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活》是一本由阎连科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3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阎连科的作品总是让人觉得那么得抓狂!一群肢体残缺的人原本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自从入社之后好日子到头了,接踵而至的是苦难,这群残废人受到欺骗、讹诈、抢劫.....这一切噩梦的根源来自于这个政府。他的作品中总会有一些弱者被强者欺负的事情出现,沿着弱者为主线而展开故事。阎连科是典型的“伤痕文学”的代表,从他的作品中可以反映出种种的社会的黑暗,他总是以梦幻、幽默、讽刺的手法表现出来,在这一点上他与莫言很相似,都是敢于揭露黑暗的诚实不虚伪的人!
《受活》读后感(二):社会不是一个受活的社会
以前对阎连科初有耳闻,印象很模糊。闲来没事,看到此书,遂决定探究其一二。首次接触阎连科作品,对其语言风格和描写甚是陌生,因此开始读会觉得略有艰难。尤其作品中很多方言土语。但一旦习惯了他的风格,便会被独特的描写所深深吸引,直至被其震撼。作品故事倒非多么精彩,只是人物和故事都很夸张,很特别,别具一格。作者貌似通过受活这一三不管的地方来隐喻现实社会的桃花源,真实社会虚伪,阴险,狡诈,让单纯善良的人无法立足。在真实社会遭受伤害,变成残人,就会逃离真实社会去受活过受活的日子。现实不可谓不残酷,小说不可谓不深刻!
这是第一次读阎连科的小说。
专注于写乡土小说的作家不少,但用近乎荒诞的形式表现的便少了许多,再加上能用方言写作的就更加少之又少了。
说实话,《受活》从故事内容上来看并不十分出色,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系列、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系列在讲述故事上要比它好上一些,但各小说立意不同,故在小说创作中并无优劣之分。(以上纯为个人观点)
要想清晰的整理读书后的感想,便不得不抓住几个关键词:受活(日译愉悦)、残疾人和圆全人(从这一件角度上来讲,很是让人想起毕飞宇的《推拿》,虽展现手法不同,但却是一个相近时代城市与农村残疾人不同的生活状态)、膨胀式的欲望(柳县长的升迁梦、带领全县人民的致富梦、近乎不择手段且荒唐的赚钱手法) 小说在结尾处达到了高潮,似是临死前的呐喊和高潮,万人跪拜柳县长的场景极具讽刺意味,茅枝婆最终实现退社梦后安然死去似是小说最后能得到的静、想来让人落泪。也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可能是当时那个年代精神世界的展现,是一部精神文化史。
受活村里的人最终是否重归宁静,我们无从得知,乌托邦式的梦也好,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也罢,人性若不变,善恶便也不变。
.每章后絮言的写作手法很像《马桥词典》,通过解释词语的方式补充了整个故事,很是精彩。
《受活》读后感(四):我想去豫西找找受活庄
“喜剧就是把无意义的撕破给人看”,写出喜剧的往往是尝透了悲哀的人。
喧闹浮夸的叙述下讲的却是一个悲剧。其实悲剧和喜剧的定义到底在哪里我也不知道,圆满的结局的就一定是喜剧嘛?终于闹腾了一整本书的受活庄人各自回到了自己家里,被赋予英明和执行力的柳县长和茅枝儿婆最后也有了也许看来已经是最好的归宿,从开始就注定的结局无论过程如何,结尾终归是完美的,可为什么却让人开心不起来,书中每个人都在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影子中有你有我,站在善与恶的角度,你没有权利指斥任何一个人,即便是在一些让你咬牙叹气的片段中,那些无端生出的坏人,直到最后也再也没有提及。就像是被遗忘在世界角落里的受活庄人一样,也许从作者的角度,恶人恶行终究也不过是人性的真正面目,从一开始就值得被原谅,而从头到尾弥漫着的逆来顺受,则是各种缺陷的受活人最大的幸运。这是继《推拿》之后第二本关于残疾人的小说,竟不知道原来从那个世界看来,圆全人所拥有的,所谓的天堂日子原来是这番模样。也许窥视的目光夹杂了几许嫉妒,更莫名得产生一种排斥,但说到底,也不过是对拥有的肯定,对未来的恐惧。当他们真实的被摆在我们面前,被当做一种讨好的工具来满足人们审丑心理时,需要的已经并不是关乎尊严的怜悯。
