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君子好逑》经典影评集
日期:2022-05-16 02:10:1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君子好逑》经典影评集

  《君子好逑》是一部由德尔伯特·曼执导,欧内斯特·博格宁 / 贝琪·布莱尔 / 杰里·帕里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君子好逑》影评(二):《君子好逑》美国大龄男女的婚恋观

观影之前,网上找了相关的资料。感觉非常的奇怪,为何这么一部平凡的爱情片,会一连斩获第28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角、最佳剧本这几个最具分量的奖项。在看完电影后,确实感觉到导演德尔伯特•曼那平实而不乏幽默的叙事风格,以及对于美国平民生活的详尽描写,有其独到之处。 老宅男马蒂,是个34岁的大龄单身青年。他在肉店工作,稳重踏实,平易近人。但在50年代的美帝,大龄未婚青年,也是不受欢迎的对象。周围的人,总是会质疑他为何还没结婚,这让他倍感压力。喜欢打保龄球的老宅男阿吉,是马蒂的死党。两人商量着,如何过一个不那么乏味的周末,阿吉告诉马蒂,他有个仰慕者,这让马蒂很诧异,因为他觉得自己又胖又丑,也不够体面。早已习惯了没有女人缘的生活。可是他的内心也渴望着爱情,对于一直没有到来的爱情,常常会感到焦急以及苦恼。这一点上阿吉与他同病相怜,这对老宅男组合,显然就要被家里的老母亲逼疯了。 表弟汤姆不请自来,还带着他那强势的老婆维吉尼亚,找到马蒂的母亲,诉说着老夫人姐姐是多么的不通事理。无论是在任何时代,婆媳关系都是非常值得深入探究的话题。通过这部电影,我们突然发现,原来50年代的美帝,也经历过妈宝横行,婆媳间的种种摩擦。表弟汤姆夫妇为了能够与父母分开居住,煞费苦心。马蒂的母亲答应汤姆,去劝劝她的老姐姐,还不忘问问亲戚里混的不错的汤姆,有没有什么合适的姑娘。汤姆建议马蒂去星尘酒吧,碰碰运气。与此同时,马蒂在听了阿吉的建议后,主动联络了所谓的仰慕者玛丽芬妮,他给姑娘打了电话,不过显得过分腼腆和紧张。他想要约姑娘去看电影,但最后结果显然遭到了拒绝。这种情况,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影片这一段,演员表现相当传神,将那种老宅男在感情上遭遇波折后的变化,尽显无余。晚饭上,母亲对宅男马蒂的状态,非常的不满,催促着他尽快解决单身问题,还建议他晚上去星尘酒吧碰碰运气。马蒂由于刚遭受了挫折,想要一个人静静,就这样矛盾爆发。不过马蒂依旧是个孝顺的儿子,他听从了母亲的建议,带着好兄弟阿吉一起去碰碰运气。 在星尘酒吧,老宅男组合马蒂和阿吉,穿着西装,打扮的人模狗样,准备着可能到来的艳遇,他们都渴望在今晚发生些什么,阿吉很快就成功了,我们可怜的马蒂依旧只能做个旁观者。就在这时,大龄女青年克利尔,和她花花公子式的相亲对象,也来到了星尘酒吧。克利尔长相平平,也缺乏撩汉的技巧,她是一个高中化学老师,拥有高中女老师,拥有的一切气质。花花公子对之并不满意,想要设法脱身,并正巧找到了马蒂帮忙,在遭到马蒂义正言辞的拒绝后,渣男找了第二个替身。克利尔对此有些惊慌失措,一个善良女孩,难道总要被命运这么折磨么?早已在一旁暗中观察的马蒂,意识到机会来了。