们看吴宇森大量作品中出现的女性角色,无一不惊艳,勇敢果决,媚而不俗。
不管是戚薇这个染血的新娘,还是河智苑这个冷静的杀手,她们都有着不输男主角的戏份和战斗力,这简直是太难得了。
戚薇是整部电影最大的惊喜之一,动作戏一气呵成,流畅利落,对于角色的也很到位,情绪的转折过渡处理的很自然。
河智苑演的女杀手,别提有多帅了,拔枪杀人,近身肉搏,样样都来,还样样都超强。
而两个男主角,当张涵予和福山雅治这俩人往一块一凑,戏眼已经在他们俩身上了,尤其是他俩互相明白对方身份和用意之后,铐在一起并肩杀人那段,两个人的对决,浑身都是戏,那种久违的兄弟情义又回来了!
还有那些鸽群,那些水上摩托艇追捕,那些似乎势必要打完所有子弹的枪战,那些街头打斗,吴宇森简直就是用最先进的拍摄技术、最完整的剧本拍了一出港片黄金时代才会出产的《英雄本色》。
这就是吴宇森的“给你一张过去的CD”啊,最好的吴宇森回来了!
然而还不止这些,吴宇森还有着所有老电影人都有的好习惯:绝对不漏掉任何一个人物。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就是两个女杀手在家里吃饭的时候,她们边吃边聊,突然被彼此逗笑了,然后吴宇森给了女杀手笑容一个慢镜头,那个慢镜头太美了,用几乎静态的镜头语言传达出了角色背后所有的故事。
还有福山雅治的小跟班,一个刚入职的新人女警官,那个女孩子从一开始唯唯诺诺、畏首畏尾,到后来敢于对抗大领导,甚至说出了“你是要杀我灭口吗”“后援马上就到,你跑不了的”这种勇敢反抗的话,并真的把反派大领导给赶走了。
这种小角色的成长都能很好的兼顾到,不难看出吴宇森对电影的珍视,对每一个角色的珍惜。
至于主要角色的成长和变化就更不用说了。
张涵予从坚信自己工作的意义到对正义有更深的理解,福山雅治从不相信一个嫌疑犯到与嫌疑犯并肩战斗。
戚薇从一个染血的新娘到一个勇敢战斗的女战士,河智苑从一个被控制的女杀手到一个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真正的完整的人。
什么叫做的好叙事,就是在讲好故事的同时,还讲好了人的命运。
吴宇森依然做得很好。
这就是了。
这就是我所有的感动了。
给得多,还给得好。
给你完整的精彩。
给你一个纯粹的枪战。
《追捕》观后感(三):《追捕》:宇森老矣,尚能饭否
当年情《英雄本色》主题曲——张国荣
继《太平轮》上映两年之后,吴宇森导演带着他熟悉的经典双雄故事《追捕》回归大众视野。
前段时间,吴宇森暴力美学代表作《英雄本色》修复版时隔31年在内地重映掀起了一波观影小高潮,故事主线是张国荣与狄龙之间的兄弟情,但周润发在里面风流倜傥的造型和表演实在抢戏。
导演曾在很多场合表示小马哥的造型其实是参考了高仓健的形象,同时,吴宇森导演也表示高仓健一直以来是他的偶像,但直到高仓健去世也没能跟他合作,着实遗憾。
片方在《追捕》上映前重映《英雄本色》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商业考量,希望后者能够带动前者的票房,但笔者在看过《追捕》首映后觉得这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为《追捕》中的吴宇森仿佛已经在资本市场中迷失了自己。
