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喜来乐》是一部由黄力加 / 江洪执导,李保田 / 杜雨露 / 沈傲君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传记 / 历史 / 古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神医喜来乐》观后感(一):记电视剧里的胡氏(喜来乐的老婆)
记电视剧里的胡氏(喜来乐的老婆)
犹记得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我还很小,是跟着爸爸妈妈一起看的,刚开始看的印象是,喜来乐一个厉害的医生,有一个很凶很彪悍的老婆,即胡氏,喜来乐喜欢吃狮子头,喜欢一笑堂(他的医馆)对面的食为天,喜欢食为天里漂亮的老板娘赛西施。想当年,沈傲君是多么漂亮,一点风情,小时候的我,不知道她是谁,不知道她出不出名,但是觉得她真的很漂亮。
而喜来乐虽然长大不咋地,也是耙耳朵,但的确是好人,有值得令人欣赏的地方,所以赛西施才放弃了英俊潇洒,有金,额,简单来说,“高富帅”等人的众多追求,喜欢他,甘心为他做狮子头。
那时看的时候,就觉得赛西施是真的好,没有什么现实生活中“小三”的印象,况且在清朝,一夫几妻也很正常啊,看着赛西施风情万种,对喜来乐又是一片痴心,我直呼娶了她吧,娶了她吧。
胡氏是在这种情况下出场的,典型的封建女人,老是穿着一身墨绿,从乡下来的,没多少文化,不讲理,多疑。。。总是一般女人该有的她都有,两个女人的对抗就是,家里的黄脸婆对外面的情人。
张爱玲说得好,一个男人一生中至少存在两个女人,一个红玫瑰,一个白玫瑰。娶了白玫瑰,白玫瑰就变成衣服上的一粒饭,红玫瑰却依然是心头上的痣;娶了红玫瑰,红玫瑰就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而白玫瑰却还是“床前明月光”。
在这里,胡氏就好似那白玫瑰,赛西施就好比那红玫瑰。
我开始真心不怎么喜欢胡氏,真想一把巴掌闪过过,赛西施是真的好,真性情,当她一个人想着喜来乐喝酒的时候,我都觉得心疼。而胡氏真是一张大嘴巴,一张大手。
喜来乐和赛西施后来设计来设计去,总是然赛西施嫁进了来了。
如果故事写到这里是没有什么问题。
听着李殊的《人间情多》,十年前的故事浮上心头。
《神医喜来乐》观后感(二):王太医之死
神医喜来乐是一部优秀的作品,看点不少,感慨颇深的一点是王太医之死。
王太医也是一个优秀的医生,但他容不下优秀的同行,心胸不够宽广。
电视剧一开始,因给格格治病的方法不同,王太医失败,喜来乐成功地救活了格格。两人矛盾就此埋下。
杜雨露的表演相当成功,他借助微表情表演出王太医的嫉妒。那种恨却又无法的表情相当到位。
之后两人矛盾重重。喜来乐受到众人追捧,影响了王太医的地位。他们几次设陷阱。
太后前对答,他们一倡一合,彰显王太医医术高超。沧州瘟疫,他们与孟庆和勾结防治瘟疫不过利。是喜来乐不计前嫌,挺身而出。
喜来乐被陷害流放,终于回到京城。王太医病入膏盲。喜来乐出手相救却不让告知是自己出手。王太医清醒后,拒绝服药,因为他不想承认比喜来乐医术差。一代太医就此逝去。
纵观王太医,算计种种,只因嫉妒心过强,走上歪路,害人害己。
尊重对手,宽以待人。王太医少了医生的仁慈之心1,最终走向死路。
嫉妒心害人害己。终究成了一场悲剧。
《神医喜来乐》观后感(三):神医喜来乐
神医喜来乐
看起来大家都比较关心喜一贯爱重的妻子和念念不忘的相好之间的问题,我却更想说说他本人吧。
喜来乐是一个大夫,谈不上什么伟光正的形象,算不得什么一帆顺的运道,可就是这么一个人,让我觉得他确确实实是一个很难得的大夫。
医者仁心。
他有小心思,他有小毛病,他还有很多小聪明,可他不糊涂。
他看不清什么时代的选择,不明白什么党政权力的争夺,可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他却从来都不含糊。
他真的懦弱么?他真的没有成算么?他真的是那种耳根子软的让人一会就跑么?
