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经典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3-19 21:4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经典观后感10篇

  《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是一部由韩天执导,卜冠今 / 刘畅 / 李梦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观后感(一):《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卜冠今小鲜花绽放大异彩

  如果说《羞羞的铁拳》承包了国庆电影档期大部分笑点,那《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绝对是能在分分钟戳中观众回忆神经的一部戏。作为国庆档的清流,《那一场呼啸而来的青春》以一段有喜感却也有痛感的青春记忆,掳掠着观众的思绪和追忆,成为国庆假日期间观影时留下了的一道别样风景

  《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搞笑是走心的,刺痛是写实的,情感质朴的,成长是痛并快乐着的。这样一部能在全方位撩人撩情又撩心的影片,值得让人一刷再刷。毕竟,在片中人物角色、人设里,总能多多少少找到自己青春年少时的懵懂冲动悸动与心动。

  《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之所以能撩人眼球,铭印在心,女一号杨北冰的人设和经历功不可没。主演卜冠今则很好的拿捏、揣摩到了杨北冰的成长变化,从外在肢态、面靥、情表的微变,到内在情感、思绪、心理转变,杨北冰们呼啸而过的青春,呼啸过后是疼痛,是美好;是风雨,是彩虹。青春人生饱满缺憾,都被卜冠今所扮演的杨北冰精准透彻的传递了出来。

  作为影视圈中的一朵小鲜花,94年生人的卜冠今,演技却颇显老道。撇开这部大主演、女一号的《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先不说,即便是在开心麻花团队打造的精品口碑影片《驴得水》中饰演了一个小小配角——校长儿孙佳,卜冠今的惊人爆发力和可塑性,让人侧目。尤其那场哭戏,哭声震撼感情真挚情绪之饱满,很难看出当时她只是一个刚刚20岁的小妮子。小宇宙爆发大能量,卜冠今用实力证明了一个演技派的无限可能性

  或许是有过在《驴得水》中与众多舞台剧演技扎实丰厚的实力派对戏飙戏的经历,当在《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中扮演女一号杨北冰时,卜冠今内增高式的炸裂演技,再度开挂。

  从第一场率众冲进男澡堂上演“燃烧复仇的火焰”大戏开始,卜冠今就完全进入了角色、人设。那股虎劲儿,那个彪啊,懵懂少女天不怕地不怕舍我其谁的痞气、霸气、戾气,躁动、冲动、逆动,瞬间爆满全幕。那时那刻,她不是假小子,她是真小子,甚至比有的真小子更爷们儿,更阳刚。而这,仅仅是卜冠今内增高式炸裂演技大爆发的刚开始。

  好的演员懂得在角色中、人设里收放自如。卜冠今对杨北冰的成功塑造就凸显了这种好演员的高潜质。电影里,杨北冰不仅要与澡堂男儿尬架,还要大闹歌舞厅,手撕小混混。时而小太妹附体,时而女流氓上身,东北重工业转型大背景之下,东北小妹迷失自我中的无所适从我行我素尽在其中。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所记录的不单单是杨北冰等小人物命运归途,更有大时代的变革变迁

  再虎的女孩子,再硬的女汉子内心深处,情到真时,都会有柔情似水温婉如风的另一面,杨北冰亦如此。在呈现这个模样的杨北冰时,卜冠今收起了古惑女、小太妹时的大开大合,高起高落。细腻情感的绽放,随着人生阅历的递增而丰盈,卜冠今于收放自如、张弛有度中,将杨北冰的另一面,在不经意间就烘托了出来。

  演员与角色、人设的无缝对接,完美匹合,很大程度得益于演员实力的发挥。《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中,卜冠今的状态始终认真,情绪一直饱满,表情眼神肢体也都全情投入,这样好的状态下,诠释出来的人物角色自然是劲道十足有嚼头,让人回味记忆深。

  《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观后感(二):根据“禁书”改编的这部电影,看完竟有一种无力感!

