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双面胶》经典观后感10篇
日期:2018-02-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双面胶》经典观后感10篇

  《双面胶》是一部由滕华涛执导,海清 / 涂松岩 / 潘虹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双面胶》观后感(一):忘记的,刻意回避的都会被一一记起

  看到评论中有人要把胡丽娟砍死,有人要把李亚平砍死,感觉有意思的。直接体现男人女人不同,以及,彼此的不理解,大概就是矛盾产生的直接原因

  恋爱结婚不是一回事?其实可能没什么是不是一回事的差别,就像亚平和丽娟,二人世界总是和谐的,两个人幼稚年轻碰撞在一起,孩童一样的玩在一起,总是快乐的。他们只是暂时忘却了某些事。这种忘却是暂时的,所以恋爱时的简单快乐也是暂时的,结婚后刻意回避的某些东西都是要一一被想起的。片尾曲中有一句歌词,“忘记了爱你要好多勇气”,丽娟和亚平,他们都忘记了爱彼此要好多勇气。

  这部电视剧悲情,每次吵架,每次矛盾。很多评论说看了更不想结婚了什么的。我觉得小说毕竟是小说,现实生活中的婆媳矛盾比这要精彩的多,不是说打起来的方式很精彩,而是解决矛盾的方式绝不止丽娟和婆婆选择的这种方式这样极端。极端的不理解,和极端的霸道任性。男人大多数都是懦弱的,我想说的是,大多数都是得过且过能躲就躲的,亚平的双面胶角色基本没差。但女人嘛,基本都是善解人意的,你看到一个老太太一整天不说一句话老头死掉了,跟着儿子过,孤苦伶仃的,就算不认识你也会表现关心,产生一种怜悯之情,相信现实生活中,像剧中丽娟这样不管不问充满仇恨的儿媳妇应该是没有吧,毕竟丽娟受过教育,讲道理

  沟通交流,理解,面对真的很重要。希望大家都能婆媳和谐,家庭幸福

  剧有不足,给五星原因是,它被讨论被反思,被站在不同立场,持有不同态度的我们撕来撕去,然后更接近某种真理

  《双面胶》观后感(二):好剧,看多了让你多思考人生

  一开始有一种想不通思绪环绕

  也说不清 就觉得堵的慌

  剧中每个都不完美,都有一堆带来负效应的东西存在

  也没有人给明确的指出来,也没有人有眼观大局的视野

  都为了活的自在 却不停的遇到问题 不停的为自己及他人的不圆滑缺陷买单

  胡丽娟

  刀子嘴豆腐心 心好 缺点是不委婉 但如果有亲人了解事情并不难办 很多一方面是李亚平并不懂她

  其中 剧中最喜欢她的性格 敢爱敢生 大大咧咧

  活的自在 但越往后越看到她性格的转变 心里的心疼的 可惜,事情回不去,她也回不去以前的样子

  或者,这是成熟代价,如果有个能陪她,慢慢纠正她嘴的厉害,她并不是听不起进去,不讲道理的。

  自己很佩服丽娟嘴的厉害,如果是自己的话,估计到最后孩子那里,是要被欺负的吧,就是亚平姐姐来的那段。

  亚平:并没有如想象般爱丽娟,很多方面是难得的上海女人,这种心理在作祟吧,丽娟很好,他们也和谐,很合适的结婚对象吧。在她妈妈来了以后,享受所享受的。也没什么不好,但是,身份站位有问题,并没有好好地护丽娟,也只是没有说公道话,在是最令丽娟伤心了吧,没人做主的情况下面,只是自己站起来,做这个家的主人。 和父母关系太黏,超越了该有的距离。一家的距离,不想是独立个体,缺自己的主见,除了自己,他父母有很大的原因。

  亚平妈:老婆婆生活到现在太有主见,太想控制别人生活,两个子女缺少该有的独立性,和主见。就像亚平姐姐等她妈妈开口,自己犹豫不知道说什么。有个苦肉计,一味付出,自己被自己感动不行,却不管他们愿不愿意接受。

