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长恨歌》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日期:2017-12-1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长恨歌》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长恨歌》是一部由关锦鹏执导,郑秀文 / 梁家辉 / 胡军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长恨歌》影评(一):真的是宿命?

  之前看过小说的前面一点,明明讲的上海女人,为什么会请个讲粤语的明星?除却上海话这里减星之外,故事演绎得还是很精彩,不过细想想,到底是什么成就了王琦瑶丰富多彩又极具悲剧性的一生?是那句“只有给我送玫瑰的人才有资格评价我”的高情商,还是对李主任爱的执着?又抑或是无视程先生对她始终如一的爱?还是冥冥中的命运安排?怀着及其复杂的心情看完这部影片,最后的结局竟然这么凄惨,所有她投奔的男人都没有给她曾经许诺过的安稳生活内心真的为她感到痛心!让我想起黄金时代的萧红,都是悲剧的一生,仰仗男人带给自己稳定有保障的生活而不得。朱丹妮总结说,这女人就是太作,真是不作不死。我想说,女人还是要靠自己,只有自己才是最可靠的!

  《长恨歌》影评(二):有些事情怎么也没法习惯,比如被离开

  这部关锦鹏导演的电影,下到硬盘里之后一直没有看,查了下下载日期,竟然是09年的8月。之前得知一位全能cv要做长恨歌的广播剧,一直在期待,却也没动这部电影的心思。直到前几天计划去西安的游玩,得知华清池会上映白居易的长恨歌,结果莫名其妙的,拎出这部电影来看。

  电影的片头让我很不适应,郑秀文不好听的普通话,难看的发型,如果不是张家辉的出场和苏岩扮演的蒋丽莉,我有可能会关掉播放器。电影的结尾,回放了学生时代的蒋丽莉对王琦瑶说的一句话,说王琦瑶的心里像是有个黑洞,让人看不真切。所以她才会选择做国民党高官的情妇,选择对着镜子里清纯打扮的自己说再见。

  也许从王琦瑶参加上海小姐,就注定了她不安稳的一生。爱过的男人终究一个个离开,却总是冒着再次被伤害危险寻觅新的男人。在女儿嫁人之后和女儿同学的朋友混在一起,这样的关系让一向自诩接受力强大的我都有些心理不适,结果就是这个年轻人是她最大的危险,陪上了性命。从20岁起开始的不安稳,到死也没有安稳。

  经历过那么多离去,唯一的幸运就是死去的时候,还能有人冒雨来看她最后一眼。程先生,这个人,我一直认为是他把王琦瑶推入这么不幸的命运。长恨歌,everlasting regret,歌的是什么恨,到底遗憾懊悔的是什么,如果当初王琦瑶没有参加上海小姐,而是过上蒋丽莉那样的生活,她的一生会是怎样?也许王琦瑶会常常这么想吧。但是蒋丽莉是否幸福,我们无法得知,她重返上海时,是孤身一人,但蒋丽莉的儿子说,她对上海的最挂念的是王琦瑶这个故人,并没有怀念什么过去的生活,也许,就还不差吧。程先生是王琦瑶最后一张牌,这个人不会离开她,程先生是她的底线。两个人一直暧昧的关系,不再进一步,也就不会有失去的危险。程先生的妻子走后,他并不难过,因为终于可以不顾及谁地好好在王琦瑶身边看着她,也只是看着她。程先生年老之后,看着风韵犹存的王琦瑶,终于清楚了他抓不住王琦瑶这个女人,他最后只剩下那些照片,记忆中的年轻岁月,和死守的一个暗房。

  长恨歌这部电影也许是跨越的时间太广,演员表让我有种很杂乱的感觉。郑秀文的内心也许和上海女人并不相和,几年后关导也坦言当初并没有和郑秀文有很好的沟通。郑秀文并没有将王琦瑶彻底演出来,唯一一次哭倒在地上的感情宣泄,也让我觉得并不很真实。关锦鹏成就了梅艳芳张曼玉,却没法用长恨歌成就郑秀文。

