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可可西里》影评精选10篇
日期:2017-10-2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可可西里》影评精选10篇

  《可可西里》是一部由陆川执导,多布杰 / 张正阳 / 亓亮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可可西里》影评(一):一部很棒的动物片写作

据说这部电影就是一个军火商投资拍的,他还提供情节和所有拍摄用的武器。本来编剧想要凯其最后自杀的,可是这个老板坚决不同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凯其到最后依然风光无限的原因吧?商业定律确实无处不在啊。不知道最后不依不饶的“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说明是不是也是大老板的意思。电影精彩,背后的故事欲盖弥彰的也非常有意思。 战争这个东西是人类永恒话题吧,跟爱情一样。最早的战争没准就是为了抢女人而产生的。其实我还是比较赞成里面那个军火商的观点的,战争不是军火商的错,他们只是让想打仗的人更有能力和理由罢了。该不该死不是个问题,能不能让别人死才是关键。电影里最有原则的人,那个年轻的国际刑警,最后发现自己的原则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

伟大的可可西里巡山队致敬!

  《可可西里》影评(二):真实与恶劣

《可可西里》讲述一群普通人保护藏羚羊的经历。它没有搞出什么戏剧性的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它更多的是在纪录。电影中除了有点“坏人”的样子以外,没有一个坏人,他们的处境都令人了解和同情。无论是“好”或“坏”的一方,他们都是生命,都有活下去的欲望权利。只是有些人为了生存要保护环境,有些人为了生存要破坏环境。陆川平等地面对他们,摈弃了任何高高在上地道德和判断。使用的镜头很简洁,也很冷漠。它告诉你,在可可西里,生命的无常,人的渺小,理想无奈;人与自然关系是如此的微妙与脆弱,当两者之间的平衡被破坏之后,自然便会实施无情的报复。陆川用它独有的镜头,以第三者的角度,完全描绘了可可西里的真实与恶劣。在角色的表现上,《可可西里》更加表现出了难得的生活逻辑上的真实,避开了“假太空”。

  《可可西里》影评(三):混乱,懵,压抑

看完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整个人都懵懂了,感觉像是看了一个纪录片,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这些没有工资,自愿冒着生命危险守护可可西里,守护藏羚羊的护山队员们,对他们感情太复杂,又敬畏又心疼。当刘栋被流沙淹没,一切就像没发生过一样,太压抑。那些村民们,对他们的感情是复杂的,他们冒着危险去可可西里无人区,剥一张皮就赚五块钱,他们只是普通村民,我想也只是为了生存下去,又可怜又可恨。队长日泰绝对是个英雄式的人物,反正是我所无法企及的,最后就像片头猎杀藏羚羊一样被杀死的时候,攒了一个多小时的压抑终于全部爆发,泪水夺眶而出。本来还在想对长为何不以退为进,先和他们讲和,为什么要白白送死,在写这些文字的过程中突然明白了,那些人是何其贪婪的人,强巴又是怎么死的,估计队长早都知道了自己命运,最后时候至少保住了尊严,保住了自己所坚守的梦想,所坚持的东西,同时也保住了可可西里还有他的羊子。