他不是!
面对宫里和太医们的刁难,他能够诳一众人在大门口学狗叫;面对宫里太后和串通好的太监首领和王太医,他也能不硬不软送上去好些个钉子;遇到黄马褂事件,他能急中生智冒着欺君重罪的风险作假蒙骗;被遣送到外被人指着鼻子骂庸医骗子的时候,他能屈能伸也能重新再站起来;就算后来背负人命坐在大牢里,他依旧对所托之事守口如瓶抵死不认……
可也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对着相好一次一次的违约,对着夫人一次又一次低头,若非爱重,何至于此?
他从来就是一个拎得清轻重的人,在外如此,在内亦是如此。
徒弟敢跟他争辩,凭什么?丫鬟敢和他顶嘴,为什么?喜夫人家事从来说一不二,依靠什么?老相好失望过后关系却从未远过,因了什么?
因为喜来乐的心够软。他能做到很多事,可有更多的事情他不做也不会做。
喜来乐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心软的好人。
只可惜,乱世之中,好人不好活。
《神医喜来乐》观后感(四):人间情多,真爱难说
每年都要在央视八看一遍。还记得为保全家人而牺牲性命的泼辣夫人、美艳能干的赛西施、鬼精明又忠心耿耿的德福、背信弃义的田魁、让人恨得牙痒痒又捧腹不止的孟庆合、坏到骨子里结局大快人心的王太医、以及整部剧的灵魂人物——永远缩着身慢条斯理的说话、以悬壶济世为己任的那个善良的小老头喜来乐。每一个角色都是那样的色彩鲜明、个性塑造饱满。故事跌宕起伏,张弛有力,每每看到结局,喜来乐一家在夫人胡氏的墓前跪拜追忆过往,我都会止不住的泪流满面。。。。它就像还珠一样,是心里永远割舍不掉的牵绊。每次电视上播出,我都要和妈妈看上几眼,津津乐道的谈论剧情……那也是我和妈妈温馨的时光之一啊,谢谢这部剧。
《神医喜来乐》观后感(五):这部剧让我笑过哭过(多图)
首先声明一下,这个时代是清朝,三妻四妾是正常的,所以并不是三观不正,并且喜来乐和赛西施一直以来也是发乎于情,止乎于理的关系。小时候我就看过这部剧,不过当时是枚小吃货,这么多年,就只记得赛西施做的拿手好菜——红烧铁狮子头了。现在长大了又重新再看一遍,发现了许多小时候自己没注意到过的细节。喜来乐是个好大夫,但他也是个妻管严,虽然和寡妇赛西施互相中意,却碍于夫人胡氏不敢纳妾,还常被夫人体罚跪搓衣板。这天,又被夫人发现去叫赛西施,于是……杯具了
《神医喜来乐》观后感(六):一部小人物在大时代下命运起伏的戏,一部剥露人性入木三分的戏
面对友情,面对恩情,没有人会无动于衷。面对自身利益的侵犯,面对至亲至爱的危难,任何人都会陷入两难。但是,同样的情况,人与人的选择却如此千差万别。
有人选择了利益,有人选择了道德,有人背信弃义,有人为朋友两肋插刀,有人为了国家牺牲自己,有人替至亲至爱去死,有人甘于平淡,有人活着有一口气就要和人斗到底。
人活着,就是不断选择自己的人生,不断尊崇自己的内心,或是为了自己更高的目的舍弃一部分自我,违背自己的良心。
人活着,很累,很累。有时候,人性复杂到,你觉得人他怎么能这样……但记住,不管怎样,任时代如何变迁,你我,不过是其中的小人物,改变不了历史大的进程和规律。做好自己,不让自己后悔,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神医喜来乐》观后感(七):浓浓的人情味暖人心~
看了多少遍忘了,想说这部片子主要演员和配角很出彩:胡氏那种深厚的爱护,赛老板的一个眼神里都是戏,德福跟师傅的逗趣,王太医的自负和儒家道德的纠葛,卢忠的愚忠,靖王爷的和蔼,还有孟庆合的坏等等。各种矛盾各种斗嘴,不管有理没理,家长里短其实就是应该那个样子,配合着温和惆怅的音乐,给人感觉到浓浓的人情味…
今天再看的时候特别注意到编剧对情节的安排,小到一句台词,十分巧妙和用心,居功至伟。一个好的导演就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很惊异导演对人情味的深度把握,从而处处表现。对演员们来说,或许这是他们一生中拍得最好的片子了,就如同武林外传那几位一样,作为演员一生总得有部打动人的吧,老了回忆起来也就够了!
