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光荣岁月》经典观后感10篇
日期:2017-12-2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光荣岁月》经典观后感10篇

  《光荣岁月》是一部由拉契得·波查拉执导,贾梅尔·杜布兹 / 萨米·纳塞利 / 罗什迪·泽姆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光荣岁月》观后感(一):北非的光荣, 阿拉伯的光荣

  看名字, 看海报, 都以为又是一部战争片, 二战中摩洛哥的子弟加入自由法国同纳粹作战, 在非洲, 在意大利, 一直打"回"法国, 这就是他们的"光荣岁月". 没想到看完很压抑. 当将军在台上老泪纵横地说"终于能打回法国"的时候, 大概没想到他的阿拉伯士兵可是一步步远离故土远离家人. 做殖民地做久了, 大概总有点想不起来自己本来的身世, 阿拉伯士兵也觉得法国是"母国", 有"上国"气象. 可怜这些阿拉伯士兵一边解放一个他们以前从未见过的国家, 一边却要忍受这个国家军队里的歧视性待遇, 伙食, 休假, 晋升机会, 一切一切, 他们都要排在那些白人士兵的后面. 解放马赛时候认识的姑娘并不认为爱上阿拉伯士兵是不光彩的事情, 然而负责审查士兵信件的人却不这么觉得, 相爱的人就这么被人为的分开, 以为对方变心, 战死... 影片最后的高潮是阿拉伯士兵在小分队带队的上尉触雷阵亡中士重伤无法行动之后, 依然占领了阿尔萨斯的一个村庄, 顶住了德军的一次次反击, 坚持到大部队的到来. 支持他们坚持下去的是上校向他们描绘的光荣: 想想看, 你们是第一批解放阿尔萨斯的自由法国军人! 阿拉伯士兵一个接一个倒在德军的枪下, 最后只剩下一个下士; 然而他要求的唯一的光荣也被剥夺了: 笑嘻嘻的和村民合影留念的是后来赶来的白人士兵, 他们才是"第一批"阿尔萨斯的法国军人. 到这里我已经很郁闷了, 影片最后的字幕更让人郁闷, 战后法国在北非的殖民地要求独立, 法国因此取消了所有来自殖民地的法军士兵的退休金. 2002年欧盟判法国补发这部分退休金, 法国依然不给. ws的法国, 可怜的阿拉伯士兵.

  据说法国总统希拉克看了这部电影之后立即纠正了退休金政策, 阿拉伯士兵终于得到他们长久以来被剥夺的平等权力.

  《光荣岁月》观后感(二):法国片是艺术,美国片是商品

  战争,是个相当沉重的话题。任何有过亲身经历的人,都不会喜欢战争。不过美国佬倒精于此道,乐此不疲。而且美国佬拍的关于战争的电影,也算是出类拨萃了,他们所谓大片,也都是与战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光荣岁月》这部电影,不同于美国佬战争片,没有美国佬的英雄主义,没有美国佬的趾高气昂。他们是一群为了钱而上战场去解放别的国家的人,他们也算的上真正的“炮灰”了,战后,他们幸存下来的人,又得到了怎样的待遇呢?

  一将成名万骨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有多少人的生命随着炮弹的爆炸而消失。发动战争的政治家,将军们,他们在喝庆功酒的时候,怎么会记得那些献出生命的小伙子们,他们应该怎么面对战争中的幸存者,有些人还是终身残疾。

  《光荣岁月》观后感(三):所谓法国也不过如此

  看完这部电影,感触最深的不是战争场面的壮观宏伟,而是那些二等士兵的信仰

  有多少人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公还愿意相信正义,有多少人在面对明知是死的结局里还愿意义无反顾,总之,我不可以。

  电影有三个场景让我哭了很久,话说已经很久看电影不哭了,但是在面对那些平淡的没有大场面没有大效果的画面时,心里最人性的那个地方还是被碰触了。

  第一个是小个子回到普罗旺斯的时候,他说,我救了我的国家,尽管我从没见过我的国家。我从来是都不愿意相信这样的力量的,仅仅依靠着一个未成谋面的梦想就可以为他付出所有,更何况在这个所谓自由平等博爱的祖国里他得到的并不是他所希望的,他在法国人眼里不过是一个穆斯林,或是一个卑贱的下等人……反观今天,多少人还对自己的国家有这样深刻情感,又有多少人在面对自己的祖国带给自己的痛苦的时候能够依然深爱她?

