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护人》是一部由杨宇硕执导,宋康昊 / 吴达洙 / 金英爱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辩护人》观后感(一):辩护人
辩护人《辩护人》观后感(二):辩护人
先不说政治。对于我来说,文中主人公的“绝对不放弃”真的很励志,我自己就正在完成一个目标,怎样坚持下去,才是完成这个目标的首要条件!所以绝对不要放弃!
当看到后面因为当年所欠的恩情,主人公不得不走向政治这条路,但是到后面是因为心中的正义在为这些孩子辩护,可惜胳膊拗不过大腿,政治还是黑暗的,最后的坚持还是不能无罪释放,但是两年已经是最好的结果,正义怎么说还是有用的!只是这个社会需要再多点的正义,
看完还特意去搜了电影原型的资料,和釜林事件,希望社会多点正义
《辩护人》观后感(三):我心目中目前的韩影NO.1
李安在因《断背山》荣获最佳导演的领奖词中说到,因为遇到了好的演员,自己才能有此殊荣。而作为杨宇硕导演的处女作,拍摄手法不能说是完美的,但是好在剧本的强大性、故事性、社会性,以及演员们影帝级的表演,就算是林时完作为配角的第一部影片,他在其中的演技也是大放异彩的,但是没有喧宾夺主的意味,毕竟宋康昊在影片后半部分法庭上的戏份中实在气场强大,情感饱满,带入感强烈。而且韩国人在观众的情感切入点抓的太好,影片最后的镜头,让观众看得充满力量,仿佛身在其中,能够拿起武器立即战斗。这部电影,是制作者对于历史的思考,是对当代社会的警醒,是与当权者的一种抗衡,是另一种形式的呐喊:国家即是人民,人民即是国家。不了解韩国历史,对于历史方面我可能要跳着写了。
我是个法学生,这几天在法院实习,看起来人们通常认为的是,在法院和出去律师事务所,必然是律师更受欢迎。可能实习时候他们自然而然把我们看做将来要去当律师的人,因此,一位司机跟我们聊天时这样说,你们以后要学会找法律的漏洞,尽可能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如果我需要的仅仅是表面的正义,我可能需要在法院工作,但是,正义是什么呢?我们看到的、以为的那些,真的是正义吗?李狗嗨里有句话说,我们都不是神。是的,有时候扑朔迷离的背后我们完全看不到真相,而也有时候,我们可能知道真相,但它并不符合法律事实,这时候它就不作数。
我想,如果作为一名法律学者,对于法律上的诸多问题有自己的研究贡献,这样也算是推动了普遍意义上的正义吧。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辩护人》观后感(五):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一个贫民出身的青年,只有高中学历,付不起饭钱就逃单,然后边搬砖刷墙边准备司法考试,考了七次终于如愿。好不容易进入了梦寐以求的法律界,却因为出身低微(没有大学文凭),被同行嘲笑、不齿。
没成想,命运之神一回头,看到了在角落的他,于是决定眷顾他一下。当时正值炒房热,他巧妙地想出了作为律师帮助客人登记房产的主意,赚到了第一桶金,带着家人搬进了自己曾经亲手砌墙的海景房中。
再后来转行成为税务律师,接到了全国排名前十的工程公司的单子,有了声震律坛的机会。
如果你是他,要冒着失去上述一切的代价来做一场旁人避之不及的辩论,你会怎么选?
电影里的主人公宋宇锡(原型为韩国已故前总统卢武铉),选择接下这个案子。这是电影《辩护人》的故事。
他年轻时逃过单的那家饭馆里的大婶儿子朴镇宇被无辜卷入一场政治运动,逮捕后受到非人虐待与严刑逼供。当时的釜山,律师们都想明哲保身,没有人愿意为朴镇宇辩护。
在他人眼中一向唯利是图,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多赚钱的宋宇锡却站了出来。他丢掉了大公司的单子,律所也被“漏税”,甚至家人的安全也受到了威胁。
人在很多事情面前是很渺小的,努力也常常不异于以卵击石,尽管他竭尽全力,镇宇依旧被判刑三年,他输了。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里写道:“天真的理想主义者纵使执着、纵使顽强,却依然是软弱的。他们不明白在这世上,很多事情你可以不理解却必须接受。只有真正了解这个世界的丑陋,遍体鳞伤、无所遁形,却从未放弃对光明的追寻,依然微笑着,坚定前行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
你明白了吗?我明白了。
你放弃吗?我不放弃。
这场审判改变了宋宇锡的人生。从此开始,他走向了民主运动的道路,为平民呐喊,为民众的权利做斗争,然后再一次,出现在了法庭上,只不过这回是以被告人的身份。他因违反集会与示威的法律而被提出公诉。
这次的法庭和上次有点不同,曾经对于朴镇宇一案避之不及的律师们,现在却都出现在了宋宇锡的身后。那一天,全釜山142名律师中有99名出席为他辩护。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岩石再坚硬也是死的,鸡蛋再脆弱也是活着的生命。岩石最终会碎成细沙,而鸡蛋终究会孵化越过岩石。”
新浪微博@无敌大力力
《辩护人》观后感(六):律师,也得做的比说的好
如果这片子给好莱坞拍,一定会搞上几场慷慨激昂的演讲,老百姓听得摩拳擦掌,坏人吓得抱头鼠窜,观众看得热血澎湃。结果影片就在一个个点名声中拉上帷幕,全片没有主角很出彩的演讲,甚至审判结果的几次重大转折也和主角的口才没有半毛钱关系,很好,这才是社会,没有美队大胸肌的现实社会。 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尊重靠自己争取也靠别人抬举;这个社会里,入狱的不一定是坏人戴勋章的不一定是好人;这个社会里,做坏事需要拉帮结派做好事也必须成群结队。
看这部片子免不了唠嗑几句历史背景,可惜从小历史读得不好,从不明白读书那会要背的这条约那协议,这个惨案那个战役有什么用处,直到后来舆论渐渐开放,听到了各种近代史的言论,才恍然大悟,怪不得之前历史课那么没劲,有劲的都不让说!
