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革命》是一部由几原邦彦执导,川上伦子 / 渕崎ゆり子 / 子安武人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动画 / 奇幻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女革命》影评(一):少女革命细节考【细节决定内涵】
看过少女革命之后,发现细节比较多,如果不去思考这些细节,这部作品的内涵我认为只能理解70%
少女革命并没有带着观众认识女权思想,也没有评价女权思想。我觉得倒是以一种非常温和的姿态介绍了时代中同时存在的不同的“对女性的思想”,来自不同性别不同身份地位的人们对女性的看法。至于应该怎么做,每个人心中有自己的想法吧。
虽然在很多方面,制作方省了很多成本,但是细节的注重却不少。这里我时间的问题,我并不做细节的分析,我只是这些罗列一下,点到为止。大家能够想多少,可能就对作品增加了理解多少。
一.学生会团
西园寺、米奇、树璃、七实、冬芽、utena
他们的态度?他们的发色?他们胸口蔷薇的颜色? 分别代表了怎样的情感,有什么意义。
13话中提示的 友情(amitie)之战、选择(choix)之战、理性(raison)之战、恋爱(amour)之战、崇拜(adoration)之战、信念(conviction)之战、以及自我(soi)之战。
二、小人物们
小人物们分别从谁心中掏出剑?与那个人之间有什么羁绊?
他们在根室公馆中,乘坐电梯一样的东西,背景的装饰画从蝴蝶到蛹到毛虫再到叶子(虫卵),有何含义?他们在这过程中心里变化是怎么呼应背景的变化的?
为什么风间达也没有成为黑蔷薇所选中的人?
为什么取下的黑蔷薇中,有一颗“黑蔷薇”是橙色的,是纰漏吗?
三、根室教授
频频出现的白手套指示,指示了什么特别吗?画有什么改变吗?咖啡杯上的咖啡渍有什么意思吗?
四、迪奥斯的角斗场
从一个人的战斗变成了两个人的战斗,什么变化?
车上的两个人是怎样的关系?拿出的剑与以前的剑有什么不同?
奔驰的汽车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五、世界尽头
剑的影子像什么?安希被铁杵插满身体的影子像什么?
六、绘影剧团
A子、B子、C子的表演都有什么内涵(个别剧目仅是为了活跃气氛)
以上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你心中思考的答案就是你的理解。
《少女革命》影评(二):你们再苦也如玩意
长大后我甚至无法用平常语气去叙述一个童话故事。现实与童话的巨大落差,让我往往来不及准备足够多的餐巾纸和悲伤。童话里那些被量产的王子公主幸福生活,就像如今言情小说里泛滥的高干男和小白女。丘比特的利箭总有着美好得令人艳羡的弹道,公主总能亲吻到那只王子变成的青蛙,王子也总能找到那个鞋码独一无二的灰姑娘。可现实现实得鲜血淋漓。我们酸溜溜地发现,马背上不仅没有王子,连个唐僧都没有。更多时候,一个小红帽身边围着的总是一群大灰狼。
或许是我们忘了丑小鸭之所以变天鹅是因为它本就是只天鹅。
没踏出房门之前你以为自己是谁?天之骄子?The chosen one?不不不,我告诉你:你最多就是《银他妈》里的凯瑟琳——一个上帝的恶作剧。在上帝的剧本里,你不是家世显耀的王子,也不是容貌出众的公主,甚至因为心肠不够歹毒,连个可爱又迷人的反派角色都捞不到。那些你以为天将降大任而苦的心智劳的体肤,到头来也不过是一点点点点的经验值和威望。这种窝囊,这种憋屈,好比夏侯惇挂了闪电,被劈了还不知道刚谁。
此时你是不是希望有个王子出现在你面前,亲吻你的额头,为你戴上玫瑰戒指,带你脱离苦海?
但是如果王子变态了怎么办?
《少革》里,欧蒂娜给出了答案:自己成为王子,去帮助,去守护。你有这个觉悟吗?或许你有——在唱《童话》的时候。所以你之所以成为了你。侑子小姐说:“世上没有偶然,有的只是必然。”你所迈出的每一步,指向的都是你自己选择的结局。落到如此境地的原因,不是命运的残酷和无情,而是你的懦弱和无能!那些年少时看见的世界的无数种可能,是在你长大过程中眼睁睁看着它们死掉的!没错,你没有过人的美貌和财富,但你也没有旁人的诅咒和嫉妒。而那些自以为是的痛苦,就像小时候自以为是的骄傲,统统可笑得要死。在你抱怨别人不爱你的时候,为什么你就不能先爱别人?在你抱怨没人爱你的时候,为什么你就不能先爱自己?不要迷恋悲哀,不要顽劣不改,这么宽广的世界亿个万个也在挨;你不算苦,我也不算苦,我们应该苟且偷生脱苦海。当有一天,你跨过了那个让你跨过世界的人,回回头,你会发现,即使没有迪奥斯之剑,那道红海也在为你而分开。
请勿忘记软弱只会惹人感慨。
《少女革命》影评(三):《德米安》与《少女革命》ver.2
之前版本精神分析部分弄错了,黑塞深受的虽然是精神分析派的影响,但不是佛洛依德而应该是荣格的。感谢starchild指出。
**
因为恶魔大、ken和黑猫的三篇分析,于是有了看看黑塞《德米安》的念头。正巧看着封面眼熟,一翻书架居然是有此书的,于是欣然拆封。本来以为这书以我的速度起码也要看个半月,没想到上周六出了趟门一不小心就把它看完了。
确实,看过此书之后回想少女革命能从动画中解读出一些新的东西。但个人倾向于同意ken的观点,若太将它当做解读的钥匙,恐怕未必走对了方向。
也来凑个热闹,趁着兴头写点。 原本丢日记的,不过果然还是想看看批评讨论什么的,还是就丢评论来吧,有人来凑热闹的几率大一点。。。orz~
1 关于两个世界