  第一次正式写影评,思绪乱,寝室吵,只有带着耳机循环听李香兰的苏州夜曲,这是我能最快找到的最符合现在情绪的歌。老上海的格调,被打破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长恨歌》影评(三):走马观花

  看完小说再看电影版的长恨歌,真的是特别的受不了,特地来写下影评。

  王安忆那么一篇细水长流的小说,电影却是那么走马观光的影片。

  整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在为了讲完故事而讲完故事,像是在完成一项任务一样,完全没了原著的感觉。在小说中那些很有感觉的场景,电影中根本就没有表现出来。一个有一个故事地过去,连接在一起就变成王琦瑶平平淡淡的一生。看完 之后,并不能让人对王琦瑶的一生产生任何印象深刻的意象。

  小说里面蒋丽莉和程先生的感情纠葛,在电影里全都成了忽然冒出来的感情线,直叫人看得没头没脑的。我个人认为,没必要把李主任和康明逊得个人故事描写得那么清楚,本来都不是他们的故事,一笔掠过就好,但是却那么详细地描写,感觉在整部电影中看来就是轻重不分。觉得省略了阿二的故事挺对的,因为在小说中阿二的出现莫名其妙,应该是作者写出了一个人物却一个女人心情的转变的一个过程,忽略掉了感觉都不一样了。

  再从演员来说,主角是郑秀文。作为歌手我其实是很喜欢她的,但是她有些地方演技真的很尴尬啊。特别是在表现王琦瑶得知李主任的死讯时的那个反应,不只是我,一起看电影的同学们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小说中那些阳光里的尘埃飞舞,弄堂里的流言纷飞,鸽子停停走走,那些很多美丽的意象一个都没有,叫我如何在电影仅剩的细节里品味原著?

  《长恨歌》影评(四):相见恨晚

  那一次你的离开,谁知竟成了永别,我用尽一生的时间等你回来,但还是没有只言片语等待就这样成为一种习惯,与你在一起短暂时光,是我一生最美的回忆,从与你相遇的那一刻,注定这无法逃避缘分

  你的离开,带走的是我一生的梦,带走我对未来一切美好愿望,剩下的残生,已经没有勇气改变,就像风雨中飘摇的落叶,任他飘到哪里,但无论落在何方,都不是我的归宿,都不是我的家,即便是我努力去忘记你,努力不去想你,适应当下生活,但还是一样的糟糕,物去人非,他们替代不了你,你给的,不只是金缕绸缎,安逸生活,宽大的房子,而是宽厚的肩膀,温暖的怀抱和成熟稳重的爱。。。就是那么让我安心,踏实。因为如此,所以,心甘情愿等你回来。

  在那一天,我终于等到了你的消息,一张你在国外离世的消息。我想,我的一生也该结束了,我的苦难也就此结束了。我知道,到死都是你的女人,我们是结发夫妻不是吗,到死我相信你想着的都是我,而我也为你守了我的一生。

  《长恨歌》影评(五):要是小说写成这样,茅奖还有戏么?

  能够把一本唱片小说改编成电影,难度的确很大,不然这部电影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槽点。

  2005年的郑秀文已经三十多岁,演17岁的王琦瑶缺少那一份不谙世事的纯;演55岁的王琦瑶又缺少一种深刻,王琦瑶是上海,上海就是王琦瑶。王琦瑶的没一个背影都是摇曳生姿的,是一种柔媚,摄人心魄的,但是天后郑却缺少这样一种水做的魂灵(至少在影片中),也让夜上海逊色了不少。

  王琦瑶绝对会歇斯底里,她的苦痛更像是一种悲壮,深深蕴含在她的血液里没有办法被剥离,毕竟能够宣泄的苦痛又能痛多久。

  当然电影里也有感动,68天前的黄昏,穆小姐抠即将剥落的墙衣。

  蒋莉莉是吴佩珍和蒋莉莉的混合体,老克腊是老克腊和长脚的结合体?才不是,这两人和原著中的人绝对不是这么简单的拼凑关系,没有了萨沙,也没有了弄堂,所以改编的难度太大,顾此失彼

