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密密缝》是一部由荻上直子执导,生田斗真 / 桐谷健太 / 柿原玲佳主演的一部剧情 / 同性 / 家庭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密密缝》影评(一):温かく見守ってください
终于抽空看了这个电影 特别喜欢他们坐一起织jj的场景 rinko说这是他的烦恼 攒够108个就烧掉 开始是一个人织 后来是两个人织 再后来是三个人 就喜欢看这种日式鸡汤 告诉你你不是一个人 rinko的妈妈也很好 没有因为她是怪人就凶她 反而好好的保护她 和这个充满恶意的世界为敌 这真的很难得
还有 特别喜欢他们把性 变性这些事放到台面上来说 我一直觉得这些事和吃饭睡觉一样稀松平常 jj就是一个器官 lgbt只是和男性女性一样的性别 但大家都把它遮着藏着 把lgbt看作怪人 不能说可悲 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教育那样是不对的 奇怪的 我在看这部的时候甚至有一瞬间很庆幸自己是个正常孩子 虽然我知道这样也是一种歧视
摸胸那我真的笑了 还有だんこん那 笑到爆炸 还有扔毛线jj的地方 又觉得很温馨 很好 很敞亮
但是日本的剧和电影很多都有硬伤 就是结尾无力 看到最后有种 嗯嗯嗯嗯??完了??的感觉 结尾之前又拖的很长 仿佛突然没经费草草收尾
超温暖的片子,没有跌宕的剧情,却充满着心与心的碰撞。感人,却不是刻意渲染煽情,平凡的真情最是动人。
生田和小友的演员都很棒。生田浑身散发着温柔的女子气息,编织技术杠杠的,女子力max。小演员演技很自然,有前途。
最喜欢的角色是伦子的妈妈,包容伦子的一切,尊重并鼓励她认同自己的女性内心,这样的母亲真的好赞,活得也好潇洒,后来找了又帅又年轻的老公。对比着小友的妈妈和另一个小男孩的妈妈,一个连基本起居生活都不能保障而另一个只给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却不能理解孩子的内心。
本片给了很多值得观众深思的问题。
《人生密密缝》影评(三):不正常”的跨性别女性有“正常”的母爱
日本导演荻上直子为人熟知的电影应该是清新温暖的《海鸥食堂》,而着重讲述跨性别女人故事的《人生密密缝》也在压抑中透露出治愈感。跨性别不像隐秘的性取向,轻易就会被“看见”,面临的现实问题往往更多和更直接,但这部电影给了我们另一种视角。家庭接纳让跨性别的少年能够健康成长,活成一个善良、坚强的女性,甚至可以比生来就是女人的女人更适合当一个母亲。
影片中有几类不同的母亲,她们对孩子不同的接纳程度影响了孩子不同的成长状况。
生理性别男性,心理性别却是女性的凛子,性别的困惑在中学时期就显露出来。不同于学校师生的态度,她的母亲坦然接受了孩子的性别认同,甚至为“儿子”戴上胸罩,编织胸垫。许多跨儿由于在成长中无法得到家人或校园的接纳,小小年纪就患抑郁症,生活充满痛苦,而凛子却健康成长,成为养老院一名有口皆碑的护士,善良的她最终也收获了男性牧生的爱情。
小友与单身妈妈相依为命,这个母亲终日浑浑噩噩,每日醉酒至深夜,时不时与男人私奔,留下小友一人在家。这一次,11岁的小友再次投靠舅舅牧生。一开始,小友也无法与“不正常”的凛子相处,但在凛子胜似母亲的关爱中,小友喜欢上了她。就算面临同学和社会的质疑,小友也愿意回到凛子的怀抱中。
当小友在生身母亲身边的时候,她只能一日三餐吃便利店的饭团,吃到吐也没人在意;而来到变性的女人凛子家里时,她不仅可以吃到可爱的便当,还能学习编织,享受母爱的拥抱……
