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毛水怪》是一本由王小波著作,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136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01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绿毛水怪》读后感(一):绿毛水怪
第一次读王小波。看知乎推荐先从《绿毛水怪》读起。写书评单纯为了以后看看自己的无知吧。
可能真的是太麻木了,看书评才发现很多人可以看哭,可我一直在纠结的问题是,前期妖妖的形象塑造的并非完美无瑕遥不可及或者惊艳众生,所以后来变成绿毛水怪倒显得有点“用力过猛”。当然啦如果理解为老陈自己不甘寂寞的臆想就很感动了。不过友情和爱情写得倒还是浅淡了点。应该是我读不懂和阅历太少,本来想让大神指路结果知乎上全部在谈情怀就只能写成这样了。OFF
我打赌陈辉没有像杨素瑶喜欢他那样喜欢杨素瑶。因为他是一个懦弱的人,在现实面前永远是一种妥协的态度。7点钟要回家因为害怕妈妈打;书不敢多拿两本,因为害怕家长发现。从小就是这样的性格。同时他也容易放弃,很快融入当下的生活。所以妖妖上女中后,她们就不怎么联系了,大串联的过程中,他自己都快忘记她了。
小波的写法很好玩。把"喜欢"这么现实的事情写得如此纯真,好像真的一样。其实现实就是绿毛水怪的故事当然是他编的了。因为妖妖确实死了,他才觉得真寂寞。
今天中秋节,没打算出门。
刚在床上看完蔡明亮的《天边一朵云》,然后就站在阳台上把《绿毛水怪》又重读了一遍。
一个是重度的孤独和色情。一个是完全的友谊和纯情。我谈不上我更喜欢哪一个。似乎前者更像现实,而后者更像理想。我想接受现实,也想靠近理想。
不过说真的,好事情是我看完蔡明亮也没有很郁闷,看到杨素瑶给陈辉的那一段留言也没有像第一次那样哭了起来。有时候说人越活越麻木,我想大概真的是这样吧。不再打算看第三遍了。
《绿毛水怪》读后感(三):想不出什么好名字
隔了几个月,今天再次拿起王小波的书,爱你就像爱生命。想起上一次看绿毛水怪和地久天长感动到不行,想要把它把王小波推荐给所有人。
翻看以前的读书笔记,回忆一幕幕上来,当时在本子上写了这么些话:
陈辉,杨素瑶,大许,小王,邢红。
邢红是个多么可爱的女孩子啊!心善,活泼,纯真,正直,聪颖,灵动。
她说,不管到哪里,我只要做一个好人,只要能够做好事,只要我能够爱别人并且被别人爱,我就满足了。大许,小王,你们都喜欢我吗?
她说,我爱你们,你们也爱我吗。
这个世界很多变。最近几个月,看了很多书,小说,散文,随笔,传记,摸索着有没有亘古不变的信念能够让我开心的不受累地在这个世界上活着。我想,大概就是要秉承着“真,善,纯”吧。其实你越想着怎样心计地去“赢”,却会“输”地很落魄。也许你事业成功了,但你还会输在自己的心上。通往成功不坏的,关键看你怎么走。不要用心于外物。身后之名毫无用处。不需要为任何身外之物所累。他人之言,愿望,金钱,物质……都是虚幻的,一晃即逝的。最重要的是,你内心要充盈,思想要充盈,这样无论外界怎么变换,你都不会感到失落。
好像有点走题了…
我想,小波自己就是那样真诚的人,所以才能写出这么纯真的情感吧。李银河给小波的信上说:我面对的是怎样一颗心呵,是你的呵。那么善良,那么真挚。
小波,我爱你。
病得突然,连妹妹也传染。躺在床上要生要死时,一件事都做不来。然后我就读了王小波。
生病和读王小波本没有联系,但在神志不清时能想起的一定是真爱。
这是一个爱情故事,我读得飞快,也许是熟悉他的笔触,也许是明了主人公的心境,总之我读得飞快,不留任何遐想的空间。生病时脑子钝,这样的爱情故事没有让我伤怀。
于是就想起那个衣帽架的故事还没有说。其实也并没有联系,大概是生病时没法想一件完整的事。好啦,已经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