  丽娟爸妈:和谐的父母,互相包容,很好了,互相愿意付出,就可以顺利的生活。

  蔡姐:本来两个家庭,她家是刀光剑影,丽娟家是笑语不断,可是事情的走向确实完全相反的。不管怎么样,女人还是有自己能抗起事情。她家的转折点,在于她老公向她表露心思,现在看来,身为女人,要求也不过是男的爱他,当做最亲近的人。她两家区别在于,丽娟家婆媳矛盾,亚平护婆婆,理由在于软弱方在婆婆那里吧。蔡姐家,谁都不护。或者要个公平

  《双面胶》观后感(三):结婚还是要门当户对呵~

  今晚全数看完~结局这么惨我也不想再骂凤凰男、他妈妈还有冠华和玉喜~

  婆媳关系本来就是话题,一个地方的都难相处不好,更何况是上海和东北,这两个地方的女人地位完全两反,不是我偏心,我觉得丽娟是个满好的姑娘,虽然会在小事情上纠结但大事件都会很大方会妥协,婆媳斗斗就好了闹,亚萍每次都把事情推向高潮,一共打了丽娟3次,我没结过婚不懂什么夫妻情分,不懂为什么丽娟还会原谅他还想跟他过`

  亚萍的愚孝、在家乡人面前充大头,是凤凰男的通病,

  请看过这个电视的凤凰男好好反省,未婚姑娘们谨慎,除非你喜欢自虐,不然就不要嫁东北男了额`

  还是忍不住想说一下,东北男、凤凰男太可怕了~

  而且这电视还这么写实,实在很像天涯时尚版里的凤凰男JP婆婆的故事~

  《双面胶》观后感(四):·《双面胶》粘住了什么·

  《双面胶》才开始看,各台已经开始播第二轮了。

  看这部剧,最大的原动力是那个叫做海清的女演员

  超喜欢她啊,从她第一天出来,就让人惊艳:电视剧《玉观音》里杨瑞的女友、《梅花档案》里的白蔷还有这部戏中的上海媳妇丽鹃。她在剧中翘着鼻子撅着嘴巴、一口软硬兼施上海话的样子真真太可爱了,世俗是非,却又让人喜不自胜。好比斜次里杀出来的程咬金,自有一种旁逸斜出的美。我以为她是最出彩的花旦,这一次虽然戏分上是青衣,但演来却依然是花旦的扮相与做派。偏又这么大气大方,一派天然。

  李明启自更不必说,小到一个脚趾头和角色都是融在一起的。

  听人家说小说的结局比较惨烈,电视剧还算交代得过去。

  好在电视剧和书我都没看过结尾,所以看过再说。

  说到六六,才华除外,对于她内心里的某种不安我持保留意见,不然请参见她为《蜗居》以及《双面胶》设计的惨烈结局。这是一种直觉,希望这直觉不是真的,我最不爱听到坏消息了。有的人别看她在笑,但心底却是“不成功则成仁”的,相当有摧毁性,集太阳般的感召力和黑洞般的破坏力于一身。很纠缠、很挣扎同时又很享受,很得意这种被她搅得一团乱的局面。内心不能独享一份安宁的人若不从事写作没准倒是福气。

  在ALICE那边读报得到的消息,写下《男人底线》的京城女作家陈彤又有新作出版。书名是《女人的幸福与什么有关》,大致略了一下书的目录,很多观点不敢苟同,曾经有一副幸福小女人样子的陈彤在写下《独自风情万种》之后,很是经历了一番磨难,好在大难不死,如今凤凰涅磐……只可惜,她现在变成了一个喜欢研究男人的女权主义者,女人们千万不要再把女权喊在嘴上,表面上你似乎是什么名誉地位都争取到了,但实际上,暗地里任啥实惠也没捞到。女人家最好还是没事偷着乐,遇到同党,默契地眨个眼睛抱个拳,彼此彼此,也就过去了。千万不要老想着说破。