  《可可西里》影评(四):《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是一部真实的影片,真实的让人窒息。“砰”,一个生命结束了,没有任何渲染,原来生命的结束竟如此的简单。天葬师的刀,神鹰的盘旋,喇嘛的颂经声,那是对生命的提示,尘世与天堂,究竟有多远的距离? 巡山队员刘栋一脚踏进流沙,流沙渐渐的吞噬着他,他挣扎着,挣扎着,没有了挣扎,最后一缕头发也淹没在流沙中。生命的消失就这样残酷呈现在眼前。 强巴走了,那个独自在不冻泉守了三年的汉子,愣住了;刘栋走了,那在雪地里挣扎的洛桑也哭了:“我们走不出去了”。马占林和他的同伴在生命线上挣扎,一个倒下了,同伴甚至连头都不会回,“走出去了,但死了不少人”。 在生命线上,人无法用“好”与“坏”来评价,所谓的好与坏可以在瞬间转换,追马占林与他儿子的巡山队员倒下,救他的是马占林的儿子。最后,救下尕玉也是那个盗猎者的帮凶。 可可西里,没有“好”与“坏”,道德屈从于生存。盗猎者为了生存而盗猎藏羚羊,而巡山队员为了治病也卖藏羚羊。“转山的人的手和脸很脏,但他们的心是很干净的”,有多少人能说自己的心比那个马占林干净呢?扒一张皮子5元钱…… 可可西里,暴力,血腥,对生命的挑战,那里不属于女人,“好姑娘多的很”,那只是一个美丽谎言。冷雪离开了,会有其他的女人在刘栋的身边吗?日泰死后,那影片最后一个女人——日泰的女儿,她会去哪儿? 日泰的死,是向着这个没有偶像的年代的最后呼喊,面对着枪口,依然挥出他那一拳,“砰”,倒地,抽搐着,一梭子弹,不再抽搐。漫天飞雪中,一个队员一个队员的消失,日泰队长最后也躺在那,那样的安详。 “可可西里,是天堂,是地狱,还是见证生命与信仰的圣地?因为,可可西里的故事难以诉说,只有真正走过的人才能体会!”导演陆川如是说。 尕玉去了可可西里,他体会了。体会终将改变可可西里。人类踏上地球的第一个脚印不该带着罪恶。“再走五里,那里是公路”。这部影片让我深深的震撼,看完后久久不能从这部影片的画面中回到现实。   可可西里,又称可可西里无人区,是中国最大、海拔最高、最神秘的“死亡地带”。它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总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高寒地带。整个可可西里均在海拔5000m左右,气候干燥寒冷,严重缺氧和缺淡水,环境险恶,令人望而生畏。人类无法在那里长期生存,只能依稀见到已适应了高寒气候的野生动植物,且总数量有限。人们给这里起了许多可怕的绰号,如“神秘的死亡地带”、“死亡线”、“人类的禁区”、“生命的禁区”等等。   这部影片从头到尾都体现出一种很孤独的气息,最尤为特殊的是西藏的天葬第一次添置到影片当中。开篇中就以强巴的死亡和对于猎藏羚羊拨皮的场景奠定了电影的主题思想与基本色彩。每当看到影片中有秃鹫的身影闪现是,总是在有死亡出现时,有尤为让人心惊是由四五百只藏羚羊的骨架,与一个个羊皮瘫在地上是很悲烈的场景,很想闭上自己的眼睛但又不得不去体会那种悲情。这部影片深深的塑造了每一位主人公与他们所做的事。不得不说,他真的让我得到深深思考与反思。影片对音乐的运用也是颇为出众的,它似乎永远是低沉悠扬的,仿佛是一种生命之声,如每当镜头对准连绵不绝的山脉时,沉重的音乐便会响起伴随着藏民的歌声,回荡在高原之上,更加深化影片的主题。   对于环境那是毋庸置疑的。当看到一只藏羚羊死时,我们可能没有什么感觉。当听到在几年的时间里藏羚羊的数量从100万只降到不足1万只,我们被深深地震撼。但我们是否想到,那是从一只只的数量积累上去的,如果没有,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当我们使用每一双一次性筷子时,我们可没有觉得我们的行为对于整个环境保护有什么关系,但当每一个都这么想时地球已经被我们破坏的千疮百孔。为什么总是等到事情发生后才去反思我们当时做的是有多么过分。韩寒曾经说过:“人本性贱”。我们是否能这个真正的改变它,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做不悔的事。   或许可以这样说,那些活着的或许是死了的巡山队员同样是可可西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在和平安逸的环境下生活的太久太久,有父母的关爱,老师与同学的关怀,使我们忘记了血腥与暴力。那些电影中人物的真正的原型杰桑·索南达杰、哈希·扎西多杰、靳炎祖、尕仁、白辰、索南诺布、日尕、拉巴、纳美才仁、才仁文清、扎西才让、尕玛、仪加、扎江,让我们深深的敬佩。当他们面对流沙侵蚀时他们身旁却空无一人,当他们面对肆虐的狂风暴雪的境遇急待救援时,他们的救援物资却因他们的同伴因遇流沙牺牲而搁浅,当他们经过常人难以承受的艰苦跋涉赶上狩猎者时,他们却只有被包围的份,他们死不瞑目啊,因为他们的身后是自己的年迈的父母,可爱孩子温暖家庭和正在一只只正在不断倒下的藏羚羊啊!

