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是一部由西恩·马提亚斯执导,克里夫·欧文 / 罗泰尔·布鲁特 / 保罗·贝坦尼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战争 / 同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观后感(一):求剧本的pdf。。。
感觉这个电影,最好的地方还是在戏剧性,因为本来就是个play改过来的。整个舞台设置在集中营的石头和石头之间,
简单大方有张力,想想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写的,就觉得很厉害了。
现在说实验戏剧,很多,形式一个比一个抓眼,
追求的也越来越是所谓的共鸣和感觉。但有时候最简单的、
现实主义的、艺术加工较少的东西其实应该是最有力的。脑补一下就能想象出来(找不到戏剧录影看啊orz),bent的舞台效果简直可以用苍白来表述,但是就是这种苍白,让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张力
恰到好处。
怎么说,太过dramatic的话就觉
得失真,太过电视剧感的话又会觉得没有戏剧艺术的
魅力,
喜欢bent就是因为这个位置找的很好,人物一步一步的发展都在互相之间紧紧缠绕中进行,并且非常合理。
举个例子说,horst其实也不笨啊,max那么高
情商,后来那个captain来的时候真的就唬不过去吗?
但是horst相对于max来说本来就是个不太会“bent”的人,看见这个max舔过的captain心里其实很有反抗
冲动了已经,所以他真的一头脑热,不过也不是脑热,只不过是再也忍不下去,停不下来,再也无法这么
生活下去。
他和max有多想触碰对方,他
自己就有多无法忍受当下的现况。
max可以说我要活下去所以付出牺牲很多东西,但horst不行。
人物
性格从一开始就做的非常丰满,比如搬石头这个事情迫害不了max但是要把horst搞疯掉,一开始在火车上horst阻止max救人,都能看出来horst是个很
敏感的人,
不过orz horst的演员表演风格神穿小本orz。。。 clive owen就
不用说,最后一幕的
情绪收放把握很好。 那种恋人离去的事实是一点一点渗透打击到他的。这个人物的承压
能力一直很强,所以在一开始能够冷静面对,但慢慢的
受不了了需要去殉情了。←整个过程都把握得很好。
怎么说,我还是觉得max最后是【需要】去殉情了。
所以才有什么生命不能承受之情吧。。orz
不造译名是怎么想的,大概只是想表达“这是一段让俩人只能死掉的
爱情”这样子?
觉得名字蛋疼,只是因为那个“承受”。总体来说,我不觉得这是个悲剧。
只是个
浪漫到狗血的殉情
故事。
尼玛。。真的很浪漫。。。。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观后感(二):复醒的爱
至于我为什么给五个星,给演员的分多点,在九十年代末的制作技术下,这个电影还是可以给八分的。演员的演技好给满分是不过分的。
从开始的这么的
随心所欲的生活到后面的360度大扭转残忍逃亡
惊心动魄的生活,还是拍得很精彩的,让我不得不想到现在安定的生活会不会也在某个时候扭转啊?不敢想象。
太安定太平的九零后出生的人,看了这个电影。真觉得自己其实没那么的不幸没那么的
痛苦。唉。这到底怎么回事,一点点小事。一点点
失恋就痛苦万分。电影中的人呢?生命如草命。
最让我落泪的一个镜头是那条游着白种人小孩的河,河岸上那排着队被送去纳粹集中营的所谓的(犹太人),(变态人)。
多么鲜明的对比。都是人。怎么就区分成这样呢?