吴宇森版《追捕》和银幕经典日版《追捕》一样,均改编自《走过愤怒的河》。这次吴宇森请来了硬汉张涵予饰演律师杜丘,日本国民偶像福山雅治饰演警察矢村,新生代女星戚薇饰演神秘女子真由美,韩国人气女星河智苑饰演杀手。大场面、枪战、双雄、中日韩三国混搭,吴宇森似乎回归了自己最擅长掌控的影片类型。
可遗憾的是,纵使影片星光璀璨,充斥着大场面、动作戏、枪战,都掩盖不了人物设定的空洞和剧情的不堪一击。除了福山雅治依然风流倜傥外,演员的表演只能说是十分平淡,妆化方面演员的脸上居然浮粉,人物中枪后的血浆也有些假。
影片前半部分充满了犯罪悬疑色彩,中段杜丘被陷害谋杀后一路逃亡,结尾杜丘被抓进天神制药的实验室成为新药品实验的小白鼠,与同伴自相残杀,画风变得很科幻。杀手杀人,律师被嫁祸,警察决定帮律师翻案,真由美爱上了杜丘,推动剧情的只有视觉上的爽感,一切都发生的那么没有逻辑;跟《英雄本色》那种侠义相比,《追捕》只做到了场面上的大,精神内核是空虚的。
华语电影圈里年过七十仍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导演不多,吴导精神可嘉,但在当下的市场,吃老本已经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本文作者《追捕》观后感(四):《追捕》:电影和爱情都是陷阱,掉进去就出不来了
文:田金双
看吴宇森这部电影很爽,爽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事实上,如果你是《英雄本色》、《喋血双雄》的精神簇拥者,肯定会喜欢上这部片子。
更牛逼的是,与1976年老版《追捕》相比,吴宇森这部新片绝非原版的克隆和复制,而是一部具有吴宇森个人精神符号和美学特征的力作。
前段时间录节目,听一朋友说,高仓健先生生前,吴宇森本人曾多次想和高仓健合作,可惜两人惺惺相惜,但终未成行。“你看多么蓝的天啊!一直走下去,你就会融化在蓝天里……”在本片中,吴宇森将原片中那句经典台词通过个人方式植入新片,且不乏新意。据说,因为版权原因,吴先生不惜血本花大价钱买下这句台词。对,你没听错,只为这句经典台词,其决心和血性可见一斑。
影片开场时,律师杜丘和女杀手餐馆相识竟然聊起了老电影,颇有惺惺相惜之感,杜丘和两个女杀手大段大段念老台词的桥段更像对高仓健版《追捕》的精神致敬。杜丘刚下楼给其取老电影,女杀手立马出手对黑道中人大开杀戒。
似乎吴宇森的电影总是骨骼清奇出人意料,接下来影片画风一转,一句更牛逼的电影台词顺理成章地蹦出来了:“电影和爱情都是陷阱,掉进去就出不来了!”看片时,听到这句话时我惊呆了,这句说得太经典太牛掰了,一话道出了电影和爱情的实质。也许,这就是吴氏暴力美学的精神所在。只不过,爱情这个词汇在吴宇森这里变成了男女之情、兄弟之义和江湖豪情,颇具个人英雄主义但范围更广。
世上让人疼痛的,降了牙齿还有爱情。这句太老套了。电影和爱情都是陷阱,掉进去就出不来了。吴宇森说的像别人,就的更像自己,说的是电影,说的更是人性和纷错复杂的情感世界。真挺牛逼的。