  看完电影,我觉得穆小姐最美。

  《长恨歌》影评(六):长恨歌

  本来不想写影评,之所以写,一是记录二是不想忘记。

  给三星是看原著的面子,不想给得太低。

  演技之类的很多人都说过了,郑是一个都市女人,如果从作者本意来说她本应该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是是她的港普和香港都市气质和上海相去甚远

  电影对原著的反应,不及百分之一,太多细节遗漏,可惜!本应是上海城市的拟人化,王依瑶如风中小船一而再的摇摆,始终没找到自己想要的。如果,这就是人生,对我来说宁愿不要,因为自己终是个务实而无趣的人。

  她的悲剧也是她的喜剧,她够勇敢坚持天真,每一次都选择相信,这本来无所谓对错,但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也许是最大的不幸。如果每个人心理都有一个填不满的黑洞,这是因为没有人能满足你,除了自己。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啊!!!问题是怎么让这个心魔变成一把利剑,这才是要思考的问题,否则它会一次次的把你和身边的人割伤。如果是一把真正的剑始终是要见血的,无论是自己的血还是别人的。

  很多事情开始没有错,中间没有错,结果就没有结果了。然后,人们不知所措,只好在传统伦理中寻找答案,什么道德、人伦、欲望等等。如果世界真这么简单,大家会轻松很多。纠结会少许多。

  王依瑶就和她的名字一样,摇摇摆摆直到死亡。

  作者处理她的死亡,是死于钱财,而我在想为什么不是死于爱情?也许更残酷。累觉不爱不是个玩笑,有时这就是现实。如果她是男人会怎么样?

  中外作家对此类追求个人幸福的女性,结局都是那么的不幸。比如卡门、安娜卡列尼娜、娜娜、芳汀、甚至包括祥林嫂。女人你的名字不是弱者,而是人伦道德。。。。。太多太多。

  90年代中国文学还出现过几个女唐璜的角色,现在却一个都找不到了。也许白鹿原的田小娥也是个典型的妖女,但结局也不过如此,在戾气中发泄不满。

  女人到底要什么?这是个世界难题,爱情家庭婚姻或者别的。如果想要就去寻找,伴侣这件事男人和女人从没对等过。始终记得她面对舅妈和表弟的提亲,狠狠的拒绝,边吸烟 边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再见。从那一刻开始,她就不会和别人一样,过普通的生活。

  但最可笑的是,她期望的却是普通的生活。如果世界和你想得不同,该怎么办?这是第二个问题。

  但这个问题是个伪命题,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现成的东西能满足自己的期望。所以,要什么就自己去做吧。是做,不是找。因为,找不到!

  世界就是个游乐场,开心和不开心,无论是自找或别人给的,梦想只能自己去创造。

  如果伊瑶知道自己只是要一个相守的人,会不会幸福许多?程先生和伊瑶是一样的人,即使认识却不相识。

  开心和不开心之间还有好长的路要走。

  都一路走好吧。谁知道来世见不见呢?反正我不要相见了,太累。也许

  吧。

  10-9

  书今天看完了,果然电影文学不相容,改编太大,面貌全非。王安忆文字是细微处见功夫,但是电影的细节是很难表现的,特别是无声息的优雅,观众很难去读。

  程先生在书里影子淡了不少,就是一个繁华远逝的影子,不是一个真实的人,典型的旁观者。

  蒋丽莉又鲜活了太多,大街上满是这种不甘心又寂寞的女人,最后死的不甘心却又要臣服。

  王依瑶年轻时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姑娘,大场面就可以让她收心,只能说女儿果然要富养。中年时又自视过高,老年时也一样。里面只觉得虚,说追求幸福显然不是她的理想,追求爱情她也不象,可能这就是聪明漂亮女孩悲哀,如果她知道自己要什么,一切会简单许多。义无反顾她们能做到,但是目标却常常模糊,所以现实有时真的很好。给你耳光的同时,也教你怎么做人