  提到陈彤,会有心疼。我对她印象不赖,如今也一样。

  至于六六,心情就很复杂,她太强了,是真强,但也是争强。所以有时候,也只好顺由着她一路强下去。六六让我觉着可惜。作为女人的六六,远没有作为写手的六六自信自如。这才是问题所在。那些在她博客热烈留言的人,都是出于崇拜和喜欢的好意,但也可能由此让她上瘾、会让她贪恋,并信以为真。

  日子还是日子,下了网,关上电视,每个人不过是各归各处、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女人们既没必要真把男人当作自己人,也没必要非和他们作对。

  男人与女人本应是这个世界上最该联手的同壕战友。哪方不快乐,另一方都快乐不了。

  物竞天择,我们不说极端个体,只说普遍大众,人总要向命“低头”。这种低头,是顺水欢流,而不是逆风皱眉。我宁愿女人们都能活成一湾欢快的溪水,也不愿她们一个个都成了耸立崖间、飞流直下的奔腾瀑布。

  瀑布诚然勤于造势,但也不过就是最后的疯狂

  《双面胶》观后感(五):剪不断理还乱

  看这部电视剧纯粹是为了凑热闹吧。大陆电视剧婆媳题材的总是很热门的,不过看得最过瘾也最生气的还属这部《双面胶》。

  其实剧情在现实角度看,是很现实的,很多家庭都是存在着婆媳关系难相处这种问题的。而夹在中间的男人也是最难做人的。遇到家庭风暴,是该站在老婆那一边?还是自己的亲妈那一边?多数男人选择了中立,但正因为了这种中立的选择,使得老妈和老婆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老妈觉得自己儿子向着老婆,老婆也觉得委屈,觉得自己老公不帮着自己,反正男人是两面受气,不知道如何做人。

  在这部电视剧里面,儿媳妇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女孩,上海女孩是有她自己的骄傲的,使小性儿,霸道,理所当然的“当家”。尤其是丽娟从小在家庭的熏陶下,自己的母亲是家里绝对权威,耳熏目染的形成了许多观念,比如男人就是应该多做些家务的,男人就是应该懂得疼自己老婆

  听老婆话的,在比如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是绝对的“君王”。

  可是问题就出在她爱上的是一个东北小伙子,而且是东北农村出身的小伙子,要知道某些东北农村是非常男权主义的,女人在家还不如阿猫阿狗,比如吃饭不能上桌子,包揽所有家务,生儿育女,地位是非常低微的。可是丽娟不懂,但丽娟妈懂啊,所以当初坚决反对来着,但人家爱得死去活来,被家里宠得任性惯了的丽娟哪会听她的话。最后还是嫁给了这个东北小伙子。

  俩人结婚以后是过了一段开心日子的。东北小伙子亚平或许是在上海读了大学工作的关系,感觉这个男人还行,老婆懒点,自己就勤快些,端茶递水的伺候着,也乐得开心。但是某一天婆婆来了,后面的日子就硝烟战火不断了。

  丽娟的懒惰、爱花钱、挑食、不懂事儿,婆婆是统统看不惯的。毕竟是一农村妇女,估计年轻时候也没少受自己婆婆的气,所以变得更加刁钻。这一家人也怪逗的,什么话都当面那么说出来,婆婆远道跑来和儿子住一点都没有拘谨的意思,直接当家做主人了,这样丽娟不愿意了,开始有了矛盾还想着忍,但是时间长了忍耐也是有限的,自然就慢慢脸色越来越难看,硝烟不断啊。

  夹在中间的亚平始终觉得一家人是可以和睦相处的,可是,真的可以吗。

  说句我的观点。现在的年轻人,结了婚有几个还会和父母同住的?二人世界多好,两人愿意怎么过怎么过,别人不用跟着掺和,自然没那么多矛盾了。过年过节走动走动还觉得挺亲切,多好。干嘛没事往一块凑合呢。