就这样,两颗破碎的心,紧密而充满戏剧化的结合在了一起。 马蒂与克利尔乍一见面,就打的火热,互相诉说着各自的烦恼。就好像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宁愿相信我们前世有约,今生的爱情故事不会再改变。一个有着平凡外表的人,或许有着一颗并不平凡的心。不过两个相爱的人,依旧需要经历许多的波折和诱惑。甚至于家庭的反对,特别是准婆婆的反对,马蒂为此很烦恼,因为他觉得找到了真爱。马蒂的母亲,是个传统的女性,一辈子相夫教子,保守而固执。对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且相貌平平的克利尔,充满着偏见和不解。再加上她老姐姐的经历,让老夫人更加的恐惧,恐惧儿子的离开。但其实这种离开,是不可避免的。与其苦苦纠结,不如尽早放手。影片在这里的设定,导演还是非常的别有用心的。首先我们要搞清楚,马蒂是位意大利移民的后代,他的老母亲抄着浓厚的意大利口音的英语。因为战乱和贫穷,在20世纪初期,大量的意大利人开始不断的涌入美国。在这里他们不会英语,信奉天主教,缺乏良好的教育,只能从事些体力活,所以难以融入美国当时的主流社会。这也逐步导致了他们自成一体,变得更加的保守和封建,影片中马蒂母亲对于克利尔的嫌弃,马蒂从事的工作,就能够看出一些端倪。而美国主流的信仰为清教,是英国新教的一个激进分支。在与欧洲教派的斗争无望后,选择来到了美国。清教思想,更加强调平等、自由、节欲、民主(这些教派的区别,在中国都被统称为了基督教)。而反观天主教,向来是被清教徒们,认为是专制、愚昧和落后的。影片中的老宅男马蒂,他生活方式和理念,正在变的越来越清教化,也就是越来越美国化。他们正在脱离了第一代意大利传统移民的枷锁,开始逐步向真正美国人的身份靠近。这也是他为什么导演希望他去找一个,显然是清教徒的女人做妻子,并不惜违背自己母亲的意志。导演可能希望通过这部影片,来让更多的意大利移民,接受美国文化,变的更加勤劳、努力、诚实守信、珍视信誉、为国家担负起更多的公共责任。而不是靠着相貌和暴力,去玷污清教徒的纯洁少女。 最后结尾的虽然略显匆忙,不过好在有情人终究是走到了一起。大龄男女青年的问题,在世界各地,都会引起一定的共鸣,特别是现在这样一个容易迷失自我的时代。每个人对于某些选择,变得越来越慎重了。庆幸的是影片的主人公,找到了渴求的真爱。可惜更多的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与真爱擦肩而过的。有人说这是部平易近人的好电影,描述的就好像我们身边的事情一样。导演确实是这么一个目的,用这种手法,在广大美国人民心中淡化,40-50年代横行全美的意大利黑手党形象。这也是为什么男主角被设定为意大利裔的主要原因,或许这也能被理解为,是意大利黑手党势力开始逐步渗透到好莱坞电影圈后,一次对于自身形象洗白以及家族生意合法化尝试。不难看出美国当局,对这部电影传达出的和解信号,以及对于外国裔的正面形象的描写也乐得接受。毕竟当时层出不穷的外国裔暴力事件,让美国政府感非常头疼以及力不从心。《君子好逑》这部电影,合理运用平实的手法,恰如其分的打消了美国普通民众心中,早已被妖魔化了的意大利裔美国人的形象,从而得到了奥斯卡评委们的肯定。在这种宣传上,我朝政府是不是能够借鉴一下这种模式,缓和下汉族对国内某些少数名族形象的妖魔化。

