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年味儿经典作文
日期:2022-05-31 01:58:03 来源:网络 阅读:

年味儿经典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年味儿经典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年味儿经典作文 篇1

  年,一个团圆的日子。团圆,总是在夕阳中进发。当客人来到时,也是一场美食盛宴的开始。

  当鲜艳的夕阳洒满了高而远的天空,就正是吃年夜饭的时候。我们选择在酒店听懂团圆饭,一桌子的“家乡味”配上一口美酒,加上团聚的气氛,就算是上等山珍海味,也比不上这一餐。

  吃完饭,团聚的气氛久久不散。把自己打理干净,穿上一套崭新的衣服,以表达对新一年的憧憬。

  换完新衣,本应该是放炮仗,放炮仗也有一番学问。放炮仗,是为了把过去一年里不好的东西驱逐万散,迎接新一年美好的到来。也同时祝福自己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但是,现在国家规定严禁放鞭炮,烟花爆竹严重污染了空气质量,影响了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响应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禁令。突然觉得,今年的新年空气特别的清晰。

  之后,回到家中,把旧的一年里的对联缓缓撕下,贴上红红火火的新对联,再把大红窗花挂在玻璃上,啧啧,妙哉,美哉!

  夜幕降临,窗花凉飕飕的寒风衬托着屋内的热闹气氛,显得“年”味格外十足。当一家人酒足饭饱时,还有什么消遣的方式比得上看春晚呢?喝喝茶,吃着满桌的零食与水果,聊着天,过年的气氛从中弥漫而来……

  12点钟,新年的钟声敲响,家里有一个习俗,每个人拜拜天公,表达对神明的崇高敬意,以及心中对来年的美好期许。

  随着新年的钟声响起,旧的一年也抛之脑后,一句“新年好”,将我们的“年”串成了一条五颜六色的线,编织着新的一年美好的梦想!

  年味儿经典作文 篇2

  今天妈妈在家织毛衣,织着织着,她突然叹了口气说:“唉,现在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儿了!”“什么叫年味儿呀,妈妈?”我好奇地问。“年味儿呀,就是过年的气氛。”妈妈耐心讲解道,“我们小时候住的是大杂院,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门前都支起一口大锅,大人们忙着炸丸子、炸藕合、炸麻叶、做麦芽糖……孩子们在院子里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放鞭炮,做游戏。挑着篓子卖针头线脑和生活用品的的小贩们在大街小巷不停地穿梭……到处是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那时候,生活条件不是太好,所有的孩子都向往过年,因为只有到过年的时候大人们才会做好东西吃,才会给买好衣服穿。”

  妈妈讲得入了迷,我也听得入了迷。虽然我没有见过妈妈说的那些景象,但是跟随着妈妈的思绪却仿佛身临其境。妈妈温和地问我:“你知道为什么现在体会不到过年的感觉了吗?”“因为现在生活越来越好,吃穿都不愁了,每天都像过年一样,所以我们就感觉不到所谓日历上的过年了!”我大声地回答道。妈妈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的说:“你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因为它来之不易呀!”我信心百倍的对妈妈说:“妈妈,你就放心吧!”

  看着窗外的平和景象,真想穿越到妈妈小时候的年代,让我好好体会一次年味儿!

  年味儿经典作文 篇3

  人世间有许多的事物,这些事物又具有本身独特的味道,比如:糖是甜味的,苦瓜是苦味的,柠檬是酸味的,辣椒是辣味的,那么“年”当然也有自己的味道,那个味道是什么呢?

  “过年了!过年了!赶走年魁贴春联放爆竹喽!”在人们的吆喝声中,我朦胧地看见几盏小灯,在黑漆漆的夜空下,像几颗星星一闪一闪的。

  我穿好衣服下了楼,不知疲倦的爸爸早已跑到了空旷的场地上,准备放爆竹和烟火,永远为我们的肚子着想的妈妈也已坚守在她的岗位上:煮年夜饭。

  爸爸拿出打火机小心翼翼地靠近爆竹。“刺刺”爆竹的导火线已被点燃,爸爸迅速地站起来逃跑。“蹦”这声巨响响彻天空,是好有睡意的我立即清醒了。这一响寓意着人们来年的事业如哨火一样一飞冲天,失败的心情想炸完的哨火落在地上,全被大地吸收了。

