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照相馆》是一部由许秦豪执导,韩石圭 / 沈银河 / 申久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八月照相馆》观后感(一):一部电影,一次震撼;一个故事,一种感动
炎炎的夏日
你让我感到丝丝惬意 丝丝清凉
可你让平淡有了别样的味道
你清妆的容颜
我迷醉的双眼
沾湿的双唇
让神魂也随着你的笑声荡起来
雨中一把洁白的雨伞下 怯懦的没敢揽上你的肩膀
你悄悄挽上我的臂膀
却走在满是枯叶的街上
因为时已入秋
是啊,时已入秋
你是否明了?
或许只有夜半的哭声
才能将我要给你的爱释放
窗子里的凝望
我多想轻抚这曾抹去泪迹脸庞
我多想诉说心肠
可我却更不想春天的温暖里有秋的凉
所以我尘封了写满爱的纸张
悄悄的 我走了
带着我的爱 静悄悄的走了
本以为这只会是记忆里的流觞
一个含羞的微笑却发现
《八月照相馆》观后感(二):你是我的八月
“总有一天,我们都会消失”。影片一开始,我就有一种被宿命的静穆震慑到的感觉。但是随着整部影片在一种淡淡的、平稳的、安静的基调中缓缓展开的时候,男主角那如冬日阳光般的笑容深深的打动了我。拥有如此笑容的男人理应拥有温暖的爱情。可是,爱情来了,人却不在了。看过太多的以死亡为主题的影片,对死亡的诠释,无非是悲痛、恐惧、无可奈何。但是《八月照相馆》对死亡的诠释就像一条缓缓汇入大海的小溪流那样平静。
余永元,这个身患绝症的男人,每日按时吃药,按时去医院检查,白天在自己开的照相馆工作,晚上买菜回家,帮父亲一起做饭。普通、简单、朴实,拥有最灿烂的笑容。这个普通的男人,在他生命最后一段时间里,遇到了一个像夏天一般灿烂的女孩。我喜欢韩国片,就是喜欢它的细腻。这部片子亦如我很喜欢的《我爱你》、《母亲》一样,导演用细腻的表达,一点一点地敲开我的心门。
他的心里住着一个小孩。一开场,叫醒永元的不是闹钟,而是一段校长的开学发言词。他骑着红色小电摩的时候,也是伴随着孩子们的歌声,接着切入了学校晨练的镜头。第一次在医院的片段,是他跟坐在对面的小孩在逗着玩,而且玩得特别开心。这些都是导演给我们的暗示,他像一个小孩一样心地善良、爱笑爱玩、乐观得无忧无虑。小孩们来照相馆从集体照中放大自己心爱女生的照片,他能跟小孩打成一片。这部影片是在讲一个死亡的故事,但是丝毫感觉不出死亡的逼近。这一切都显得这样的温暖贴心。永元表现得像一个小孩一样,全然不知道“死亡”是谁。他完全以一个平静的心态在面对死亡,甚至夜晚回到家里,家人的表现也是平静的。他帮父亲切土豆,洗大葱;和姐姐一起比赛吐西瓜子,一切都是平淡而温馨。全片只有两处达到感情的宣泄高潮点,他面对死亡的脆弱无助得以爆发了。一处是他蒙在被子里独自抽泣;另一处是和朋友喝醉酒在派出所,眼泪的倾眶而出泄露出了他潜藏的秘密,最后他在朋友的怀里哭得稀里哗啦。整部影片都在采用“克制美学”进行叙事。在平静叙事中,这种剧情的安排是导演对死亡作出的最真实表达与诠释。
他的女孩永远不会褪色。已经30岁的他,之前有一个一直喜欢的女孩,名字叫芝泳。但是他的执着没有换回芝泳的爱,而是她早已嫁为人妻,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尽管丈夫赌博暴力,芝泳仍旧默默忍受自己的选择。当照相馆橱窗里,芝泳的那张黑白照被她要求取下来的那一刻,永元知道,这一段爱情已成为过去的回忆。但是他仍然还是很乐观的活着,堆着他那标志性的满脸笑容去对待别人,所以缘分让他遇到了女交警德琳。同样是一个爱笑的女孩。做着惹人讨厌的工作,甚至可怜到被人赶出来,连吃饭都没地方去吃。家里有五个兄弟姐妹,从小到大,吃个冰淇淋都是一场你争我夺的小战争。