  哪个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家庭幸福的。当父母的成为导火索的时候,为什么就不懂得避让呢。其实孝敬也未必要住在一栋房子里的呀。不是一个年代的人,许多生活习惯不一样,是在正常不过的事吧,为什么一定要吵得不可开交才反思自己呢。

  婚姻真是一门不简单学问,说不出谁比较有理,真是剪不断理还乱的事情呵、

  《双面胶》观后感(六):这种男人嫁不得

  一口气看了《双面胶》,《新结婚时代》

  感觉就是这样的男人嫁不得

  其实为什么会有婆媳问题

  不就是那双面胶老公,儿子的角色没当到位么

  你作为老公就应该为老婆说话,保护老婆是老公的第一守则

  作为儿子你应该进孝道,这是法律规定的也是作为一个人应该做的

  但是在做这双面胶的时候难免有冲突的时候

  那就要理智当到了

  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作为你个男人应该具备一定的判断

  我想老婆也好 老妈也罢

  是不会反对正确决定

  毕竟这是两个最爱你的女人

  所以 我还是坚信 婆媳关系的处理不单是婆媳的问题

  更是对男人的一种挑战

  是男人的就站出来“扣大头”(杭州话意思:挑大头)!

  《双面胶》观后感(七):我看双面胶有感

  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评判事情的对与错,角色不同感受自然不同。对我来说,我作为一个儿媳妇,我很同情胡丽娟,她有的感受我都有,而我也能站在父母的角度,替她的公婆着想,我也不认为她的婆婆公公是错的,因为生活环境背景养成了他们吃苦耐劳节俭成性的个性。她们各执一词,这个剧不仅是南北方文化差异的问题,也揭示了婚姻的内幕。每个年轻浪漫的女孩都希望婚姻是属于两个人的,不希望被老人参合,而老人舐犊情深,离不开儿女。很少有哪个父母把孩子养大了象动物一样自立了就逐出家门,放归山林自立门户。毕竟我们是中国,几千年的养儿防老传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只能是双方首先多从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尽量互不干涉,减少矛盾。