  紧接着第二炮又飞上了天空,这一炮比上一炮更震撼人心,它寓意着来年家庭幸福安康,和和美美,把其他的坏风气赶走。

  “噼里啪啦”这是一家之主又放的小炮,这小炮很调皮,有些不听指挥,擅自离队,在别处上蹦下窜,好想要与恶势作斗争一样。

  人们为什么要放炮仗呢?原来,我们这是一个平安圣地,可是,有一天有一只叫“年”的怪物跑到这里来,到处作恶多端。村名都没拿它有丝毫办法。突然,有一位名人出来说,“这只叫年的怪物很可怕。我们只要赶走了它。听说它怕红色,怕光,怕声音响。我们造一组东西去赶跑它。”之后人们就发明了对联和爆竹,也把正月初一设为春节。

  有人放烟花了,有红色的、紫色的、绿色的,每一次绽开都像刚盛开的花朵。在天空中眨巴着自己的大眼睛。

  年味儿经典作文 篇4

  又是一年的除夕,听着街上零星的鞭炮声,看着家家户户陆续亮起的大红灯笼,在微信上不断刷出亲人朋友们庆祝新年的欢乐气氛,心里觉得满满的,充斥着儿时的记忆,淡淡的乡愁,还夹杂着如今的幸福生活,特别感慨岁月,它那么长又那么短,夺去了老一辈人的青春和健康,给予了我们这一代无限的物质享受和充足的精神财富。

  今年的冬天不是很冷,所以觉得过得很快,孩子们都没来得及穿上大红棉袄,戴上厚厚的手套及美丽绵软的兔耳朵,春天就已经悄无声息地到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每个离家的人内心深处无法排解的伤痛,这份藏在心底的愁绪总是在最欢乐的日子里彰显到极致,让人在幸福中尝到一点点苦涩。或许是因为过了而立之年,心中更容易害怕,害怕风吹过,飘落一地黄叶;害怕雪融化,大树流下泪水;害怕父母老去,我们不再是孩子。

  虽然过了许多春节,但是体会年味儿是不变的情结,每年都会像细嚼慢咽地吃饺子一样去感受年味儿。

  随着日子的流逝和容颜的改变,心里开始一年比一年害怕过年。从小时候发自内心深处的甜蜜和向往,到现在的恐惧和彷徨,我努力去适应去享受红红火火的日子,去感恩上天赐予我的天伦之乐。

  随着夜幕的降临,外面的鞭炮声和漫天的烟花也渐渐多了起来,孩子们和他爸爸在院子里尽情地享受燃放烟花所带来的快乐和喜悦,他们喊着、跑着、跳着。那种浓浓的过年气息包围了我们,任凭黑夜再怎么浓重,也无法阻挡我们热烈的心情。

  听得见他奶奶在楼上喊我们回家的声音:大年三十的不要到外面去野了,赶紧回家,外面有妖魔鬼怪呢!我一下就觉得特别亲切,好像我们都是贪玩的孩子,在等着大人叫我们回家吃饭的声音。而婆婆,这么多年一直在尽心尽力地照顾我们,从来没有喊过一声累。看着她老人家日渐佝偻的腰身,觉得心里酸酸的,不是滋味儿。

  尤其是过年,我们在看电视,放烟花,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时候,她还是不分昼夜地为我们做各种好吃的,诸如油圈圈、糖角角、油饼、凉粉之类的,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肉食,让我们能像孩子一样地尽情享受过年的乐趣。

  而过去的讲究也是一样都少不了的,诸如敬灶王爷,三十吃面,初一饺子,还有初一不能倒垃圾和脏水了,三十晚上、初七不能出门等等,让人在无奈之余觉得其实老人特别可爱。真是应了那句话:家有老,是活宝。

  每次过年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是渴望平安幸福总是永远的主题!不管我们身在何方,无论我们心在何处,在此刻都让我们一起祝愿来年能圆圆满满,幸福平安!

  年味儿经典作文 篇5

  黄昏的余晖里,我走在家乡布满黄土的田间小道上,大黄狗卧在水塘边,慵懒地摇着尾巴,扯弄着芦苇根。

  村口那家小卖部门庭若市格外热闹,摆满了红彤彤的对联和烟花。灯笼在东风温柔的抚摸下前后摆弄着自己红艳的新衣裳,兴奋地向来往的人们拜年,路上撒满了爆竹的碎屑,空气中弥漫着年味儿。

  一晃几日就到了除夕。“给,新年快乐,学习进步!”伯母笑盈盈地递给我一个红包,摸摸我的头:“又长高了。”我喜滋滋地收下红包,甜甜地回道:“伯母,新年快乐!”开心得合不拢嘴,心想:今年的红包真早,除夕就给了。