身边男生居多的她,很少化妆,为了永元一句话,去买来化妆品化妆,穿上漂亮的衣服,只为给那一个人看。一个鬼故事,一瓶饮料,一个冰淇淋就能让她笑得像夏天那样灿烂。直到那天,照相馆开始挂着停止营业的牌子,她再也找不到心爱男人的踪影。她每日徘徊在照相馆外踱着步,不坐公交只为重温一下曾经一起走过的夜路,把信悄悄的塞进照相馆的门缝里。到后来她因思念而不得起了愤怒,捡起地上的石头砸烂了照相馆的玻璃。这一系列细节的叙述都把一个女孩的等待刻画得细腻入微。另外一边,永元因病情恶化住进了医院,姐姐问他相见谁,他说没有谁要见的。他其实相见德林,但是害怕见到她。他去德琳的新工作地点找她,坐在咖啡馆里,远远地看着她在忙碌地工作着。他也爱上了这个女孩。最后一个镜头,德琳看着橱窗里永元为自己拍的照片,灿烂地笑了。他的爱不会像老照片那样褪色。德琳在他心里会永远美丽。
他的照相馆照的是一幅众生相。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整部影片不光是一部爱情片,他还包含了亲情、友情等等不同的内涵在里面。印象最深的的片段要数永元教父亲用遥控器那段。永元得知自己的时日不多了,想到父亲还不会用遥控器放碟,以后自己不在了该怎么办。于是他教了几遍操作流程给父亲看,父亲年老了依然记不住。永元最后感觉像是烦躁地离开了,其实并不是烦躁,而是他在伤心。父亲说到,以前都是和妻子一起看这部影片的。可是现在妻子也不在了,只剩儿子有时间陪他看了。所以,他更加伤心,让父亲白发人送黑发人。如果他以后还在该有多好。还有那位老奶奶。为了给家里人留下自己最美的照片,晚上穿上了她最漂亮的粉色的韩服找到永元,让他再帮自己照一张照片。这一段也是与后来永元替自己照一张照片当做遗照相呼应的。永元把扣子逐一扣上,整整衣服,都跟老奶奶穿粉色韩服的感觉是一样的。在人世间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一定要把最美的自己留在照片上。还有几个兄弟几十年不变的友情,还有喜欢用头发遮着脸的不够自信的女生,还有忍住笑扮酷的拳击运动员……每一张照片都在诉说着一个故事,每一张笑脸背后都有不一样的生活。
你是我的八月,却在离来年八月还有八个月的圣诞节把爱铸成永远。
《八月照相馆》观后感(三):想触碰又收回的手
韩国电影《八月照相馆》讲述了一个悲伤又充满温情的故事:年轻的照相馆老板正元身患绝症,依然乐观开朗地度过每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女交警多琳,之后两人渐渐熟悉并彼此倾心,但正元不愿耽误她,主动让这段感情冷却。最后正元安然离开世界,给多琳留下了他为她拍的照片,静静地诉说着他的心意。
“身患绝症”这个桥段出现在影视剧中,总不免带有几分煽情,《八月照相馆》却处理得很克制。正元的家人很少流露出悲伤,正元本人对死亡的态度更是平静坦然,总是笑眯眯的。
但是,在淡定乐观的表象之下,影片还设置了许多细节,体现出他深藏在心底的悲伤,从而使得正元这个人物更加有血有肉:他喝醉酒后撒酒疯。他溜进父亲的被窝里,孩子一样蜷在一边睡觉。他在下雨的夜里偷偷点燃一支烟。他吞下白色的药片。他给自己默默拍下遗照,努力露出微笑。他抱着被子痛哭--怎么舍得呢?这么美丽的世界,这么年轻的生命。
看过电影的人大概很难忘记,他骑着摩托车在夏日的街头穿梭的模样,灿烂的阳光打在他的脸上,一丝荫翳也无。他站在梧桐树的浓荫下吃雪糕。他将碗盘一个个洗净收好。他和友人外出野餐。他躺在空无一人的家里,感受着宁静,也感受着不安。
影片的色调是温暖明亮的,配乐宁静优美,这份温馨宁静的感觉,和隐隐存在的死亡阴影互为映衬,令人不由地感受到,一个时日无多的人,对这世界无限的温柔和留恋。
当生命只剩下最后几个月,你会怎样度过呢?
