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eskine「傳奇筆記本」的活用術》是一本由堀正岳 / 中牟田洋子著作,英屬維京群島商高寶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330,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Moleskine「傳奇筆記本」的活用術》读后感(一):顶多激发记录技巧。
看完了,除了一些小窍门(比如用内带绕一下巧妙固定钢笔什么的,这个还是挺方便的),对于我来说,大部分不太值得花时间读。
当然如果拿来用作日程记录技巧的参考,大概就会觉得这本书很有用了,这方面技巧的篇幅很多。
但是如果是喜欢用本子记录属于自己的作品那类偏创意型使用者,这本书能参考的东西就比较少了(至少我觉得可取的地方不多)。
读完给我总体的印象就是——很死板。
本书透露着一种日本人很难逃开的那种刻板、自卑、缺乏创意、缺乏拥抱生活的热情。你感觉不到他们从自己的眼中去观察记录世界的视角,而更多感觉他们是从周围投射来的别人的眼光来看的,“这个本子怎样写才会看起来像模像样”、“我也能写出那样精彩的本子来吗”,那种萎萎缩缩缺乏自信的姿态,而大部分读者根本就没有这种中二心理。。。。真心累啊。
激发个性和创意还是算了吧,顶多激发记录技巧。
当然充满了我个人的偏见。谨作为给大家的参考。
《Moleskine「傳奇筆記本」的活用術》读后感(二):要点记录:
#### 笔记本的用法
+ 作为累积经验和创意的“手帐”,这些记录可以开创未来的可能性。
+ 防止遗忘的记录,就是人生的记录。
+ 记录情绪变化
+ 日程、时间记录
+ 结合GTD系统
+ 绘制脑图
+ 图文日记、旅行美食记录
#### Moleskine的优点
+ 设计!绝对是第一位的
+ 耐用坚固
+ 分量足,不容易丢失
+ 规格一致,便于保存
+ 容易DIY
#### 书写的注意事项:
+ 注明日期
+ 活用扩充袋,可以收集零散物品
+ 试着站立书写
+ 写入页码
#### 书写技巧:
+ 使用话框(气泡框)
+ 快速记录用便条纸再整理
+ 贴入照片或其他打印的贴纸
+ 用印章节约固定格式的书写时间,而且美观
+ 书写页码可以跳转
+ 页面内分为四象限区域便于查找
+ 建立属于自己的书写符号
+ 可以建立多个笔记本,整理出专门的主题,比如名言佳句专用本
+ 可以配合Evernote数字化
#### 标签技巧:
+ 用标签纸
+ 彩笔涂侧面
+ 切割凹槽
#### 书写的习惯
+ 培养全方位记录的习惯
+ 每日审阅,花15分钟
+ 每周温故整理
#### DIY方法
+ 笔与本子放在一起,用束带固定
+ 丝带书签装饰
+ 装饰封面
+ 挖空放入手机
+ 归档时在侧面写上使用日期
+ DIY侧袋
20140718
《Moleskine「傳奇筆記本」的活用術》读后感(三):bookdepository 直邮Moleskine笔记本购物攻略
ookdepository 直邮Moleskine笔记本购物攻略: 图文详细版
自己买呗....
Moleskine是二十世纪已经成为欧洲艺术家和知识分子中的传奇笔记本。Moleskine®品牌所象征的,是一个源远流长的笔记本、日志和城市指南的世家。它是灵活而简单的卓越沟通工具,适合日常或特别场合使用,渐渐融合为使用者独特个性的重要一环。
Moleskine的悠远历史编辑
有凡高(VanGogh)到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甚至一些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很多草稿、笔记、计划、构思甚至激动的情感都在变成名画及惊世之作之前,被一一记录及收藏在这本可靠及信赖的袖珍旅游伴侣之上。凡高先后用过7本Moleskine,内里全部记载着的手绘草图甚至完成作品,当中更包括其著名作品《Vase with Sixteen Sunflowers》《Vase with Twelve Sunflowers》。现收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内作展览。除凡高外,美国小说家海明威(Emest Hemingway)及法国画家马蒂斯(Henri Matisse)亦同样是Moleskine的fans.能够深得多位艺术家的欢心,证明 Moleskine的确魅力非凡。
Moleskine产品介绍编辑
每本Moleskine笔记本都包括一个坚固的Moleskine封面,紧密订装的外边和优质的意大利纸张。而每本Moleskine都有一条弹性的扣环,可以紧紧地将笔记本缚好。它更配备有硬纸板及油性布制成的小袋。方便你放置卡片、戏票、便条纸或纸夹等。
