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人流》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3-19 20:2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人流》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人流》是一部由艾未未执导,Boris Cheshirkov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流》观后感(一):aww的美国粉丝真多

  从纪录角度,抛开难民这一话题来说,除了没有一个特别视角以外,其他都达到doc平均水平以上(技术上和规模上)。但“sundance now”味很重,所以也是本片结构普通的一点。而且aww完全必要入镜,我也不知道入镜的意义在哪,仿佛是告诉我“这片是我拍的”,“是时候刷脸了”(不然还真有可能不知道是他拍的),因为和赵赵作为助理时期的doc风格一样(手持镜头,隐蔽摄影,糙,但是有记录感),而且主角不是aww,全片也几乎没有说什么,除了最后和一个美墨边防人员简短对话。aww完全可以隐藏在幕后,塑造出一个悲悯的圣人一般的形象。但是不够自信出现在没有必要的场景中,很像当年某个影帝的感觉,在难民登陆点嘘寒问暖(不是有点假,他妈太假了)。大制作翻译很多,最后回归到墨西哥城墙,也是串联了难民问题、墨西哥问题、第三世界战争、后殖民。在此时此刻的美国不火都不行,真的。

  《人流》观后感(二):在刻意而粗糙创作里,我甚至看不出悲悯

  他就像做深度调查记者,拿到了足够丰富细节,却未能将其编织成有力量且干练、明晰的文章

  其实并不太想细聊《人流》,实际上我是失望的。我发现比起导演艺术家身份,IVV更像是个吃政治正确饭的明星。既然这部片带有很强的算计,那不妨我就列一下原因,为什么我会给它两颗星,扣掉三颗星。

  当然,最主要扣分的部分就是它整体透射出的情感道德绑架的意味

  这部纪录片从希腊的偷渡船开始,记述了近几年叙利亚难民事件发展过程,包括欧洲建立边境墙、土耳其和欧洲谈判换取visa免签、美国南部设立边境墙等事件性节点;包括世界各国对待难民的情况、中东当地的境况、难民在各国生活状况的记录;当然更有“IVV和难民在一起”的集中体现;除此之外,还有少量写意的过渡镜头。

  在这其中,有三个点极为不妥:1、素材过于碎片,创作者带着先入为主的宏大思维,却没有对任何一个鲜活难民个体进行完整展现,我看不出片子透露出来任何悲悯的意味。2、导演过于自恋,给予自己充足体现,包括和难民一起拍照、安慰哭泣女子、和难民一起跳舞、让难民朋友帮其剃发等,试图给观众建立一个他一直和难民生活在一起的印象,作秀的意味很大。3、选取过于有绑架意味素材,缺少欧洲相关人物采访,这让他所谓的“难民危机是全人类的危机”的言论看起来像个笑话

  从内容上讲,该片选取了诸多天真孩子镜头,甚至还有导演和自己的儿子,试图以儿童来打动观众,却没有与儿童进行过多的交流。更甚至,还有几个艺术化的行为太刻意,比如导演直接和难民兄弟互换护照,“I respect you”的口号言语喊得震天响,其实目的就是想说他当下的处境和难民有个照应。

  文本上,创作者选取很多诗句来煽情,大多都是政治性很强的句子,既不美又带着鼓动性,如“A day is not a day/A week is not 7 days/A year is more than one year”以形容难民的煎熬日子

  技法上也很粗糙。这本是一个相当不错题材,早就有《海上火焰》珠玉在前,然而还是被浪费了。尽管创作团队跑遍了全世界,做了大量采访,收集了大量素材,但创作者将近几年难民相关话题一锅炖,剪辑混乱,进而素材被剪得过于碎片化,镜头画面捕捉没有重点,讲述的内容也就没有了重点,主题脉络不清晰,因此我们几乎看不到创作者的独特思考。再加上,创作者有时过于用文本的说明问题,而忽视了他是在用镜头语言进行创作,于是镜头的力量弱了很多。

  他似乎就像一位做深度调查的记者,拿到了足够丰富的细节,却未能将其编织成一个有力量且干练、明晰的文章。

  当然这部片也有可取之处,导演毕竟是拍过近20部纪录片了,也算是导场老手,很多镜头和某些段落很不错,有佳句。

  一个是素材的丰富度。创作者做了大量采访,甚至深入中东,包括伊拉克战争等镜头很有资料价值,给我造成了很大的视觉冲击。一个是上帝视角的独特运用,包括一系列的鸟瞰镜头都很值得标红。

  很多写意镜头比如对海、日、鸥、船的展示,配上略微东方风格的音乐,相当有意境,相当美,这也是这部片开头还不错的原因。而片中,创作者运用上帝视角对动物园里的老虎的展现,用困兽对比民族群的隐喻也算精彩

  这一切都是个人看法。与我同场很多人中途退场,想必是和我看法一致,稀稀拉拉的掌声也并不激烈具体好看与否,待您亲自去看。

  《人流》观后感(三):Human Flow

  我很多时候在想,看完一部电影或一本书,听完一张专辑,紧接着就跑来豆瓣,啪一下给个几星,这到底算哪一出?这种情况下的评分系统到底有多少意义?参考价值又有多少?客观吗?(我非常讨厌”客观“这两个词,请告诉我什么是”客观“。)

