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绝恋》是一部由冯小宁执导,宁静 / 保罗·克塞 / 王新军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黄河绝恋》影评(一):黄河恋歌
一滴泪落下需要多少天? 一个瞬间忘记需要多少年? 泛黄的照片不知道被翻看了多少遍,每一次翻看的心情又经历了多少次波澜,每一次波澜后又流了多少眼泪,每一次流泪的背后又有多少次的遗憾和甜蜜!一辈子无法忘记的黄河恋歌,在年老的欧文用颤抖的手、迷离的蓝宝石的眼、苍老的容颜、破碎却又清晰无比的记忆娓娓的阐述 一张一张有次序的黑白照片又如无声的言语,深沉而又震撼的向人们展示二战期间在古老的中国所发生的一切! 第一张是一个幼稚的黑黑的穿着肮脏的肥大棉袄的男孩子和一头老黄牛,他有一头短发,白白的牙齿露在干涸的小脸上,一双无邪的眼睛正茫然却又安心的看着前方,黑黑的小手牵着他的老黄牛,犹如一个征服天下的战士,浅浅的笑挂在嘴角,还没来得及放开,后边就多了个无情的飞机,无声息的犹如一条毒蛇伸出绚丽的毒芯。出现故障的飞机在欧文的努力控制下最终迫停在一高山的经人工改造的土地上,险些掉下山崖,是这位小朋友救了他,当把他从死亡边缘救上来时,欧文看到男孩穿着一个早已破烂不堪的到处是洞的裤子,犹如一个个布条挂在身上,他定定的看了看他,然后放声大笑,男孩也不明所以的笑了起来,笑的是那么自然,仿若一辈子不曾这样痛快的笑过。邪恶与善良往往就在一刹那形成,没有理由也毫无理由的,仅仅只需要一笑,万里的距离也会在瞬间拉近。与男孩满身灰色不般配的银色的发光的精致的长命锁叮铃铃的奏着美妙的歌。歌儿还没有唱完男孩已经被炮弹炸得飞身碎骨了,只留下它在黝黑的土地上孤零零的躺着,躺着...长命锁啊,长命! 第二幅是“安琪”,这是欧文为她起的,在欧文的眼里她就是他的安琪儿,他的天使。在滚滚浪涛旁边,在气势恢宏的激浪旁边,在悬崖上,她伸张双臂,用一种容纳一切的姿势高悬在空中,满脸露出满足,惬意,闭着双眼深深地贪婪地呼吸着属于这里的气息。我不知道什么是永恒,或是做了伟大的贡献,或是有一段凄美的爱情。但我坚信,这一刻,就是我心中的永恒。再没有比在如此残酷的环境中露出如此的迷人的笑容而让人感到震撼。不管任何人无论他处在什么位置,在此刻,都会想和她一样,融入到黄河里,投进母亲的怀抱。欧文是在负伤的情况下被她所救,幸运的她还会说英语。欧文曾说:在如此的穷乡僻壤能遇到一个会英语的简直是奇迹。而她却就是他的奇迹。一次又一次得救了他的命。无论何时何地她都在腰上挂着一个用红色绸布包着的圆筒,然而具体是什么却不为人知。直到在刑场上救他和黑子时,才明白是炸药。安琪说,在中国的女人,一旦被敌人捉到,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死。这是我们的宿命,也是我们最后的反抗。在中国,只有战死,绝不能投降,我们宁愿丢掉生命,但绝不能丢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尊严。柔弱的女子用低低的声音迸发出震撼人心的话语。这不能不是我们国人的骄傲。我们可能柔弱,但我们绝不软弱。你们的坚船利炮打倒的是一具具躯体,却永远打不到我们的中国心!然而安琪最终还是死了。割断的绳子就是她的结果。