  在家乡,除夕这一天照例是要炸油饼,做年糕的。奶奶在除夕前夜便将糯米泡在水里,第二天一早就将泡好的糯米倒入打浆机。轰隆隆,锥形碗上晶莹剔透的糯米变成浊白粘稠的米浆,放上佐料,热油锅,就准备炸油饼了。两把大勺交替使用,在勺中倒上米浆,放入油锅,嗞啦作响,油饼马上就成型,从勺中浮起,挺着圆圆的肚子,在油锅中快活地打滚。等炸至金黄就可以起锅了。

  奶奶炸的油饼符合我的口味,焦黄诱人,酥脆异常。市面上炸得大多太软,不够脆,我不爱吃,可奶奶炸的我却百吃不厌。未等它凉透,就已经拿起开吃,烫手热的,放进嘴里都来不及细细咀嚼就吞下肚去,也不怕上火。妈妈拿来纸巾给我擦油腻的嘴,皱眉训到:“过年不能这么邋遢。”我却傻笑着问奶奶什么时候做年糕?奶奶用手指点了点我的头:“小馋猫,等油饼做完,剩下一半米浆就做年糕。”我只好焦急地等待着。

  奶奶知道我喜欢吃甜的,特意在米浆里多放些糖,红糖、白糖都放,色泽棕红,放在大柴火锅里蒸着,白汽从锅盖边缘冒出,散发出诱人的气味。等待年糕的过程是很漫长的,从上午10点开始蒸,下午2点才好。奶奶揭开锅盖,香甜的气味便充满了整个厨房。我虽然午饭才刚吃完不久,却还是迫不及待的端着碗跑到锅前。只见奶奶将锅底的纱布一翻,一大块圆形年糕就倒在盘子里。奶奶知道我喜欢吃软的,先帮我挖了一大块。我放进嘴里,软糯的感觉溢满整个口腔,我眨着星星眼对奶奶说:“真的太好吃了!”奶奶忍俊不禁:“你呀你……”年糕太软,沾在筷子上拿不下来,我却不肯浪费地将它都啃干净了,才心满意足。

  晚上,便是雷打不动的春晚了,大人喜欢看相声和小品。我不爱看,跟着弟弟去放烟花,仙女棒、礼炮、飞碟,相继绽放,在夜空中构成一片绚丽多彩的银河,照亮每家每户门口的香柱和对联。

  隔壁的婆婆慈祥的看着我们玩耍,时不时提醒:“阿妹,玩火要小心”。还拿甜滋滋的甘蔗给我们吃。奶奶叫我拿年糕给婆婆,婆婆开心地接受了。平常鲜少回老家,只有过年才团聚,大家见面却十分亲切一点不见外。老爷爷们挨家挨户地散步,操着浓重的乡音逢人就问候:“新年快乐!”

  隔壁小弟弟兴致勃勃的冲过来与我们一起放烟花,璀璨的火树银花在大家眼中绽放,明亮而灿烂的光芒照耀着每张红润的脸蛋。

  天空的灯火如热闹的街市,夜风里是幸福而满足的味道。回故乡,走亲访友,就是我心中浓浓的年味儿……

  年味儿经典作文 篇6

  “这年味一年不如一年浓咯。”妈妈的这句话不经意的溜进了我的耳朵,带着我的思绪飞回了十几年前小时候那会儿的过年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十几年前那会,好像喝完一碗甜甜的腊八粥之后都在为过年而做准备,抹布扫帚将带着这年霉运的旧尘一扫而去,小手拉大手一块儿在街上买年货,大街的摊位上挂满了闪着红灯的大灯笼、漂亮精细的纸窗花和散发着墨汁味的对联,小巷的店铺里头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糕点酥饼、五颜六色糖果蜜饯和香气诱人的油炸坚果。暮色微醉,无论你是在冰天雪地的北方,还是在乍暖还寒的南方,各地的街灯像星星般亮起,烟花声鞭炮声也不约而同地欢喜起来,年节在团圆饭碗筷的叮咚声中开始了,吃过年饭后,坐在摆满零食的电视前等待着每年都如约而至的春晚。这,是过年,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大观园里张灯结彩,在凤姐的那一声声“老祖宗新年好!”中拉开过年了序幕;宋庆龄带着孩子们喜爱的糖果点心来到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团,给孩子们一次甜蜜的偷袭;在热闹的五猖会开始前鲁迅上窜下跳地催促着家仆赶紧搬货,好一会去逛庙会。这,是过年,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古人将年味酿成一壶好酒,团圆之时与亲朋好友痛饮一杯,将年味拌进肉菜中,包成饺子阖家欢乐之时同享美味;小时候将年味藏在期待已久的新衣裳里,塞进了鼓鼓的压岁红包里,又从鞭炮声与烟花声里蹦出来,最后全部都融入了那一桌丰盛佳肴的年夜饭中。这,是过年,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但,不知是何时起,过年的仪式感越来越弱,童年对过年那份日日夜夜的期盼渐行渐远,看春晚只是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习惯,手机里刷着复制粘贴了无数遍的祝福语,过年更愿意和朋友一块出游或者干脆来一盘游戏,过年更是变成了一次可以放长假的节日而已。