全文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每个章节后边的絮言的精彩毫不逊于正文本身,久远的时间线似乎暗示着被作为注脚的时代成了最大的替罪羊,但到底是时代戏弄了人生,还是人生抛弃了时代,站在历史的长河中谁也说不清楚。
《受活》读后感(五):《受活》:渺远的乌托邦之梦
受活是一个庄的名字。受活庄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庄里几乎没有一个圆全人,全是瞎子、聋子、瘸子、瘫子,而就是这样一个村庄,却能人人自安,过着风调雨顺,与世无争的生活。受活不是人们心中的乐土,它贫穷,贫瘠,落后,愚昧,但这样的村庄,却是村民安乐的乌托邦。
可这乌托邦,又不同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桃花源的美好,是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民风淳朴;受活庄的美好,是在遭受过大灾大难之后才显现出来的。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一个被人称为茅枝婆的女人来到了受活这样一个村庄,于是一切都悄然发生了变化:她带领全村入社,从此遭受了多年的天灾人祸;于是她又努力退社,然而却遭到年青一代的反对;受活庄的人在县长的带领下出去表演绝技,挣到了他们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然而又遭人算计,钱被偷,被抢,之后又挨打受罪,最终分文不剩;于是他们不再想着离开受活,只想着退社,在受活度过余生。这就是他们的一生,失去了许多,付出了许多,到头来一事无成,才明白受活的可贵,才明白与世无争的难得。
这一切都是一个轮回。茅枝婆带领大家入社,又最终带领大家退社;柳县长从小官当上县长,执意要买回列宁的遗体,让双槐县的旅游业腾飞,最终事情败露,遭到贬职,于是自断双腿,来到受活;受活的残疾人表演着残疾人才会的绝技,赚得了圆全人的钱,哪怕是他们买药看病的钱,最终被圆全人算计,钱财一空,又回到受活。书中有很多人,换句话说又只有三个人:茅枝婆和柳县长是一个人,受活庄其他的乡亲都是一个人,天底下所有的圆全人又都是一个人。就是这样的三个人,在这个架空的历史舞台上,展现了人间的无奈与抗争,伤痛与欣喜,不甘和满足,所有的情绪与命运,就在矛盾的相生相克之中创造了一切。
这样的乌托邦,终究是渺远而空茫的。我们的世界,或许更像是受活庄以外那个属于圆全人的世界。然而希望还是要有的,因为乌托邦不在某个被世界遗忘的角落,它就在你的心里。
《受活》读后感(六):残疾人的世外桃源
这本被誉为中国的百年孤独,获得第三届老舍文学奖长篇小说的唯一的获奖作品,确实很特别。
1、方言写作。本书书名就是一个方言词汇。作者通过“絮语”为我们解释了这个词,享乐,享受之意。本书运用了大量的方言,文中粑耧山脉的受活庄的语言。在结构上有除了正文外,有大量的絮语,这些絮语出了解释词语,还解释某些典故,篇幅不少,有的似乎又是正文一般。大量的方言,一方面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新奇感,一方面营造了独特的“粑耧山脉”的韵味。
2、本书只有单卷,每一卷只有单章。呵呵。看来作者要表达某种意思。在每卷的标题上,作者也匠心独运:毛须、根、干、枝、叶、花、果、种子。受活庄就如果一个长在野外的一棵奇异的树。种子播下去,槐花的女儿生出来,又是新的一一代,又是新的故事。
3、独特的受活庄。受活庄是一个世外桃源,残疾人的世外桃源。在作者笔下,没有写这些残疾人平日遭受的苦难,对疾病的隐忧,他们根本就没有考虑病。他们反倒生活的快乐无比,互帮互助,过成了人间天堂。但是我们知道,他们的受活不过是苦中作乐而已。这些残疾人的绝活,带有某种荒诞色彩。受活庄本来的生活很好,有吃有喝,都吃不完,用不尽。但入社后的斗地主,炼钢,等让这个村子遭受了许多磨难。是不是说社会就应该不折腾啊。残疾人尚且能过得有滋有味,健全人为什么就过得那么艰难呢?