对比新出的“喜来乐传奇”,那不是一个档次的,不见了温情,不见了惊艳的赛老板,换掉了几个戏骨,新加入李保田儿子只会一味耍贱扮低俗,感觉粗制烂造,演员做作没有人情味,不知道“传奇”这片导演是谁,我估摸着他自己都不知道要拍成什么样,编剧绝对是个没有生活经历的人,台词那叫一个别扭,综合起来就注定了续作“传奇”就只能是张国立骗钱微服私访的水平了。
经典还是不要出续作吧,如果不是很缺钱的话,还是要少干缺德骗钱的事。
水平有限能力一般,想到什么说什么,您啊,将就着看~另外,强烈推荐像我一样孤独,从小缺钙长大缺爱的人看看,就这样吧。
《神医喜来乐》观后感(八):喜胡氏 糟糠之妻不可弃
看完这部李保田主演的经典老剧,好看程度不亚于当下的甄嬛琅琊!!
尤其他那河东狮吼的隔三差五就罚跪搓衣板的老婆胡氏和他家一笑堂对面食为天拿手好菜铁狮子头的寡妇老板娘赛西施的擂台戏,看的人是会心一笑,把李保田所扮演的喜来乐这个角色既怕老婆,又对赛西施念念不忘的纠结而又惧内的矛盾性格烘托的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权威显赫的靖王爷为了犒赏喜来乐救其女格格一命的功劳,欲成人之美,撮合喜来乐和赛西施,命令胡氏服从。胡氏是宁死不屈,硬是喝下了一整罐诈称剧毒的醋坛子,使得王爷也无可奈何,喜来乐纳妾无疾而终。
而当王太医指使刑部欲害喜来乐的性命的时候,他老婆为了保住他喜来乐的性命,抛弃前嫌将家事全部交托给了情敌赛西施,毅然独自擂鼓走进刑部大堂,当堂与王太医对质,寥寥数语,义正言辞,拿出在家里罚老公跪搓衣板的气势,把这不可一世的王大太医,太医院的掌门人差点没呛死。
更是为了夫君,顶替了投毒的死罪,最后当堂服下了自己偷偷预备的毒药倒下,在她倒下的啥那,她还朝着自己的老公微笑,我想喜来乐当时整个世界都跟着一起崩溃了吧,他当场嚎啕大哭了起来,像个孩子一样!
数年后,胡氏坟前,他跪在搓衣板上,身后是赛西施和他们这些年生下来的孩子们,头发花白的他像个孩子一样,解释着为什么情愿跪搓衣板的原因,因为他发现只要一跪搓衣板上,胡氏就会发自内心的开心起来,就冲这一点,他愿意跪,他是多么的希望胡氏可以像以前一样罚他跪一下搓衣板!