  《双面胶》观后感(八):重拾国产剧随感

  现代家庭伦理剧有一种固定套路,那就是一对恩爱甜蜜的小夫妻婚后一段时间会遭遇各种磨难与考验,要么婆媳不和引发家庭连环大战,要么买房买车压力过大小夫妻吵吵闹闹无休无止,要么性格习惯磨合不好日久生情之际第三者突现并极力上位。各种巧合渐次出现,终于把戏剧矛盾推上巅峰。而我们观众作为好事的旁观者,心情也随着剧情的起起伏伏或喜或悲,于是追剧成为茶余饭后的一种娱乐。 追剧除了作为一种娱乐放松,他还会展现生活画卷的诸多细节,一些普普通通的日常对话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它不像电影中台词那样高深莫测,却能折现出一些实实在在的道理,经得起品位与实践。 最近看了六六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双面胶》,感慨良多。因为本剧所讲述的关于家庭和睦、关于婆媳关系、关于婚姻生活的这些事儿,都是我们将来必然会经历的事情,而通过这部经典教材,我们可能不会在将来游刃有余地处理这些事,但至少可以加深认识,或者更进一步地有一种“政治觉悟”,引以为戒,寻求更完满的方式去经营自己的家庭。下面分享一些个人看法。 #关于婆媳关系# 婆媳矛盾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从古至今,愈演愈烈。究其本质,是一种失衡的现象。一般来说,父母和孩子的旧家庭关系原本是一种平衡的状态,当孩子的伴侣介入到这一种平衡关系中,旧的平衡必然会被打破。只有通过多方的努力磨合好了,建立一种新的平衡,家庭才会和睦。但大多数婆媳矛盾的原因就在于不能从旧平衡过渡到新平衡,导致长久的失衡以致矛盾冲突不断。 那么,为什么婆媳矛盾尤其严重呢?从婆婆的角度来看,天下母亲爱孩子,儿子在母亲心里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对一个母亲来说,一个陌生女人的到来俘获了宝贝儿子的心,会令母亲极度沮丧,甚至产生强烈嫉妒,同时产生要求儿媳为家庭奉献所有的执念;对于妻子来讲,一个可笑可憎的老女人对自己的丈夫各种宠溺,本来就让人哭笑不得,尤其当这个老女人用那种自己生怕会抢走她儿子的目光紧紧盯着自己并对自己各种要求和干涉的时候,厌烦之心会日积月累。尤其一个想管,另一个又不服管的时候,这种矛盾会不断升级。 剧中的丽娟和婆婆非常符合这种角色设定。东北的婆婆认为儿媳应该勤劳能干,像自己一样为了家庭任劳任怨,忙里忙外。而上海媳妇丽娟习惯了被伺候的舒坦日子,她认为自己经济独立已然可贵,工作之余尽管放松,老公给自己端茶倒水更是家常便饭,婆婆的反客为主已经令人不悦,更何况婆婆看不惯自己不干家务时常挑拨离间。 于是,婆媳之间互看不惯,又碍于情面不好正面冲突,亚平妈就不时向亚平叨叨丽娟多么不好、多么过分,而且平时也不让儿子亚平干一点家务,连亚平给丽娟倒一杯水都极度不满。娟当然也不甘示弱,对于婆婆的怒气会撒到亚平身上,自己不好说的要求也统统交给亚平转达给婆婆,天天躲着婆婆不回家吃饭,碰面也只有一句客套的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一声“妈”。 这样一来,婆媳关系的最初恶化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这就成为了一场家庭悲剧的第一粒种子。 #关于双面胶# 相信大家不难猜出双面胶隐喻了被夹在亲妈和媳妇之间的亚平。想要两面迁就却是事与愿违。 面对亲妈对媳妇的各种不满,亚平是无奈的。因为穷而住在丽娟家出大部分首付的房子里,没有底气的亚平只能求丽娟给自己留些面子去将就婆婆。亚平是希望丽娟能把公婆当作自己父母一样来尊重孝顺的,但娟根本就瞧不起乡下来的公婆,而且从来就十指不沾阴阳水的娟,让她去遵照婆婆的意愿每天煮菜做饭打扫房间简直是难于上青天。上海女人的这些习性亚平是了解的,他原来也希望自己像个上海好男人一样去爱护宠溺娇妻,并且他最初也做到了,但这一切都在自己父母到来之后分崩离析了。亚平骨子里男尊女卑的旧思想日益膨胀,他开始习惯于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虽然有时候看着娟被妈要求着干活闷闷不乐而自己又被安排在沙发上陪着父亲看电视,他如坐针毡,但他内心是认同“父母命,不可违”的。 作为一个穷山沟里考出来的大学生,如今已是立足上海月薪近万的小白领,亚平深深感恩着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现在尤其想让父母跟着自己过上舒适安稳的都市生活以尽孝心。曾经苦难的经历让他比常人更懂珍惜,但也让他近乎偏执地去一味顺从父母,这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 当亚平爸爸查出癌症晚期,情绪异常激动的亚平下定了砸锅卖铁也要救治父亲的决心。虽然他深知治病的钱也许会竹篮打水一场空,但在这种强烈孝心的驱使下,他变得独断、愚蠢并且忘我。与妻子的交流,对好坏医生的基本辨识,对自己以后生活的基本规划全部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他只想着攒钱给爸治病,结果他爸的身体被大量强效高价西药拖垮不说家庭反而因无力负担昂贵医药费而负债累累,逼得他妈卖掉了养老的老家宅子,还因此事发生家暴,与妻子撕破脸皮开始了第一次分居。 #关于结局#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因为钱财的纠纷等问题导致了两家(丽娟父母家和亚平家)大打出手,结果娟妈气出了中风,亚父愤怒离世。而为了让亚父抱上孙子而预谋下生出的儿子也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好运。前期不断积累的婆媳间的嫌隙给家庭不安制造了温土。终是因为婆婆教孙子骂娟的坏话被娟发现,娟破口大骂直接撵人,婆婆也大动干戈,压抑已久的亚平再次失控疯狂地施暴……这场家庭终极大战的后果就是夫妻俩再次分居,恶婆婆两个月之后去世。 其实这部剧的主力旋律是强调了人性善的,本篇所举例分析的一些个例是为了让大家通过矛盾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重温一遍这部2007年的老剧,大家一定会有不同的收获。 #讲在最后# 婆媳矛盾不是小事件,要么立马解决,要么愈演愈烈。后者一定会逐渐升级到夫妻矛盾或者母子反目等严重情节,造成不同程度的家庭悲剧。所以,家庭成员们一定要互相包容理解,关爱体谅,毕竟家人才是我们生命中最亲最爱的人儿呐!尤其是作为丈夫和儿子的男人们一定不要在婆媳矛盾时坐视不管,也不要选择站队列和谁一伙和谁对立。一个家庭又不是战场,何必那么剑拔弩张呢?我想一个好丈夫和好儿子,会成为婆媳之间的润滑剂而不是那怒火中烧的一桶油。