  有人说,是时代的发展将传统逼死了,我们告别了资源短缺的那个贫困时代,如今的我们乘坐着科技快车穿梭在新时代的各个角落里。一件新衣裳,不必过年时再穿;一顿大餐,不必等到过年在吃;一瓶好酒,不必等过年再喝,过年的仪式感是属于上个时代的幸福与快乐。老一辈的人开始惋惜传统气氛慢慢淡化,新一代人也已经厌倦了老套的过年方式,大扫除算是保留了点仪式感的存在,但相比享受这个感觉更像是枯燥无味的将房子清理得一尘不染,这一来二去这年味自然变得越来越淡。

  在我看来,与其说年味变得越来越淡,倒不如说是我们慢慢长大了,学习到的东西越来越多,要顾及的东西越来越多,已经不能像儿时那样只享受无忧无虑的快乐了。除了长大后味蕾已经对一些食物不再感兴趣,还有自打我们上小学开始,连我们几年级都记不清的亲戚们就会开始问我们的成绩和班级排名,我们仿佛可以预测到未来,等出来工作以后亲戚会问工资多少,什么时候结婚,等结婚以后会问什么时候生孩子……于是我们开始恐惧面对过年时,来自七大姑大大姨的各种“拷问”,对许多人来说,过年仿佛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但与其埋怨那些种种,不如好好坐下来和长辈谈谈心,与长辈沟通并不是像想象中那么难。春节最伟大之处,并不是它有多么盛大,而是在于家庭中亲情的力量,它大过于任何事物,无论是身处穷乡僻囊还是身处灯红酒绿的都市,都要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回家过年,无论是什么都阻挡不了中国人回家过年的脚步。有人担心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会淡化我们对传统节日的固守,但当过年前的春运,站在机场、码头、车站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往家的方向蹦去,就可以知道那种渴望回家的心汇聚起来是怎样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

  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时代的进步让我们的精神粮食也丰富起来,传承与创新是发展这个方向的两个方面,是同时进行时的。过去我们用竹筒制成的鞭炮俗称“爆竹”,如今我们有了更加环保的电子炮保留了爆竹声中一岁除的习俗;过去磕头鞠躬的礼节,如今用微信、微博、短信都可以成为祝福的载体;过去大家要围成一圈吃年夜饭,如今大家一起在外看个电影,一张全家福同样可以把快乐幸福定格。

  “非新无以进,非旧无以守”,过年不是为了唤醒童年的记忆而去搞形式主义,正如冯翼才所说:“‘’年味’并不是物质的丰盛,而应该是文化的丰盛。”过年的习俗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时代的推动下习俗也可以因时而变,与时俱进。过年,是中国人集体的记忆而不是集体的动作。

  变的是过年习俗的形式,不变的是追求那份情感慰籍和追求团圆的心。

  过年,是中国人的集体回忆。

  年味儿经典作文 篇7

  今年我和爸爸妈妈回到老家过年,和昆山比起来,老家的年味儿更浓:扫房子、蒸馒头、吃年夜饭、贴春联、放鞭炮、挂灯笼、赶庙会、拜大年……个个令人回味无穷。

  “二十四扫房子”,在春节的一个星期前,人们要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俗称——扫尘,听爸爸说这是为了迎接新的一年,也寓意着扫去一年的辛苦疲惫。今年,我们全家一起动手,爸爸妈妈先把锅碗瓢盆、桌椅板凳、被褥凉席等全部搬到院子里,接着就动手打扫家里了。看,妈妈头上系了块旧毛巾,手里握把大笤帚,我和爸爸每人头戴一顶旧草帽,手持扫帚,站在凳子上、梯子上,爬上跳下,不放过家里的任何一个角落。经过一个上午的打扫,屋子里瞬间窗明几净,焕然一新。