这租来的房间架着一支挂满衣服的衣帽架,它一定在生气,生气我们的衣服都挡住它帅气或者美丽的模样。但我想的是它的双胞胎——在我家里的另一个和它一模一样的衣帽架。
那是前男友组装的。就如它孤单地摆在家里的角落,与前男友的记忆也渐渐退散。
我在异乡买了一个一模一样的,以为在组装的时候我会哭,连动人的音乐都准备好了。可惜并没有,也许是时间太久,也许是眼泪干涸,也许是在成长的那一刻就答应过自己。
组装过程很容易,没想到一个人也可以这样轻松。想起那时候我拿着螺丝你来钉,说说笑笑以为一辈子就这样了。
快组装完才发现连接口处忘了一个小零件,没有这个小零件拉开距离,支架就容易划伤人。我想所有相爱相杀而分开的恋人大概都太过亲密了,你看连个衣帽架都知道。
我投入到组装中,投入到回忆里,想不起什么具体的故事,只记得你途径我的绽放,教会我温柔。
绿毛水怪走啦。你也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
《绿毛水怪》读后感(五):喜欢《绿毛水怪》
今天看了王小波的《绿毛水怪》,不得不说,写得是真好呀。以前总听人说,中国现代一派作家之中,王小波可算是最有趣的一个。现在的人写文章也极其喜欢引用他的话,凡举有趣,必提王小波,简直有将他奉为“有趣”鼻祖的趋势。
因为好奇也读过一点王小波,现在想来可能是阅读顺序不对,导致我对他的印象一直模模糊糊的。早些时候翻过一点《黄金时代》,读得云里雾里,还有就是有点黄,还不在当时我的接受范围。后来又读了一点他的杂文,比如《一直特立独行的猪》之类的,又感觉说教太过,而且个人色彩还真的挺重。
今天读完这本《绿毛水怪》,让我从心底生出膜拜之感,想着往后一定要一读再读。前几天想着要是以后上了班,得想个办法不让练字这件事耽搁了,坚持了两个月,总算有了点起色,可不能再写回去了,就想着要不就每天抄一两页书。本来还没想好要从哪里开始抄起,《绿毛水怪》就出现了。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喜欢这本书。反正就是看了心里欢喜得很也心疼得很。不知道能不能当言情小说来看,反正我就姑且这样看吧。以往写爱恋的小说,总喜欢在身份上下功夫,主人公都出身不凡,虽然感情也感人肺腑,但总让人没有代入感,毕竟离现实生活太远了嘛。可《绿毛水怪》写的是再普通不过的人的少年爱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共同经历。
试问谁年少时候不曾有过懵懂青涩的感情,那份神圣的感情好像拥有镀金的能力,以至于再是普通不过的人都能在其中变得诗意浪漫无比,粗头小子也能在月光下说出“我们好像在池塘里,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这样醉人的句子。有这样一份记忆,哪怕日后变得大腹便便,再找不到半点诗人的影子;哪怕说出来被人笑话是在瞎编,是犯了神经病;又或者连说出去的勇气都没有,只是静静埋在心底,那也足够不枉此生了。
看评论时候 ,有人说是王小波门生前来报道。有了这本书,哪怕日后他的杂文我还是看得似懂非懂,时代三部曲也不对我的胃口,但因为这本书,我甘愿拜在他的门下。
其实还蛮可惜小波那么早就去世的。他是当代作家里难得的通透人,眼光毒辣,偏偏又很幽默,遇到不喜欢的事一定要站出来说道说道,又总是留有余地,一边插科打诨一边保护自己,这种本事可不是谁都能学得来的。真想知道如果他还活着,会对当下的社会作何感想。
不知为啥,对李银河的印象就是不太好,看年轻时候的照片还好,老了的照片总感觉不够有味道,弥漫着一股学究的味道。怎么说呢,感觉有点配不上小波。哈哈。但以小波对她的感情,自然是轮不到我在这里大发感慨为他打抱不平的。记得是看《思维的乐趣》还是什么的时候,别的文章都蛮好,幽默机警,思辩性也好,就是碰到写李银河的文章,出了夸好还是夸好。这是当然嘛,自己的老婆自然是要自己疼的,但又总觉得失了一贯的理性和批判。