  《可可西里》影评(五):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中国境内最后的原始荒原,平均海拔4700米,这里是藏羚羊最后的栖息地。1985年后,盗猎者开始大规模的屠杀藏羚羊,以满足欧美市场对藏羚羊绒的需求,短短几年的时间,藏羚羊从100万只锐减至不足1万只。1993年,当地政府组建了一直武装巡山队,在与盗猎分子激战中死伤惨重……
      这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那只巡山队名叫野耗牛巡山保护队,在队长索南杰夫的带领下,进入可可西里进行反盗猎活动,经过无数次浴血奋战,两任队长索南杰夫和扎巴多杰先后牺牲。我看过很多杀戮的、血腥的电影或是连续剧,却没有一个能让我如此为之震撼。
      当枪声在荒芜的原野上响起,当藏羚羊中弹后无力的挣扎到奄奄一息最后死去,当盗猎者掏出锃亮的刀一点点割掉它的皮毛,当一大片藏羚羊的尸骨安静地躺在寂寥的荒原上,秃鹫啄食着黏着的肉,当盗猎者埋在地下的羊皮被挖出,带着枪伤与血迹的皮子一张一张铺开在沙地上,我仿佛能听到大批大批的藏羚羊在猎枪下哀嚎的声音,又似乎看到它们无助的眼神。在猎枪下,它们显得那么渺小,让人心头一震。
      整部电影都充斥着死亡的气息,不仅仅是藏羚羊,还有那些形形色色的人们。
      为队友送物资的刘栋,在途中不幸陷入流沙,他拼命挣扎却不断下沉,缓慢而不可抗拒,他不断嘶吼却无济于事,直到流沙漫过胸口,脖子,嘴,鼻子,头顶,呼吸也随之沉没。镜头拉远,沙地上一辆白色卡车孤零零的停着,沙地上没有一丝痕迹,画面平静的可怕,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可这沙子之下,分明有一个鲜活的生命刚刚被埋没。那个带着家人一起割皮子谋生的马占林和同伙被放了之后,在凛冽的寒风和漫天飞雪中艰难的前行,风将雪花吹得粉碎,模模糊糊的画面中,人数不断地减少,如同被这无情的荒原吞没消化了一般,十几个人最后只剩下老头马占林。那三位巡山队的队员们,在风雪中发抖,等待着队友的救援,最终死在无人的荒野。
      从呱呱落地到风华正茂,生命如此珍贵失去时却如此轻易。在大自然面前,人是多么脆弱,经不起半点波澜就已消失。我想,影片不仅仅告诉我们那个感人的故事,更让我们明白人类应当对自然对生命充满敬畏与热爱。
      也许正是因为日泰一行人对这片净土的热爱,使得他们即使没人、没钱,也要勇敢地去守护它,守护他们的羊子。可即使拥有热情,在恶劣的环境下,他们也不得不违法卖羊皮换钱来养活自己,那句“我卖过皮子,可我没办法”留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能散去。
      那他们是英雄吗,长久以来,我们眼中的英雄似乎都是战无不胜嫉恶如仇,毫无污点,所以当你看到一个又一个队员被子弹、被风雪被流沙吞噬的时候,你不会觉得这是英雄的陨落,在你看到刘栋为了队友向女友伸手要她出卖身体赚来的钱后又重返可可西里的时候,你不会觉得他有着令人尊重的勇气。当你看到队长轻易地就死在盗猎者的枪下,你还在期待着一个大反转,希望有人能抓住那帮贼,将他们绳之以法,可是没有,电影就这样结束了。日泰被带回去,擦净身体,在神圣的祈祷中天葬。
      有人说,盗猎者没捉到,队员死伤惨重,这又有何意义?明明知道自己去送死,为何还要那么坚定地追,如果带着队友们回去,待到养精蓄锐后,总有机会抓到的不是吗。那句“我找了你很久”足以说明这令人难以理解的一切。面对找了很多年的敌人,他无法冷静,更何况这个人杀了他那么多心爱的羊子,他一定要见到这个人,即使死亡等着他。
      影片里呈现的不是十全十美的大英雄,也不是无恶不赦的坏人,他们自相矛盾性格复杂,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艰难地生存着,我们无法断定谁善谁恶,巡山队也会卖羊皮,盗猎者也是生活所迫,当基本地生存都无法实现时,又谈何道德?
      可可西里,在藏语里,就是美丽的青山,美丽的少女地意思,我相信所有看过电影地人都无法忘记那美丽地夜空,繁星点点,深邃而幽静,它见证并包容着这里发生地一切,无论美好或罪恶。