  年三十早上,我早早就起床了,一家人吃过早饭,奶奶和妈妈就开始为年夜饭做准备了。厨房里,只见一会儿妈妈洗菜,奶奶切菜;一会儿妈妈掌勺,奶奶烧火,一片忙活的景象。这个时候,我和爸爸也没有闲着,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春联,上面写着“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我和爸爸开始贴起了春联。闻着厨房里飘来的香味,看着喜庆的春联,我的心里满是愉悦。

  年夜饭应该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年夜饭开始啦,爷爷奶奶端上丰盛的饭菜,首先端上来的是一道必备的菜——鱼,寓意着年年有余,也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随后爷爷开始点烛插香,参拜许愿。就这样,我们全家人团聚在一起,一边吃着丰盛的年夜饭,一边谈笑风生,整个房间充满了温情。

  新的一年已经到来,希望这份年味一直都在,每年都在!

  年味儿经典作文 篇8

  抬头仰望着那浓墨似的夜空,夜空中红紫相间,不一会儿便被那浓墨似的颜色覆盖。雪飘然而下,大雪纷飞北风呼啸,寒冷的空气袭来。此时,屋里传来了喧闹声和忙碌声。

  厨房里传来了热腾腾的水蒸气,这渲白的水蒸气中夹杂着那焦香味儿,这般香味儿很快弥漫了整个屋子,我仿佛也闻到了香味儿,放下书走了出来。

  过年的气氛格外的热闹,此时此刻,家家中都不时传来那一阵阵爽朗的笑声,这笑声仿佛把那鹅毛大雪都融化了。

  门外的爆竹声伴随着我们走进那新的一年,屋里仿佛炸开了锅。小孩子的吵闹声,大人们的欢笑声融合在了一起,就像是一首过年的交响曲。我的姥姥正在厨房中忙碌,那香味把我所吸引,我忍不住一探究竟。姥姥手中握着一个擀面杖,一个个又厚又大的面团在姥姥的手里都变成了一张张如纸似的薄皮,这些薄皮晶莹剔透一个个又轻又薄宛如一根羽毛一般轻。只见姥姥拿起了一双筷子把那绿油油的芹菜和那猪肉搅拌在一起,再放上几滴香油颜色光鲜亮丽味道秀色可餐。把这些料放入锅中一炒那一团水蒸气扑面而来,使人睁不开眼睛。姥姥炒饺子馅的手法尤为奇别,那木铲仿佛活了一样,姥姥的手和这木铲合二为一,在小火上快速翻炒倒入盘内,香味儿扑面而来这种香味儿一直在勾引着我的味蕾,等它完全冷却之后。姥姥一手拿起刚才擀的饺子皮儿一手拿起饺子馅儿,把馅儿快速的放入皮儿中再紧紧地包住,这手法非常娴熟,可也说是一气呵成。

  一个个小巧玲珑的饺子放入热腾腾的水锅中,水锅随着一阵阵的热气,一个个饺子在热水中翻滚着,不一会儿,一锅热腾腾的饺子出锅了。饺子冒着热气儿冒着香气儿,一个个外观精致这一张张饺子皮像是透明似的。里面的饺子馅儿被看得一清二楚。这中国的传统,过年中,饺子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还有一样东西那就是醋,这饺子和这醋配在一起那可真是天地绝配呀。热腾腾的酱香味儿再配上那醋味儿让人垂涎又止。

  随着新年的倒计时时钟在不停地转动,我们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春节就是这样一个接着一个过去了。它意味着亲人的团聚,意味着卸下了一年的负担。我们都应珍惜春节这个不可多得的节日,哪怕仅仅为了亲人的团聚。因为它是你心中最灿烂的一束光辉。

  年味儿经典作文 篇9

  接连几天的小雨终于消停了。在回家路上,我兴奋地坐在电动车后座上到处打量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小街。哇! 今天的小街变得格外热闹 !

  小街一角的“休闲广场”上不再那么空旷 ,而是“躺”着一条长长的“红龙”——便民红货摊。瞧,这儿在推销卡通小老虎的年画;那儿在叫卖“福”字和春联。连树也被请来帮忙“卖东西”,它们正提红灯笼,朝我笑呢!

  继续往前走,就到贩卖年货的地方了。这 里的商品令人目不暇接。橘子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让你来爱不释手;新衣新鞋也纷纷”亮相”。你看,那双运动鞋正从鞋盒里探出了脑袋,想让人们把它带回家呢!

