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读中秋节古诗有感作文8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一:读中秋节古诗有感作文800字
古诗,包涵了古代诗人的智慧,包涵了古代诗人的感情。社会中的风气,思念家乡的哀伤,美丽景色的舒写等,都可以成为古诗的内容,简洁的语言,结合内心的思想,爆发出一种强烈的情感,这就成为一首诗。
陆游是我最尊敬的爱国诗人。一首《示儿》令我难忘,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知乃翁。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给儿子的遗言,表达了诗人因为没有收复失土,连去世也不安稳。第一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诗人说的是死去后本是万事皆空的。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表达的是诗人悲哀有生之年没有看见祖国统一。第三、四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各乃翁,写出了作者的遗言,希望等到失土收复的那天,后人祭祖时别忘了告诉他。整首诗反映了一个爱国诗人强烈的爱国之心。陆游另一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强烈反映出诗人盼望尽快收复大好河山,统一祖国的愿望,流露出了对南宋统治者长期未能收复失地的悲愤的心情。
除了陆游,我还喜欢李白。他的诗又别苟一格。他写的《古朗月行》,充满着童趣。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这四句话写出作者小时候的幼稚可爱,看见了月亮,好奇心十足,把它比作天宫里的明镜。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这两句又写出了作者小时候美好的猜想,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的吗?月中的桂树是长得圆圆的吗?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描写了作者年幼时的心情,真想问问小白兔,做完了药给谁吃呢?这首诗把李白小时候写得天真烂漫,充分表现了儿童的单纯可爱。
陆游,我最敬佩的人,我最喜欢这种爱国诗,真没有想到,几个字就能使人感动。李白,伟大的诗人,富有激情,充满着无穷的想像力。古诗词只有中国有,可想而知,我们的古代人民的智慧有多高,诗——就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伟大瑰宝。
篇二:读中秋节古诗有感作文800字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把最美最真的感情寄托给了月亮。月圆是完美,月缺是凄美,即使不见月,也存一种翘首企盼的坚定之美。因为月早已映在人们眼里,心中。
君不见,“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时刻,李清照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凄苦与无奈;此时此境,多少有情人于“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可柳永却不知“今宵酒醒何处”?只见得“杨柳岸晓风残月”。那和他“执手相看泪眼”的红颜知己,是否也只得“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更无奈,“料得年年肠断处”的东坡,只能面对“明月夜,短松冈”“千里孤坟”却“无处话凄凉”…
月啊!你惹得多少亲人“共看明月应垂泪”;你引得多少失意者“无言独上西楼”只见你“月如钩”;你又让多少有情人“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月啊,你“何时了”啊?“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你是人生的见证,你晓得哪朝哪代“几家欢乐几家愁”,你知道哪家哪国“不堪回首明月中”。多情的人啊,还是“明月楼高休独倚”以免“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难道这一切真的是你月亮惹的祸吗?难怪东坡在感慨“人生如梦”后,要“一樽还酹江月”……
虽说“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和月”,可风似乎逃过了,你月却永远和人们的悲欢离合相系。
君不见,王安石独立瓜洲,仰天长问“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明知天上只有月一轮,可杜甫更坚信“月是故乡明”。那一“举头”,一“低头”饱含了多少游子的乡愁啊!这月啊,“何事偏向别时圆”?是“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的无意还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无奈?……
“清风明月本无价”这错又怎能归咎于你呢?何况,你给了人们多少美丽的遐思和美好的愿望。
君不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你不偏不倚,不袒不护,无私地将大把大把的玉光撒给人间,照亮每一个窗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不是你的功劳吗?“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不是你的杰作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不是人们对你的信赖吗?……
月啊,你圆你缺,你让多少人垂泪,可你在人们心中永远是美好事物的化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是最好的鉴证。
月啊,谢谢你!
篇三:读中秋节古诗有感作文800字
大家都很高兴过中秋节吧,因为中秋节时我们不仅能看到又大又圆的月亮,还能吃[内容来自于]到又圆又甜的月饼呢。那么,你们知道中秋节的习俗吗?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农历八月十五,就是中秋节。每当中秋节时,祭月、赏月、吃月饼是必不可少的。
人们对祭月可是非常讲究的。祭完月后,全家人要在一起吃“团圆饭”,所以中秋节也被称为“团圆节”。
每次过中秋节,我们一家都会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吃各种好吃的食品。这时候,我们这个小家庭就会变得其乐融融。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人们总是借对中秋明月的吟诵,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远在他乡的亲人啊?如果有就快给他们写信,祝他们中秋节快乐吧,相信他们也许正在想念你哩!