  《可可西里》影评(六):净土上的那一抹高原红

你知道可可西里是什么意思吗?
可可西里在我们藏语中是美丽的青山美丽的少女。
就是,在可可西里,你踩下的每一个脚印,有可能是地球诞生以来人类留下的第一个脚印。
一、光辉的人性
镜头:马占林久久地站在日泰静默的尸体旁边,不远处是正在离开他的同伴,在远处是静默的山峦……“你跟上我们的脚印走,再走五公里,就上路面了。”马占林对幸存的记者说。
人性具有无比强悍的力量,宇宙间没有任何的力量能比它强大。
现实中,好和坏往往无法泾渭分明,更多的时候是道德屈服于生存。藏羚羊猎杀者同谋马占林叹息道:“草地变成了沙漠,牛羊都死光了!”因此面对生存无奈却也觉得迫于生计的马占林一家数口,就只好残忍地刀剥藏羚羊的血肉和毛皮。人性本善,我相信马占林要不是迫于生计也不会将刀锋对准藏羚羊。所以我们不应该将恶人之头衔加于类似于马占林之类的人之上,底层人民的艰辛痛苦是难以言说的。马占林是个卑微人物,他在巡山队和盗猎者的对抗中本能地挣扎着生存,人心的复杂是无法言喻的。就连片中的主人公为了维系整个队伍的生命也会将缴获的藏羚羊绒毛卖给商人,也会为了揪出打猎者而疯狂地殴打同党。所以不能真的不能用惨淡的好亦或是坏来评价每一个人,恶劣的生存环境与人的渺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可可西里面前,暴露了人类的可笑,人为了自我生存,只有被动地去适应它。
然而人类即使再渺小,人性的光辉也永远不会黯淡。
我还记得在日泰一行人路上的第二天到达的不冻泉保护站,一个队员在风雪绝境中扎寨坚守三年。三年,如此恶劣的环境,如此寂寞的生活。“为了我们的羊子!”一句话也就淋漓尽致地传达出人性的光辉。
二、伟大的生命
法国学者史怀泽曾经说:“当一个人把植物和动物的生命看得与他的生命同样重要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哲学家海德格尔也认为:“人不是自然和大地的主宰者,只是它们的维护者,人应该和动物、植物平等相处。”
刺痛观众心窝的镜头应该是记者跟随日泰一行看到漫无边际的荒原上四处散落的血红的骨架、洁白的羊皮。那一幕刺痛了多少人,我没有任何呵斥的权利,不过我作为一名旁观者在表达着我内心的愤怒。一群人为了赚钱将枪口对准藏羚羊,白色的毛皮上一个红色的枪口。我看到了他们发疯似的狂笑,这是被金钱扭曲了的心灵啊。暂且不说生活的压迫,那些麻木的牧民为了五元钱而剥羊皮是多么地令人发指。我看到了枪下的藏羚羊挣扎的身躯、抽搐的四肢……眼泪涌出来。
每个人都应该对生命持着尊重和敬畏的态度。
我们看到一群理想主义者的弱小和悲哀,我们欲哭无泪!一群连几百元工资都不能按拿到的英雄在为了保护藏羚羊而奔波卖命,可他们自身却没有得到政府应有的保护和支持;他们或饿死,或被盗猎者打死,或被流沙淹没,他们并不如一只藏羚羊活的轻松,可是他们却背负者崇高的理想沉重的责任艰难的生活!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三、珍贵的信仰
人生如果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如果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可见,信仰关涉生命的质量和品行的高低。有了信仰就好像一个人心中有了绿洲,才可能顺利走出心灵的沙漠,收获人生的硕果。
道德生活是伴随着人类发展始终的社会现象,而信仰是支撑道德生活的基石,是人类生存须臾不可分离的基本生存条件,信仰不但赋予道德以自律的本性和意义,而且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和道德选择的坐标,信仰不但可以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而且可以塑造人们的道德人格信仰不但是道德行为的动力,而且是人生路上的指向灯。
“好姑娘多得很!”日泰一句看似不痛不痒的话刺痛的我的心。
和那些巡山队员一样记者和女朋友决裂后为了共同的信念来到了这片土地。可可西里,他们用最坚定的毅力奋斗在生命的禁区,唯信仰作伴,用我们无法想像的意志生存。面对着枪口,日泰还可以挥出他最后那一拳,然后,随着“砰”一声枪响,倒地,抽搐,再一颗子弹,不再抽搐。强巴走了;刘栋走了;连坚强的洛桑也会在雪地里挣扎的哭着说:“我们走不出去了,”队员一个一个的消失,最后是日泰队长也躺在那片土地上。
可可西里,美丽的少女,红颜多薄命。
当可可西里被人用“美丽的少女”命名的时候,已经注定了这里的危险,人类下流的欲望在这里贪婪地伸展的。对于可可西里,我倒是愿意翻译成“美丽的藏羚羊”,但是就算是本来是藏羚羊的一方净土却被人类肆意地践踏。
但是在净土上还有那一抹高原红在保护着什么……

