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街区13:终极》是一部由帕特里克·亚力桑德罗执导,大卫·贝利 / 塞瑞尔·拉菲利 / 菲利普·托雷顿主演的一部动作 / 科幻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暴力街区13:终极》观后感(一):搞笑的动作片
整部片子延续了第一部的整体风格,从画面风格到背景音乐到演员的表演都完全延续第一部。所以说如果喜欢第一部的话还是可以看看第二部的。
但是这第二部还是有着很大的缺陷的。
首先,是跑酷的画面的减少。而且很多镜头和第一部如出一辙。毫无新鲜感不说,精彩的感觉也就随之降低了。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觉的最后他们一群人,具体说是三十五个人一起冲进总统所在地的那部分简直就是类似《烈火青春》里的东邦似的。所有的警察都是二愣子般的存在。正规军不如职业混混,职业混混打动总统,总统被混混的正义感动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简直荒谬!
抛开这一切,还是可以看的。
《暴力街区13:终极》观后感(二):找一个理由享受暴力,纵然这有关荣辱观教育。无心老师真是神啊真是神~2009-08-18 22:58:36 阿斯巴勒 这部应该叫 啊 来自巴黎贫民区亡命少年救赎二逼总统为了哪般
必须要看玩真枪的小孩,要看从衣襟扯出凶器的妇女,要看满是纹身的厚道老人。没有什么比这种开场更吸引人,他们颠覆着我们不敢颠覆的。
跑酷要跑在生死的刀刃上,攀岩要攀在厄运的翅膀上。镜头必须快速地转啊转,必须快速地换啊换。因为这些暴力实在太诱人。
击打必须要骨骼裂,打在骨头的脆弱中央,或者关节处。不能击打腹部胸部这些声音噗噗的地方,因为咔嚓的声音更具吸引力。
必须要有肉体的诱惑,必须要让前一瞬间的鲜活诱惑,那个胸、那个臀、那段腰肢,变为这一瞬间的致命打击。说起瞬间,必须要看到一瞬间未卜的生死。
必须要有背叛,而且必须要来自看似道貌岸然的阵营。必须让那个英雄一憋屈就憋屈到底,睁眼闭眼之间一无所有,而他只能干瞪眼。
必须要有阴谋,它像天空一样宽旷博大。它那么强壮,那么有力,那么坚不可摧。它必须无耻而威严的扒开英雄的菊花发出肆无忌惮地嘲笑。
必须要有一个容易理解的转机,救世主的搭档要登场。他羞涩得像个高中生一样。但是在死亡的小径奔跑时他享受死如同享受生。
必须羞辱死所有的弱者:小警察们、公务员们、那些上班下班的人。他们理当像一口痰一样被伟大的奔跑者看都不看一眼地碾过。
事态必须要升级,反派必须要成长,危机必须要巨大。必须要看到受到其影响的那些无辜的小孩子们老人们的可怜巴巴的表情和眼神。
暴力必须要有传奇感赋予其美丽,暴力必须要组团来赋予其强壮。我们要看到一个个有故事有背景的人出现,要看到他们集结成团。
最后的最后,困兽犹斗的精彩才能够值得回味。纵然这是个爱国主义教育片,纵然这是个荣辱观教育片,但是我们等到你了——暴力。
《暴力街区13:终极》观后感(三):《过瘾就行》
比起第一部《暴力街区》,这部续集的剧情显得粗糙和应付事儿。当然其实第一部的剧情也没有多么的高深和精密。这样的动作片不就是看动作吗,对于这样一部跑酷电影来说,跑酷就是最大的看点,其次是拳拳到肉的精彩打斗。B13区真是一个小世界,里面全世界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喜欢那个后来统领大家的亚裔女孩子,虽然脸上都是纹身,但是依然挡不住其性感的气息。她那身肉色的紧身衣真是让人看后激动不已。而她在辫子的尾端安装上凶器,不禁让人想起了徐克的经典《黄飞鸿》系列电影。其中一集黄飞鸿就是辫子尾端安插上了凶器。这次的续集里,感觉打斗的戏份要比跑酷的戏份稍稍的多一些,而且看似为整个电影系列画上了句话,其实还有继续挖金的可能。