  漂亮女孩或者所有女孩有相同的弱点,就是用生命谈恋爱,但是恋爱能谈一辈子吗?如果李主任没死,她的日子会如愿吗?未必如此,真正做到林徽因的女人世界上有几个?很多事情在起点就决定了。

  还有里面的老克腊,一个奇怪的年轻人,他可以说是王年轻的翻版,但可惜王不是李主任,不然就是富婆和小年轻的爱情新闻了,文本说的没错,他最可惜的就是赶上了繁华的结局,所以年轻人会离开。运气好的一个奇怪的人。有时觉得现实这种人不存在,就是个符号,而且还是个句号。

  可能自己狭隘,对怀旧的人一直很难理解,不知道原因为什么。

  细脚典型的投机者,活得真实,世界上满是这种人,为生计奔波,没道德没底线,但是真实,知道自己要什么,从不奢望简单的人生观,有钱就好。

  让他杀了王,也许是最好的结局。

  现代终将代替旧影,所谓的循环不变,也许只是某一范围的,现实从来就是变化的,一直这样。

  长恨、长爱也都是感情的变迁,其实就当歌听听就好,让过去的过去,未来的到来。成为自己。

  吐槽一下,小说比电影好太多了。

  《长恨歌》影评(七):长恨歌——画虎不成反类犬

  首先是这篇我挺早写过的一篇影评,也是这部影片成为郑秀文的一个分水岭。长恨歌,又是一个上海女人的故事,可惜的是关锦鹏没有再造就一个阮玲玉,而Sammi终究没有变成第二个张曼玉。风格是复制不了的,而且张曼玉式的演绎方式并不是香港女演员证明演技的唯一标杆,可惜的是很多演员,包括很多影评家都是这么看的,而郑秀文这回也着了这个道。结果影片让人失望,我们失去了以前萤幕上那个外柔内刚的女子,得到的却是一个尴尬的王琦瑶。没有了坦坦荡荡的真性情,有的只是不伦不类的矫揉造作。

  关锦鹏的长恨歌跟他以前的片一样,只是流于一种小情小调,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但若是流出当年胭脂扣的神韵和阮玲玉的风采,但也不失为一部很对味的怀旧片。王安忆的原著的神髓按说若能释放出来,达到这一点可谓是顺利成章,可坏就坏在关锦鹏对它的重新解读使电影似乎和作者原意渐行渐远,这像是关锦鹏的长恨歌,而不是王安忆的。

  首先当我得知是Sammi出演王琦瑶,我便觉得不妥。Sammi的美是一种气质之美,她给人一种独特的感觉,虽不漂亮,但有着独特的都市气质,却不是走在街上使人眼前一亮的尤物。但王琦瑶恰恰相反,她就是一种可人的美,是顺着大众的意的,王安忆说:"简单一个字就是——乖。她不是站在舞台上最耀眼的佳丽,而是可以留在家里欣赏的。所以王琦瑶试镜没有成功,当盖头掀起的那一刻,导演就知道自己错了;她选美也没有成为第一、二名,而是成了最合普通大众心的三小姐。始终都不温不火,却又不能让人忽视。可能关锦鹏选Sammi是看中了她的恬静而又不平庸。可是他却忽视了,Sammi绝对不是因为安静而出色,而是她独特的气质使她出众,使她不平常。舞台上不一定最漂亮的才是主角,而是一定是最不平常的才能艳压群芳。Sammi是特殊的,这是一种舞台之美,在镜头里她永远是焦点,有些人天生有主角相。所以我认为关导近期的两部戏,画魂和长恨歌应该互换女主角。潘玉良恰恰是以聪慧和才气取胜的美女,这一点和 Sammi很像;而李嘉欣的确很漂亮,可她的美缺乏神秘感,可以让人一眼看穿,很多观众觉得她演不了内心复杂的角色的缘由可能也在此罢。但是Sammi真的演的很用心,她的努力显而易见,她改变了她一贯的演戏风格,竭力融入角色,但终究差了一点点,努力的痕迹可见,还没有完全合二为一。青年的王琦瑶是Sammi演的最失败的部分,这并不是她的过错。因为毕竟年龄差距太大。看她梳着童花头,却掩不住一脸成熟,这是岁月的沉淀,很难遮掩,所以她演的年轻部分说服力太弱,甚至有点装。