在和多琳的交往中,正元大都是很被动的。二人初识,他开玩笑地让坐在摩托车后座的多琳抱紧他,当二人越来越熟悉并且暗生情愫时,他反而开始保持距离了。
同撑一把伞时,多琳半边肩膀被雨淋湿了,正元只是递给她手帕,并把伞倾斜过去--这种时候将她搂在怀里不是很自然吗?秋天的夜晚,他们一边踩着落叶散步一边讲着鬼故事,多琳热情地攀住他的胳膊,眼神里满是倾慕,他仍佯装淡定。玩过山车时,多琳紧紧抓着他的手,下来后又细心地擦干净啤酒罐,打开扣环给他喝,他愣了一秒没说什么,然而心底是在说——这个善良可爱的少女,真的爱上我了啊。
男才女貌,彼此倾心,这是多么美好的场景。可若是回应了这份爱,便是许下了她日后百倍的痛苦。
住进医院的消息,他没有告诉她。姐姐问他是否想见谁,他强撑着,“我没有牵挂的人。”出院后他回了信,却并未寄出。他去找多琳,远远看见了她,却只敢抚摸她映在窗子上的身影--那只想触碰又收回的手,正是爱情。
爱一个人很简单,爱一个人却要将她推开,很难。
故事从夏天开始,天气一天天变得寒冷肃杀,正元的生命也像秋天的落叶一般逐渐凋零。沉浸在单相思中的多琳浑然不知。等到白雪覆盖了小城时,正元的遗照已经摆在了桌上。
一场雪过后,多琳从照相馆的橱窗里看见了正元为自己拍的单人照,那张洋溢着青春活力的美丽的脸庞,是正元无声的告别。
“爱情的感觉会褪色,一如老照片,但你长留我心,永远美丽,直至我生命的最后一刻。谢谢你,再会。”
一直耿耿于怀的多琳释然了,她微笑了一下,然后静静走开。
故事就此结束。
而世界一如既往。在白雪覆盖的街道上,不时有行人走过。八月照相馆,静静地矗立在街角,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八月照相馆》观后感(四):如果活著,要和愛的人在一起
走进假日的图书馆,那种二氧化碳浓度很低的气味就像一位多年等待主人归来的老管家上前开门并道上一句“Welcome back,Sir.”想找的书安安静静地停在书架上等人走近,取下有久违的邂逅感。把坐垫垫得高高的,坐下坠不到底。待到闭馆,总还有一辆巴士在等人上车,像赴约般的坐到那个习惯的位置。几天假期,被我很奢侈地用掉了。
泡了电影。其实我更喜欢电影院,那种老旧的、硬的木头椅子的大电影院。现在有些消费不起,怕花了大价钱,看电影時只顾心疼钱包了,对电影本身少了感觉。于是就对着我那将坏未坏的小笔记本,边看电影,边码字。
《八月照相馆》,不是我这几天看得最感动的,却想为它留下点字迹。女孩子(姑且这样称呼她,因为不太喜欢用“女人”这个词,有点重)对他喜欢了很久,也做了好多表示,他并没有拒绝,但也没有承认,更没有主动过和表白过。就这样不算在一起的做了一些小事情,彼此经历了一些小感动,直到他关闭照相馆失踪了。她等了又等,砸了玻璃,然后走了。
这不是部悬疑片,没有绑架,没有穿越,没有玄幻。他消失只是因为他生病死了。并没有什么激烈的桥段——恋人的生离死别,临终的不能忘情等等。他只是为自己拍了遗照,然后就化作了照片。没寄出去的信和他为她拍的照片静静躺在鞋盒里,她永远也不会知道了。
不喜欢韩剧,就是因为那些癌症晚期什么的出现得太多,好像不以死相逼人就不会表达感情了似的。生活本身的平淡就是人生最大的挫折。这部电影中的平淡就像是生活本身般的真实,癌症在里面被处理的很低调,他已经接受了事实,没有大吵大闹的崩溃场面,一切都很静默和自在,如此,快乐便是真的快乐,而不是被悲伤放大了的快乐。
我不爱哭、不常哭,但也不因此就认为眼泪是个高贵的东西,不值得随便流下。前天晚上《断背山》看到4点,像看西西里的时候一样,默默流泪。为生活中隐忍静默的爱而流。这样的感情按捺着激情,心管里捣鼓如雷,表面却一派古刹苔深。也许,生活的内里也不尽如表面的平静,只是惊涛骇浪已在此失色,仿佛中有一人,待浮花浪蕊都尽时,伴君幽独。