黄色的水依然在不停的流着,流着,在夕阳的照耀下闪闪发亮,还有一具美丽的尸体在泥沙中静静的躺着,躺着,终于可以休息了。 第三幅是黑子的女儿,也是我最喜欢的角色。她穿着一个大大的花布稠衫,瘦小的身体被松松的裹着。粗糙的脸上挂着纯洁的笑。在我将要二十年的人生中,我是第一次可能也是最后一次看到这样不掺杂质的笑,那是怎样的笑呢。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由骨子里流淌出来的笑吗?是如野百合般散发着暗香的笑吗?亦或是如云彩卷舒自然地笑呢?我说不清也道不明。有些东西只能深深的藏在心里,不能忘,也不敢忘,不能说也无法说,一旦说就失去了原有的味道了。她是一个孩子,很小的孩子,却已经会也懂得了人世间的很多事。自小缺少母亲的她,并没有因为缺少一份爱而变得孤独。在欧文的面前,她幼稚却又执着的让他吃蝎子。当看到他艰难的吃下去时。她发出了格格的甜美的笑。我想没有哪一个人会让如此可爱的孩子失望。所以欧文把看起来不可能的事做了,承认自己就如一只会吃虫的小鸡。她是聪明的,聪明的把蝎子往小日本裤子里放,看到小日本受伤的样子,她就如一只得逞的小猫眯,眯着眼,猫猫叫。她是坚强的,当被小日本捉到作为人质时,为了不投降,甚至想要咬断自己的舌头。孩子,什么才是孩子呢,孩子就是要被长大了的孩子宠着,惯着,有求必应,不被世间的丑恶所伤害,毕竟我们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这样痛痛快快的过活,长大了就找不到这个机会了,孩子做什么都可以原谅,因为是孩子。而他们,这个时期的孩子,能拥有什么呢,拥有了又能是什么呢? 最后一个我要说的是最复杂的也最悲剧的人三炮。因为黑子,他失去了男儿身,几十年过去,内心的寂寞无处话凄凉,只能靠喝酒唱一些情歌来麻醉那颗受伤的心。我深深的记得他对歌时的情景。微微的风把他本来就凌乱的发吹得更是四处飞扬,就如他的心,衰乱而不知方向。委靡而浮肿的眼睛直直的朝向歌声飘来的方向,把身体中所有的力量全提到了嘴上,用不太清晰的话语唱着一首首热辣辣的情歌。每唱一句就仿若用尽了全部力气,好似在发泄,又好似在哭诉,一句句的飘在山谷中,回荡,回荡...他是一个忠于主子的人,却是一个不怎么爱国的人。然而主子的每一句话他都牢记在心,就如黑子被关在牢中,他本可以直接把他杀了,但却没有。几十年,一个人,失去男儿身,其中的苦不言而喻,他发了疯的想报仇,但就主人的一句不行,他就把这份恨藏在了心里。他是一个擅于奉承得人,但只对有利于主任的人奉承。当看到主人被小日本杀死却还用尽全力扭头深深地别有用意的看他一眼时,他瞬间就明白了。他要做的就是保护主人的女儿,尽管还有黑子。他想尽一切办法,让茅草屋着了火,黑黑的熏烟就像一个信号告诉了来此的三个人。看到小日本如小丑般慌张的扑灭火时,他笑了,大声的笑了,仿佛一辈子就做了这么一件高兴事,声音尖尖的仿若狼嚎。此举惹恼了小日本,最后挖了个坑,要把他活埋。站在坑里,一份份的土不断地往他身上砸,而他,则是把眼放向远方,好似在看他还未实现的梦,嘴里依然唱着情歌,火辣辣的情歌...一首又一首,直到封口,一个漂亮的小土堆就这样完成了,在黄河边沿,安安静静的躺着,黄河水在旁边流过,仿是在唱一首情歌,一首动人的情歌... 白花花的胡子的欧文,站在以前的那个地点,又是一个黄昏,血红的太阳又照在黄河水上,还是那么绚丽,那么美。欧文蹲下来把一张张照片轻轻的放在了水里,他答应过安琪,要把照片洗出来给他们的,现在,过去了几十年,照片该给他们了,尽管有些许舍不得... 我想当欧文重新回到自己的国度时,他是寂寞的 一个寂寞的人总是认真的记得过去得点点滴滴 当一个人的时候 就会如数家珍的把它们一一摆在面前 眼里全是珍惜 而这些照片可想而知是多么的重要 然而他知道有些人比他更需要《黄河绝恋》影评(二):为什么黄河是母亲河