4、圆全人的肮脏。好吧,园全人也是方言,健康人的意思。健全人的肮脏主要表现于1、偷了绝术团的钱。2、司机为首的锁门要钱,超高价卖水和食物。糟蹋了茅枝婆的三个孙女。身体的园全却有不少精神上的残缺。
5、政治狂人柳鹰雀。他出生卑贱,后担任县长,但他无情无义,对待菊梅何其无情。他有能干的一面,但他的疯狂确实让人害怕,购买列宁遗体的疯狂计划。他给收获庄赈灾款,甘心受那老百姓的拜。在列宁的棺材下面私早了自己的棺材,希望受千千万万的人的祭拜。这样的人确实恐怖。一旦得势,老百姓没有好日子过。他和老婆感情不和,他的老婆和他一手提拔的秘书被他堵在家门口,被撤职前夕的他收到老百姓的膜拜,也自残加入了受活庄。他算是彻悟了。
聋子、瞎子、脖子、瘫子、缺胳膊的、少腿的……这些残疾人的故事显示了足够的怪诞。从受活庄出来,到回归受活庄。世外桃源就在这里。
《受活》读后感(七):《受活》读后感
利用上下班的时间,通过kindle读完了阎连科的成名作《受活》。 阎连科被很多媒体称之为“荒诞现实主义”大师,而阎连科本人则更愿意用“神实主义”作为自己的代名词,显然,对于我这种文学小白来说,无论是“荒诞现实主义”还是“神实主义”都是不容易理解的,所以,如果想从我这篇读后感中了解到一些关于这部作品的专业文学知识是不太可能的了。 由于家庭环境的原因和一些后天成长环境的影响,使我成为了性格内向而且感性的男生,也让我养成了爱幻想,爱想象的习惯,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讲就是总爱逃避现实,于是那些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和画面场景就总能让我感觉到思想上的享受和满足。《受活》就带给了我这样的思想上的享受和满足。 整本作品中,有两个场景描述让我确乎是有了眩晕的感觉,这种“眩晕”也就是我说的“思想上的享受和满足”。第一是“大热雪”的描述,第二是柳鹰雀对日头“开枪”的描述。阎连科笔下的“大热雪”为故事的后续发展奠定了一个诡异的氛围,夏天里下雪的故事情节其实并不算稀奇,要知道流传广泛的民间故事《窦娥冤》也曾展现了一个六月飘雪的奇景,但是相比之下阎连科笔下的这场“大热雪”借助于他特有的写作手法而显得更加有冲击力。在“炎炎热热的酷夏里”没有任何征兆下下的这场“大热雪”覆盖了整个世界,“时光有病啦,神经错乱啦”,荒诞不经的故事就这样开始啦。柳鹰雀柳县长朝着日头“开枪”的画面就更加的恢诡谲怪了,“东山外的天边上,云后边有汤汤水水的白,似要流出来,却又被云彩掩住了,只有在云缝的稀处才流出银白白的几丝汁水来。”于是柳鹰雀用铁锹朝着那浓云瞄着,扣着,“蹦!、蹦!、蹦!”地射着,于是哦,日头竟就出来了,潮气雾雾在日头下就不再潮湿了呢。 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我对于“荒诞现实主义”这一概念的理解很狭隘,全部的认知都来自于小时候看的一部动画片,这部动画片我相信绝大多数80、90后都看过,就是郑渊洁的《魔方大厦》,这部动画作品使我形成了对“荒诞现实主义”的初步理解,就是通过纯虚构的背景,纯虚构的人物和纯虚构的故事来讲述作者对于现实的观点。但是读过《受活》后我对于“荒诞现实主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想“荒诞现实主义”应该是根据现实中发生的真实事件为背景,以虚构的人物和环境来表现或讽刺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就像《受活》中通过虚构的受活村和生活在受活村的残人们,以及包括柳鹰雀等人,从而展现的一系列荒诞的故事情节,批判五六十年代的一些错误,这些错误看过这本书的读者应该都清楚。当然,还有更深层次意义上的对于人性的丑恶一面的揭露和批判,我想这也是这部作品的主要意图。 阎连科在《受活》中运用了大量的方言,这让这部作品具有非常鲜明的特色,同时也使很多人表示不易理解,可能是我也是北方人的缘故,对于这种北方方言的表达方式还是能够大致理解的。 最后想分享一下我读到书中” 一天一天地隔着, 一个月一个月地隔着, 春夏秋冬地隔着”这段文字时有感而写成的一首诗,同时也借鉴了《受活》的语言风格。我将这首诗命名为《愿景》。 在追求愿景方面 我是一刻也不敢松懈哩 可为什么总是隔着一个十万八千里呢 从确立的那天起 就这么隔着 一天一天地隔着 一个月一个月地隔着 春夏秋冬地隔着