人生要和爱的人在一起。如果我活着的话。
《八月照相馆》观后感(五):冬至之前再谈一次爱情
看《八月照相馆》这部电影的时候正值十月的一个夜晚,虽是深秋时节,但重庆这座城市的上空还残留着夏天的气息,白天的湿热,夜晚的干燥,还有那些伴随着天气躁动不安的情绪,对甜腻的冰激凌的眷恋,黑夜里骑单车风呼啸而过的快感,都统统没有消却。转眼之间,冬天已经严严实实地扑面而来。
电影开场,伴随着不经意的背景音乐,干净狭窄的街道,枝叶浓密的绿树以及投下的阴影,路旁停靠着的连成一排的车辆,稀稀落落的路人,吃着甜筒的少女抬起手附在眉上遮挡阳光,头顶上方透亮的天空和几朵漂浮的闲云,男主角余永元俨然一副大龄男青年的模样出现在视角,随风扬起来的短发,棕色圆框眼镜,穿着简单随意,灰色衬衣卡其休闲裤,骑着红色的电动单车穿梭在城市当中。
夏日无疑啊。
炙热的太阳灼烧着大地,他坐在附近学校的操场上,想起小时候,想起母亲,想到有一天我们终会消失,所有人。
故事的主人公正相识于这个炎热的季节。永元经营着一家从父亲手中接过来小照相馆,照相馆的橱窗里挂着喜欢过的女生的黑白照片。感情上虽是孤身一人,但过得很快乐,对待来人和和气气彬彬有礼,笑容常常挂在脸上。女主角金德琳年轻可爱,天真无邪,是每天穿着干净制服穿梭在大街小巷的交警。因为工作的原因,德琳常常去永元的照相馆冲洗照片,一来二去,两人自然熟识起来。
故事原本平淡无奇,无非是一场相遇,相识,相爱。可偏偏在故事的一开始,永元便预知了自己的死亡。好在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发生什么改变,照相馆还是每天正常营业,爱意在细枝末节中滋长蔓延。树荫下吹着热风吃一支长条雪糕,午后坐在沙发上小憩时平静的模样,电风扇机械地旋转,单车上迎着风错开的脸庞,紧紧搂住的坚实的腰,工作室里聊起的一桩桩琐事,大雨天里躲在同一把雨伞下,雨夜的失约和漫长的等待,游乐场坐过山车时紧握着手的尖叫,和那些所有分享过的冰激凌。后来,后来好像我们都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了对方,后来天气转凉了,夏天在远去。
再后来你一个人在夜里蒙着被子狠狠哭泣,我每天下班后的傍晚,天沉沉地暗下来,你的照相馆都黑着灯,我给你写的信全没有回应,夜里想起你时,我把你告诉过我的鬼故事讲给朋友听。
从秋天到冬天,从落叶到大雪,照相馆再也没营业,我再也没有见过你。
深夜狂欢之后的女孩,在洗手间里对着镜子哭红了双眼,镜头前女孩面朝着照相馆,远处捡起一块石头,用力地朝玻璃橱窗砸去,赌气般地默不作声。
影片的最后,永元独自坐在照相馆内,整理着旧物,没有寄出的回信,相簿里的旧照片,为自己定格一张坐姿端正面目祥和的遗照,生命戛然而止。
漫天飘雪的冬天,街道空落落的,女孩再次来到你的照相馆前,砸碎的玻璃早已修补好,左侧橱窗里有你为她拍的那张照片。
整部影片的进程随着永元和德琳故事的发展温吞如水,像坐在蓝天白云下,沐浴温煦的阳光,读一段细水长流的爱情。镜头前的人与物不动声色,细节之处皆是闪光。影片又译作《八月圣诞夜》,对比之下,我更偏爱这个名字。八月是盛夏时分,空气里无处不弥漫着张扬跋扈的气息,可曾有过圣诞夜。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真真切切的等待与渴望,源自于心,情感流淌,像曾经拥有却又终将错失的爱情。相遇,再告别。不,根本不需要告别,那些欲言又止,相视一笑,眼神的交汇,并肩的行走,牵手和拥抱,都伴随的夏天的隐去销声匿迹。也许爱情,原本就无谓结局,无谓天长地久,如同永元在大雪天里最后的独白,“我明白爱情的感觉会褪色,一如老照片,但你长留我心,永远美丽,直至我生命的最后一刻。谢谢你,再会。”