《德米安》这本书的起点,是描述神圣光明和恐怖禁忌的两个并存的世界。乖孩子的童年被保护和教育在光明的世界里面,并且假装那个恐怖禁忌的世界并不存在。《少女革命》中也明显地存在着两个世界,在几乎每个人物的塑造上都体现了现实校园生活表面的光辉对照个人羞于表述的内心complex的模式。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细看黑塞所描述的两个世界,并不是少女革命中间的“表面的”、“正确规则”的世界对抗“表面下的真实”的黑暗世界。德米安中所说的两个世界是一种宗教式的道德观的挣扎,清教徒式的神圣美好与充满神秘邪恶却有诱惑力的“非正派”生活之间的选择。这也是促使我wiki黑塞背景的原因之一,一开场的思考起点让我本能地判断作者多半是出身在牧师家庭或者是本身曾经是攻读神学的。
对于缺乏宗教感和宗教基础,甚至对比欧洲文明传统来说是缺乏“道德感”的东亚文化而言,少女革命两个世界思考显然跟德米安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少女革命中两个世界在同一个人身上的抗争是是否试图维持表面的正确性而并没有涉及表面本身价值的正确性(事实上已经将之默认为是一种世界勉强出来的虚伪了)。而德米安中,两个世界的斗争,光明世界本身是真实正确的这个想法一直在纠缠着辛克莱直到他彻底脱离童年,并且在价值观上彻底抛弃了光明世界之后,他还不断对光明世界的价值观和在其中生活的人的问题进行反思。
因此,如果在解读两个世界上将两部作品进行类比参考,显然是对德米安最核心主题之一的误读。
2 关于挑战和自我
显然德米安和少女革命的重要主题之一都是自我和挑战现存的世界,然而这部分也是两部作品区别最大的部分之一。
个人并不认同少女革命不是成长故事的这个判断。诚然,在少女革命中,决斗者在决斗进行之前已存了毁坏性的表面和其下世界,即是从少年时代开始而不是完全空白的童年时代开始,但是少女革命中的决斗者们的自我人格并不是一个完整整合的人格,他们基本都处于两个世界割裂地存在于一个个体上的状况。经历决斗的失败,他们完成了向世界妥协的仪式,或是部分地放弃自己表面之下的真实世界,或是将部分真实摆放在表面上供他人嘲讽,这本身正是成长的一个重要过程。 因此,在少女革命中,寻找自我是一个统一自我的过程,即直面自己的“自我”、“本我”和“超我”之间的距离并且尽可能缩小三者之间的距离,不管这结果是否是扭曲的。
再看德米安。首先,德米安中的寻找自我是从空白的童年时代开始。然后,跳过童年部分直接看少年时代,辛克莱确实也是面对一个两个割裂世界的互相斗争的情境。然而这里的寻找自我并不是一个自我整合的过程,而是一个彻底抛弃一个世界投入另外一个世界,在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中游走,寻找哪个才是自己所求的过程。 因此,在德米安中的挑战失败,或是放弃了思考躲回了既定的安全的道德价值中去,或是被自己的某些欲望所束缚,无法完全跟从“真正的自我”的指引(强调不可被私欲所束缚,哪怕再艰难也要跟随“自我”的思路,显然还是深受基督教的影响)。
这两者的思考层面再一次完全不同。少女革命所关心的自我和挑战不过是在心理学层面上的探讨和救赎,甚至没有太多涉及到价值观。而德米安中的自我和挑战是从哲学层面起直指宗教、真理这些终极问题本身。
3 关于性
两部作品显然都有受精神分析派学说的影响,性必然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
少女革命中,性所涉及的涵盖了童年阴影(例如剧场版中桐生冬芽幼年受性侵犯的情节),恋兄恋妹情结,性取向,以及gender identity(例如乌蒂娜自身公主/王子身份的挣扎),这些大抵没有超出流行媒体喜欢玩的段子的范畴,话题性和戏剧性的作用多于对性本身的讨论。
而德米安中性是最关键的词语之一。黑塞显然受精神分析派的思想影响很深,在后半部分占了很大分量的艾娃夫人(没看过原文,猜想其实原文就是夏娃?),作为带辛克莱进入该隐印记群体的领路人,她在辛克莱的妄想中扮演着母亲情人妓女情欲和高贵合一的形象。此处的内容应该运用到了荣格的“原型”的类型。因为个人对荣格的理论没有什么了解,无法进一步阐述,望指教。
4 关于“阿布拉克萨斯”
几乎每篇讨论少女革命和德米安关系的文章都从鸟破壳而出开始。
寻找德米安,小说的原句是“鸟奋力冲破蛋壳。这颗蛋是这个世界。若想出生,就得摧毁一个世界。这只鸟飞向上帝。这个上帝的名字是阿布拉克萨斯。”小说中,阿布拉克萨斯是辛克莱所找到的“神”,它是世界的所有,包含了光明和黑暗,每个人的自我在其中都有所归宿而有所命运的指向。虽然少女革命中的宣言没有关于阿布拉克萨斯的后半部分,但是很明显可以看出,凤晓生是阿布拉克萨斯的化身(可参照剧场版的宣传语)。
然而,这两者虽然都被赋予了同时包含两重性的特质和堕天使的隐喻,但其实指代完全不同。
德米安中辛克莱所认为的阿布拉克萨斯是一个自然的包含一且的存在,在其中既可以追求圣神光明,也可以追求如今这个壳中的世界(显然他所指的还是跟随上帝的世界)所认为的邪恶肮脏。辛克莱相信它所代表的是真正的真理和自由。因此,德米安中表达的是只有破除了被灌输的(主要是针对基督教的)关于什么是光明神圣的这层壳,真正自己寻找思考,才能走向真理。
而少女革命中的凤晓生本身却成为了世界必须突破的壳的存在。他的双重性是从给予希望的身份开始,加以绝望结束。其实认真分析一下不难发现,少女革命中所攻击的对象并不单是所谓压抑自我的表面虚伪的世界,而是整个包含了割裂痛苦的世界全部本身。至于突破这个世界之后目标是什么,要去到哪里,其实它根本没有想讨论。因此作为“阿布拉克萨斯”这个世界的全部的凤晓生成为了需要突破的对象,并且在剧场版中是已故之身。