想想都
心惊胆战啊。这个还是拍出三十年代的故事的,屈指一算。过去了八十多年吧。可是在八十年后的
中国,还是八成人是恶心同性恋的啊,以及双性恋。
我还在祈祷三十年后五十年后这情况会大扭转,就是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看到。
说远了,该电影中很多画面都拍出了纳粹的惨忍,让看的人直呼
世界和平。
是用简单的
平淡的情节表现最
真实的当时的状况。所以我说电影给八分是不过分的。
演员很到位。基本上你看了就真的觉得演的很像故事里的人。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观后感(三):爱能让人走出绝望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情》是一个比《断背山》更沉重的故事。
在波涛汹涌
危机四伏的巨海,他们愿做彼此的浮木。但其实谁也
拯救不了谁。
越是令人绝望的世界,越需要爱的存在。
我下载了很多英雄主义的电影,蜘蛛侠,哈利波特,变形金刚。
我喜欢看电影里的纯爷们男主
无坚不摧的硬汉子形象。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情》并没有展现一个神话般强大的男主。 他只是一个普通人。
故事发生在纳粹集中营。
并不需要语言赘诉,完全可以感受到那种绝望,冷漠,
残暴……那种可怕的氛围。
男一号在这样令人绝望的境况下,
举步维艰。他的一切
努力只是为了生存。
那里没有
友情,爱情。甚至随时都有必要为
满足盖世太保们变态的爱好,而向自己的同伴举起屠刀。
但是,越是没有爱的地方,越渴望爱的发生。
在这样一个绝望的境地,其实只要一句问候或者一个提醒,便足以使一个人
感动不已。
他们就这样相爱了。
男一号其实是一个非常非常普通的人。
他一直不敢承认
自己的爱情。因为在集中营里,同性恋的地位是最低的。
甚至,他给他的
爱人的唯一的拥抱,是在他的爱人死去之后。
有时候,我会觉得他太
懦弱,他看着自己的爱人死在自己的面前,甚至连一点抗争都没有做出。
但是,那是纳粹集中营。
他不是蜘蛛侠,不是超人,不是变形金刚。他
习惯了低着头说:yes ,sir
他无法自保,他
惴惴不安,他无法逃脱生天。他该去怎么
拯救他爱的人。
所以,他不敢爱。
在爱人死去之后,他把带有犹太人标志的衣服换下,换成了同性恋标志的衣服。在带电的铁丝网上,光荣地赴死。
这是,我觉得他最
勇敢的时候。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观后感(四):爱与黑暗
当我们
回忆起
世界大战时,一个历史事实无法回避,那就是集中营的出现。在第三帝国达到巅峰的时候,有一千多座集中营建立在被他们奴役的欧洲的土地上。政治异见者、有生理缺陷的人、不适应
社会生活者、同性恋、犹太人、茨冈人以及斯拉夫人,都是他们搜捕的对象。
这些人被掏空一切,
眼神空洞而麻木,他们已搞不清楚,什么才叫死亡。为了便于辨认,党卫军把犯人按性质分为不同小组,每个小组佩戴不同的臂章。犹太人的标志是六角星,同性恋是粉红色三角。
与犹太人和茨冈人相反,同性恋从来没有被当作有步骤消灭的对象,比如送往真正的死亡工厂。然而,他们在集中营总体存活的百分比,远远低于上述两个种族团体外的其他类犯人。
在枪口下劳动
为减少犯人的数量,在不同
时间,集中营会分批向死亡营输送囚犯,每批一百人或一百以上,他们被送进毒气室或注射毒针。囚犯营秘书处的头头负责挑选,这位头头多数情况下由政治犯担任,人们总能看见,他们选出的死亡队伍中,
绝大多数都戴着粉红色三角。
其余的同性恋者多被送到劳动营。送到苦役劳动营的人,男同性恋占很大比例。类似的地方有:达豪的采石场和压路机队、萨克森豪森的黏土挖掘场、多拉的挖隧道工程、布痕瓦尔德的采石场。还有一些突击队,专门去搜索空袭投下但并未引爆的炸弹。
他们在工头的吼叫毒打下,在党卫军的枪口下劳动。在布痕瓦尔集中营的采石场,有项运动颇受工头们的喜爱。“当囚犯们推车干活时,工头们常常耍弄和折磨我们,在半小时内,我们必须把车子推到500米的高处,然后让其向下滑落,我们还必须随时把车子控制住,因为有加速度的关系,车速非常快。当一辆小车翻倒时,紧随其后的小车就会撞倒前面囚犯的身上。伤者被送到医疗所时,多数腿骨都已骨折。一旦送到那,党卫军的医生就会给他们打一管要命的毒针。”
此外,这些劳动营的监工几乎每早都会收到一份名单,名单上的人将被送走,
永远不会再回来。
临终前被治愈
人们在杀害同性恋者之前,往往先要治愈他们。他们通常被安排在医学实验的第一线。很多试验都是注射药物针剂,方式
