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叶卡捷琳娜大帝 第二季》经典观后感10篇
日期:2022-03-13 12:56:1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叶卡捷琳娜大帝 第二季》经典观后感10篇

  《叶卡捷琳娜大帝 第二季》是一部由Дмитрий Иосифов执导,玛丽娜·亚历山德罗娃 / Pavel Tabakov / 弗拉基米尔·雅格雷奇主演的一部传记 / 历史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叶卡捷琳娜大帝 第二季》观后感(一):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部剧一直贯穿一个角色就是腓特烈大帝,也处处体现了对腓特烈的揶揄,无论是伊丽莎白还是叶卡捷琳娜,像什么腓特烈二十年没有踏进妻子的卧室,什么腓特烈大帝喜欢女人倒是欧洲的大新闻,什么腓特烈跟一个妓女上床只因她腿部肌肉发达毛发茂盛等等,字幕组在七年战争时直接翻译成"反基佬欧洲妇女三人组",即时这样居然在俄国过审播出了,要知道俄国颁布法律是禁止宣扬非主流的少数人的性关系的,虽然这片子没明确用那些字眼,也算打擦边球了~

  《叶卡捷琳娜大帝 第二季》观后感(二):一点观感

  第二季凸显的一个话题是农奴。自彼得大帝改革农奴制,到叶二时第7集讲述了一件个案,农奴主迫害农奴,让叶二震怒,采取措施打击莫斯科贵族。

  第一季,伊丽莎白和普鲁士的战争。

  第二季,叶二和奥斯曼战争。第6集,苏丹嗜血,不仅把自家宰相和前访俄大使给杀了,还把俄国大使以外的俄国使团当厅屠杀。叫嚣开战,"三百年前,我们来到了君士坦丁堡,现在我们要征服莫斯科。"

  腓特烈是吹笛的,手下来报“俄国对普鲁士宣战了。”这货很生气,别打扰我吹笛。

  (待续)

  《叶卡捷琳娜大帝 第二季》观后感(三):比武媚娘更美的“人间胸器”,竟然是她。

  (本文由电影派dyp833原创)

  你们昨晚都说派爷性感的不要不要的。

  就是没有汁源不解燥。

  这不,今晚就给你们来点干货。

  就问你们喜不喜欢,爱不爱我!

  这部剧内容短小精悍,看点十足。

  第二季也在万众期待下强势回归。

  其实派爷也爱看,无非就是因为主角妹子——

  胸大

  《叶卡捷琳娜大帝 第二季》观后感(四):多面偶像叶卡捷琳娜

  感谢我的老伙计的安利,感谢鱼子酱字幕组,让我没有错过这部好剧。

  第二季的外景比第一季丰富多了,增加了阳光或浓雾下的花园、郁郁葱葱的树林原野、萧瑟的教堂和野外战场。这仿佛也是主人公身份和视野打开给予观众的感觉。

  相比第一季,三年过去,叶卡捷琳娜的扮演者 玛丽娜·亚历山德罗娃 好像更丰腴了一些,穿戴服饰珠宝华贵艳丽,披散头发穿长袍睡衣高雅可爱。化妆风格方面,她的眼妆更重,很好地衬托了浅蓝色虹膜,唇部却一直是my lips but better状态。剧中所有女性角色的唇妆都是这样,很显年轻。但叶卡捷琳娜这种妆容配上眼妆,略显苍白,不过突出了高贵冷艳和雷厉风行的感觉。看剧的每一秒我都觉得她蜜汁像英国女王,尤其是嘴巴和眼睛,难道集美貌、智慧、权力和威严的中年女皇都差不多一个样hhhhhh

  这一季的角色塑造也感觉比上季丰满立体一些。格里高利的真实性格暴露,作为推女皇上位的战功赫赫的男人他骄傲虚荣,但因伤不举让他榨干自己去满足女皇,还不肯说出实情,引女皇猜忌。真有一种伴君如伴虎的感觉,而且他和女皇仿佛传统意义上的性别倒转,男人成了小心翼翼、尽全力讨好女人的性伴侣和生孩子的工具,女人是掌握一切、决定男人命运、对他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主人。按剧中叶卡捷琳娜的话来说,爱情(xing?)使女人更加精力充沛,却使男人柔弱疲惫。所以大概女性观众会看得很爽,性别定位是社会权力的产物。

  叶卡捷琳娜的美貌智慧和权力加身,以及她作为女皇似乎不可接近的神秘和神圣感,大概使波将金中尉(格里戈里·亚历山德罗维奇)第一眼就爱上了她。格里高利和波将金的矛盾,不论站在哪一方都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在战场上是被救和救、给予机会和获得机会的兄弟和上下属关系,看似很和谐。但一进宫,就像妃子宫斗一样都不好过。不过,最后证明是更克制、聪明的人更成功一些。