  先声明:因为通过组织“木易观影团”而提前看了这部电影,以下内容尽量不剧透,但若有一点让你猜得到情节之处,请多包涵。

  一

  那是在初中时期,班上有一位练跑步的女生,因为常年留着像男孩子一般的短头发,被一些同学起了个绰号叫“男人婆”。

  尽管在背地里会有一些坏坏的男生那么称呼她,但当着她的面时,却没人敢那么叫她。一方面是这样的绰号本身很不礼貌,没人会轻易地喊出口;一方面则是她有着很强的身体素质,跑一百米的时候速度和爆发力都很惊人,要是真扭打起来,高大一点的男孩子也不一定是对手

  她不怎么爱说话,平日里和同学的交流都很少,在班上像是一个局外人。直到一次上体育课,一群男同学嘻嘻哈哈地嘲笑一位跑鞋破了个洞的腼腆男生,她突然飞起一脚,把两个笑得最大声的男同学踹得摔倒在地。他们迅速地爬起来,和她厮打起来,当体育老师过来制止的时候,她还紧紧地揪住其中一位男士的头发,很久之后才松手。

  一个女生“单挑”两个男生的勇猛事迹,很快就在学校传开。没有人明白她当时为什么要那么做,倒是“男人婆”这个称号,被越来越多的人消遣起来。

  二

  在组织观影团提前观看电影《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时,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那位女同学。

  《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观后感(三):真的很呼啸了 全篇都在吼叫

  唯一的价值就是get到了刘畅的帅,而且他演个学生居然毫无违和感。

  呼啸就是女主全片都在咆哮,跟谁都在那儿咆哮,要说青春,那可能真的不是很青春。

  导演又想把人物之间的各种情感展现出来,又想把黑社会系列故事展现出来。

  结果两边都不讨好,感情不够深刻,不走心无法打动观众,黑社会题材不够深刻,不痛不痒的。

  想把格局变大,但是控制不住的感觉

  其实在刚看的时候,我还是蛮喜欢的,余一给杨北冰擦头发的时候,少女心还是有被激发出来的,以为会是一部青春甜美的爱情片。

  结果看到后面就无话可说了,之前的少女心全没了,越看越无趣,越看越乏味

  电影后半部分的故事节奏太乱了,紫薇的雷管的故事特别匆忙,啥也没交代就在一起了,后来被绑架出车祸,余一报仇巴啦啦的就特别低级无脑了,好像是为了悲伤而悲伤,很烦了。

  最后的几年后的各自生活更是矫揉造作啊,完全没有必要啊,还外国男朋友[允悲]

  个人评分,4分,不推荐观影。

  不知道为什么,刘畅在海上的生活,感觉他变成安东尼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观后感(四):李梦是如风一样女子

  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在呼啸中挟裹着一阵风,青春电掣般走远,风却有着不紧不慢的从容,成为青春中的留声、留响、留影,在影片《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中,李梦便是这样一个风一样的女子,白驹过隙的岁月中,她站成了一种飘扬的永恒

  影片中,李梦饰演的是一名中学生——紫薇,带着神秘的背景和未知的故事,以及超然物外的气质,从一所优质的中学,转学到了影片的故事发生地——一所普通的技校,并且鹤立鸡群的,成了这所技校最亮丽个性的风景。当所有的同学要么青涩懵懂、要么热血暴躁的时候,唯有李梦,似乎已经看穿了这世界的一切,白裙飘飘长发飘飘,带着同龄人难得一见优雅气质,成为了全校焦点,让男生不安,让女生嫉妒

  现实中的李梦,同样有很多让人着迷的地方,有时候,她可以是泯若众人的邻家女孩,有时候,她又可以是万众瞩目的高冷女神。回望她近期所主演的多部青春故事,会发现,她用自己的演技,诠释了青春中的不同成长,无论是《少年巴比伦》中的白蓝,《夏天19岁的肖像》中的朱莉,以及在《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中的紫薇,三个有着特别巧合关联的女生“蓝”、“莉”、“薇”,代表着青春的多面,但又都有着大同小异的个性化解读。