凛子获得了家庭的支持,但社会的反对声依然不断出现,她不断编织,以此将烦恼与痛苦排解,也教育小友不要去仇恨和报复其他人——既然无法与所有人抗衡,那不如调整自己的心态,更自信地去过每一天。
电影中还有另外一个男孩小凯,来自单亲家庭的小友是他唯一的朋友,因为他是同性恋,还喜欢着学长。“一想到他,我的心脏就跳个不停。”回想小学时候,都会开始对同学暗生情愫,而这样美好的感情被小凯的母亲扼杀。面对同学的嘲讽,小凯似乎没有太多在意,但母亲对“不正常”极力反对,甚至撕碎还没送出手的情书的态度,让他选择自杀。
最终,小友将代表幸运的信物送给小凯,告诉他,“你妈不一定是对的,你绝对不是罪孽深重。”而以女性身份自居的小友母亲也不得不在小友和凛子面前,承认自己多么的不像一个母亲。
影片充满一种日常生活的平淡感,那些与众不同的人物,有着隐忍而细腻的情感。从不同的家庭关系出发,导演仿佛在表达着,平等对待LGBT个体,对于青少年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人生密密缝》影评(四):我们也不过在认真编织
这是一个关于变性人的故事,但是又不只是变性人。片名直译过来应该是“他们认真编织时”。“他们”是谁?很容易因为影片主题把“他们”理解为lgbt群体。就影片内容来看,伦子的编织当然是主线,但是小友、小友的妈妈、舅舅、姥姥,他们不也是在认真编织?伦子因为被孤立、嘲笑而开始编织,伦子的姥姥因为丈夫出轨、家庭的重担开始编织,所以我更相信,“编织”其实只是每个人不同烦恼的寄托,与其说“他们在认真编织”,不如说“我们也在认真编织”。因为关注少数群体,不是在于其“特殊性”,而是因为他们更能表现我们的“普遍性”。
17年4月,车臣被爆出存在“同性恋集中营”,总统的回应是“车臣根本没有同性恋”。——多么可怕的一句话。因为不一样,因为数量少,所以可以理所当然的否认他们的存在。于是,因为仍然有这样的“排异”发生,尽管我们现在越来越对少数群体持包容态度,但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本就已不易,其他正常的需求就仿佛更成了一种“恩赐”。伦子的妈妈说,“没想到你会这么幸运。本来以为你会这样过一辈子,但没想到能遇到政男。”恋爱结婚,多么正常的一件事,但是因为伦子的“不一样”,这成了一种“幸运”。就像小友的妈妈对提出要收养小友的伦子说,“我能容忍你在这已经够了吧。居然还要抢走我的女儿,你是女人吗。”伦子是变性人,但是伦子希望成为母亲,伦子比起小友的妈妈,更像一个负责的妈妈。但是因为她的“不一样”,她的需求被剥夺。许多时候,我们面对少数群体,“允许”似乎是我们的包容,但是我们凭什么“允许”他们?仅仅“存在”并不够,因为这是理所当然,他们与我们一样,有追求自己愿望的权利。
影片以小友的视角展开,但是小友似乎也是个“奇怪”的孩子。她要紧握着毛巾睡觉,她有一个经常离家的妈妈,她对歧视伦子的人表现出排斥,就像那些人排斥伦子一样。一开始,我以为小友这么“戏剧”地也有性别认知障碍。但其实,小友的“奇怪”只在于她对母爱的缺失,而伦子的出现让她感受到了缺失的母爱。仔细看,片中的每个人似乎都有点“奇怪”。小友的妈妈消失又出现“很奇怪”,妈妈和姥姥相互不认可“很奇怪”,小友一直唱着的那首童谣“很奇怪”,甚至几次出现的患痴呆症的老爷爷也“很奇怪”。是的,每个人都有“奇怪”的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小海的妈妈对小海说,“普通就是没什么不一样”。但是事实是,每个人都会有和别人不一样且似乎很难让人理解的地方,所以每个人都是“普通人”。所以,“不一样”的伦子,当然是个“普通人”啊。