篇四:读中秋节古诗有感作文800字
梦,就像星辰,你看得到,但你摸不到。但梦想,不不止于希望的模样。因为诗词大会,我接触到了诗,因为有诗,也有了今天的我。
我喜欢诗词名赋。也喜欢看诗词大会,我喜欢与场上选手同步答题,我喜欢在飞花令中与百人团“同仇敌忾”。正是因为有了诗词大会,我也真正认识了诗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虽然我生长在榆林,但是有着与那些大城市的同龄人一样的理想和抱负,一样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在《长恨歌》中,我为白居易的文笔所折服,他的这篇叙事诗,叙事、抒情、想象结合,形象阐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还不失对仗工整。每当背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时,我为作者亦真亦幻的描写所感叹,仿佛真的看到了“沉鱼落叶之貌,闭月羞花之容”。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了解苏轼的放荡不羁,一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就说得我心服口服。在《行路难》中,与李白一起分享他的失意、愤懑、无奈的复杂心情,又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为学习的动力;又在将《将进酒.君不见》中,学会把一切烦恼都化为口中的烈酒;还在《蜀道难》中被那荡气回肠的描写所感慨,最后,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解读李清照独特旋律,别是一家。
我们越学习,越发觉自己知识的浅薄,因此,我是不会放弃背诵古诗的。“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趁现在,还有时间,去体会在诗中那独特的风韵吧!
篇五:读中秋节古诗有感作文800字
仙歌·泗州中秋作
朝代:宋代作者:晁补之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创作背景
这首《洞仙歌》是晁补之于公元1110年(宋徽宗大观四年)中秋作于泗州(宋时属淮南东路)。作者时任泗州知州。此词为作者绝笔之作。
赏析
此词通篇都写赏月。上片开头写词人仰望浩月初升情景。首二句化用李白诗中“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句意,“青烟”指遮蔽月光的云影。夜空像茫茫碧海,无边无际;一轮明月穿过云层,像一面金镜飞上碧空,金色的光辉照亮了天上人间。“飞”字写乍见月之突然升起,使人感到似是何处飞来,充满惊异欣喜之情。“永夜”三句,通过永夜、闲阶、凉露、寒蝉等物象,极写月夜的静寂清冷,描绘出一幅充满凉意的,悠长寂寞的中秋月夜图,烘托出词人的孤寂心境和万千感慨,流露出词人对美好月色的珍惜眷恋。
以下两句,写因望月而生的身世感慨。词中引用,以蓝桥神仙窟代指蟾宫月窟。这两句意思是说,京城邈远难至,倒是这一轮明月,与人为伴,对人更加亲近。作者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曾三次任京官,后面两次都是因牵连党争而去职,被贬外郡;作此词前不久词人虽得脱出党籍,起任泗州知州,但朝中已无知音。“神京远”的“远”,主要是从政治的含意说的。
上面这几句赞美眷恋中透出了几分凄清。这时作者已五十八岁,前次去官回家,就已修葺归来园隐居,自号“归来子”,忘情仕进,此词对仕途坎坷,也仅微露怅恨而已,全词的主调,仍然是旷达豪放的。两句明白点出孤寂心情,意脉紧接上文,而扬景则由环境景物转到望月抒怀。
下片转写室内宴饮赏月。卷帘、开屏,都是为使月光遍满,为下文“付与金尊”预作地步,表现了对明月的极端爱悦。“淡指粉”的“淡”字也与月光极协调。水晶做成的帘子高高卷起,云母屏风已经打开,明月的冷光照入室内,宛如浸润着佳人的淡淡脂粉。筵上的人频频举怀,饮酒赏月,似乎要把明月的清辉全部纳入金尊之中,待天晓时同着流霞,一道饮尽。
这里把月下筵面的高雅素美,赏月兴致的无比浓厚,都写到极致。月光本来无形。作者却赋予它形体,要把它“付与金尊”,真奇思妙想也。天晓时分,月尚未落,朝霞已生;将二者同时倾尽,意思是说赏月饮酒,打算直到月落霞消方罢。
结尾写登楼赏月,由室内转到室外。夜更深,月更明,虽然夜深露冷,作者赏月的兴致不但没有衰减,反而更加豪壮。这时他想起《世说新语·容止》记载的一个故事:晋庾亮武昌,尝秋夜与诸佐吏殷浩之徒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作者觉得庭中赏月不能尽兴,所以要象庾亮那样登上南楼,去观赏那月光下如白玉做成的人无际素白澄澈的清秋气象。古代五行说以秋配金,其色白,故称秋天为素秋。用“玉做人间”比喻月光普照大地,可谓奇想自外飞来。它既写月色,也暗含希望人间消除黑暗和污浊,像如玉的明月一般美好之意。“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作豪放之语,两句包举八荒,丽而且壮,使通篇为之增色。
全词从天上到人间,又从人间到天上,天上人间浑然一体,境界阔大,想象丰富,词气雄放,与东坡词颇有相似之处。全词以月起,以月结,首尾呼应,浑然天成。篇中明写、暗写相结合,将月之色、光、形、神,人对月之怜爱迷恋,写得极为生动入微。
篇六:读中秋节古诗有感作文800字
我 du wan min nong zhe shou shi zhi 后 ,我 jue de nong ming 很 xin 苦 。mei 天 太 阳 zheng shai 在 头 上 的 时 hou ,nong ming 还 在 地 里 干 活 。我 们 chi 的 liang shi ,dou 是 nong ming 的 汗 水 huan 来 的 。suo yi 我 要 不 sheng fan 、diao 在 zhuo 子 上 的 fan li 也 要 jian qi 来 chi diao 。zhe yang 才 能 zheng ming 我 zheng xi nong ming 的 汗 水 。
篇七:读中秋节古诗有感作文800字
我放学后就在书桌上读着泰戈尔的诗。
泰戈尔的诗是美丽中带着感悟。当读到我少年时候的生命如同一朵花一般——当…….我的心中涌起了深深的感触。这难到不就像是一片树叶吗?是啊,它虽然仅仅是那么一片小小的树叶,可它却把自己贡献给那颗大树。当树叶绿油油时,它把自己装点成大树,可当它枯了,老了,它落下来的那一刻,就好像蝴蝶在翩翩起舞,即使当它落下来了,树叶还是没有停止贡献自己,它落在那颗树下面的泥土上,给大树提供营养。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人忘记自我,不停地去奉献着。
读着泰戈尔的诗,我陶醉了,入迷了,恍如身临其境。
篇八:读中秋节古诗有感作文800字
“哦!火车开了!”