  在《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中,似乎李梦的身上,肩负了同龄女孩子所应肩负的一切痛苦,却又将用恬静之态,融化了整个青春。其实这个堪称“校花”的紫薇,算是小小技校的闯入者,她来之前虽有打打闹闹,但还算风平浪静,但她来之后,却给这个学校掀起了滚滚波涛,无论是“鹤立鸡群”的引发各种关注和争议,还是背后的神秘经历被满校园传开,或者是走出了一条让好友瞠目结舌的感情之路,永远寻常,永远不合群,又永远的成为同龄伙伴们的生存“榜样”,这样的李梦,完全是青春的“成长催化剂”。

  似乎我们每个人的青春记忆中,都能在校园中回忆起一两个比同龄人要成熟的女同学,当我们还是瓜娃子的时候,她们似乎已经知晓了成长的所有秘密,或许对未来不再好奇,或许似乎看破了红尘,如此的淡定而端庄,不动声色中,却早已成为公众议论和幻想的焦点,李梦迷茫的双眼,丰满嘴唇,难以察觉的表情变化,始终带着一种高高在上的气质,让人敬畏,也让人迷醉,这是青春的一座丰碑,早已不惧风吹雨打,也早已不再幼稚理想化,在现实中如此坚强,却又如风一般,留下永远徘徊的回响。但是,谁又知道她成熟的背后,历经了多少不堪与磨难?有时候,表里不如一,才是成熟的表现

  或许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李梦所诠释的都是那种满载着青春的角色,是清纯与魅惑矛盾综合体,这种角色的表演尺度不好拿捏,但她却浑然天成。这只是百变李梦的一面,就足以让我们感受如此深刻,而一路走来,李梦不断在拓宽自己的戏路,无论是小清新作品,还是商业大片,这个风一样的女孩,也在不断的证明着自己的表演张力与人格魅力

  《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观后感(五):我抽烟喝酒打架,所以兄弟你还喜欢我吗。

  突然想起一句话。感情世界里,谁先心动谁先怂。从假小子一路只知道打打杀杀,到在于一面前第一次害羞,杨北冰注定一生辛苦

  好在爱情永远那么没有道理。因为一个摸头杀,杨北冰喜欢上了于一。因为抡扳手的姿势够飒,杨北冰变成了白宇宙口中的大嫂。而很正常的,大概每个少年在年少时,心里都住了紫薇这样长发飘飘说话轻声细语女生眼中绿茶婊男生心中的女神姐姐

  在东北生活了六年。所以分外感慨。于一表白被拒的那晚上,雪花冰晶落在肩膀上。杨北冰倚靠在门口远远的望着于一。于一身影落寞,杨北冰比他还落寞。等来一个拥抱,却不是一个拥抱。

  最大的哭点在白宇宙。一个人有多不正经,就有多深情满嘴油腔滑调,却离别时候磕磕巴巴。一个手账本,写了这些年认识的痞子。以后打架别自己上,提我的名字

  这是我保护你最后的方式了。

  每个人的年少,或多或少都在叛逆。有人用疯狂掩饰内心的不安,比如怕被欺负而混社会打架的杨北冰。有人用安静掩饰内心的嘶吼,比如永远面带微笑选择做雷管女人的紫薇。

  最终紫薇死在了对新生活的向往里。问题少女杨北冰一身正装妆容精致英文流利。

  可我依旧忘不了你。他日若相见。不要沉默。不要微笑。会对你说。I'm fine,thank you.And you?

  《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观后感(六):《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李梦是暴力青春下的别样灿烂

  在东北重工业由盛转衰的时代背景下,《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演绎了一个少女版的东北往事,钢筋铁骨的大厂,乱成一团的技校,霓虹闪烁的小香港,还有一群恣意奔放着野性与不安的少年,他们呼啸而过,向观众展示着一种特有的野性和细腻,而李梦饰演的紫薇,则像精灵一样,在一片苍茫和恣意之间,演绎出一个问题女生独有的美。

  影片中人物设置非常丰富而且符合现实,无论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帮派头目杨北冰,学校里唯一的好学生于一,混在学校大门外的白宇宙,明里开歌厅暗地开赌场的黑道老板雷管,都有栩栩如生的表现,他们每个人按照自己的价值观追求理想中的生活,而紫薇,却是其中最让人心痛的一个。

