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者》是一部由三浦大辅执导,佐藤健 / 有村架纯 / 二阶堂富美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何者》观后感(一):主角不是别人而是我们
补完了何者,比想象中还要nb。影评的描述是「一部精准描写当下年轻人心态的群像剧」。对于我这个未成年来说,的确是有点吓人了。舞台虽是在日本,但影射的是整个人类群体。 一开始的平缓的节奏,再加上一些插叙,在塑造角色的同时也完全不会感到无聊。最惊艳的是最后一部分,把之前一个多小时的沉闷、怪异、虚伪,全都用话剧的表现形式,变成了人人皆有的丑恶面阴暗面通通爆发出来。让观影者不禁"哦呼"的同时,也皱紧了眉头。其一针见血的讽刺及超强的代入感,羞于开口"这不就是我吗"的同时,也会在心里拷问并正视自己 也许最后拓人已经开始尝试走出来了,也说不定拿到了内定,但按照日影结局很皮的套路,我们是不得而知的。这部电影是想要向我们传达什么呢?我想凭我一面之词是没办法诠释的。希望数年后的自己能活的像个麻花一样,不会迷茫。这是一部好电影,有机会的话,还是想去电影院看啊w(做梦 最后主题曲响起,明快的节奏总算让我绷紧的弦和被审问的良心得到了放松。但我还是想要说一句....八爷的NANIMONO太好听啦!!!(每日一吹(1/1) —————————— 踊り場の窓から 人並みを眺めていた 透过楼梯旁的窗户 眺望人群 僕らはどこへ行こうか 階段の途中で 在楼梯的途中 我们会去往何处呢。 ——中田ヤスタカ/米津玄師《NANIMONO (电影《何者》主题曲)》
《何者》观后感(二):没有相似的经历,却又相似的迷茫
看电影《何者》起初是因为演员。一年之前的事了,那是我刚刚大学毕业,读了研。没怎么考虑工作的事情,暂时逃避了这个难题。大学里追过很多日剧,喜欢日剧的干脆明朗,不会硬生生把十集可以讲完的故事拖成裹脚布。但是电影还遥遥无期,要好久才会上映。所以还买了书,叫弟弟送我的。很多情感不经历很难体会,我没有求过职,也没有和一群朋友这么纠结复杂的相处过。书不长,看起来没什么趣味,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看完了。刚看完小说也没什么感觉,随着生活的继续也将其淡忘。 研究生的生活,并不新鲜,刚开始上课,后来整天呆在实验室。看电视剧的时间少了,空闲的细碎时间玩手机就过了。回想一年,并没有完成什么,觉得太难,什么都做不好。学业马虎,恋爱挣扎。逃避了社会,无法逃避生活。 电影出来多久了也没在意,上半年在学校看了电影的部分,没多大兴趣,搁置。在家里百无聊赖,把电影看完了。 说对找工作有多大的感触,不见得。觉得就算找工作,也不会是电影那样阴暗的曲调。只是,如果处在故事中的情景可能会有类似的情绪,对自己的不甘,对朋友的嫉妒。电影会加重某些冲突,来表现主题。意识到理想遥不可及,却又恋恋不舍;为现实屈服,找到一个差强人意的工作;把过去的荣誉和经历挂在嘴上,只为抵御内心的崩溃……没有谁对自己有绝对的信心,无论有没有找到工作。 对我来说,一年之后还是要面对就业的难题。我对自己抱着十分的怀疑,一想起来头脑沉重混沌。难以接受自己的平凡和无能,却没能改变。只看时间流走,不安的等待着……
《何者》观后感(三):人最看不透的是自己
几个青年人大学毕业,踏上求职之路,决定在一起交流就业的情报,于是故事开始了。《何者》观后感(四):我就是那个眼高手低、逃避现实的懦夫
当考生们拿着录取通知书,兴奋地憧憬着大学生活时,毕业生们正走出校园的象牙塔,开始尝试融入社会。《何者》观后感(五):なんて何者なの?