因此不难看出,德米安自始至终的主线是黑塞对于自己宗教信仰、道德观和世界的真理追求成长变化的梳理,他已经脱离最初寻找的茫然状态,找到了自己的信仰。而少女革命是在对于自我和家庭、友谊、感情、社会人际关系的梳理之后,对这个世界本身充满了愤怒。这个愤怒并不引向特定的方向,也不具有明确的答案。说到底,仍旧是一颗不死的中二之心熊熊燃烧。
**
个人认为,就如在探讨EVA的时候被庵野那个棍玩弄的宗教相关词汇吸引去太多注意力是一种过度诠释一样(私以为EVA在哲学宗教层面出于兴趣的卖弄成分远远大于真正的探讨),直接用德米安套在少女革命头上也是一种过度诠释。事实上,并非借用意象或者纯粹掉书袋增加情调用意,而是清晰直指哲学命题的动画,个人阅片经验而言大约也就是是攻壳系列了。不过其也只是是简单明了地陈述了“我同意这样的一种观点”,并没有太多深入地进行辩论和探讨。
个人看法是,不论是因为榎户的脚本还是几原监督本身的想法,德米安的一些结构和意象,以及黑塞思想的一些边角料确实是运用到了少女革命之中。但就本质而言,分析少女革命的探讨的主题和意义时,还是应该更多地回归到心理学层面的分析上。
其实,写此文,原本主要是想整理一下读德米安之后的思路。少女革命的动画毕竟是很多年前看的了,实在无法就一些细节细细阐述,若有记忆出错还望指正。
其实个人并不认同德米安的大部分观点,那本书在我看来是另外一种中二之心熊熊燃烧,不过这是题外话。
以及,谁来告诉我怎样能从少女革命按图索骥到漫长的告别。。。
**
ken新增了對漫長的告別的回答,在此~
《少女革命》影评(四):少女革命~起名字什么对讨厌了~
其实本来是看到人家写的影评写的推荐语~结果太长了。。。。。
树璃和枝织
对于树璃~
面对爱~最大的阻力来源于内心对自己深深的否定~
对于自己喜欢枝织这件事从未有过迟疑的划为“不正常”“不可以”~
深深的想要渴望成为一个“正常的”人~
大概也是因为除喜欢枝织这件事之外~
她都是一个被判定为非常优秀“正常人”~
对于成为“正常人”的诉求远远超过了其他所有的欲望~
但同时其他的欲望也无法泯灭~
对于枝织~
很是喜欢这种走极端的女生~
原本在树璃的回忆里~看到是这么清纯的女生~感觉好生失望~真没劲~
后来在电梯里~黑色戒指的回忆里~
发现原来是这么极端而黑色的想法~
顿时觉得这个女孩很是不错~
这是什么心态~=。=++
想要向树璃向别人向自己证明~
树璃并不是这个世界唯一的中心~作为一个“身边人”的枝织也是非常棒的~
这种原始的想法~在夺走了自以为是树璃最爱的人之后得到了满足和肯定~
却又同时因为失去了作为“身边人”的光环而黯然神伤~
极端之后的冷静又凸显了其他的情感诉求~
然后再发现了树璃的小小秘密之后陷入崩溃之类的~
基本剧情大家自行想象~
还有那个琉果~也很好玩~
其实这些别的片子也有反映的很好的~
但在少女革命里表现出来就是一种格外的感觉~
除了棒的不能自已的剪影之外~
导演在诠释这份纠结的情感时~
其实主要的力度还是花在情结上的~
但同时又不会觉得全部道破让人觉得好没劲~
譬如最后安排枝织把真相对着树璃大喊出来出来之类的傻事~
默默的戳中你的点~
然后家假装严肃的什么也不深究~
巧妙地利用一些有感觉的细节~撩拨你~
哦~(ノω<。)ノ))☆.。讨厌啦~ ~~
其实严肃的这只是在整部剧里的穿插的2/3/4副线~
其实也很喜欢那个弹钢琴的双胞胎哥哥和妹妹~
原谅我记名字无能~╮(╯-╰)╭~~
虽然 比上面那个还要通俗一点~
但也蛮好看的~
其实还是有点没看懂的~
大概是因为到后面实在不耐烦了~还是摁了一些快进。。。
譬如为什么那一帮子人被那个穿深vv到肚脐的那个男的拉过去兜风~
都会像脑子进水一样~又跑过去挑战~
挑战的时候还有车子在旁边围着墙壁转圈。。。。。。
本来还会以为有些新的人嘞~(ˉ▽ ̄~) 切~~
结果还是一样的人组成了2人一组的挑战队伊刚~坑爹。。。
譬如为什么那个v到肚脐眼的王子要一直搞这个活动。。。
而且学院里的时间是不会流逝的?
还是有蛮多没看懂的~
下次有心情~再复习一遍神马的~
ost蛮不错的~~
《少女革命》影评(五):革命世界的力量——《少女革命》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因失去双亲而陷入深深悲伤的小公主。此时,骑著白马旅行的王子出现在小公主面前,以蔷薇花香包围住小公主。王子吻干公主的眼泪,说道:“孤单一人也能够承担如此深沉悲伤的幼小的你啊,请即使在长大之后,也别失去这分坚强与高贵…”王子留下了一枚有著蔷薇花纹的戒指,告诉小公主,这枚戒指将会引领她到他所在之处。这枚戒指,应该就是订婚戒指了吧!虽然这是件好事,可是公主太过于憧憬王子了,所以自己也决定要成为王子。
但是这样,真的好吗?
看过回转企鹅罐后,忍不住把少女革命翻出来复习了一遍,不得不说,少女革命丢翻企鹅罐不是一两条街远啊。少女革命里值得回味的东西非常多,网上也有很多关于少女革命的分析,包括片头解析、人物名解析、结局解析等等,以下内容或多或少也参考了前人的解读。
一、首先说一下原作。
在漫画的封面,清楚写着原作:Be PaPas,这Be PaPas是指以几原邦彦为首的一群人,包括几原邦彦(原案、监督)、榎户洋司(系列构成、剧本)、齐藤千穗(漫画,也参与创作、设定)、长谷川真也(人物设定)和小黑佑一郎(广报)。"Be PaPas" 的意思是 "Be father",有成长、成为大人的意思。[1]