  《可可西里》影评(七):沉重

泰日 黑色的脸孔,洁白整齐的牙齿。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信念,让泰日和他的队员坚持至生命的最后,是那句么,你杀了我的羊子。 尕玉 帅帅的,笑起来一口白牙,一路西去,他目睹了一切,也陈述了一切。 刘栋 棱角分明的脸颊,一头乱发,随意裹着的军大衣,系着你心的是那根栓着你发的白绳吗?双手拼命的扑腾,也争不过流沙的无情。 央金 俏丽的黑色容颜,沉重的一拥,离去的脚印,离去的脚印,有泪水在冲刷,用泪水来抚平。 冷雪 如果你一直像现在这样就好了。 马占林 我是剥皮子最快的,这是老大这是老二这是小尕娃子。他不是泰日的人。你跟着我们的脚印走… 贫穷?愚昧? 沉重

  《可可西里》影评(八):沉睡的土地上演着原始的适者生存

看完影片,脑子里一直回味那句话:“在可可西里,你踩下的每一个脚印,有可能是地球诞生以来人类留下的第一个脚印”。多好的一句话,平铺直述却能让根本没去过的人一下子感受到那片荒芜的土地该是多么无边无际,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里,我们很难去想象那片土地究竟沉睡了多少年。

这是一个故事,原生态的拍摄手法让它看起来纯粹得像是纪录片,例如《动物世界》什么的,但这简短的故事片段,却仿佛能让我们看到几十年来可可西里的土地上,上演着怎样的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动物与自然、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生死角逐。这不是空穴来风、天马行空的故事,在这个故事身上,存在着许多原型,当年的新闻事件,通过对历史和现在的串联,一个血腥的存在于中国大地上的故事就这样展开了。通过一个来自北京的记者的视觉,带我们一起经历了一场追捕藏羚羊盗猎分子的“枪战”,那些性能很差的土枪,却能取了藏羚羊的性命,还有同胞的生命。所有人都是风尘仆仆,与都市时装片完全相反的无人区纪录片,保护逐渐走向灭亡的藏羚羊,捍卫家乡可可西里,阻止恶性的买卖杀害,我想起来姚明那句广告语:“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全是金钱利益在魅惑人心,让人的心越来越盲,即便干着违背天理的事情,也只当自己捂住耳朵,像没发生一样。