这部故事片讲叙的是一段发生在二战后期的故事:盟军飞行员欧文的飞机被日本军舰击中,八路军战士黑子与女军安洁等人奉命护送他前往根据地。《黄河绝恋》影评(四):包含着愚昧的牺牲
当年中国观众接受这个故事,一方面因为国际主义的官方教育,另一方面因为中国民间对外国的盲目崇拜,以及包含着些献媚的友好。现在我们很难接受本片中的男主角,他对中国人欺男霸女,为了他中国人牺牲太多,而且似乎都心甘情愿,甚至有些愚昧。现在,中国人对外国人理性了,也就很难接受这个故事、各个角色。《黄河绝恋》影评(五):黄河下的救赎
《黄河绝恋》集音乐,色彩于一体,将两者合理搭配,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一曲令人动容,感人落泪的爱情绝响。《黄河绝恋》影评(六):小时候看的,至今印像深刻,补上影评
《黄河绝恋》影评(七):无法忘却的经典
前两天因重温了一下战争爱情电影《珍珠港》后,内心一直久久不能平静,既为男女主人公三人之间的爱恋而动容,也为战争的残酷而唏嘘。总觉得战争年代下的爱情有着摄人心魄的力量。 1999年,我国也拍摄了一部以战争题材为背景的爱情电影——《黄河绝恋》。如今17年过去了,或许有好多人都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但它的主旋律“夕阳山顶”一响起,就会让人觉得那么的熟悉,那悠扬醉人、凄美摇曳的小提琴声,蔓延着一种震撼的情愫氛围。 决定重温一遍《黄河绝恋》。还记得第一次看这部影片是在高中一次电影课上。看着汹涌澎湃的黄河,穿着军装的八路军,以为这又是一部又红又专的正能量电影,但随着影片的推进,宁静站在黄河口的那个镜头永远定格在了我的心中。 这部小成本电影没有《珍珠港》的高清画质,没有《珍珠港》的宏大场面,一架破旧战斗机和十几个日本兵就构成了影片的战争背景。但就是因影片没有用一个电脑特效镜头才更显得真实与自然。 1、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黄河绝恋》是导演冯小宁创作的《洋人眼中的中国》第二部,与第一部《红河谷》一样,也是通过外国人的视点看到中国人民在侵略者面前不屈的民族精神,看到他们博大的胸怀、崇高的人性和对和平的呼唤。”这是度娘对《黄河绝恋》的一段介绍。也是这部电影让我第一次向往东西方的爱恋。 欧文,一个来自美国的侦查飞行员,一个代表西方思想的符号踏进了中国抗战时期的热土。他好奇于能吹出美妙旋律的叶子,他惊讶于包治百病的“中国蝎子”,他不理解中国人宁死不屈的精神(欧文坚持生命至上,愿和解保命),这些欧文眼中的“古怪”也正是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的例子。 纵使东西方存在众多差异,但爱是可以跨越国界和文化直抵人心的。放牛的小牧童不管是不是敌人,奋力拯救快要掉入悬崖的欧文,即使语言不通,孩子的微笑就能传递善良。同样还有黑子的女儿花花,那么点儿的小孩自己跑去给“洋大大”捉蝎子治病,最后为了保护“洋大大”在汉奸火把的威胁下扔紧闭双唇不喊一声。