影片中有个桥段:杜丘被人陷害后逃亡过程认识一个白发老伯。老伯明知道他是“在逃人员”偏偏收留了他,经过短期相处后,杜丘继续逃亡,这时白发老伯静静地对杜丘说出一句至关重要的话:“告诉你一句老话,输掉什么都可以,但别输掉你的心气。” 输掉什么都可以,但别输掉你的心气。此语很容易引起精神共鸣,这也是杜丘历经坎坷依旧追查真相的原因,亦是影片所要诠释的精神意义所在。
俗话有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孰不知,“初心易得,始终难求”。相比之下,作为一个具有个人风格的电影导演,年逾七旬从影五十年得过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狮奖”的吴宇森依旧保持着自己的初心和热情,仅就这点就委实让人佩服。
更重要的是,对比老版《追捕》和吴宇森新版《追捕》,你不难发现这部新片里更多吴宇森电影的符号:白鸽、吴式枪战、个人英雄主义和双雄等都一无例外地让人热血沸腾。更重要的是,这片子没有其他商业电影中俗不可耐婆婆妈妈的叙事风格,讲故事绝不拖泥带水,怀旧风格中更多新意,这也是该片独道之处。换句话说,这本就是一部快节奏推进很男人化的电影。看片时,左右一看,周围全是大爷大妈,甚至家人搀扶来看片的大妈,让人莫名的感动。岁月是把杀猪刀,我们都慢慢老了,而之于电影,更多是一份情怀一种感动,可以怀念或铭记。
影片中张涵予和福山雅治镣铐连体枪战的场面太震撼了,两人一个开枪一个换弹夹,一个扔刀一个拔刀,就像两个配合默契的绝世高手,一如当年的发哥和狄龙。看片时我一直在想,如果将吴宇森这部《追捕》和《英雄本色》、《喋血双雄》放在一起看,绝对更是很爽的体验。“电影和爱情都是陷阱,掉进去就出不来了。”老吴牛逼。
《追捕》观后感(五):《追捕》 動作名導的遲暮
《追捕》是一部具有強烈吳式風格的槍戰動作片,有雙雄、雙槍、白鴿和槍戰慢鏡頭這些吳宇森慣用的元素,如果有再加上一件風衣,那就更完整一點;然而,這些都是昔日輝煌了,時代嬗遞,吳導依舊守著他個人風範,所以這部片看的是一種早期港式動作片的情懷。
本片的幾位重要角色,充滿浪漫情懷,在性格方面皆帶一股任俠之氣,此處的「俠」,並非金庸筆下郭靖、喬峰那類匡世濟民,心懷天下的大俠,而是如司馬遷《史記》所載:「俠以武犯禁」的游俠,打破體制,遊走灰色地帶,像是影帝張涵予飾演的律師杜秋,雖諳法律,卻不信任警檢制度,自行查案,最後甚至不惜安危直搗黃龍;男神福山雅治飾演的警察矢村聰,遭停職之後,不惜抗命,也要私下仗義襄助律師杜秋;戚薇飾演的寡婦真由美也是巾幗不讓鬚眉,丈夫因律師杜秋而亡,卻願意放下成見,攜手抗敵,甚至河智苑飾演的殺手也因感念律師杜秋之恩,豁命相護。這些人物散發浪漫色彩,極富詩意,美得太不真實!
(除了白鴿,雙槍、雙雄也是吳導慣用元素)
塑造出俠氣風範的角色,再加上吳宇森擅長的槍戰動作戲,極富美感,都為《追捕》增添了不少娛樂性,無奈的是,本片在劇情和剪接是硬傷,邏輯有漏洞以及快速的轉場總令人感到紊亂,尤其是禁藥這個劇情設定,像生化人又像喪屍,有點科幻的味道,險些毀了本片浪漫的槍戰對決風格,就好像一群白鴿裡藏了一隻麻雀,實在太不搭配。