面对短短几年间,数百万藏羚羊仅残存不到两万只的情况,当地自发组成的巡山队员只能靠自己的智慧和身躯来捍卫祖先留下的这片古老的土地。他们在荒漠中的生存能力和技能让我佩服不已,这些人要是放在办公室里估计是“废人”,但要是在野外中他们绝对是比泰山还要牛。凭什么国家都没来保护这片土地,可他们却愿意献上身躯,这些热血汉子凭什么?他们也抵不住那轻轻的一声枪响,队长倒下了,原本看似顽强高大的身躯原来也是可以轻易摧毁的,结束得如此突然,只是如果能像历史原型再悲壮一些或许更刻骨铭心,否则显得幽默了。

在广袤无垠、气候恶劣的可可西里,有着无数想不到的状况发生,几乎都是取人性命的:车辆抛锚——如何走出大山;汽油耗尽——如何走出大山;大雪封山——救援队伍根本找不到车痕;食品短缺——只能活活饿死;流沙——看不见的地雷,不让人瞬间致命,而是将人在无望和恐惧中慢慢吞噬……连最顽强的藏族汉子也哭喊道:“我们走不出去了”。是为自己的生命无望呐喊吗,不,为了整个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人民面对死亡,既不热切,也不冷漠,静静地旁观。因为他们有信仰,让苍鹰啄食尸体这对我们传统意识中认为要保全尸、入土为安的观念有很大冲击,可他们在那个过程中静静祈祷,认为给了死者最好的祈福,进入苍鹰肚子中是最好的归宿——灵魂肉体都归天了。

虽然故事是一个商业的因果,但这样一个关注人类自我生存状况、关注人类和环境关系的话题自然成不了商业电影,但无可厚非,这样的题材拿出来,不仅可以放在国内,放之世界也是一个共同话题——一个世界性话题。

有个矛盾冲突不仅存在那些保护藏羚羊的巡山队员心里,也存在我们心里。他们为了阻止羊皮的买卖而战斗,可最终他们却还是需要那收缴来的羊皮进行买卖,方可自足,难道这样不是一种变性的杀害吗?在他们心里,他们觉得自己是在用死的藏羚羊来保护活着的藏羚羊,因为他们用全部的精力在做这件事情,没有收入来源,如何支付开销不小的巡山工作,唯有卖了羊皮。一种杀,两种卖,卖的过程一样,可是出发点和目的却完全不同,我不知道这种行为是否要苟同,我想我们都是矛盾的,其中的善与恶如何分……

  《可可西里》影评(九):大漠孤烟

不少人说陆川这次只不过选对了题材,那么举个应景的例子,就好比认为王宝强只会本色出演。笑话,世上有太多人认为什么都是运气,或运气就只是运气。

作为导演,陆川保持了本片粗糙的风格,粗线条对这个故事的呈现以及潜在的真义,都是必不可少而难能可贵的。所谓“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喝'大江东去'”,皆是同理。

作为编剧,陆川没过多添油加醋,也见水平。本就是无人之域,藏羚羊被屠戮,巡山队员惨死,“帮凶们”自生自灭,犯罪分子远走。黄沙暗涌,飞雪侵袭,似乎没什么能留下,也没什么存在过。能做到简单的荒凉,人与物,形与心,剩下的就观众感知即可。