几原邦彦:我是看了少女革命以后才认识此人的,后来才知道,原来他也制作过美少女战士,难怪少女革命(包括现在的企鹅罐)中有华丽的变身镜头。
榎户洋司:此人不熟,看介绍,他参与过EVA的制作。榎户洋司负责了少女革命的大半剧本,算是少女革命的灵魂人物。企鹅罐中没有他的参与,难怪感觉逊色很多。
齐藤千穗:漫画,几原自己说,是被齐藤千穗的《白木兰圆舞曲》吸引,一见钟情,才有了后来的创作。[2]创作团队中我最熟悉的就是她了,当年看了很多她的漫画,都是很言情很少女的作品。而这部少女革命,算是齐藤所有作品中最另类的一部。
其他略。
二、各个不同的版本。
少女革命,我看的有4个版本,39集的TV动画《少女革命欧蒂娜(少女革命ウテナ)》,同名共5卷的漫画;剧场版动画《少女革命:思春期默示录(Utena: Adolescence)》,同名共1卷的外传漫画。这4个版本中,同名的漫画和动画剧情基本一致,剧场版(外传)的变化大一些。除此之外,好像还有游戏、CD Drama、脚本设定等不同版本。
1、TV动画。分为四个篇章:凤学院篇、黑蔷薇篇、凤晓生篇、迪奥斯篇。少女天上欧蒂娜,带着王子给的蔷薇刻印,追寻着王子的身影,进入私立凤学院。偶遇姬宫安茜和西园寺荚一,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参与了“世界尽头”设计的决斗游戏,成为了“蔷薇新娘”安茜的婚约者。随后,和薰干、有栖川树璃决斗,保护着安茜,但输给了桐生冬芽,也迷失了自我。在找回自我后,向冬芽挑战,赢回了安茜。在随后的两个篇章中,像是循环上升变化着的一般,欧蒂娜和学生会成员及他们的关系者决斗。直到最终章,得到了革命世界的力量,迎来终局。
TV动画的结局中,欧蒂娜最终被安茜背叛,被捅了一剑,凤晓生得到了力量。而安茜成为傀儡,承受着来自人们对魔女的恨意。不过欧蒂娜拯救了安茜,将她从封闭的世界中解救了出来。欧蒂娜没能成为安茜的王子,却改变了安茜,安茜有了自己的意志,离开凤晓生,踏上了寻找欧蒂娜的道路。[3]
少女革命中,最详细的就是这部动画了,出场人物最多,人物关系最复杂,有很多象征和暗喻,最值得解读的就是这部。在这部中,安茜是最没有感情,最冰冷的。
2、5卷漫画。在漫画中,加入的内容有,一开始欧蒂娜在别的学校读书,以为若王子就是她要寻找的王子(果然是“若”王子)。后来在明信片的指引下,来到了凤学院。其他的和动画大致相同,但是黑蔷薇篇仅作为一个番外出现,凤晓生篇的多次决斗也没有,没有冬芽在欧蒂娜小的时候在棺材里找到她的剧情,七实、枝织,这两个重要配角也没有出现,也没有绘影剧团。少了很多隐藏的内容,很多在TV动画中需要揣摩的,直接在漫画中就表现出来了,比如凤晓生就是世界尽头这件事。
漫画结局里,欧蒂娜和安茜执行了“契约仪式”,得到了迪奥斯之力,但却被凤晓生设计骗走了。欧蒂娜来到决斗广场上空的城堡,但王子迪奥斯已经死去。欧蒂娜和凤晓生决斗,取回了迪奥斯之力,成为了王子。最终欧蒂娜和凤晓生一起消失,所有人都忘记了欧蒂娜,只有安茜和冬芽记得。安茜继承了欧蒂娜的意志,穿上男装,再一次,革命。
3、剧场版。剧场版的变化很大,欧蒂娜剪短了头发,安茜则将盘起的长发放了下来。学院的环境设定也有变化,决斗森林和蔷薇花房合并,成为了开满蔷薇的决斗平台。欧蒂娜来到学院,是在和冬芽的相遇后,才得到蔷薇刻印。此外,冬芽在剧场版中的身份变化很大,是已经去世之人,因欧蒂娜的怀念而存在。和干、树璃也没有参加决斗。
结局是,欧蒂娜变成了粉红的跑车,驾着安茜,战胜重重险阻,逃离了原来这个世界。两人将一起开拓新的世界。
剧场彼的风格更加奇幻,画面也更华丽,比如欧蒂娜和安茜在星空下共舞、冲出城堡的场景,都很美。节奏感也更好,很紧凑。剧场版的尺度也更大,有更多情色的景头,最终欧蒂娜和安茜赤裸相拥而吻,实在是红果果的百合了。这一话里,安茜性格比较活泼开放,更有魔女的感觉。
4、漫画外传。前半部分和剧场版动画几乎是一样的。但是在得知冬芽是因欧蒂娜的思念而存在之后,剧情有了变化。安茜才是拥有力量的人,和欧蒂娜类似,整个凤学院都是因为安茜对迪奥斯的思念而存在。欧蒂娜劝说安茜逃离,安茜最终打破束缚,和王子说再见,整个学院也随之瓦解。最后的片段是,欧蒂娜和安茜电影院的对话,两人在外面的世界,过着全新的生活。
和TV版一样,漫画版的比喻要少得多。不过如果不看动画直接看漫画,还是会觉得有些难懂。
三、人物分析。
1、天上欧蒂娜。
也有翻译为舞泰娜、乌蒂娜的,其名Utena意为花萼,托起花朵,象征着她虽是女性,却扮演着王子的角色,支持着花朵。[4]不管是在动画还是漫画中,欧蒂娜都有展现女性特质的一面。从最开始怀着对王子的憧憬,到为冬芽心动,怀疑冬芽就是她的王子,后来又被凤晓生吸引,陷入其中,这些,都说明其实她其实内心是很少女的。小小公主,却成为了王子,怀抱着坚强和高洁,这种反差,正是欧蒂娜的魅力所在。
而她和安茜的关系,不是单纯的百合。怀着高洁之心,挽救安茜、保护安茜,最终这份心意打动了安茜,掀起了安茜内心革命的力量。而欧蒂娜到底有没有成为王子,已经不重要了。
2、姬宫安茜。
没有感情没有意志的蔷薇新娘,一切都遵从婚约者的意愿。这样做的原因,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哥哥凤晓生,她会为凤晓生做所有的事情,包括假扮马宫和奉献自己的身体。安茜深爱着迪奥斯,而光明的迪奥斯已经死去,只留下黑暗的世界尽头,也就是凤晓生,想必她内心充满着罪恶感、悲伤和痛苦吧。作为一切一切的始作蛹者,安茜背负着魔女的罪名,将自己紧紧束缚在封闭的世界里,也封闭了自己的心灵。