《受活》读后感(八):乐活
阎连科的《受活》,是对特殊历史时期的记录,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方式表达出来,借助荒诞不羁风格的写实,刻画人性深处的弱点,带给我们的是《百年孤独》的荒凉感。看着作者饱满的笔下,展现出来的受活人,圆全人的泛着微微腐臭的人性欲念,我们的丑陋,是在于我们不知道自己的丑陋,你不得不相信这是一部通过龌龊的黑暗走向美好的光明,高尚的作品。
遥远的受活庄时节出现异象,下了一场“夏玄雪”,仲夏的赤炎未淡却,直接走入铺天盖地的寒冷世界,受活人又是一阵手忙脚乱。很久以前,受活庄是天下残疾人聚集之地,独守一方桃源,日子虽清苦平淡,却自有一番喜乐,直至解放后受活人在年轻的茅枝领导的方向,投诚加入人民公社,换的却是一身巨大的苦难,不得不去承受的全庄人为此淘尽了力,操碎了心。
入社,是茅枝最坚持的主张,因为她只是想做一点好事,改变受活人的命运,为全庄人谋取明媚的未来,她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还是成功的。可是世情薄,人情恶,“大炼钢”,“齐借粮”,“批斗潮”,一系列的事情被迫摊上了,再也没有以往的平静,彻底让全庄人对这种新生活失了望,黯然的憧憬不如不要,大家极力要求退社。要知道,群众的每个问题都预设了答案,如果你的回答不是人家想要的,那些人就会满脸狞笑着来骂你。茅枝用她的毅力和深情,来对抗人性深处的自私,来履行自己的善良,极力挽救退社的边缘。自此元气大伤的受活人心里埋下“退社”的种子。
日子就这般缓缓地流动,又到某一天,县长柳鹰雀想筹巨资,为了一个惊世的计划——购买列宁的遗体,可是他就如小小的螳螂挥臂迎了上去,这不是嘲笑的异想天开,只是他设定辉煌仕途路上的一步妙棋。柳鹰雀,在养父开辟的小书房,发现有趣的旁注,列宁,毛主席,林彪等人的生平,被画了红笔,原来他们成功的人生竟有此般微妙的相似之处,出名要趁早,不能等年老无用,他于是遵从养父的遗愿,苦心经营成就自己的霸业。
作为第二个改变受活人的命运的他,观赏了受活庄例行的“绝术表演”,荡气回肠的技术,让县长绝处逢生,投机建立“绝术团”巡回表演,卖票赚钱。此时此刻,受活人发现残缺也是福,关键是收获一大笔钱。也许生活中有太多的人高估他们所欠缺的,却又低估了他们拥有的。断腿猴的单腿飞跑,聋子马的耳听放炮,单眼儿的独眼穿多针,盲桐花,小儿麻痹的脚穿瓶子鞋……这般绝术,初见自是惊人,慢慢的在浮夸的宣传与新奇的吹捧,竟一路水涨船高,造就早期的黄牛,卖出天价票,俨然病态的人间。
承接有利可图的时机,县长趁热打铁发展第二个绝术团,而受活人尝到了甜头,决定咬着不放,原来的愤懑自然被金钱给腐蚀,受活人已然沾染了世俗的习气,丧失原有的纯朴。茅枝婆自然无法释怀,也不愿意他们越陷越深,再次坚定退社的主张,可是人和人之间的隔阂永远比默契更坚固。此时此刻,已无几人赞同大权旁落的茅枝婆的想法,没有以往的权威,各自为主。
在很多人眼里,有良知的人不过是那些意见和我们一致的人。茅枝婆的逆流,只是无用功。而且自己的外孙女们也开始变了,尽管她们愿意在她的身边,却并不再属于她,因为她们有自己的思想,茅枝婆不能给予自己的思想。她再也不能让全庄人效仿她了。无奈的她也出山表演,但求县长认可的退社书。