最后想说一个最让我动容的桥段,宋宇锡有钱了以后看眼红的人在背后说他买了游艇过上了灯红酒绿的生活(海天盛宴?),结果事实上他只是买了一艘帆船,为了参加奥运会为国争光。。。有钱人想法就是不一样,对,我的意思是不管有没有一个亿,始终要对生活有想法。。。
《辩护人》观后感(七):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而已
“朴东浩:宋律师,人生啊,是有时机的,现在,宋律师财运大开,使劲踩油门都不够,怎么在那踩刹车。宋宇锡:想让我的孩子们,建宇与妍宇不要生活在,因这种荒唐的事而踩刹车的时代。也不能让常务长您的孩子,生活在这样的世界啊。朴东浩:不用担心我的孩子,我要送他去留学。”辩护士怎么也不能说一部经典的电影(指在电影史上印记下自己的名字电影)。但这部电影与观众(我)的心实在是太契合,再加上本片本身就出乎其类。观众不能不为此片动情。
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
一句话点评: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作为一个读书家,做梦都想和六个可爱的美少女,在灯下读布罗代尔的《地中海时期的菲利普二世》。这时有坏人一脚把门踹开,里面有几个大汉对我一顿胖揍,告诉我这他妈是资本主义虚无史观的反动读物。我正要辩解,这你妈是北大的推荐的一百本好书之一。其中一个带着写着老大哥红绣标的大汉,上去就给我一耳光,怒叱,那是反革命学术权威推荐的,伟大领袖指示,“庙小妖风大,池深王八多。”
于是我被开始是胖揍,打完前面打后面,之后是做喷气机。我想我算是毁了,本“读书家”本来就是犬儒,向来是秉持“起初他们……,我不说话;之后他们……我不说话。”终于他们对我了,我知道没人替我说话了!这也是活该倒霉。
从天堂到地狱,从与萌妹们夜读西厢;瞬间落到了布莱恩(O’Brien)们手里。
可这时,有一个人,他宁可舍弃自己的地位与金钱,愿意为我辩护。
许子东讲过一个故事,80年代他去看自己平反的老师,发现有中年人与他的老师对话。语言粗鄙不堪,脏话不断,还吐痰在院子里。待这个人走后,许子东问,这个人是谁?其师答:以前的一个学生,刚考上大学,五几年不肯揭发自己的“反动路线”,结果下放到农村,青年好时光都耽误了……一个人,在那种环境下,保持沉默的勇气居然就付出如此多的代价,何况还要牺牲所有,敢于说不。
龙应台说,在东德没有一个HGW XX/7。我告诉她这是错误的,在中国,就有让自己母亲支付5分钱弹药费而为真理而死的人。难道德国就没有人了么?虽然自己很犬儒,很自私。希望别人为真理去死,而自己却享受真理结出的果。但我还是期待着吾国也有人能拍出这样的片子。
我还是要赞美为自由而牺牲而受苦的英雄。如鲁迅说,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乃至于人性的希望。
作为“读书家”自己缩卵了,犬儒也就罢了。但绝对不要糊涂到向宋律师扔鸡蛋的庸众。“读书家”有可能扔鸡蛋,就像海德格尔帮希特勒烧书一样。此绝不可不戒慎恐惧!
《辩护人》观后感(八):辩护人
印象最深刻的是宋佑硕说的那句“因为国民不富裕就不能受法律保护,就不能享受民主,这种说法我是无法接受的。”字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曾经也思考过,民主到底是什么,追求民主需要怎样的条件,我想,这部电影,或者说这句话给了我答案。民主,不应该以经济发展程度、文化水平为前提条件,而应该像阳光、空气、水一样给予人民。民主一词源于希腊字"demos",意为人民,因此我认为民主的前提仅仅是人民,而非其他任何经济、政治方面的因素。就像电影中,在法庭上证人反问宋佑硕“国家是什么?”宋佑硕回答:“大韩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于人民,国家即国民。作恶的警察,才是导致善良国家生病的蛆虫!”多么睿智的回答,多么激昂的情感。从而我感受到,最好的辩护,不仅仅是囿于法律条文的博弈,它还怀着一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怀着一份发自内心的对黎民百姓的认可、同情和爱护。最好的法律人,不仅仅有深厚的宪法、政治学素养和社会阅历,还一定对民主有着独到的见解,对人民、对正义都怀有一份深厚的感情,甚至愿意为了人民、正义而付出自己的生命。《辩护人》观后感(九):无力与绝望中还有一丝光亮
《辩护人》室友强推我去看,说是有些沉重,看了对民主会有很多思考,所以就去下了。下了打开才发现原来已经早就看过了,既又打开就再看一遍吧,毕竟印象好像没有非常深。《辩护人》观后感(十):辩护人观影的感受
我写的都不是影评,是长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