從《追捕》這部電影來看,吳宇森導演的暴力美學風格不變,但時過境遷,觀眾的口味卻會隨著不斷的轉變,像律師杜秋和警察矢村聰這種既浪漫又熱血,太過理想化的英雄人物,未必符合大眾口味。當那隻白鴿從張涵予和福山雅治身邊飛過,我彷彿看見動作片英雄的遲暮!最後用一首十四行詩點評:
動作名導吳宇森的追捕,
依舊包含他慣用的元素,
雙槍雙雄白鴿實在太酷,
和浪漫熱血的英雄人物,
由影帝張涵予擔綱演出,
男神福山雅治加盟襄助,
為尋真相兩人聯手應付,
查緝一間製藥廠的黑幕,
查案團隊還有一位寡婦,
以及正妹殺手及時醒悟,
四人一起送大魔王上路,
原來禁藥並非刀槍不入,
禁藥這橋段荒謬又突兀,
本片乃動作名導的遲暮。
【同場加映】
《隱藏的大明星》影評
九品中正制度評分:五品,中中之作。
(一品最高,九品最低)
《追捕》观后感(六):工桑你是自己塞钱上的片子吗
曾经一直以为张涵予和福山雅治是有演技的 但是现在开始怀疑自己 不过没关系福山叔的脸大概还是可以看的……
曾经被宣传的戚薇如何优秀吸引到吴宇森转型做打女骗到 但是现在开始怀疑所有的宣传稿 不过没关系河智苑姐姐身材颜值还是好好……
慢镜头的白鸽也好水花也好 为了这些20年前曾经美好的回忆不要任何逻辑也罢……
作为花钱看过太平轮上的人 我对这个片子并没有特别的要求…但是但是但是为什么要在片头放上斋藤工的名字给我惊喜 让我全场一直睁大近视眼睛在面目模糊的流浪汉警察和打手之间找他找他找他 但是都不是都不是……所以工桑你是自己塞钱硬上的这个电影吗……
所以吴导我应该还清电影票了……
《追捕》观后感(七):《追捕》你绝不能错过的新一代「英雄本色」式浪漫动作电影!
这片虽称不上经典,但绝对不能错过,从头到尾全无冷场,它完美结合了日式侦探片、港式警匪片、美式动作片的元素,保留了吴宇森电影会有的白鸽场景与英雄本色的浪漫,多颗镜头跟「新宿事件」、「盛夏的方程式」、「头文字D」、「C+侦探」、「黄昏的清兵卫」、「碟中谍」、「终结者」 、「美国队长」、「速度与激情」、「杀死比尔」等电影致敬,看到红霞、紫雨这两个女杀手名字一出,立刻想到倪匡改编「蜀山剑侠传」的「紫青双剑录」,而染红白婚纱的镜头和最后一颗镜头,完全表示出日本国旗的全白中间一点红,也与一开始的日本居酒屋做了呼应!一部动作片该有的侦探解密、警匪对智、爆破枪战都有了,满满的吴式动作片情怀,不看可惜呀! 全片清一色硬底子演员,几乎挑不出毛病来,比较可惜的是剪接有点不流畅、剧本稍弱,不过运镜相当流畅,在拍枪战时的慢镜头+双枪+双雄+双美人,完全是「英雄本色」style,张涵予身为男一却帅不过男二的福山雅治,河智苑在电影里美的不可思议,本来以为这种结合多国家演员的电影在讲话口条上肯定会有违和感,但幸好完全没有,光是看一大票A咖演员对戏就会让你看得很爽!
《追捕》观后感(八):短评吴宇森版《追捕》
看完了《追捕》,也就那么回事吧,是一部典型的吴宇森“暴力美学”电影,仅此而已。
整个故事改编得连他妈都不认识了,没什么逻辑性可言。原作中对日本官商勾结漠视生命的控诉都被消解掉,情节可以说很弱——不过吴导的电影主要看怎么快节奏地枪战打斗就可以了,技术的进步也使画面变得更加好看,剧情的逻辑不重要。
张涵予的演技算“硬汉本色”吧,毕竟他也没法有当年高仓健那张冷峻的脸。至于戚薇那张包子脸就别看了。男女主角设定为华人,但是跟剧情也没什么关系。