《神医喜来乐》观后感(九):轮回换,宿命牵
再看《神医喜来乐》,不得不说这是个人最喜欢的一部电视剧。八九年间我看了八九遍,每一遍都心潮澎湃,每一遍都思绪万千,似乎它诉说的不仅仅是那永恒的爱情和传奇的故事,也是我九年的光阴似箭,我自己的爱恨情仇,以及我会偶尔想起、至今不忘的、沉沉不变的你。
八九年后的今天,当人变了,社会变了,境遇变了,审美观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也许都变了,当眼前和心里曾经无比熟悉的一切变得陌生的时候,谁还清晰地记得自己当初的模样?幸而,人心对源自人心的美的认同和追求不变。所以依然会沉溺于那几帧动人的画面,沉溺于那个结构精巧让人动容的故事,沉溺于那段曲折波澜牵绊人心的姻缘情感。
十年,光阴似水,历久弥新。有些事,无法启齿,终是冷暖自知,仿佛自己私密于心的那些恋爱琐事,尘封在记忆的底端,却时不时情不自禁,拿出来回味一番。那时不谙世事不懂情爱,懵懂轻浮,如今经历三两,方能更深体会,也才更深迷恋。利来利往的浮躁当下,忆其中的人品其中的事,慕其中的情叹其中的命运轨迹,便发现这个虚构的故事竟然如此宁静人心。
除了那些平淡舒缓的生活情调,我喜欢那个悬壶济世不慕名利的喜郎中,治病救人,做良心事,吃良心饭,义所当为,理所应为,甘于本分,贫富相安;却也不喜欢那个很多时候总显得懦弱的小老头。出于感性,很难接受那个凶悍泼辣心胸狭隘的胡氏,也敬佩那个不离不弃替夫赴死的结发妻子,还有让人唏嘘不已的凛然深情。
唯独你赛西施,让人没有抗拒的理由,尝试用尽一切所知的俗套华藻却无法准确修饰。端庄秀丽,古典沉静,优雅淡定,空灵脱俗,落落大方,善良从容,敢爱敢恨敢担当;沉湎你的眉黛笑颜还有那倾世回眸,震撼于那句“只要能救出我家老头子我什么都不在乎”的深情和为爱牺牲的决绝,也怜惜那个在痴情深深却在最心灰最无奈时刻订婚田秀才,几乎臣服于命运的女子。如此也让我不得不怀疑她的扮演者是怎样的一个人,有多么深的底蕴,多么丰富的内心才能塑造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奇女子。
女人始终是女人,内心始终是柔弱的即便表面再坚强。准确说应该是,人始终只是人,当在最迷茫最无助的时候,我们只能把一切归于宿命而停止挣扎。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终已陌路......当看似很近,却渐行渐远的时候,我们只能徒生感慨“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在一段美好的岁月后,当一个人内心被完全占据却不得不放弃的时候,这是一种怎样的绝望怎样的歇斯底里?
好在,命里有时终须有,有缘始终有缘,哪怕在残破不堪的凋零岁月后,那份封存在心底的情感还是那么真切那么默契那么心有灵犀,不需言语,只要一个眼神就足以找回那熟悉的渴望的却又失去的一切。在望尽天涯路,在为伊消得人憔悴后,当那段纠结的情感从沧州到京城再回到沧州时,当人生轨迹也经历起伏从低到高再回归当初的模样时。怅然若失间,蓦然回首,眼前的红盖头恍若一梦。抑或正是因为这样坎坷的道路才得以返璞归真,才比未经生死契阔的信手拈来来得更真加实;经历沉浮后退却一切浮华,没了物质的苍白,有了岁月的沉淀,这样的来之不易方才如此可贵,让人感激珍惜;洗尽铅华,荡秋千一般的这个梦还是得回到原点才那么踏实厚重。
最美丽的画面我依然认为是沧州老街的隔街相望,那是美丽小城故事的起源,那里没有喧嚣,那里纯粹宁静与世无争,那里没有勾心斗角也不用心机算尽,在这个不被世界关注的被文明冲击很少的小角落,一切都那么闲适美好。那时的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就可以沉醉半天,而那时,能相识,已无憾,即使一无所有,那就是全世界。
最心碎的画面则是订婚的那夜,近乎绝望的喜来乐勉强举起酒杯相互凝望时,那不需任何诉说却又饱含一切的眼神。当命运的红线另一端那个人即将嫁作人妇,而自己却只能违心道贺,只剩下绝望伴随着撕心裂肺。而赛西施在守候那么久付出这么多而只有选择认命时何尝不是痛彻心扉,不舍又能怎样,此生若能得幸福安稳,谁又愿颠沛流离?内心复杂,思绪纷乱,所有的一切涌上心头,因为爱得深沉所以盈眶热泪,此时已是无声胜有声。
黄泉路上,忘川河中,三生石旁,奈何桥上,相思弦,尘缘恋,轮回换,宿命牵,只怪那,只怪前世多看了你一眼。
《神医喜来乐》观后感(十):与人共存,但求心安