  这部纪录片目前在烂番茄指数是92%,豆瓣评分6.0分。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你想要看的是一部全方位且”客观“地讲解全球难民问题的纪录片,抱歉,这部纪录片并不能满足你的要求。我也怀疑会有一部纪录片能把全球难民问题讲得完全透彻。所以Human Flow这部纪录片完全没有试图在现有的话语体系下去探讨全球难民这个问题,它的主题反而更接近另一部最近上映的电影《银翼杀手2049》的主题,两部电影其实都在讨论“人何为人?”或者“人类作为一个群体存在的意义在哪?”这样的问题。那为什么“政治正确”这样的字眼在《银翼杀手2049》的评论区里看不见,而在Human Flow这里却到处都是。在我看来,整天把“政治正确”挂在嘴边就是不思考的表现

  Human Flow并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纪录片,它并没有在搞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它也没有在给出现的问题寻找答案,就像纪录片里多次引用的诗句一样,无论是从影像还是主题来看,这部纪录片更像是一首诗。你会去试图“读懂”一首诗吗?我会的,这他妈还不是因为被当年的语文阅读理解给毁了。

  老艾经常会在纪录片的镜头里出现,简直可以说是这部纪录片的第一男主角了,看的时候我也会在想是不是有些突兀和多余,后来想想觉得并不会,因为人性总在人与人互动的那一刻出现。

  《人流》观后感(四):艾未未亮出中国护照拯救难民

  纪录片《人流》播映到大概一半的时间,艾未未来到希腊与马其顿交界处的临时难民营,与一位叙利亚难民寒暄说笑,“这是我的中国护照,把你的叙利亚护照拿出来,我们交换吧。”当然,在这些等待马其顿、塞尔维亚、匈牙利陆续开门的颠沛流离难民面前,最具西方影响力的中国大胡子艺术家,绝无可能成为最具中国影响力的“战狼冷锋”,带领百万难民奔赴自由民主安全理想庇护所。

  这是一部规模庞大成本注定不菲的全景式纪录片。虽然艾未未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自己最开始不过是拿手机拍一些素材,但最后的140分钟成片,竟以极其庞大的剧组,覆盖了全球23个国家地区——均是当今世界难民逃出和流入问题最剧烈的热点地方。其中伊拉克、阿富汗、土耳其库尔德区、加沙地带,都是局势动荡不安甚至处于战乱状态,如若没有特别有效的安全保障和庞大资金支持实在很难拍摄取景的危险所在也就是说,换做其他纪录片导演,哪怕对难民题材实在有心想跟,也是注定是没有艾未未这样的机会的。导演也坦诚自己非常幸运,能以自己的影响力,让重要声音被全世界听到。

  那么,艾未未是怎样传达严峻难民问题的声音呢?从难民小舟从土耳其登陆希腊莱斯沃斯岛画面开场开始,我们就持续不断地看着堆砌的数据、联合国难民公约条款、冲突地区的大广角航拍、时而穿插而入的与自由迁徙有关之诗句,以及与新闻画面别无二致的一场场难民登陆、过境和冲突场面

  数据当然是触目惊心的,截至2016年年底,全球难民和国内流离失所者总数已经达到空前的6560万。报告说,这一数字相当于整个英国的人口,或者相当于全球每113个人中就有一人流离失所或成为难民。可这也是欧美期刊、电视节目甚至我们新闻联播里会时不时重点提及的数字。艾未未的知名度和影像表达效果,并不就能让这些冰冷数字成为真正打动人心关键力量,没有历史模型去推演,没有可怖未来的描摹,《人流》只是一些缺乏逻辑联系的大数据与大场面拼接,其带来的警示效果远远不如柴静的《苍穹之下》和戈尔的《不可忽视的真相》。

  结合着地区转场,不断祭出佛教《法句经》、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的金句,也只是刻意裱起一层与难民痛痒并无关系装饰品。观众并不能从140分钟的成片中,看到任何一次关于个人或家庭流离失所的完整讲述。如果说在全局现象和个体故事之间,艾未未选择了宏观全局——像他那些永远被供奉于西方大型美术馆正中的当代艺术装置——算是一种纪录片制作的策略选择,那么除去交换护照一场中问及一声对方名字之外、就再无难民名字出场,就该是一种不该总被一味吹捧和盲从的个人表达风格。这实在不是那个为汶川大地震遇难学童用心罗列名单的艾未未。片尾罗列出的60位采访对象,基本都是联合国难民署或NGO工作人员,也包括约旦公主达娜·费拉斯。当然,在导演自己的说辞中,“这是一个庞大的集体工程,它超越新闻,用大视野去连接问题重重的世界,两年多的多点跟踪拍摄素材里,若要切出难民个人故事,也会有着相当大数量。“

  从一开始给登陆难民披衣倒茶,艾未未本人就作为一个向导,贯穿于全片始终,还带着自己儿子在莱斯沃斯石滩散步,像是一个历史频道主持人,试图通过一些场景复原,来说明问题的严峻性。可很多时候,又觉得他只是克制不住大历史大事件的在场欲望,给难民拍照、和难民跳舞、替难民理发,而远非一个称职的主持人或向导。

  可能比纪录片更值得欣赏的,还是艾未未同期其他与难民题材相关的大型当代艺术装置。比如搁在布拉格国家美术馆的《漂亡法道》(Law of the journey),200英尺的折叠船上雕刻着258名难民形象;再比如用从莱斯沃斯岛收集来的3000 件橙色救生衣,将柏林音乐厅(Konzerthaus Berlin)门口的6跟长柱包裹为"难民纪念碑"。

  观众对其纪录片《人流》有着不同认知和好恶,自然正常不过。这两年多来,他虽然将关注重心,从让其陷入麻烦的中国问题彻底挪到了更大国际视野下的难民处境,但也确实靠着强大行动力和国际声誉所带来的强大资金支持,做出了有系统有价值研究和艺术再现。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人流》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