可是在魂魄山的列宁纪念堂的开典仪式,终于发生了像苍蝇般吃不下又吐不出的恶心事,一伙圆全人趁受活人表演的空当儿,偷了他们在房子里藏的钱。一夜之后时节又转入灼人的盛夏,接着又一伙圆全人关了纪念堂的大门,向身陷困局的受活人索取财物,高价出售水,食物,甚至要了茅枝婆的孙女们的身子,有时候觉得,鄙俗的男人恶心起来真的是可以相当恶心的。
脱困的受活人,在知道了人间会有那么多苦难之后,也明了圆全人的可怕,还不如归去,不再回首。悬而未决的退社也得到圆满的尘埃落定,可是受活人经过这般折腾,好似大梦一场,可是伤痕深深的心依旧神伤,也开始崭新的生活。
惟愿我们每个人都把今天过得比昨天更好一点。
《受活》读后感(九):虚构的事件中有历史和现实的影子
《受活》,早就听过这部作品的大名,当年热评很多,几乎可以说是作者的成名作——至少我是在听到此作品时听到阎连科的名字的。
当年看评论似乎说它手法奇特主题沉重,哲学思考等,这标题也让人往存在方面想,打开后却感觉与想像中有些不同。
印象最深的是方言的大量运用,絮言中很多即是方言注释,但有些却是一个故事或一个事件的叙述,很长,它们的排列也几与正文并列,只用不同字体。
故事发生地受活庄显然是虚构的一个村庄,与世隔绝世外桃源,且是个残疾人聚居地(大量写残疾人包括后面的绝术表演)。
但围绕入社、退社、柳县长购列宁墓的宏伟蓝图,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影子在其中清晰呈现,大跃进大炼钢铁,大饥荒,文革——后面的残疾人绝术表演及那个匪夷所思的购买“纪念堂”发展游乐业大富百姓的创举也有现实中我们现在追求发展的影子。
看到此我就翻看小说的写作时间是2002年初稿,03年修改,04年出版。
最后这个荒唐梦终被省长断喝而破灭,受活庄的残疾人再次遭受圆全人(健全人)的愚弄和欺凌(且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茅枝婆临死前终于实现了那个在“铁灾”(大炼钢铁)中就萌生的的“退社”愿意。
受活人在外出表演赚钱的“洋日子”里也曾反悔过不退社,最后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终于明白,开始一心想回到从前的天堂日子:散日子,倒日子。
关于花嫂坡的“絮言”明白无误地写出这种向往,甚至柳县长在伟大梦想破灭之后,不惜开残身体到受活庄落户。当然在这之前他利用最后的权力发文同意受活庄退社,这也是为履行带受活庄从出去进行绝术表演之前的承诺。
书后附的王鸿生评论写得很好,让我对作品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关于梦想的梦想叙事”“一个中国版的失乐园与复乐园的故事,一个耙搂山人如何才能快乐而自由的故事,一个关幸福的故事”。
这种退避世事的自耕农式的理想,与西方的千禧年主义乌托邦、共产主义乌托邦,自由主义乌托邦的确大相径庭……它的根据是自然。
由此可见,作为本土自然主义乌托邦传统的遗响和再表达,小说所讲述的‘受活‘当与老子的‘小国寡民’,陶渊明的“桃花源”属于同一个谱系。还写到一个有意思的,梦想也有性别,借助阴性梦想与阳性梦想之间的冲突——权威大都是女性,“为了以阴制阳,《受活》甚至完全拒绝了阳历纪年……”
关于絮言“了,呢,哩,哦”的运用,给叙事带来的方便,真幻相融,语言气息。
阎自己的总序《魂灵淌血的声音》及代后记《寻求超越现实主义的现实》,都简短有力“从今天的情况来看,现实主义,是谋杀文学最大的罪魁祸首。”
方言,注释成正方一部分,虚构的残疾人天堂——受活庄,虚构的事件中历史和现实的影子,似真似幻。形式特别,也好读,虽不是我很感兴趣的,看书后的解读文章,关于幸福与梦想,细想,有道理。
不过他更关注的是集体层面的,不是个体的,且是后退的,想起最近读的江西著名散文作家范晓波的小说《出走》,也可看作是部关于梦想与幸福的小说,也有些后退的意味,还有现在正在读的梭罗的散文名作《瓦尔登湖》也是,人类的梦想到底应该往何处去?返朴归真或者螺旋式上升?