五花八门。
每当高音喇叭里叫到我的名字时,我都非常害怕。因为这很有可能是要在我身上进行极为残暴的试验。大多数时候是在我的乳房上打很多针。我只记得四周白色的墙壁,很多白大褂以及护士们的笑声。我们有六个人,裸露着上半身,面对墙站成一排。注射时,他们细化将针管朝我们扔过来,就像游乐场中
孩子们玩掷飞镖游戏那样。有一天,我旁边一个不幸的难友突然倒下,
失去了知觉,针头击中了他的心脏。后来我们再也没见到他。
——一份来自希尔梅克集中营的回忆
1943年,海因里希•希姆莱向集中营发出通知:集中营里的同性恋者,凡是愿意接受阉割手术的,可以回家。有67个合法的生物学中心提供了该项服务。
事实上,早在1898年,瑞士、丹麦甚至美国都有专做阉割手术的医疗援助机构,目的是 “解决”同性恋问题。在集中营里,希姆莱的建议宣布后,大批同性恋主动请求手术。不过,术后,他们就被送往俄国前线战场。
集中营里的
性生活一般情况下,性欲不会在四周围着铁丝网,每日承受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产生。同时,统治者更不会容许这种性生活。但,性生活还是在集中营蔓延开去。只不过,这没
有快乐,只是屈就和顺从。集中营各管区的头头们以及从囚犯中选拔出来的监工们,在被囚期间,几乎都成了同性恋者。狱中幽闭的生活常常引发一些逢场作戏的性行为,他们在各个不同国家的
年轻囚犯中挑选合适的人选。
一位荷兰的同性恋者在一次电视新闻报道中说:“有一位党卫军的医生
很喜欢男孩子。他经常把我叫去。有时候他同一个同事一起来,同事也是批准可以干这事的人。好几次,他用两只手对付我,我实在太难受了。至于那位缝衣车间的卡波,他有一个波兰
男孩为伴。那位男孩消失后,我被迫去陪这位卡波(kapo)。我正是亏了他才得以生还。应该接受现实。应该承认,人人都想活下来,哪怕是通过我这样的手段。”
那时,所有长相
漂亮的年轻
男人,都可能在铁丝网内,受到卡波们的迫害,无论他是不是同性恋。而历史,却往往将这些卡波的恶行联系到那些粉红色三角的身上。
后记
纳粹对每一个同性恋者的屠杀,都是两次。这另一次屠杀,是在他们
家庭的
记忆中,是在对他们政治和历史的回顾中。
每一个杀人者都杀了他们两次。我实在无法分辨,哪一次更为卑鄙无耻。
——安德烈•萨尔格
欧洲解放后,那些遭受各种虐待的同性恋者都沉默了。重获自由后,他们终于明白,所有他们各自国家的法律,都还是要继续惩治同性恋的。
某些德国的同性恋者还要返回到德国的监狱中,去继续他们悲剧的命运。直到1994年,德国才完全废止了关于同性恋的“175条款”。
在美国,那些二战中幸存下来的同性恋士兵,在日本投降后被清洗。1945年,五角大楼宣布,美国军队终于摆脱了同性恋者带来的麻烦。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观后感(五):关于电影Bent
电影#bent#刚开始在观看的时候并摸不到头脑在讲什么 这到底是个什么背景 这两个参与sex party的主角在逃跑躲避什么 后来知道集中营的强烈对比 时代的压迫感 人们对于性向的不敢承认 纳粹的残暴 人性的恶后 开始对影片有些了好感 毕竟之前看过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对于贴黄色标志粉色标志略有了解
那两幕 两人并排站着 通过语言相互安慰相互取暖的拍的实在是太好了 算是影片中最感人的部分 总之是最感动到我的 另个被囚禁束缚要求不能接触的人 凭靠并列一排站在一起的那么小段功夫用自己的方式相互陪伴 保持着真我的存在 以相互之间的羁绊为线 牵引着内心最暖的信念与希望 再困难又如何 你们改变不了我 我怎样都可以赢 总有一天我有机会离开这个地方 去过我想要的生活 和我心念着那个他一起
在这样扭曲的环境下两人的爱情继续升温 Max也逐渐学会该如何去爱人 如何对待自己的情人 甚至到最后的承认自己的那份感情 承认自己的身份 这点好感动人 那种情人死后困惑精分慢一拍的深情拥抱 起来搬石头 搬到一般放下 取下情人衣服 带有粉色三角形标志的 穿好选择死亡 这个世界倘若要我伪装苟且存货 倒不如自由的选择离去 至少我对自己诚实了 至少这是我自己做出的选择 不屈自由的反抗
在B站看的电影 最后弹幕哪里有一句太虐 他第一次碰到他 就是他的尸体 他第一次拥抱他 他已经永远睡去了 其实这是一个悲剧 并不是悲在男主死了 悲剧在于那个时代对于同性恋人群最大的解脱竟然是死亡 竟然用这种鱼死网破的方式来对抗 敢于面对的不敢面对的都死了..