  那个年代,几乎每一所学校里都有一个或几个紫薇式的女生,她优秀漂亮,像一朵山茶花成为人群中的焦点,然而,她却总是带着几分落寞,文静的眼神似乎总是躲闪着什么,在旁人看来,她就像精灵一样突然就出现在学校里,又突然的离去。然而,她并没有如愿以偿全身而退,不堪回首的过去突然被传遍整个学校,所有人都在指指点点,那一天,她就像没穿衣服一样,没有隐私,没有尊严,赤裸裸的暴露在所有人面前。

  李梦把这种屈辱伤痛和渐渐麻木演绎得深入灵魂,就那么瘦弱而又随性的站在楼台上,若无其事的眉目之间无声的讲述着内心深处最后一道顽强的防线,就像杨北冰所说,那是她人生中最特别的一次拥抱。正是李梦把这样既绝望渴望的内心世界,演得举重若轻,若有还无,不由得让人为之深深叹息。

  这也是李梦的特点,她总是能把人物内心中的惊涛骇浪转换一种无形的能量,铺满整个银幕,而不是像很多演员那种通过撕心裂肺的叫和哭来表现,这是演技的灵性和实力体现高级的演法就是这样,明明没说什么,却让你感到她有千言万语,明明只是噙着泪,却让整个世界好像泪水磅礴。

  而这一次,她还展示了非凡的暴发力,在被耻笑了许久之后,原本在两位小伙伴陪伴下归于平静默默吃饭的紫薇,站起身来走过去,就当我们以为她只是想躲避的时候,她把手中的残饭剩菜从容的浇在对方的头上,整部电影都有打打杀杀,不乏大量血腥场面,这一个动作却称得上是最热血最痛快。

  大概这就是天赋吧,从《天注定》里面性感冷艳的制服女孩,《少年巴比伦》不甘屈从于命运的厂花白蓝,《上海王》在男人的世界里占据一席之地的筱月桂,《夏天十九岁的肖像》谜一样的朱莉,再到《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里面伤痕累累却心向大海的紫薇,李梦一次又一次以多变的表演,诠注着人物内心最深处的爱与自尊、伤痛与顽强,让我们为这些角色命运感到着迷。

  《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是一部充满野性和暴力的青春片,而李梦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让这部电影具有了更多的委婉和神秘,温情与浪漫,虽然看的时候非常心痛,但看到最后那一张枕着鲜血的笑容,我们亦感到了一种别样的灿烂。

  《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观后感(七):为演员点赞 为电影点赞 这是打破常规的青春片

  有幸提前10多天看到了影片点映,有不少感受。 我经历过影片讲述的时代,虽然这是东北90年代的故事,但影片反映的工厂、邮局、街道、学校、自行车等是可以勾起回忆、引起共鸣的。 黄觉扮演的雷管,入木三分,着实让人惊艳了,有老戏骨的味道。几个青年演员扮演的人物,刻画到位。人人都爱北冰,仗义、直爽、深情。于一是全片的颜值担当,演的也很棒。紫薇塑造的很到位,一看就是有故事的人。白宇宙是猴子请来的逗比,既是全片的搞笑担当,又有情有义,对女主很深情,让人很感动,如果最后能跟女主在一起的话我表示支持。紫薇的死,让人有点猝不及防,是剧情的需要。影片的末尾,有点遗憾,北冰和于一没见上面。 这部片子真心值得看,为演员点赞,为这部电影点赞,这是今年最好的、打破常规的青春片。他们的青春,你不全发生,但你的青春,在电影中也都看得到。

  《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观后感(八):拒绝疼痛青春,来点普通人的青春可以吗?

  其实,我是很爱看国产片的,因为不用看字幕;但是我也很怕看国产片,尤其是国产青春片,因为百分之九十都是打着青春疼痛的旗号,大行狗血俗套之事,反正怎么疼痛怎么来嘛。也不知道是从什么开始的,青春片怎么就和疼痛挂上勾了呢,好像没有堕胎、车祸、出国之类各种生离死别的情节就不配谈青春了……唉,望天!