3、桐生冬芽。
是个不择手段的男人,会利用自己的妹妹和朋友,去欺骗欧蒂娜。但后来他对欧蒂娜是动了真情,所以会因为凤晓生可能是在欧蒂娜年幼的时候帮助过她的人,而选择帮助凤晓生。在剧场版和外传中,就更是个多情种子了,两个版本中,和欧蒂娜告别的场景,都让人有些感动。
4、西园寺荚一。
一出场就当了炮灰,被欧蒂娜痛扁。他是喜欢安茜的,但是却经常对安茜使用暴力,可见其傲慢、大男子主义。但在和安茜交往时,居然使用的是交换日记这样的手法,真是单纯到有点傻了。他和冬芽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朋友,却被冬芽利用,甚至被赶出学院,是个可怜却同情不起来的角色。
5、薰干。
长着可爱的脸蛋的米奇,却不是省油的灯。薰干和双胞胎妹妹梢的关系很复杂,干表面很不喜欢梢,但内心却是非常在意她的,一直弹奏着《流光倾泄的庭园》就是最好的证明。他喜欢安茜,但我觉得他对安茜的好感,只是对梢的情感的一个投影。因为当年失去了梢,失去了那样的音色,所以再次得到,就想紧紧抓住。其实这是对年幼时两人之间的感情深深的怀念。
6、有栖川树璃。
表面很强,但实则一直深深压抑着对枝织的感情。这份感情不可能被容忍,所以只能将枝织的照片放在贴身项链中。一直想要放手,却怎么也放不掉。
7、凤晓生。
同时也是世界尽头,设计了决斗游戏的人,是整个故事中埋得最深的。在TV版结局中,可以看到凤晓生已经不是第一次设计这样的游戏了。他处心积虑,想到得到迪奥斯的“革命世界”的力量,将安茜当作道具,诱惑欧蒂娜,是个冷酷的男人。同也是束缚住安茜的枷锁。安茜只有逃离他的控制,才能获得自由。
8、迪奥斯。
在童年拯救过欧蒂娜的王子,传说中的存在。因为和欧蒂娜有相同的遭遇,再加上她有颗高洁的心,所以迪奥斯给了她真正的迪奥斯之力。在TV版中,真正的迪奥斯早已死去,黑化后成为了世界尽头,在剧场版中,被凤晓生杀死。迪奥斯,更多是作为王子的象征存在,是虚幻的。
9、桐实七实。
在TV版中很活跃,其他版中没什么戏份,她的笑声真是魔音穿耳啊。对哥哥冬芽的独占欲真是超恐怖,无法容忍任何靠近哥哥的女人。高傲的大小姐,拥有一个跟班三个手下,专门负责扮演坏人和恶搞的角色。
10、高槻枝织。
在TV版中,因为嫉妒树璃,而抢走了树璃心爱的人(自认为),而实际上,她才是树璃心中最重要的人。后来又被琉果利用,用她来诱使树璃和欧蒂娜战斗。而在剧场版中,她憎恨的对象是欧蒂娜。不喜欢这个角色,内心太阴暗了。
11、土谷琉果。
和树璃、枝织之间是三角关系,内心其实真正喜欢的人是树璃。希望树璃得到欧蒂娜的革命世界的力量,而选择在临死前演一出戏。悲剧的角色。
12、薰梢。
和薰干一体同心,内心其实也是一直对干有着深深的感情的。不过自从童年的钢琴会事件后,和干渐行渐远。表面不在乎,其实是个深度兄控啊。
13、御影草时。
在黑蔷薇篇中担任幕后黑手,但实际上是应该已经死去的根室教授。漫画中,欧蒂娜打破了他停滞的砂时计,让他回到他应有的时间中。其实他也只是凤晓生安排的一枚棋子罢了。
14、筱原若叶。
应该算是整个故事中最普通的一个女孩子吧。被欧蒂娜的帅气吸引,从而成为欧蒂娜的好朋友。在欧蒂娜被冬芽打败时,给了她一巴掌,让欧蒂娜找回了自己。不过她在故事中也有一场决斗呢,因为对西园寺的爱慕,产生对安茜的嫉妒,戴上了黑蔷薇刻印。
15、啾啾。
安茜唯一的朋友,猴子。就是个专门卖萌的。几原似乎很喜欢作品中能有个平衡气氛的宠物在,在企鹅罐里,也放了4只企鹅。啾啾其实也挺有戏份的,经常有它的特写。
四、象征和比喻。
1、蔷薇。
本应是非常女性化特质的蔷薇,在剧中大量使用。戒指、学院标志、蔷薇花园、决斗森林大门,都是蔷薇。蔷薇有刺,美丽而又危险,似乎是在比喻这场游戏。漂亮的蔷薇,让整个画面都充满了瑰丽感,大概这种感觉,也是几原想要追求的吧。
2、绘影剧团。
在TV版中,名字叫A子、B子、C子,剧场版叫E子和F子的少女,总是以影子的形象存在,讲出的故事,都是有象征或讽刺意义的。在TV第34话绘影剧团表演的话剧《蔷薇物语》,就是讲解王子和公主的悲惨故事,对安茜身份的完全揭露,故事背景的详细交待。仔细研究每一话的影子少女们的表演,都能感觉到其中有深意。不过,有的时候,似乎也只是纯吐槽?另,似乎影子少女们是外星人……
3、棺材。
欧蒂娜在父母去世时,是躺在棺材里的,漫画版和TV版最后,安茜也是被封闭在棺材里。棺材象征死亡、绝望和封闭,安茜和幼时的欧蒂娜,都是心已经死去,所以放在棺材中,静静等待。而打开棺材,也意味着被拯救、救赎。
4、蛋。
“若蛋壳没破的话,雏鸟将无法诞生而死去,吾等就是雏鸟、蛋则是世界,若是不打破世界之壳的话,吾等将无法诞生而死去,将世界之壳破坏吧!为了让世界革命!”这句话是剧中学生会成员重复多次的台词,在这里,蛋就是指世界,若要革命,指的是要将整个世界破坏掉。打破规则,突破牢笼。[5]
5、城堡。
城堡是封印迪奥斯的地方,安茜将迪奥斯保护在城堡中,远离凤晓生。在童话中,城堡是王子和公主居住的地方,而现在,成了王子的华丽囚牢。在剧场版中,城堡更是充满危险的、前往新世界的出口,在冲破枷锁时,城堡也随之瓦解。
6、世界尽头。
“世界尽头,是绝望。”凤晓生以世界尽头来指代自己,表示这是一个封闭、有尽的空间,也表达他想要掌控一切。世界外面,是什么呢?突破世界尽头,是另一个新的世界。
《少女革命》影评(六):几原邦彦的导演啊…
去年还是前年的番企鹅旋转罐当时就说导演是几原邦彦,这位导演大人还导演过美少年战士云云,就留下点印象。重翻少女革命旧作,真要为意识流(啥意思?= =)和符号化叫一声好!