“不,是旁边的火车开走了!”
一样是透过火车窗,可是每个人对望到的事物的感受与看法却是截然不同的。
席慕蓉写《一棵开花的树》的原因是一次她坐在火车上,偶然地向后一望,就望见了一颗在岩缝中顽强地开着花的树。它所在的地方,如果坐在车厢中,不侧过身是看不到的,所以,席慕蓉才会写出如此的诗句……“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朋友啊,在你身后碎了一地的,不是花瓣,而是我凋零的心。”
席慕蓉和大家望的都是窗外的风景,而她,却在这普通的观望中体会到了别样的风情与韵味。那棵渺小却美丽坚强的树,就这样偶然闯入她眼中的世界。可别人,却没有看到,她们只是看着眼前的一点风景,就算看到了,也只是一刹那的掠过,不会留下任何的印象,心里自然也不会泛起丝毫的微澜。
《楼兰新娘》也是席慕蓉的一部佳作,她用自己独特的目光与思想,将那位被人们放在阳光下暴晒的新娘的心理活动,用自己的言语表达了出来,那些人会说:“我们是为了探求历史的发现才把她挖了出来。”而席慕蓉却有不同于他们的感触。
席慕蓉拥有一双善于发现不同的眼睛,有着自己独立的品格和独到的见解,所以,她总是能发现一些别人不曾关注在意的事情,用细腻的心思,用不一样的角度去看待。这也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文字,她的生活清雅精致,丰盈且富有诗意。
牛顿为什么会因一个苹果而发现万有引力?
为什么别人接到一个掉下的苹果会直接吃掉?
为什么有人被上帝再给了一次机会后仍是一如既往,无有改变?
原因只有一个:牛顿会用另一种方法,用另一个角度去思考,而其他人却只是欣喜得到了一个苹果,只是这样而已。
也许我们会走在同一条路上,会在同一扇窗边看风景,但是却有不同的表现,有人无动于衷,有人感慨万千,有人匆匆而去,有人流连不舍……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只是去看,而不去思考,我们要去换一个角度,去看,去思考,这样才能使自己拥有别人看不到的美丽!如读《一棵开花的树》,我们就要仔细来揣度席慕蓉是如何表现出它的美的,不仅要体会更要学会,让自己也变换角度去欣赏,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篇九:读中秋节古诗有感作文800字
曾不止一次的陶醉于那亦或豪放亦或婉约的古诗中。在历史的沉淀中,中华民族那博大精深的文化愈发显得弥足珍贵,而诗,更是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读过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所以我学会了奉献;我品过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所以我懂得了坚持;我亦赏过那“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在“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鞭策下,我无时无刻不提醒着自己好好学习。
我爱诗。爱它的豪放,清雅,幽静。
因为爱诗,我读《过零丁洋》,感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万丈豪情;登飞来峰,领略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凌云壮志;漫步赤壁,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抑郁惆怅;回归田园,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心境。
我想,诗是高贵的,它是诗人的毕身精力,纯洁,没有一丝污染。它永远都会被世人所歌颂,传唱。从诗的兴起到如今,穿越了浩瀚的历史长河,它无论身处哪个时代,永远流行。
我想,诗是可爱的。只是那洋洋洒洒的几十字,在诗人的万千感慨后,多少人陶醉于它的美,对诗的爱渗透骨髓。
我想,诗是芬芳的。像一朵静静开放的幽兰,散发出那若有若无的清香,沁人心脾。它虽不浓艳,但亦不可或缺,它存在的价值,是给人以心灵的洗涤,灵魂的熏陶。
诗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很多人在追逐文明的途中却忘记了诗。我想,我们应该重新拾起那份美。
篇十:读中秋节古诗有感作文800字
正月十五元宵节古诗词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斤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风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缝,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也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折桂令元宵
(元)佚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夜踏灯
(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
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
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元夕无月
(清)丘逢甲
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元宵月正圆
闽南歌谣
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
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
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
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
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
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