K子さんに、「そういえば何者みたよ。すごいよかった。」とか言ったら、「そう?なんて何者なんだっけ?」と軽く聞き返されて、あろうことに言葉に詰まってしまう。映画『何者』をみてしみじみしたのは、あの人から良く聞く「中田ヤスタカ」という名前がどういうことを意味しているのかを理解できたこと、シュウカツってすごくつらいのねとやってもいない就活にビビッている自分を慰めることができたこと、日本人って陰険でつまんないって思っているところが肯定されたようで楽しかったこと、とかだ。映画の宣伝文句通り、人間観察エンターテインメント、エンターテインメントで完結してしまっている。《何者》观后感(六):帷幕落下
感慨一下我没有社团没有恋爱连成绩也不好的大学生活。之前不走之后就要跑啦。
印象深刻的场景:
瑞月电话,一面墙的书和一次性筷子。
瑞月对隆良的爆发。以及拓人追下去瑞月说光次郎分手的事情。
拓人小号被发现,每一句推特轮番上映。帷幕落下主角是赢得掌声了的拓人。
你还剩什么,没有坚持你自己的理想。各项平庸的瑞月最先拿到内定随后是光次郎,自恃清高的三个人,剩下了清:隆良 高:理香 负能量:拓人 nanimono
10分也好,20分也好都要亲自把作品交上去,不然你连分数都拿不到。再怎么观人于微也没有任何意意义。想让现在笨拙的自己离理想更进一步。《何者》观后感(七):《何者》:毕业和就业那一层窗户纸
导演: 三浦大辅
主演: 佐藤健 / 有村架纯 / 二阶堂富美 / 菅田将晖 / 冈田将生 /
实在是一部有些乏味的电影,还不是那种文艺闷片,而是多少有些矫情并且看着不怎么舒服的剧情电影,这种影片走在自己的节奏上有些不顾观众,深陷在自我为中心的情感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其实这个题材非常有社会基础,无论是否正处在毕业和就业的档口,观众都是即将经历或已经经过的人,若能处理的更为巧妙理应表现出更加的效果。
当然希望通过简单地人物关系来表现复杂的人物心理,这种情节往往需要很强的戏剧冲突来达到戏剧效果,显然就这点而言本片做得并不足够,说实话在本片的语境之下几乎始终都是一种自怨自艾的态度,并不可取之余也难以说明什么问题,无非就是小小的嫉妒心和矛盾的状态在内心有点儿小波澜,这点儿小心思或许人们难免都会出现,然而,仅仅凭借这个来否定友情作为批判的要点多少有些力度不足。没有出现具体的事件让本片显得太过于单薄,所谓的刻画人物心理也没有达到导演所预期的效果,结尾处的那个小波澜不够掀起影片的高潮,而全凭主角的独白来解释人物心态的手法不仅不能说是巧妙,反而给人一种投机取巧的感受。
毕业和就业放在任何国家都是一个社会问题,放在任何人身上也都是一个人生的阶段,那种忐忑和不安的感觉往往是自己给自己的压力,社会环境对任何人而言都是一种压力,尽管从现实上来说并不公平,可就所谓的压力而言是公平的。人生在许多阶段和节点都要面对选择,而选择就会产生犹豫与恐惧,但没有必要将此小题大做,因为无论是就个人还是就社会环境都没有什么可批评的,或者说直接的就个人心态和社会环境来批判难免陷入一种言之无物甚至空洞空泛的境地,导演其实前半段的那种相对客观没有搬出观点的表现是更为可取的做法,只是在影片后半段不可避免的走进了自己给自己设计的陷阱之中,而且是在一种没有事件、没有冲突、没有理由的状态下发表了一通“感言”,说实话,很难打动观众,也几乎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力度。
《何者》缺乏必要的情节来支撑导演所希望表达的社会问题,甚至在个人的塑造上也因为形式感太强而不那么立体,也没能达到所期望的那种以点带面的广泛共鸣。说白了就是毕业和就业的那层窗户纸导演说了90多分钟也没能捅破。
《何者》观后感(八):关于嫉妒和梦想
内心刻划的很细腻很真实,我也常常困扰于别人比我更优秀或运气更好的魔咒中,也因此嫉妒对方,责怪自己。但好在自己总能找到安慰自己的地方,所以我所佩服的人必有一最,我望尘莫及。我最怕看到那些同我一般的普通人达成我想达成的心愿。
人啊,最可悲的就是摆脱不了来自于本我的束缚。即使我们能想通所有道理,但那份折磨始终存在。
毕业三年,庸庸碌碌,无论从金钱、职位还是人脉都很失败。那份来自于社会、家庭和自己的否定也常常困扰着我。虽然告诉了自己一万零一次:我不行,但还是一万零二次的想要成功和出名。
我擅长拖延和搞砸一切计划,再责备懊恼,这估计是我活到26岁大部分痛苦的根源。但幸而我不切实际,我向往所有脱离实际的浪漫,我讨厌将自己囿于柴米油盐的生活。生活让我烦恼,生活中比我优秀的人让我嫉妒,比我愚笨的人被我嫌弃,再加上我的社交恐惧。我将自己圈在自己划定的圈子里,在电影小说中获得慰藉。我甚至想,这个世界其实只有我,毕竟我只能感受到我自己。这些都是我抵御外部伤害的方式。没有什么不好,何苦将自己抛在人海间剥伤口。太疼。。。
所以,别跟我谈梦想,我如果告诉你我想成为一名作家,我自己都会笑话我自己。可那是真的。
《何者》观后感(九):140字和一分钟的时代
后半程简直惊悚片,大片弹幕推送健健小号推特看得人惊出一身冷汗。不过惊悚感全部来自于对现实赤裸裸的剖白,留给演员的表演空间不大。尖锐带刺的剧情和空间氛围的浓重舞台剧感,应该能给观众造成不小的心灵震荡。
因为对剧情感同身受的部分很少,主要还是说说几个演员吧。不知道是不是导演的表达需要,尽量控制了表演部分的戏剧张力,一众霓虹实力若手演员基本都没有太大发挥余地。
富美妹子表现最出色,把部分外强中干,自尊过盛的当代青年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揭穿健健虚伪面具的时候像一刀一刀插在自己身上,嘴里嘲的是别人,想必心里骂的是自己,看着滑稽又心酸,就是哭戏再歇斯底里点就好了,好歹释放一下全片过于压抑的基调。
村花可以改名大理石花......就不说了。
倒是健健怎么回?全程面瘫掉线,表演跟角色设定感觉截然相反,明明一个内心弹幕随时起飞的人物,被演的都看不出太多情绪起伏,导致最后跪在村花面前痛哭显得很是莫名。总之这个主角让人完全搞不懂,到底天生冷漠的世间旁观者还是一直压抑天性的话唠骚年?