片中最可琢磨的,大概是可可西里之名与日泰其人。

“可可西里在我们藏语里是美丽的青山,美丽的少女。”

“见过磕长头的人吗?他们的手和脸脏得很,可他们的心特别干净。我卖过皮子,可我没办法。”

《可可西里》不愧是陆川电影里评价最高的一部。

——2016.8.19

  《可可西里》影评(十):看《可可西里》有感

《可可西里》让我懂得西藏热血男儿对藏羚羊的热爱,懂得他们的崇高心灵与伟大人格!他们深深地震撼了我!
    可可西里是一个高原,那里植被稀少,高寒缺氧,天气恶劣,地质复杂,但正是这样一个地方,养育了美丽的藏羚羊,养育了可爱的热血男儿!藏羚羊的皮价值不菲,这使许多贪婪的人干起了残忍的勾当,他们利用藏羚羊固定时间到固定地点产仔的习性,用枪大肆屠杀藏羚羊。倒下的藏羚羊被专门的扒皮人扒去皮后,留下来的部分铺在地上,等待着的惟有让那一群专门食肉的大鸟来啄食它们的肉,肉也被吃光抹尽后,便是一大堆的白骨排展开来,那一大片土地因为这些尸骨的存在是显得那么突兀,那么悲凉,让可可西里的天空也显得如此灰暗和凄惨。
   但巡逻队的热血男儿“铁肩担道义”,担起了本不属于他们的责任,巡逻队并未在县里编制,得到的政府补助也少之又少,可以说巡逻队保护藏羚羊是自愿的。他们不仅要克服可可西里深山的恶劣气候环境,而且要冒着被捕猎份子杀死的危险。当那些男子还在休闲的时候,也许下一秒就要被拉进大山巡逻。我总记得男子跟妻子别离时,眼眶总是盈满泪水,也许这一次将成为他们的不归路啊!当我看到阿旺,一个人呆在高山上,一待就是三年,这将是多苦、多寂寞啊!他这一切的付出只是为了保护藏羚羊而做的牺牲罢了!但其他的队员却是为此献出了生命。当我看到刘栋,回到山下了,却不忘在高山中面临危险的战友,毅然购买了物资向高山开去,可惜的是最后却被流沙吞没了生命;当我看到日泰那面对惨死藏羚羊尸骨时的激愤目光,看到日泰那面对捕猎头子的诱惑却岿然不动,最后命丧黄泉时;当我看到青海师范毕业的孩子般模样的大学生选择巡山时的快乐;我深深被震撼了,那是因为对可可西里的热恋而产生的勇气啊!在这群热血男儿的心中,可可西里就是可爱的青山、可爱的少女,即使有那突然来袭的大雪,即使有那突然出现的泥沙沼泽,即使高寒,即使缺氧,即使它是那样大的贫瘠,即使他们巡山队的成员最后都葬身可可西里的高山,他们仍不后悔。这就是值得人尊敬的地方。他们想要保护自然的生灵--藏羚羊,但最后却是自然的恶劣环境吞没了他们的生命,在这矛盾二难中,我们才见证了这群普通人不平凡的胸襟。
   最后,我想谈的是我印象中最深刻的,那就是勇士的“天葬”。日泰那被盗铃分子杀害后,村民们给他举行了“天葬”。我认为,在这种“天葬”中,我们看到了藏人解决自然、人类这二者矛盾冲突的企图。“天葬
  ”是一种仪式,这种仪式的目的是为了让自然和人类达到和解。在整部影片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不是自然征服人类(流沙风雪淹没吞食人类的生命),就是人类征服自然(盗猎分子残忍杀害藏羚羊),而“天葬”的企图正在于让人类的尸体回归自然,达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解。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影片提供了一个自然与人类和解的法子,那就是,通过专项措施,立法和提供物质人力来保护藏羚羊,减少无辜的热血男儿被杀害。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可可西里》影评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