她是个普通人,是个普通的女人,她会做可爱的饭团,会把房子打理的干干净净,也会嘲笑恋人的审美,会和家人玩笑打闹。她吸引政男的地方不是她的“不一样”,而是她在照顾病人时散发出的女性的柔和的魅力;她让小友放下戒备的原因也不是她的“不一样”,而是她照顾小友时表现出的母性。爱情、亲情、友情,人类美好的情感在伦子身上全部展现出来,伦子的“不一样”,又有什么重要?我们太容易拘泥于一个“定义”,而忘了事情的本质。拿金星来说,就算她现在取得许多成就,就算她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她身上最大的标签仍然是“变性人”,在她每一条微博下面,仍然有嘲笑歧视的言语。她在3月8号发了一条微博,“祝所有女性朋友节日快乐”,热评第一居然是“你又不是女人”。为什么只在意一条染色体,却从来不关心内心的追求与情感的诉求?明明,后者更能证明我们身而为人的价值。
我曾经很反感动漫、综艺节目里的“卖腐”,不是因为歧同,而是觉得,一个“少数”的情感,为什么要如此宣扬?可是细想想,他们虽然“少数”,可是也是正常的啊,既然同性恋、异性恋都是正常的情感,同性的CP当然也是正常的,那所有的YY,BG也好BL也好GL也好,都只是一种可能而已。当我们谈论到爱情,“性取向”不应该是一个引起争议的地方,而是很理所当然的,每个人都可能和任何一个人相爱。
马薇薇在奇葩说“该不该向父母出柜”那一期说,“为什么我说不要向父母出柜,因为有一天,我们不需要’柜子’,你’出’一步,我也’近’一步,我们一起走出’柜子’。我们手拉手,共进退。”我希望,那一天可以早日到来。
《人生密密缝》影评(五):难过
Toma的温柔
让我特别特别难过。
子役的演技非常好。小女孩那种从身体里憋出的哭声,反而让我更能感同身受。好几次落泪的点,也都与这个重合。小男孩也是,情绪融合得非常好。
电影里有很多固定机位——对于这类走打动人心风格的电影来说,我其实觉得固定的机位更能让人体会到每一点细小情感的变化。不得不说!toma演得太好了。
作为我个人来说,我近期是有很多无法向别人诉说的情感的。看到主演们绝望时候的样子,我居然恍恍然地看到了自己。太难过了太难过了太难过了呀……可是呢,看完后我的情感还是被堵在胸口,出不来……
可能是春夏之交吧……我不喜欢抑郁的感觉。难过。我也不想这么难过的呀。
一、面对自己,仅仅靠自己的那份勇气是远远不够的,面对社会,那就需要更多的东西了。 当小海疑惑的问妈妈,普通是什么 时,他可能更想问的是,是不是伦子那样的人就是不普通,是不是像我这样喜欢学校前辈的男孩子也是不普通。 在情书被发现撕碎之后,小海拉了一曲很悲伤的曲子,而配合着这首曲子,让人看到另外一幕:即便伦子有“就算你是孩子但是你要是伤害了伦子我也不会放过你”的妈妈,有“我对她是一见钟情,后来更无可救药的爱上她”的牧男,有能接纳她的身份为她提供一份工作的地方,有能跟她一起工作的同事,但在医院,她还是因为证件上的信息而被安排在了男病房。 她是怎么住院的呢?头被打了。为什么被打呢?导演不说我们也知道。她为什么被安排在男病房?因为医院说她证件上是个男人。 面对自己,这已经需要莫大的勇气,而面对这个社会,仅仅有勇气是不够的。 所以伦子希望完成证件上的改造,让自己成为一个彻底的女人,只有这样,她才不会被迫待在男病房,才能跟喜欢的人结婚,才能成为一名母亲。 小海最后选择自杀,他有勇气写情书告白,但是却没有人对他的这份勇气给予支持。 所以伦子很幸运,当他终于鼓起勇气跟妈妈说出“我想要胸的时候”,妈妈对他的勇气给予了回应,帮他买内衣,帮他织胸垫,然后在她成长的路上一路守护,说出像黑社会一样的话。 (在这里我要跑个题,要是放在不够开明的父母那里,什么,你想要个胸,胸个犊子,看老娘不打醒你!!!) 二、普通是什么 现在借小海的问题,来说个事,什么是普通,普通就是没有异常,就是大众是什么就是什么。 所以小海的妈妈是普通的,她看到伦子时的反应很普通,她看到儿子没有听自己的话跑去跟伦子和小友一起玩时的反应很普通,她看到儿子跟学校前辈写的情书之后反应也很普通,甚至在儿子自杀未遂后的反应也很普通,她就是自己口中的普通人。 小友的妈妈不是普通人,因为她总是留下一点钱就跟男人一起玩消失,丢下幼小的孩子,没有给孩子做过便当,没有给孩子扎过头发,没有教孩子编织,也更没有陪孩子睡过觉。这样看来,岂止是不普通,简直就是不称职。 伦子不是普通人,她也不可能真正意义上成为妈妈,但她却是最让小友感受到妈妈的爱的人,她温柔的对待养老院的老人,热爱自己的工作,努力生活,明明她才是最普通的一个。 什么是普通?没有异常就是普通。 可是小海的妈妈对待她人的行为普通吗,她在儿子自杀未遂之后的反应普通吗。 不普通啊混蛋!(让我发个火啊) 三、妈妈 小海的妈妈没什么好说的,虽然我能理解她发现儿子给男孩写情书时的反应,但是,她的做法,一千两百万个不赞同,小海的妈妈也只是无数个妈妈中的一个代表罢了。 可是啊 妈妈永远是妈妈,所以即便说出抛弃这样的话,博美还是会悄悄的去房间看一眼母亲哼一哼童谣。 就算博美每天都让小友吃便利店的饭团,没给小友做过可爱的便当,没给小友扎过头发,没教小友编织,也没有陪小友睡过觉,但是小友依然想要和妈妈在一起,因为那是妈妈啊。 博美去看妈妈时哼的童谣,童谣,小友也总是会哼起。 就像博美说的,伦子根本没办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母亲,可这有什么关系,她在这么多人里却是最像妈妈的那个。 四,其他感想 1、电影好缓慢啊 2、生田斗真,我要成为你的小迷妹 3、三个人齐心协力织丁丁的画面,相当和谐,那句海边久久回响着的厉害,真 神来一笔,本来是有点害羞有点难以启齿的事情就这样淡淡的说出来了,真 佩服。 4、我的想法就这么多,其他想法感想,得自己看,自己想了。 5、在关于小友的问题上,我个人其实非常希望小友能够离开她的妈妈和伦子和舅舅一起生活,但是导演不这么干,他告诉你,亲情无法割舍,就算你是个什么都不会的妈妈,但是小友依然要跟妈妈在一起。 处理的真好。 我的怨念: 我想二刷之后写的,但是没有时间二刷了,我明天要随大部队出行6天,今天看完电影的碎碎念不赶紧写出来,6天,要憋死我了。 以上,2017年9月21日晚22时51分。
《人生密密缝》影评(七):小女孩不也是半个施暴者么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相看不顺的情况也是有的。”这句话也能消解一部分的愧疚吧,血缘是客观的,但感情也不是因为掉了一块肉就是理所当然的,少了后天的培养,硬要加上去也是难为自己,更痛苦了别人。谁都不能强求,感情本就如流水,真正自由来去了,人也就不用通过“密密缝”来抑制苦闷了,因为这样下去是会生病的。
小女生的眼神太像宫崎葵了,是个好苗子。生田斗真也绝对是个好演员,演的了《人间失格》《偷偷爱着你》,也驾驭的了《人生密密缝》,每一个细节都不显得矫揉造作,桐谷健太糙起来可以是《热血高校》的暴力少年,柔情起来也融化了一屋清冷。这也要归功于日本的全民造星浪潮吧,上到99下到刚会走,都力争上游,也都危机重重,加上本就细腻敏感的民族性格,写实生活化的剧本,温暖和煦的风景,让人怎么忍心,见证一个孩子的自杀。