  《长恨歌》影评(八):写意不足,无法深入人心

  这几天在看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又很巧地在一本书上看到了关于它电影版的分析,就很想看看电影。结果,看了电影真的有些失望啊。

  客观一点讲,每个导演有他对自己的作品的思考,角度和理解吧,所以我想关锦鹏导演拍的是自己的《长恨歌》,那我在这里说的也是我自己理解的长恨歌,是个人看法。

  真的,电影开演的的第一幕就让人失望了,看到郑秀文扮演的王琦瑶,我真的在很努力地寻找她身上那份淡然的,家常的,独特的,聪敏的,自知美丽、不该平庸的美丽,但是感觉能找到的真的很少。郑那齐齐的短刘海和淡淡的妆容,媚眼之间倒还有些清纯之感,但一开口,港味十足的口音就把书中描写的旧上海女人的那种小心思,娇媚给毁得差不多了。而且再看全身,感觉郑的体型相对于书中王琦瑶也有点大只了,没有旧上海小女人的那种柔美之感。再看演戏吧,感觉不怎么深入,无法深入人心,还有点作,没有王琦瑶那种年轻但又聪颖,心里明白,表面淡然的那种神韵。也不能说郑的演技不过关,只能说这个角色不适合她。

  再说程先生,对于他,我和豆瓣上其他好多评论人的观点一致,是最有感觉,演绎最到位,最入戏的一位。感觉比书中的程先生还像程先生。虽然电影编剧对小说中的许多情节做了改动,但是虽然经历的事情有了变化,但是梁家辉把程先生的神演绎出来了,一个执着的,寂寞的,让人同情,叹惋的苦恋者。

  至于蒋丽莉,我觉得与书中的蒋丽莉相比,有点过于美了,有时候看一看,感觉倒比王琦瑶还显得美丽些……不过,我觉得她的演绎倒更有几分上海女人的风韵。但感觉这个角色的改编和小说中的人物脱节有点大了,感觉是吴佩珍和蒋丽莉的结合体。

  再说康明逊这个人吧,戏份有点少,整个电影看完了还还没看出来他是怎样一个人,也不觉得他的为难和软弱,只觉得莫名其妙地就是不能和王琦瑶在一起。如果不是先看了小说,而是直接看电影的话,我觉得很难看出他的“什么都没办法”。也是电影篇幅所限吧。

  从整个电影来看,我感觉是写意不足,无法深入人心。电影篇幅所限,整个过程感觉不连贯,有点草草。没有体现出小说中的那种意境,那份感觉。

  最后,我觉得我们的电影人也该更用心些才是吧。一些细节的地方真的做的不到位。整个电影中,看不出王琦瑶穿着上的品位和独到。再者,也不要求电影中的演员们都讲上海话了,但起码也得把普通话讲好吧……我觉得要营造一部电影的意境,细节是很重要的。

  当然,我并不是专业人士,不是很清楚关于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的一些专业知识。先看了小说,心里已经形成了一些观点,所以看到电影时,觉得它不符合自己心中已形成的观点时,就觉得不容易接受。只是看完以后,心中有些感触,不吐不快,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长恨歌》影评(九):多样吴彦祖