end
《暴力街区13:终极》观后感(四):就当是一支音乐录像带吧。
这部电影告诉我,有些人只适合做摄影师的。比如这部戏的导演。
四年前,B13区那眼花缭乱的跑酷镜头着实让我惊讶了,其中一段跑酷镜头我甚至自己剪辑下来放在手机里反复回味。而且,当知道这些镜头都是
亲身示范并且没有用特技,更是佩服不己----原来,除了中国武侠可以这样飞跃,法国人也可以这么矫健。《B13》第一部算是我重复看过次数比较多的电影之一,也是我经常跟朋友推荐的一部,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可以不把他当作电影,而是当是跑酷艺术的欣赏。
但是这部《终极》真是让人有点失望了。剧情让人摸不着头脑之外,里面最出彩的跑酷镜头的剪辑也是让人觉得非常不过瘾。真是浪费了那么多精彩的动作。后来我查了一下电影资料,导演换了,是一个摄影师,你说你好好摄影师不当,要来导什么演,要导也可以,你也先当个别的电影练练手嘛。整部剧没有任何起伏,平淡如水。暴力元素到在这里就是滥打,而且狗血的是所有人都好像喜欢“打”,明明有枪的都不用,喜欢肉搏,然后就可以看到一个个大个头被两个主演打得稀巴烂,有几场以少胜多的混乱打斗镜头一度让我联想到《功夫》里的星爷。
其中唯一可取之处也是我推荐的算是这电影的原声带了,其实,如果把这冗长无味的电影当作是音乐录像带心里会平衡一些,那就这样吧。
下面是原声带的电驴地址。还真的不错。
下面是电驴地址:http://www.verycd.com/topics/2761851/
《暴力街区13:终极》观后感(五):一部世界人民大团结的喜剧片
先看看暴力街区内各帮派的人员以及其他坏蛋的组成:
1,炸弹专家:拉美人(红皮肤);
2,毒品贩子:中国人(黄皮肤);
3,黑道警察:黑人(黑皮肤);
4,军火贩子:穆斯林(白皮肤);
5,主角:暴力街区中荷花派出淤泥而不染的拯救天使:法国人;
6,其他坏蛋:一副美国人做派的房地产商,或英国极端组织派的自由战士(可以参照Die Hard I 来辨认),或长者萨达姆大胡子且腐败了的军队指挥官。
另外影片中的一些特点:
1,穿制服、头上有毛的警察,不是坏蛋就是笨蛋。
2,有胡子的人是坏蛋。
3,太胖的是坏蛋、太瘦的是坏蛋。
4,穿西装的基本是无能者。
5,车牌遮住的人是坏蛋。
6,很凶、很恶的警察和其他引起观众反感的人,都死了,因为导演认为主角要杀人,就要给出正当的理由,以免让观众把主角和坏蛋混为一谈。
我注意到的其他一些问题:
1,法国人注意且支持我国民族大团结的局面:因为暴力街区内的老大明显是个少数民族。
2,法国在殖民时代遭受的打击估计不轻,黑人朋友们的穿着和装束比较有特点。
3,好法国人都很无辜,且均可以流利背诵《人权宣言》。
由此可以推导出法国人的世界观:
第一,先用水泥墙,将法国包围起来,这样,就可以和黄皮肤、黑皮肤、红皮肤、美国人、英国人、穆斯林隔离。
第二,被隔离的人一个劲想让法国解放自己,不过等了三年没等到解放,很焦急。
第三,法国的那些美国派、英国派,一看墙外面风光大好,就欺骗了纯种法国派的总统,栽赃黄皮肤、黑皮肤、红皮肤、穆斯林。要占领那里开发房地产。
第四,暴力街区里的法国人振臂一呼,黄皮肤、红皮肤、黑皮肤和穆斯林纷纷响应,打进总统府,逼宫总统,最后,微笑地看着法国总统利用导弹把自己给解放后。
第五,到最后,法国总统说,你们被解放了,我现在任命这个法国人来统治你们,然后黑、红、黄、穆斯林一齐说:好!但是他们脑袋也不想一想,地盘都没了,还好个小鸟啊!