欧文感动于孩子们的善良,也懂得了中国的“牺牲精神”。 2、恨 影片有“大恨”与“小恨”。小恨是寨主与黑子的家族仇恨,三炮因为黑子而失去了自己一生的幸福,作为一个男人他怎能不恨,而“大恨”则是中华民族对日军的恨。面对家国的“恨”,寨主和三炮都放下了自己的小恨,用生命去捍卫民族尊严。一个油嘴滑舌、攀缘附会的小管家,在强势的日军面前,他没有屈服、没有叛变,为了给安洁他们传递危险信号,烧毁茅草房,即便被活埋也要唱着最爱的“信天游”,这个小人物用嘹亮的歌声抵抗着日军的暴行,此刻我的心也绞痛着。 3、爱 欧文与安洁的跨国恋更是影片最浪漫也是最动人的主线。一个会说英语一心保卫国家的中国姑娘,一个会说中文而又好奇于东方的美国小伙,一个坚强美丽,一个多情帅气,两颗悸动的心在奔往“回家”的路上燃烧出爱情的火焰。当安洁在河边洗头时,欧文的眼睛就没从这个美丽女孩的身上离开过。 安洁——影片美与坚强的化身,作为女人,她在被日军强暴后仍坚强地活下来,并加入八路军,勇敢地抵抗敌人,她在面对父亲劝说和强迫的压力下,愿用生命保护国际友人。而站在黄河口的安洁在张开双臂微笑拥抱天地之时,奔涌的河水与惨烈的战争仿佛都在那一瞬静止了。从没有发现穿着旧军衣,扎着红头绳的女人竟然那么美,笑的那么甜。这个画面被欧文定格在了相机上,也被我印刻在了心里,这个镜头同样成为了中国电影的经典镜头。 欧文对安洁的爱是持续的、热烈的,而安洁对欧文的爱则是用生命来守护的。当安洁中枪后,为了不拖累欧文和花花,她把缠绕在腰间的“生命之绳”切断,最后淹没在奔涌的黄河水中。安洁的愿望达成了,她最后没有落到敌人手里,而是躺在了黄河母亲的怀抱中。 欧文在几十年后回到中国,把当年拍的照片一张张放在黄河水中,为了兑现当年安洁对他的请求:“能帮我拍张照么?拍完能把照片给我么?” 每张照片都是一段故事,有拯救欧文生命但被日军炸死的牧童,有给欧文看病去捉蝎子的花花和爷爷,有英勇献身的黑子,还有安洁——把生命献给祖国守护爱人的永恒之爱。看着澎湃的黄河水,欧文当年的记忆涌上心头……此刻,柔美的小提琴曲又再次响起,这段跨越国界的友情、爱情、家国之情在黄河边,在中国大地上落幕。 如果细究,《黄河绝恋》确实算不上一个完美的电影,但它带给观众感动的镜头与旋律却足矣让它成为一部经典。一件艺术作品,能让人感动已然是一件很好的作品。而《黄河绝恋》则给予一种较之于感动更深一层次上的心灵触击。
《黄河绝恋》影评(八):生命与尊严的选择
《黄河绝恋》中欧文与安洁在生命和尊严、投降不投降的选择中产生极大分歧,欧文认为“活下去也是一种胜利”,安洁认为宁可失去生命也不能失去尊严。当安洁向欧文讲述自己身上总是捆绑手榴弹的原因后,他说:“我终于明白了,我面前的这个柔弱的中国女人,和她的同伴们,为什么能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仍与日本正规军作战。对入侵者的复仇,使他们宁可将自己和死亡永远捆在一起,宁可放弃生命,而不愿放弃人的尊严。”欧文渐渐爱上这个美丽坚强的中国姑娘,两人关于投降问题的分歧在影片中以这样一种有意味的方式得到解决:欧文用一把匕首换下安洁身上的手榴弹,却在关键时刻用引爆自己身上捆绑的手榴弹相威胁的方式救下日军手中的人质花花,而安洁手中的那把匕首成为她割断连接欧文的绳带选择葬身黄河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