  吴彦祖本来能够成为陈坤的,成为屏幕或银幕中没心没肺的富二代花心大萝卜,如长恨歌。但是他没有。

  吴彦祖本来可以成为张国荣,风华绝代美丽无限,如美少年之恋。但是他没有。

  吴彦祖本来可以成为古天乐,插科打诨搞笑师奶,如新扎师妹。但是他没有。

  吴彦祖本来可以成为吴镇宇,阴郁沉默变态杀手,如变脸迷情旺角黑夜。但是他没有。

  吴彦祖本来可以成为金城武,只要摆帅装天真就可以了,如玻璃之城。但是他没有。

  吴彦祖本来可以成为梁朝伟,演过帅警察、同性恋,还是如美少年之恋。但是他没有。

  吴彦祖本来可以成为成龙,有功夫底子,如精武家庭。但是他没有。

  吴彦祖还可以成为谢霆锋一样的从小人物起家,如新宿事件;或者如陈冠希一样的纨绔子弟,如新警察故事。但是他没有。

  他最终还是吴彦祖,独一无二。

  《长恨歌》影评(十):上海淑媛的味与真

  重温王安忆的《长恨歌》,顺带看了郑秀文梁家辉主演的电影版《长恨歌》。一看到女主是郑秀文,满心诧异,一个上海淑媛请港星来演,就算演技好,也不容易出来那个味儿,王琦瑶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是最典型的上海女孩子中的极品。王安忆在小说中给“沪上淑媛”“下过注脚:“‘沪上淑媛’是平常心里的一点虚荣,安分守己中的一点风头主义,它像一桩善举似的,给每个人都送去一点幻想。”王琦瑶非常懂得自己的优势,也懂得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她懂得分寸的拿捏。

  何况,郑秀文虽然秀气白净,但脸太宽,总觉得面相老了点儿,也没有演出王琦瑶的小心思小骄傲。虽然是学生头,到底不是那个味儿,饰演少年王琦瑶实在是违和,后面的造型倒还撑得起来,有韵味。郑秀文的美,是熟女的风情,有阅历积淀的美,演风韵风情眼波流转的中青年王琦瑶,倒还有说服力。

  这部电影改动原著很多,也算是文学与电影不同体裁所致,不能拿错。但电影的剪辑真的有些混乱,许多情节忽然就转到下一幕场景,若不是看过原著,很容易丈二和尚。许多关系也没交代,许多人的来来去去,都没头没脑。特殊的年代,很多人也许真是如此,忽然来了,又忽然消失了,通讯不便,就再也不见了。这没头没脑或可也算一种特点。

  但电影给人的整体感觉是赶,仿佛是要拍成电视连续剧的,结果剪辑成了一部电影,面面俱到,又都不讨好,什么也没讲好。

  梁家辉应该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感觉梁饰演的程先生反而变成了第一主角,他对女主王琦瑶的痴情与坚守,还有影帝般的演技,嘴角微微的抽搐,情绪的拿捏,都让人深刻。郑秀文完全被压下去了,黯然失色。

  电影的另一个硬伤便是郑秀文饰演的王琦瑶,从头到尾顶着同一张脸,十六七岁的王琦瑶和五十多岁的王琦瑶除了发型衣服的不同,皮肤质感与神情身段完全无差别,再对比一下程先生,反差不能更大。程先生年轻时的风流倜傥,中年时的稳重隐忍,老年时的皱纹与华发,走路时略微的老态龙钟,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味道。原著确实写王琦瑶老的慢,四十多岁快五十了看起来还像三十多岁,和女儿走在一起,常被误以为是姐妹。但原著也说了,王琦瑶的美,是有风情的美,有沉淀的美,毕竟是老了,和女儿的青春朝气相比,到底不同。也许电影为了强调王琦瑶的耐老,强调王琦瑶始终有一颗二十岁年轻的心,可毕竟还是老了,至少妆容上稍微有点差别啊,居然一点没有。

  啊,吐槽了这么多。不是否定郑秀文本人,而是觉得王琦瑶这个角色不适合她。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长恨歌》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