结论:
1,这时一部世界人民大团结的喜剧片,但是前提是法国人当老大。
2,没地盘不行,国家主权一定要保护好,像片中黑、白、红、穆斯林的做法是不对的,不能因为追求世界大同就放弃自我,没有冲突世界是没法运转的,只有在大不同的世界里创造大同,而不会有纯粹、绝对的大同。
给导演的建议:
1,你片子里,坏蛋的成分过于复杂了,基本分为三个体系:宗教、人种、是否比法国发达。这明显是混乱的。看来你也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暴力街区终结了。
2,从宗教的角度说,应该丰富一些,可以有少林寺帮代表佛教、牛鼻胡须帮代表道教、尖顶帽子帮代表东正教、白袍赤足帮代表印度教、再找一群穿黑西装的代表邪教。我不得不说,你拿宗教看人的视角,是有问题的,信宗教是自由的事情,没什么好和坏的属性。
3,可以适当加入外星人的内容,这样更好看了,皮肤可以是蓝色或者绿色。
UG:
如果要炸平除法国以外的地方让法国人领导残余的世界各族人民重建地球,估计首先要使用很多核弹,这样地球生态环境会有影响,希望导演解决这个问题。
《暴力街区13:终极》观后感(六):关于Banlieue13第二部的13个Remarques~~
1.一上来的前情回放我就光顾着HC跑酷男一号David的那张青葱俊脸了,棱角分明,鼻子是鼻子眼是眼的,没想到岁月催人肥,小D由于经常运动没长肚腩,时光的赘肉全转移到没法运动的脸颊上去了,看着他躺在通风管里那由于地心引力愈发明显的大脸盘,再和身边依旧消瘦的Cyril同学一对比,我悲鸣了。
2.请问这不是2016年的巴黎十三区么,谁能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出现那条华丽丽地占据镜头最耀眼中央位置的“预祝北京2008年奥运会圆满成功”的大红横幅啊。
3.貌似整个十三区就没有一个人是没有纹身的,而且都特别喜欢纹在脸上,男女老少不用化妆都可以直接搭一京剧场子了。
4.小D的头一场跑酷一般般,只能说跑多酷少。也难怪,在垃圾堆里奔驰能酷到哪门子去。
5.相比之下,Cyril同学的第一次亮相就只能用惊艳来形容了,当然,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那个露着PP摇曳生姿的艳舞者(不确定男女)绝对是个替身。而且,当Cyril同学摘掉假发露出大光头,镜头特写他的小烟熏加美人痣加红指甲,我又囧了。看来不是所有好看的男人都适合扮女人的。
6.跑题,始终坐在警车里的那个总部男真叫个帅呐。
7.当Cyril同学举着一幅难看的油画开始以一敌百的时候我明白了,跑酷片要变功夫片了。
8.交警,民警,特警统统都是用来做无用功和充当人肉沙包的,从第25分钟一堆特警半天才搞开一扇门的时候就开始铺垫上了。后面这些哥们儿的受辱程度更是令人发指,拿着枪全部不用,用了也打不着,就站那儿等着挨打,具体情况我都不忍心说了。最后守个爱丽舍宫守了不到五分钟就失陷了,我只能把这种情节安排理解成是对历史上始终保持疲软状态的法国军队的一种讽刺了。
9.天呐,谁能告诉我为什么第一部那个小巧玲珑颇有乡间纯朴气息的小D的妹妹什么时候变成了黑阿姨而且还烫了爆炸头而且还和Cyril同学滚在了一条床单里!这换人换得也太惊悚了。
10.我想说法国人有必要拍个电影也要搞一个白痴总统吗,现实中的那个还嫌不够哇。
11.女同胞们一定要谨记:所有的男人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再强再跩再能装再能忽悠人的男人也不例外,一旦被踹,绝对再也跩不起来。
13.重建一个区就得先投炸弹把它彻底夷平,这是什么扯淡逻辑。最扯淡的是,折腾了半天那些个炸弹还是扔下来了!