《八月照相馆》观后感(六):八月照相馆:岁月慢慢流逝,我们都将消失
也不知道从什么开始,我渐渐的感觉自己离大众追逐的东西越来越远,对刚刚流行起来的网络用语提不起半点感兴趣。我喜欢那些平凡,平静,隽永的故事,关乎爱情,关于亲情,关乎友情,关乎衰老,关乎新生,关乎离别,关乎重逢,关乎死亡,发生在那些不起眼的人身上,就像这个刚入冬的季节,泡一杯热茶,就能喝上一下午。我这人俗吧,是喝不惯咖啡的。
八月照相馆,98年的电影,那时候我六岁,刚上小学,电影里有着那个年代特有的感觉。影片开始主人公的登场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暖,在医院里逗着对面的小萝莉,在小时候的学校里面玩着单杠,永元坐在学校的操场上,说到:我小时候,经常喜欢独自一人坐在空荡荡的操场上,想念已经逝去的母亲,我突然想到,总有一天,我们都会消失,爸爸,姐姐以及所有的朋友。这几个镜头,我已经完全相信,永元,就像横道世之介一样,是一个童心未泯,有着柔软的内心温柔阳光的人
永元是一个快要死去的人。
韩剧里少不了死亡,这么些年来,观众已经能自行脑补出韩剧的老梗。只是我不看韩剧,只看韩国电影,对于98年的韩国电影,死亡还没有形成固有的套路。永元也知道自己是一个要死去的 人,也许是因为这样,他到了30岁也没有结婚,他在自己家开的小照相馆里认真温柔的对待每一个来照相的人,对于永元的病,电影并没有刻意去说明和渲染,只是在一些小细节中展现和流露,比如永元去医院,永元吃的药,平静自然到貌似连他自己都没把这病当回事。这部电影吸引我的,是细节,是慢慢的通过一个个小事把主人公最后生命里的故事娓娓道来
关乎爱情
永元能平静的离开,我相信他心里是幸福的,因为他遇到了德琳,永元和德琳的爱情,平静自然,没有肆意渲染,没有歇斯底里,没有海誓山盟,甚至连一句“我爱你”也是没有的。但是他俩在一起的每一幕,真的是每一幕每一个镜头都让人动容,都是值得细细品味的
《八月照相馆》观后感(七):一個人的《八月照相館》
March 19, 2007
經歷了一路上劇烈的亂流、轉機的疲累後,我們一行人終於到達了杭州。一下飛機,馬上下起了傾盆大雨,原來是從台灣就跟著我們的颱風環流也一起跟到了這裡,灰鴉鴉一片的巨大天空,和眾多顏色極鮮豔,屋頂頗似泰式(?)飛簷的樓房,就成了我對江南的第一印象,而傳統中所謂粉牆黛瓦,遍地黃花的江南風景,卻已成為少數之中的極少數。
因為那時面臨到決定畢業出路的問題,本來是不想去的,但陰錯陽差之下我還是上了飛機,整個心情有如一路上惡劣的天氣一樣糟,還得要應付同行的親戚和其實互不熟悉(還得住同一間房!)的妹妹。雖然很早就睡了,但是不知道是累過頭還是緊張,居然很早就醒了,抵不過長久養成的壞習慣,我打開閉路電視,聲音調到最小,看昨天累到看不完的《八月照相館》。
會對這部片感興趣,都是歸功於我以前的偶像陳奕迅演過的一部電影《常在我心》,因為我那時超級迷他,尋找一切和他有關的消息來填補我平凡的生活,所以看到有影評提到這兩部片的關係,所以我一直想看這部片。沒想到我在台灣屢尋不到的片,卻在杭州的飯店裡看到了。