  第二个场景是在去阿尔萨斯的途中,几乎全军覆没,没有任何理由前进了,没有指挥官没有弹药……可是中士任然前进,他说,去阿尔萨斯是我们的任务,即使要付出10倍100倍,我们也要付出……在这样一场彼此都知道去了就是送死的战役里,因为心里的信仰因为一直以来的理想所以他们前进了。然后,个人觉得这4个人捍卫那个小村庄的部分是全片最精彩的地方。4个带着一点理想主义天真的在面对那么多欺骗和歧视之后还愿意相信赢了这场战争就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自尊自由的勇士开始了一场注定失败的战役。

  第三个场景与其说让我哭泣,不如说让我深深的为当年的法国政府感到一丝汗颜。当记者拿着相机去拍摄那些完全没有在流血付出的法国士兵并赞扬他们保卫了法国的时候,最后活着的那个中士默默从前面走过,而那些成果却是他和已经死去的那3个勇士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啊。但是他已经没有在面对不公平分配西红柿以及在得知晋升只针对法国人时的那种激昂那种愤愤不平了,那个时候的他还是相信他可以最终得到法国人的认同的,此刻的他凄然发现公平从来都不是属于他们的,他们只不过是被利用的可怜人罢了。何其可悲……

  影片结尾的字幕是一个升华,在如此对不起那些二战士兵的历史里,法国政府还是有脸去拒绝为退休士兵支付养老金,原来一个一直标榜人权的国家也不过如此!!

  《光荣岁月》观后感(四):就说本片的观影经历

  说起来这部影片是我第一次看情侣

  一个人。2007年前后的银幕数远远不如现在多,上映的影片也少,所以大片往往垄断了影院大部分银幕。而这部没有大明星,没有大场面,也不不是好莱坞大制作,甚至连题材也不讨喜的战争片就只能在影院的夹缝中才能看到,比如,安排在人很少的情侣场。

  当时售票表示,如果我的邻座卖出去了,我就要和别人一起坐。坐就坐了,谁怕谁,你在情侣厅放法国战争片光荣岁月还指望满座啊。

  结果那一场全厅好像是5个人,前排有一个哥们估计也是战争片迷,还有大概是一家三口,那家的小孩在就在几乎没人的影院中跑来跑去。但不管怎么说,当初那片子能引进,能在院线看到,真的不容易啊。

  《光荣岁月》观后感(五):身份的疑惑以及背叛

  电影的开始就让我产生了莫大的疑问,一群阿尔及利亚的阿拉伯世界人为何会高喊着法国万岁而去参加战争。他们是谁?他们和法国是什么关系?他们为何要为法国而战?

  这看起来是一件很荒谬的事情,尤其是一个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认为自己是法国人,要为国捐躯时所表现出的狂热。当然我并没有贬低这种这种爱国精神,只是在殖民统治下,身份的疑惑是第一个荒谬。

  当片中的阿拉伯人问道:我们为什么要参军?答:为了钱,这样才能娶老婆。所以我相信贫苦是他们参军的第一原因,其次能够作为一个法国人登上法国大陆,并在法国生活是莫大的诱惑。至于片中所表现出的其他狂热的理想主义,爱国主义,我坚信这是古斯塔夫・勒庞所说的大众无意识的典型表现。

  片中最后活下来的那位阿拉伯士兵是典型的在战场上立下战功却被始终没得到晋升的一位小兵。最后他生活在法国的晚年让人唏嘘不已。他的功绩的忘却恰恰正是影片结束时候所讲述的事实:这群阿拉伯人为法国捐躯的英雄事迹并未被这个国家所牢记。事实上,他们一开始就是被拿来充当炮灰的,法国忘记了历史,而列宁同志说过,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以上是这本电影的观后感,当然阿尔及利亚和法国有着相当的历史渊源,我没有查阅很多资料,在这里不能瞎说,而历史究竟是不是这个样子,没做过调查我也无从得知。所以在这里,历史研究就变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光荣岁月》观后感(六):一部狡猾的电影