  《双面胶》观后感(九):勇敢一点 及时止损

  之所以打三星并不觉得这部剧拍的不好 而是觉得结局太坑爹…… 回想丽娟经历的种种悲剧 皆是因自己的心软和健忘造成的 受到伤害一次不够 还要三番四次的往坑里跳 男人说两句甜蜜话就把之前人家怎么伤害她的忘得一干二净 丽娟这就叫不长教训活该啊!非要等到矛盾越来越大 钱没了 挨打了 亲妈也气病了 才明白过来怎么回事 还只是打打嘴炮 唉 作为观众我看得都要气死了!最可气的是结局 都遭了那么大罪了 还原谅!?原谅个鬼啊!忘记还躺在床上的妈妈了吗!?人有的时候不能一味的愚善良 和不能一味的愚孝是一个道理 做事情不经过大脑全凭自己乐意是要栽跟头的 为了成全你丽娟一颗圣母心 搭上一家子的幸福生活 这合适吗?要我说 这结局太烂了 简直教坏小姑娘价值观 人生在世该硬气就得硬 该断就得断 这叫及时止损 不然原著结局大家都知道的 活活被人打死… 我看就算电视剧里结局是大家重修旧好 但难保哪天李亚平骨子里那根大男子主义的神经不会发作 最后还是得和原著一样的下场……再说了 自己不想好好活 也得替家里人好好想想啊!

  《双面胶》观后感(十):无力的一面

  看了《双面胶》,觉的很真实。甚至是真实第露骨。

  丽娟和亚平的爱情,在刚开始称得上是两厢情愿,幸福可人的。而当公婆介入,尤其是婆婆把她的经验——管老婆的经验,男人要管得住自己的女人,传给亚平的时候。婆婆看到了事实与她要求自己儿子做的完全相反,亚平在丽娟面前像个小丑,哄着,宠着,爱着……丽娟作为新女性在上海的繁华之地,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生活理念,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尤其是关于钱方面,更是主张今朝有酒今朝醉。完全不同与婆婆的爱情方式和花钱理念,在婆婆这老一辈面前是不可理喻,没有道理的。再加上儿媳战争的影子,一直就在每个已婚的女性中存在,未婚的也许就是姑媳之争,女人就是这样的为难着女人,自古至今。同为女性,婆婆和儿媳时代、地域、经历的不同,造就了家庭、金钱、观念的不同。冲突不可避免。

  而在冲突之间的双面胶——儿子兼丈夫,就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窘境。亚平的失败就是在强势的丽娟面前,在丽娟优厚的经济基础上,相对于上海的打工者亚平,从一开始就处于了一个较低的位置,他始终是在仰视丽娟的。而婆婆教给他要去俯视的训导,亚平不能做到。就这样在两相的哄骗之下,他痛苦着,直到忍无可忍。男人的尊严可以很有耐性也可以在瞬间爆发。

  结局很突兀,不过大概生活就是这样子。在相互的隐忍下活着。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双面胶》经典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