  《君子好逑》影评(三):你还不结婚

电影开篇很有趣,马蒂在肉店工作,那些老太太顾客们走过都要问问马蒂找没找女朋友,托她母亲要求介绍人给马蒂认识,每个人走前留下一句话“你还不结婚,真难为情!”马蒂也很苦恼,他也想结婚,可是没有办法,他很清楚自己到了34岁还没有结婚的确在别人眼里是个笑话。母亲也在催婚,他面对这个现实,无论是哪一种女人,他都没份。
结局也很有趣,照应开头。他想通了之后去给女主打电话,他的朋友跟去一脸舍不得又不理解的表情看着他,他有些愤怒地说对朋友说“你还不结婚,真难为情!”然后拉上门隔开朋友。这眼神这神情这语气像极了之前的老太太们,轻蔑嘲笑,也多了一份骄傲。
这是马蒂的改变,是爱情让他有了自信,让他有了勇气去改变,去摆脱无趣的单身生活,离开单身朋友们和母亲的束缚。你找女朋友,你喜欢她,关其他人什么事呢?
而母亲和朋友们知道了马蒂有喜欢的人后为什么会反应那么大,为什么要说那个女人不好,为什么劝马蒂不要去找她了?
如果说以前马蒂一直找不到女朋友,是因为自己胖、不好看,而且工作不算体面,是他自己条件不够好,而这次如果失败了,则不是他的问题,而是他对过去稳定生活的妥协,对稳定的朋友关系和母亲的依赖,对未来不定的生活的恐惧。就像马蒂对克拉拉说的,“当你真正去面对的时候,事实上根本不是你所想象的,我们只是怕独立一人,我认为如果能独立一面,这是进步。当你说你说你的父亲需要你的时候,事实上是你需要你的父亲。你回家父母都在,你可以终此一生这样当女孩子,像你我这种人终究是要长大的。”
他说的“我们只是怕独立一人”,他们所有人其实都是这样的。母亲怕独立一人,怕马蒂娶了媳妇忘了娘,怕自己像妹妹一样被儿子抛弃。她起先不相信即使妹妹接过来住,知道了他们的婆媳矛盾,也仍相信马蒂和他喜欢的女孩子,可是当马蒂说的话对应了妹妹的预料,母亲开始害怕,她表现出她对女孩的不喜欢,不同意儿子和女孩在一起。这种心理也是妹妹的心理,也是和所有婆婆一样,有人和自己抢儿子,就要维护自己拥有的,不让他失去。这也是婆媳问题产生的一方面原因。而朋友们也是害怕独立,怕马蒂结婚后再也不和他们一起玩了,他们有落差感,他们也害怕改变,即使他们想结婚,却仍沉迷在现在这种无趣的生活中不自拔。
不能独立出来,不能自己独当一面,于是也想留住马蒂。
还好马蒂最后清醒过来,经过一番内心的挣扎后选择走出舒适圈,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独立自由,开始新的生活。
马蒂给克拉拉打电话,可怜的克拉拉,等在电话旁,默默地流泪,她是不是在为马蒂没有打来怕她又不再被人爱而伤心失望呢。
他们是相爱的,我相信他们会有美好的结局。
这部电影的主题虽然是一个普通人的感情和婚姻状况,但影片中的每个人的形象其实都是独特的,都反映了一些问题。父母与孩子间的矛盾,婆媳之间的矛盾,朋友之间的相处,婚姻中双方的各种问题,个人的独立自由的选择,追求爱和自由的选择。这也都是人一生中会遇到的事情。无论是50多年前还是现在,很有共鸣感。