電影的故事很簡單:照相館的年輕老闆天天在他的店裡幫顧客拍照、沖洗相片,見證客人們人生中某些需要留下記錄的時刻,同時他也不斷的為自己的離去作準備:和老友重聚、和已成主婦和母親的舊情人不期而遇、還有就是教和他同住的老父使用各式機器和生活用具。就當他以為人生將這樣子靜靜邁向終點時,他認識了一個活潑的交通女警。起初,女警只是因為臨時需沖洗照片,而在炎熱的八月裡踏進了他的小照相館。女孩起初只覺得這個臉上老是掛著和善笑容的老實男人很有趣,所以特別常常來找他洗照片,漸漸的兩人關係變的越來越緊密,女孩覺得很幸福,甚至想要搬去和他同居,可是卻發現男人不見了,她以為男人故意躲著她,甚至拿了磚頭就往打烊的照相館玻璃窗砸,但完全仍是沒消沒息,女孩心碎,刻意調開轄區。男人死後,在一個大雪天裡,女孩特別繞到照相館前,看到了男人特別為她照的一張照片,照片裡的她笑的非常的甜美而滿足,女孩看著看著,露出了和照片裡一樣滿足甜美的笑容,轉身離去,而我們只聽到男人的聲音飄蕩著說:「……而你在我的心裡,永遠美麗。謝謝。」
這是一部悲傷卻美麗的片子,沒有賣弄不幸,只看男主角一直笑著,不管是對情人、家人、朋友、甚至舊情人都是這樣,但看著他為父親賣力解說遙控器怎麼用,遇到黑暗就不由自主的害怕,甚至自己幫自己拍了最後一張照片時,身為觀眾的我們卻笑不出來,只有在他和女主角的相處,去樂園玩、在男主角的小學校園裡盡情奔跑時,才讓人略為輕鬆一點,而導演也把這些鏡頭拍的非常美麗,溫暖的光線充滿在他倆之間。
對於心情像天氣一樣陰晴不定的我而言,卻詭異的越看越煩,可能是因為早就知道結局的關係,雖然仍然被悲傷又美麗的畫面所深深吸引,可是卻對男主角一個人安排後事,還有不和女主角講他得絕症這兩部份覺得很煩,可能是因為自己碰到困境的心情有關,所以越看越煩….
兩個小時左右的電影就在這種心境下看完了,我冒著過冷的冷氣下床,拉開窗簾一看,太陽出來的杭州街景竟是如此光亮迷人,我把電視關掉,微微一笑。
《八月照相馆》观后感(八):淡淡的生活着,淡淡的爱着你
最近都是因为爱上了韩石圭大叔,才开始陆陆续续看了很多他的电影,虽然感觉他演技了得,但是却觉得他长的也是非常的可爱呢!但是看了几部,他不是演有外遇的丈夫,就是演为女犯人神魂颠倒的警察,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
直到看到这部十足的老片子。
1998年,那一年似乎有大洪水,那一年我还在读高中,就如片中男主角一样我穿着肥大的裤子,每天骑着自行车,穿行在小城里,那个时候的感情似乎也是纯朴的,一如片中的平淡却深情。这部片子就像那个年代一样,没有沾染一丝浮躁与杂芜。清清淡淡的演了这么多年,我却是看一遍哭一遍。
或许是因为那个即将要离开人世却还有着温暖笑容的男人,或许是因为那个可爱天真活泼让我找不出一丝缺点的女人,或许是因为那样的姐弟情深,父子之爱,朋友默契,让我动容。这样的不掺杂一丝恶意的电影,会让我相信这世界长存美好,让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所有最真挚的感情,都曾经那么真挚的存在过。
或许是我最近看过了太多书中的和现实中的丑恶,我真的需要这样一部电影。
刨除爱情,片中所有的平淡舒缓的情节也都很值得玩味,一个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人,会做什么?久不思考生与死的人也适合看看这部电影,其实离开不痛苦,但是要割断那些所有的感情离开才是最痛苦的。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感情,有亲情,有快乐痛苦忧伤的心境,但是这同样是人类的短板,因为炙热的感情,所以无法长久,或许如电影中才是最永恒的感情,爱情终究会褪色,一如老照片,但你却长留我心,永远美丽,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谢谢你,再见。
看到这一句,毕竟还是不能无动于衷!