不同于一般动画的写实场景,少女革命的场景像是先锋戏剧。简单的背景,抽象的人物,特别是里面的回忆场景,每次都因为讲述人的回忆而变化。什么是过去的回忆?过去是否存在?所谓的永恒到底又是在坚持什么?每个人都是被困在自己回忆中的雏鸟,啄不破这个壳就无法出生。
再回头看导演,几原邦彦!在97年那个环境下,少女革命果然是先锋之作,相比之下什么绝望先生,荒川爆笑团都像赝品。符号化和象征化最重要的意义在本体存在,本体不存在而纯粹堆砌喻体只是表面上的模仿。可惜的是现在的先锋动画都走向了纯喻喻体的方向。破碎的对话,晦涩的隐喻,有可能是对现代日本社会不够了解才造成了理解的困难,可我多么希望看到更广泛意义上的问题讨论啊…
.S.这样想想美少女战士的主题曲那段场景和少女革命也很想啊。
《少女革命》影评(七):这里就有蔷薇,就在这里跳舞罢——少女革命评
这部片本质上不算百合片。我是这么认为的。当然了…百合味重到死单纯作为后续且为tv做大量注释的剧场版不算,互画身体那段确实很棒。至于tv版的两对百合(严格说一对)都是悲剧。黑皮和欧蒂娜属于互相救赎。有魔女才有骑士,有骑士才有魔女。他们的象征意味更浓厚。学院是自我封闭小世界。
每个人都在封闭自我,我觉得最悲哀的是红毛,他沉迷在小时候萝莉控的幻影中不可自拔,所以剧场版显示他是早已死去的人。我说剧场版是tv注释这不是没有道理的。黑皮和主角是一体两面,所以剧场版两者形象来了个互换,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其余的绿毛啊…蓝毛正太这些人关系不大剧场版出现也少
次之是凤晓生,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物。这部片大部分女人都跟他上过。我当初被剧透粉毛被上了很是抑郁。不过等看到那集则就觉得十分悲哀。这大概也是某些人认为这是宣传女权的原因吧。但是这样理解切割了这部作品许多的部分。剧场版显示凤晓生早已死去。这和tv说的一样。原因如下,我说下
人,大多期待有救世主(大救星,英雄,骑士,佛,神仙,导师等)因为我们会封闭自己,想要逃离,却不相信自己能逃离,所以期盼有英雄。如来救世,不就是这样么?可以说,主角是被大家召唤而来的,当引发革命完毕了,则消失了,这些是非常重要的细节。认为宣传女权的无法解释这些细节。
革命本身,不是世界相的转变,而是心的转变。君不见学院在前后并没有什么区别吗?可为什么每个人都变了呢?为什么凤晓生认为革命失败,而黑皮却告诉他没有看到已经引发了什么吗?说到底凤晓生和黑皮以及粉毛是一体,这样理解整部片则更加清晰了。没有魔女怎会有骑士,前后骑士者谁,易知也。
为什么在tv之中异常强势的凤晓生在剧场版之中显得如此无能呢?看起来就是一个猥琐男人。这当然有原因,tv里的小剧场都十分有趣,有些我也没看懂,不过我想讲述他们三人往事那段,应该大概剧情能看懂吧。需要帮助的人(这类人在作品中很丑恶的形象),霸占骑士的魔女,生病的骑士。
骑士其实很可怜,人们讨厌骑士,厌恶无能的自己,害怕得不到帮助,将憎恨转移到魔女身上,这是很明确的。我有一点不太记得,骑士为什么要先保护黑皮呢?这点记不太清晰了。但是随后而来的欧蒂娜却让我印象深刻(因为很萌啊…)他看到被万剑穿心的魔女…想要帮助她,故事开始。
不知不觉拿手机写了千把字…我还总是想写小说没时间…还是个注意力的问题吧。继续说,前面说清楚了各个角色在这部作品中的大致定位,以及说明了我对这部片的大概所在表达的看法。毕竟我不是原作者,我所说的也只是自己的看法而已。不过,将一部作品看成主角心理投射的影像是非常有意思的。
毕竟,我们活在表象之中,谁知道是不是自己投射的梦呢?直到欧蒂娜遇上凤晓生之前的剧情,主要有这么几点,一是黑皮一点点点点的软化,一是欧蒂娜一点点点的坚强,变化,关于弟二点看弟一轮决斗后所进入的门上的文字(诸如自我),就知道了。其次学生会乘电梯那段话似乎出自尼采的权力意志
尼采的基本没看过,就不妄言了。决斗之后,欧蒂娜开始遇上凤晓生,随之而来的兄妹乱伦恐怕让很多人跌破眼镜(因为都是死宅吧,不过他们几段床戏的打码真的是非常时髦唉,看起来太爽了!。)更别提凤晓生乱搞后宫,触手最后伸向欧蒂娜了。不过这两个人相遇我只记得场景,也许二轮时就遇上了?
有人总在佩服当年广电引进eva,eva的扭曲程度比起少革差多了。更别提还是剪过的…少革各种扭曲控都存在,基本上就是精神病人的世界吧。不过某基友居然连eva都没看过,也让我相当无言(因为自己连新剧场版都来回看了四次么)。跑题了……只是想说明一些事情…所以我一般也不会推荐人看少革。
我十分喜欢少革的标题(也可能是翻译的好),如“爱在冬季萌芽时”;“总有一天要在一起闪耀”。我觉得跟美,大概是中二式的言情爱好者的病吧。美好的标题让人更容易记住所述的内容呢。一些话语,诸如《穿越时空的少女》的time waits noone。《candy boy》what do you think of me。
此外少革的音乐也不错的。下了原声集,奥井雅美所演唱的主题曲“轮舞”也相当不错的。下了很多她的专辑,还没听呢。总之,有兴趣看这部片的,以及看完后对音乐感兴趣的,都可以找偶哈。题外话又说多了,继续聊作品本身吧。
其实我很有兴趣知道黑皮引诱欧蒂娜和自己的哥哥搞上之后,她是个什么心情。嫉妒?快乐?悔恨?每天在时髦的睡觉动作之后究竟是以什么心情看待这些事情的?把自己当做物品?还是什么?说到底黑皮一直在封闭自己,在两轮决斗后,欧蒂娜救了许多人,离自己一开始的目标却一点都没有前进过吧。
欧蒂娜和凤晓生好上大概有两个经典场景,此外诸如骑马的时候把红毛弄毛这些就不算咯。插个题外话拉,剧场版的学校构造,真是非常时髦…。经典的场景一是欧蒂娜脚扭伤了,脱鞋女上男下(根本没这么h好么)那段真是赞透了。其二是两人开车去开房,从头到尾都是欧蒂娜出现叙述,也赞死了!