洋人的长枪短炮已经在神州大地遍地开花,四境之内,到处是断壁残垣,饿殍载道。而清王朝内部亦早已腐朽不堪,官场的腐败令人发指,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但又有什么能抵得住内外夹击,清王朝已是回天无力。鸦片战争之后,八旗绿营保护下的大清朝便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正颤颤巍巍的迈向死亡的坟墓,或早或晚,只是时间问题了。
《神医喜来乐》所讲述的故事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从小家小户平常百姓的故事切入,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小到家长里短,爱恨情仇;大至维新变法,国家存亡,高层政治,一一铺陈开来,既分明又杂糅,像一幅层层渲染开来的水墨丹青。
北京近郊,沧州地界,一笑堂与食为天隔街相望,前者为药铺,后者则是一家饭馆。故事里“一笑堂对面食为天”,总是这样的格局。即使是后来一笑堂迁至皇城北京,食为天也还是迁了过去。不是两家店铺有缘,而是两家店主人的心相互牵连着,藕断丝连,骨断筋连。
一笑堂的主人即是这部电视剧的主角——神医喜来乐,他不希望大富大贵,只想安安静静的生活。一身医术,悬壶济世。家里河东狮吼胡氏主持一切,他典型的惧内,跪搓衣板是家常便饭。然而,这都是表面的。但凡男人惧内无非有两种原因,一者是女人着实厉害,二来便是男子存心忍让。而长时间无休止的忍让只有一种解释:彼此之间有深厚的的感情做后盾,除此之外我实在想不出其他的原因。他的医术是该剧贯穿始终的一条线索,故事里大多数情节的推进全赖于此。人称他神医,药到病除,妙手回春,那都是小事了。绝妙医术,即成了他赖以生存的资本,同时也成了惹祸的根苗,这并不矛盾,世事原本就如此。
食为天的老板是一位漂亮寡妇,人称赛老板。她炒的一手好菜,诸般菜肴之中又以“铁狮子头”为首,喜来乐对狮子头是爱不释手,多少也有点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味道。故事开始,他们就郎情妾意,情投意合,奈何一个是没了丈夫的寡妇,一个是家里守着河东狮吼的男子,这事情便有些难办了。好事多磨,不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哪里能取得真经?生生死死之后,若还能心心相印,那才是舍不得的好姻缘。
平常的小老百姓,简简单单,平平常常,日子过得如小溪般细水长流,波澜不惊。味道淡是淡了些,时间久了,总能觉出它的好。虽没有大江大河波澜起伏的壮阔和一泻千里的气势,但也少了大起大落里的挣扎和无风三尺浪般的无妄之灾。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每条道上都是从者塞途,大道三千,个人有个人的活法。
山雨欲来,江山一隅的沧州却还是江山清平,草木无恙,平常百姓过着平常的生活。喜来乐整日里看病抓药,偶尔偷偷的去对面食为天吃几口铁狮子头,回来少不了受些数落,当然也少不了跪搓衣板。虽然不是如希望的那般诸事顺利,但也还乐乐呵呵,山花灿烂,自在逍遥。然而,很快这摊平静的水,即会被京城来的两拨人搅得天翻地覆。
无意间,食为天雅间里,维新人士鲁正平的枪伤被同在食为天吃饭的喜来乐一眼识破,并给与了治疗,从此鲁正平便记住了这个乡野郎中。与此同时,喜来乐也认识了同是来自于京城的太医院太医卢忠。喜来乐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以后的很多灾难都来自于这个卢忠和他的主子太医王天合。
穷秀才田魁进京赶考,不承想落难滞留沧州,饥肠辘辘,不得不与狗争夺食物,落魄至斯。恰恰,知识分子的境遇往往是社会现状的晴雨表,大清朝的境况不言而喻。狗主人卖假药的商人孟庆和不依不饶,丧尽天良,差点至田魁于死地。幸喜来乐与赛老板仗义出手,才救下田魁一命,后来又资助他银两进京赶考。
与此同时,几百里之外的京城,靖王府的格格正病重在床,日薄西山。太医院里最好的太医王天合也是束手无策,不得不委婉的下了病危通知。靖王府的门客鲁正平此时想起了沧州神医喜来乐,原本喜来乐是没有资格给格格瞧病的,但实在没办法了,靖王爷只能死马当活马医。正是靖王爷的这个决定,却轻易的就改变了另一个人的命运。
