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长的一棵树》是一本由曹寇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屋顶长的一棵树》读后感(一):念旧之书
书中充满那种对过去野性生活的念旧。对于书中沦入庸俗平凡生活的主人公来说,未遂的欲念与期待、所熟悉的人和事成为一条唯一证明自己活过的证据。
总体来说,当我们平静讲述逝去的日子时,总是还没开口,内心就会瞬间拉到那种淡淡的哀愁中。看曹寇的小说,就是这种感觉。
当真是屌丝文学。厉害!
人物故事还是有些雷同,大体上都差不多,学习很烂,摊上很差的老爹,有个朋友还不错,结果自己又没本事,只能搞朋友的老婆。
这年头,这样的人,是多呢还是多呢还是多呢?
要是没本事,你说怎么动不动就撬别人的老婆?
你说有本事,怎么来个正经的工作都干不起呢?
《屋顶长的一棵树》读后感(三):不喜欢
我只想说 我真的很后悔买这本书!内容跟书名 还有封面完全是两种概念。。。。。。。。。。。。。。。。。。。。。。。。。。。。。。。。。。。。。。。。。。。。。。。。。。。。。。。。。。。。。。。。。。。。。。。。。。。。。。。。。。。。。。。。。。。。。。。。。。。。。。。。。。。。。。。。。。。。。。。。。。。。。。。。
《屋顶长的一棵树》读后感(四):屌丝的独白
毫无疑问作者是个屌丝,可谁又不是呢。了解作者最好的方式就是读他写的书,因为作者不会直接向读者介绍自己,但他会通过作品传达自己的思想。这本书由若干短篇小说组成,每一篇描写的故事都很平淡,很家常,甚至有点俗。里面主人公们的思想跟你我一样平凡。读的过程中难免觉着无聊,因为我们每天都在过这种生活,思考同一问题,我们已经够了,不想再看人向我们描述这种生活了。
读这本书的时候更多的就联想到了自己某个时间段的状态。是一个青年,对于生活的思考;是一个青年,运用现有的思想对冷不丁发生在自己身上一些事情所做的无用分析。又或者自己甚至还没有到达这个状态,但总有一天都要到的。特别是男青年。 后来自己总结为——青年的中间状态。就像封面上这座房子与树的关系。 另外发现,曹寇、阿丁、阿乙的文风极为相似——强有力的生活写实。这是希望。
《屋顶长的一棵树》读后感(六):这是一部恐怖小说集
首先对于曹寇之前从未接触。
同时不可否认,我是一个封面党,苹果绿的底色配上图案加上小清新般的书名,好吧,我觉得这就是不是阳光明媚至少也是雨后晴天。结果,我大错特错了。
你会笑着看完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会意的,你看到好像就是你身边的事一样那样无聊的那么有意思,然后讥讽里面的我或张德贵可怜人必有其可恨之处,冷笑这想到其实这不这是这周遭的环境,就在你我身边导致的吗?最后竟发现TMD说的就是你,就是我,然后毛骨悚然,最后却只能苦笑一下。
故事很多,可是太实在了,实在的然我仿佛置身于黑暗之中,而且不断的重复再重复,于是整本书过来,会觉得是不是过头了呢?
不过,这书实在太好玩了!
《屋顶长的一棵树》读后感(七):谁的影子在徘徊
作者在序言中说目前为止的小说都是习作,还真不是自谦啊,整本集子超越习作的就是开篇的“鞭炮齐鸣”“市民邱女士”,以及结尾那个带有实验性但又不过火的“非小小说十则”,这个目录编排是用心良苦的吧,一头一尾各拿长得较壮的压阵。
曹寇受朱文影响太深了,朱文的影子频频在纸间闪现,“请问你认识一个叫王奎的人吗”那种安排使人想起“达马的语气”,“咏春”想到“吃了一只苍蝇”,“去吃喜酒吧”想到“三生修得同船渡”,“我在塘村的革命工作 ”一下想到了两个——“一个实习生”“丁龙根的右手”。
创作由模仿借鉴起步,这没有任何问题。但一个只读过中国人的“活着”的读者和一个读完“活着”又碰巧读到了苏联人的“一个人的遭遇”的读者的感受那应该是迥然不同吧。
《屋顶长的一棵树》读后感(八):也许从这本书开始,你能看到一个作者的爆发过程。
当曹寇在喋喋不休时他在说什么?
他在自序中说:“我也不想‘告诉’别人什么,我只想‘说’点什么,声音不大地‘说’点什么,这就是我的‘小说’。”
如他所言,我所看到的内容始终是一个无趣的“我”以及数个小人物的“鸡零狗碎”。而这些故事在他的笔下被2个字贯穿在一起,那就是:活着。虽然有人死了,虽然“我”和“他们”有时荒诞有时卑微有时无趣或忧郁,虽然在整个故事之上有一件你根本挥之不去的死亡阴影,但“我”活着,***无聊无趣、顽强固执的活着。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曹寇想要说的那些“什么”。但这的确是我看过这本书之后想要说的。
《屋顶长的一棵树》读后感(九):我觉得自己像《鞭炮齐鸣》里那个“我”一样废物啊啊。。。。。
看了网易读书对曹寇阿乙还有路内的访谈视频,曹寇说“我对所有地方都谈不上喜欢或者是不喜欢,因为在哪儿都一样,其实我写的《鞭炮齐鸣》这个小说如果想说的话,我其实就想说的是在哪儿都一样,你始终无法改变你本人,你顽固的陋习,你的卑劣的方面、猥琐的方面你永远改变不了。”然后路内马上说:“说得太好了。”我觉得也是啊,说得太好了。
整本书我都挺喜欢的,这种叙述语言风格我觉得好玩有趣特别。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鞭炮齐鸣》。里面有很多情节都让我觉得非常喜爱。阿乙在那访谈也说到,“我”跑楼梯跟老鼠的对话等这样的描写是从无聊中写出了光芒,很精彩。有才啊。可是我更主要我觉得自己像《鞭炮齐鸣》里那个“我”一样废物啊啊。。。。我不要像老光那样死去。我24岁了,屌丝一枚,一事无成。没钱娶老婆,工作不如意,心情比较郁闷,最主要感觉自己一无是处的,不知道怎么突破发展,要如何改变自己。。求高人指点啊
《屋顶长的一棵树》读后感(十):曹寇的语言很拽,有流氓腔,痞
曹寇的语言很拽,有流氓腔,痞。有人说他屌丝,我不这么认为。细嚼他的文字,才知道那是干净、简洁又活泼的。不是自负的作家,不会打磨出这些东西。
他笔下的人物,基本上是小人物,灰色调,混得不好。他的作品,乍读上去是冷的,透着沧桑,流露出无奈和无力。其实,他只不过把自己的菩萨心藏在文字后面而已。
我讨厌给作家贴标签,那是不负责任的做法。一个人,怎么可能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我觉得他的写法不“先锋”,恰恰是传统的、讲究的那种。不投机取巧,就是靠人物、情节,表达他的感受。他的作品里只有感受,没有思想和观点,这简直是我称赞他的最好理由。
他的文风和我大学时喜欢的作家朱文相似,他们好像都是南京人。当然,拿作家和作家比,是一件愚蠢的事情,我不打算这样做。我想说的是,他们的小说,相对突出地表达了人生的无聊和虚妄。而他们的表达方式,是那么的真诚、坦荡,这就是他们的作品打动我的地方。有时候想想,他们大抵道出了真相。