话说黑皮很有可能是因为看到欧蒂娜和自己哥哥搞上,而且看起来和以前那些随便搞的女人不同,凤晓生明显也有点迷恋。心生妒忌和不甘……文艺点的说法是在外部冲击下,于怅然若失中,寻得自我之真实。不管怎么说,这个事情的发生我觉得这个肯定有影响就是了,对三人都是。
凤晓生搞到了妹子,却没有想到让两个妹子都发现自己这辈子百合才是圣道,唉,真是失算啊。此后随着谜团的逐渐解开,妹子们一个只愿意服从,一个又是和他搞过,真是有气无能。从这个意义来说,凤晓生让欧蒂娜失去高贵这一点已经是成功了。欧蒂娜再也不英气了,放弃了骑士而当上了公主。
不过最后欧蒂娜与凤晓生的战斗很有意思的,基本就不断失败,意味着欧蒂娜毁灭这个小世界的失败,没有能引发革命。但是,最后毕竟找回了曾经的高贵,晓得了要拯救魔女,就要牺牲自己,这也是和凤晓生搞上的原因吧,要救魔,先成魔,不疯魔不成佛嘛。
基本上说完了,总结下:这是部看似扭曲,却充满爱的哲学片。能拯救自我的,只有自我,自我也绝对能拯救自我。世界上,有很多不幸的事,强势、霸道的人,我们可以选择依附,但只有离开这些,我才会出现,离开自己的小世界,爱才会出现。这,大概就是我对这部作品的想法吧。有看的吱一声呀:)
发在微博上的,有些不连贯,见谅。
《少女革命》影评(八):優しさその者こそ 世界を革命する力量
卵は世界だ。世界の殻を破らねば、我らは生まれずに死んでいく。 世界の殻を破壊せよ。世界を革命する為に。
据某个希腊人似乎是柏拉图说,人类在很久很久以前是二元同体的,男人和女人,两个男人,两个女人,“两个”才能是一个完整的“人。后来因为这种二元体的智能和体能太过强大以致于使神都为之害怕,后来宙斯就令某个神忘了是哪一个了用闪电?【大概,记不清了】把二元体一分为二。人类才会变成今天所呈现的形态。
单个的人,就会穷极一生去寻找自己的another part, 要是有幸找到了,就会“永远”在一起,绝不分离。
这或许可以解释生在中二时期的欧蒂娜为何得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保持着高尚的少女心又向往着成为王子,“少女+王子”,就比任何一个单个的人具有更加强大的力量。她可以借助王子的力量在体力和智力的剑斗中获得常胜,另而身为女性的她,又有着名为“温柔”可以治愈人心最后把安希从魔女变回公主的力量,将她只有空壳的身体从新注满灵魂。于是后来晓生也就是世界的尽头为什么要拼命把男性人格从欧蒂娜身上剔除出去,是她变成一个普通的女性,
以女生为主角又不像是一般少女作的少革,以这样一个特别的女生作为主角,和其他剧中的事物一样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关于“男装” 。服饰的男性化或者去“女性化”,也是三次元女性主义运动开端的重要表现之一,从外部的“革命”,女性向男权世界宣示,看,我们也可以和你们一样。 进而在追寻社会角色,社会认知等等更偏向于内在的“革命”,比如“我要成为王子”。
关于“王子” 荣格说过我们爱慕的对象往往是我们内心另一个自己的相似品,女生倾向于爱上类似自己男性人格的男性,男性反之亦然。王子与其说是欧蒂娜少年时的际遇不如说是另一个自己。因为少年时解救她的王子已经因为“长大”而变成了“世界的尽头” 。
关于“配角”。与欧蒂娜相比其他女配角基本上都小女生到蠢得可怕【除了安希】为了渣男没自我还被渣男利用,甚至还抛弃了真爱的百合【咦。她们太过于纯粹于自己“感性”的女性本能以至于脆弱到不堪一击。而男人们,一般机关算尽最后还是和自己所期望的结果背道而驰,以为自己理性到不会为自己的感情所左右(学生会长),执着于和宿敌竞争而不得胜的“自尊心”(绿毛)或是觉得感情这种东西根本与自己常年积累的经验相比不值一提(世界的尽头)。最后都败在欧蒂娜的剑下。
不过最后革命的力量并非迪奥斯之剑呢,而是欧蒂娜对安希的百合【划掉】之爱呢,用双手扒开蔷薇荆棘,打开棺木那段我就知道绝对不会让BG坑了爹呢。 所以点个题 優しさその者こそ 世界を革命する力量。
所以还是觉得果然世界要由女人来统治绝对会更美好呢【跑题】
最后安希离开哥哥并说革命已经开始,我们也可以看到学园里发生的变化,学生会的每一个人,甚至之前跟在七实背后的三个女生什么子什么子还有什么子,【不好意思因为她们太吵所以名字我都忘掉了= =】当然改变最大的还是被救赎的安希。
原来看的有机油说少革比企鹅罐强呢企鹅罐尽是少革的既视感于是忍着渣画质和各种说好听是怀旧说不好听都是青涩的雷点的搞笑桥段补完少革其实还是觉得从整体上来看还是企鹅罐更占优呢。
先不说画风演绎是在各种。。。复古,不过这本来就是旧作这样没法儿说,大概篇幅太长是少革致命伤呢,很多累赘的剧情还有并不那么好笑的搞笑梗其实精华集数大概一半都不到。而且比不上企鹅罐各种“神展开”的紧凑感。不过就结尾而言觉得少革很棒呢。
所以观影建议:1-10扫过,10-20快进,20以后认真看嗯。
关于文章开头的那句台词个人以为可以这样解读。
世界是卵,如果不将世界的卵壳破坏的话我们将会因为无法降生而死亡。其实禁锢我们的不是“世界”而是“我们的世界”,若是无法发现理解接受新的外延,仅仅局限于自己当下眼与心之所及的世界的话,我们都会因为无法进步而消亡。
每一个少女都可能是公主,是蔷薇新娘甚至也是王子。
所以站在世界的中心,革命吧!少女们。
《少女革命》影评(九):光与暗的轮舞
——无关权威或原创者,对于经典动漫《少女革命》的个人理解
首先需要澄清:Utena和Anshy是同一人的两个部分,Dios和凤晓生则是同一人的不同时期。
革命
改变原有的秩序和支配体系:光与暗分离的虚幻的世界崩溃,通向真实世界之门开启。
黑塞的《德米安》
抛开具体内容不说,毫无疑问,主人公的觉醒是它们的共同主题。
以沉醉于虚无的两人(一明一暗,凤晓生和御影草时),支配少年少女们身上那绝对的恶的部分,和Utena不断决斗,以最终达到那恶之极——对于永恒的拥有及对其他一切的支配欲望。
真实与虚幻
我们大部分人大部分时间都不啻生活在虚幻中,比如从小就习惯的好人必胜坏人、王子战胜巫婆和公主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被围起来的学校是(世界的)虚幻,人们所痴迷的电视剧、电影是(世界的)虚幻,富足的生活是(世界的)虚幻,人们想象出的小说是(世界的)虚幻(即使它不是作者的虚幻,但依然是缺乏真实生活根基的读者的虚幻)。以为真实地呼吸和存在着的我们,不过是生活在虚幻包裹的世界中,离世界的真实相差十万八千里。
那么什么是真实呢?光明与黑暗,同为一体,才是世界的真实。
故事的开始:遭遇绝望,为了有勇气生活下去,主人公一分为二:Utena,作为绝对光明的部分,Anshy,作为绝对黑暗的部分。以Utena轻松地生活,而将Anshy封印于棺木中,从而确立绝对的二维世界。