  我非常喜欢波将金(格里戈里·亚历山德罗维奇)的扮演者 弗拉基米尔·雅格雷奇 ,他演绎出一位魁梧、纯朴、沉静、坚毅、隐忍,有良好的教育和修养,在军事策略和设计建造方面才艺突出,双商都高的中尉军官。他是彼得三世的反面,曾在格里高利手下见证叶卡捷琳娜夺位。

  克制而动人的细节有很多,比如格里戈里受伤,有生命危险的时候,叶卡捷琳娜几次探望时的眼神。她坐下凝视高烧昏迷、奄奄一息的格里戈里,放上一只手和他说话。他喃喃地说:“无需为我疗伤,生命的损失会更少。”随后睁开眼睛。叶卡捷琳娜慌忙收手站起,“奥维德说的是情伤,格里戈里·亚历山德罗维奇。”叶卡捷琳娜写信时的千回百转、难落一字,格里戈里在战场上低头写信,仰头怀想……

  战争结束,叶卡捷琳娜在花园和格里戈里骑马相会。她倾诉相思爱意时表白了自己——外界“淫荡”评价对她的误解,她的情人们,她自己因为前前后后诸多限制而始终不能得到爱和家庭的遗憾,她爱和被爱的渴望,她无法平静似水的内心。她让对方在自己表白时不需要回应,只要倾听和相信。

  这太高明了,甚至不足以用“高明”形容。充分表白自己也是一种权力,这是人人都能争取到的。

  格里戈里在床上抱着叶卡捷琳娜时,眼中并不全是欣喜若狂的沉醉爱意,更多是平静的专注。这使我相信他足够聪明明白自己的处境——他爱她,敬爱她,尊敬她,敬畏她,必须遵从她的意志。

  叶卡捷琳娜拥有最高的美貌、智慧和权力,但她也不停地沿着婆婆的行事方式边缘行走,使我们理解,当一个女人成为国君,时时刻刻为国家利益着想,必须抛弃一部分属于人性之善和所谓传统女性之善的因素。我以为叶卡捷琳娜会出现“历史的反复”,看到第十集叶卡捷琳娜为儿子选妃,没有资源了,我以为第二季就此戛然而止,引人无限遐想。后来才找到第11集和第12集。每每在最后一刻,她总能想到自己进宫所受的屈辱,在睿智冷酷和善良温厚之间不断摇摆,承受罪恶惶恐和迷惘自责。她把这些不为人知的悲伤和脆弱写进给格里戈里的信中,后者和她一样拥有很深的文学素养,大概也被她认定为终于能理解她的人。

  所以我认为叶卡捷琳娜是个多面偶像。真实历史中的她肯定有自己的缺点,使后人或诟病或津津乐道。但在电视剧中,所有的不足都被合理化了,让人同情喜爱,理解政治操作和人性复杂。这部剧好像并不是特别火,但它是一部“大女主”的历史剧,颜值演技故事逻辑统统在线,又是令人神往的“战斗民族”,足够优秀,足够抓人心魄。

  《叶卡捷琳娜大帝 第二季》观后感(五):补充一个历史背景——叶卡捷琳娜大帝和她的克里米亚神话(波将金最后被任命为克里米亚总督)

  首发于《看历史》六月刊。

  早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时就缔造了这样一个帝国“神话”——拥有克里米亚对于俄国来说是具有文明意义上的使命。这个神话持续两百多年直至2014年3月19日普京宣布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得到实现。两百多年前,叶卡捷琳娜二世是如何缔造"克里米亚神话”并将之深刻烙印在1783年后克里米亚新移民的集体记忆中的呢?

  “克里米亚神话”的起源

  彼时,俄国陆续将瑞典和波兰从欧洲强国的位置上赶了下来,普鲁士正忙着与奥地利争夺边界,法国内部正酝酿着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英国则在世界各地忙着巩固自己海上霸主的地位。作为18世纪初才新兴发展起来却来势汹汹的北方战车,叶卡捷琳娜二世瞅准了这个时机打造了她在任期间最为恢弘的“希腊计划”——与奥地利联手出兵奥斯曼土耳其,在君士坦丁堡的土地上重建起一个继承拜占庭信仰的东正教国家,并由她的孙子亚历山大一世的弟弟康斯坦丁大公(取名即有此寓意)统治。同时计划在与奥地利的边界处恢复一个希腊时期的国家达基亚王国,作为奥地利和沙俄之间的缓冲区。由于奥地利单方面退出,希腊计划最终未能实现。叶卡捷琳娜就势将其改造成克里米亚神话,将收复克里米亚打造成象征帝国荣耀的符号。

  复兴克里米亚的希腊化地位即是赋予东正教传统以希腊色彩,将在欧洲范围内具有普遍象征意义的文明发源地——希腊——与俄国建立直接的联系。克里米亚就此演变为东正教的圣地,为俄国收复克里米亚提供了历史的正当性和合法性依据。将克里米亚与整个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希腊联系在一起也充分暴露了叶卡捷琳娜二世的野心,别忘了她的那句豪言,“如果我能活到两百岁,整个欧洲都将匍匐在我脚下”。