  很快,我们就进了小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棵结满红苹果的树。都冬天了,哪来的红苹果呀?走近一看,原来是树枝上挂满了小红灯笼。这些小灯笼十分精巧,比大红灯笼更胜一等,给那光秃秃的树枝增添了几分喜庆的色彩。小区的路旁则是一排排小彩旗,它们色泽亮丽,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好像在欢迎小区的居民们回来……

  小区的年味可真浓啊!我也要赶紧回家好好布置一番,迎接新年的到来!

  年味儿经典作文 篇10

  从腊月初开始,街上的铺户就加紧上了年货,帐篷似的货摊子熙熙攘攘地挤在了广场的角落,卖春联的、卖窗花的、卖蜜饯的、卖糕点的,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更换了日常呼吸的氧气,把年味填满了鼻腔。就连书店和花店也受了影响,洁白的水仙花被扎上了红丝带,红艳艳的对联攀上了货架,兴高采烈地向往来的客商招手。

  今年放假迟,距新年只有一周多才脱离苦海,但小孩子们渴望新春的心却没有停止躁动。首要的任务是买零嘴儿,坚果和蜜饯是必不可少的,小巧的糕点也是不错的选择。我最喜欢磕葵瓜子,把薄皮掰开,浅棕色的瓜子仁酥脆可口,陷在柔软的沙发里看电影时来一把,焦糖、抹茶或是奶油都好,不愧为人间至味。江米条也不错,短短的一条,被米黄色所包裹,进油锅里煎炸得诱人,咬下去“嘎嘣”一口,甜蜜就从舌尖一路传递到心头,令人不由自主地扬起嘴角。其次是烟花爆竹,大桶的最受欢迎,最后才轮到新鞋新衣。大人们却紧张得很,过年的吃食用品都待他们来置办。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算个挺正式的日子,长辈对此很重视。贡灶公灶婆是其中的重头戏,要买新的绘有灶神的纸,把旧年的撕下,伴着噼啪作响的鞭炮声烧掉,名曰送灶王爷上天。不过有意思的是贡品,小颗的花生糖,有白色和粉色两种,红色的花生糕,我一直没尝过,不知道味道如何,沙琪玛和麻花好吃,江米条也有,大多是甜食,听说是为了让即将上天工作的灶王爷尝点甜头,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好话,也有人说是为了把他的嘴粘住,让他不说坏话。但是贡品里有甘蔗,所以我倾向于第二种说法,毕竟吃甘蔗经常会被噎着,我就遭过罪。

  我家喜欢小年的晚饭先吃一次年糕,红糖或白糖都好,切片下锅滚一遭,有花生的香,没花生的软,隔壁小孩都馋哭了。刚炸完的最好吃,一片片码在瓷盘里,蒸腾起乳白的热气,夹起来塞进嘴里,时常会烫得不停哈气,外婆就又会絮絮叨叨起来:“上辈子怕不是饿鬼投胎!”我赔着笑,兵荒马乱地把年糕吞咽下去,味蕾大概对甜味尤其敏感,刚刚尝到的些许还不够它满足,传递给神经元的细胞,自动地驱使手臂伸向那盘佳肴,把年味咀嚼入腹。

  除夕是最热闹的。家家赶做年菜,提前包好的肉燕“咕噜咕噜”地冒出了汤面,各式各样的卤味已在餐桌上恭候多时,清蒸的鳜鱼拥抱着葱丝和姜片,背负起“年年有余”的愿望……酒肉的香味到处都是。男女老少全都披上新衣,对联和“福”字粘贴在家家户户的门窗前,涂抹出一片欢欣的红海,每一家都灯火通明,从未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我随着父母守岁,电视机里的报幕声和家人的调笑声混杂在一起,在旧年的末尾划出一抹漂亮的笔画。

  “五、四、三、二、一”!惊天动地的炮声同时响起,划破了暗沉的苍穹。我点燃了捆成一把的烟花,火花由忽明忽暗的空中落下,落进明亮的光圈里,很白,很亮,飞舞到漆黑的夜色中去,溅起闪烁的金光,即刻泯灭。先下来的灭了,紧跟着又亮起许多,像是会发光的花束,绚烂地朝远方开放。

  我也的确能感觉到,裹挟在空气中的年味,确确实实地炸裂开来,落在我的头发上,肩膀上,似乎缥缈的欢喜一瞬落到世间。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年味儿经典作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