Utena说,从不了解Anshy的世界,也没有想过去了解。Anshy也曾经试图从Utena的身边逃走,认为自己还是永远被封印的好,直至最后选择将想要拯救自己的Utena杀死(因为自身深陷黑暗与绝望之崖)。Anshy被封印,世界便是虚幻的光明的世界。一如Anshy的犹豫,Utena其实也在改变,在与虚幻的对抗中。
抛弃黑暗,作为绝对的光的代表而得以生存下去的Utena,却不断遭遇黑暗,友情的黑暗、亲情的黑暗等等,不一而足。直到最终,看到那黑暗的具象——被万千刀剑穿刺,在痛苦和绝望中麻木的Anshy(自己那被封印的黑暗的部分)。但这一次,Utena没有选择逃避,逃避那真实的世界的部分、真实的自己的部分,而是选择去共同面对和承担。在Utena和Anshy,光明与黑暗携手的时刻,将光与暗绝对分离的虚幻的世界便支离破碎了。
既没有绝对的黑暗,也没有绝对的光明,以及逃避与虚无的永恒,只有人性的光辉,在光与暗交织的世界永远闪耀。
王子
Utena无法成为王子,因为王子本身就不存在,是虚幻的一部分。虚幻的代表着绝对的光的王子,以魔女的封印为前提。推开棺木,直面黑暗,王子(Utena)自然消失。
Dios曾目睹了世界那真实与黑暗的一面,此后心中那纯粹的光明便掺入了杂质。作为纯粹的光的王子既已消失,又由于失去了高贵与坚强(凤晓生既不相信一心一意,也在Utena(那酷似曾经的自己的“王子”)一心一意做着努力的时候,颓废地喝着饮料旁观),无力解救Anshy,只好坠为普通的大人——失去美好理想之后的颓废与放纵。这是人类在从光与暗绝对分明的世界中醒悟(由天真、善良,光的信徒的孩童,长为深谙黑暗的成人)之后的通常结局,所以被冠为“世界的尽头”之名。
见到Utena,凤晓生不禁怀念,因为他自己也曾是那样一个虚幻的光的王子。然而与他不同的是,曾经为了逃避痛苦,将黑暗封印的Utena,这次却选择勇敢面对世界的黑暗并共同承担,在不丧失那份高贵和坚强的前提下。所以最后,Utena与Anshy合二为一而成为真实的新人,向依然沉醉于虚幻的世界不能自拔的凤晓生道别,走向真实的外面的世界。如剧场版末尾所言:那里没有路,但我们可以靠自己的双脚去开创一条路,(因为我们有善良、勇气、高贵、坚强,而且我们不逃避和惧怕黑暗——那才是真实的世界,也不抱幻想于虚幻——绝对的光明的王子的存在和拯救,而是靠自己的双脚,去体会大地的起伏,怀揣着人性的温暖)。
缺陷
可能由于是为了表达理念而编撰的寓言故事,所以啰嗦和重复的部分过多,导致我第一遍完全不知所云。到第七集就完全看不下去,直接跳到最后几集,结果大为震惊,于是又倒过来从头思考这谜面和谜底。寓言性过重,对于初看的人而言,即使有种种提示,也可能不知所云,倒是被不断重复的桥段弄得腻烦,不知这种无意义的决斗要到何时。
题外话
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但如果仅仅理解为王子与公主童话的百合版(剧组或有有意误导之嫌,尤其是剧场版),那么和现实中这类事有什么不同:公众沉迷于对王子们的私生活的好奇追逐(比如大家说起查尔斯王子,就是与卡米拉的婚外情),而完全忽视他们自身以及对公共生活的贡献(查尔斯很有历史学修养,对环境问题也颇多贡献等等)。
你是否愿意并能够,牵着Anshy的手(承认和接纳世界暗的部分的存在),不失却Utena的高贵与坚强,走向外面的(未知的、没有保护的)真实的世界?
Courage is not the absence of fear, but rather the judgement that something els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fear. The brave may not live forever, but the cautious do not live at all. From now on, you'll be traveling the road, between who you think you are and who you can be. The key is to allow yourself to make the journey.
——电影《公主日记》
《少女革命》影评(十):觉醒的蔷薇
新女性主义,舞台剧,木偶剧,无处不在的象征手法,符号,暗喻,GL,BL,乱伦,娈童....众多或大胆或先锋的元素华丽调和,有了这部充满形而上之美的戏剧动画。
20世纪OTAKU三神作之一,几原邦彦的巅峰演绎。
4天补完。由于层次和内容太过丰富,水平有限先试举一个侧面来写点点断想。
欧蒂娜与安希。两个从一个“有王子的世界”走出来的“公主”。
不同的是,其中一个无法成为公主就只能成为魔女。
这个世界因为太依赖王子而让王子身心俱疲。为了保护他,最爱他的妹妹变成了魔女。王子看到受苦的妹妹却无能为力,最终成了绝望的“世界尽头”。
指代的真实是,世界太依赖男人(白马王子是完美男人的化身)的力量,让男人有力量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的强大,是人们根深蒂固的主观意识,是女人为其牺牲换来的。
而男人却没有力量拯救那些牺牲掉的女人,最后留下的是自私自利,是逃避现实。
魔女为了王子受尽了折磨,只是因为她夺走了大家的王子。如果她心中没有“王子”,她也就不必受到“万剑刺身”的苦痛了。但是她无法放下她的追求。
从本质上,无论是魔女还是公主,她们都固执地不肯放弃对王子的幻想。
当欧蒂娜身着女性礼服却对“王子”拔剑相向。决斗场上空带有浓浓讽刺意味的倒悬的象征“王子和公主从此永远过上了幸福生活”的童话城堡一瞬间崩溃了。欧蒂娜的革命开始。
看到魔女的受难一心想要拯救她而变成王子的公主,却在长大后只记得了王子的拯救。
无能为力的王子想通过革命找到能代替他的人,却在失去力量的时候动了想重夺力量的私念。
执着于王子的魔女看到了拯救她的曙光,却因为对方是一个公主而拒绝逃离荆棘的坟墓。
真要走出这心灵的桎梏,何其艰难。
打破蛋壳需要雏鸟足够的力量,所以人们都错误地认为想要得到力量就要得到蔷薇新娘。
真正的力量只有在保护蔷薇新娘的时候才会展现,只有拯救了她才能得到真正的力量。
革命意味着将游离于世界,革命意味着未知的未来。
需要革命的不是王子本身,而是心中对王子的追求。
最后的结尾里,安希终于走出了男权社会缩影的凤学园。她要去找同样身为“公主”,却都已经不再需要“王子”的欧蒂娜。
这一朵蔷薇花的觉醒如此美丽,坚韧挺拔。此刻绽放出更甚于阳光的耀眼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