  公道地说,这片子前近一个小时还是挺有意思的,女主这种爱打架的大姐头人设也很不落俗套,服装布景什么的也都很还原九十年代,可惜剧情还没过半,也就是女二出场后,整片朝着狗血路上一路狂奔,什么打架、车祸、出国一个不落,甚至还大胆加入了黑社会、强奸这样骇人的情节,简直将青春疼痛进阶到了一个新的纪元……我都无法形容自己看到女二被人贴大字报时,男主冲去“小香港”迪厅放火时,以及女二终于还是被车撞死了时,等等此类情节时的心情,犹如好端端地吃着一个苹果,却发现除了表皮那一层,内里全是烂的┭┮﹏┭┮ 当然,这片子还是有很多比较惊喜的地方,最惊喜的可能就是几个主演的演技了,女主和女二我都很喜欢,尤其是女主,表演松弛自然,娴熟老练。所以我觉得挺可惜的,片子里几个青年演员都不错,却是搭配了这么做作的内容。

  我是真的不明白为什么我国的导演们这么热衷于拍青春的疼痛呢?就不能拍些普通人的正常青春吗?还是说如果从普通学校生活入手,他们就什么故事都不会讲了?所以就一个劲地拍一些非典型个例?毕竟,在我的记忆里,我们的青少年生活也就是三年高考,五年模拟,除了做题做得眼睛疼,真没什么疼的了……说真的,所以这些所谓的青春疼痛片很难让观众有代入感,太为了戏剧而戏剧了,剧情假的很明显。

  我真心期待有一天,能有一部描写普通青少年学生生活的片子,就像很久以前那部《十七岁不哭》那样,很真实,很有代入感,看着剧中人仿佛能找到自己,而不会觉得自己只拥有过一个假的青春期。

  《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观后感(九):90后突围小花卜冠今

  1.

  女演员想要在一片“花”的海洋中突围,仅仅靠幸运和努力是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足够与众不同。

  《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里,卜冠今绝对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她所扮演的杨北冰,另类而嚣张,至少在华语影片中,这是一个并不多见的银幕形象——华语影片,本就甚少表现具有“黑帮”性质的青少年团体,以女性角色为主的,更是罕见。

  2.

  钢管儿、扳手、大铁钳……女生的武装力量在影片中毫不露怯,看她们打架,比男生血腥的群殴,多了一份花里胡哨的观赏性,但这并不证明她们都是善茬,尤其,女流氓嚣张起来,男浴池子都敢闯,这事儿,更具有传奇性,适合社会中口口相传。

  尤其影片中,就杨北冰只身闯入男澡堂子殴打小混子这事儿,严肃性其实大于娱乐性——这个举动相当于一锤定音,瞬间给这个角色鲜明立体的人物形象。

  当然,让卜冠今在影片给杨北冰树形象的事儿,其实挺多,喝大酒打群架,骑车带风说话带把技校女带头人,涂口红换女装,把自己打扮成于一钟情的“梁咏琪”形象,重情义轻生死,为朋友出头挨揍不带一丝忧郁……这位观众,影片里她可是位小个子的女同学呀,就这种拔份儿的劲儿,谁能比?

  3.

  要说卜冠今成为引人瞩目的演员,还得从她那部《驴得水》说起,那是一部用黑色与死亡去讲了一个与人性有关笑话的影片,看的人肝儿颤,同时也是一部让人惊喜的影片,影片的形式感极强,极少的场景,却极大的考验着每个演员的表演功底,卜冠今饰演的孙佳,尽管受限于角色人物在故事中的背景信息及处境状态,没有更多强烈冲突事件,但其青涩稚嫩而又勇敢坚持的人物形象,依然记忆犹新。

  4.