  克里米亚神话除了构建宗教和文化的认同之外,还缔造了一个民族认同的基础:“神话”将最早在这块土地上定居的斯基泰人视为是斯拉夫人的祖先。彼时,一个神话所应具备的用以解释正义/邪恶的框架,一副对历史的描述和对现实世界的图景都构建齐全。这也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神话至今具有影响力的原因,神话里包含的元素并不都是虚构和虚妄的,其中具有说服力的内容确实有着依稀可辨的历史脉络。借以复兴东正教圣地尊王攘夷,许诺克里木汗国以政治独立的身份,从而将帝俄的势力渗透并影响到黑海地区,进而逐步蚕食并扩大自己在巴尔干半岛的影响力,叶卡捷琳娜二世的高瞻远瞩,丝毫不逊于彼得。

  伏尔泰与宣传

  神话的实现不能通过自说自话来实现,女皇非常清楚这一点。18世纪的欧洲,报业已经相当发达,叶卡捷琳娜二世熟读启蒙思想的著作,精通多门语言,文学,艺术,戏剧无不知晓。她通过诗人、音乐家、哲学家、与欧洲的精英阶层写信交流等各种宣传方式,最大范围内的传播她的克里米亚神话,有历史学家这样评价说,她就是自己的报纸,她就是自己的宣传员。

  除此之外,最具代表性的宣传员是法国启蒙哲学家伏尔泰。作为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忠实粉丝,他在与女皇的信件中不止一次的表达了希望女皇出兵攻打奥斯曼土耳其的意图,他认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把穆斯林的野蛮人从欧洲赶走,有这样一首诗为证:

  “О Минерва Севера, о Ты, сестра Аполлона,

  Ты отмстишь Грецию, изгнав недостойных,

  Врагов искусств, гонителей женщин,

  Я удаляюсь и буду ждать тебя на полях Марафона!

  哦北方的君主,你是阿波罗的姐姐,

  你要为希腊复仇,赶走那些不配的人,

  艺术的敌人,女人的压迫者,

  我将前往马拉松的故土,在那儿等你!”

  克里木艳阳下的记忆重塑

  如果说彼得堡是彼得的城,那么克里米亚则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桂冠。15岁起她作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跋涉千里从普鲁士来到彼得堡,她在这个冬季长达半年的严寒之都没有半个熟识的家人和可以依靠的对象,最初甚至连俄语都不会。然而她却凭借一己之力,将上天赋予的天资聪颖和机遇发挥到极致。

  克里米亚正式并入帝俄版图之后,俄国从此在波罗的海和黑海都拥有了自己的出海口,从而盘活了整块内陆地区的商贸通道。克里米亚对俄国来说不仅仅拥有战略意义,还有着文明和宗教归属性的意义。至此之后,君士坦丁堡仅仅拥有着名义上的东正教牧首的地位,而实际的宗教中心则转移到俄国的心脏——莫斯科。

  正如昔日的彼得堡是建立在一片泥泞的沼泽地之上,波将金在接手管理克里米亚之后随即开始大兴土木,依照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意图将其从黑海边的小渔村改造成希腊化风格的度假村和重要的军事基地(塞瓦斯托波尔,黑海舰队位置所在)。

  1787年,女皇远赴克里米亚,越往南行,周边的景色越让她想到天堂——塔夫利达完全符合她关于帝国神话的完美想象。波将金在给园丁的信中写道:“请种上油橄榄、无花果、甜橙、佛手柑和香柠檬……每年至少一千株杏树,两千株桑树,五百株桃树,两百株核桃……”,显然,这是按照他想象中的伊甸园在改造克里米亚。

  1787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和她浩浩汤汤带有大量外国随行人员共计约有三千人左右的队伍从圣彼得堡出发,一路南行至克里米亚。这次巡视象征着帝俄完全性的拥有这片土地, 总计花费达到700万到1千万卢布。与耗资巨大劳民伤财的帝王巡视的同时,俄国国内正在遭受着干旱和全国性的饥荒,而奥斯曼土耳其正在酝酿着发动第六次俄土战争。

  《叶卡捷琳娜大帝 第二季》观后感(六):无题

  虽然说不上正史,但也算是对叶二有了点了解,对我而言不只是个名字了

  叶二作为德国一个小公国的公主,被伊丽莎白女王选中作为她侄子,彼得大帝的孙子彼得的妻子。然而彼得根本不满意女王的决定,所以对叶二也是横眉冷对,置之不理。在女王去世后彼得即位,还企图把叶二送到修道院,其实就是监禁。叶二于是联合军队谋反,就这样登上王位。

  在位期间,叶二成功以身试疫苗,在俄罗斯全国推行了天花疫苗,又在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地位越发稳固的叶二被称为“大帝”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叶卡捷琳娜大帝 第二季》经典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