  《君子好逑》影评(四):泯灭特质,皈依众恶

你怎么还不结婚?你什么时候结婚?你真难为情!
结婚是能引发全球性关注的问题,世界的每个角落总会有一个单身人士被万千邻居牵挂,茶余饭后总会以此聊上几句,有热心肠的还客串下媒婆的角色,但时间长了,人们更多是对你的嫌弃,你的与众不同在别人眼中是缺陷,人们会给你总结出浩瀚如海般没有找到对象的原因。人们无法接受你的另类,你静止一般的存在,这都能碍着别人的眼睛。久而久之,你优点全无,自豪感倾颓,你只知道一定是你没钱没势,又胖又丑,年纪大了还没文化才造成的单身悲剧,索性破罐子破摔,不然还能怎么样,你只不过是别人拿来八卦的小丑,就算是好言宽慰听着也假惺惺的刺耳。
这就是电影中的《马蒂》,一个社会层面上体无完肤的失败者,典型的三无产品,没钱、没学历、没媳妇。干着别人眼中最粗俗的工作——卖肉,一身腥臭,钞票油腻腻的工作。马蒂是一个大龄单身男青年,吨位也是重量级,和母亲相依为命住在旧宅子中,他孝顺、善良、讲义气、脾气好,可所有人只看到一点,这个难为情的家伙,竟然还没结婚!
连来买肉的大婶都有一种七大姑八大姨般的多管闲事,好像人这一辈子不结婚就不完整,不结婚就有毛病,不结婚就对不起亲人朋友,对不起社会、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世界宇宙全人类。就在这尖酸刻薄的环境里马蒂毫无自信得活着,他知道他就是个滑稽小丑,所有人都在看好戏,天塌了都有他垫背一样,人生再不如意,想想还没找到媳妇的马蒂,世界就真是你妹的和谐美好。
戏剧冲突总是安排在打死都不信的场合,歌舞集会让马蒂收获爱情。一个穿上西服像水气球一样膨胀的男人,一个在舞会如孤魂野鬼般游荡的男人,阴差阳错抚慰了一个女人的心。马蒂有了展现内心世界的平台,他的思想并不浅薄,他的人生观并不消极,他踏踏实实,想念逝世的父亲,孝顺自己的母亲,一心想借到钱开自己的专属肉店,外貌与婚姻真的有关系。此刻在舞池中央,女孩眼中的马蒂比高富帅有担当,够坦诚,待人绅士。好感滋生就是一瞬巧合,马蒂迎来了感情的春天,心花怒放。
可事情总是让人捉摸不定,马蒂有了心上人,女孩也愿意跟他在一起,没想到身边的亲朋好友却百般挑剔,棒打鸳鸯。马蒂孤单一人他们着急,马蒂收获爱情他们说三道四,这让马蒂犯了难。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总要活在别人是感受里,明明自己很开心的事情,为什么要去在意别人的指指点点。此时在夹缝中的马蒂开始了思想上的辩证,人活着究竟为了谁开心?最后马蒂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老子开心最重要,有意见的都闭嘴死翘翘。
除了结婚难问题,电影也关注了婆媳问题与养老问题,这些都与婚姻有着微妙的联系,两代人思想见解的不同引发代沟矛盾。究竟婆婆和媳妇能不能同住一个屋檐下一直是典型的社会学研究问题,男人永远是夹在中间大气不敢喘一声的倒霉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婚姻与赡养老人难道应该产生冲突么?没有人想孤苦伶仃,也没有人想生活在硝烟弥漫的家庭这是儿女与父母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要不要一起住,能不能自己住,这些都没有固定答案,找到适合自己还开心的方式才是正解。
也许社会的可怕在于循环往复的人吃人,最后,拜托单身的马蒂那一句尖酸刻薄的“你真难为情”看得我倒吸一口凉气,原来被歧视久了的人,最大的愿望不是摆脱歧视,而是扬眉吐气高人一等的姿态去嫌弃别人。社会这个怪圈,谁都无法净身出户,乌鸦和猪一般黑,人心肉长黑吃黑。人啊,逃不出定义,只会被洗脑。

  《君子好逑》影评(六):外界的想法

君子好逑 Marty (1955)—第2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影片讲述了大龄男青年马蒂,弟妹们都成家了可他依然孤身一人,身边的老一辈都催着他结婚。终于在一次舞会中,他遇到了心仪的教师克拉拉,两人无话不谈,非常投缘。一直觉得自己又胖又丑的马蒂突然充满了自信,爱情的火焰点燃了这两个平凡的生命。但是马蒂身边的人却都不喜欢克拉拉,他很苦恼。影片的最后,马蒂突然觉醒了,不再被外界的纷纷扰扰所影响,奋不顾身地冲向电话亭,勇敢地面对自己内心的情感。电影就这样戛然而止。
       每个人的价值观、审美都有所差异,对同一件事物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当别人的观点与你相悖时,你会坚持自我还是做出改变?支持和异议往往是并存的。意大利文学家但丁的代表作长诗《神曲》中还有这样一句:“Go your own way;let others talk!”也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别人中肯的建议需要听,但是太在意外界的目光,在乎别人的想法,就很难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电影很一般,不知道为什么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还获得了戛纳金棕榈奖。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君子好逑》经典影评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