  “杨北冰”这个角色可供卜冠今发挥的空间就大了去了,更何况,“小太妹”“女流氓”这样的形象本就自带偶像光环。

  但看一个演员对角色的塑造,不但看显性的表演,更要看内心戏的冲突。如果说,那些打架喝酒到处飚荷尔蒙是外在的话,那么,和于一的感情,则是贯穿影片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当然,越是“假小子”的爱情,越是多了一份女性妩媚与浪漫之外的喜剧情节,但也恰恰是这个让人喷饭的搞笑过程,才越能见证一个深藏少女心的女生爱情的“惨烈”。

  5.

  从孙佳到杨北冰,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少女的成长史,孙佳的温柔清纯到变故后的毅然出走,杨北冰因为自保而开始寻衅滋事,再到被友情亲情触动回归正统,正是时代巨变下青春史的一个“圆”,而也正是这个圆,让卜冠今有了打透演技并恣情释放的机会。

  6.

  卜冠今用一段痛彻人生的青春片段,完成了自己于90后小花群体中的突围,彪悍而凶猛。

  《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观后感(十):大时代下的青春叹歌

  这部电影是我在郑州转车的时候看的。

  影片的内容吸引我,东北的生猛、东北重工业时代的哀伤,打架与恋爱我的青春中没有过的剧情。影片的演员吸引我,高高瘦瘦有少年气息的刘畅。曾经文艺如今沧桑的黄觉,不太熟悉但气质不错的李梦,都是很有特质的演员。

  影片开篇就伴随着旁白,是故事主角回忆的声音。故事中的孩子是铁路技校的,也就是职业高中的学生。这一群体在青春电影中比较少被关注。我们的青春电影大部分是关于普通高中和本科大学的,关于中职、高职的学生的青春成长刻画的比较少。我觉得从这点来讲,这部电影也有一定的意义。因为我在高职院校上班,现在对职业院校的学生有了更多了解。其实职业院校的学生的人数不少,但是在社会表达上他们是沉默的群体,很少能看到有影响力关于职业院校的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很多人对职业院校停留在蓝翔技校、新东方烹饪学校这样的广告里。就我个人的工作经验而言,职业院校学生应该受到更多关注,他们大部分人不擅长读书,但也很有自己的个性,很有主见,整个群体是两极分化的一个群体。有些人取得很大的成功,有些人则走向社会的阴暗面。中职院校我了解的比较少,只是有下到职高招生,给我的感觉是他们更加早熟,性格很张扬,每天关心的事情完全不同于同龄的普高生。他们也是少年,需要更多关爱。

  影片主要刻画了四个年轻人的青春,假小子的女一号、经历过坎坷的女神、对学习有追求但需要打工的男一、不上学混街头但内心单纯的小混混。另外一个戏份重的就是黄觉扮演的黑帮大哥。四人之间有着各种青春故事里的多角恋。刘畅很适合扮演这种乖乖的好学生,他的长相就让人很相信。四个少年卷入了黑帮的利益纷争,少年的倔强又让他们走上了不同的路途。影片对东北的重工业时代也进行了展示,有一个画面就是主角们骑着车追逐,对面迎来正下班的工人大军。他们穿着统一的蓝色制服,汇入时代洪流,这也表现了创作者对这个时代的一种缅怀。

  有两个最感动我的画面,都在影片快要结尾处。一个是小混混要离开东北南下去广州打工与女一辞别的时候,他把自己所有认识的兄弟的联系方式给了女一,对女一说他会回来的,但他转身走的时候满脸都是诀别的痛哭。他知道这他要长大了,也不可能与女一在一起了,青春已经结束,只能面对现实的生活。另一个是片尾刘畅饰演的男一穿着一身海员服在船舷边对着女一倾诉他们曾经一起的梦想——环游世界。我是被刘畅这一身的海员服打动了,我高考时很想当一名海员,海员这个职业符合我对职业的各种期待,希望我还有实现这个梦想的一天。

  当然本片也有一些套路,比如一切变故结束后,女一就出国留学作为生活的改变。好多青春电影中都是这样,好像出国留学是很容易的。

  影片最后的结局是温暖的,巧合之下假小子气质的女一收到了自己年少时暗恋的男一的来信,眼含热泪。我喜欢这种千回百转最后归于平静的结局。生活已然有好多无奈,就在电影中多收获一些美好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经典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