还有一点就是我很喜欢它的叙述方式。现在慢慢发现,看小说的时候,如果不以纯粹的读者视角看,而是以学习写作技巧者来看的话,会有很多不同的收获。同一个故事,用不同叙述的方式展开,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感觉。
《绿毛水怪》读后感(六):小波的魅力---我读王小波《绿毛水怪》
王小波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大学时代很喜欢读书,也读了很多书,但当时的自己却偏爱杂文、散文、人物传记之类的书,对于通常都是大部头的小说确不是很感兴趣,可能一方面自己读书有点慢,又或者个人对故事类的小说不感兴趣,反正爱读书的我小说确读的很少,至今想来数量也屈指可数。大学时代,王小波的著作已经比较流行,可是我是读理科,周围的同学除了一些武侠迷,喜欢看书的并不多。记得大一大二的两年里,除了晚上在宿舍打够级,周六宿舍一起踢球,其他的时间我都泡在图书馆里看书,当时看了大量的散文集,甚至偶然间还看到了徐洪刚(小学时代的一个勇于制止歹徒而肠子被刺流出体外的英雄)的散文集:讲述出名后的不适应与再读书的经历。
大三下学期的暑假在准备考研期间,无意中看到一本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书本很厚,起初没有读这本书的欲望,可是假期期间除了准备英语、政治的考研科目,加上天气闷热也无事可做,于是在宿舍里捧着书看起来,一看就上瘾了,用了几天时间一口气读完,第一次被小说深深的震撼到自己,平实的语言、流畅的文笔、娓娓道来,却又感人至深,至今想来仍有有股热浪涌上心头。可之后被繁忙的学习时间所淹没,读研以后仍然爱书、可大多开始涉猎经管类的图书,小说鲜有沾手。
最近一段时间重又买了几百块钱的书,都是一些自己喜欢的作者:冯唐、罗永浩、李大眼、鲁迅、周国平、阿城等买了很多,自从读完两本冯唐的书后,发现冯唐很推崇王小波,爱屋及乌加上早已结识也买了一套小波的文集。买来后老婆由于爱读小说先读了这本《绿毛水怪》,很是喜欢里面小孩子的心理的描写:细腻、活泼、可爱、幽默,极力向我推荐。这本书前面两篇是小波的中篇小说《绿毛水怪》与《天长地久》,后面都是小波亲人朋友的悼念文字,两篇小说读完后,真的又喜欢上小波的文字,就像他的小说一样细腻、真诚加上知识分子的幽默。
先说说两篇小说吧。《绿毛水怪》读完后,重又激起我对小说的兴趣,也让我反思:最近读了几本随笔,可每读完一本,合上书,细想,似乎很难回忆起多少内容,可读完《绿毛水怪》,里面的情节与话语却在头脑萦绕,这就是小说的魅力吧!这篇小说共分3部分,前两节,回忆了两个少年在小学初中期间纯美的友谊与交往,一起沉醉在书本的世界中,想想自己,真的很是羡慕他们。小波的文笔那么的干净、唯美,还有一点俏皮、稚嫩,可对于这篇小说,稚嫩的又那么的恰到好处,仿佛小波就是那个正成长的孩子,与他一块呼吸、生活、思考。第三节,笔锋突然变得荒诞起来,出现了一个水中的美好世界,或许那就是小波心中的世外桃源,一个美好、平和、可以与爱人相守的世界,可他们没有相守,因为现实的残酷不容他们得到那种幸福,即便在梦中也不可能。第二篇小说《天长地久》描述了一女两男下乡知青的纯真友谊,三人在一起的故事仍是那么的纯净与美好,不掺一点杂质。小说结尾又那么的感人至深,总是在不自觉的流泪。在那样一个全民疯狂的社会里,美好的友谊总会被阻隔与打扰。
这两篇小说都是小波年轻时的习作,却带给我们如沐春风的享受,也预示了小波今后的道路,只可惜小波太早的离我们而去,留下我们的无尽的缅怀,本书后面的文章都是这样一些思念的文章,生活中腼腆的小波,小说中却是浪漫、唯美、幽默与俏皮,这是小波的分裂,却是读者的幸福。因为小波,让我重新喜欢上小说,谢谢小波!
201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