《八月照相馆》观后感(九):爱情易逝
喜欢这种味道的电影。似乎漫不经心的镜头,若有似无的联系,渲染出慵懒而优雅的感觉。
其实爱情的产生很简单,因为学习,或因为工作,一两次的接触,特别的味道,狡猾的试探,阳光的微笑。两个人都能感受到对方的好感与亲近,于是下雨天打一把伞,约会时间要到时总是翘首企盼。
这就是爱情了。
只是老天没有给我们太多的时间去感受爱情。就算我们没有像男主角一样离开了这个世界,可是日常的琐碎却更加致命!!
”我很明白,爱情的感觉会褪色。。一如老照片!但你却长留我心,永远美丽,直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刻!!谢谢你,再回!!“
这是男主角最后的独白,我相信,他们是幸福的。。
《八月照相馆》观后感(十):我知道你来过
那个下雪天,女孩一袭黑色的风衣,站在八月照相馆的门口。锁上挂着的告知停止营业的吊牌还在悠然地晃动。你去了哪里?你去了哪里?也许女孩一直在心底里千万次的问。看着橱窗里,自己的照片放大的挂在那里。终于女孩释然的笑了,就像所有不能走到一起的情侣,回过头来在回想那些曾经发生的故事,心底里总有一个疑问,她(他)爱过我吗?
可是,看着那照片她知道,他是爱她的。
有一首歌,叫《亲爱的你在哪里?》,歌曲唱得急迫像呼唤。每一对相恋的人,突然不见了一方,另一方的心情一定是急切的。可是《八月照相馆》依然是那样淡淡的叙述。永元清洗钢笔,摊开纸,写一份信给她,可是又转念将这信放回到盒子里面。为自己拍遗相,整理自己的钮扣,也许未曾想过这是在照一张对自己多么重要的相片,准备松开钮扣就想那样随意的拍一张,后来也许意识到了,又扣上,又试图扣上第一颗,最终还是放弃。这一些小细节,反映了永元面对死亡的淡然。
对这样一个活泼的清纯如菊的女孩,他一直都是笑着。女孩子甚至曾经问他,“为什么你一直对我笑呢”。永元不回答,还是笑。
有谁能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一直笑的?有谁能在死亡关头还能那样保持了克制的爱情?
永元和女孩都是平凡的普通人。永元周日的事情就是洗衣服睡觉,女孩呢周日也是在家看书。女孩子没有做交警之前,也是一直在家呆着。都是平淡无奇的人。永元也不帅。可是就是这平淡无奇的人打动了我们。
还有那个关于放屁的故事,从昏黄的林荫路走过去,讲一个鬼故事。这是一个多么无趣的故事啊。女孩在灯下自然的挽起了他的胳膊。他们那一刻感觉这个故事多么有趣,感觉多么快乐。当女孩子再次和自己的朋友讲的时候,朋友才听一小段便已睡着。也许相爱的两个人,无论怎么样平淡无奇,只要在一起,在一起就会感到快乐。
在永元患病的时候,夏天过去秋天来临,梧桐的黄叶子也从树上掉落在八月照相馆的门口台阶上。女孩子一次次的来。一次次失望的走。
可是永元,他知道的,她曾经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