你可以用Moleskine干什么:
* 纪录你的新点子、想法和思绪;
* 绘制一张漂亮的Mind Maps;
* 画一张充满创意的图片;
* 及时记录今天体验到的不一般的生活;
* 列出自己的任务清单和将来想要做的事情;
* 写下对书、电影、音乐的想法;
* 一本有着悠久历史与高贵格调的日记本;
* 编一张优美的琴谱;
* 还有很多很多~
你的创意多大,它就能满足你的想法~
《Moleskine「傳奇筆記本」的活用術》读后感(四):简单才能持久
简单才能持久
——《Moleskine「传奇笔记本」的活用术》读后感
日本这个民族称日记为“手帐”,顾名思义,用手记录的账本,但其中内容又不局限于理财经济内容,只要想到的,就随手记下来。日本人对“手帐”的讲究,不但研究了各种记录技巧,而且甚至发展到一些对物崇拜,例如这本《Moleskine「传奇笔记本」的活用术:激发你记录、创意与个性的75中使用方法》(モレスキン伝説のノート活用術: 記録.発想.個性を刺激する75の使い,[日]堀正岳/中牟田洋子,叶小燕/张凌虚译,2011年,英属维京群岛商高宝国际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就是专门介绍如何利用各种技巧在一种叫“Moleskine”的笔记本上做“手帐”的书。
书中提到做“手帐”的三个原则:
①依时间顺序排列;
②当场记录;
③尽量完整,不存在“小事”不用记的想法。
当然,随手实时记录的“手帐”也得事后不断整理,将众多零散繁杂的讯息进行整理归纳,形成自己的网络!
本书的缺点也很明显,可能作者本身是从事设计类工作的,“手帐”内容在猪头哥看来过于花哨,太偏执于技巧,而忽略一个事实,就是越复杂的动作,其实越难持久,不信就拿健身为例,本身每天能坚持健身的人就很少,你要天天跑步或者慢走或者其他动作简单的运动来健身,尚还有人能坚持,但你要求每天至少做一套广播体操来健身,试问除了在学校的中小学生外和少数体育老师外,有多少人能坚持不懈?所以说不管是“手帐”还是日记、笔记,最重要的是记录形式不能太花哨,简单就好,贵在坚持罢了!否则再好看的记录不能持续又有什么用呢!
《Moleskine「傳奇筆記本」的活用術》读后感(五):我的Moleskine,我的“传奇”
Moleskine是个传奇的品牌,百度和google上你大可以搜索到很多关于她的历史,那些热爱她的人充满热情地讨论着曾经使用过她的大师们,像梵高、毕加索、海明威、查特文,随身带着一本Moleskine,仿佛亲近了大师。也有很多很多热爱她的人,在思考和探索着如何充分利用Moleskine的价值,规划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让一个小小的笔记本成为自己梦圆的起点。豆瓣上有这样的小组,国外也有人在出版以此为主题的书籍,比如这本《Moleskine传奇笔记本的活用术》(以下简称《活用术》)。
最近收到了自己的第二本Moleskine笔记本(以下简称M本),我把《活用术》又翻出来看了一遍。在喜欢装逼的人眼里,所有人都在装逼,只有逼格高低的差别。我也懒得在乎是否有人认为用一个那么贵的笔记本绝对是在装逼。M本低调素雅的整体风格,规划合理的页面布局,书写手感极佳的纸张,当然还有略显高昂的价格赋予她的高贵身份,这些优点帮助她吸引了无数的粉丝,我们总能在影视作品中找到她的身影。当然,这也是她吸引我的地方。但她的缺点同样明显,一来是横间本中行与行的间距过窄,不符合汉语国家的书写习惯;二来就是她在中国略显昂贵的定价了。我也用过一些国内仿造M本制造的笔记本,外形模仿得极像,但惟独在纸张和工艺这些关键点上差距明显。M本用的无酸纸,而大多数国产本用的都是道林纸,两者的书写手感差别极大,不可比较。而且国产本的装帧质量也参差不齐,用不了多久,封面和书脊的连接处就会断裂。一款笔记本是打算用很长时间的,用不了半年封面断了本子随即报废,谁还敢再用?同样是在中国制造的,差别可能不在国内的制造工艺上,而是在制造成本上。电影里那些尘封了几十上百年的笔记本依旧牢固,里面记载的文字和图画历久弥新,满足着人们在时间审美上的追求,跨越百年的M本正是被大师们赋予了时间见证者的身份而得到世人的赞誉和热爱,在长时间保存的需求面前,金钱又算得了什么呢。毕竟如宇文所安在《追忆》中说的,人都希望被后人所纪念。
