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台北小吃札记》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10-09 03:37: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台北小吃札记》读后感10篇

  《台北小吃札记》是一本由舒国治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8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台北小吃札记》读后感(一):平淡中见真滋味

  用笔平淡,记得也是一些街头巷尾人人见之的小吃,但让人不由心生好感。因为不是猎奇,所有没有因为新或者未知而误以为是美味;因为不是大餐,也不能因为贵价而误认为就好吃;反倒是人从都尝过,且经常吃的东西里有真滋味

  《台北小吃札记》读后感(二):好的小吃美食家是怎样的?

  好的小吃美食家是怎样的?专注,几十年如一日;限量,一天只卖几个小时;优质,对出品极其讲究意境,盛的用的看到的都别有一番用心;还有清雅环保。。我真佩服这些一辈子不唯外欲所动,安于打理好自已一片小天地店家

  《台北小吃札记》读后感(三):不是书评

  。。。。。。。。。

  。。。。。。。。。。。。

  。。。。。。。。。

  。。。

  就觉得现代人的小吃真贫乏,吃来吃去就是面啊饼啊包子,我觉得外面卖的东西就是比不上家里做的家常菜!老舒应该找个人天天给他做小菜。。。

  《台北小吃札记》读后感(四):吃是一种心情

  吃什么的,还是自己去看去吃的比较好,也许有名不见得好吃,好吃的不见得合口味,只要见到队伍长的,上去都尝尝也就好了,实在不行上上台大的PPT之类的自然就会有了~~~

  估计这本书应该和11元的铁道旅行一样记录的是一种心情,一种情结~~~

  《台北小吃札记》读后感(五):《台北小吃札记》

  找的都是深藏在陋巷中的小吃,深得我意。私以为在这种有烟火气息地方吃饭最放松。好想去台北呀!台北的小吃真丰富,真有创意,南北杂烩,中西融合,这得得益于台湾的历史经历。台北做小吃的人都是匠人,颇具匠心,狭域之内,三两个人,几十年的传承,专做一种美食,不好吃才怪呀!拜托咱们搞饮食的,好好学学,耐得住寂寞,造福我们这些吃货

  《台北小吃札记》读后感(六):要像吃小吃那样去读他的文字

  记得梁文道在某一期的《开卷八分钟》里曾力荐舒国治的书。本打算在去台湾之前读完这本札记,结果却拖到了今天。不过事后阅读也有一个好处,省去许多漫无边际遐想,直接从字里行间找寻可能共鸣质朴无华率真、平淡,这就是他的文字风格

  这样的随笔漫谈不宜多读,如同台湾的小吃,间或地品味一下,会发现独具风味;若大量吞食,搞不好会落得消化不良、乏陈无味下场。毕竟,小吃和正餐是有区别的。

  《台北小吃札记》读后感(七):吃货小总结

  对于吃货的我来说,这本书绝对宝典,更到位的是,他竟然内附有一张美食地图,可见贴心

  这可是22岁生日损友送我的礼物,可是符合极了我的口味,我觉得是应该去台湾走一遭,否则岂不辜负了人也辜负了书。

  就内容看,此书还是介绍得相当详尽的,更有甚者,他还将台湾的小吃风俗与上海作比,这对于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的我来说,更是满怀憧憬幻想了。。。

  我要去台湾啊!!!

  《台北小吃札记》读后感(八):民以食为天

  一想起小吃,就会流口水。如果你想和某人亲近,那么请他/她一起去吃街边小吃吧。

  读过此书,才了解到台北人原来也喜欢吃面食的,特别牛肉面 ,让我有些意外。或许真的是孤陋寡闻。一直以为南方人是吃米的。自从品尝过兰州牛肉拉面,其他的牛肉面确实很少去吃。现在看来,台北的牛肉面,福州干面,真有想吃个痛快。包子,米粉本就很少吃,总不是很吸引我,以后也要多去尝试些。

  舒国治的这种生活真是让人羡慕,品天下美食,游四方景色。只是此人的文字,有些早先的痕迹,读起来不是很顺畅,有古人之风。

  《台北小吃札记》读后感(九):一张作者亲测的美食与人文地图

  阅读指数:8

  时间消耗:6小时

  四月中家人来京,小憩间在北五环边上的一家咖啡馆翻到了此书,随后立马下了单,拿到手后通读了一遍,永康街口不太好吃的鼎泰丰,师大夜市有点太甜的冬瓜茶,延平北路上筋道十足的牛肉面等等,忽然间,在台湾的记忆又涌上心头。

  舒先生总是给人一种不干正经事的印象,也正是这种独有的生活方式,让其笔下的文字也颇有味道所到之处,所品之食,皆为目测与亲历之果,而不是经由他人推介或老板吹擂而得的二手讯息味觉本就是感性的一部分,舒先生这种略带恣意的游荡寻觅,貌似又更符合发现美食应有的模样

  书里头还夹着一张美食地图,这真是想得过分周到。如再有去台机遇,怎么也带把书和地图一并捎上。

  舒先生的书,已看了不少。我曾说,把舒先生定位为美食专家,实在是贬低了。虽说舒先生的文字并没有想着要隐喻什么,这字里行间写的也都是食物形式上只是先生记录自己解决吃饭问题的些许痕迹。可正是这样的小举动反映的却是整个台湾的风土民情,还有以舒先生为代表的台湾人的习性。如他所言,“发掘小吃,实也为了发掘台北之美。”一座城市如竟依仗高楼林立而昭示其实力,那像台北这般充盈人间烟火味其实更是别致

  《台北小吃札记》读后感(十):读这本书时,你需要一盒纸巾,和一颗就要去寻遍台北的心。

  至于推荐和力荐的区别

  我想就在于 这本书是否会让你有去实践冲动

  早些时候去过台北

  可惜那时候人还小 世界里除了五颜六色就是花里胡哨

  记得从那里回来 行李里多了几件在101买的T恤衫

  台北故宫的明信片 日月潭边的手工鞋 阿里山的木质纪念品

  一堆我梳着麻花辫儿的照片

  现在手捧这书 回想之间 不禁大为唏嘘懊悔

  如今空有一腔要为美食牺牲热血

  却早已没有了少时的自由

  吃

  很简单复杂

  有时可以很隆重

  有时又显得极其孤独

  吃

  是一种生活的必要模式

  在固定的 你要摄取营养同时

  吃

  还是情调 也是态度

  舒国治老师

  是有情调

  更是有态度的。

  而他笔下的

  吃

  也是一件关乎于这城市灵魂的事

  转角遇到一碗气质出众的面

  在台北

  算是多浪漫的一幕。

  和爱人再来台北

  是我那时候的愿望

  现在我有了爱人 就要成为他的妻子

  台北的梦

  让他为我慢慢实现

  比如

  把半梦半醒的我带到林家干面铺子

  让我被香气熏醒 回到现实

  谢谢舒国治老师

  给我一次又一次的美梦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台北小吃札记》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