对于性的开放式态度。还要有对比才显得更加珍贵和幸运。有多少孩子也是因为父母的恶意而不会善待这个世界。轻轻柔柔的告诉你这个世界的好,安安静静编织烦恼,堂堂正正的显示自己的不卑不亢,小小心心的送上打开我心门的礼物,清清脆脆的展示你的童真和不自觉的“邪恶”,哭哭啼啼的告诉你离开时的心不甘情不愿。这都是真实,并不因几个月的时间更改。时间只是种下了一棵种子,是于清风柔雨中茁壮发芽,还是在凄风苦雨中悲惨夭折,要看肥料,更要看土壤。
《人生密密缝》影评(八):那些我们忽视的情感
喜欢的是电影中的情感,正南对凛子的爱,爱你就是爱你,就是接受你所有的一切,喜欢的不是你的性别,你的家境,而是你的善良美好,遇见你的那一刻就是最美的。 凛子对小友的情感,因为自己永远无法生育,所以将母爱给了小友,将自己的过往统统告诉她,做可爱的便当,给她编头发,教她织毛衣,排忧解难,忍受生活里别人的误解,两人的感情也愈渐深厚。重要的是小友放开了自己的偏见,不仅是对凛子,还有对待自己的伙伴,我想这对于小友而言是最重要的吧。能碰到一个那么爱自己,帮助自己成长的人是多么难得的事情呀。虽然她没能成为她的母亲,可她们都一定不会忘记彼此。 其实对于同性,我想他们和我们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我们更幸运,上帝给了我们与灵魂相匹配的身体,我们应该去同等的态度对待他们。爱情发生在任何人身上都是神圣的,可贵的,不容玷污的。
《人生密密缝》影评(九):当红偶像变性、被小女孩摸胸,这部电影竟然讲出了一份超越生殖器官的爱
今天,曾先森介绍一部日本电影,片名叫《人生密密缝》。
故事很凄美也很温情,它的痛点不多,但是曾先森仍然被打动。这里有变性人,有离家出走的小女孩,有隐痛与欢乐,但是更多的是讲接受和平等。
导演因荻上直子在2013年所看到一则真实新闻,“拥有跨性别孩子的一位母亲为他们制作假母乳”。这让荻上直子产生了拍摄这样的题材电影的想法,并亲自原创剧本。
因荻上直子自曝“绝不是治愈,或者是没有一星半点的温情。”但是曾先森却觉得故事拍得非常的动人。
生田斗真出演的凛子,小时候觉得自己是女性,烦恼着自身和现实生活中的不协调,在家庭的理解中长大。
而他的恋人牧男有一天带着侄女小朋走进了彼此的生活里。
这是一个关于接受的故事。小朋被亲生父母放弃养育,被学校的同学孤立,几乎没什么朋友,她的人生是惨淡几近失望的。到了舅舅牧男家里,小朋不知道其实牧男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这个故事里其实每个人都有一种难以言述的苦难和悲情。
但是,影片中并没有一味的渲染这种悲情,而是用异常克制的笔触,描绘着小朋寄人篱下的幸福感。这爱直接,真诚,超越了骨肉的情感。
小朋的痛苦,是双亲的离去,是同学的孤立。
在舅舅牧男家里,她发现这里住着一个变性的性同一性障碍者凛子。而牧男和她竟然是恋人,这一点让小小的小朋有些惊讶。一个变性人别人会怎么看?社会能否接受?凛子似乎并不怎么在意,她只想做自己,只想过自己的人生。尽管她的生殖器被割掉了,她也一样有爱。
凛子教小朋打毛衣,只是偶尔喝酒,平时都保持内心的笃定。小朋在凛子那里学到了如何和这个世界相处,如何保持平静,如何坚持自我不受世俗的约束。点点滴滴的片段,和行云流水的剪辑,配合清新明亮的画面,这部看似重口味的电影,以一种轻盈而平静的方式,开始又结束。
越过这个设置的话,这就是一部成长的电影,非常用心的讲述了当你被周遭的环境误解时,你如何面对自己?被误解,被孤立,被排斥了怎么办?织毛衣!三个人织出108个“烦恼”,然后一把火烧掉。