我的第一本M本是地堡送的2010 Daily Dairy,一天一面的设计。当时我还是个学生,一天除了读书学习没别的事,用来记行程显然太浪费。于是我用来写日记,一天写一面纸,写了365天,写满了365面纸,也帮助我牢固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如今,不管是用什么笔记本,我仍旧一天写一面纸的日记,不多写是不愿让日记成为一个负担,同时也锻炼自己简洁叙事的能力,我始终信奉毛姆说的:“to write simple is as difficult as to be good”。不少写,是为了不让自己松懈,毁掉一个好习惯比养成一个好习惯要简单得多。于是三年来,中间时有因各种各样原因而没有日日记事,但终究是写完了三大本加一小册日记.无论日后是成名成家还是默默无闻一野叟,这些珍藏下来的日记都是青春岁月的见证。所以,对M本,我除了欣赏,还多了点感激。
我的第二本M本,是前不久俊俊送我的18 month weekly notebook planner, Star Wars的限量款,作为星战迷和科幻迷的我对她完全没有抵抗力。如果说曾经的Daily Dairy被我定位为私人空间的话,我喜欢这款周记本更偏向于工作和生活的融合。我还没有让手账进入我的生活,我对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有天然的抵触,所以我认同《活用术》这本书里关于M本充满自由精神的论述。我的笔记系统是这样的,一个随身携带的小本子用来记录在报刊和书本上看到的好句子,有时写日记的时候会从中找几条出来品味引申一下凑凑字数。一个几块钱的普通笔记本用作工作笔记,写工作任务、会议记录和工作中杂七杂八的事。一个日记本写日记。如今多出来一个M本,是因为我觉得自己的笔记系统并不完善,需要用她来补充缺失的部分。而这个缺失的部分,是“全方位的记录”。
任何一种笔记术,核心都在于围绕一个主题来丰富周边的内容,从而帮助记录者不断形成对这一主题的系统认识。如果这个主题是梦想,那我们就应围绕这个梦想,就如何实现这个梦想来进行记录,比如与梦想之间的差距有多大,如何慢慢缩小这个差距,为实现这个梦想我们需要取得哪些资源等等。如果这个主题是一个项目,我们应当记录的是这个项目实现的步骤,相关的人员分工,需要争取的资源等等。《活用术》中第二章介绍的全方位记录法也是这个套路。首先,我们要把脑海中的稍纵即逝的点子捕捉住并记录在M本上,因为这些点子“便是事后打算再进一步思考,或藉此对自己的想法再次确认的事项” 。书中还讲到全方位记录的基本规则:(1)以时序排列来记录;(2)当场记录任何想记忆的事物;(3)降低“记下这样的东西似乎毫无意义”的障碍高度。第三条规则这击中了很多人的要害,很多人没有养成全方位记录的习惯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很多东西没有记录的意义。在记录之前,人们往往会对需记录的事情进行一个价值判断,依据的标准是过去到现在所形成的价值观,我们很难判断当下的一个资讯对未来是否有价值,因而错误地忽视掉了很多对未来有价值的资讯。全方位记录法则可以克服这个缺陷,记录者首先要舍弃的是在记录前对资讯进行过多的价值判断,先记下来再说。在全方位记录法的第二个阶段,是对之前的全方位记录进行每日审阅,每天抽出1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笔记内容进行审阅,一来将笔记中的重要资讯凸显出来(这个时候再进行价值的判断显然容错的空间更大,因为即使现在认为不重要的东西,日后回想起来还能在某个地方找到)。二来是尽可能地围绕一个主题补充信息。第三个步骤是每周重新审阅,目的是“发现资讯彼此间的相关性”,同时可以进一步完善第二个阶段任务的过程:(1)在每周审阅中重新发现资讯的价值,进行思考和引申,激发出新的想法,及时记录下来;(2)如我之前所说,围绕一个主题,继续补充讯息,完善相关内容,确保资讯的完整;(3)制作索引和标示,方便日后检索。
参考书中的内容,我设想将M本和我的日记结合起来使用。我的日记基本上完成了全方位记录法的第一和第二个步骤,M本将配合完成第三个步骤,我会在每周日上午找个专门的时间,对一周的日记进行一次审阅,并将其中有利用价值的资讯转载到M本中,进一步思考和完善这些资讯主题。这样一来,既充分利用了M本的记录和保存的功能,又完成了对日记的回顾和总结。毕竟,记录的目的恰恰在于回顾和思考。
最后要说的是,不要迷信M本,《活用术》这本书中所说的任何内容都可以用那怕几块钱的笔记本来实现。当然,本子的价值可以作为内容价值的一种外在表现,但本子的价值也正是记录在其中的内容的价值所赋予的。所以买了又不用的Moleskine,终究只是普通的一堆白纸而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毫无价值可言。正是你写在Moleskine上的文字,在铸就着你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