有时候,仅仅是一个转折,哪怕是微小如芥,也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喜来乐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知道此去定然会彻底打破现在的平静生活。另一方面,他也清楚的知道,京城之地,鱼龙混杂同时卧虎藏龙,繁华富贵转眼成空,甚至走错一步便会万劫不复。所以,他极力推辞,不愿赴京。在孔孟思想统治下的封建社会,他的骨子里到底是老庄的思想多了些。
然而,权力面前,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被动的接受。最终,喜来乐还是被沧州知府打囚车撞木龙,送进了靖王府。事情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救活格格,必定会得罪王太医,而不救则良心受谴责。最终,他还是遵从了内心的选择,履行了一个医生应有的本分。喜来乐使用稀奇古怪的民间方子救活了被王太医判了死刑的格格。此举无疑是否定了王太医的医术,虽然获得了王爷的赏识,但也得罪了王太医。
宁得罪十个君子,不得罪一个小人。小人的可怕犹如魔鬼附身,时时刻刻,想在黑暗里知你于死地,且不择手段。王天合虽心胸狭窄,但还不算一个十足的小人,顶多是半个吧。但仅仅是这样,也足以使喜来乐以后的路荆棘满途,九曲十八弯。
京城的繁华,王爷的赏识,也让喜来乐有了一点点的自我膨胀和凌云壮志。一笑堂很快在京城开张,并且凭着喜来乐高超的医术和王爷这张招牌迅速蹿红,一时间京城无二。王天合自然不会放过喜来乐,先是烧了一笑堂,而后又派卢忠带人去捣乱。总算吉人自有天相,加之喜来乐的聪明,一一都被化解。但定时炸弹既然已经埋下了,他就总会有爆炸的一天。
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大大的舞台,而舞台上上演的似乎永远都是悲剧,芸芸众生,各自都成了戏里人,按照命运的安排说出一句有一句早就背熟了的台词。
谁都活的不容易,喜来乐只是宏大世界里的冰山一角。王天合也有他的难处,出身太医世家,然而伴君如伴虎,说错一句话,下错一味药,等待他的都可能是满门抄斩。所以,每一步,他不得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面对大兵压境险象环生的局面,满朝文武连同皇上、太后哪个又不是胆战心惊,寝食不安。
光绪皇帝宠幸的珍妃病了,却因为是慈禧毒打所致所以没有一个太医敢前去医治。堂堂九五之尊,君临天下,却也有这样的无奈,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这是电视剧里的情节,然而凭着我仅有的一点历史知识,我却清醒的认识到,两千年的封建史里,这样的事在所多有,而且在正常不过了。
光绪亦清楚地知道这其中的厉害关系,但也无可奈何。靖王爷推荐喜来乐进宫给珍妃救治,光绪只得答应。每逢大事,喜来乐总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他深知,进宫,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而这两边都不是他一个郎中所能承受得起的。但圣命究竟难为,怀着复杂的心情,喜来乐还是进宫了。
本来便不是什么疑难杂症,何况喜来乐又是神医。喜来乐知道此举会得罪太后,所以耍了一个小聪明,为的是日后太后怪罪下来,自己有争辩的余地。光绪皇帝见喜来乐治好了珍妃的病,高兴之下,便赏了一件黄马褂。
王天合大受刺激,便煽动太医院众人去太后那里诉苦告状,伺机除掉喜来乐。慈禧又偏偏不愿跟喜来乐计较,而且高兴之余还赏了众太医每人一件黄马褂。王天合棋输一步,但另一件事却差一点葬送了喜来乐的性命。
喜来乐的弟子来福偷偷的穿了黄马褂在大街上招摇过市,还仗着黄马褂在集市上拿人物品却不予钱财。人的劣根性,一时间被虚荣心所激发,即使是本分的人,也会做出些出格的事儿来,来福便是一例。卢忠抓住这条罪证告到官府,来福和喜来乐旋即被抓。
幸得靖王爷和田魁相救,灾难化于无形。喜来乐怎么也想不明白,王天合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陷害自己,同生活在一片青天下,难道就不能相安无事的生活?其实,他们之间哪里有有什么深仇大恨,这其中不过是面子的问题。王天合觉得在喜来乐这里丢了面子,所以想尽心机要挽回,最后动了杀机。