片名叫《人生密密缝》,就仿佛修补着我们每个人人生中的那些漏洞一样,用心专注,做好自己,然后告别。凛子照顾小朋,陪她去超市买东西,和她一起玩游戏,可是在超市却被人指指点点。
镜头切换,回到凛子小时候,还是男孩子的凛子哭着对妈妈说想有乳房,母亲先是惊讶,而后温柔地对他说:“那当然了,因为你本来就是女孩子啊。”还用毛线给他织了一对乳房。这样的亲子关系下,凛子长大后也成为了一个温柔、没有戾气的护士小姐。
这就能理解了,凛子为什么如此温柔的对待小朋?因为她看到了童年的自己。她也用自己的行动在影响着小朋做一个真实的,没有攻击性的,温柔的自己。尽管社会一直用有色眼镜看着她,但是她平静的让小朋看自己的胸,摸摸看。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主演生田斗真花费了不少力气练习。先是从最基本的走路、拎包方式,手的位置开始,甚至为了让手指和小腿线条柔和一些也努力了一番,并且时常向周围女性和跨性别者请教。他说这是他“人生中最辛苦的角色”。他的高知名度也会让观众觉得跨性别话题是普通的、正常的:“如果失败了,生田君的人气会受到影响,我也再不会拍电影了。所以必须成功。”
生田斗真本人
这是一部表面温柔内里残酷的电影,残酷主题用云淡风轻的和解开始和结束,让误解和生殖器都见鬼去吧!这里有勇气,有力量,还有一份悲天悯人的情怀。在温存的镜头下面,三个人,牧男,凛子,小朋就这样安静的骑着车穿过晴空和旷野。
看完这部电影,曾先森并没有感觉多么的热血沸腾,但有一种恰到好处的力量打在我的胸口。在我的印象中的华语电影里,就只有许鞍华导演吴镇宇主演的《我的路》曾挑战过变性人这个主题。
许鞍华讲的是挣扎,而因荻上直子只讲接纳。
曾先森不得不说这份接纳更加细腻,更加深刻,我自己更爱。
最后是小科普
有性身份障碍的男孩在幼儿期就喜好穿女装、沉湎于女孩的游戏和活动,他们甚至厌恶自己的外生殖器,希望变成女孩。在青春期,女性化的举止会有所减轻,但有随访研究显示,1/3~2/3有性身份障碍的男孩在青春期中或以后表现出同性恋倾向。《人生密密缝》影评(十):与LGBT无关的治愈人心
有的时候,我不是很喜欢一些打着治愈小清新名号的电影,因为只有画面唯美,内容却很无聊。这部《人生密密缝》,可以说是完美,故事讲好了给人感觉节奏缓慢但并不无聊,画面温暖,细节打动人心,道理引人深思,而且多角度很有层次。这是我最近看过的最棒的一部治愈系电影。
里面涉及的不仅有LGBT人群的生活现状,还有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
伦子是变性人,在社会上处处被人另眼相看,住医院只能在男病房,有人性的偏见,也有社会制度的问题。但伦子一直有着温暖的性格,我想这和她母亲一直源源不断给她输送这爱与能量有关吧。令一条小支线是和友子很要好的小男孩,是个同性恋,不被妈妈理解,情书被简单粗暴的撕掉,结果是自杀未遂。吃药前小男孩把所有药片摆成小鱼的形状,这种温暖的小细节小童真和悲伤的现实混搭在一起真的很戳人心。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所以真正决定一个故事好坏的是细节。
友子是个缺乏母爱的孩子,看到后来,才知道友子的妈妈也不曾被她的妈妈好好爱过,所以友子质问妈妈为什么不为自己梳头做便当妈妈的回答是不会。因为外婆也不曾为妈妈做过这些。友子哼的那首小童谣,把三代母女串在了一起,在外婆病床前唱歌的妈妈——友子如果没有遇见伦子,长大后就会变成这个样子吧。
还有音乐很棒,晚上窝在寝室看,片尾曲响起,真的治愈了最近所有的不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