福山雅治还是很耐看的,但不知道为什么硬要给他配一个笨蛋女下属,是觉得神探伽利略身边必须有内海吗?把“警部”翻译成“队长”也太业余了,又不是毛利。
倒是几位日本老演员的表现可圈可点,尤其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仓田保昭,真是宝刀不老。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于北京
《追捕》观后感(九):吴宇森电影又放鸽子了
《追捕》是由中影寰亚音像制品有限公司、寰亚电影电影制作有限公司出品的动作犯罪片,由吴宇森执导,张涵予、福山雅治、戚薇、河智苑领衔主演。《追捕》根据日本小说《涉过愤怒的河》改编,讲述了性格正直的律师杜丘,被人诬告之后,一边躲避追捕一边追查真相的曲折故事。该片于2017年11月24日在中国内地上映。本片是导演吴宇森向高仓健致敬的一部翻拍电影,因开始原电影方不肯卖版权所以买了原小说版权改编。故事和原版电影有所不同,但是人物名字还是相同。
吴宇森擅长拍动作片世人皆知,其暴力美学风格影响后人。2000年以后他导演的电影豆瓣评分:2000年《碟中谍2》7.0分,2002年《风语战士》7.5分,2002年《人质》7.7分,2003年《记忆裂痕》7.2分,2008年《赤壁》(上)6.3分,2009年《赤壁》(下)6.4分,2014年《太平轮》(上)5.8分,2015年《太平轮》(下)6.5分,高分经典的《英雄本色》《喋血双雄》《纵横四海》《变脸》那是很久以前的作品了。
目前该片豆瓣评分4.8分,票房截至至今一亿都不到。
显然大多数观众对于吴宇森此次的作品并不满意,言归正传讲电影。
故事讲的是国际律师杜丘(张涵予 饰)清晨醒来,发现一个陌生女子被杀死在枕边,当所有证据皆指向自己就是凶手时,他拒捕逃离,决定自己查出真相。颇有名气的警探矢村(福山雅治 饰)在追捕过程中,察觉案件并不简单。一警一“匪”在交手中竟发展出了一段惺惺相惜的情谊,探明真相的过程中,他们卷入了更大的阴谋,而屡次帮杜丘逃亡的神秘女子真由美(戚薇 饰)也另有隐情……
主要人物:杜丘是一位专业的国际律师,刚准备从原受雇的天神制药。辞职当晚却卷入了一起谋杀案,逃跑期间追查自己被陷害的真相,遇到了不少相关的人。
警探矢村聪正直勇敢,有高超的破案思维,对意外死去的妻子念念不忘,搭档是新分配的有点迷糊的女生。
真由美是中日混血儿,前男友因不愿自己配方被药厂利用害人,被药厂诬告盗窃罪成立后自杀身亡。真由美原本想找杜丘查清当年真相为男友洗清冤屈,后在和杜丘经历了种种危险后爱上了杜丘。
本片主要在日本大阪拍摄,吴宇森的女儿吴飞霞参与扮演女杀手红霞(颜值和身材惨不忍睹),不过她获得过美国柔道比赛季军而且是跆拳道黑带。
碰巧她衬托了河智苑扮演的女杀手紫雨的美丽气质,不过河智苑这个女杀手对杜丘居然一见倾心,而且最后剧中反转的很突兀。
主演张涵予福山雅治表现都不错,都是他们擅长的角色而且有不少动作戏,电影中两人配合默契惺惺相惜。
戚薇扮演的真由美表现一般,生气时和哭起来太丑。男朋友因杜丘变相被害,居然深明大义的那么快有点假。他死去的男朋友也是奇葩,既然要留信和秘方给女友你死前不说还藏的那么好,万一没发现怎么办?