戊戌变法终于以失败而告终,光绪皇帝被囚禁,谭嗣同高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慷慨赴死,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终究是虎头蛇尾。
喜来乐因为窝藏维新人士鲁正明被通缉,而出卖他的正是当年的落魄秀才而今的刑部侍郎田魁。板荡识忠臣,特殊的阶段方显出个人的本来面目。急急如丧家之犬,喜来乐一家仓皇逃离京城,返回沧州,一路草木皆兵。来时大兵押解,归时命悬一线,这一遭未有善始,不得善终。
回到沧州一笑堂,喜来乐大彻大悟。他疯疯癫癫的砸掉药铺,发誓不再行医。他想凭一身医术悬壶济世,凭自己的本事吃自己的饭,然而终于事与愿违。在这浑浊不堪的世道中,即使你安分守法,不抢不盗,依然寸步难行。他也还是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一忍再忍,以让再让,王天合为什么就是跟自己过不去。这一切的疑惑,使他近乎癫狂,然而也是前所未有的清醒,兼济天下宣告失败,接下来只能曳尾于涂。
如喜来乐般医术通天,依然活得艰难,电视剧《神医喜来乐》便点明了其终极话题,即:人活着便是与人共存。无论你所从事的的职业是劳累还是清闲,无论你所掌握的本事是高明还是蹩脚,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要处好眼前的人际关系。最复杂、最薄凉、最无情,最简单、最有义、最有情,变幻莫测,瞬息万变,皆是人心。而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怎么办?电视剧的最后一也给出了答案。
在一系列变故后,喜来乐被叛流放黑龙江八年。此时,他的原配胡氏已死,食为天的赛老板成为了他的新夫人。这八年里,天下沧桑巨变,清王朝被新的朝代所代替,满街上长发都变为短发,但其内里却大同小异。二三百年的王朝便在遗老遗少的恋恋不舍中随风而去,而新建的政权就是把人们所苦苦盼望的吗?这一命题早已在古老的中国悬而未解了许久,朝代更迭,却总也走不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怪圈,华夏文明五千年的文明史也不过是最初几百年的重复而已,循环往复中历史再怎么发展也都成了前朝往事的注脚。所谓历史,如此而已。
恶有恶报吗?这一带有鲜明宗教色彩的命题,在剧中亦遭到了戏剧性的讽刺。卖假药的孟庆和把生意做到了北京且却做越大,忘恩负义的田魁从旧朝代的刑部侍郎摇身一变成为了新政权中的部长,对此喜来乐只能报之以无奈一笑了之,所说天意诚难测也大抵如此吧。
金庸先生曾在其《鹿鼎记》中也讨论过类似的话题。关于韦小宝的结局,金庸先生想过要让他不得善终,然而权衡之后,还有有了现在的结局。金庸先生说,世间并非我们所主观愿望的那样,到头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意往往毫无章法,为恶的往往善终,行善的却落得一个不好的结局。人生的事儿,谁又说得清楚。
多年前的预言终于兑现,王天合奄奄一息,非喜来乐不能救治。天翻地覆,当年还是王天合对喜来乐横加陷害,现在卢忠却不得不厚着脸皮去求喜来乐为他的旧主子救命,又是一处滑稽。但能容人且容人,为的是以后好见面。三十年河西,二十年河东,不是虚言,何必做绝?
喜来乐终于为卢忠的诚心所感化,而且也是作为一个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他选择了救助。然而,王天合至死也没有放下,拒绝接受救治,一命归西。哀哉呜呼,人之执迷不悟到此,不惠甚矣。
喜来乐的选择也诠释了,做人的准则:与人共存,但求心安。迅翁说:“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在历尽了漫长的曲曲折折之后,当我们老了,又何必再对那些爱恨情仇死死不忘,只要生命还在,恩仇一笔勾销,对春风,笑傲夕阳。与人共存太难,诚然我们无法要求别人,但自己怎么做却是自主的,一切当以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为准,得失成败,任人评说,就让他化作渔翁两语,樵字三言,在青山绿水中共日月东升西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