2015-10-13 00:38:02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观后感(六):这是另一种爱情
看了影评过来看的,绿子的描述比电影本身还精彩,导致我看的时候没体验到里面的情感细节,今天回头去想的时候,Max从一开始下车后对Horst袒露自己都接受不了的最真实的事实时,Horst想去牵他的手,Max拒绝了
Horst最开始的鄙视到愤怒后来无可奈何接受再到后来被Max吸引,这个过程很奇妙
剧中他们不能拥抱对方,不能触碰对方,甚至不能对视,但是他们做爱了,他们相爱了,就算自由被限制爱也是无法被限制的
Max用剩下的钱和盖世太保做交易好让Horst可以和自己一起干活,为了能和他说话,但是Horst并不领情,他们争吵,生气,后来又开始说话,这一点让我觉得很神奇
第二点Max让Horst不要爱他,连着说了很多遍don't love me
Horst说我情不自禁,Max的意思是我不想被人爱也不想去爱你,Horst说:谁他妈让你爱了。这是我自己的事情跟你没有关系,这一点有打动我,我爱你,和你爱不爱我没有关系
还有在雪地Horst休息时他们的对话
没有写影评的习惯,絮絮叨叨的说了这么多,情感细腻的人可能会有更多不同的感受
有机会了再看一遍
下面附上绿子的影评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观后感(七):自己的Bent
有人说我最近比较伤感,应该积极乐观的去生活。于是我就跟他索要了一些比较压抑的影片来看。。。
我一直觉得一个人去看电影,看得都是自己,在好的电影与你无关,只能承认导演拍的不错,演员演的很棒。一部烂片,某个点有了你的影子,那么你会在某一天重温它。所以每个人对同一部电影的理解和感动点不一样。
很多人看过bent后憎恨当时纳粹对同性的压制,那种惨无人道让人触目惊心,看过很多欧美的同志电影,反观现在欧美社会对同性的认同,都是那个时代同性恋人做出的反抗和牺牲换来的;也许中国人向来比较低调隐晦,对于不被大众所认同的事情,我们宁愿去委屈求全,也没有勇气勇敢的面对自己。
看过这部电影,对于纳粹对同性的压制固然憎恨,但我并没有太多在意,这些都是历史,这种事情现在在欧美已经不存在了。开始我讨厌麦克斯,这就是触动的点,因为麦克斯这样的人活生生的出现在我的生活里过。一个男人是懦弱到一种什么样的地步,在面对一个深爱的自己的人(舞男)去否认他们认识并且亲手打死了他;一个男人是无耻到一种什么样的地步,在众目睽睽之下对一个13岁的女孩进行性侵呢?之后悲痛的说这是一个拯救了他生命的天使!活下去就真的这么重要?看到这里我觉得麦克斯已经挑战到我良知的底线了,不过在舞男被打死的那段,真的很触动人,麦克斯嘴里一直念着:这没有发生。那种内心的挣扎让看的人又很心疼麦克斯。
horst虽然在最初他阻止了麦克斯以卵击石的想去救舞男,不过他还是一个勇于面对自己的人,他最后宁愿死也不愿
失去尊严和自我,而且我觉得他至少是幸福的,与麦克斯的莫拉图的爱里面,麦克斯为了他用肉体换来了药,这样就已经比舞男幸福很多很多。麦克斯为了horst可以放弃做人的尊严,却没能为小舞男挺身而出。麦克斯一直想表面摆脱自己同志身份,想极力活下去,最后却还是穿上了horst的囚衣,奔向篱笆被电死。我忘不了舞男对麦克斯说:I really love you.Horst
也对麦克斯说:Because I love you .而麦克斯对于他们:I think I love you
麦克斯死的那一刻让我很意外,我一直在想,既然一开始就为了生存下来而埋没了自己的良知,最后还是没有活下来,可是麦克斯死的那一刻我的心确很痛。如果麦克斯埋葬了horst的尸体后,继续存活,我想我以后不会再去重温这部电影,至少在我看了这部电影不那么精彩了。
我夹杂了太多的个人感情去看待这部电影了, 但是演员演得真的很好。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观后感(八):不能承受的我们都要承受
腐了很多年,特别爱看同志电影,在我评价中排名前三虐的是《霜花店》,《曼谷爱情故事》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每次都有看影评的习惯,因为影片中一些有深度的或者难懂的地方你忽略的话是对影片的不尊重,也难以理解电影表达的感情。
这部片子很压抑,Max为了活下去而证明自己是个犹太人,为了那黄色的六芒星杀死了爱人Rudy,与女性性交,他为了不孤单而出钱把Horst弄来一起搬石头。慢慢相爱,但相爱却从不能抚摸,不能亲吻,只能通过语言给予温暖。Max说“真难以相信我们做爱了却连碰都没碰一下。”这种精神恋爱带给他们幸福的感觉。我想最终的悲剧来源于Horst的感冒。Max为了给他要到感冒药,与上尉性交,可是却被发现感冒的不是他,上尉逼死了Horst,尽管他请求着能不能不要帽子,请求着不死,可是不能啊,所以,他在最后选择了用手触摸眉毛,表示Max我爱你。Max终于能真实地拥抱Horst,他一遍遍说着“我再也不会放你下来”,他平静地温柔地说着情话,Horst没有回应“是的,我感受到了”,所以他痛哭流涕,他难以接受这突然的事情。Max一个人搬石头,可一个人太痛苦,他已经无法承受没有了Horst的生活,以后一辈子的生活都要这样吗,他不要,他不要再为了生存而当犹太人,他曾经为了生存而抛弃同性恋,但是这次,他要为了同性恋而抛弃生命。所以他穿上了粉三角的衣服撞上了篱笆,他勇敢地承认自己。这一份生命中无法承受的感情就用死亡来解脱,毕竟你用死亡告诉我,你爱我,所以我也用死亡告诉你,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