其实能明白一点健健这个人设,大概跟海哥在伪装夫妇里的人设差不多。这种真实到显得有点猥琐的角色果然还是太难演了,大概换熊猫上场还能闪现一二风采。
整部电影里最喜欢苏打这个角色,表面看着中二多拉马,实则目标明确,同理心强,热情却不世故。同为有些my space的人设,又没有冈田弟弟那个角色的虚伪和做作。跟偶然认出自己的迷妹聊天那段妥妥的双商俱高,幽默感绝佳的暖男,难怪找工作会相对顺利了。
换到现实里,是人也都更喜欢跟知情识趣,进退有度的男孩子打交道吧。电影里反复强调这种人才是人生赢家,连多主角,总觉得有股子不如意还硬装不在乎的酸味,倒是很合本片配角们的灰暗世界这个主旨就是了。
苏打诠释这种类型的角色,对他来说还是有点简单,完成的不错,但也谈不上什么突破。啊,不对,这个歌喉还是很有突破的,三首歌都好听,他那个有点怪的嗓音还真适合玩摇滚(大雾)。
比较遗憾的是健健跟苏打在出租车里的那场对戏。苏打从找工作的一腔热情到大事已了之后的空虚茫然,眼神微表情都体现的很到位。可惜转头安慰健健的时候两人并没有激起什么火花,健健完全一脸懵逼,不懂你在说啥,但是出于礼貌还是回句谢谢了事的状态。是因为角色设定关系,故意表示不相信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么?好歹同居数载的室友,最后的最后都跟萍水相逢的过客似得,还挺让人尴尬跟心寒的。
只能说健健心里唯一重要的存在就是熊猫评价跟他很像,却始终没露正脸的好基友。很有点世界上的另一个我的意思。片尾找工作决战也是几次三番,欲言又止,无视一分钟规则也要深情回顾两人相知相爱(又一片大雾),到渐行渐远的青葱往事。这段真的观感微妙,不知道说是跟青春的告别跟自我的和解好,还是主角从头到尾都自恋的无法自拔的好。
这样的结局,好像连最起码的成长都谈不上,感觉是从现实主义基调转为虚无主义收场。有时候太想表现真实,反倒显得虚假了。
第一次get到冈田弟弟的颜值,就是这个演技......是不是能再走点心?
熊猫俨然扫地僧一般的存在,每每关键时刻冒出来解救or提点健健,就是看着他一本正经的做个“德高望重”的理科研究生前辈有些不习惯233333333
导演功力不错,舞台剧出身,对细节处理还算精致,场面调度,镜头运用也挺有想法,就是调教演员这块完全没看出来舞台剧导演的本事。
(写完影评又翻了一下主创人员相关,才意识到爱之涡也是三浦的作品,难怪本片也带着丝丝难以形容的猥琐气质,演员都在尬演的状态,格局和意识形态都挺小家子气的一位导演。)
140字评价不了一部电影,一分钟又怎么够道尽人生。
为片尾曲多加一星。
《何者》观后感(十):可惜了卡司啊
在大概看到10分钟的时候,我看了一眼进度条,然后发现这部电影只有一个半小时,我就觉得有一丝不妙,因为,从我的经验来说,好的电影一般都在2个小时以上的,这种文艺片。然后还有《指环王》这种三个小时看下来也不觉得累的,所以,这个都要看导演的功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