-----------------------
抛开剧情,这续集在技术层面上其实还是可圈可点的,几场追逐看得还是比较过瘾,只是小D和Cyril同学还是有了老态,跑酷起来都感觉像是慢了半拍,最重要的是功夫明显有些喧宾夺主,大家都不跑了,大家都开打了,这就没什么意思了。
我想我还是抱着四年前首集的回忆过活吧。
《暴力街区13:终极》观后感(七):炸弹无解 总统有罪
看过《怒火青春》的人都会对巴黎的等级阶层分布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的确如此,在巴黎,在法兰西的首都,各个阶层受到的待遇太不一样了。
懂得维护尊严,也要懂得反抗。13区的黑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作出了搏斗,当他们易如反掌的闯入总统府,当他们一巴掌就将国家最高军事统帅拿下的时候,整个法国,整个巴黎,在哭泣。
13区还是被总统炸掉了,13区是在这些人的努力下毁灭的。这不是真正的巴黎,既不是波德莱尔在《恶之花》当中描述的那样,也不是雨果所叙述的那般,那个怀旧而古典的巴黎,在这一刻支离破碎。
这个国家的军事机构如同玻璃一样容易破碎,军人不堪一击,情报机关玩忽职守,这,是不是人们熟悉的巴黎?
炸掉的是巴黎的13区,炸不掉的是人们对于巴黎发展的无尽思考和一些怀疑。
炸弹无解,总统有罪。
《暴力街区13:终极》观后感(八):跑酷2
依然延续了上一部电影的动作风格,整体来说并没有多少突破,但是跑酷演出仍然很精彩。
电影的剧情可能漏洞不少,尤其是最后几十个小混混攻入总统府军事指挥中心的时候显得那么轻而易举,但这毕竟只是一部娱乐大众的商业片,并不是情节严谨的推理片。可能大部分人看这部电影的初衷并不是看里面的故事情节,最主要的还是像领略一下跑酷这项极限运动的魅力。
为了经济利益,政客们不惜牺牲贫民区民众的家园为代价费尽心机的进行强拆,甚至不惜把总统拖下水,简直就是丧心病狂。影片的结尾反而是平民区的人主动要求总统进行拆迁,前提是总统必须保证原住民的利益,帮助他们重新规划建设美好家园。
原来拆迁工作并不需要搞那么复杂,只要保证弱势群体的利益就可以了,他们要求的也许并不多,但是就那么一点点东西,拥有强权的人还要想尽各种办法去剥夺。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啊。
《暴力街区13:终极》观后感(九):搞笑动作片
上一部是05年看的,已经记不太清楚详细内容,就跑酷的动作画面印象深刻,这一集在花样上有更多进步,再揉杂进各种时髦元素来凸显酣畅淋漓的动作效果,可以看到成龙年轻时候的风格,特别是第一场利用画做道具的打斗明显是成龙以前玩过的,还有拳霸的打斗风范,比如在14栋楼里的百人斩,达米尔就是这样一个角色,总结起来就是:跑酷加托尼贾加成龙组成本片的卖点。我真不知道这几位的膝盖是什么做的,也太牛逼了,这里头的技术真不是盖的,换了我们腿早就折成三节棍了。有一点小小的遗憾就是我一直期待的“终极一跃”没有出现,按理说这种吃青春饭的哥们在年轻时候不留下点难以逾越的光辉那会抱憾终身的,你看成龙现在大可以把年轻时候那些不要命的特效拿来单独排成一部电影了,绝对猛料。