仓田保昭和池内博之的角色过于脸谱化有一些动作戏,不过没多少发挥很可惜。
国村隼和竹中直人两个老戏骨的戏份也不够多,感觉浪费了演员的好演技。
而其他演员表现的戏份也有局限性。
整部戏镜头在建筑物用远景居多,人物脸部有些近景和慢动作,真由美的庄园所在地景色和光线拍出来效果很漂亮。相比老版电影冷色调,此次用暖色调为主。
电影中摩托艇,追车,枪战,格斗戏样样齐全,还有吴宇森喜欢的放鸽子套路。
感情戏部分都是蜻蜓点水,对比老版电影此次真由美和杜丘没什么感情戏,变成了杜丘和福山雅治之间为主的双雄戏份。
老版中的开飞机,大街骑马,山洞亲热等经典情节都没有,影片着重表现两位男主人公冒着枪林弹雨命悬一线共同揭露阴谋真相。
动作戏方面应该说看起来还是蛮过瘾的,不过电影中文戏部分过于单薄孱弱,结局狗血。
电影中杜丘作为一个律师,能挣脱警察,跑快过地铁,并且飞身上桥,开摩托艇,开枪,被打完药还能神智清醒,第一次去流浪汉的地方别人就愿意相信他是好人舍命帮他,完全是主角光环。这样的身手和运气当律师有点大材小用了。
而反派社长没有人性,社长儿子没有脑子,看得出社长是恨铁不成钢,毕竟是独养儿子。他们在人多势众的优势下居然被反杀令人大跌眼镜,主角的战斗力太夸张了。
相比老版的悬疑剧风格,本片开始观众就可以猜到杜丘是怎么被陷害的,所以本片完全是动作片的风格。
大队警察姗姗来迟的设定非常落俗套,男主角杜丘基本伤不到,矢村身中数弹不会死,而且休养没多少时间就可以恢复参与搏斗,坏警察浅野又坏又蠢在上班地方嗑药不怕被同事发现,电影中还有其它逻辑上的漏洞。
本片过于偏重动作戏剧情单薄,使得电影感觉就是部闹哄哄的爆米花电影,看过既忘缺乏深度,难怪分数不高。
事实证明翻拍经典电影是很冒风险的,吴宇森知道翻拍自己的电影已经拍不出当年的那种情怀和味道,但是他可能不知道翻拍别人的经典电影也是很难复制辉煌的。
满分10分制我打5分,下一次讲以前看过的舞台剧《两只狗的生活意见》。
《追捕》观后感(十):让我们数一数片中人物线索有多碎
一部电影,只有在剧情及格的情况下,才能让我注意到演员的表演,拍摄的风格,镜头的美学,音乐的悠扬。可惜《追捕》没有做到。这个剧情之碎让人不吐不快。
下面来数数张先生的线有多少人物矛盾。介意剧透的请跳过:
女杀手1和2,与养父不得不说的故事。
女杀手1和张一见钟情仿佛老电影般宿命的想爱不能爱的故事。
女杀手1和2不得不说的相依为命百合情。
张和贵人流浪汉大爷宿命的相遇,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流浪汉大爷和自己老婆不得不说的故事。(贵人流浪汉老大爷具备一双慧眼,能够从逃犯通缉照片看出此人没有杀人,究竟怎样的人生才能给老大爷这样一双全世界警方都求之不得的慧眼呢?急切期待番外篇。)
张和制药厂老板不得不说的故事。
张和女死者谜一样的关系(没有谜底,并且我要吐槽张住所的门,肯定没有锁吧这破门真是谁想进都能进的感觉)。
女死者和老板公子不得不说的故事。
真由美和未婚夫不得不说的故事,以及由此衍生的她未婚夫和制药厂不得不说的故事。
真由美和张由恨生爱的美女与英雄教科书般的套路。
张和警方里的正派和反派的交锋。
福山先生的线相对来说好一点,但也并没有好太多。
这里的线包括:
福山和同级同事的对抗。
福山和张的从对抗到合作。
福山和女下属傲娇与呆萌教科书般的套路。
福山和上司肝胆相照。
福山和已故妻子不得不说的故事。
因为所有的背景板人物都不甘心做背景板,都要走上前台展示自己的过往,只好委屈主线的逻辑。所以最后的故事顺理成章变成了各色人等的大拼盘,并且没拼好,散了。——其实导演也许是有深意的,每一个配角都可以独立来个番外篇,系列电影不是梦想。
另外,不管演员说的是不是母语,都有口型对不上的情况,这是后期改了多少台词?第一次在电影里看到这么多处口型对不上,惊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