  光荣岁月这部电影的核心是讲诉二战时期,法国人利用那些殖民地招募来的士兵帮他们打仗,将他们放在最前线,最后将他们抛弃在历史之中。

  虽然法国有许多导演运用这一题材,但是将这个题材用现代流行电影的手法拍出来的,光荣岁月却是第一部。

  在影片的最初,当那些制作名单还在滚轴的时候,导演Bouchareb插进了一些从历史文档中找到的Algeria当时电视里播放的片段。那些片段和图像是当初拿来制作殖民地明信片或者拿给法国人看的,这也造就了人们对Algeria的印象。片段里面,有菜市场,妇女在跳舞等等,将殖民地的居民表现的即安逸,又带有异国风情,并且展现了他们与法国文化的出入。他们更像是一群被法国居高临下的观赏着的人群。而这一印象在后面的电影中被那些勇敢不顾一切的殖民地士兵所颠覆。由此看来,这个片段的目的有两点,第一是展示法国人在历史中对殖民地士兵的记录的不公正,第二是替电影做铺垫,告诉观众,这部电影将替你们揭开历史背后的帷幕,告诉你们真相!

  ouchareb曾在一个采访中表示过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寻找关于那些士兵的历史记录,但是他发现,那有多么困难,历史中对他们的记录少得可怜。法国人可以说是有意的想将他们抹杀。

  其实这一点在电影的结尾也明确展示了,当最后殖民地士兵保卫了那个我忘了叫什么的小镇,牺牲了所有人,除了下士,法国士兵刚巧赶到然后领了这个功劳。那些法国士兵与村民拍照,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在意过那些殖民地士兵。只有在下士默默的走开的时候,几个村民们给了他一些零星的掌声。

  其实在这一点上,我想导演也想表明一定的客观性和针对性。那些殖民地士兵不是完全不被认可,至少,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是力量微薄罢了。

  电影里面,当士兵们每走过一个地方,都会有个小小的开场,一个远镜头,拍摄着一片大地,上面写着地名和时间。随着云雾慢慢飘走,黑白变成彩色,将观众带进历史9的世界。这一幕带动了观众的感知性,让观众更加有被带进历史的真实感,同时,也告诉观众有些历史,不只是历史,它仍然影响着现在仍然活着的那些殖民地士兵。

  就像那些被停止了抚恤金的殖民地士兵们。

  而当最后,下士一个人打开小公寓的门,里面简陋的只有一张床,没有亲人,没有陪伴,只是他一个人,坐在那里,等待着一个无望的明天。这和他在片头所表现出来的野心憧憬,在战场上的不畏生死成强烈的对比,令人震撼的反差更加的体现出来法国政府的不公以及他们的梦想破灭时的令人平静心碎绝望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在法国总统Jacques Chirac和他妻子看过这部电影后,被深深的触动了,因此在2006年9月27日,在Chirac的建议下,将殖民地士兵应有的待遇归还给他们。(也就是跟法国士兵一样的待遇和抚恤金)。

  这也造就了光荣岁月在政治立场上的光环和成功

  但这同时也是为什么我觉得这是一部狡猾的电影。

  其实按照历史,Algeria还有众多殖民地究竟是不是那么的伟大。细节就不多说了,总之人家不能都那么傻,人性也不是按民族分的。那些士兵究竟是为了什么去打仗?而法国人对待他们的时候到底是不是这样?其实它也不过就是拿出最触动人心的一段,与现实相连的一段,拿出来拍摄。它不过是历史中的一个桥段,没有前因,没有后果,没有一切旁骛。但是他让你相信,光荣岁月讲的是真的,是客观的,甚至开片时的文档给人以纪录片的感觉。不得不说,Bouchareb这部电影拍出来给人第一感觉非常客观,没有过于夸张的表演,更让人觉得他是拿事实来说话,而不是煽动观众。但事实上,电影不存在 客观。

  导演在暗暗的在这些政治问题上下足了功夫,

  最后,他得到了他期盼的殊荣。

  总的而言,我不觉得它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表现手法很大众,甚至被指过于通俗,肤浅,效仿好莱坞。故事其实也并不多新颖。不过最后它得到了这样的光环,和评价,不得不赞一下导演的智慧,将人们心理掌握的那么好,而故事里面运用的历史真实材料和导演在寻找这些细节中费的心思也是值得一看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光荣岁月》经典观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