当我看到这面海报的时候我还满怀憧憬的指望这哥俩从10层楼以上直接跳下来就地一个驴打滚然后爬起身,拍拍身上的泥土若无其事的和对面混沌摊的老板说:老板,来俩碗混沌,多放点葱!可惜当那个搞笑的围攻总统府计划出来后我就彻底放弃这个想法了。 剧情方面就不要说了,可以忽略不计,纯粹是为了动作而设计剧情。法国严重缺乏人才啊,总统身边永远那几个屁虫晃来晃去把总统忽悠的欲仙欲死,扔导弹这种技术活都可以不经过议院讨论,让总统一拍脑袋就做决定的事儿,要真是脑门一热一把拧下去一个街区就完了,这未免太过儿戏,民主不是这么搞的吧?我怎么看都觉得是几个太监在忽悠皇上;更恶搞的是DISS这样的东厂组织,原来法国也有锦衣卫啊,直接隶属总统,不受任何其他管辖的真空部门,我还以为只有天朝才有,听说还珠格格在国外也卖的不错,导演是不是看上瘾了?
《暴力街区13:终极》观后感(十):名正言顺 ------先树牌坊,再当婊子
撇开出彩的男扮女装,精彩的跑酷,绚丽的武斗,阴谋和诡计,正义和邪恶的较量,电影的根基即思想也让人深省。
13区是这么个地方:它无政府。黑社会,犯罪集团充斥其中,枪火,炸药,暴力是它的主旋律。这里的民众刁蛮,血腥,暴力,尚武。
电影没有解释它是怎么形成的(算是漏洞),面对它有两派意见:改良派和革新派。所谓改良,是通过民主,法律,对外开放,扩大交流,13区民众持该观点。所谓革新,是摧毁后重建,为了斩草除根,顺带连刁民一并摧毁,商人和腐败的部分高层持这种观点。
电影这里有三点值得注意:
1,总统是好人,想要民主,想要人道,想要13区民众受到尊敬,他只不过听信谗言做出了误判,罪魁祸首是为了利益的商人和部分高层相勾结。
2,无论是改良派还是革新派,最后的做法都倒向了革新派,都把13区给摧毁了,即使革新派的力量已经被扼杀,罪魁祸首已经伏法。
3,革新派宣扬的是荣誉,为了目的可以牺牲一切,哪怕是自己的生命。改良派宣扬的是家庭,社区,那种可以让大家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力量。
所以,看到没,改良派在这里做了一个好大的牌坊,还能够继续当婊子。真正做出了牺牲,推动社会进步的革新派却遭到了彻底打击。
这让我不得不对 名正言顺,出师有名这类词有重新认识。
mzd在五反期间,查处大量罪大恶极之人,即使是以m的声望,也没有批准用法律手段判处死刑。他其中的一个理由是:杀大量人不利于博得民众同情。于是他发明了死缓。
于是我们把支援军叫志愿军,把“放弃对x国援助”改为相信x国人民可以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如此种种,不胜枚举。这里面有大智慧。
在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时刻注意,词的另外一面是什么:屡败屡战还是屡战屡败,经历挫折还是面临挑战,促进消费还是铺张浪费?
这些词语的意义都受到舆论,当局,社会环境,人文的操纵,影响。但是,外界没有办法影响到的一点是:思维。用自己的脑袋,用自己的思想,分析事情,剖析事物。
虽然,我们的思考会受到情报,时代,自身的桎梏和局限,但是,我们会享受到自己操纵自己命运,身体的快感。而不是浑浑噩噩,卑躬屈膝,板上鱼肉,任人宰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