然整个作个体的解读也无妨,入社与退社,走进与走出桃花源,个人与社会,纯真的童年到饱经沧桑的成年,受活庄人入社后的经历多像天真的孩子开始经历人生与世事的险恶。
《受活》读后感(十):受活
可能因为自己北京人的身份,虽然对方言写作谈不上排斥,却总觉得以方言来创作,到底不如以普通话或称现代白话书写流畅典雅,这其中也包括以北京方言来写的小说。我能接受小说中的人物对话用方言来阐释,这样能够贴合人物身份,但整体叙述掺入太多方言总让人有违和感。
这样的语言方式并非完全不能出精品,金宇澄的《繁花》用上海方言结合普通话创作,清雅不失鲜活,就是成功的范例。阎连科这部《受活》,多用河南方言,仅从文字上看差强人意,读起来总觉出戏。以致刚开头时,听作者说:“受活哩”“处地儿”“茫茫白白的一片哩”,我总有些出戏,好像听一个陌生口音的人滔滔不绝地和你聊天。好在随着故事的流转,韵味慢慢氤氲,淡化了文字间的磕磕绊绊。
如果抛开语言上的生涩(这么说可能不太准确,对于一个外地人而言,《受活》的语言是生涩,也许对于河南人而言,却是出奇的生动鲜活,因为不懂河南话,我的评价也许有失客观),《受活》荒诞的题材,国内鲜有能驾驭自如的作者。《受活》中最丑恶的部分往往是现世主义的描述,一些美好的片段反而充满荒诞味道。比如小说最后光明的结尾,受活庄通过几十年的争取,终于拿到“退社”的文书,茅枝婆一生大愿得偿,可以安然“殉”了。受活庄摆脱政府的管辖,成为天不收国不管的自由地。但我们都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中国没有哪个村庄能脱离行政区划,逃出政府的控制。事实上,这样的村落只能存在于原始社会状态,无法融入现代社会。这是桃花源的梦,老聃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一厢情愿。反倒是“黑祸”、“红祸”、“铁灾”、“大劫年”,购买列宁遗体搞旅游一系列事件,柳县长把自己的棺材放在列宁棺材下,要“永垂不朽”,在外国读者看来荒诞无比的情节,经历过历史乱象的中国人却觉得是一种夸大的现实主义,真实的成分倒比荒诞更多。时代的荒诞总比我们的想象更有创造力,毕竟,作家的想象只是个人头脑中的产物,时代的荒诞才是千万人共同创造的怪兽。比如读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就感觉比他的《白银时代》更具荒诞意味,虽然前者是写实作品,后者才是所谓描述未来的荒诞小说。
阎连科将现世荒诞着,将荒诞现世着。让受活庄上的残疾人凭借半年的演出钻上天成了富翁,又在“列宁纪念堂”落成庆祝的日子被那些没有身体残疾的“圆全人”将财富洗劫一空,重新落了地,甚至让茅枝婆的四个外孙女也让“圆全人”糟蹋了,一丝温情脉脉的东西都没留下,就像他最后一分钱也没给受活出演团的残疾人留。留下的只有一个关于“退社”的乌托邦,一个关于“天堂日子”的白日梦。
柳鹰雀是政治的化身,也是阎连科对某类政治领袖深入骨髓的勾勒。柳县长是我们这个盛产明君圣主的国度如此此熟悉的形象,他们擅长煽动普通人,利用他们的欲望与贪婪,而他们自己对权利的欲望却更加炽烈,梦想成为众人拥戴的偶像。在某些阶段,无论他们做出的事情何其荒诞,只要能够成功燃起民众心中的烈焰,他似乎就能在一瞬间看到永垂不朽。他们用伟大的口号,为人民勾勒幸福的远景,为了实现美好的未来,让民众付出牺牲。但幻象终究是暂时,我们甚至很难真的痛恨柳县长,他可以利用人民,人民也可以在购买列宁遗体落空后视他为不存在,他利用权利,同样被权利玩弄。虽然最后,在县长秘书的谎言下,人民终于如他向往的那样,成千上万跪拜在他脚下,但那也是他最后的辉煌。他最后只有让自己成为一个残疾人,躲进受活庄,因为现世容纳不下他的野心,曾那么轻易被他玩弄于股掌间的民众,也不会再理睬一个不再灵验的偶像,权力最终是孤独。
在对政治的隐喻中,《受活》也是一部拷问人性之作,像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让淋漓的鲜血和盲目的看客展现人类的罪。残人贪婪,“圆全人”更贪婪,残人自私,“圆全人”更自私,《受活》中满是人性的贪婪、盲从、卑劣、残忍,阎连科莫非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如此丑恶,美好只能在荒诞中找寻。
以一个“残人”的村庄,来对照“圆全人”世界的残缺;从“入社”到“退社”来对抗历史的“进步潮流”;以购买列宁遗体,建纪念堂的荒诞,结合柳县长一步步走向塔顶的野心;《受活》是一部惊心动魄之作,震撼并非由荒诞而来,恰恰来自阎连科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